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四年級語文上冊:《古詩》教學設計

四年級語文上冊:《古詩》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32K 次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看到過許多經典的古詩吧,漢魏以後的古詩一般以五七言爲基調,押韻、轉韻有一定法式。究竟什麼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語文上冊:《古詩》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四年級語文上冊:《古詩》教學設計

四年級語文上冊:《古詩》教學設計1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把對詩句的理解和想像結合起來,入情入境,理解詩句所表達的情感。

教學難點 同上

教 法 以讀代講法、引導點拔法、指導朗讀法

學 法 朗讀理解法、質疑、討論、探究、自學法、配樂朗讀法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會認“霜、寺、”會寫“遍、漸、霜、愁、眠、蘇、寺

2、理解古詩的意思,想像古詩所描繪的畫面,從中感受到自然美和語言美。

3、有感情地朗讀詩文。背誦詩文。

4、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6、師根據掛圖相機糾正、指導。

教具準備 掛圖、生字卡

今譯:月亮慢慢落下去,烏鴉啼聲陣陣,秋霜彷彿鋪天蓋地。伴着江邊的楓樹,對着江中的漁燈,漂泊思鄉的憂愁使我難以入眠。蘇州城外的寒山寺,夜半冷清的鐘聲,傳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三、美讀課文,深入領會

1、自由地朗讀詩歌,邊讀邊想: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並用筆勾畫出來。

2、這是哪個季節的景象?你是從哪些詞句中看出來的?在這些詞語下面作上記號。

3、這時詩人的心情是什麼樣的?詩中的哪個字最能表達詩人的感情?

4、理解“愁”,詩人究竟“愁”什麼?爲什麼而“愁”? (讓學生根據自身蒐集到的資料進行補充)(教學步驟同上)

六、 學生交流收集有關作者的資料

七、 學生根據註釋並結合查字典自學古詩,瞭解詩的大意。

八、 (1)學習生字詞。

(2)理解詩句的意思。

(3)學生齊讀。

(4)看註釋理解字詞的意思。

九、 (5)學生試着講講詩句的意思。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畫出本課的`生字,並注意他們的讀音。

十、 整體感知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情景,想像詩句描繪的畫面。

十一、 同桌互讀,互相糾正讀音。

學生自己讀古詩,邊讀邊畫。

第二課時

教學反思:

本文以生動的語言反映了錢塘江大潮的真實情境,在教學時藉助圖片以及音響引導學生直觀的感受潮的聲與形,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朗讀,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

四年級語文上冊:《古詩》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江雪》是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古詩兩首》之一。此詩爲柳宗元被貶永州之後所作。詩人借描寫風雪之中垂釣的漁翁,來襯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感,抒發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鬱悶、苦惱。其中那位“獨釣寒江雪”的漁翁,正是詩人不屈不撓和孤獨情懷的人格化身。

【學情分析

古詩文作爲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領域裏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文質兼美,已得到人們的重視。四年級的學生對讀古詩、賞詩境、悟詩情已有一定的基礎,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知識特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設計適合學生的教學,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下學習古詩。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理解討論,體會古詩的意境

2、過程與方法:

品讀重點詞句,理解詞句意思,想象詩中描寫的畫面,瞭解詩境。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故事的教學,感悟古詩選詞精煉和豐富的內涵,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教學重難點

教學時,從文字表面挖掘開來,用朗讀、吟誦、議論等形式,深入感受詩歌的內涵,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滲透科學自然觀和美的教育,是本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所在。

【教法、學法

教法:

1、情境創設:讓學生觀看視頻,充分感受老翁寒江獨釣的畫面。

2、引導示範:在學習古詩時,充分引導學生通過抓關鍵詞的方法來學習古詩,理解詩意。

學法:

1、朗讀感悟:讓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在熟讀的基礎上感悟古詩。

2、小組合作學習:在老師的引導示範之後,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教學媒體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景激趣,自主設疑(5—8分鐘)

1、在大雪紛飛,寒分嘯嘯的時候,人們都已回家避寒,江面上卻有一位老翁在垂釣,他就是柳宗元,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古詩——《江雪》(板書課題)。

2、齊讀詩題,總結題目意思。(江上的雪景)

3、觀看視頻,說說你感受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4、瞭解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研讀感悟,自主探究(5—7分鐘)

1、用自己喜歡的朗讀方式讀古詩,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2、說一說你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地方不懂?(指名交流彙報)

