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週記 > 關於端午節的週記範文600字(精選10篇)

關於端午節的週記範文600字(精選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1W 次

忙碌而又充實的一週又過去了,一週的時間,想必你學習了很多新技巧,此時此刻我們需要寫一篇週記了。但是週記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端午節的週記範文600字(精選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端午節的週記範文600字(精選10篇)
  端午節的週記600字1

每年的農曆五月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過端午佳節是我國兩千多年的習慣,是爲了紀念楚國大夫屈原的節日。

過端午佳節要插艾葉,喝雄黃酒,吃糉子,看龍舟賽。

今天媽媽帶我去姥姥家過節,剛進門,姥姥就把包糉子的米,糉葉,肉都準備好了,就等我們來開包了。我和媽媽把手洗乾淨就開始包糉子,我是第一次包糉子,先看媽媽包。先把糉葉摺好,再放一小半糉米,把肉放在糉米上,再放一把糉米,然後把糉葉包好,最後用線把糉子纏繞好以防糉米掉出來。看着媽媽熟練的包着糉子而我一個也沒有包好,非常急,可越急我也越手忙腳亂。唉,又沒包好,媽媽說:“別急,慢慢來,跟着我的步驟一步步來”。我慢慢的,一步步跟着媽媽的做,也包好了一個。我好高興,拿着包好的糉子給姥姥看,姥姥還誇獎了我。我包的糉子雖然沒有媽媽包的美觀,但是也很不錯。認認真真的做好了一件事,沒有半途而廢。中午吃着自己包的糉子,心情格外的好。

下午,舅舅帶着我們去看龍舟賽。站在江邊,到處都是人,我們來的早,站在一個好位置上。開始比賽了,哨孑聲一響,那些龍舟上的水手拼命的伐着收槳,前面的鼓手用盡全力的敲着鼓,後面的舵手掌控着龍舟的方向,總條龍舟上的人都要非常默契。龍舟越來越快,江邊上的加油聲也越來越響。江邊上的人把掌聲送給所以參加龍舟比賽的人。

端午節吃了美味的糉子,看了精彩的龍舟賽,真的值得回味。而且划龍舟還可以增強劃手之間的友誼。

端午節,我們中國的一個美好的節日,一個美好的傳統節日,我們在這天包糉子、品糉子、划龍舟。端午節,是古人所創造的,所以,端午節這個節日也表現了古人的智慧。

  端午節的週記600字2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佳節。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佳節。

端午節要插艾枝,懸艾虎。端午節這天一早,人們將艾枝插在門上,或用艾蒿編織成“艾虎”,在門楣中央或帶在身上,驅蟲避邪,以保安康。端午佳節要畫門符。端午節這天,人們將蠍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紙做門符。據說這樣做,是爲了驅“五毒”,防瘟疫。端午節要帶香包、系五彩絲線。香包是用棉製品跟絲線繡的,包裏除了裝些雄黃、蒼朮外,還要裝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驅蟲除穢的作用。五次絲線象徵五色龍,系五色線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節要吃糉子。早晨,家家吃糉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糉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糉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糉葉。糉子的傳統形式爲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糉,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糉,摻紅棗的叫棗糉;棗糉諧音爲“早中”,所以吃棗糉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蔘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糉,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糉給考生吃。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節真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

  端午節的週記600字3

很多節日都有各地的風俗習慣,但是我對家鄉端午節的習俗記憶猶新、印象深刻。

今年的端午節那天,我和爸爸媽媽去湘湖遊玩。正趕上下孫文華村在舉行端午節活動——糉香情濃,我們也積極地參與了活動。雖然活動還沒開始,但是場地上早已人山人海。

場子中間放着一張大桌子,桌上擺着傳統五黃:黃魚、黃鱔、黃瓜、鹹蛋和雄黃酒。聽爸爸媽媽說吃五黃可以抑制黴運,增強自己的精力。場地兩邊擺着長長的桌子,桌上放着密密麻麻的糉葉、糯米、紅棗。

活動開始了!第一場是包糉子比賽,人們紛紛圍攏過來,爭先恐後地拿起糉葉包了起來。雖然我不怎麼會包,但是看着大家的樣子,也學着包了起來。在我們身旁有好幾個奶奶也在包糉子,她們包得可快了,有的在放糯米,有的在用線將繩子扎牢。她們不但做法精確,而且動作敏捷,真是太厲害了!包完以後,我們得到了一個香囊包,這個香囊包味道怪怪的,非常像艾草的味道。

