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自考《古代文學》考點複習

自考《古代文學》考點複習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3W 次

自考《古代文學》考點複習1

自考《古代文學》考點複習

1、桐城派:

是清中葉最重要的散文流派,因其代表人物方苞、劉大、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稱爲“桐城派”。其散文理論的基本特徵是:以程朱理學國思想基礎,以爲清王朝政權服務爲目的,以先秦兩漢和唐宋八大家的古文爲楷模,在文章體制和作法上有細緻規則的系統散文理論。方苞是桐城派的創始人,其散文理論的核心是“義法”二字;姚鼐使桐城派理論更加完整和系統化,提出了義理、考證、文章三者兼備的理論,並在自己周圍形成了一個龐大的作家隊伍。

2、鐵崖體:

元代後期著名詩人楊維楨號鐵崖,他所作宮詞、竹枝詞和古樂府在當時極爲流行。由於其能自成一派,仿效者很多,故世稱“鐵崖體”或“鐵體”。

3、臺閣體:

從永樂到天順年間,以宰輔權臣楊士奇、楊溥和楊榮爲代表的一批文人壟斷了文壇。他們的創作內容以粉飾太平、歌功頌德爲主旨。所用文體以詩爲主,兼及散文,其中除朝廷詔令奏議外,多屬應酬、題贈或應制、頌聖之作,風格雍容華貴,典雅工麗。由於他們均爲臺閣重臣,地位特殊,故使這種文風在社會上風靡一時,以致沿爲流派,稱臺閣體。

4、唐宋派:

是出現在明代中期嘉靖年間,以反撥李夢陽、何景明爲代表的前七子的復古理論爲主要目標的文學派別,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王慎中、唐順之、茅坤和歸有光。他們的基本觀點是反對以文采取代道統,主張恢復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傳統,倡導文道統一。

5、同光體:

實爲晚清宋詩運動之第三期。他們不明言宗宋而稱“不墨守盛唐”,即以學宋爲主,而不以此自限。稱“同光”乃出於標榜,以上承道光、咸豐以來的宋詩傳統自居,其實“同”字所指同治並無着落,改稱“光宣”更切實際。這派詩人的創作多始於光緒中葉以後,故同光體即是指稱光緒、宣統以至民國後的宋詩派。同光體詩人中以陳三立成就最高,沈曾植、鄭孝胥等爲重要員。

6、漢魏六朝詩派:

道光、咸豐之際,湘人王貽運獨樹一幟,其論詩首尊“八代”,明言復古,其詩作亦刻意模仿。鄧輔綸、高心夔爲該派的兩位主要作者。史稱這一詩派爲漢魏六朝詩派,亦稱湖湘詩派。當時此派詩名甚盛,但後之論者一致指認其“墨守古法”,甚至譏其爲“假古董”,故在鄧、高二位謝世之後,此派即告衰微。

自考《古代文學》考點複習2

諸宮調:

指同一宮調的若干曲牌聯成首尾一韻的短套,再用不同宮調的短套聯綴成長篇的說唱體文學形式,它由韻文和散文兩部分組成,採用唱歌與說白相同的方式演說故事,基本上屬於敘事體。

子弟書:

是清代由八旗子弟首創並流行的講唱文學。清初,很多旗籍子弟在戌邊時利用當時流行的俗曲和滿族薩滿教的巫歌“單鼓詞”的曲調,配以八角鼓擊節,編詞演唱,以抒發思歸之情,或反映軍中時事。這種演唱後來傳入北京,約在乾隆初年,北京部分八旗子弟以這種曲調爲基礎,參照當時民間鼓詞的形式,創造出一種以七言爲體,沒有說白,以敘述故事爲主的書段,演唱時仍以八角鼓擊節,正式稱爲子弟書。

才子佳人小說:

是明末至清代以青年男女愛情婚姻爲題材的小說,但又有特殊的狹義所指。它在情節上有固定的程序:一見鍾情,私訂終身,撥亂離散,及第團圓。創作傾向主張存情去欲,較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玉嬌梨》、《平山冷燕》和《好逑傳》。

神魔小說:

