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山東高考滿分作文(彙編11篇)

山東高考滿分作文(彙編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9W 次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山東高考滿分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山東高考滿分作文(彙編11篇)

山東高考滿分作文1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會犯錯誤,每個人都有缺點。然而,怎樣去看待錯誤,則是每個人都在思考的。而且是每個人都必須明白的。是拿自己的錯誤懲罰自己?還是拿自己的錯誤懲罰別人?還是自己一有過錯,就陷入無盡的自責、哀怨、痛悔之中?或將錯誤轉移到他人、甚至自己的親人身上?以上的種種辦法都無異於將自己陷入萬惡不劫的境地。

有一次,也就是我七八歲時。曾經誤摘了人家的野香瓜,被主人發現後,我驚恐極了,生怕被警察叔叔抓走。在香瓜主人帶我去見父親的路上,我不停地哭啊、喊啊,爲什麼呢?因爲我怕呀!在他的“努力”下,我被帶到父親面前。我隱約地聽到他與父親說了些什麼,香瓜的主人拉着臉,父親臉紅地說了些話。那時我想,如果我還有機會,決不再做事不顧頭腦了。隨後,那人走了,父親的臉更紅了。用兩眼怒視着我,目光稍帶些溫和,更有點恨的味道。我被罰跪在洗衣板上,那時畢竟我還小呀!我生怕有人來抓我,我待父親走後,努力將門栓上。獨自跪在牆壁邊,使勁兒敲打牆壁。土牆弄得我手上粘滿灰。我痛啊!可是後來父親回家,也只是緩緩地告誡我,並沒有人來抓我。哎…呀…,我何苦要自殘自己呢!現在手上還有一個傷疤!

還有一次,我語文考試沒有及格,回家無顏見父母,無奈我可憐的成績單還是被發現了,父親狠狠的批評了我一頓。這次我就想,不就是成績嗎!下次我肯定能考好,有什麼了不起?我忽視父親的批評,去做了作業,再看書。下午陽光依舊,人兒倒挺開心,玩得是不亦樂乎!我在下次考試,終於及格了,可是父親還是批評了我。我不灰心,真的!我的錯誤數不勝數。可是,現在我學會了善待自己的錯誤,再接再厲!爭取做得更好!

大家行動起來吧!善待自己的錯誤,努力提升自己,樹立自信心!努力吧!

山東高考滿分作文2

湛藍,但仍爲白雲留出了些許空間,於是,藍天滿足了白雲,白雲點綴了藍天;海洋有怒吼的波濤,但仍爲游魚留下了些許空間,於是,海水養育了游魚,游魚豐富了海洋。

牐犓說,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充斥的都是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我想,彰顯自己並且承託別人纔是立足社會的雙贏大智慧。

牐犝獠喚讓我想起了一位睿智的老果農。他數十年如一日的研究果樹新品種,他終於研究成功了。令人不解的是,他卻將自己的成果挨家挨戶的送給自己的鄰居。在他的引導下,全村的果園裏種的都是他的優良品種。有人便好奇地問他,他回答說:“我是爲了自己的果樹,如果鄰居用的仍然是舊品種,那我的果樹也會被傳播的花粉污染。”他的話讓人恍然大悟,他的這種做法,既保全了自己的果樹品質的純潔,又使鄰居獲得新的品種,與他人共享進步,才能使自己更加完善。這難道不是一種雙贏智慧嗎?

牐犜諼浣廉頗的眼裏,一個只會說幾句好話的文相藺相如何以職位比他高?於是處處與之作對,出言不遜。而相如並沒有跟他計較,而是道出了“先國家後利己”的君子之言。這話着實令廉頗汗顏,於是就有了“負荊請罪”的佳話,“將相和”的美談。文相武將輔佐君主,繁榮國家。藺相如的堅忍、包容讓人欽佩。與他人和平共處,才能使自己的地位更加穩固。正是他的忍讓,使得他與廉頗都受到人們的尊敬,同時爲國家穩定做出了貢獻。這不能不說也是一種雙贏的智慧。