3、學習生字,掃除攔路虎

孤蓑翁

三、多元導悟,合探解疑(10—15分鐘)

1、同學們,《江雪》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寓意深刻的“寒江獨釣圖”,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首詩。

2、引導學生學習第一句:

千山鳥飛絕。(抓住關鍵字詞理解詩)

絕:盡,沒有

這一句的`意思就是“所有高山都被厚厚的積雪覆蓋,一片潔白,一隻飛鳥也沒有”。

3、小組合作學習

用學習第一句的方法小組合作學習剩餘的詩句。

要求:

(1)、把字音讀準,把詩句讀通順

(2)、重點抓“滅、孤、獨”這幾個關鍵詞進行理解

(3)、根據關鍵詞,把整句詩的意思翻譯出來,並讀一讀。

4、交流彙報

第二句:萬徑人蹤滅。

徑:小路滅:消失

此句解釋爲:所有的道路上都沒有行人,一片沉寂。

第三句:孤舟蓑笠翁。

孤:指江面上只有一條船

蓑:指蓑衣 笠:指斗笠

此句解釋爲: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有一葉孤舟,一位老人披着蓑衣,戴着斗笠。

第四句:獨釣寒江雪。

獨:獨自一個人

此句解釋爲:獨自一個人在寒冷的江心垂釣。

5、理解整首詩的意思,把詩意連起來讀一讀。

所有高山都被厚厚的積雪覆蓋,一片潔白,一隻飛鳥也沒有,所有的道路上都沒有行人,一片沉寂。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有一葉孤舟,一位老人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獨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釣。

6、此時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讓同學們想一想,議一議)

7、此情此景,詩人爲什麼還在獨釣呢?

8、瞭解作者的寫作背景,昇華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鞏固深化,學用延展(8—10分鐘)

1、簡要說說古詩的大致意思。

2、古人說“詩中有畫”。你能將《江雪》想象成一副畫嗎?先說一說,再寫下來。

3、課後蒐集柳宗元的詩讀一讀。

四年級語文上冊:《古詩》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

2、朗讀、背誦課文。默寫三首古詩。

3、理解詩句,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學習第一首古詩《望廬山瀑布》。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同學們,還記得我們以前學過的古詩嗎?哪位同學能背一兩首呢?誰能背一背李白的詩歌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李白的詩歌《望廬山瀑布》。

(二)學習《望廬山瀑布》

1、解題,介紹作者。

(1)“望”是什麼意思?

明確:遠看。“廬山”是個山名,在江西省北部,臨長江,靠近九江市,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區。誰去過廬山,或在電影、電視中見過,請一位同學說說他所見過的廬山的景色。

(2)這首詩是誰寫的呢?

明確:李白。李白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這首詩就是他遊廬山時,看到廬山瀑布美麗壯觀的景象而寫下的。

2、朗讀詩歌。

讀前設問:詩人筆下的廬山是什麼樣子的?作者先看到了什麼?後看到什麼?重點看什麼?

明確:詩人筆下的.廬山,山峯聳立,紫煙繚繞,瀑布飛懸,景色壯麗。從詩中看,作者選看到香爐峯,後看到飛流的瀑布,詩中重點描寫瀑布的壯觀景象。

3、學生輕讀古詩,藉助字典自學此詩,初步體會每句詩的意思。

4、學生分組討論字詞的意思,教師巡視。

四年級語文上冊:《古詩》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知道詩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古詩。

3、感受作者對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色讚賞之意。

教學過程

一、聯繫生活、談話導入

1、提問:你們見過夏天的陣雨嗎?誰來說說當時的情景?

2、引入詩題:今天我們來學習宋代詩人蘇軾寫的一首古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看看他是怎樣寫夏日忽雨忽晴的天氣的。

(板書並領讀課題,注意停頓)

3、讀了這個題目,你們知道了什麼?還有什麼疑問?

(知道“六月二十七日”是寫這首詩的時間,此時正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經常回有陣雨或雷雨出現。地點在望湖樓。)

4、解疑:“醉書”,在似醉非醉的情況下寫的詩。

5、介紹作者。

二、自由閱讀,理解詩意

1、自讀朗讀,讀準字音,提出疑問。

2、解疑、教學生字:翻墨——像黑墨一樣的翻滾跳珠——活蹦亂跳的珠子

3、學生嘗試理解詩句的意思。

1)天空中的烏雲,想潑翻了的黑墨水一樣地散開來,還沒有把整座山遮住。

2)白色的大雨點像珠子一樣,胡亂地往船上直濺直跳。

3)忽然刮來一陣大風,把滿天烏雲吹的無影無蹤。

4)望湖樓下的水顏色和藍天顏色一樣。

三、細讀品位,體會感情

1、思考並討論:

1)古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寫的是什麼?