是明中後期產生的寫神魔故事的章回小說。《西遊記》開風氣之先。以後有模仿《西遊記》的,如《四遊記》、《西遊補》等;還有別敘故事講神魔之爭的,如《封神演義》、《三寶太監西洋記》等。

域外遊記:

明清同治年間,中國人所寫域外遊記開始出現,作者或爲出使、旅居、專察,在目睹與中國完全異趣的`外國風光人情特產製度等新世界、新事物後,爲文以記之。所寫內容因作者涉足異域後觀念的新變,這些遊記中的優秀作品均呈現出一種新面貌、新文風,自成一種新文體,故統稱之爲域外遊記。

邏輯文:

錢基博謂梁啓超的新文體被人仿效,流於排比堆砌之時,有異軍突起、文理密察,而衰以邏輯,所以這文體被稱之爲邏輯文。這種文體實指章士釗的文體。此類文章嚴格按邏輯行文,論理周密,文法謹嚴,追求爲文的邏輯獨至之境,行文主潔,不枝不蔓,恰如其分,張弛有度,措辭力戒模糊,務求鞭笞入裏,脈絡分明。

自考《古代文學》考點複習3

江湖詩派:是繼永嘉四靈而起的一個詩派,因書商陳起刊刻的《江湖集》而得名。其宗師是當時文壇領袖劉克莊。其成員大都是落策的布衣之士和官場提失意的小吏。他們功名失意,進退無據,只得流轉於江湖,*獻賣藝爲生。他們或奔走於遏於公卿權貴之間,或招羣結友于市井鄉間,結詩社,推盟首,相互酬唱應和,自然形成一種相近的詩風。後人以《江湖集》中詩人之詩氣味相似,故稱之曰江湖派。

借才異代:金初文壇的作家,主要由兩部分人組成,一是由遼入金的文臣,如韓昉等;二是由宋入金的文士,如宇文虛中、吳激、蔡鬆年等。佔據金初文壇的,幾乎全是由宋入金的作家。清人莊仲方在《金文雅序》中稱這種現象爲“借才異代”,此說揭示出了金初文學的起因及性質。

竟陵派:由於仿效公安派的詩歌日益顯露出“陋”、“俚”的弊病,所以有竟陵派出來加以匡救。竟陵派因其首領鍾惺和譚元春都是湖廣竟陵人而得名。他們繼承了公安派關於抒發“性靈”的文學主張,但他們認爲“性靈”不來自詩人的胸臆,而來自古人的篇什,所以他們主張“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後人之心目”,追求一種孤僻的情懷。在藝術上,他們不滿於公安末流的淺易風格,力倡所謂“幽深孤峭”的風格,不惜用怪字,押險韻,有意破壞語言的自然之美。使其作品佶屈聱牙,刁鑽古怪,走向了極端。

肌理說:翁方綱既不滿於王士禎“神韻說”之空泛,又不滿於沈德潛“格調說”的食古不化,提出“肌理說”對二者加以匡正。所謂“肌理說”包括以儒家經典爲基礎的“義理”和結構辭章方面的“文理”,實際上是要求以學問爲根底,以考據來充實詩歌內容,達到義理與文理的統一。這是宋詩以學問爲詩的再版,是以學術代替詩歌創作的一條歧路。

科學小說:是清末“新小說”的又一重要類型。魯迅指出科學小說可以“掇取學理,去莊而諧,使讀者觸目會心,不勞思索,則必能於不知不覺間,獲一斑之智識,破遺傳之迷信,改良思想,補助文明。”並指導出科學小說創作的基本要則:“默揣世界將來之進步,獨抒奇想,託之說部。經以科學,緯以科學,緯以人情。離合悲歡,談故涉險,均錯綜其中。間雜譏彈,亦復譚言徵中。”其代表作有俞萬春的《蕩寇志》等。

臨川四夢(玉茗堂四夢):湯顯祖的傳奇《紫釵記》、《牡丹亭還魂記》、《南柯夢記》、《邯鄲夢記》,代表了他戲劇創作的全貌,並且這四部傳奇又均與夢相關,而湯顯祖是臨川人,故而合稱爲“臨川四夢”。又因湯顯祖的書齋名爲玉茗,幫又稱“玉茗堂四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