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素材 > 【精選】素材積累作文九篇

【精選】素材積累作文九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8W 次

【精選】素材積累作文九篇

【精選】素材積累作文九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素材積累作文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素材積累作文 篇1

理想,你使人的思想堅定,你使人心偉大。(《雨果詩選》)

我們對抱有理想的人是非常尊重的,因爲他們的精神產生一種魅力;但是他們還需要有意志,否則理想也就成了一句空話。--巴爾扎克《鄉村醫生》

理想就是進步的不斷前進中追求的堅定不移的範本。--雨果《莎士比亞》

人類生存的目的是盡最大的努力,使一切存在的事物得到最全面的發展。--《托爾斯泰》

理想是指路明燈。--托爾斯泰《世界名言錄》

活着不能沒有抱負,不然就會感到空虛。……你要勇敢地去生活,不要逃避那些不快的、可怕的東西,不快和可怕都是由於不理解。--高爾基《守夜人》

生活的理想需要廣博的哲理。--《泰戈評傳》

實行起來是有困難的,但是吸引着我的,正說是這個困難本身。--巴爾扎克《鄉村醫生》

把理想運用到真實的事物上,便有了文明。--雨果《莎士比亞》

一個人在山頂的時候,會下望深淵;等到跌落到深淵以後,人就會仰望天空。--雨果《笑面人》

抽象的理想必須變成具體的觀念;這樣雖然少掉了美,卻更有用;它縮小了,可是變得更好了。--雨果《九三年》

當願望還在心裏的時候,它總是顯得又大又可怕,實現以後,它卻變小了。蒸汽昏暗地四處瀰漫着。它一凝結,就不過是一些閃光的水滴。--泰戈爾《犧牲》

當乾渴的心沒有希望找到水的時候,它是很容易受海市蜃樓的欺騙,而徒然在一片又一片的沙漠中探尋。--泰戈爾《紅夾竹桃》

無聊的好奇心絕不可能將人們引向實在。--《泰戈爾評傳》

我們的幻想是我們最逼真的寫照。每個人都隨着自己的性格在夢想着未知的和不可能的事物。--雨果《悲慘世界》

人在幻想中,有時會顯得沉靜到可怕,而又起着強烈的激動;感於幻想的人,往往無視於實際。--雨果《悲慘世界》

無論貧富,一切人或多或少地都被星星弄眩了眼睛,對於粗野的原始性格,這更真切,更親切。一個未受文化薰陶的精神,更容易和夢靠攏。--雨果《海上勞工》

幻想不過是在精神狀態中的思想,站在睡眠的邊沿上,是意識境域的天然分界。--雨果《海上勞工》

我的一切幻想會燃燒成快樂的光明,我一切願望將結成愛的果實。--泰戈爾《吉檀迦利》

我們不依靠任何人登上權力的寶座,這太高--又太低了。(《雨果傳》)

不管是多麼危險的風暴,也不能使他後退,這是因爲他很難承認阻力。--雨果《海上勞工》

人是可以沉醉在自己的堅強的意志裏的。--雨果《海上勞工》

假若沒有高傲的志氣,軟弱、水性楊花、三心二意、不忠於信誓的話,則有的只是幸福的完結和愛情凋殘的恐怖。--羅曼·羅蘭《生與死的搏鬥》

我有翅膀。我就嚮往頂點,我會飛得最高,我的翅膀可以搏擊藍天,可以穿越風暴。--《雨果詩選》

意志是不可戰勝的。--高爾基《意大利童話》

愈是好人,其心靈愈是純潔誠實,他的毅力就愈小,愈近乎病態,生活也愈艱難。孤獨與苦悶--是這些人的命運。--高爾基《讀者》

人在必然世界裏有一個有限之極,在希望世界裏則有一個無限之極。(《泰戈爾評傳》)

最有把握的希望,往往結果終於失望;最少希望的事物,反會出人意外地成功。--莎士比亞《終成眷屬》

不論前途如何,不管發生什麼事情,我們都不失去希望:希望是一種美德。--《雨果傳》

人必須像天上的星星。永遠很清楚地看出一切希望和願望的火光,在地上永遠熄滅,熊熊燃燒着的火光。--高爾基《馬特維·科熱米亞金的一生》

即使渴望落空,感覺到渴望的痛苦依然是甜蜜的。--泰戈爾《情人的禮物》

把希望寄託在一個人身上而活着是危險的。--雨果《笑面人》

人的心只容得下一定程度的絕望,海綿已經吸夠了水,即使大海從它上面流過,也不可能再給它增添一滴水了。--雨果《巴黎聖母院》

對來生不抱希望的人,從此刻起,他已死去。--《羅曼·羅蘭回憶錄》

強烈的慾望如同斑斕的鞭子……--高爾基《俄羅斯童話》

居於一切力量之首的,成爲爲所有一切的源泉的是:信仰。(《羅曼·羅蘭回憶錄》)

我想一切胸襟寬廣的人都有雄心大志;但是我所器重的心懷大志的,卻是那些堅定而有信心地走這條道路的人,而不是那些企圖一蹴而就、淺嘗輒止的人。--狄更斯《荒涼山莊》

人,不能沒有一個信仰。--羅曼·羅蘭《愛與死的搏鬥》

倘使一個人信奉他所知道的東西,並且不爲他所不能確定的東西而煩擾,那麼,他對他所知道的東西就會有更加堅定的意念。--馬克·吐溫《冉·達克》

素材積累作文 篇2

辭退順從自己的人

春秋時期,齊國的相國晏子辭退了一個叫高繚的人。

辭退順從自己的人

說起這個高繚,三年前的時候來投奔晏子,做起事來認真仔細,凡是晏子吩咐的事,沒有一件做得不讓人滿意的,如今見晏子要辭退他,一些人就覺得莫名其妙,有點想不通。

晏子解釋說:你們想過沒有,現在我要做一件精美的器具,可是我手裏只有一些彎彎曲曲又有無數疙瘩的木頭,怎麼做呢?高明的木匠往往會把這些木頭用斧頭劈,刀子削。刨子刨,鋸子鋸,一番精心打造,一件讓人滿意的器具就做成了。我這個人呢,就像彎彎曲曲又有無數疙瘩的木頭,需要各位給我挑毛病、提建議,就像木匠一樣,該鋸的鋸,該劈的劈,該刨的刨,該削的削,而高繚呢,來了三年,從來沒有向我提過建議,也沒有當面指出過我的缺點,一直唯命是從,對我改進不足之處沒有什麼幫助。

玉不琢,不成器。人無完人,這就需要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見、建議,才能夠把一件事情做得更加完善,而順從自己的人,是提不出建議的。

