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自考古代文學考點之文學流派

自考古代文學考點之文學流派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4W 次

自考古代文學考點整理

自考古代文學考點之文學流派

王荊公體:王安石曾封荊國公,故世稱王荊公。王安石晚年居住在江寧之半山,寫詩主要用七絕體。這一時期的詩歌被編定爲《半山集》,詩風由早年的奇險勁峭而變爲閒淡沉鬱,人稱“半山詩”或“半山絕句”。嚴羽《滄浪詩話?詩體》中,在宋代詩體中列有“王荊公體”,實則指王安石晚年的詩歌創作。亦即“半山詩”或“半山絕句”。

漢魏六朝詩派:道光、咸豐之際,湘人王闓運獨樹一幟,其論詩首尊“八代”,明言復古,其詩作亦刻意模仿。鄧輔綸、高心夔爲該派的兩位主要作者。史稱這一詩派爲漢魏六朝詩派,亦稱湖湘詩派。當時此派詩名甚盛,但後之論者一致指認其“墨守古法”,甚至譏其爲“假古董”,故在鄧、高二位謝世之後,此派即告衰微。

同光體:實爲晚清宋詩運動之第三期。他們不明言宗宋而稱“不墨守盛唐”,即以學宋爲主,而不以此自限。稱“同光”乃出於標榜,以上承道光、咸豐以來的宋詩傳統自居,其實“同”字所指同治並無着落,改稱“光宣”更切實際。這派詩人的創作多始於光緒中葉以後,故同光體即是指稱光緒、宣統以至民國後的宋詩派。同光體詩人中以陳三立成就最高,沈曾植、鄭孝胥等爲重要員。

唐宋派:是出現在明代中期嘉靖年間,以反撥李夢陽、何景明爲代表的前七子的復古理論爲主要目標的文學派別,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王慎中、唐順之、茅坤和歸有光。他們的'基本觀點是反對以文采取代道統,主張恢復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傳統,倡導文道統一。

臺閣體:從永樂到天順年間,以宰輔權臣楊士奇、楊溥和楊榮爲代表的一批文人壟斷了文壇。他們的創作內容以粉飾太平、歌功頌德爲主旨。所用文體以詩爲主,兼及散文,其中除朝廷詔令奏議外,多屬應酬、題贈或應制、頌聖之作,風格雍容華貴,典雅工麗。由於他們均爲臺閣重臣,地位特殊,故使這種文風在社會上風靡一時,以致沿爲流派,稱臺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