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語文五年級下冊教學設計集合15篇

語文五年級下冊教學設計集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6W 次

作爲一名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語文五年級下冊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五年級下冊教學設計集合15篇

語文五年級下冊教學設計1

教學要求

1、閱讀課文,瞭解日出的情景,培養學生抓住景物變化中的特點、仔細觀察景物的能力。能夠有條理地敘述日出的景象。

2、通過閱讀理清文章的思路,抓住作者寫的三幅畫面的具體景物以及特點,體會作者思想感情,受到美的薰陶。

3、學習本課抓住景物變化的特點,按時間順序進行描寫的方法。

4、欣賞優美詞句。

教學重點

把握日出前、日出時景物變化及其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三、四段作者由景物產生的聯想。

教學用具

多媒體教學課件、多媒體電腦、液晶投影儀。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教師:請同學們觀看屏幕所出示四幅圖片展示的是什麼時候的景象?(日出時的景色)每日的清晨,我們迎着朝霞踏着晨露,沐浴在晨暉之中,開始一天的學習生活。但是你也許從未留心過太陽是如何冉冉升起,將金燦燦的陽光灑向大地的,這節課老師和同學們一起領略滄海日出的神奇壯麗(教師板書:滄海日出)

教師:此時我們整裝待發,去領略滄海日出的神奇壯美。在我們尚未看到日出之前,你最想知道什麼?

學生:我想知道滄海日出是什麼地方的日出?

學生:我想知道作者將帶我們在什麼地方看日出?

學生:作者圍繞日出描述了哪幾方面的內容?

教師:(出示上述問題)同學們想知道這麼多的問題,那就讓作者帶我們一同尋求答案吧!請同學們帶着問題速讀課文。

教師:(學生閱讀後)通過讀課文你弄懂了這些問題了嗎?誰來說說?

學生:滄海日出就是指大海上的日出。

學生:作者是在北戴河東山鷹角亭看的日出。

學生:作者圍繞日出描述了到鷹角亭看日出、日出前、日出時、日出後的美麗景色。

日出前

教師板書 看日出 日出時 日出後

教師:根據這四方面內容,課文段落如何劃分呢?按什麼方法分段?

學生:看日出(1-2)日出前(3)日出時(4-5)日出後(6-7)

二、鼓勵質疑、探索求知、培養自學。

教師:剛纔同學們走馬觀花觀看日出,還沒能細細觀賞品味。就被老師帶回了現實。下面請同學們繼續追隨作者的足跡,領略壯麗的滄海日出。

教師:(出示曉星殘月)看畫面,聽同學朗讀課文第一大段,同時思考下列問題:①作者是在什麼時間去看日出的?畫出表明這一時間的詞語。②畫面可以用課文中哪一個詞語來形容?③作者此時懷着怎樣的心情?從哪一句可以體會得到?

學生:作者是在黎明時分去看日出,四點鐘還不到、天還很黑曉星殘月雨後黎明等詞語都可以說明時間是在黎明。

學生:曉星殘月一詞可以描繪畫面內容。它是指佛曉時分的星星和快要落下去的月亮。

學生:從四點鐘還不到,我就爬起身來可以體會作者由 於急於看日出而很早便起牀的急切心情。

教師:就請同學們帶着這促急切的心情,等待日出,聽音樂,大聲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三、品味賞析意境優美的詞句。

教師:請同學們把語文書翻到第4頁,讓我們回顧一下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什麼?

學生:注意欣賞好的詞句。

教師:請同學們朗讀課文後三大段,畫出你認爲意境優美的詞句。

學生(邊讀邊畫,之後彙報。)

學生:我認爲第三自然段的第三句話寫得比較美,廣闊無垠的大海倒映着天空中粉紅色的霞光,沒有界限、沒有輪廓,美得讓人心曠神怡。

教師:你說得真好,能帶着這種體會爲大家朗讀嗎?(學生讀)

教師:還有誰能像他那樣談談自已認爲最美的詞句的體會,然後帶着深刻體會爲大家朗讀。

學生:我覺得這一自然段的第四句也很美,海水沖刷巉巖的嘩嘩聲和風吹樹葉的沙沙聲聽來十分清晰,給人以安詳靜謐的感覺.(學生讀)

學生:我覺得第三自然段的最後一句也很美。鳥的無聲無息是被美麗的霞光所陶醉,其實這也正是作者有這種感覺,所以才認爲鳥兒被陶醉了。(學生讀)

教師:你曾經有過這樣的感覺嗎?

學生:我在一次聽鋼琴曲時了。曲子結束了,耳畔卻久久得地迴響那震憾人心的旋律。(多指名來談)

教師:還有哪些語句的意境也是很美的`?

學生:我認爲第四自段的最後一句意暗也挺美。作者看到初升的太陽投射到海面的金光聯想到可以走進太陽裏的路。

學生:我更覺得第6自然段的前兩句描寫的意境最美。如同緞子般鮮豔的飄拂的炊煙和晨霧,瀰漫于山峯、樹木、廟宇、樓房之間,使之時隱時現,簡直就像是仙境。(學生讀)

教師:同學們的深刻體會、動情朗讀簡直將大家帶入那如仙境般的美景中。

四、巧設思路,引導自學,培養能力。

教師:讓我們駐足觀賞每一幅畫面,感受那不可名狀的美麗。前後桌四人組成學習小組,按老師所出示學習思路,討論學習課文最後三大段。

教師:出示學習思路,學生齊讀後討論學習。

賞:結合課文欣賞圖片,抓住景物特點,概括景物變化過程。

1、本段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作者描寫了哪些具體景物?

3、這些景物是如何變化的呢?

4、請找出總寫畫面特點的詞語?

品:品味賞析句子,體會蘊含於字裏行間的思想感情。

1、此時此刻作者心情是怎樣的?可以從哪一句體會得到?

2、你又是如何體會得到的呢?

