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2015誠實守信手抄報的素材

2015誠實守信手抄報的素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5W 次

  誠實守信的有關素材:講誠信不能危及社會整體的利益

2015誠實守信手抄報的素材

通觀《論語》一書,我們可以發現一種看似矛盾的現象。一方面,孔子提倡世人要“主忠信,行篤敬”;另一方面,孔子又反對做子女的告發親人的罪行。既提倡人們守信用、說實話,又鼓勵人們爲長者諱。《論語,述而》有這樣一段記載:

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孔子曰:“知禮。”孔子退,揖巫馬期而進之,曰:“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君取於吳,爲同姓,謂之吳孟子。君而知禮。孰不知禮?”巫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

誠實守信手抄報圖

魯與吳均爲姬姓諸侯,而魯昭公娶吳女爲妻,按照西周禮制規定,魯昭公之舉明顯越禮。孔子對陳司敗毫不猶豫地隱瞞真情,這實際上就是一種不誠實的行爲。所以陳司敗質問他“君子亦黨乎?”“君而知禮,孰不知禮”。值得注意的是孔子面對陳氏質問時的態度,竟然是相當坦然:“丘也喜,苟有過,人必知之”。透過這一史實,我們可以知道,孔子是認爲應該爲國君避諱的。即所謂爲尊者諱,但同時又不認爲這種隱瞞是非之行是對的。所以只好“不可自謂諱君之惡,又不可以娶同姓爲知禮,故受以爲過而不辭”。實際上,這正是孔子在面對宗教性私德與社會性公德產生矛盾時的複雜心態的一種反映。作爲宗教性私德的“信”,在社會實踐中,必須讓位於社會性公德。所以孔子認爲,爲尊者諱即使背離了宗教性私德的信,也沒有違背誠信的最高原則。這表明,孔子所提倡的誠實守信是有條件的。作爲一種宗教性私德,任何人都必須無條件地誠實守信;但作爲一種社會性公德,誠實守信不能危及國家和民族的生存。如果使用不誠實的手段可以使天下安寧、家國昌盛,這個選擇並非必須摒棄。任何道德規範都必須服務於社會整體的存在和發展,誠實守信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