2)我們可以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

3)這首詩哪些地方用了比喻?

2、誦讀全詩,體會天氣變化之快。

3、設想當時情景,當一回詩人,吟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四、看圖說意,加深感悟。

1、仔細觀看插圖,思考:圖上畫的是雨前、雨中還是雨後?、

(右上角插圖畫的是雨中,下方插圖畫的是雨後。)

2、用自己的話講述全詩的意思。

四年級語文上冊:《古詩》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

2、朗讀、背誦課文。默寫三首古詩。

3、理解詩句,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學習第一首古詩《望廬山瀑布》。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同學們,還記得我們以前學過的古詩嗎?哪位同學能背一兩首呢?誰能背一背李白的詩歌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李白的詩歌《望廬山瀑布》。

(二)學習《望廬山瀑布》

1、解題,介紹作者。

(1)“望”是什麼意思?

明確:遠看。“廬山”是個山名,在江西省北部,臨長江,靠近九江市,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區。誰去過廬山,或在電影、電視中見過,請一位同學說說他所見過的廬山的景色。

(2)這首詩是誰寫的呢?

明確:李白。李白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這首詩就是他遊廬山時,看到廬山瀑布美麗壯觀的景象而寫下的。

2、朗讀詩歌。

讀前設問:詩人筆下的廬山是什麼樣子的?作者先看到了什麼?後看到什麼?重點看什麼?

明確:詩人筆下的廬山,山峯聳立,紫煙繚繞,瀑布飛懸,景色壯麗。從詩中看,作者選看到香爐峯,後看到飛流的瀑布,詩中重點描寫瀑布的壯觀景象。

3、學生輕讀古詩,藉助字典自學此詩,初步體會每句詩的意思。

4、學生分組討論字詞的意思,教師巡視。

5、理解詩意,想像畫面,體會感情。

(1)“日照香爐生紫煙”

①“香爐”,指廬山的香爐峯。

“煙”,指的不是炊煙,也不是哪兒冒出的煙,而是指雲霧。山峯高聳入雲,峯上雲霧繚繞,下面水氣升騰,整座山峯籠罩在煙霧之中。陽光一照,煙霧便呈現出絳紫的色彩,飄飄悠悠,縈繞山際。多美啊!

②在理解基礎上指導朗讀。

③讀後討論:“生紫煙”的“生”字若換成“升”好不好,爲什麼?

明確:“升”僅僅是向上升起的意思,而“生”除了這層意思之外,還有“產生”的意思。它活生生地寫出了香爐峯上煙霧慢慢向上升騰,猶如仙幻一般的景象。所以“生”這個字作者用得非常好。

④誰能用自己的話把這句詩中描繪的美景說一說。

明確:在陽光的照耀下,香爐峯瀰漫着紫色的雲霧。

(2)“遙看瀑布掛前川”。

①解釋字義,理解句意。

“遙看”:遠遠看去,這個詞與題目哪個字有關係?(與題目中“望”字照應)

“川”:指大河。

“掛”:懸掛。

遠遠望去瀑布像是掛在山前的一條大河。這句詩掛字用得好,因爲瀑布在不停地流動着,從動態上看,就像一條巨大的河流,但平時河流都是流淌的,而這一瀑布卻由上而下地高懸,所以詩人用“掛”這個字寫出瀑布外形的壯觀。同時通過“掛”這個字使人體會到瀑布水流又快又急,而且山勢陡峭,僅僅通過一個字就寫出了瀑布的磅礴氣勢。

②指導朗讀。

(3)“飛流直下三千尺”。

①解釋字意,理解詩意。

“飛流”:是形容瀑布飛快地流下來,像飛一樣。

“直下”:直下來。

“三千”:不是一個確數,形容瀑布很長。

站在山下向上望去,瀑布從陡峭的`山上筆直地飛快地流下來,足足有三千多尺長。

②這句詩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

明確:運用誇張的修辭方法,“三千”不是一個確定的數,只是誇張地說出瀑布很長,氣勢很大。

③指導朗讀

(4)學習第四行詩句“疑是銀河落九天”。

①理解詞語,體會詩意。

疑:是懷疑。

銀河:也稱天河,由許許多多恆星構成。晴天夜晚,天空呈現出一條明亮的光帶,看起來像一條銀白色的河流,所以叫銀河。

九天:古時傳說天有九層,這裏的“九天”指天的最高一層,也就是天的極高處。

這瀑布真像是銀河從極高的天上落下來了。在這句詩裏,“落”和“掛”一樣用得精巧。好像天上突然發生了變化,無裂了,銀河從天上陡然掉到人間。

②指導朗讀。

③反覆朗讀全詩,體會感情進而背誦全詩。

(三)理解詩人的寫作手法

1、詩人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瀑布的?

