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語錄 > 孟子語錄的語文教案

孟子語錄的語文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W 次

篇三:孟子語錄教學設計實用

孟子語錄的語文教案

執 教:崔 靜

《孟子語錄》教學設計

教材內容:

孟 子 語 錄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教材分析:

《孟子語錄》是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生命”這個主題單元的最後一課。本文是孟子的一段語錄,以魚和熊掌設喻,說明捨生取義的道理。孟子提倡的“捨生取義”和孔子提倡的“殺身成仁”一起,成爲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最高道德標準之一,激勵着許許多多的仁人志士,爲國捐軀,慷慨赴難。對於本課的學習,內容比較簡單不必作過多的分析,重點在於指導學生通過朗讀理解生命與正義真理的關係及生命的價值,讓學生有所感悟。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瞭解有關孟子和孟子的思想;瞭解文中重點詞語的含義。

2、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習分析言中之意,感悟言中之理,朗讀表達言中之情。

3、情感、態度、價值觀:準確理解“捨生取義”的思想內涵;提升自身素質和能力,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選擇。

教學重點:通過學習分析言中之意,感悟言中之理,朗讀表達言中之情;準確理解“捨生取義”的思想內涵。

教學難點:準確理解“捨生取義”的思想內涵。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用具:幻燈片

教法學法:閱讀法、談話法等。

設計理念:

文言文的學習對初學文言文的小學生來說挺難,難讀難懂,但文言文真的很美,因爲它是古代文化的寶貴遺產,凝聚了中化民族的人文精髓。

1、課堂上努力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課堂教學不是着眼於學懂這一篇課文,而是通過這一次學習讓學生感覺到學習文言文的新鮮有趣,課堂上所創設的和諧的氛圍,對學生貼心的鼓勵,都是爲了消除學生的畏難心理,給他們一點輕鬆的感覺,有滋有味的朗讀,更讓學生在輕鬆之上感受到學習文言文的樂趣,而課堂上一些文言名句的穿插運用,反覆吟誦感受韻味,都是試圖讓學生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感受到古代語言文化的魅力,培養他們

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情感。

2、以指導朗讀爲主。我們經常教育學生“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習古文更是這樣,課堂上一開始試着讀環節讓學生囫圇吞棗地對課文有了大概的印象,老師示範讀讓學生對文言文的朗讀有了一些初步的感覺,在接下來的研讀交流中,有各種形式的朗讀,個人讀、集體讀、男女生接讀等這些都是把讀通讀懂與讀出韻味有機結合的主要方式,在最後的吟誦體味環節中,創設情境,自由吟誦配上音樂讓學生盡情展現,使我們在課堂上看到了學生從一頭霧水到有滋有味的進步過程,這則是得益於有效的朗讀訓練。

3、貫穿一些文言文的學習方法。短短四十分鐘交給學生的知識畢竟有限,如果能夠交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則使學生受益終生,在學習過程中我時不時交給學生一些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如反覆的朗讀是學文言文的決竅,對照註釋逐字逐句地理解,對於文言文經常出現的“也”字的朗讀語氣等雖然在我們看來再簡單不過,但是對於初學文言文的小學生來說很可能是今後學習的重要方法。

4、舉例提升思想內涵。孟子提倡的“捨生取義”和孔子提倡的“殺身成仁”一起,成爲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最高道德標準之一,但“捨生取義”對於小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有些抽象,尤其是對的“義”理解,所以我將這一抽象的概念化作生動形象的事例來讓學生理解,並且和見利忘義、背信棄義比較這樣就使學生對這一概念有了理性的理解,從而使學生理解生命與正義、真理的關係及生命的價值,教育學生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選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六年級上冊咱們學了一篇文章《學弈》,這篇課文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大家還記得它的作者嗎?(板書:孟子。)關於孟子同學們對他了解嗎?

2、瞭解孟子(幻燈出示教師介紹):作爲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和學說不僅在戰國時期說服了好幾個國家的君主,千百年來一直影響着每一個炎黃子孫,今天,我們就從它的一則語錄中去了解孟子的思想,來感受文言文的獨特魅力。(板書:語錄。)

二、初讀課文:

1、古代文言文寥寥數語便能表情達意,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是學文言文的訣竅,現在就請大家自己試着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把你認爲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現在我們算是和課文有了第一次親密接觸,誰願意試着把課文讀給大家聽聽?(指名四個人來讀,一人讀一句,大家聽聽他們的字音讀準了沒有。)

3、文言文的朗讀除了讀準字音,還要特別注意節奏和韻味,現在我也想試着讀讀課文。(教師配樂範讀課文)