素材積累作文 篇3

作文是學生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因此它要求於學生的是很多的。就內容方面講,學生必得具備一定的知識、經驗,以及對生活的正確的態度、認識,深刻的體驗、感情;就語言形式方面講,需得有對字、詞、句、篇、語法、邏輯、修辭、百科知識等各方面基礎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同時,學生還必須具有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象力、清晰的思考力、良好的記憶力。因此,長期以來,作文一直是衡量一個人的思想水平、知識水平和語文水平的重要尺度,作文教學也就當仁不讓地成爲了語文教學環節中最重要的一環。那麼,優秀的作文素材從何而來?多年來,我一直思考這個問題,也從多方面作了一點探索,雖有老生常談之嫌,但這確實是寫出“言之有物、言之有情”的作文的必由之路。下面就以下幾點談談我的做法:

  一、作文素材來自學習

學習是學生生活的主要內容,包括聽課、完成作業、做實驗、思考問題、請教老師,學習是個艱苦而充滿樂趣的過程,所以教師很有必要提示學生只要多加思考、總結,學習生活是“有米”爲炊的。比如,教師可以提問的方式提醒他們:你是怎樣愛上英語的?你的長跑成績是怎樣提高的?你從今天的課堂討論中感悟到了哪一項人生哲理?你喜歡哪個老師的課,爲什麼?你還記得昨天語文課上發生的那個小插曲嗎?課間班中鬧的小笑話有意義嗎?某某今天上課的精彩發言怎麼樣,他當時表情是什麼樣的?在學習生活中,只要我們開動腦筋,善於思考,展開想象的翅膀,學會對身邊事進行分析,定能從中領悟出許多道理。正是這領悟的過程爲我們提供了作文素材,也正是這領悟使人迸發出靈感的火花,從而創作出優美的文章。總之,啓發學生們留心觀察身邊發生的小事,將這些學習生活中的素材寫出來那就是很好的文章了。

  二.作文素材從活動中尋找

學生每天除了上課外,還有一些活動。如綜合性活動課中有目的地瞭解民風民俗,像運動會、歌詠比賽、演講比賽;還有一些社會活動,如過年過節探親訪友、出門旅遊;再就是家庭活動,包括尊敬長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家庭成員之間互相關心、和睦親情等。教師可以從這幾方面去提示學生留意尋找素材。記得去年母親節,爲了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家務勞動、積累生活素材。我曾佈置一篇作文,題目是《我給媽媽——》作爲節日的禮物獻給媽媽。要求必須親自去做,再寫出來。結果大多數同學作文寫得較爲生動感人,連平日一寫作文就頭疼的學生也不覺得無話可說了。通過這次活動,同學們不但受到教育,認識到自己對父母關心太少,而且作文上也受到啓發,原來生活中可寫的事情很多。通過這些有益訓練,讓他們不再對身邊事熟視無睹,能做到“目中有人、眼中有物”。明白只要做個有心人,多參與社會活動就會有些寫不完的題材。這樣既鍛鍊了自身的能力,提高自身素質,又爲作文提供了真實可靠的素材,可謂一舉兩得。

  三.從交際中積累素材

學生除了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外,還有很多時間要參加社會交往活動,與人交往。在交往中可以鍛鍊一個人的聽力、思維能力及表達能力。而這些能力正是寫好作文所必備的基本功,交際是人與人之間交流思想、傳播信息的重要途徑,也是獲得寫作素材的重要渠道,談話可以包括同學、朋友之間的討論,師生之間、長輩與晚輩之間的談心,還包括在街談巷議中的議論、新聞、故事等,教師可引導學生關注這些談話,挖掘談話中隱含的深層次的東西,成爲可利用的素材。如一個學生在一篇作文中這樣開頭“今天,我聽說三年級班一個學生家裏很困難,他們全班同學都給他捐了錢呢!…”由此引發出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人間的主題。很有說服力。而這些無不是從交往見聞中得來。經過積累,提煉而成爲他們寫作的極好材料。因此,在交往見聞中注意鍛鍊自己,培養自己觀察生活的能力,將爲我們的作文獲得寶貴的素材。

  四.從觀察中尋找素材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往往身邊有很多值得寫的內容,可是卻沒有留意觀察,而是熟視無睹,不以爲意,結果在寫作文時只能是拿別人寫過的內容來寫。一寫《我的媽媽》便是“我半夜發燒了,媽媽揹我上醫院”,題材太舊、千篇一律。沒有真情實感,有位女學生從小喪母,平時作文寫的並不好,感到作文難得很。可是有一次她在打掃除間隙,偷回到教室做作業,當她發現老師徑直向她走來時,已做好了挨批的準備,可老師卻伸手拂去了她打掃除時粘在頭上的蜘蛛網並用溫和的語氣和她說話,事後她欣然寫出了《愛在彈指間》的優秀作文,並在《作文報》上發表。由於她寫的是切身感受。對所定內容熟悉,感受較深,寫起來就比較順手,詞也有了,句也通了。

具體到平日觀察些什麼,我覺得應從兩方面入手:

①、觀察自然。如對風、雨、陰晴、日出日落、春秋四季、花鳥蟲魚、山川河流等的觀察,我曾佈置學生觀察去年冬天第一場雨,學生通過觀察寫出十分生動的片斷。這樣多記錄、多積累材料,寫作時才能描摹出逼真生動的景觀,教師在這方面也要注意引導、點撥。

②、社會觀察。如對人們的生活方式、衣食住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以及社會熱點問題進行關注,會有很多素材,都應細緻觀察,注意的是要對觀察對象多比較,不要看到一小點就寫,要深入挖掘其內在的、本質的東西,不能以偏概全。當然觀察訓練是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的,若能在觀察的基礎上隨時進行記錄,由隻言片語到片斷成章,定能爲積累作文材料打下良好的基礎。

  五.從課外閱讀中獲得寫作素材

作文材料不僅限於直接經驗,有很多來自於間接經驗。那就是廣泛的閱讀。常言道: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堅持多讀書,在讀書中不斷接受祖國語言文字的薰陶,並不斷積累,無論是一個好詞、一個寓意深刻的成語、一個優美的句子、一個精彩的片段、一篇有教育意義的文章,都可以成爲我們積累的素材。而且,我們可以把語句、片段摘錄下來,甚至把整篇好文章剪下來,日積月累,便成了一本很好的“作文選”。它將爲學生提供用之不竭的素材。通過讀書,學生還可以學習各種寫作方法、文章結構等,爲我們的作文提供了指導。總之,多讀書看報、看電視、上網都能擴大學生視野,增加人生閱歷、啓迪心智。平日多向學生推薦一些精美文章來閱讀,如《青年文摘》、《讀者》、《微型小說》、《閱讀與作文》、《讀者俱樂部》等書刊,在讀書中體驗不同人生,感悟人生哲理,提高寫作水平。

總之,只要教師多引導,有步驟、有計劃地堅持經常訓練,通過恰當點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積累習慣。就會在平時多留心身邊的人和事,寫作的時候這些材料就能紛紛涌來,帶有濃厚生活氣息的優秀作文就不愁寫不出來了。