牐犑蘭渫蛭鍀勻鞝耍在自然界中也存在許多着互利共生的雙贏故事。

牐犗質瞪活中,競爭無時不在,但它不應該是一味的言論相攻,兩敗俱傷。或許,只要我們多一份關愛、包容、謙讓、無私,不僅承託了別人,更成就了自己。在付出中收穫雙贏。

牐犗鋅賜デ盎開花落,漫隨天外雲捲雲舒。帶一份平和,一份智慧,去接納雲,挽留魚。彰顯我們的長處,承託別人的短處,在茫茫競爭人海中,盡顯自己雙贏的人生大智慧。

山東高考滿分作文3

絲瓜藤蔓與肉豆莖須長在了一起,小孩執意要將它們分開,而大人阻止了小孩的行爲說菜是爲了吃的。對於對任何事都充滿好奇的小孩來說分辨絲瓜與肉豆是最重要的,因爲他們想還事情一個真相。而對於只重結果的大人來說,能吃到瓜與豆纔是最重要的。此處並非是想要討論大人與小孩的問題,只是想借而表達大人與小孩思維的差別。

從某種意義上來看若視前者爲形式而後者則可以視作是內涵。反覆思索這個關於形式與內涵的問題之後,又回到“分辨”與“吃”的問題上來。若將這個問題放到柴米油鹽的生活之中來說,我們便會由此想到其實形式並不重要,內涵纔是一切的本源。

上世紀20年代,印度詩人泰戈爾訪華,徐志摩與林徽因陪同,當時的報紙報道:林徽因人面桃花,泰戈爾仙風道骨,長袍長鬚,加上郊寒島瘦的徐志摩,猶如蒼松瘦竹春梅三友圖,成絕世佳品。但是,細細品味之後,會發現,我們的社會中越來越缺少這種“三友”。

“三友”是什麼?“三友”是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的信義;是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超凡脫俗;是文質彬彬,然後君子的儒雅修養。人失去“三友”,即便拾人牙慧,附庸風雅,也便不免落入俗套,成爲俗人,因爲這是流於形式的矯揉造作。

現今社會中,美人層出不窮,而樣貌卻越來越同一化,回眸一笑,未曾千嬌百媚;影視作品氾濫成災,而主題卻越來越趨向亞文化,回憶青春,未曾滌盪人心。《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小時代》,氾濫的青春文藝片充斥我們的熒屏,彷彿青春只能是失去夢想。這種文藝片給青少年帶去了什麼?無非是物質主義、消費主義及躁動不安。

我們總是在反思這個社會究竟失去了什麼,爲什麼青春總是缺乏奮鬥色彩?其實,正是人缺少了滌盪與砥礪心靈的精神食糧,一味地追尋形式與數量,造成了社會諸多方面的同一化,亞文化氾濫。

山東高考滿分作文4

時間如海,記憶如沙灘,海水將一枚枚貝殼送到沙灘上,又收回到她那浩渺的胸懷。

時間如風,記憶如巨巖,風將巨巖刻劃得千瘡百孔,又用多情的手把那些痕跡撫平。

然而,總有幾枚貝殼,在亙古的海灘上鳴響着歷史的悲風,總有幾筆劃痕在訴說着記憶的不朽。

惶恐灘頭,零丁洋裏,濤聲依舊,嘆息不再。然而,時間只侵蝕了一個人的物質存在,卻無法風化那煌煌詩句中的記憶,誰能忘記文天祥的辛苦遭逢,干戈寥落?誰又能忘記那個悶熱的雨夜,矮小的地牢中揮筆走龍蛇的高大身軀?“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他正是借天地正氣哺育自己,“睨柱吞嬴,回懿走旗”,用一顆丹心書寫青史,翻開那驚天地泣鬼神的一頁。每一個人都會從記憶深處被這個踏過七百六十年的生命所震撼,時間或許會淡褪了文字,磨損了書卷,卻無法抹去那一片回憶。

翻開《史記》,看秦王一統天下,項王自刎烏江,廉頗負荊請罪,屈子懷石投江……一張張鮮活的面孔從眼前浮現,那些故事也彷彿是昨天剛剛發生,正如《世說新語》所言:“廉頗、藺相如雖千載上死人,猶凜凜有生氣。”這便是一部偉大史書的不朽。時間只能銷燬一本又一本《史記》的版本,卻永遠風化不了那

宏偉的氣魄,機敏的談吐,磊落的人格。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寫道,自己最大的夢想就是這本書能傳之後世,綻放其應有的光輝,而今,他的夢想已然實現。時間風化掉了那些卑俗的記憶,卻讓一位史官的不朽愈發凸顯。