誦:聲情並茂地朗誦課文。

(學生分成學習小組,按學習思路討論學習後,交流彙報學習成果。)

學生:課文的第三自然段描繪的是日出前美麗景色。我們小組經過討論認爲作者描述了天空中的殘雲、晨星、霞光以及被霞光映照的大海。

學生:我認爲日出前的景物是這樣變化的,天空中的殘雲散盡後晨星也逐漸黯淡了,東方泛起的粉紅色霞光映照着大海,水天一色。

教師:你能用書上的語句爲老師所出示的畫面配上段解說詞嗎?(其餘學生看畫面)你的解說真好,使大家身臨其境目睹那奇幻的景物變化。

教師:面對這美麗的畫面作者是如何感受的呢?

學生:這美麗的畫面讓作者感到是一種柔和明快的美。

(教師板書:柔和明快)

教師:此時環境是怎樣的?還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

學生:此時四周靜極了,還可以用緊密、萬籟俱寂、寂靜、沉靜、安靜、寧靜來形容。(學生七嘴八舌地搶答)

學生:作者此時的心情是陶醉其中,因爲他用擬人的修辭手法來描述鳥被陶醉了。我覺得不僅是鳥被陶醉了,實際上是作者深深地陶醉了。

教師:就讓我們陶醉在這美麗的景色中,共同感受作者的心曠神怡。那位同學能用動情的解說將大家再次帶入那優美的意境中?(指名在輕音樂聲中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教師:通過剛纔同學們的交流彙報可以看出大家體會深刻、學習認真細緻。那誰來與大家交流一下第三大段如何學習的呢?

學生:課文的第三大段描繪的是日出時美麗畫面,在這段中作者主要描述了天空中的朝霞和太陽。

學生:朝霞的變化體現在顏色的變濃變深。

教師:(出示朝霞變色動畫過程)你能不能爲動畫配上解說?(多指幾人)

學生:太陽是這樣冉冉升起的:①、升得很慢只露出一個弧形的金邊,很快擴大,涌了上來。②、猛得一跳,蹦出了海面,天空和大海佈滿了耀眼的金光。③、海面上金光特別強烈,鋪成一條又寬又亮又紅的海上大路。(教師板書)

教師:面對此情此景作者有何感受?體現在哪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第五自然段這唯一的一句話,是作者面對日出奇景深感美麗壯觀,從而發自內心的由衷感嘆和讚美。

教師:怎樣才能讀出作者的感嘆和讚美呢?誰來讀一讀體會一下?(學生試讀)他讀得有什麼特點?

學生:啊字讀得較輕較慢,使人感到深情;美和壯觀讀得較快較重,表示強調。

教師:同學們領會得很好,讓我們試讀兩遍!(試讀後,師生齊讀)

教師:誰能帶着感嘆和讚美之情、伴着緩緩的音樂,帶領同學們重新回味滄海日出那一瞬間的美麗壯觀。(學生讀後,學生聽音樂自由朗讀課文第

四、五自然段)

教師:課文的第

六、七自然段你又是怎樣學習的?

學生:課文的第

六、七自然段描繪的是日出後的美麗畫面,作者描述了山峯、樹木、廟宇、樓房等靜態景物和動態景物炊煙、晨霧。

學生:這時山峯、樹木、廟宇、樓房都籠罩於紅光之下,在飄拂的炊煙和晨霧中時隱時現。

教師:這美麗的日後景象讓作者感受到了什麼?請同學們欣賞日出後的美麗景色,聽同學朗讀課文。

學生:這帶有神奇色彩的優美畫面,讓作者感受到像那縹緲的仙境。所以作者再次由衷感嘆滄海日出的美麗壯觀。

教師:請同學們重入這縹緲的仙境領略滄海日出的美麗壯觀。(音樂朗讀課文第

六、七自然段,然後學生指名讀)

四、顯示畫面,引導學生拓展思維,說中鞏固,培養按順序觀察景物變化的能力,增強教學效果。

(展示郵票,講述由畫面所想到的美麗景色。)

五、總結全文

教師:這節課老師和同學們隨同作者觀賞美麗壯觀的滄海日出,面對這如同仙境般的美景,些時些刻你最說什麼?(美極了,滄海日出實在太美了。)這句話最足以表達我們此時的心情,常言道言爲心聲讓我們把觀賞日出後的無窮感嘆與讚美盡情濃縮成這短短一句話。(齊誦)

板書設計 滄海日出

日出前 柔和明快

弧形金邊

看日出 日出時 猛地一跳 美麗壯觀

金光鋪路

日出後 縹緲仙境

語文五年級下冊教學設計2

一、快板引入,梳理文路

1、師:當哩個當,當哩個當,當哩個當哩個當哩個當!

閒言碎語不要講,表一表山東好漢武二郎。

那武松學拳到過少林寺,膀大腰圓賽金剛。

這一天,思念哥哥回家鄉,中途路過景陽岡。

那山上,斑斕猛虎把人傷,英雄挺身上山崗。

這纔有,赤手空拳打老虎,爲民除害美名揚!

2、師生交流:這段快板說的是誰?(武松)

什麼事(打虎)

打虎之前還幹什麼(喝酒、上山)

【板書:武松、喝酒、上山、打虎】

3、這篇課文和以前的文章有什麼不同?

4、【文白夾雜,是古代的白話小說,例如:老虎——大蟲,喝酒——吃酒】

二、學習“喝酒”(第二段)——研讀語言,體會“倔強”

1、體會喝酒——酒量大,動作爽

師:武松怎麼喝酒?

(1)酒量——一般人三碗酒,武松喝十八碗,頂六個人酒量。

【出示:十八碗酒】

(2)豪爽——一般人小口喝(比劃),武松一飲而盡

【出示:一飲而盡】

2、體會語言——豪爽、倔強的性格

師:武松不光喝酒還喜歡講話!那麼武松講些什麼?我們來研究研究!