素材積累作文 篇4

杜甫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陸游語“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他倆的弦外之音就是朱熹在《觀書有感二首》中所道由的`“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的真義。

筆者建議同學們可以從中外名著的閱讀、報刊雜誌的剪貼、人羣交談的收集、影視欣賞的採擷、新聞信息的聆聽、專題報告的吮吸、哲理散文的札記等諸多方法 中,去廣泛積累儲存,使自己在音樂、舞蹈、繪畫、戲劇、建築、書法、篆刻、科技、財經、文體的大文化、大文學、大藝術中快速昇華,提高個人觀察社會、感悟 人生、闡發理念的能力。

對音樂素材的人文積澱

欣賞音樂不僅可以提高我們的審美情趣,在緊張學習的空閒時間裏,細心聆聽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弗朗茲·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等音樂大師的美妙音樂,閱讀有關他們的人物傳記及樂曲介紹,加以充實自己。

對口頭表述進行訓練

前蘇聯阿·托爾斯泰在他的《論戲劇創作·劇本》中有這樣一句精彩的話:“讓你珍惜語言,讓每一個字都像利箭一樣,一直射到觀衆的心坎上!”筆者理解爲:每個人要學會說話,並且要說出精彩的話。

當今社會對“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個“不會說或說不好”的人,應該是“學能的畸型兒、人才的偏頗者”。因此,希望同學們要抓緊不到一年的時間,在 課內外、校內外、家內外、社內外主動積極、想方設法地開口說話,讓自己在問題的探究、羣體的辯論、活動的演講、課間的談說、師生的對話、雙親的交流、外人 的接觸上都能展示出言之有物、物之有情、情之有理的個人口才,讓大家慢慢對你的口頭表述感到口服、心服、佩服、敬服。比如在語文課前的“演講”活動中,自 己要充分把握這一表現機遇,從素材、立論、語言、感情、評說、典例、層次等方面做好切實準備,把個人的演講作爲一次口頭作文訓練的最佳途徑,作爲邏輯思維 嚴格外顯的重要形式之一。倘若在任何場合的說話,都能採取類似“演講”活動這樣的態度的話,這對轉化爲文字的精彩撰寫將打下堅實的基礎!

古人有云:“爲文章”要“陶冶萬物”,“如靈丹一粒,點鐵成金也”。其言之意蘊是希望我們撰文要“去陳言”,務必創新。

同學們在高三語文學習階段,應更加註重動手動筆,要經常運用簡潔明快的點評、闡述、補敘、概括、解說、描繪、賞析等技巧手段,對生活中的事、人、物、 景、狀、情、理加以有序有意的記敘、說明、議論、描述、抒情。當然,在語言文字的表達中,不論是遣字造句,還是表情達意,均該堅持求質不求量、求好不求 快、求精不求粗、求深不求淺、求新不求俗的原則。比如例舉對李白《贈汪倫》七絕詩的賞析表達,應該細細品味詩情真感、文字內意,力求寫出精煉雅緻的鑑賞簡 評。筆者試塗拙文如下:《贈汪倫》這首“離別詩”,有二大藝術特色:其一,將真摯情誼化無形爲有形,寓意深厚濃烈;其二,巧妙設置送別場景,並只聞其聲不 見其人,更顯熾熱眷戀!寫好之後,反覆默讀,反覆思索,反覆修改。只要認真切實地好好寫作,一定能讓自己在文字表達的功力上有所提升!

文言虛詞而的用法

1.用作連詞。可連接詞、短語和分句,表示多種關係。

(一)表示並列關係。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爲“又”。如:

蟹六跪而二螯。(《勸學》)

(二)表示遞進關係。可譯爲“並且”或“而且”。如: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

(三)表示承接關係。可譯爲“就”“接着”,或不譯。如:

餘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石鐘山記》)

(四)表示轉折關係。可譯爲“但是”“卻”。 如: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勸學》)

(五)表示假設關係。可譯爲“如果”“假如”。如:

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馮婉貞》)

(六)表示修飾關係,即連接狀語。可不譯。如:

吾嘗終日而思矣……(《勸學》)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說》)

2.用作代詞。只用作第二人稱,一般作定語,譯爲“你的”;偶爾也作主語,譯爲“你”。例如:

而翁長銓,遷我京職,則汝朝夕侍母。(《記王忠肅公翱事》)

3.複音虛詞“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語氣助詞,相當於“罷了”。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口技》)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師說》)

高中語文學法:高考語文三板塊不能厚此薄彼一

爲大家提供“高中語文學法:高考語文三板塊不能厚此薄彼一”一文,供大家參考使用:

高中語文學法:高考語文三板塊不能厚此薄彼一

二期課改《課程標準》規定高中生的課程學習分作“三板塊”,即基礎型學習、拓展型學習和研究型學習。高中教材編寫、教學以及高考命題均以《課程標準》爲依據。對於高中語文學習,理所當然應關注基礎型、拓展型、研究型這“三板塊”的課程學習。

然而在實際的教學操作過程中,尤其是高三語文教學過程中,一些老師和同學可能較多關注的是基礎型學習,而對另兩個板塊的學習關注不夠。

積極參加拓展課程

實際上,近幾年來的高考語文命題,都在關注“三板塊”的學習。

先拿拓展課學習來說,拓展課分作限定性拓展和自主性拓展兩種。上海語文拓展型教材,目前已經投入使用的有三本:《古代詩文閱讀與鑑賞》、《現代文學作品閱讀與鑑賞》、《基礎寫作實踐》,各學校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在不同年級開設這三門拓展課;另外,就是各學校可以開出各種類型的拓展課,供學生自主選修。這將對豐富學生知識、拓寬學生視野、提高學生能力,有着基礎型學習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對這一板塊學習的考查,近年來的高考語文命題,都或隱或顯有了一定體現。20xx年春季高考現代文第一個語段,選擇的是一篇關於振興京劇的演講。京劇是我們的國粹,代表着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京劇進課堂的呼聲很高,有的學校可能京劇進入了課堂,有的學校可能京劇並沒有進入課堂。這年春考所出的第一道題,京劇的行當除了梅蘭芳所擅演的角之外,還有生、淨和。這兩個空,如果同學們參加過京劇欣賞拓展課學習,對京劇有一定了解的話,很容易填出來,即旦和醜;否則,這可能就是某些同學知識的盲點。這就是具體的暗示,暗示同學們要關注拓展課的學習。

以上就是“高中語文學法:高考語文三板塊不能厚此薄彼一”的所有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預習提示

