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關於端午節散文分享:書中的端午

關於端午節散文分享:書中的端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9W 次

說端午,或懷往事,或道飲食,或說習俗典故,不合忘了小說中人,小說裏的人也是過端午節的。下面是小編收集的關於端午節的散文分享,希望大家會喜歡!

關於端午節散文分享:書中的端午

  【書中的端午】

查看《三國演義》,沒有端午端陽的字樣,也沒有糉子和角黍。

《金瓶梅》中李瓶兒是個手巧的,會做端午戴的絨線符牌及各色紗小糉子並解毒艾虎兒。此處“紗”讀如“渺”,微小的意思。春梅與陳經濟也過過一回端午節,少兒不宜,這裏不說了。

唐僧師徒取經路上過過一回端午。《西遊記》第五十六回《神狂誅草寇,道昧放心猿》:

話說唐三藏咬釘嚼鐵,以死命留得一個不壞之身;感蒙行者等打死蠍子精,救出琵琶洞。一路無詞,又早是朱明時節,但見那:

薰風時送野蘭香,濯雨才晴新竹涼。艾葉滿山無客採,蒲花盈澗自爭芳。

海榴嬌豔遊蜂喜,溪柳陰濃黃雀狂。長路那能包角黍,龍舟應吊汨羅江。

他師徒們行賞端陽之景,虛度中天之節,忽又見一座高山阻路。長老勒馬回頭叫道:“悟空,前面有山,恐又生妖怪,是必謹防。”行者等道:“師父放心。我等皈命投誠,怕甚妖怪!”長老聞言甚喜。加鞭催駿馬,放轡趲蛟龍。須臾,上了山崖……

雖然沒有糉子吃,一時之間無意之中忙裏偷閒把長征變成旅遊觀光,行賞端陽之景,也有點詩意。

若按《西遊記》說,早在唐初,西天路上有外國人已經過端午節了,這又比日本人引進端午節早了一百多年。小說家的話姑妄言之姑妄聽之,朱紫國國王與嬪後在御花園海榴亭下解糉插艾,飲菖蒲雄黃酒,看鬥龍舟,不想這艾蒿菖蒲雄黃酒並不管用,忽然一陣風裏來了個妖精,把個正宮娘娘攝了去,國王吃驚不過,把那糉子凝在肚子裏坐了病,要等三年以後孫悟空來救。

洪太尉弄倒石碣放走妖魔有點神,從現實的眼光看,《水滸傳》中的青苹之末卻是在一個小小的端午節。《水滸傳》第十二回《急先鋒東郭爭功,青面獸北京鬥武》:

不覺光陰迅速,又早春盡夏來。時逢端午,蕤賓節至,樑中書與蔡夫人在後堂家宴,慶賀端陽。酒至數杯,食供兩套,只見蔡夫人道:“相公自從出身,今日爲一統帥,掌握國家重任,這功名富貴從何而來?”樑中書道:“世傑自幼讀書,頗知經史,人非草木,豈不知泰山之恩,提攜之力,感激不盡!”蔡夫人道:“相公既知我父恩德,如何忘了他生辰?”樑中書道:“下官如何不記得,泰山是六月十五日生辰。已使人將十萬貫收買金珠寶貝,送上京師慶壽。一月之前,幹人都關領去了,現今九分齊備,數日之間,也待打點停當,差人起程。”

曾說過金聖嘆讀書並不細,金聖嘆讀書卻也有記錯的時候,這真讓我這個記性極差的鬆了口氣。夫風生於地,起於青苹之末,侵淫溪谷,盛怒於土囊之口,這話是宋玉的,金聖嘆將之給了莊子,引用時文字也有出入,變成了“始於青萍之末,盛於土囊之口”。金聖嘆愛用這話,在批這章的時候又用了一回,卻沒用到蔡夫人身上,對蔡夫人也一個字沒提。蔡太師的女兒嫁給了樑中書,不叫樑夫人,卻是仍依自家的姓叫蔡夫人,樑中書在她這裏也自稱“世傑”、“下官”,《水滸傳》後面多少事,都從這個蔡夫人這裏開始。

年節,是給孩子和老人過的,《紅樓夢》裏也是這樣,爲了讓老的小的高興,鳳姐就得早點琢磨,在第二十四回就要操心採買香料藥餌辦端陽的節禮,到了第二十八回,貴妃娘娘也打發太監把端午節的節禮送了來,卻是寶釵和寶玉的一樣,林妹妹的不如,讓人替黛玉嫉妒。和元代陳元靚《歲時廣記》二一《端五》上所說一樣,賈府的端午節也是從五月初一開始,到了這天,榮國府門前車輛紛紛,人馬簇簇,浩浩蕩蕩去清虛觀打醮看戲,及至端午的頭天晚上,甚至有了大年除夕的味道,“原來明日是端陽節,那文官等十二個女子都放了學,進園來各處頑耍”,學也不上都放了假了。

前面鋪墊得熱鬧,到了端午的正日子,卻是過得沒情沒緒。《紅樓夢》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雙星》:

這日正是端陽佳節,蒲艾簪門,虎符係臂。午間,王夫人治了酒席,請薛家母女等賞午。寶玉見寶釵淡淡的,也不和他說話,自知是昨兒的原故。王夫人見寶玉沒精打彩,也只當是金釧兒昨日之事,他沒好意思的,越發不理他。林黛玉見寶玉懶懶的,只當是他因爲得罪了寶釵的原故,心中不自在,形容也就懶懶的。鳳姐昨日晚間王夫人就告訴了他寶玉金釧的事,知道王夫人不自在,自己如何敢說笑,也就隨着王夫人的氣色行事,更覺淡淡的。賈迎春姊妹見衆人無意思,也都無意思了。因此,大家坐了一坐就散了。

整個一無精打采,弄得寶玉又覺得大沒意思,就如書中所說:“那寶玉的情性只願常聚,生怕一時散了添悲;那花只願常開,生怕一時謝了沒趣;只到筵散花謝,雖有萬種悲傷,也就無可如何了。”高鶚也看出攏不住,最後讓寶玉也走了。

較之端午,《紅樓夢》中重陽節過得熱鬧,又是賞花,又是賦詩,少男少女公子小姐吃螃蟹吃得比螃蟹還生猛。1988年,重陽節變成老人節了,這真讓人悵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