出示:

武松(敲着桌子)∶“主人家,怎麼不來篩酒?你如何不肯賣酒給我吃?”

店家∶“客官,你應該看見,我門前旗上明明寫着‘三碗不過岡’。”

武松(奇怪地)∶“怎麼叫做‘三碗不過岡’?”

店家(得意地)∶“我家的酒雖然是村裏的酒,可是比得上老酒的滋味。但凡客人來我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過不得前面的山岡去。因此叫做‘三碗不過岡’。過往客人都知道,只吃三碗,就不再問。”

武松(笑)∶“原來這樣。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

店家∶“我這酒叫做‘透瓶香’,又叫做‘出門倒’,初入口時只覺得好吃,一會兒就醉倒了。”

武松(從身邊拿出些銀子來)∶“別胡說!難道不付你錢!再篩三碗來!”

【學生練讀——學生對讀(指導讀出人物神態,體會性格)——師(店家)和衆生(武松)對讀——師:讀得不錯!不聽勸告,要酒喝,你讀出一個怎樣的武松?(執拗、驕傲、倔強、豪爽)——【師:對!這就是倔強的武松!(板書:倔強)】

三、學習“上山”——研讀心理,體會“猶豫”

1、師:武松喝完了酒,提了哨棒,大踏步走上景陽岡來。大約走了四五里路,看見一棵大樹,樹幹上颳去了皮,上面竟寫着這樣兩行字——

【出示:近因景陽岡大蟲傷人,但有過往客商,可趁午間結夥過岡,請勿自誤。】

這官府的公文要說什麼?誰來解釋一下?(解釋請勿自誤)

這正是——【出示(逐漸變大):山上有虎,單身莫行!】

2、師:原來真的有虎,原來真是錯怪了店家,原來我真的錯了!怎麼辦?武松卻有了這樣的想法——

【出示:

(武松)想∶“轉身回酒店吧(害怕了吧),一定會叫店家恥笑,算不得好漢,不能回去。”(死要面子,猶豫)

細想了一回,說道∶“怕什麼,只管上去,看看怎麼樣。”(硬着頭皮上山,碰碰運氣)

自言自語道∶“哪兒有什麼大蟲!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給自己打氣,還不相信有虎?自欺欺人)】

師:用心的讀讀,你讀出來武松的什麼?(害怕、猶豫、要面子、僥倖心理)

知道有虎,他的第一個念頭是什麼?(回去—害怕了吧?)

後來又想——(不能回去,怕人恥笑—死要面子)

再後來想——(上去看看—硬着頭皮上山,碰碰運氣)

最後他想——(哪有大蟲—給自己打氣,還不相信有虎?自欺欺人)

師:哈哈!原來武松也害怕,也猶豫?這——好像不是英雄所爲吧?英雄應該沒有缺點啊!我要寫,就寫“武松一看有虎,說,上山去,我打死他!”怎麼樣?【學生:武松以前從沒打過虎,怎麼可能主動去打老虎?寫他猶豫,這才真實,纔是對人的描寫,英雄也有凡人的一面。)對,武松也是人,也有人的害怕和猶豫【板書:猶豫】但他還是提着哨棒上了山,說明他還是有凡人沒有的——【板書:膽量】這就是人的—猶豫,神的—膽量!】

四、學習“打虎”——研讀動作,體會“智勇”

1、讀——理過程,品動作

師:我們來看最精彩的打虎描寫——

【出示:那隻大蟲把兩隻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往上一撲,從半空裏躥下來。武松吃那一驚,酒都變做冷汗出了。說時遲,那時快,武松見大蟲撲來,一閃,閃在大蟲背後。大蟲背後看人最難,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閃,又閃在一邊。大蟲見掀他不着,吼一聲,就像半天起了個霹靂,震得那山岡也動了。接着把鐵棒似的虎尾倒豎起來一剪。武松一閃,又閃在一邊。】

(1)指名讀第一段——這場驚心動魄的大戰,誰先進攻?(老虎進攻(撲、掀、剪—學生演示),武松(閃——a和躲對比b三閃不同)——師生對讀,讀出緊張場面;

【出示:武松見大蟲翻身回來,就雙手掄起哨棒,使盡平生氣力,從半空劈下來。只聽見一聲響,簌地把那樹連枝帶葉打下來。定睛一看,一棒劈不着大蟲,原來打急了,卻打在樹上,把那條哨棒折做兩截,只拿着一半在手裏。】

(2)齊讀第二段——武松進攻(掄起劈折)

【出示:那隻大蟲咆哮着,發起性來,翻身又撲過來。武松又一跳,退了十步遠。那隻大蟲恰好把兩隻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把半截哨棒丟在一邊,兩隻手就勢把大蟲頂花皮揪住,往下按去。那隻大蟲想要掙扎,武松使盡氣力按定,哪裏肯放半點兒鬆!武松把腳往大蟲面門上眼睛裏只顧亂踢。那隻大蟲咆哮起來,不住地扒身底下的泥,扒起了兩堆黃泥,成了一個土坑。武松把那隻大蟲一直按下黃泥坑裏去。那隻大蟲叫武松弄得沒有一些氣力了。武松用左手緊緊地揪住大蟲的頂花皮,空出右手來,提起鐵錘般大小的拳頭,使盡平生氣力只顧打。打了五六十拳,那隻大蟲眼裏,口裏,鼻子裏,耳朵裏,都迸出鮮血來,一點兒也不能動彈了,只剩下口裏喘氣。】

(3)師讀第三段——中間注意關鍵動作(按住、腳踢、拳打—做出簡單動作演示)

2、看——看錄像,品驚險

師:瞭解了打虎場面,你們想不想看看?我們來看一段精彩的錄像!