1883年3月14日,馬克思逝世。3月17日,馬克思的葬儀在倫敦海格特公墓舉行,恩格斯在葬禮上發表了這篇著名演說。

演說開頭簡要敘述馬克思逝世的情景,接着概括地指出馬克思的逝世給全世界無產階級造成的巨大損失。然後轉入文章主體,具體論述了馬克思在科學理論上的偉大發現,特別是關於人類歷史發展規律和資本主義特殊運動規律的發現,嚴謹深刻地闡明瞭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作者還用生動的文筆敘述了馬克思從事的革命實踐活動,展現了馬克思光輝的一生,讚揚了他爲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所做出的卓越貢獻,對馬克思一生所創造和追求的共產主義事業進行了美好展望 高三。文章全文敘述、議論和抒情等多種手法有機結合,抒發了作者對馬克思無限崇敬、對馬克思逝世無比悲痛的心情。

這篇課文篇幅雖短,但難度很大,不僅涉及馬克思主義的許多基本觀點,內容艱辛,而且多是長句,結構複雜,學習時宜採用下面方法:

(1)課內課外結合。課外蒐集馬克思的生平、著作和歷史貢獻的資料,藉以深入理解本文的思想文化內涵,把握文章主旨。

(2)突破文中難點。特別是第3段的長句,應運用各種方法,包括句法分析的方法進行重點突破,藉以提高對結構複雜的語句的理解能力。

簡簡單單得高分:高考文言文翻譯口訣

一、基本方法:直譯和意譯。

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有直譯和意譯兩種。 所謂直譯,是指用現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翻譯,做到實詞、虛詞儘可能文意相對。直譯的好處是字字落實;其不足之處是有時譯句文意難懂,語言也不夠通順。 所謂意譯,則是根據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儘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儘可能照顧原文詞義。意譯有一定的靈活性,文字可增可減,詞語的位置可以變化,句式也可以變化。意譯的好處是文意連貫,譯文符合現代語言的表達習慣,比較通順、流暢、好懂。其不足之處是有時原文不能字字落實。 這兩種翻譯方法當以直譯爲主,意譯爲輔。

二、具體方法:留、刪、補、換、調、變。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衡單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刪”,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比如“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沛公的侍衛樊噲。“者也”是語尾助詞,不譯。

“補”,就是增補。(1)變單音詞爲雙音詞;(2)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補出省略了的語句。注意:補出省略的成分或語句,要加括號。

“換”,就是替換。用現代詞彙替換古代詞彙。如把“吾、餘、予”等換成“我”,把“爾、汝”等換成“你”。

“調”就是調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爲現代漢語句式。主謂倒裝句、賓語前置句、介賓後置句、定語後置句等翻譯時一般應調整語序,以便符合現代漢語表達習慣。

“變”,就是變通。在忠實於原文的基礎上,活譯有關文字。如“波瀾不驚”,可活譯成“(湖面)風平浪靜”。

古文翻譯口訣

古文翻譯,自有順序,首覽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題,蒐集信息,由段到句,從句到詞,

全都理解,連貫一起,對待難句,則需心細,

照顧前文,聯繫後句,仔細斟酌,揣摩語氣,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詞句之間,聯繫緊密。

若有省略,補出本意,加上括號,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譯,人身稱謂,依照貫例,

"吾""餘"爲我,"爾""汝"爲你。省略倒裝,都有規律。

實詞虛詞,隨文釋義,敏化語感,因句而異。

譯完之後,還須仔細,逐句對照,體會語氣,

句子流暢,再行擱筆。

語言的簡明、連貫、得體

“簡明”是“簡要”、“明晰”,使對方能夠明白無誤地理解,不會產生歧義。此點可以落實在病句中考,也常和壓縮語段、語法的綜合修改、修辭、連貫等一起考。

“連貫”考查的是書面表達中句與句之間的組合與銜接問題,保持語言連貫,需要兼顧話題(有共同的話題)、句序(合理的句序)和語言的運用(語言的銜接與呼應)三個方面,還要注意語境、句式的協調一致。

此考點近年來是考查的熱點,綜合性強。

“得體”,就是指能根據語境條件恰當地使用語言,即用語能根據表達的目的、對象、場合、方式的差異來調整,與語境保持和諧一致,分寸得當。常結合具體生動的語境來考查,也是考查的熱點。

一、“簡明”的三種方法:

1、去次留主法:此法常要求考生用簡明的語言表達原文的意思。考生要善於找到所給語段的中心句、關鍵句,以此作爲答案的核心內容,刪除無關的語句。

2、辨識歧義法:可從以下角度辨識:句中有多義詞、指代不明、重音不明、切分不明、關係不清。

3、刪除繁冗法:多出現在改錯題裏。找到題目中的重複、繁冗的詞語並刪除掉。

二、“連貫”的八項注意:

1、話題的同一性:在連貫的語句中,前後各句的話題應該保持一致。如果換了話題,整個句子就顯得不連貫。

2、事理的邏輯性:在行文中,要遵循生活的邏輯、自然的邏輯和思維的邏輯。如果在表述中違背了邏輯,就一定會影響語言的連貫。

3、行文的照應性:既要注意結構的前後照應,也要注意語意表達的前後連接。這樣才能保證文段的整體語脈和內部層次的連貫性。

4、分承的對應性:在幾句話中,前後提出兩個、三個或更多的並列成分,後面也必須按照前面提到的次序,分別加以說明、描寫或補充,使前後語句對應承接,緊密銜接。

5、風格的趨同性:在一段連貫的語句中,前後的語言風格應該統一,不然就顯得不協調。

6、組合的俗成性:有些並列詞語,句子的先後順序是人們在生活中約定俗成的。在語言的具體表達中,也要滿足這樣的順序。

7、音節的協調性:對音節數錯落不同的短語的排序,需要將音節數少的短語排在前,音節數長的短語排在後,這樣就保證了句子由短而長的自然順序,語句就顯得連貫了。

8、格式的一致性:在分述幾個對象或同一對象的幾個方面時,要注意句子或短語格式的一致性。這樣,可以增強語勢,又可以加強語句的通暢性。

三、“得體”的四個方面:

1、要考慮對象,即根據不同交際對象的社會背景、文化修養、語言習慣等採用相應的語言形式。

2、要考慮場合,在不同場合(如正式場合、工作場合、日常生活、娛樂場所等)採用不同的語言形式。

3、要考慮目的,目的不同,語言表達自然有別。如廣播稿是念給人聽的,所以要多用短句、口語,不用容易引起歧義的詞和生僻的詞等。再如失物招領啓事語言要簡潔,尋物啓事語言要較詳細等。

4、要考慮表達方式,表達方式的差異主要指不同語體所用的表達方式不同。語體分談話語體和書面語體兩大類。談話語體包括日常談話、演講、辯論等;書面語體分爲文學語體、政論語體、科學語體、事務語體等。

熱身訓練

下列句子的順序排列正確的一組是:

保護動物已不是人們陌生的話題。人類的發展,也早已達到可以把其他動物玩弄於掌中並主宰它們命運的程度,但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時候,人類真正考慮過動物和人在生命意義上的平等嗎?