4、怎麼樣,文言文讀起來蠻有味道的吧!一回生,兩回熟,大家試着自己找感覺再來讀一讀。

5、指名讀。誰還想讀?老師相信你會比剛纔讀得更好。

6、咱們男生和女生比賽一下誰讀得好。

三、研讀課文

1、文言文不僅要把字音讀正確,更重要的是要讀懂,這是朗讀文言文的前提,常言道:“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現在就請同學們運用以前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對照註釋一句一句讀,想想每句話每個詞語的意思。

2、學生藉助註釋自學課文,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同桌商量。

3、從大家自信的眼光中可以看出大家都學有所獲,關於文章內容你還有什麼疑惑或不理解的地方嗎?(學生質疑。)你們所提出的問題我們呆會一定解決,你在聽的時候可要仔細,先來說說你讀懂了哪句?

預設:

(1)、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①從哪個字看出魚是我想要的?(欲)

②從哪個字看出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亦欲)

③看來你真的讀懂了這句,能把這句話讀一下嗎?(學生評價)

④他理解了大家理解了嗎?理解了一起讀。

⑤提醒大家“也”字在古文裏經常出現表示這句話語氣非常肯定,再讀。 ⑥要知道,魚和熊掌都是珍貴的美味,那可是得之不易啊,再一起讀。

(2)、 “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①面對渴求的這兩種美味,孟子做出的選擇是?誰讀懂了下一句? ②什麼條件下舍魚而熊掌?

③從哪看出不能同時得到?(得兼。“得兼”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兼得,就是同時得到。)

④說明什麼更珍貴?你能替孟子做一下選擇讀讀這句嗎?(學生評價) ⑤點明熊掌確實比魚更珍貴,大家一起讀。

⑥我們把孟子列舉的'第一種情況及他做出的選擇連起來讀。

⑦繼續,剩下的兩句你還讀懂了哪句?

(3)、“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

①“生”指什麼?“義”指什麼?

②大家一起說“義”指的就是:(真理、信仰、有益於大衆的思想或行爲。)

③生命是多麼的寶貴,正義又是何等的高尚,你能把這一句讀給大家聽

聽嗎?(學生評價)

④點明表現出對生命的珍愛及對正義的追求,大家一起來讀。

(4)、 “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①如果這二者不可得兼,孟子做出的選擇是?誰讀懂了最後一句? ②爲了正義,爲了真理,連生命都在所不惜,你能替孟子做出選擇把這句讀給大家聽聽嗎?

③把“取義”二字讀得很堅定,說明你也像孟子一樣是一個道德高尚的人。

④爲了正義寧願捨棄寶貴的生命,這是多麼高尚的情操,大家一起來讀。 ⑤現在我們也把孟子所列舉的第二種情況及他所做的選擇連起來一起讀。

4、短短四句話61個字便向我們闡述了一個正確的人生觀點那就是:(捨生取義),這就是古代文化的魅力。我們一起讀讀課文感受古代語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5、讀得挺順暢,但是文言文的朗讀講究斷句,某些地方聲音拖長一些,那感覺更好。這樣,咱們配合着來讀,我讀上半句,大家來接下半句。

6、聽着大家的朗讀,讓我想到兩個字那就是陶醉。要是我們重現古人讀書的情景,該多美。比如你就是私塾的白鬍子老先生,或是溫習功課進京趕考的書生或者你就是孟老夫子,站起來拿起書讀出自己最美的感覺。

四、情感昇華:

1、孟子對捨生取義精神的讚揚,對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中國歷史上許多仁人志士把捨生取義奉爲行爲的準則,你能舉出一些捨生取義的事例嗎?

(教師對學生舉出的例子總結:這些人爲了他人的生命,爲了正義的事業,爲了真理和信仰,爲了民族的解放而捨棄自己的生命,這就叫捨生取義。)

2、和這些思想、道德崇高的捨生取義者相比,有一些人的行爲卻讓人大失所望,(舉例如)這些人的行爲叫:(引導學生說:見利忘義、背信棄義,)他們的名字將永遠(引導學生說:遭人唾罵,遺臭萬年),而捨生取義者的名字將會(引導學生說:青史留名,流芳百世,永垂不朽)。

3、這就是孟子教導我們的思想,爲了正義,寧願捨棄自己的生命,也不能做不義的事。孟子的很多思想觀點比如說他的民本思想,仁政學說,性善論的觀點,都對後人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我們再從它的一些語錄中去感受,(幻燈出示反映孟子思想的經典語錄)學生一起讀。

五、總結:

我們經常在犯了錯誤時自我解嘲“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把孔子稱爲聖人把孟子稱爲亞聖,可見他們的高尚的道德情操,他們所代表的儒家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