3、說——講感悟,品寫法

(1)師:多麼精彩的打虎場面!在這場生死搏鬥中,你看出一個怎樣的武松?(驚慌、機智、勇敢,力大)

【1、力大——按住

2、慌亂(板書)——抓住兩處

a武松見了,叫聲“啊呀!”從青石上翻身下來,把哨棒拿在手裏,閃在青石旁邊。

b武松見大蟲翻身回來,就雙手掄起哨棒,使盡平生氣力,從半空劈下來。只聽見一聲響,簌地把那樹連枝帶葉打下來。定睛一看,一棒劈不着大蟲,原來打急了,卻打在樹上,把那條哨棒折做兩截,只拿着一半在手裏。】

(2)體會一波三折——

酒後上山(揪心)——店家勸阻(放心)——不聽上山(揪心)——看見公文(放心)——執意上山(揪心)——老虎進攻(揪心)——武松棒打(放心)——急打棒折(揪心)——按住打死(放心)就這樣多次一上一下(手勢),這就叫一波三折。

你看,經典文章就是這麼折磨人啊!這正是——武松打虎真過癮,我們閱讀真揪心!3、智慧——先閃後攻】但他還是憑藉機智勇敢戰勝了老虎,而且他還是有凡人沒有的——【板書:力量】這就是人的—慌亂,神的—力量!【板書:智打、力打】

五、總結拓展

師:過人的`酒量,過人的膽量,過人的力量——這就是武松!倔強、猶豫、慌亂——這正是武松作爲普通人的一方面。但是他的酒量、膽量、力量——是凡人所能有的嗎?所以,清代偉大的評論家金聖嘆說,武松是人也是神。【板書:人,神】這就是人的—倔強,神的—酒量;人的猶豫,神的膽量;人的慌亂,神的力量!後文書還有他的精彩故事——《鬥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

語文五年級下冊教學設計3

【教材簡析】

《景陽岡》這篇略讀課文,是根據我國著名的古典小說《水滸傳》第二十三回改寫的。課文記敘了武松在陽谷縣的一家酒店內開懷暢飲後,趁着酒興上了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作者運用了多種方法來刻畫人物,對人物音容笑貌的描寫淋漓盡致;對心理描寫非常貼切、真實;動作描寫經典傳神。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感受武松的英雄氣概,體會其豪放、勇敢、機智的性格;二是能講述這個膾炙人口的故事,從而進一步感受名著的魅力。

【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敘事性作品,瞭解事件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等感受。”《景陽岡》這篇經典之作,刻畫人物入木三分,能夠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武松性格鮮明,個性彰顯,他的倔強、豪放和無所畏懼能夠吸引學生並使他們有表達自身感受的願望。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自主品讀、感悟、研究、合作交流讓學生更多的發揮自己的語言才能,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讀讀記記“嚇唬、詭計、霹靂、踉踉蹌蹌”等詞語。

2、把握課文主要內容,能夠繪聲繪色講述“武松打虎”的故事。

3、瞭解課文內容,體會武松豪放倔強、勇敢機智的英雄性格。

【教學重點】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是課文的重點,而“打”則是“重中之重”。

【教學難點】

瞭解武松豪放、勇敢機智的英雄性格。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1、“武松打虎”影片片斷以及課文相關句子的課件。

2、學生讀讀或者請人講講《水滸傳》第二十三回,瞭解武松打虎前後的一些事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激趣讀文

1、同學們,剛剛欣賞了羅貫中所著《三國演義》的片段“草船借箭”。從文章的字裏行間,我們清晰地感受到了諸葛亮的有膽有識、足智多謀。今天,讓我們走進羅貫中的老師施耐庵所作的古典小說《水滸傳》,學習節選自《水滸傳》的一篇課文。

2、簡介《水滸傳》:

《水滸傳》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描寫農民起義全過程的長篇小說,它講述了北宋末年宋江等一百零八條好漢在封建統治者的殘暴迫害下起義的故事。書中刻畫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你知道哪些?在說這個人物名字的時候最好加上一個修飾語。

3、今天我們學習的《景陽岡》寫的是哪位英雄?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武松的什麼事?

《水滸傳》可謂家喻戶曉,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知道的人物並不難,名字前加入修飾語則需要他們對小說內容有較爲深入的瞭解。

二、自學生字詞,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1、這篇課文節選自古典小說,裏面有不少文言色彩的詞、句也有一些容易讀錯的詞語。讓我們來讀一讀,爭取讀正確、流利。

課件出示:

但凡、揪他不着、篩酒、脊樑、嚇唬、詭計、霹靂、踉踉蹌蹌、迸出。

你如何不肯賣酒給我吃?

那隻大蟲想要掙扎,武松使盡氣力按定,哪裏肯放半點兒鬆!

(“脊”爲上聲“jǐ”,“踉”讀liàng,不讀“liáng”, “迸”讀“bèng”不讀“bìng”。)

2、體會詞語的的含義:

篩:斟。篩酒,即斟酒、倒酒。

如何:這裏是“爲什麼”的意思。

但凡:凡是,只要。

請勿自誤:請不要使自己受傷害。誤,受傷害。

踉踉蹌蹌:走路不穩,跌跌撞撞的樣子。

說時遲,那時快:表示當時的時間非常短促。舊時說書人的習慣用語。

三、默讀課文,梳理文章脈絡

1、武松急着趕路,是回清河縣尋找自己的哥哥武大郎,卻在景陽岡意外遭遇老虎,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給每一部分加上小標題。

(學生默讀,思考,教師巡視與個別學生交流。)

本單元學習的意圖之一就是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而閱讀篇幅較長的名著,默讀必須有一定速度,所以課堂上的默讀練習是必要的。

2、討論,交流:

按事情發展順序,理清文章脈絡。

岡下飲酒:(1~4自然段)武松進店飲酒,不聽勸告,執意過岡。

酒後上岡:(5~7自然段)武松上岡,見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決定繼續上岡。

岡上打虎:(8~12自然段)武松赤手空拳與猛虎搏鬥,終於打死了老虎。

挨下岡來:(最後一個自然段)武松打虎後一步步挨下岡來。

板書:

岡下飲酒──酒後上岡──岡上打虎──挨下岡來

四、品讀“打虎”,體驗精彩

1、通過剛纔的讀書,你認爲課文中哪部分的描寫最精彩?(打虎)請同學們找出具體描寫打虎的段落多讀幾遍,可以邊讀邊批註。

2、你對“武松打虎”中哪些語言最感興趣,請讀一讀,說說你的想法。

學生交流,教師相機出示課件中相應內容,點撥引領。

⑴……說時遲,那時快,武松見大蟲撲過來,一閃,閃在大蟲背後。……原來大蟲抓人,只是一撲,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勁兒先就泄了一半。

①“般”是什麼意思?大蟲抓人都有哪“三般”?爲什麼“三般”都抓不到武松?