①兔子小雞成爲孩子們的玩物

②耕作的動物在田間勞作

③老虎服服帖帖在舞臺上表演

④用於實驗的動物爲科學獻身

A、①②④③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D、②④①③分析:該語段闡明人類並未真正在保護動物。橫線左邊的句子有兩個關鍵詞語“玩弄於掌”、“主宰命運”,其中“玩弄”明顯帶貶義,程度重,“主宰”顯中性,程度輕。再看提供的四個短語可壓縮爲①兔子小雞成玩物②動物勞作③老虎表演④動物獻身,明顯可分爲兩類:①③與②④。據“玩弄”與“主宰”的先後順序,四個選項中只有C項符合要求。

高中語文學法:高考語文文化常識巧記法六

你還在爲沒有合適的高中語文學習方法而苦惱嗎?別擔心,看了“高中語文學法:高考語文文化常識巧記法六”以後你會有很大的收穫:

高中語文學法:高考語文文化常識巧記法六

稱謂記憶法

實際交往中,禮貌稱呼是很重要的,它有“尊稱、謙稱、雅稱、婉稱”等書面語,具體如下:

尊稱:自家父母稱“高堂、雙親、膝下”,別家父母稱“令尊、令堂”,老師稱“恩師、導師、夫子”,他家房居稱“尊府、貴宅”,自家居室稱“草堂、寒舍”。

謙稱:學生自稱“門生、受業、不才、小生、小可、晚生、後學”等。

雅稱:自家父母稱“椿萱”,他人母親稱“萱堂”,岳父母稱“泰山、泰水”,兄弟稱“昆仲、棠棣、手足”,夫妻稱“伉儷、伴侶”,丈夫稱妻子“內人、可卿”,婦女稱“巾幗”,男子稱“鬚眉”,同學稱“同窗”。

婉稱:家父母稱“家嚴、家慈”,去世父母稱“先父先嚴、先母先慈”,夫妻一方亡故稱“喪偶”,夫死未嫁之女稱“遺孀、孀居”,妻死未娶稱“鰥夫、鰥居”。

素材積累作文 篇5

【作文材料】

狄奧哲尼士是古希臘著名哲學家,他用木桶代替房屋,經常呆在木桶中。亞歷山大征服希臘後,特別想見狄奧哲尼士,曾多次派人去請他。孤傲的狄奧哲尼士對此毫不理會,最終,亞歷山大只好親自去見他。當時狄奧哲尼士正在木桶中曬太陽,亞歷山大說:“我是亞歷山大,你有什麼要求,我一定滿足你。”哲學家回答說:“唯一的要求是,請你走開一點,不要遮住我的陽光。”在歸途中,亞歷山大深有感觸地對身邊的人說:“如果我不是亞歷山大,我寧願是狄奧哲尼士。”

【範文廣場】

堅守內心的木桶

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着像狄奧哲尼斯的木桶一樣的,自己心靈的棲息之地,可是,隨着年歲的增長,財富的積累,地位的提高,許多人漸漸迷失了自己,將心靈的棲息地一點一點讓位給了浮躁、繁華。而還有少部分的人,能夠堅守住自己的木桶,從而擁有了與衆不同、美好的人生。

“當我們疲於奔命的時候,生活已經離我們而去。”約翰 列儂曾這樣說。而我們當下的許多人,正是每天疲於奔命,即使賺得錢完全可以養家餬口,卻仍不滿足,在生命的行程中,總是搭乘高速鐵路,窗外的景色一閃而過,從來來不及欣賞,生命匆匆而過,到頭來,才發現,雙手緊握的,只是滿滿的空。

許多人都像亞歷山大一樣,羨慕着狄奧哲尼斯那樣擁有內心木桶的人,面對着權力、地位、繁華,卻無法捨棄。很少有人,能像狄奧哲尼斯那樣,幾次決絕地將繁華拒之“桶”外,只專注於享受桶外的陽光。

與其帶着面具,十分痛苦地爲別人而活,出賣自己的靈魂和原則,倒不如安靜地棲息在自己內心的木桶,享受溫暖的陽光。當高爾基爲了自己晚年的繁華、舒適,不惜屈身於自己最痛恨的人,放棄了自己堅守的信仰時,依然還有沈從文那樣的人,爲了堅守自己內心的木桶,放棄了榮華富貴的前程,專心投入到學術研究中去。高爾基的晚年無疑是舒適、安逸的,但只有他自己知道,出賣了靈魂的痛苦。相反的,沈從文的晚年雖然清貧,但依然有着“每日看船搖櫓掛帆來去,看落日同水鳥”的閒情逸致。

所以,在我們設個匆匆忙忙的時代,有時堅守內心的木桶,意味着我們要放棄很多,當然,也不必所有人都做一個呆在木桶裏的哲學家,但至少,我們應該爲自己繁忙的生活留下一點空閒的時間,追求心靈更高的境界。就像願意用自己所有的科技去換取與蘇格拉底相處的一個下午的喬布斯一樣,我們也應該學會捨棄一些看似重要的東西,去換取更將豐富的人生。

“我不要謀生,我要生活。”王爾德如是說。是啊,我們每天疲於奔命,又有幾人享受過真正的生活?堅守自己內心的木桶,爲自己的心靈留下一塊安靜的棲息之地吧,也許這樣,生活會變得更有意義。

簡單生活,詩意棲居

在這個信仰失落,情感縮水,文化粗鄙的時代,太多物質化的追求,太過複雜的社會關係,被無視契約牽絆住的人們很少能如同詩人荷爾德林所說般“詩意地棲居於大地”。屈從於他人的意志,人們多了一分世故,多了一分機智,卻少了一分優雅。

古希臘註明哲學家狄奧哲尼斯視富貴如浮雲,是尊卑如敝屣。他拒絕了征服了希臘的亞歷山大,帝王的許諾於他而言不如一隻木桶一縷陽光。不同於執着於在社會立足實現功名的智者學派,狄奧哲尼斯認爲世界上的權威補貨時可笑的錯覺,他漠視世俗的習慣於形式,崇尚原始而簡單的生活。

在其短暫而絢麗的一生中,梵高是世界上少數幾個活得簡單的人之一。在其帶有濃厚悲劇性色彩的一生中,梵高始終對藝術抱着一種堪稱爲固執的簡單執着。出生於神職人員世家,不顧親友的反對,他放棄了蒼白無力的上帝,用最濃重的色彩塗抹出心中的理想國——那裏有旋轉的星空,被風吹亂的柏樹,露天咖啡店的座椅,和火焰般燃燒的向日葵。經濟上的窘迫絲毫沒有影響他心頭的快樂和幸福感,避開世俗撲面而來的單一審美,他在郊外的阿爾潛心於油彩的世界,巴黎的紙醉金迷與他格格不入。他太簡單,太執着,太固執,以至於寧願餓死在畫板前,也不願放下週中的畫筆。當夜空中流光閃爍,這位瘋狂般重視自己的時世棄兒展現給世界的,是一個更富有創造力於無限激情的全新世界。

素材積累作文 篇6

1.石子

夜深了,一位巴格達商人走在黑漆漆的山路上,突然有個神祕的聲音傳來:彎下腰,請多揀些小石子,明天會有用的!商人決定遵照這一指令,便彎腰揀起幾顆石子。

到了地第二天,當商人從口袋掏出石子看時,才發現那所謂的石子原來是一塊塊亮晶晶的寶石!自然,也正是這些寶石,使他立即變得後悔不迭:天!昨晚怎麼就沒能多揀些呢?