除了包糉子、吃糉子,更重要的項目就是賽龍舟。走出包糉子大廳,就可以看到湖面上有一條條龍舟飛馳而過,他們敲鑼打鼓,彷彿真的是一條條巨龍在向終點衝刺。岸上的人們也紛紛爲他們加油鼓勁。劃到一半時,所有划船手都力氣大增,好像吃了大力丸似的,又過了幾分鐘,競爭已經進入了白熱化階段,所有人都用最後一絲力氣在拼命向前劃。100米!50米!20米!5號船突然發力,一下子超過了其它船,獲得了第一名。

我喜歡端午節,不僅因爲可以吃到香甜可口的糉子,還讓我感受到各種傳統風俗和豐富多彩的紀念屈原的活動。

  端午節的週記600字4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

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爲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衆將端午節的龍舟競渡與吃糉子都與屈原聯繫起來。傳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爲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糉子樣。

端午節的習俗主要有:吃糉子於門上插艾或菖蒲驅邪,系長命縷,飲雄黃酒或以之消毒,賽龍舟等等。端午節吃糉子,在魏晉時代已經很盛行。糉子還是一種節日往來的禮品。到了唐宋時期,糉子已極爲有名,市場上常有糉子賣。現在,我們過端午節仍然免不了要吃幾隻糉子。小小的糉子,似乎已經成了中國傳統的象徵,在人們心中佔據着一定的位置。

我們家鄉包的糉子是海南有名的定安糉子,糉子裏面是用鹹蛋黃與肉做餡,吃起來香噴噴的。奶奶是包糉子的能手,每逢過節,她都爲我們包糉子,可這次,因爲老媽太忙,所以奶奶沒有回老家包糉子。這幾天,奶奶準備了好多葉子,要包許多的糉子送給朋友們,希望他們收到後,會有人說一個“哇”字。

雖然今天是過節,本應該去泡“龍水”,可老媽說:“今天是過節,我們不要去湊熱鬧”。因此,我還是象往常一樣,在家裏做作業、上舞蹈課,我覺得今天既是個熱鬧的日子,又是個平常的日子。

  端午節的週記600字5

端午的腳步走近了,在端午節的習俗裏,最重要的就是吃糉子。早在街上、電視上看見許多食品店在做糉子的宣傳,也早早的看見許多人提着一大包的糉子從我面前走過,端午節的氣息愈來愈濃。

最近上學前,我還照樣吃着麪包的時候,總會聞到一股香氣撲鼻而來,我知道,是糉子的味道,一定又是隔壁吃糉子了,我壓制住口水,好想也來一個糉子吃。於是放學回家,我便要媽媽給我買好多糉子,而且裏面要夾不同的料,媽媽爽快地答應了。第二天剛起牀,我意外的看見桌子上放着一袋糉子,不顧三七二十一地拿起那袋糉子,哇,還熱乎乎的,我似乎已經聞到它的香味了。我以最快的速度洗漱完,這是第一次動作這麼快。我挑了最大的那個,用剪刀剪開繩子,小心翼翼地剝開葉子,剝好後的糉子被我裝進一個新的塑料袋裏,在泡好牛奶後,配着牛奶一起吃,發現裏面是我最喜歡的蛋黃,好想配上電視裏的一句廣告:這味道,不敢相信!

糉子不僅這麼好吃,真沒想到,用糉子居然也可以獻愛心

有天吃晚飯,我們照常邊吃邊看新聞,在電視裏,報道出一則“賣糉子,獻愛心”的新聞。賣糉子的都是一些上年紀的大媽,那些糉子也都是這些大媽們手工製作的,幾個糉子放在一籃子裏,只要有人捐出100元,就可以拿走一欄,以此類推,然後將收到的愛心款,捐給那些十分困難的孩子,電視裏看到很多人都主動的捐款,真沒想到,用糉子也可以獻愛心。那些大媽用自己的汗水包出糉子,那些過路人用自己的勞動賺來的錢,都獻給了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我們平時總看見一些負面的消息,其實在我們身邊,就在端午節即將來臨的這一天,我也看見了許多感人的一面。

端午節的腳步近了,我想今年的端午節會給我許多快樂,許多啓發。

  端午節的週記600字6

6月23日,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今天早上,我和爸爸媽媽去西山遊玩的見聞還在歷歷在目。

今天,我們一家一路騎着電動車,來到了西山遊玩。一路上,微風拂過我的臉頰,使我心曠神怡,小花小草的芳香沁人心脾,使我精神飽滿。終於到了西山,這裏多數是端午節的遊人。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兩頭造型逼真、形態莊嚴的大理石雕刻的大象,這兩頭大象潔白如玉,栩栩如生,前面的一頭向前走,後面的一頭緊跟着。我還到大白象的跟前仔細的看了看,這兩頭大白象的雕刻者真是巧奪天工,把大象的每一個部位都一絲不苟的雕刻下來!

