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六年級作文 > 關於端午節的精選記敘文650字

關於端午節的精選記敘文65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5W 次

導語: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關於端午節,大家有什麼想說的呢?下面是關於“端午節”的記敘文,歡迎有寫作需要和閱讀興趣的同學們前來了解。

關於端午節的精選記敘文650字

  【篇一:端午節】

“五月天,是端陽。插艾葉呀,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首兒歌說的就是過端午節的情景。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又稱端陽節、重午節。相傳戰國時期楚國二閭大夫屈原因爲愛國理想不能實現而抱石投江自殺。人們爲了紀念屈原,就把他的投江日——農曆五月初五定爲了端午節。每年一到這個日子,賽龍舟、吃糉子就是主要的活動。據說人們賽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是爲了不讓河裏的魚兒不去吃屈原的遺體。

不過,在我外婆家,至今還保留着端午節吃糉子、戴香囊的習俗。每年端午節,外婆會給我們一家包糉子吃。她和我媽先去採摘一些新鮮的竹葉,清洗乾淨——先放進熱水中煮一煮,同時將準備好的糯米浸泡好以後,外婆就開始包糉子了。每次她選取兩三片葉子,左右捏住葉子的一頭,右手用三個手指捏住葉子的另一頭輕輕地往裏一卷,捲成一個圓錐體,接着往裏面小心翼翼地放糯米,最後用棉線綁住。一個糉子“寶寶”就誕生了。外婆喜歡根據每個人的口味包不同的糉子:我喜歡吃白糉;媽媽喜歡吃肉糉;外公喜歡吃黑米糉……哪些穿着綠衣裳的寶寶在爐火上煮着,還沒出鍋呢,空氣裏就已經瀰漫着糉子的香味了,叫人饞得直流口水,我恨不得立馬拿出來狂吃。

端午節前夕,媽媽會給我在褲子或衣服上佩戴香囊。我的香囊是藍色的,十分香,走到哪都能聞到。聽媽媽說,香囊裏面的艾葉和雄黃有辟邪驅瘟的作用。

我的最愛——端午節。就是這樣歡樂、祥和的一天度過。

  【篇二:端午節】

我國有許多節日,如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但最令我難忘的是今年的端午節。

那天,田老師帶來了一袋熱乎乎的糉子,它們繫着白色的腰帶,穿着綠色的襯衫,笑盈盈地躺在口袋裏,好像對我說:“快來吃我呀。那一股香味撲鼻而來,我的肚子已經在唱歌了,我趴在桌子上呆呆的望着那香噴噴的棕肉,恨不得上去咬幾口。

田老師似乎猜出了我們的心思,笑呵呵地說:“小饞貓們,想吃了吧,快點排隊上來嚐嚐吧。”“萬歲!”同學們高興地手舞足蹈。田老師慢慢地脫下糉子的衣服,露出了雪白雪白的糯米糰,糯米上還鑲嵌着幾顆紅寶石呢。不一會兒,終於輪到我了,我蹦蹦跳跳地走上講臺,拿起一根牙籤,輕輕地刺下一團糯米,蘸了一點白糖,高興地歡蹦亂跳。回到座位上,我有點嘴饞了,一下子就把它喂在嘴裏,太甜了。最後,舔一舔嘴邊的白糖,實在是人間美味!以前我不喜歡吃糉子,今天爲何改變了這種想法。彭議瑩也上去刺了一小團,大搖大擺地走下講臺,來到我座位上,得意地給我聞聞那美味的糉子。我用可憐的眼神盯着她(意思是給我嚐點)她瞪了我一眼(意思是我還沒嚐嚐鮮呢)於是,她大口吃下了糉子,直喊好吃。我最後的一絲希望也破滅了。

大家眼巴巴地望着田老師手裏剩下的最後幾個糉子,田老師笑眯眯地說:“誰還沒吃糉子呀。”大家都舉起手說:“我,我,我。”還沒等老師下令,大家就一窩蜂似的涌上講臺,擠得田老師不知如何是好,就連真正沒吃到糉子的那名男同學也被我們遠遠地擠在後面去了。大家刺啊刺啊,我一看,時機終於到了,剛剛把手往裏面一伸,哎呀!一下子就被別人的牙籤刺到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只剩下最後一個糉子了,大家擠得更兇了,一個個糉子被我們刺得四分五裂,田老師手忙腳亂,應接不暇。就在我失望的時候,田老師突然轉過身往我嘴裏塞了一團糉子,我又歡又喜,捂着嘴高興地回到座位上,心裏有說不出的甜。糉子發完了,有些同學失望地回到座位,有的同學則很高興,大概搶了不少糉子吧。