指南針:機不可失,時不在來。把握機遇,珍惜機會。

2.馬蹄鐵

耶酥帶着他的門徒彼得遠行,途中發現一塊馬蹄鐵,耶酥就讓彼得把它揀起來,不料彼得懶得彎腰假裝沒聽見,耶酥沒說什麼,就自己彎腰揀起馬蹄鐵,用它從鐵匠那兒換來三文錢,並用這三文錢買了18顆櫻桃。出了城,二人繼續前進,經過的全是茫茫的荒野。耶酥猜到彼得渴得夠嗆,就讓藏於袖中的櫻桃悄悄地掉出一顆,彼得一見,趕緊揀起來吃。耶酥邊走邊丟,彼得也就狼狽地彎了18次腰,於是耶酥笑着對他說:要是你剛纔彎一次腰,就不會在後來沒完沒了地彎腰。小事不幹,將在更小的事上操勞。

指南針:小事不小,不可忽視。讓我們想到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

3.吸血蝙蝠

伏爾泰說:世人疲憊的不是遠方的高山,而是鞋子裏的一粒沙子。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很有必要學會隨時倒出鞋子裏的那粒小小的沙子。在非洲大草原上,有一種動物叫吸血蝙蝠,它身體雖小,卻是野馬的天敵。這種蝙蝠叮在馬腿上,用鋒利的牙齒咬破馬的皮膚,然後用尖尖的嘴吸馬血。無論野馬怎樣蹦跳和奔跑,都無法驅趕掉這種蝙蝠,野馬只能在暴怒和流血中無可奈何地死去。

指南針:當一種東西小到不是你的對手時,你更應該格外小心。在現實生活中,將你擊垮的有時並不是那些巨大的挑戰,而是一些非常瑣碎的小事。當災難突然降臨時,人們會因恐懼、緊張而不能地產生出一種巨大的抗爭的力量。然而,當困擾你的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時,你可能束手無策。這些生活的細微末節微不足道,然而卻無休止地消耗人的精力,就像那吸血蝙蝠一樣,能把強大的生命置於於死地。

4.丘吉爾學繪畫

有一位政治家,因爲大選實力,黯然離開政壇。其間的痛苦和失落,非常人所能想象。

在一次家庭聚會中,他突然在心中產生了一個念頭:學畫。從未拿過畫筆的他毅然學起了畫,並且成爲每天的功課。他的繪畫技術進步很快,並且得到了欲罷不能的地步,對繪畫的狂熱讓他忘卻了政壇上的失落。

五十多年後,他的一些作品被公之於衆。英國一位名叫約翰.萊沃裏的宮廷畫師對他的畫讚不絕口,萊沃裏由衷地說:“如果他當初投身繪畫而不是從政,我相信他一定會成爲一位偉大的畫家”。

這位政治家就是英國首相丘吉爾。丘吉爾晚年時曾說,如果不是繪畫給我的精神支持,恐怕我貨幣到今天。

對於丘吉爾來說,1945年波茨坦會議前的他屬於政治的,但那一年,他從權力的頂峯跌到平地,只有的痛苦是普通人無法理解的。幸運的是丘吉爾有了繪畫,他軟着陸了。

指南針:人應該有兩種準備的。一種是工作,一種是興趣。工作沒了,還有興趣在,興趣在,情趣就在,生活就在,自己就在。或者從興趣對人的重要性來談。

素材積累作文 篇7

【素材解讀】

“一心爲國,兢兢業業”,這是師昌緒一生的寫照。他把最後的光和熱全部奉獻給祖國。不折不扣達成了他唯一的目的,儘管沒有等來那副對聯所說的“百歲更慶萬世功”,但他的人生因爲純粹而沒有遺憾。

【適用話題】

愛國、奉獻、赤子情懷、人生的價值

素材積累作文 篇8

好詞:

生機 和煦 春寒 復甦 嫩綠 清新 輕盈 料峭 舒展 明媚 悶熱 炙烤 火辣 熱浪 寒冷 戰慄 晶瑩 刺骨 呼嘯 冰封 取暖 暮秋 金秋 豐收 收成 絢爛 蒼翠 繁茂 蕭疏 凍裂

梅雪爭春 陽春三月 春意融融 春暖花開 春雨綿綿 春回大地 春光明媚 欣欣向榮 萬物復甦

春色宜人 煥然一新 生機勃勃 傾盆大雨 夏雷驟至 熱浪滾滾 酷暑難當 赤日炎炎 荷花映日

瓜果飄香 碩果累累 涼風習習 五穀豐登 秋風瑟瑟 寒風呼嘯 冰雪覆蓋 漫天飛舞 天寒地凍

好句:

春,像一位出色的畫家,一抹綠、一抹藍、一抹黃,把大自然畫得如此美麗。

微風輕輕撫摸着樹木,樹葉嘩啦啦地響,好像在說:"小鳥們,快來這裏安家吧!這裏的風景可美了!

多美的小雪花呀,開始時零零點點,又小、又柔、又輕,就像高貴的白天鵝輕輕抖動翅膀。

我們剛走到樓下,已經開始有刺眼的閃電了,風也不再是"呼呼",而是"嗚嗚"迎面撲來,涌進鼻腔,怪癢癢的。

天空一碧如洗,幾朵白雲正悠然自得地飄着……

天空被夕陽染成了血紅色,桃紅色的雲彩倒映在流水上,整個江面變成了紫色,天邊彷彿燃氣大火。

一條彩虹,從綠蔥蔥的田野裏升起來,直通到天上,真像一座絢麗的天橋。

正午,太陽一動不動地高懸在頭頂,灼燒着一切,連那些樹,也好像筋疲力盡了似的,一動不動地垂下了枝條。

天漸漸破曉,淡青色的天空鑲着幾顆殘星,大地朦朦朧朧的,好像披着銀灰色的輕紗。

滿天繁星像珍珠灑在玉盆裏,它們眨着眼睛,一會兒躲進雲裏,一會兒又鑽出來,像在跟我捉迷藏。

下雨了,雨點像一粒粒晶瑩的銀白珍珠,滴到地上,漸漸地匯成了一條條小溪。

描寫哭泣的優美段落

1、我睡得死,醒來時天大亮。平時曾祖母早已起牀下地,坐在圈椅裏跟祖母說話,今天爲甚仍穩睡着?側臉一瞧,一雙繡花的新鞋露在曾祖母的被頭外面,不是過大年,爲甚穿新鞋?還有,她怎麼頭朝裏睡?我愣怔地坐起來,看見姐姐立在門口嚶嚶地哭泣,屋裏有幾個大人靠躺櫃立着。我坐起來,剛喊了聲“老孃娘”(家鄉對曾祖母這麼叫,第一個“娘”讀入聲),就被一雙有力的手臂連被窩一塊抱走,送到父母住的屋子裏。我哭着,我並不曉得曾祖母已死,喊着“老孃娘……”這時我才聽見我的幾個姐妹也都哭喊着“老孃娘”。