我戀戀不捨的離開了白象,要不是媽媽催得急,我差點忘記此行的主要任務,找香蒿呀!走進一片林子,這裏採香蒿的`人還真不少,他們個個眼疾手快,讓我看得眼花繚亂。我隨便採了一種有香味的植物,媽媽說是水蒿,找了好半天,我也找到了媽媽手裏的香蒿,聞着它的香味,還有它嫩綠的葉子真的和我採的那種不一樣,我也學會了採香蒿,我興奮的歡呼着。

回家的路上,我又和媽媽去了早市買“葫蘆”、五彩線和香包。早市上真是人多如潮,“葫蘆”的海洋,很多天真的孩子和我一樣東走走、西看看,每樣精美的飾品都讓我愛不釋手,最後還是媽媽幫我選的,給我戴上,讓我體會到節日的快樂。

回到家,媽媽做了好吃的糉子、餃子、雞蛋。還給我講了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戰國時代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原來端午節是由此而來的呀!

這個端午節,我不但認識了香蒿,而且瞭解了端午節的由來,還觀賞到了大白象,真是一舉多得呀!

  端午節的週記600字7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

從五月初一開始,家家戶戶都開始忙碌起來,準備端午節的用品,雖然不是很多,但卻讓人忙了一上午。

在端午節這一天,人們經常把習俗與五字聯繫起來。兒童手腕上,帶着紅、黃、藍、白、黑五色線系成的線,稱爲長命縷。各家的門上也要插五端:菖蒲、艾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等。

端午節的美食有很多,但其中最讓我垂涎的,當然是又香又糯的糉子了。

糉子分爲糉葉、糉子的糯米、餡料三個部分。媽媽說過,只有用蘆葦葉包出來的糉子才最好吃。要先把糉葉洗乾淨之後再放到鍋裏煮半小時,一陣清香溢出來後,再放到盤子裏晾十到十五分鐘,就可以包了。

糉子的形狀很多,有四角的,有三角的,有的像個枕頭,有的像座寶塔真讓人目不暇接!它的口味各不相同:有肉餡的,有蜜棗陷的,有豆沙餡的,還有蛋黃餡的我最愛吃的是肉餡,尤其是裏面烤熟的肉。

端午節划龍舟,這流傳千年的傳統習俗。在蘇州的金雞湖邊上顯得格外隆重。早在四月初,就會聽到鑼鼓喧天,此時,各個地區開始建造龍舟。龍舟的外形酷似有龍在水中活靈活現。龍舟造好後,人們會開始賽龍舟。電視上,船上喧鬧無比,岸邊呼喊振奮人心。一共四支隊伍,四支隊伍各展所長,你追我趕,最終,一支實力非凡的隊伍脫穎而出,成爲了賽龍舟比賽的第一名。天黑了,人們盡興歸去,湖面上恢復往日的平靜。

在端午節裏,人們的歡聲笑語隨處可見。端午節,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一個溫馨充實的節日,多麼美好的端午節呀!

  端午節的週記600字8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對於端午,大家都非常熟悉。

在端午這天,慶元的家家戶戶都要包糉子,爺爺奶奶拿出準備好的糉葉和糯米,放在一旁的凳子上。拿起糉葉,將糉葉捲成一個錐形的容器,然後將糯米小心地放進糉葉做成的容器中,再將糉葉多餘的長尾巴將糯米抱起來,最後用線將包好的糉子綁起來,一個糉子就完成了。將包好的糉子放到蒸籠上蒸,熱氣騰騰的。慢慢的,一陣香氣便撲鼻而來,我們孩子們爭先恐後地跑到蒸籠前,流着口水,等待着美味可口的出鍋。糉子熟了,奶奶將它們端出來,放在一個大盤子裏,過了一會兒,盤子便空了,只見大家每人都捧着一個糉子,興奮的吃着,我一口咬下糉子,那甜甜的香氣便傳進我的心中。家裏充滿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我們對這美味可口的糉子讚不絕口,很不得能夠多吃幾個。這一天,全城都飄着糉子的香氣。