明確:先寫背景再寫實景,先寫靜態,再寫動態,最後寫聯想

2、詩人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

明確:運用了比喻和誇張的修辭方法。

3、你讀了這首詩有何感受?

祖國山水壯美,熱愛之情油然而生。

(四)佈置作業

1、辨字組詞

2、解釋詞義

遺:

直下:

3、填空:

(1)《望廬山瀑布》是唐代詩人的作品,表達了詩人()的思想感情。

(五)板書設計

望廬山瀑布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學習第二首古詩《山行》。

教學步驟:

(一)複習導入

1、背誦《望廬山瀑布》。

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二)學習第二首古詩《山行》

1、解題,介紹作者。

(1)《山行》這題目是什麼意思?

明確:在山中行走的意思。

(2)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杜牧。

杜牧:(803~約852年)唐代文學家。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長安)人。其詩繼承了盛唐許多優點,溶前賢闊大僕茂的精神,創與之個性相適應的新風格。在晚唐詩歌綺麗的傾向中,顯得豪放疏朗、清新俊逸。語言明麗雋永,豪邁爽朗,獨具風格。在晚唐的詠史作品中,具有代表性。杜牧詩在晚唐成就頗高,後人稱杜甫爲“老杜”,稱杜牧爲“小杜”。

2、試讀全詩,理解詞語的意思。

遠上:向山的遠處伸展。

寒山:深秋季節,天氣漸冷,山上草木枯黃,給人一種涼意,故稱寒山。

石徑:石頭小路。

斜:在這首詩中應讀xié,意思仍當傾斜解釋,這裏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白雲生處:指飄浮着白雲的地方。

坐:因爲的意思。

愛:真愛,留戀的意思。

楓林晚:傍晚時候的楓樹林。

霜葉:指被秋霜打過的楓葉。

紅於:比……還紅。

二月花:春天的花。

3、學生根據詞義理解每句詩的意思。

深秋季節,高山上有一條石頭小路,彎彎曲曲地向遠處伸展。

在山上飄浮白雲的地方,隱隱約約地看得見有住人的房子。

我所以停下車子不走了,是因爲我喜愛這夕輝晚照下的楓樹林,要好好欣賞一番。

被秋霜打過的楓葉,比春天的鮮花還要紅豔。

4、深究古詩意思。

(1)《山行》描寫的是哪個季節的景色?從哪些地方

四年級語文上冊:《古詩》教學設計6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母雞的特點。

2、學生能以一定的速度進行朗讀,能夠體會老舍筆下的《白鵝》《母雞》兩篇文章的相同與不同之處。

3、熟讀自己喜歡的句子,讀懂課文內容。

過程與方法:

1、朗讀課文,體會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

2、通過比較使孩子們體會到相同的人寫不同類型的事物,語言也各具特色。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瞭解母雞的生活習性及偉大的母愛在母雞身上的具體表現,感受作者對母雞的情感經歷。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瞭解母雞的生活習性及偉大的母愛在母雞身上的具體體現。找重點詞、句,反覆朗讀,從而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從母雞動作、神態的句子中學習作者具體生動描寫動物的寫法。

三、教學策略

《母雞》這篇課文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描寫了作者對母雞看法的變化,表達了對母愛的讚頌之情。課文以作者的情感變化爲線索,前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的語言風格比較口語化,直白自然,散發着濃郁的生活氣息,讀起來令人感到親切舒服。教學時可以採取如下策略。

1、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教師不妨更加放手地讓學生去自主朗讀感悟,引導學生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並在讀中漸漸習得基本的讀書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體會一些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

2、以質疑明確學習方向,以自讀自悟體會課文內涵。把閱讀、理解、品味感悟留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語文的主人,把點撥、啓發、引導、激勵留給教師,讓教師真正爲學生的學習服務,以質疑明確學習方向,以自讀自悟體會課文內涵,以合作交流加深理解作者的語言風格,加強語言實踐。