2、才喝了幾口,父親就醉了,伏在飯桌上嗚嗚地哭。見此情景,我說:“爸爸,別喝了吧,喝多了可要傷身體的。”父親哭着把那半碗黃酒一飲而盡,淚水撲簌簌掉在碗裏。父親開始說話,一句接一句,不停地說,說了一個來小時。他把手伸進褲兜,掏出癟癟的破錢包,摸出幾張錢,“啪”的一聲很響地打在桌上,大聲說:“錢,拿去報名!”

3、第一次仔細地看我爸,他比我平時感覺中矮了許多,蒼老了許多。他佝僂着背蹣跚地朝這邊走來……一陣酸楚涌上心頭,或雨,或淚,模糊了我的視線。

4、哭聲,滿屋子的哭聲。湘湘在放聲嚎哭,只聽見一聲聲叫爸爸,沒有喊出一聲別的來。許涉宜掩着鼻子抽泣,泣不成聲。惟彭其沒有聲音,他只有眼淚,撲簌撲簌地落下來,落在女兒的頭髮上。

5、板壁那邊,突然傳來一聲哭泣。那是她在哭!一邊強抑制着又終於抑制不了的哭!一種撕裂人心的哭!哭在夜色籠罩的陋室裏,哭在剛剛還充滿歡笑的十平方米的小屋裏!

6、姐姐俯臥在牀上全身搐動,一聲聲壓抑的、痛苦的唏噓,彷彿是從她靈魂的深處艱難地一絲絲地抽出來,散佈在屋裏,織出一幅暗藍的悲哀。燈光也變得朦朧淺淡了。

7、人一落地,就是要呱呱大哭的。哭,實在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襁褓之中,餓了要哭,病了要哭,尿了要哭,不舒服了要哭。哭是混沌未開的幼兒求生的武器。後來混沌漸開,漸漸體會到哭的威力,於是,兩三歲的孩童便開始由不自覺而自覺地使用這種武器了。

8、他從地上爬起來警覺地把大家審視了一遍。然而在他面前的是一張張激動、親熱、欣喜的面孔。無論如何也找不出一絲怨恨的表情。他那深陷的眼窩裏出現了一滴亮晶晶的東西。突然,他雙手捂着臉蹲下去,那熊一樣的脊背,猛烈地抽搐起來,淚水順着指縫無聲地流下。

9、我走到一個僻靜的角落,突然抱住一棵樹哭出聲來,我像一個在夜幕來臨時迷路的孩子那樣哭,哭自己,哭驀然間消失了的親人,哭我的漫畫,哭我的茫然,哭一切的一切。我真想在樹幹上使勁咬幾口!

10、“三班長!——”一聲撕肝裂膽的呼喊,擡擔架的一位排長跪倒在戰友遺體旁,邊哭邊盡力合上烈士睜大着的雙眼。可是,他沒有做到。隨行的其他戰友也脫帽跪了下來,他們對着青銅雕像般靜臥在擔架上的戰友慟哭起來。

11、一種純然的快樂情緒就像酒精在血管裏一樣,開始把半癡半呆轉化成興奮的暈眩。先是他的喉嚨發乾,然後全身輕微地顫抖,最後眼淚不能遏止地往外洶涌,並且從胸腔裏發出一陣低沉的、像山谷裏的迴音一樣的哭聲。

理想與信念

①春暖花會開!如果你曾經歷過冬天,那麼你就會有春色!如果你有着信念,那麼春天一定會來臨;如果你正在付出,那麼總有一天你會擁有滿園花開。

②選擇自信,就是選擇豁達坦然,就是選擇在名利面前巋然不動,就是選擇在勢力面前昂首挺胸,撐起自信的風帆破流向前,展示搏擊的風采。

③信念的力量在於即使身處逆境,亦能幫助你鼓起前進的船帆;信念的魅力在於即使遇到險惡,亦能召喚你鼓起生活的勇氣;信念的偉大在於即使遭遇不幸,亦能促使你保持崇高的心靈。

④耐力,是一種不顯山露水的執着;是一種不懼風不畏雨的堅忍;是一種不圖名不圖利的忠誠。

⑤大廈巍然屹立,是因爲有堅強的支柱,理想和信仰就是人生大廈的支柱;航船破浪前行,是因爲有指示 方向的羅盤,理想和信仰就是人生航船的羅盤;列車奔馳千里,是因爲有引導它的鐵軌,理想和信仰就是人生列車上的鐵軌。

⑥風雨過後,眼前會是鷗翔魚遊的水天一色。走出荊棘,前面就是鋪滿鮮花的康莊大道。登上山頂,腳下便是積翠如雲的空濛山色。在這個世界上,一星隕落,黯淡不了星空燦爛;一花凋零,荒蕪不了整個春天。

⑦信念之於人,猶翅膀之於鳥,信念是飛翔的翅膀。

⑧有了執著,生命旅程上的寂寞可以鋪成一片藍天;有了執著,孤單可以演繹成一排鴻雁;有了執著,歡樂可以綻放成滿園的鮮花。

⑨在浩瀚的大海中航行,迷失方向,水手將葬身海底;在茫茫的戈壁中跋涉,迷失方向,旅者將暴屍荒野;在無邊的探索中尋找希望之光,迷失方向,你將會與成功擦肩而過,抱憾終生。

⑩只有啓程,纔會到達理想和目的地,只有拼搏,纔會獲得輝煌的成功,只有播種,纔會有收穫。只有追求,纔會品味堂堂正正的人生。

素材積累作文 篇9

衆所周知,在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也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在作文教學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學生咬筆頭,老師皺眉頭”的現象。爲什麼會這樣呢?