(“般”,指種、樣。武松靈巧閃過體現出他的機智靈敏、有勇有謀。)

②體會“閃”用詞的精當,感悟武松的機智靈敏:

A、“閃”這個動作詞與哪個動作比較接近?(躲)“閃”與“躲”在這裏用哪個詞比較好呢?

B、小組討論後交流。

③同學們,你們認爲老虎兇猛嗎?作者描寫虎的兇猛其實是爲了表現什麼?

(寫虎是爲了突出人物的特點,用虎的“猛”襯托了人的“勇”。)

④朗讀第九自然段。提示:讀出虎的兇猛以及武松的靈活機智。

⑵兇猛殘暴的老虎,一撲,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勁兒先就泄了一半。武松開始反守爲攻,武松的哪些動作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讀一讀。

武松見大蟲翻身回來,就雙手掄起哨棒,使盡平生力氣,從半空劈下來。

武松把半截哨棒丟在一邊,兩隻手就勢把大蟲頂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武松把腳往大蟲面門上眼睛裏只顧亂踢。

武松……提起鐵錘般大小的拳頭,使盡平生氣力只顧打。

①勾畫出描寫武松動作的詞語,可以試着做一做動作,從這些詞中你可以體會到什麼?

(這裏的“掄、劈、揪、按、踢、提、打”等幾個字,字字千鈞,虎虎生風,形象生動地凸現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氣勢,淋漓盡致地刻畫了武松勇武過人的高大形象。)

②武松的唯一武器就是哨棒,作者描寫哨棒的地方很多,但所用的動詞卻不一樣,請看課件:“靠、提、拖、插、拿、掄、劈、丟”,請同學讀一讀,思考:武松爲何丟下哨棒?他的哨棒爲何折成兩截?

(突出了武松的豪放、倔強、無畏的性格特點。)

作者運用了多種方法來刻畫人物,特別是動詞的運用上,很有特色。教學中引導學生體會到這些動詞運用的精彩有利於學生感受武松的豪放、勇武機智。

3、播放“武松打虎”電影片段,深化對人物形象的`感悟。

五、回顧全文,體會寫法

1、“武松打虎”讓我們認識了一個豪放而又勇武機智的武松。《景陽岡》這篇課文主要寫打虎,卻爲什麼用了7個自然段很大的篇幅來寫武松岡下喝酒,以及不聽勸告執意上岡?

(不僅是故事情節的需要,而且表現了武松豪放、倔強的性格和無所畏懼的英雄形象。)

課件出示:

武松笑道:“……你別說這樣的話來嚇我。就有大蟲,我也不怕。”

看了看笑道:“……我怕什麼!”

細想了一回,說道:“怕什麼,只管上去,看看怎麼樣。”

武松自言自語道:“……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

武松是在怎樣的情況下說“不怕”的?說的語氣有什麼變化?當時武松會是怎樣的心理?你讀懂了什麼?

(師生討論交流:無所畏懼的英雄氣概。)

2、如此無所畏懼而又驍勇的傳神人物,最後卻一步步挨下岡來, 你認爲這麼寫是不是會有損於武松這個英雄的形象呢?

六、課外延伸,鼓勵閱讀

在《水滸傳》這部小說中,作者還刻畫了許許多多人物,請你選一個自己喜歡、熟悉的人物讀讀,感受施耐庵是如何既傳神又真實地塑造人物形象的。

【練習設計】

1、給加點詞語換上合適的詞:

⑴你如何不肯賣酒給我吃?

⑵豈不枉送自家性命!

⑶但有過往客商……

⑷可趁午間結夥成對過岡,請勿自誤。

2、回憶課文內容填空:

《水滸傳》這部小說刻畫人物生動而鮮明,武松留給你___、___、而又___的印象。

今天的你應該從武松身上學習什麼?摒棄什麼?

3、通過課外的閱讀,你還知道《水滸傳》中哪些人物,你能用一句話概括他們的特點嗎?

【教學建議】

1、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時,可先讓學生根據課文前“連接語”的要求自讀課文,瞭解課文的基本內容。接着組織學生重點閱讀“武松打虎”這一部分,感受武松的英雄形象,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討論文章其他內容與“打虎”的關係,以幫助學生全面瞭解武松的性格特點。

2、課文中武松的形象栩栩如生,讓人過目難忘。作者運用了多種表現方法來刻畫人物,特別是在動詞的運用上,很有特色,對學生感受武松這一人物形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教學中要充分抓住這些運用準確而又生動的詞語,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適當點撥,深化學生對人物性格、品質的感悟。

【資料鏈接】

課本劇《景陽岡》

人物:武松、店小二。

道具:武松的古裝衣着,頭巾,哨棒。

武松:(手拿哨棒上)連續趕路,走了幾日,真是又熱、又渴、又餓了。(擡頭一看,喜悅地)啊,前面有酒家!(入內,找一張凳坐下,放下哨棒,大聲地叫)喂!主人家,快拿酒來!

小二:(急匆匆地)哎,來了!