時間或許會讓歷史蒙上塵埃,但卻不會風化那些鮮活的記憶。王選,一位柔弱女子,拂去那一層塵埃,只爲還原歷史真相,讓記憶甦醒。奔走二十年,耗盡全部家當,她一如既往地蒐集材料,尋訪證人,因爲她相信,時間不會使記憶風華,良知會讓記憶永存,她與身後數十位白髮蒼蒼的原告,構建出一段黑白分明的歷史記憶,而在海的對面,眉毛都已發白的日本律師尾山宏也用他的努力爲我們開啓那段記憶。在滾滾時間之河中,王選和尾山宏共同爲我們守護那段記憶,時間永不能將其風化。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沒有人能阻止時間的腳步,然而,時間不會風化一切。漫步歲月,採擷幾枚樸拙的貝殼,撫摸那巨巖上的斑斑傷痕,便是在回味那沒有被時間風化的記憶。

山東高考滿分作文5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可見無論是一沙一木,還是一葉一花,總在細枝末節處隱現端倪。

小小的蠟燭竟會產生如此大的影響,它改變了整個山洞的環境,迫使那些斑斕的大蝴蝶只能另尋棲所。

一葉零落,便知秋天將至。的確,注重細節需要有如“塵”的心思。這是一門洞察世事的學問,並非機械地觀察記錄,也不是四處探聽偷窺,而是以一種至情至性的眼光來看待萬物。這幾位朋友,在進洞前只有對大蝴蝶的好奇和探索,全無對生命的尊重,因而他們貿然點燃蠟燭。如“塵”的心思是一種有血有肉的心靈探索,並不是高等生物對低等生物的征服。“鉤簾歸乳燕,穴紙出癡蠅。爲鼠常留飯,憐蛾不點燈。”這是蘇軾對於生命的大度。這位執鐵板唱大江東去的真男兒,心中也有這種如“塵”的時刻。不過,此情並不令人費解,倘若沒有這等如“塵”的心思,又怎能留下“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綿綿無絕的佳句?

心思如“塵”,不僅需要“憐蛾不點燈”的大度與包容,還需要我們有觸動事物核心的敏感。

當我們有了觸動事物核心的敏感時,才真正明白細節給我們帶來的巨大力量,因爲它可以使我們看得更多,看得更遠。佛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佛獨具慧眼,從一花一葉之中,看到比凡人深得多也遠得多的東西。懂得細節的人,往往能佔盡先機。但凡有智慧的作家,在他們的作品中總會表現出一定的先知性。同爲凡人,爲何他們會有這種先知性?究其原因,是他們觸碰到時代的脈博和神經,從細節出發,觀凡人之不能觀,悟常人之不能悟。

細節,總是腐朽事物的報喪者、新鮮事物的召喚人。當宗法制度在第一個諸侯國被破壞時,當文字獄興起、抓起第一個書生時,當官僚資本主義壓迫第一個民衆時,當中國國門第一次被外國列強打開縫隙時,這些細小的跡象都預示着某種地覆天翻,而有智慧的中國人會毫不猶豫地見微知著,迎接變化,抓住機遇,從而成爲一個時代的先驅者。

常言道:“細節決定成敗。”這話一點也不誇張。但凡心中懷有大愛又能關注細節的人,必能爲時代所成就進而成就一個時代。

山東高考滿分作文6

當歷史的年輪壓過奧斯威辛,聽到的是男人的怒吼與女人的尖叫,看到的是母親的哭泣與孩子的驚恐。而今,奧斯威辛的天空湛藍而且透明,一排排高聳的建築直插雲霄,似要打破這裏的寧靜。

難道時間已將歷史風化,堅忍的猶太民族已似一笑泯恩仇。沒有!不但猶太人沒有忘記那曾經的苦難,德國人民也沒有忘記。每當猶太人紀念日那天,德國總理總是跪在營前,默默悔過。男兒跪地驚天動地,何況總理,而這又是爲什麼呢?因爲他們沒有忘記。

忘記歷史就意味着背叛。任時間長河滾滾不息,他們沒有忘記。猶太人沒有忘記,因爲他們知道知恥而後勇,於是在諾貝爾獎面前,他們經常是勝利者。德國人沒有忘記,因爲他們把昨日的罪過,當作今日的教訓,防止明日的錯誤。全世界的人民都不會忘記,因爲和平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渴望。