這個開心的端午節真令我難忘。

  【篇三:端午節】

古代有一個愛國大詩人,名叫屈原。因受奸人挑撥,被皇上驅逐。但他仍然愛自己的國家。最後投江自盡。後來人們爲了紀念屈原,便有了今日的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但是隨着歲月的流逝,許多地方的節日特色已經不復存在了。可是閩南一帶卻還有着濃濃的民風民俗。

上午,大家都會去割艾草。割來的艾草都被掛在門前屋後。整條街都是綠茫茫的一片,彷彿有千萬條綠色的絲巾迎風飛舞。這艾草寓意驅蚊除蟲,驅災避邪。

艾草驅邪的民俗流傳至今,而十二點的光陰更讓人難以忘懷。

正午十二點。家家戶戶都端着盆子,到河邊取水。用晶瑩剔透的水來沖洗腳或臉,洗走自己身上的晦氣。之後,人們還會聚集在河邊跪拜祭祀。不僅是跪拜,在貢臺上還供着不少供品,有雞鴨魚肉、美酒果蔬等。當然,更少不了最重要的棕子。最後,將其中6個棕子投下河去餵魚蝦。(好讓屈原的遺體繼續安息於海底)祭祀便完畢了。其餘的貢品便可以自己帶回家食用,以求沾一些福氣,帶來好運。

午後,端午的又一個高潮到了——採蓮。由一個打扮不堪入眼的醉漢爲導,擡一尊木雕龍頭。龍頭雕刻的栩栩如生,眼睛炯炯有神,有一股神聖而不可侵犯的威嚴。身後跟着鑼鼓隊、花童等。這個遊行隊伍要進入每家每戶舞旗拂塵。主人則要行待客之禮,送一些糖果餅乾給他們。隊伍十幾米長,上百人組成。鞭炮聲持續不斷,鑼鼓聲響徹雲霄。氣勢真是不同凡響!

在端午,小孩子最高興的莫過於得到一件禮物——香包。它的色彩多以紅黃紫爲主,表面細繡着一些美麗的圖案。據大人們說,香包裏還有許多好東西。喻吉祥如意,帶有長輩們對孩子的美好祝願。

閩南的端午總是那麼別具特色,那麼令人難以忘懷!

  【篇四:端午節】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採納,他反而被逐出宮中。屈原氣得不得了,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的漁夫得知後划着小船把竹筒裏的米撒向汨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爲糉子,把劃小船改爲賽龍舟來紀念屈原。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糉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糉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糉子。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糉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糉子。她在包糉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裏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糉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錐體,然後先放一個棗,接着在裏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後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糉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糉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糉子包完後,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裏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後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糉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糉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糉子時,我總是吃得很多!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糉子,還要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賽龍舟了,幾十個水手都拿着槳,奮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用力地敲着。“加油,加油!”場外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水手們聽了不得不更加使勁划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非常壯觀、熱烈。

吃糉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篇五: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之一,它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有許多的活動,如包糉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草、薰蒼朮、喝雄黃酒……據說是爲了辟邪。至今,端午節在中國人民心中仍是一個十分隆重的節日。我覺得最有意思的是賽龍舟。

端午節這天,我和媽媽一起回到外婆的老家上虞看賽龍舟。只見岸上人山人海,河裏也有秩序地停着數十隻龍舟,不僅每條龍舟的裝扮各有特色,而且龍舟上的人穿的衣服顏色也各不相同,唯一相同的是他們個個精神抖擻,士氣十足。

“啪“的一聲槍響,龍舟像離弦的箭衝了出去,龍舟比賽開始了。

只見鑼鼓手坐在龍舟前端,一聲聲號子,一錘錘鼓點,有時快有時慢,而划船的人聽踩着鼓點跟着節奏划着漿,河面的水隨着槳的划動而頻頻跳動,另有一把舵者坐在船尾把持方向,龍舟在衆人的配合下飛速地前進着。大家你追我趕划向終點。岸上的人也爲他們助興,高呼“加油,加油!”並用照相機拍下這精彩的瞬間。我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他們的隊伍中,大聲喊着:”加油,加油!”這時一條大紅色的龍舟在快要到終點的時候突然加速,一下超過了其他龍舟。其他龍舟見了紛紛加速追趕。我的心也隨着一下提到嗓子口,雙手不由自主地捏緊了拳頭,擔心大紅色的龍舟被別人趕上。“哦”一聲歡呼,大紅色的龍舟衝過了終點,奪得了第一名。緊接着第二條、第三條……在人們此起彼伏的歡呼雀躍聲中,龍舟比賽結束了。

賽龍舟比賽真是有趣極了。端午節這個傳統的節日,因爲有了這些活動而顯得更加有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