3、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體會母愛的偉大並通過比較老舍兩篇文章的特點,感悟作者的語言風格,加強語言實踐。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朋友──出示母雞圖片,請大聲叫出它的名字吧。

2、用你喜歡的詞來誇誇它。

3、在老舍先生筆下這又是一隻怎樣的母雞呢?讓我們一同走進他的文章。

【設計意圖】建立學生前後聯繫讀課文的意識並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導讀導學

1、師生共同制定閱讀目標。

(1)圈出生字詞,讀準字音。

(2)認真朗讀課文,可以做到讀流利、讀正確。

(3)弄清課前“導讀”中提出的兩個問題。

2、思考:老舍先生筆下的母雞是一隻怎樣的母雞?

3、比較一下,和《貓》兩篇課文在寫法上各有哪些特點?

4、前後四位同學組成四人小組,每個成員在小組裏朗讀一遍課文,出現的問題互相幫助糾正,評選最佳選手。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去自主朗讀感悟,引導學生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並在讀中漸漸習得基本的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

(三)自讀感悟“討厭母雞”

1、是什麼原因使作者一向討厭母雞呢?學生自己去課文中找出原因。

2、學生彙報:討厭的原因有那些?(指名回答)

無論在什麼地方、什麼情況下它那嘎嘎的叫聲總是──(沒結沒完)

特別是到下蛋的時候,母雞差不多是──(發了狂)

3、師問:它真是一隻令所有的人都感到怎麼樣的母雞?(討厭)

4、練習朗讀課文一至二自然段。

(四)研讀“不敢再討厭母雞”

1、一隻如此令人討厭的母雞,又是什麼原因後來作者不敢再討厭它了呢?文中有一段話清楚地告訴我們,比比看誰先找到並畫上曲線。

2、指名彙報,課件出示提示。

它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因爲它有了一羣雞雛。它偉大,因爲它是母親。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3、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請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學習。

課件出示合作學習要求:文中哪些句子具體描寫了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辛苦?找出來多讀幾次,讀出自己的感受。

4、反饋、交流:哪些句子體現母雞的負責?指名回答。

(1)出示句子──負責。

不論是在院裏,還是在院外,它總是挺着脖兒,表示出世界上並沒有可怕的東西。一隻鳥兒飛過,或是什麼東西響了一聲,它立刻警戒起來,歪着頭聽;挺着身兒預備作戰;看看前,看看後,咕咕地警告雞雛要馬上集合到它身邊來。

引導理解:它總是挺着脖兒,這個樣子看上去好象是在告訴所有的人什麼?(好象是在告訴所有的人我什麼都不怕)

只要有一點點聲音,它立刻警戒起來,歪着頭兒,挺着身兒預備作戰;看看前,看看後,它好象是在聽什麼?爲什麼要預備作戰?它爲什麼還要到處看看?(它好象在聽是不是有抓小雞的壞蛋接近發出了聲音;爲了保護小雞雛做好準備作戰;它還不放心所以到處看看是不是真的來了抓小雞的壞蛋。)

母雞的一舉一動,讓你感覺到它是一隻怎樣的母雞?(負責)

看到一隻這麼負責的母雞你們會討厭嗎?(不會),所以作者說──(學生齊說)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2)出示句子──慈愛。

當它發現了一點可吃的東西,就咕咕地緊叫,啄一啄那個東西,馬上便放下,叫它的兒女吃,結果,每一隻雞雛的肚子都圓圓地下垂,像剛裝了一兩個湯圓兒似的,它自己卻消瘦了許多。

引導理解:它爲什麼要先啄一啄?又爲什麼要放下呢?(啄一啄是爲了試試能不能吃;放下是爲了讓小雞吃。)

“每一隻雞雛的肚子都圓圓地下垂,它自己卻消瘦了許多”。它爲什麼消瘦了?(因爲它把吃的.都讓給了小雞雛,自己還餓着,所以消瘦了。)

母雞爲了自己的兒女,寧可自己捱餓,很明顯地讓我們感覺到它是一隻怎樣的母雞?(慈愛)

身邊有一隻那麼慈愛的母雞你們還會討厭嗎?(不會)所以作者說──(學生齊說)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3)出示句子──勇敢。

假如有別的大雞來搶食,它一定出擊,把它們趕出老遠,連大公雞也怕它三分。在夜間若有什麼動靜,它便放聲啼叫,頂尖銳,頂悽慘,使任何貪睡的人也得起來看看,是不是來了黃鼠狼。