慶元的端午,還有另外一個習俗,那便是賽龍舟。我們全家人在這一天一起來到河邊,與全城人一起,觀看着龍舟比賽。“加油!加油!加油!”大家一起吶喊着,爲龍舟上的船員鼓氣助威。一條條龍舟飛快地從我們眼前划走。終於,一條龍舟劃過終點,獲得了冠軍,我們用最響亮的聲音爲那些船員們歡呼。

在慶元,還有一個特有的習俗,在這一天,全慶元的人民都要走橋。爺爺奶奶帶着我們。走上廊橋,我們停在一尊佛像面前,爲佛祖上香,祈禱自己能平平安安,幸福地過日子,那時候我還小,不明白這是爲什麼,現在長大了,也明白了,現在爺爺奶奶還保持着這個習俗,端午到了,我們沒空回家了,可爺爺奶奶卻惦記着我們上香時也不忘爲我們祈禱。

就這樣,端午輕輕悄悄地來到,也輕輕悄悄地溜走了,我們期待着明年的端午,端午就這樣離去了。

  端午節的週記600字9

端午節很快就要到了,吃糉子也是每年的傳統風俗,聽爸爸說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節日歸節日,但糉子可是我最喜愛吃的食物,每逢端午節都是爸爸、媽媽把糉子包好了給我吃,我總要吃個夠,滿口噴香的糯米,還有甜甜的大棗,直到再也吃不下爲止。

今年我想自己學着包糉子,一起和爸爸、媽媽過個更有意義的快樂端午節。糉子的樣子很多,爲了能夠儘快吃上好吃的糉子,我就讓媽媽提前將糯米洗淨,一早我們就去市場買了綠綠的糉子葉、備好花生米和大棗,一切準備就緒,開始和媽媽學着包糉子,我首先把幾片棕葉層疊放在手心形成三角錐形,然後用勺子將糯米盛在裏面,將糉子邊角處塞上花生米和大棗,然後把糉子葉摺疊纏繞,用繩線捆綁,一個漂亮的綠糉子就做成了,雖然沒有媽媽包的糉子好看,但也是我的勞動成果,半天時間就和媽媽包了二十多個糉子,下一步要入鍋蒸熟。

媽媽準備好煮糉子的鍋,將包好的糉子全部放入鍋中開始煮糉子。一個小時過去了,我最愛吃糉子在焦急的等待中出鍋了,掀開鍋蓋,老遠就聞到了香氣四溢、味甘可人的糉子了。我迫不及待地讓媽媽給我盛出一個自己包的糉子,輕輕將棕葉撕破,便露出了又白又嫩的糯米糕,然後撒上白糖,忍不住吃一口,甜汁溢入口中,那感覺簡直妙不可言。

以往都是吃媽媽包的糉子,今年我也吃上了自己親手包的糉子,在享受着自己的勞動成果,心裏面美滋滋的,今年是我過的一個最有意義的端午節,明年的端午節我還要吃自己包的糉子,在勞動中體驗快樂。

  端午節的週記600字10

端午節在中國的民間節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節日,糉子、插艾蒿等都是端午節的特色。

小時候過端午節我足足能提前興奮上一週,因爲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糉子了,那個時候生活比較單調,也很苦,不是過節平常是什麼也吃不到的。說起糉子,它不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糉子的過程中,體現着樂趣。每年端午一到,母親在頭一天晚上泡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與母親一起包,綠綠的糉葉里加上糯米與大棗,包成三棱形的糉子,包好後放在大鍋裏足足煮上3、4個鐘頭之後,母親把糉子泡在備好的兩水桶內,涼了以後細細地撥開竹葉,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紅的大棗就露出頭來,蘸白糖再吃,那時吃起來是那麼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節早晨,起牀後,母親在我們的手腕與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今後一直帶着,據說可以去病除邪。其實在我心裏,這些五彩的絲線在我心裏是那些精美手鐲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會花些錢給自己的小孩買香荷包帶在身上,我的母親是自己親手用些小布頭做的,裏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這樣我們也很高興。

回憶兒時過節是快樂的,節日的氣氛也比現在濃。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糉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糉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糉子。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糉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糉子。她在包糉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裏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與棗分別洗一洗。等糉子包完後,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裏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後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糉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糉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糉子時,我總是吃得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