武松:(咕嚕一口飲下,抹嘴)唉,好酒。有肉嗎?快拿些來吃。

小二:好的!(退下,又上)來啦!熟牛肉一盤,二斤三兩!(又篩一碗酒。)

(武松又咕咚一聲喝下,小二又篩,武松又喝下,小二欲走。)

武松:(扯住小二)店家,怎麼不篩酒了?

小二:(指指門前旗上大字)客官,你沒看到門前旗上的大字嗎?

武松:什麼大字?

小二:三、碗、不、過、岡嘛!

武松:我正想問你呢,這是什麼意思?

小二:(得意地)嘿,我們店裏的酒啊,是上好的老酒,凡是過往客人,喝了三碗就醉了。喝醉了酒就過不了前面那座山岡了。

武松:哈哈,你真會講大話,我喝了三碗爲什麼不醉啊!

小二:我這酒呀,叫做“出門倒”你現在不醉,等一會兒就醉了,不信,你試試看。(欲走)

武松:(拉住小二)別胡說,快去拿酒來,怕我不付你錢嗎?

小二:(無奈地又篩灑,連篩了十八碗,搖頭嘆息)唉呀,喝了十八碗了,不醉纔怪呢!

武松:(付錢給店家)真痛快,一連喝了十八碗,什麼三碗不過岡。(欲走)

小二:(拉住武松)客官,不能走,不能走啊!

武松:爲什麼不讓我走?又不少你酒錢!

小二:你不知道嗎?這景陽岡上有大老虎啊!

武松:你別拿大老虎來嚇人了。(欲走)

小二:你看,這是官府的榜文,有假嗎?這大老虎啊,已經傷了三十幾條性命了。你不能去送死啊,不如今晚就住下,明早再走吧!

武松:哈哈,我知道了,你是想要我在你店住下,半夜三更來謀我財,害我性命,就拿大老虎來嚇唬人。

小二:好了!好了!我一片好心,你反當惡意,你要走就走吧!遇到老虎可別怪我呀!

武松:就算真的有老虎,我也不怕。(提着哨棒出,小二退下)

語文五年級下冊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四、五自然段。

2、能聯繫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夜景色和由琴聲聯想《二泉映月》樂曲豐富內涵的語句的意思。

3、通過朗讀和背誦課文的訓練,感受民間藝人阿炳創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艱辛歷程,學習他敢同命運抗爭,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在第五自然段創設音樂情境,讓學生在傾聽、感受、朗讀、感悟中深切理解語言文字的內涵,並能熟讀成誦。

教學時間:2課時

一、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將要學習與音樂有關的一篇課文,齊讀課題。

2、聽過《二泉映月》這首曲子吧?它的作者是?(阿炳)。

3、你對阿炳有哪些瞭解?

他是20世紀響徹世界的盲人音樂家。廣爲傳誦的《二泉映月》不僅是一首二胡曲,對咱們無錫人來說更是一道風景。想聆聽這震撼人心的千古絕唱嗎?好,聽的時候老師向你們提一個要求,不僅要用自己的耳朵去聽,更要用自己的整個心靈來聆聽。

4、琴聲悠揚,你在這琴聲中聽到了什麼?

(教學反思:語文說起來是簡單的,師生中輕鬆的對話,自然和本色是時時刻刻在浸潤和成長的。充分利用身邊的有效資源,在悠揚的音樂聲中聆聽、體驗,以求在共鳴中達到心領神會。)

二、初讀感悟:

作者滄桑的生命歷程都融匯到這一曲《二泉映月》之中,那爲什麼阿炳這位盲人,這位民間藝術家能夠創作出這樣動人的音樂呢?就讓我們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

三、體會二泉之美

1、二泉這道風景美在哪裏?找出相關段落。

生:無錫的惠山,樹木蔥蘢,藤蘿搖曳。山腳下有一泓清泉,人稱“天下第二泉”。(齊讀,指名讀)

2、說起這“天下第二泉”這幾個字,還是元代大書法家趙孟兆頁的墨寶呢,這裏有山水環繞,樹影婆娑,怪不得那些詩人和音樂家們在這裏駐足流連,素沙見底空無色,青石潛流暗有聲。李紳的詩真是說的一點不錯,讓我們再來美美的讀一讀。

(教學反思:這一段環境描寫似乎較爲突兀,課後我結合課堂反映再次回顧這一設計,若放進下文賞月中引出會更自然順暢。)

3、不光這泉很美,這裏的月夜更美。請在文中找一找描寫月夜的字詞,讀一讀。

根據回答出示:

月光如銀 月光似水 靜影沉璧 月光照水 水波映月

4、師:天上有一輪明月,水中也有一輪明月,書中用哪個詞語來形容?

相機理解。

5、如碧玉一般晶瑩潤澤的月兒真美,你還有哪些美好的字詞來形容 這美好的月色。

指導讀好這些詞語。

四、體會經歷之坎坷

1、多美的二泉,多美的月光啊!然而,這一切,對於阿炳,那個雙目失明的阿炳,對那個盲人阿炳來說,卻意味着什麼?他看得到嗎?他看到的只能是什麼?

2、是的,只能是黑暗,無邊無際,鋪天蓋地,這二泉,這月光,他再也無法看到,而只能用心去“聽”了。比起第一次的賞月,還有哪些不同之處?

(教學反思: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應對教學細節進行精雕細刻,依託語言進行活化。)

3、是的,二泉依然那樣清澈,月色依然那樣迷人,可物是人非,連他最親近的師父也永遠的離開了,陪伴他的只有無邊的黑暗。此時他內心的感受如何?你能體會嗎?

4、松風吹動泉月,一陣悲哀襲向心頭,在這樣一中秋之夜,這個團圓之夜,阿炳在想些什麼呢?自讀第四小節。

把你的感受都讀出來。

5、讓阿炳產生這樣的感受,只在短短的十多年,而這十多年卻又是那樣漫長,因爲這是怎樣的十多年?