我稍微歸納一下自己的教學經驗,就發現最難的莫過於無東西可寫,即“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我們都吃過蜂蜜,也知道它是蜜蜂遍採百花才釀成的,我們要想寫好作文就得象蜜蜂一樣,那就是要先博採百花——積累豐富的生活素材,寫作文時纔會做到下筆如有神。那麼,學生的作文素材該如何積累呢?我想從以下四個方面做起便可使寫作有水到渠成之效。

一、看

我們常說:“太陽光每天都是新的,意即每天都有新變化”。然而,對大多數學生而言,生活每天都是相同的。而對於那些善於寫作的同學而言則不盡然,他們對生活中每一點細微的變化都會盡收眼底,他們有意識地打量生活,通過自己眼睛的仔細觀察生活來積累知識,這樣積累得多了,只要一見到作文題目,各種生活場景盡奔筆下,文思泉涌,手到擒來。所以,我們每天都要訓練自己的眼睛。例如:關注生活環境——天空是不是每天都在變藍?小河裏的水是不是逐日在增強?關注季節變化——花草樹木四時不同,田間道邊隨季節的變化,穿着也在更新;關注周圍人與事——朋友、同學,他們每天也都會有豐富的內容。因此,積累寫作素材的第一步就是睜大我們的眼睛,關注身邊的凡人小事,做生活的有心人。

前幾年,一篇學生作文中的細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星期上學前,母親都要忙着炒菜,一邊往瓶裏裝,一邊叮囑:“這菜上半瓶可以給別人吃,下半瓶可要自己吃啊!”小作者奇怪地問母親,母親解釋道:“油都流到下半瓶了,菜全都被油泡着,多養人啊!”這一細節,寫出了貧困的農村母親對兒子的一片愛心,非常感人。還有這樣一個細節:是寫小作者有一次到廚房看母親煎魚,看到那隻鯽魚在鍋上拼命地拱着身子,好使肚子不貼着鍋底,母親把它翻了幾次都是這樣,母親奇怪了,把鯽魚拿到案板上,剖開肚子想看看裏面究竟有什麼,剖開一看,呆住了:這是條母魚,肚子裏面全是魚卵!母親哭了,沒有吃那條魚,把它埋了。這一細節,表現了動物界中尚有偉大的母愛,令人類感嘆不已。這些動人的細節是編不出來的,是小作者用眼睛發現、用心靈去感悟的,這樣的生活情景在我們身邊時常發生,可是能寫進作文中去的又有幾人呢?由此可見睜開明亮的眼睛,觀察精彩的生活,是寫好作文的基礎。

二、思

觀察生活不僅要用眼睛去看,而且要用心去想。生活紛繁複雜,讓我們迷惑不解的事要多進行思考,讓我們喜悅、憤怒、憂傷的情境也要思考,通過思考才能加深對人物事件的認識,發現其中蘊含的哲理所在。前些時我看到一篇習作:秋天,棗子都還沒有紅的時候,總看到自家院子裏的棗樹權梢有一些棗子紅得透亮晶瑩,小作者便嚷着要吃,可姐姐總是說,孩子,別看它多麼紅,它不是熟透的紅,而是這些棗子裏面有蟲子吃心,是壞棗才紅的,可他不信,非讓打下來吃不可,結果,打下後剝了一個又一個,真有小蟲子正在裏面蠕蠕而動。原來這些棗子正如奶奶所說,是被蟲咬心後才變紅的。由此引發了作者深深的思考,看待事物不能停留在表面,不能被表面現象所矇蔽,要透過現象看本質,纔有致判斷失誤,通過這一件小事,認識了一個道理,讀來令人回味無窮,這就是思考的力量。有了縝密的思考,主題的開掘纔有深度,所以觀察生活不僅要用我們的眼睛,還要帶上敏感多思的心。

三、問

今年暑假,我讀到一篇回憶父親的文章:父親是個平和慈愛的人,但有一次,小作者做題錯了一個小數點,父親竟大發雷霆。作者認爲父親太小題大做了,爲此,父子倆產生了一些隔閡,後來與她媽媽談及此事,才解開謎團,原來父親大學畢業後在研究所工作,在參與一項研究工作時,因他負責計算的數據點錯了一位小數點而導致實驗失敗,國家遭受了巨大損失,,他也因此被髮配到地方上班。這時,小作者才理解父親的一片苦心——培養孩子嚴謹的學風,不讓孩子重蹈覆轍。

這個情節給了我們的寫作以啓發,我們平時看到的、平常的或者反常的現象背後,說不定就有着一個感人的故事,對此要多問一個爲什麼,發掘出平常現象或者反常現象背後的祕密。比如,現在許多家長對子女要求又嚴又高,弄得子女頗多反感,仔細觀察,我們不難發現,凡是這樣高標準嚴要求的家長多半是因爲想在子女身上彌補自己在成長過程中的缺憾,讓子女有一個較爲完美的人生。如果我們能夠與父母溝通一下,就有可能讀懂父輩人生中那一段刻骨銘心的痛楚——這樣珍貴的素材是很難用眼睛看到的,也是憑空想象不出來的。因此積累寫作素材不能停留在看、思的層面上,還要問,要多與人交流,發掘表面現象背後的故事,以彌補看和想的侷限,爲我們的作文增添一份厚重的內容。

四、記

常言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看到的,想到的內容都要記下來,這也是作文高手的成功之道。其實留意一下我們自己作文的成功體驗,不少精彩的細節和思考很多來自於自己祕不可宣的日記。記的方法不同,有的用日記、週記的,有的用材料手冊或作文手冊的。我傾向於用日記的方式積累材料,每天一記,可長可短,可嚴謹或隨意,當然留下的都是當天最有意義最精彩的江西,週記因週期礦長,難免要遺忘一些精彩的細節,至於材料手冊與作文手冊,雖然目的明確,但在記錄時有些事件我們可能因暫時沒有發現它的價值而傳誦了,等到有朝一日重新認識這一材料時,當時的情境又成了過眼去煙難以追憶。爲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我們應該養成寫日記的好習慣。我清楚地記得一篇習作中的一件小事:小作者與父親進城賣西瓜,中午酷熱難熬,小作者口渴了,叫嚷着在吃瓜,父親左挑右挑找出一個小瓜,剖開後小作者吃了個精光,忘了給叫賣了半天的父親留下一塊,可令他意想不到的是,父親卻在啃他扔掉在地的瓜皮上殘留的紅瓤,小作者哭了,他幼小的心靈從此懂得了父母掙錢的不易與那樸實感人的父愛。這則材料就出於小作者平時所寫的日記裏。可見,生活中令我們感動的事蹟還是很多的,它需要我們一雙敏銳的眼睛與一雙勤勞的手。

我們常講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其內涵就是要看、思、問、記,要做到這四點就必須“勤”,這恰如蜜蜂採花釀蜜的過程。蜜蜂不辭辛勞遍嘗百花才釀出蜜來,我們寫作文也要博採生活之花,才能釀出作文的甘甜之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