時間不會使記憶風化,誰都不想讓奧斯威辛的哥特式建築真正打破世界的寧靜,但這也不會影響到我們記憶中的傷痕,它只會作爲我們的'一個和平的標誌,以示警鐘長鳴。現在猶太民族早已得到了公正的對待,但他們也未曾將自己的歷史忘掉,即使那是一段令人不堪回首的記憶。

古人云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行。下則爲河嶽,上則爲日星,於人曰浩然,佩乎塞蒼溟。猶太人正是憑着這一股浩然之氣,將心中的憤怒轉化爲一股復興民族的決心。不要以爲不聲不語的他們已將歷史忘卻,時間永遠不會使有些記憶風化,就像葉延濱永遠不會將荒野無燈的感觸忘記一樣,奧斯威辛也永不會講屈辱的歷史遺忘,即使時間不斷輪迴。

那天,奧斯威辛警鐘長鳴;那天,猶太人民飽含熱淚;那天,記憶流經這和平的世界;那天,和平在向極端的功力者和道貌岸然的戰爭者宣判:勝利的鐘聲會在和平者的心中響徹整個胸膛。

時間永遠不會將奧斯威辛風化在記憶底層!

山東高考滿分作文7

你說,你記得黃碧雲寫過一句觸動心靈的話:“如果有天我們湮沒在人潮之中,庸碌一生,那是因爲我們沒有努力要活得豐盛。”從你呱呱墜地開始,你努力睜大雙眼,想看清這個新奇而又模糊的世界,開始了你在人間盲目又孤獨的旅行。一天一天,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時間在湖光瀲灩中遁走,此時的你,行囊裏有什麼?

你在年華里終於睜大了眼睛,看見了這個花紅柳綠的世界,卻看不到人間深處的燈紅酒綠、紙醉金迷。你自顧自地活着,從牙牙學語到兩手爬行再到雙腿站立,直到你學習了一個無比深奧的詞語:幸福。你便帶着幸福的行囊開始了奔跑,用麻木的雙腳奮力向前追逐,只知道,只相信,幸福就在某處等着你,你唯有拼盡全力,片刻不歇。你眼裏只有幸福,只有追逐,你很着急。

你學會了追逐,同時也開始面對挫折。摔一次,爬起來,拍拍塵土,繼續奔跑;又摔一次,告訴自己,不能氣餒,再爬起來,拍拍塵土,繼續奔跑。再一次摔倒,又一次摔?倒……?磨爛的衣服和擦傷的皮膚隱約像兩個字,名喚“放棄”。你堅定地告訴自己,我的字典裏沒有“放棄”這個詞語。接着,你把信念放進自己的行囊。你用信念榨成紅藥水塗在傷口上。它便開始安定,不再潰爛,你沒有認識放棄,你認識了夸父——那個逐日的男人,也是一片絢爛的桃林,你沒有停止,繼續奔跑於無人的荒野之上。

你又遇到麻煩了,遠看平坦筆直的大道,身臨其境時才發現這是一條曲折蜿蜒的羊腸小道。你在這條路上跌跌撞撞,又被芒草割傷。此時,你的行囊又多了一樣東西:毅力。你信了,繼續信心滿滿,快馬加鞭地向幸福趕去。

在途中,你遇見了尼采在歌唱“我是太陽”。你終於停下來了,靜靜地思考,佇立回首,突然就發自內心地笑了——幸福並不是終點,幸福是過程,是旅途。原來所到之處並不是荒無人煙,是歌舞昇平的天堂,每一處都洋溢着幸福的氣息,即使燈火闌珊的地方也透出微笑。

你笑了,大聲地笑了,人間便是天堂,生活就是天堂!

讓我們在自己的行囊中裝着幸福,去奔跑追逐吧!

山東高考滿分作文8

什麼是瞬息?瞬息是流星,是曇花,是短暫的。什麼是永恆?永恆是星子,是奔涌的河流,是晝夜不息,無論我們看見與否都始終存在着。但其實永恆是由無數個瞬息匯成,永恆也正是由一個個瞬息來體現。

自古便有無數皇帝迷戀丹藥癡迷於永恆,中外都有“神創論”和“不死說”,其實也不過是人對永恆的一種寄託,一種對短暫的抗拒、畏怕。人們對永恆的追求和對短暫的抗拒彷彿從始至終都那麼清晰,但其實,無論是瞬息還是永恆,風景自在人心。

衆所周知,人們都愛看流星,也都對飄落在衣襟上轉瞬即逝的小雪花讚美不已,但它們的生命止於山川、江河、雲陽亦是瞬息。我們都相信自然規律是有道理的,身爲轉瞬即逝的流星,它在劃過夜空的時候,恰恰也襯出了星子的永恆;我們的存在,這一個個短暫的生命也恰好證明了自然的永恆。就像那蟪蛄、蚍蜉與冥靈、大椿,不也正因生命的短暫或永恆而擁

有了神祕、撩人心絃的力量!