生:坎坷的……

6、課文哪裏告訴我們的?找到關鍵的語句,讀一讀,說一說。

7、由於雙目失明,阿炳只能靠賣藝度日。你見過賣藝的情景嗎?

8、阿炳賣藝的過程中又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呢?讓我們發揮想像走進阿炳生活的那段歲月。

場景一:當春寒料峭的時候,雙目失明的阿炳是怎樣賣藝的呢?

場景二,當驕陽似火的時候,雙目失明的`阿炳是怎樣賣藝的呢?

場景三,當( )的時候,雙目失明的阿炳是怎樣賣藝的呢?

場景四,一天,阿炳生病了,發着高燒,他又是怎樣賣藝的呢?

自己選擇一組畫面,寫一寫。

交流。

(教學反思:聽說讀寫訓練是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不是簡單的機械相加,而需要抓關鍵點,使其融匯成一個有機體。在這個環節中,同學們個個奮筆疾書,發言也多有精彩之處,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9、阿炳的經歷是那樣坎坷,(板書)當同學們所說的一幅幅畫面在阿炳腦海中接連不斷閃現的時候,漸漸地……齊讀。

指導朗讀。

10、我們聽到了阿炳傷心的哭泣,但他倒下了嗎?

師:什麼也泯滅不了!那些苦難和坎坷,比起他對音樂的熱愛和對光明的嚮往來說,算的了什麼!再來讀。

五、體會景情交融的音樂之美

他的願望那樣強烈,那樣執著,他多麼希望過上安定幸福的生活,但是他如願了嗎?他深沉的嘆息有人傾聽嗎?他傷心的哭泣有人傾聽嗎?他激憤的傾訴有人傾聽嗎?他倔強的吶喊有人傾聽嗎?他只能把自己的滿腔情懷通過琴絃傾吐給茫茫的月夜。播放《二泉映月》。

語文五年級下冊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讀懂課文,抓住“一顆童心給另一顆童心捐贈了一個真正的天堂”體會童心的可貴,使學生情感受到感染。

★聯繫文章體會句子的意思,提高學生感悟能力。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續編故事。

教學重點:

★品味語言,體會充滿友愛的童心的可貴,使學生情感受到感染;

★聯繫文章體會句子的意思,提高學生感悟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我們接着學習第17課,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這篇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作者在整理爲災區捐贈的物品時,看到了毛毛熊和髮帶,就想到了珍藏在家裏的兩張剪紙,從而感受到了一顆童心給另一顆童心捐贈了一個真正的天堂。)

3、這節課讓我們接着走進課文,去感悟童心的美好。

二、品讀感悟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用鉛筆勾畫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用一兩句話寫出你的感受,然後在小組內交流。(給學生時間讀書、交流)

2、彙報交流

預設一:第五自然段

(1)你從哪個字或哪個詞體會到“歡喜”?

“竟”字感受到了什麼? “高興地歡呼”說明了什麼?

(2)讓我們通過朗讀表達出乎意料的驚喜之情。

預設二:第六自然段

(1)你覺得廢墟掩埋了什麼?(房屋、親人,還有他們童年的樂趣)

(播放地震課件)大地震無情地摧毀了他們的家園,讓他們失去了摯愛的親人,失去了所有的一切快樂,你能體會到災區孩子們此時的心情嗎?(孤獨、恐懼、無助……)

(2)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兩張剪紙給一個可憐孩子帶來的`是什麼?

所以丈夫動情地說,那是一個快樂至極的天堂。你能動情地讀一讀丈夫說的這段話嗎?

2008年5月12日,汶川遭遇了8.0級特大地震,你曾向災區的孩子贈送過什麼嗎?(你給災區的孩子帶來了快樂與安慰,你的心情怎麼樣?所以你和災區的某個孩子就共有了一個快樂的天堂。)

你們和文中的捐贈者一樣,都擁有一顆善良而純真的童心!

只有孩子最懂得孩子,小小的禮物看來並不起眼,可帶來的是卻是兩個心靈的碰撞,那就讓我們在讀中去體會這份真情,感悟這份快樂。(配樂)

預設三:第九自然段

(1)從這裏體會到了什麼?

(2)作者被這個故事感動了,但是剛開始見到剪紙時,態度是這樣嗎?(第三自然段)

(3)從哪兒還能看出作者被感動了?“貼在胸前”“無聲地淌下淚來”(指導讀第七自然段)

相信此時被感動地不僅是作者,還有我們,伸出你的手,假如這兩張剪紙就在你的手上,請你把它貼在胸前,讓我們發自內心地說:“我多麼希望自己就是這兩張剪紙的贈送者,多麼希望童年時的一次贈送被人刻骨銘心地牢記着,越來越成爲一筆千金不換的財富……”(大屏幕出示,齊讀)

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童心的可貴與美好,深深感動了作者,作者也希望自己給別的小朋友帶過快樂和幸福。帶着你的感受讀一讀這個自然段。(大屏幕)

小結:充滿友愛的童心真是一筆千金不換的財富啊!

3、作者看到毛毛熊和髮帶,就想到了珍存在家裏的兩張剪紙,他們有什麼共同點嗎?

(1)你從哪兒看出它們的捐贈者都是孩子?一個“求”字讓你體會到了什麼?一個“求”字讓同學們想到了這麼多,我們應該怎樣讀這個字呢?誰想讀一讀第一自然段,你覺得這個孩子擁有怎樣的一顆童心呢?毛毛熊和髮帶又會給災區的孩子帶來什麼?

