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2015年誠實守信的手抄報資料

2015年誠實守信的手抄報資料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4W 次

  誠實守信的辦報資料:孔子誠信思想的基本內涵

2015年誠實守信的手抄報資料

生活在春秋時期的孔子,針對當時禮崩樂壞、誠信缺失的社會現實,不僅在社會生活中以身作則,大力倡導誠實守信。而且對誠信思想提出了獨到的見解。概括起來,孔子的誠信思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誠實守信是爲人之本。人的本性存在是人的本質存在,人的本質價值的實現是人的最高價值的實現。人真實無妄、誠實守信,是爲了實現自身的承諾而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和嚴格履行道德義務的表現。這種以人之道來實現人的本質價值的行爲,足以處理好自己與他人的關係,從而使人能立身於天地之間。正心於人的道德生活。正由於此,孔子一再告誡其弟子。誠信是個人安身立命的基礎。他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鞔,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人缺少了誠實守信的品德,就如同車子缺少了輗軏這類樞紐無法行進一樣。在社會上將寸步難行。對於“誠信”的意義,《論語》中反覆提及。諸如:“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吾日三省吾心,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諸如此類,不一而足。在孔子的思想中,誠實守信是爲人處事的基本態度。離開誠信,言行不符合真實無妄的本性,無論何人,在社會上都勢必難以立足。

2.誠實守信是立國之基。做人要講誠信,治國更離不開誠信。誠如《左傳》所云,誠信乃爲治“國之寶”。對於誠信在國家治理中的重要意義,孔子將其提到相當的高度,認爲一個國家可以“去食”、“去兵”,但不能“去信”。他說,“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認爲誠信是一個社會存在和發展的根本保證。孔子有句名言:“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強調誠信是政府取信於民的根本途徑。其大弟子子貢曾向孔子詢問治國之道,孔子說:“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又問。倘若不得已,於三者之中去掉一個何者爲先,孔子回答說去兵。子貢又問,如果必須再去掉一個呢?孔子回答說去食,並再次告訴子貢:“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認爲統治者只有取得民衆的信任,才能順利地管理和領導民衆。這表明,在治國之道中,孔子是將誠信放在兵強馬壯與豐衣足食之上的,爲政的關鍵在於誠實守信。孔子對誠信的政治價值的重視,在此表露無遺。

3.誠實守信是交往之道。誠實守信是溝通人際關係、促進人與人之間相互尊重與理解的精神紐帶,孔子把它視爲與人交往的一條基本準則。他說:“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強調一個人只有具備了“誠信”的品質,才能受到他人的尊重,要求“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認爲“信則任焉”。其弟子子夏也說:“與朋友交言而有信”。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中就有一項是“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凡此種種,都表明孔子對人際交往中誠信的高度重視。孔子曾說:“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強調只有誠實守信,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

誠實守信的手抄報

4.誠實守信目的在“仁”。孔子的誠信思想是建立在“仁”的基礎之上的,認爲追求誠信的目的是爲了求“仁”。“仁”是孔子對各種善的品德的最高概括,也是他整個學說的精髓所在。在孔子看來,各種德行都不過是仁的外在表現形式。那麼,究竟什麼是仁呢?孔子在《論語》中指出,能夠在實踐中時時處處實行“恭、寬、信、敏、惠”五種品德便是仁。並且說:“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仁”者“愛人”。爲此,孔子主張“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5.誠實守信貴在踐行。誠信作爲一個道德規範,一個重要表現便是言行一致,身體力行,信守承諾。從《論語》記載看,孔子十分強調踐行誠信,認爲誠實守信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而要體現在行動中。孔子提出了“言必信。行必果”的道德準則,要求人們不管處於何種地位,從事何種職業,都要嚴格履行自己的職責和社會義務。所謂“言必信”,就是要恪守信用;“行必果”,就是履行諾言要果斷堅決。不要言而不行,行而不力,拖泥帶水。在《論語》中,孔子對力行意識的強調隨處可見。例如:“敏於事而慎於言”、“恥其言而過其行”、“先行其言而後從之”、“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等。孔子始終認爲,最有真實感人力量的不是一個人的言語承諾,而是身體力行的品質。他甚至讚歎老天不言而行的偉大:“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在談到榜樣的作用時,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而在談到對人的評價時,孔子又說:“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從這可以看出孔子對踐行誠信的重視程度。在孔子的思想裏,表裏如一,身體力行,信守承諾,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在孔子看來,能否言而有信,說到做到,是判定一個人人格高下的重要標尺,也是一個人安身立命和成就事業的基礎。

6.誠實守信是從事經濟活動的基本行爲規範。孔子雖然主張義重於利,但對經濟利益並非絕對地排斥。他曾說:“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爲之”。對於正當、合理的利益追求予以充分的肯定。但與此同時,孔子更強調“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反對爲謀取經濟利益而不擇手段。他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又說:“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去之,不去也”。由此可見。孔子倡導的是以合乎道義的方式去追求個人的經濟利益。而合乎道義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誠實守信。《孔子家語,魯相》載有“賈羊豚者不加飾”的話,說的就是販賣豬羊的商人,在從事商業活動中不能製假售假,以次充好,而應遵從誠實無欺、公平買賣的行爲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