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二泉映月》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二泉映月》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8W 次

《二泉映月》是一篇很讓人感動的文章,還沒有上的時候,就曾經聽過我們學校的韋雯老師上過,那個時候我就被深深地打動了。這個學期也有幾個學生就對我說:“老師,這篇文章很感人,好美啊!”諸如種種,都給了我壓力,一定要讓學生學好這篇課文。我一遍又一遍的讀,文章的確很感人,生動記錄了阿炳熱愛音樂,爲了追求自己的理想,敢於同命運抗爭的故事,音樂記載了他苦難坎坷的一生。但是對於缺乏生活經驗的學生,他們很難領悟文章的中心,很難體會音樂要傳達的情感,因此,我在課堂中多次用了音樂,想借此烘托氣氛,讓學生儘快進入文中。

《二泉映月》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在教學環節設計中,我用音樂渲染激情,有六處之多,創設了一個美好的意境讓學生入情入境學習。教學的開始,先請學生談談對阿炳的瞭解,並出示了相關資料。接着,我拋出一個話題:“阿炳小時候隨師父第一次來到二泉時,因爲還小,什麼也沒有聽到,第二次來二泉時聽到了“嘆息、哭泣、傾訴、吶喊……”。爲什麼他能聽到這麼多聲音?這一話題一下子將學生的思維引向了深入,引向了邏輯的高度,文章自身的內部聯繫乃至阿炳內心世界與心外世界的“臍帶”都清晰地呈現在學生眼前

(一)

“阿炳是個苦難的人,是一位民間音樂家,是一位盲人音樂家。他的《二泉映月》代表了阿炳的最高水平,你們想聽嗎?”播放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全場屏息靜氣悉心聆聽。這是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第一次響起,帶着課前對阿炳苦難身世的大致瞭解,孩子們開始走近《二泉映月》。可謂“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二)

十多年過去了,阿炳雙目失明,賣藝度日,他飽受生活的窮困和疾病的折磨。想像:一天,阿炳生病了,燒到39、40度,渾身發抖,他又是怎麼賣藝的呢?《二泉映月》悽苦、悲哀的旋律迴盪在教室。這是《二泉映月》這首曲子第二次在會場響起,帶着對阿炳身世的進一步瞭解,帶着對阿炳苦難生活的想象,曲子扣動了在場每個人的心絃。

(三)

師:阿炳深深的嘆息,有人傾聽嗎?

生:沒有!

師:他傷心的哭泣,有人傾聽嗎?

生:沒有!

師:他激憤的傾訴,有人傾聽嗎?

生:沒有!

師:他倔強的吶喊,有人傾聽嗎?

生:沒有!

師:(情感激越的)沒有!一個對音樂充滿熱愛的阿炳,一個充滿音樂天賦的阿炳,只能把自己的滿腔情懷傾訴給這茫茫月夜。

播放《二泉映月》,教師配樂朗誦第五段。當二胡曲《二泉映月》第三次在會場響起的時候,人們聽到的不僅僅是苦難,在悲涼的曲調中,抗爭、吶喊的聲音已經跳出了音符,我們聽到了“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這樣的聽曲共有六處之多,但每一次傾聽,都給人們不同的感受、更深的體會。孫雙金老師對樂曲《二泉映月》的這樣解讀,是充滿感性的,充滿詩性的,充滿靈性的!讓學生體悟到原來委婉動人的琴聲是阿炳在月光泉水下的一次人生坎坷的訴說;原來跌宕起伏的旋律是阿炳在月光泉水下知音難求的.悲憤;原來步步高昂的曲調是阿炳在月光泉水下期盼未來的渴求……

在教學即將結束時,我講述了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跪聽《二泉映月》的故事。接着我問:對某一個人,某一件事無比崇拜的時候纔會朝他跪下。小澤征爾崇拜阿炳什麼呢?他要跪阿炳什麼精神呢?學生回答:他跪的是阿炳對命運的抗爭,他跪的是阿炳對光明的嚮往。我充滿激情地地說:“充滿苦難人生的人太多了,度過悽慘人生的人太多了。但是有些人被苦難壓倒了,在悽慘中潦倒了,這樣的人是不值得被小澤征爾跪的。小澤征爾跪的是對命運抗爭、對光明嚮往的這種不屈的精神!”在動人心絃的樂曲聲中,我以簡短的一句話結束教學:“苦難對強者來說,是一筆巨大的財富。讓我們勇敢地面對苦難吧!”

這是發人深省的話語!我想:學了這節課以後,在孩子們以及所有聽課者的心中,《二泉映月》這首曲子表現的不再僅僅是苦難,更有一種超越苦難,戰勝苦難的精神動力。我要在孩子們的心中悄然播下的精神“種子”。隨着孩子的年齡的增長,讓這粒“種子”就會生根發芽,成爲流淌在他們血液中,駐紮在精神裏的一股強大的力量!這其實就是對樂曲《二泉映月》最美的理解,最詩意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