永恆與瞬息不僅相輔相成,它們還是相依相偎的親密伴侶。試想,如果夜空中萬年、億年都只有一片一樣的星辰;試想,土地上只有那幾千年巍然屹立的山和只知不捨晝夜奔流的河,大椿也只是一棵不死的樹????啊!那將是多麼孤獨、多麼可悲的世界!是的,永恆若少了瞬息,迎來的將是萬劫不復!正是瞬息擁抱了永恆,永恆纔有了無限的活力和生機。兩種不同的風景,兩種不同的領悟。人的心境不同,窗外的風景便截然不同。

於是,永恆在我們的指縫、青絲間穿過;月光月月、天天穿過閨窗;指瘦發白,粉黛漸漸失了顏色????就像這句話:生活中看得見的事物是短暫的,看不見的事物纔是永恆的。時間就是那透明的、難以捉摸的無形,我們這些生命則是順着它流淌的小舟,最終都將會和着這無聲的“叮咚”歸到那永恆中去。那時我們的精神就成了無形,洞悉瞬息,在任何生命都不知如何逆行的河上,輕推着小舟將瞬息揉進了永恆,就像那流星的光輝,永遠地停留在天際??

此刻,我彷彿在舟篷中感到了熹微的晨光。啊,不知東方之既白!

山東高考滿分作文9

我們這代文人,有幸成爲文人又不幸成爲文人。成也簫何敗也簫何。如此而已。

十七歲時,我參加大三線建設,來到郭沫若先生的故鄉樂山。在那裏我結識了郭老的原配夫人,結緣了文學,開始了文人生涯。從此就有了人生的許多幸與不幸……

當代文人的不幸大致相同,有幸卻各有篇章。我最有幸的是接觸了郭老原配夫人。是她要我好好打打底子,敎我讀《四書》《五經》,讀《道德經》讀《莊子》《墨子》……“大學之道,在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非攻,兼愛”……多少道理深深根植在靈魂之中。本爲打文學底子,卻打了人生底子。其實,文化是人類千百代留下的最深刻的記憶,它不僅是一個人的底子,更是一個民族的底子,一切的基石。

最有成就感的還是兒子。自小我就給他好好打底子。讓他盡知人類最美好的記憶,建設自己,武裝自已。到高考前,兒子已學富五車,自成思想體系。由於英語差些,兒子沒考上一流大學,而是被延安大學的中文系錄取。兒子寬慰我:不在學校如何,而在如何學習。黃埔、抗大最簡陋,出的都是民族精英。孔子上什麼大學來?可他是萬世師表!

我告誡兒子:萬世師表來自韋編三絕,來自三人行必有吾師……

兒子說:知道啦,還有學而不倦,三省吾身……

我知道,兒子長大啦,二十年的底子我沒白打!我不由掬一捧熱淚……

兒子一副天下爲己任的樣子攜行囊赴學上路了。

兒子在大學果然很優秀,各門考試全部通過,評爲優秀團員,全校多個文學社合成一個大社,他是社長,並是校報總編。他爲文學社制定的宗旨是“弘揚延安傳統,創新優秀文化”這就是下一代。

一代一代弘揚創新,文化———人類這最深刻的記憶一切的基石,不會風化,只會光大!

我們因此而無悔!