引導理解:爲什麼大公雞會怕它?(因爲爲了讓小雞能吃飽,它敢和大公雞拼命,所以大公雞怕它。)

“在夜間若有什麼動靜,它便放聲啼叫,頂尖銳,頂悽慘”“頂”是什麼意思?它發出那麼大的聲音難道不怕黃鼠狼發現,首先就把它吃掉嗎?(頂是很、非常的意思;爲了小雞它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危,所以它不怕被吃掉。)

它的每一次放聲啼叫、每一次出擊都是爲了兒女,你們認爲它是一隻怎樣的母雞?(勇敢)

身邊有一隻如此勇敢的母雞你還能討厭它嗎?(不會)所以作者要大聲告訴所有的人──(學生齊讀)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4)出示句子──辛苦。

它教雞雛們啄食,掘土,用土洗澡,一天教多少多少次。

引導理解:多少多少次到底是多少次?母雞爲什麼一天要教雞雛這麼多次?它累不累?(很多次、無數次;它很累。)

它爲了兒女,任勞任怨,你感覺它是一隻怎樣的母雞呢?(辛苦)帶着這種感受,學生比賽朗讀。

看到如此辛苦的母雞你還忍心討厭它嗎?(不忍心)所以作者說──(學生齊讀)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5、句子比較“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和“我不再討厭母雞了”哪句更好?爲什麼?

(前一句好,因爲可以看出作者不僅僅喜愛它,還帶着對它的崇敬。)它有什麼值得作者崇敬的?(因爲它負責、慈愛、勇敢、辛苦。)

6、帶着崇敬之意,男、女生分角色朗讀。

7、小結:是啊,負責、慈愛、勇敢、辛苦是有了一羣小雞雛的母雞所有品質最好的濃縮。

8、當你讀到“它偉大,因爲它是母親。一個母親必定是一位英雄”時難道你還僅僅認爲作者只是在讚美母雞嗎?他還在讚美誰?(讚美母親)

【設計意圖】以讀爲主,讀中感悟,同時通過多媒體手段,配樂,圖片欣賞等從母雞形象入手,以讀解文,在讀中表達情感。

(五)拓展文本,昇華母愛

1、說說自己的媽媽爲自己做了哪些令你感動的事?(讓學生自由說)

2、你們還想聽有關母愛感人的故事嗎?(想)那就靜下心來好好聽吧!

3、指名說說聽完故事後的感受。(母愛偉大)

4、師:是啊,天下所有的母親爲了兒女,任勞任怨、無私奉獻,當災難來臨時,她毫不猶豫地用自己寶貴的生命換取兒女活的希望,如果一定要給母親下一個定義的話,我想你們一定會說──(學生齊讀):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作者感情變化以及發生這種原因,體會“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的道理。通過課文內容的前後對比,體會作者情感的變化和母愛的偉大;還要注意結合具體語句來體會,使學生認識到,母雞就是一個無私無畏、日夜操勞的偉大母親。

(六)反覆回味,走近作者

1、師生對話,交流各自讀過《貓》和《母雞》後,對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導學生初步學習賞析名篇的方法。

(1)兩篇文章的結構都非常清晰。《貓》寫了貓的性格古怪和淘氣可愛,由兩部分構成,並以“小貓滿月的時候更可愛”爲過渡句,將兩部分內容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母雞》可以明顯分爲母雞孵雞雛前和孵出雞雛後兩部分,以過渡段使文章渾然一體。

(2)在敘述動物的特點時,作者善於用總分段式。如,寫貓先寫“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再具體寫它的表現。寫母雞時,先寫“我一向討厭母雞”,再寫它令人生厭的三個方面。

(3)在表現小動物的特點時,作者用事實說話,通過對點滴小事生動具體的描寫,使筆下的動物呼之欲出。

(4)在情感的表達上,《貓》通篇都在寫貓的可愛,無論是貓的古怪,還是貓的淘氣,從始至終都是一種喜愛之情;而《母雞》則寫了由“討厭”到“不敢討厭”的情感變化,用前後的強烈對比,加深了對母愛的讚頌。

(5)在語言的運用上,是老舍先生一貫無雕飾的生活化的語言風格。在《母雞》中,運用的幾乎都是羣衆口語,有着濃郁的“京味”。如,“聽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後院,由後院再嘎嘎到前院,沒完沒了,並且沒有什麼理由,討厭!”“使人心中立刻結起個小疙瘩來”,“咬下一撮兒毛來”“就是聾子也會被它吵得受不了”。讀這些文字時,使人感覺不是在讀,而是在聽街坊鄰居說,是那樣生動鮮明而又通俗易懂。