山東高考滿分作文10

這讓我想起韭菜與韭菜蘭的故事。韭菜蘭作爲蘭花的一種,因極其類似於韭菜,故得名“韭菜蘭”。倘若區別二者差異,僅存在於長熟待取階段,不僅破壞了世間萬物自然規則,也會造成美食的難以下嚥。

世間萬物在成長階段都是以“簡”存在。以人爲例,常言道“人之初,性本善。”人在成長過程中,身體構造已然完成,內心和思想內涵的填充纔是人“成熟”的標誌。倘若以“人的存在僅爲存活定義”這是對神聖生命的踐踏。如果以這樣的規則宣講傳世,締造出來的只是“活人”。

人,存在固然是有着本質區別和探索的。以完成某項成就某項工作某種生命爲基礎。若,僅僅以人活着等死校正其意義,這違背了人存在和存活的理解。

顯而易見,乾坤萬物、日月星辰都有着存在的意義,並非僅僅是生存、繁榮、湮滅的生理代換。探索萬物更應該從本質和存在過程出發,生命的結果也只是存在過程中磐涅的另一種“新生”。

萬物或許以不同形式存在、或許存在於不同狀態、或許相同形式和相似狀態存在,這些都不影響對其生命結果的探索。歸咎其源,這也印證了生命過程存在的意義。

既然,萬物本身都有着自身的意義和本質追求。那麼,對萬物結果的探索,不能止步於生命的終結。每個生命都值得尊重和關愛,絲瓜和肉豆的藤須雖有着驚人的相似程度,兩者生命的結果卻差異較大。

不論是肉豆和絲瓜、不管是韭菜與韭菜蘭。在生命過程中都有着相似的地方,這些因素極易被誘導成另一個生命結果。但是,出於對生命探索的尊重,你會發現,很多時間,相似的個性相似的經歷相似的感同身受,誕生的卻是差異較大的人生。比如,現代社會下,相同的人相同的社會接觸相同的時間,卻成不了優秀的“人”。囿於,這是個人對生命本質過程的探索結果。

現實中,人們往往追求過於完美的結果,卻常常忽略過程中存在的美好。韭菜與韭菜蘭是最好的佐證,雖然兩者結果有異,過程展現有差,但是都是完美的人生。

不管是絲瓜和肉豆、韭菜與韭菜蘭,每個生命的過程中都存在某些特性,這些有可能導致不同生命的相似程度,但要記住:生命只有一次,比起不離其宗的結果,追求過程的探索纔是人生的意義。

山東高考滿分作文11

博爾赫斯在《天賜的詩》中這樣寫道:“我心裏一直都在暗暗設想,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然而,一個二十四小時亮燈的書店,更容易讓我們在書香氤氳中詩意地棲居於大地。

當夜幕深沉,這裏有明燈,有溫暖。喜歡夜讀的市民、自習的大學生、外來的務工人員、流浪者和拾荒者來了,他們在工作人員的眼中不是顧客而是讀者。在工作人員的理念中,他們哪怕只是在這裏休息都能體現出二十四小時書店存在的意義。在這裏,書店不僅是進書賣書,而是亮起一盞明燈,讓知識和文明溫暖人心,用書香把人文關懷傳遞延伸,使工作更加富有意

義。

亮一盞明燈,傳一脈書香,這是書店豐富城市精神生活的責任擔當。伍爾夫曾有言:“人不應該是插在花瓶裏供人欣賞的靜物,而是蔓延在草原上隨風起舞的韻律。”在明亮的燈光下,無論是孜孜不倦的夜讀者,還是輾轉於生活中的潦倒憔悴者,都可以在這裏得到文化的滋養和心靈的棲息。在這裏,有的是安靜的共享,平等的對待,生命在書香裏的輕舞飛揚。

亮一盞明燈,傳一脈書香,這是書店高於世俗經濟的人文力量。林達曾言:“每一個看似簡單的社會現象其實都只露出了冰山一角。”的確如此,書店的二十四小時亮燈,實際上是爲城市點亮“人文燈火”。如果單純從商業利潤來看,書店可能會付出更多,可是從更廣闊的人文視野來說,書店與讀者,都在明燈中,在書香裏,共同收穫了文明和尊嚴。

亮一盞明燈,傳一脈書香,這是書店在踐行自己的工作理想。克雷洛夫曾講:“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動則是架在河上的橋樑。”二十四小時書店的明燈照亮了幽暗昏惑,一脈書香沖淡了混沌霧氣,“從不驅趕任何人”的書店店員們深知自己工作的意義,他們懷揣着熾熱的理想,用二十四小時的亮光和書香豐富心靈,滋養文化。

魯迅曾言:“無盡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網絡時代的實體書店亮一盞明燈,傳一脈書香,是創新發展,更是文化弘揚。衷心希望這樣的書店越來越多,希望無論是那街邊暮色裏奔跑的少年,還是路旁面帶疲倦的中年人,抑或牆角沉思的老者,都可以在暗夜裏享受這明亮燈光,沉醉於這一脈書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