2、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讀一讀,然後互相交流閱讀體會。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老舍兩篇文章的特點,感悟作者的語言風格,加強語言實踐。

(七)佈置作業

說說讚美媽媽的話,把讚美媽媽的話謄寫在精美的卡片上,送給自己的媽媽。

四年級語文上冊:《古詩》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讀懂二首古詩,瞭解古詩所描寫的景色,從中感受自然美和語言美。

2、體會每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習本課生字、詞,理解詩句的意思。

4、有感情地背誦這二首古詩。

5、默寫。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每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想象詩中描寫的景色,從中感受自然美和語言美。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課前老師讓大家複習或收集一兩首唐代詩人的詩,你們完成了嗎?(檢查二三人),今天,我們再學習兩首,着重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講讀第一首古詩《泊船瓜洲》。

1、初讀指導,理解詩句意思。

(1)解題。板書題目:《泊船瓜洲》

指名讀題,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題目的意思。

(2)教師範讀。(注意生字、新詞。)

(3)指名學生試讀。

思考:這首詩寫了什麼內容?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4)學生試講,逐句理解,教師點撥。

2、精讀訓練,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四年級語文上冊:《古詩》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拽、茸、副、憐、魔、杖”這6個生字。

2、在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中,瞭解故事所蘊涵的道理。

3.理解課文內容,指導學生體會小木偶的內心活動,繼續培養其獨立閱讀能力。

4.指導學生根據故事情節展開聯想,續編故事。

[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準確把握小木偶被曲解後的語言內心活動,瞭解故事中所蘊涵的道理。

2.教學難點:充分交流閱讀體會後續編故事。

[課前準備]

1、按課文前連接語中的要求預習課文。

2、學生蒐集一些木偶的資料,瞭解什麼是木偶。

3、準備與上課相關的音樂和幻燈片。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播放《笑比哭好》的歌曲。(上課前播放)課前板書好課題。

2、過渡:同學們,我們在《笑比哭好》的歌聲中開始了今天的學習。人的表情多種多樣,人類的生活才豐富多彩。要是隻擁有一種表情,那會是什麼樣啊今天,我們就從“笑”說起。同學們喜歡笑嗎(生答:喜歡)(版畫笑臉)笑臉誰都喜歡。

3、師小結:是啊,生活中需要笑。笑使我們拋開一切煩惱;笑使我們信心百倍;笑使我們增進友誼。笑多麼重要啊!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童話《小木偶的故事》,也許你會對笑有新的理解。

4.齊讀課題,(出示課件1)《小木偶的故事》。請大家來說說這是一篇什麼體的童話(生答:擬人體童話,教師板書:(擬人體童話)

二、初讀,交流預習情況。

1.大家已經預習了這篇課文,現在請自由快速小聲讀課文,要求做到:字音讀正確,句子讀通順,初步嘗試用適當的語氣讀,讀完後想想這個童話故事主要內容是什麼(生讀書,師巡視)。

2、讀完後,我們先來檢查一下生字的預習情況。(出示課件2詞語)誰來認讀一下這些詞語,(抽一人讀),再請生領讀,其餘跟讀。

3、課文中還有許多有趣的詞語,我們也來讀讀吧。(出示課件3詞語)齊讀後,讓同學們說說發現了什麼(都是描寫人物表情的詞語)我想請兩個同學上來表演一下這些表情,看誰做的最像。(其餘同學讀一個詞,他們就表演一個表情。兩個人可以合作。)

師:同學們在蒐集詞語時要學會歸類識記。比如,還可以找出abb、aabb、abcc式的詞語。請同學們在書上用不同記號勾畫出這類詞語。能分別再說幾個嗎

4、好,現在同桌討論一下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什麼請拿出作業本完成填空。只寫需要填的內容。(出示課件4)集體填寫主要內容的關鍵字,交流後再齊讀一遍。

三、深讀,學習課文。

1、課文中有好幾處寫到,小木偶“笑嘻嘻”的句子,請同學們依次找出來畫上橫線。(出示課件5、6、7、8交流後讀一遍)整篇課文就是以“笑”爲線索來寫的。

2、交流問題,並體會不同角色在不同情境下的語氣變化。

(1)小木偶爲什麼總是“笑嘻嘻”的(因爲老木匠只爲小木偶雕了個笑嘻嘻的表情),老木匠很對自己的作法感到怎麼樣(滿意)所以讀的時候要讀出老木匠怎麼樣的語氣呢(高興、自我陶醉)請找出老木匠很滿意自己做法的語句,抽學生反覆讀。

(2)可是,小木偶也因爲笑嘻嘻的表情遇到了很多麻煩簡單說說有哪些(生答:1、小木偶被熊警官冤枉。紅揹包被搶,可熊警官卻不相信把他扔出去好遠。(板書:被搶----不信)2、小木偶被小白兔懷疑。3、小木偶被老婆婆誤解。(板書:頭疼----不信)大家想想,受冤枉,遭誤解的小木偶內心會是怎麼樣的(生:想申辯、委屈、傷心、無奈)注意讀出這些語氣,另外還要讀出小白兔嘲笑的語氣和老婆婆責備、不解的語氣。請同學們找出小木偶、小紅狐、熊警官、小白兔、老婆婆說的話,前後桌四人分角色自由練讀。小木偶遇到了這樣的麻煩,他自己能有辦法解決嗎不能!(出示課件9)用委屈的語氣齊讀,那老木匠又爲什麼要那樣做呢(出示課件10)

(3)小木偶的困難是怎樣被解決的'(生答:小女巫用他的魔杖在小木偶的腦袋上點了一下,“哇”小木偶哭出來了,小女巫又將另外幾種表情送給了他。從此,小木偶會哭,會笑,會生氣,會着急,也會向別人表示同情和關心了。)

(4)你從小木偶的遭遇中體會到了什麼(出示課件11填空)誰能用課文中的語句來在說一說(生答後出示課件12)全班齊讀!在現實生活中,你們也許有類似經歷和體驗,請大家聯繫生活實際想想這句話意思。(生答)

(5)師總結: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是非常美好的。誰要不會笑,就無法體驗生活的快樂,但是生活又是複雜的,除了一些高興的事之外,還有一些傷心事,不同的事引起我們不同的情感態度,要用我們的真情,用不同方式去體驗生活,面對生活。

(6)請大家再齊讀最後一個段落。(板書:笑是很重要的---要是隻會笑,那可是遠遠不夠的)

四、分角色朗讀。

1.我們已經瞭解了故事的內容。好故事當然要多讀讀,這個故事讀起來很有趣,請大家分角色讀讀這篇課文,先找出故事中的角色有哪些(小木偶、老木匠、小紅狐、熊警官、小兔子、老婆婆、小女巫)老師也可擔任其中得一個角色。其餘同學讀旁白。注意角色語氣的變化哦!

2、分角色朗讀。

五、續編故事。

1.學完這個故事後,大家還想不想知道小木偶後來又會發生什麼事呢(出示課件13)現在我們就先來續編一下:木偶有了所有表情,他又有怎樣的經歷呢注意續編時,應該和前面的故事聯繫起來,保持主線不變。

2、學生口頭編故事,師巡視。

3、學生講故事,課後把所編的故事寫下來。

六、單元回顧,總結昇華。

童話大多包含着深刻的道理,非常有趣,語言生動優美。童話讓我們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童話的世界裏,我們可以自由的翱翔,想我們所想,思我們所思,希望你們課後也要多讀童話,寫心中的童話故事。老師推薦你們讀讀《木偶奇遇記》這本書。(出示課件14)也可以看看動畫片。

七、板書設計。

12.小木偶的故事

啓示:笑很重要,但生活是那麼的豐富多彩,我們應該用真誠的心去體驗和感受。

八、教學提示。

這篇略讀課文是個通俗易懂、情趣盎然的童話故事,以笑爲線索展開故事情節:因爲笑,老木匠自我陶醉;因爲笑,小木偶屢次被冤枉、遭誤解、被懷疑;直到他擁有了所有的表情才真正得到“笑”——來自內心的快樂。教學本課重在運用學習過的閱讀方法自讀課文,在充分的朗讀中進一步感受用恰當的語感讀好不同人物、不同語境中的語氣變化,同時能夠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進一步培養獨立閱讀的能力。續編故事要在充分啓發學生想象力之後,以慾望爲先導,以方法爲依據,以參與爲尺度,以鼓勵爲主。本課對人物表情的描寫是一大特色,積累和學習這樣的詞語對於寫童話故事很有幫助,不僅要在課內扣住,更要引導到課外,主動蒐集、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