(2)所以當作者看到這毛毛熊和髮帶,就彷彿看到了什麼?從文中找一找。(板書:友愛深情歡樂幸福)

我們不知道這毛毛熊和髮帶會給災區的哪個孩子帶來歡樂和幸福,但我們相信這兩個孩子的心會連在一起。板書:

大屏幕:我不知道這毛毛熊和髮帶會使災區的哪個孩子高興得歡呼、流淚,也不知道又會引出一個怎樣真實而動人的故事。我只知道,一顆童心給另一顆童心捐贈了一個真正的天堂。

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真正的天堂”是真正屬於孩子們的歡樂與幸福,是充滿童心、童趣的。

三、思維拓展

1、童心的世界裏充滿了童真童趣,學了這篇課文,你最想說什麼?請把你想說的話寫在愛心卡片上。

請同學們把愛心卡片貼在黑板上,(貼成心形,播放《感恩的心》)

2、故事沒有結束,感動還在繼續,災區的哪個孩子會收到毛毛熊和髮帶,接下來又會發生什麼故事呢?課下請同學們續寫這個充滿愛的故事。

3、老師還要向同學們推薦一篇文章,是馮驥才先生的《大地震帶給了我什麼》,蒐集不到的同學可以到老師這兒來借閱。

語文五年級下冊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憑藉具體的語言文字感受飛船發射成功的喜悅與自豪。

2、藉助多媒體課件聲情並茂的特點,引領學生,把學生帶入夢圓飛天的真實場景中,感悟激動人心的場面。

3、在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熱愛航天事業,探索宇宙奧祕的興趣。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感受飛船發射成功時的激動人心的場面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清脆的玲聲又把我們帶入了緊張而又愉快的一節課,不忙着上課,我們來輕鬆一下,做一個猜字遊戲,看看屏幕上的這個字是一個什麼字呢?

2、猜不出沒有關係,看老師來把它變一變,(出示第二幅畫)猜猜看,這個是什麼字呢?對,這就是一個夢字。看着它你想到哪些與夢有關的詞語呢?(美夢成真、夢寐以求、魂牽夢繞)

3、可你知道嗎?當夢成爲夢想,它需要邁出多麼漫長的一步。就有一個這樣的夢想,從古至今,炎黃子孫一做就是幾千年那!今天,它終於實現了。它就是夢圓飛天。(板書題目)

【設計意圖】通過甲骨文、小篆、楷字對“夢”的理解,激發學生學生的興趣,自然地走入學生心田,讓學生感受祖國文字的美麗,同時也自然地帶領學生走入文本。同時抓住這個主旨展開教學,潛移默化地讓學生受到了情感的薰陶和感染。

二、檢查預習,感知課文。

1、首先,老師來檢查一下同學們的預習情況,出示詞語組,指名讀:

戈壁大漠 執行任務 騰空而起

激情澎湃 神奇美妙 夢想成真

2、詞語讀得這麼好,課文大家肯定會讀得更好,請同學們輕聲快讀全文,讀完以後,我們能不能結合課文內容用上一兩個詞語說一句話呢?

3、真佩服我們班同學的讀書水平。難度大些,能不能讀出一些激情呢?

【設計意圖】通過詞塊教學,既檢查了學生的預習效果,同時這過這一組詞語,讓學生鞏固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夾生的對課文的理解,爲深入學習打下基礎。

三、精讀課文,感悟激情。

導入:古有飛天夢,今有神五圓,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重溫那最激動人心場面,一起來感受這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吧!(出示:十、九……)這就是神五飛天十秒倒計時,讀6-15小節,你從這個十秒倒計時中讀出了怎樣的心情?

板塊一:緊張

1、你體會到了什麼?(人們的心情緊張極了,激動極了。)哪一個自然段寫出了緊張呢?

2、出示:“隨着發射時間一秒一秒地逼近,人們的心絃都繃得緊緊的,似乎可以聽到自己急促的呼吸聲。”

2、特別是哪些詞語給了你這樣深刻的體會?(一秒一秒)是的,每一秒都驚心動魄、扣人心絃;(逼近)已無退路,勢在必行;(繃得緊緊的)不僅心繃得緊緊的,拳頭也握得緊緊的,緊張得手心都出汗了;(似乎聽到自己急促的呼吸聲)(急促的可以去掉嗎?)內心的緊張激動可想而知。

抓住這些詞語,讀好這句話! 指名讀,師範讀,齊讀

3、想一想,人們的心情爲什麼如此的緊張呢? 生自由回答(再過幾分鐘,飛船就要點火起飛了;這是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人們已經期盼了太久太久;人們爲這次首飛任務付出了太多的心血,成敗就在今天……)

是啊,這一刻,人們期盼了太久太久!當它降臨時,我們怎能不緊張呢!

4、再讀體會。

板塊二:激動

1、再讀“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這是十秒倒計時!你還讀出了怎麼樣的`心情呢?

2、因爲倒計時的開始就意味着飛船就要發射升空了。誰再來激動地倒數這十個數?

(指名讀,評議:從你的聲音,你的表情中,老師看出了激動。)

這10秒鐘,雖短猶長,它牽動着近14億中國人的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期盼、凝聚的10秒,是吸引全世界目光的10秒。讓我們再和總指揮一起10秒倒計時! 生齊讀(“點火”“起飛”)

3、引讀第12自然段:“烈焰升騰,大漠震顫。……直指蒼穹。”

4、這是“神舟”5號升空的場面,這段話中,哪些詞彷彿讓你看到了升空的畫面?讓你聽到了升空的聲音?(烈焰升騰、宛如巨龍的橘紅色火焰、託舉、騰空而起,直指蒼穹;地動山搖般的轟鳴聲)

5、是啊,這升空畫面讓我們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尤其是那個形象的比喻,讓人記憶猶新。一起來讀一讀——引讀

6、想象出了那條巨龍般的橘紅色火焰了嗎?對了,讀書就要這樣,能夠邊讀邊想,把語言文字在我們的腦中變爲一幅幅生動的畫面。看到的很壯觀,耳邊聽到的同樣震撼人心:地動山搖般的轟鳴!這聲音,這氣勢真是讓人歎爲觀止!

7、視頻展示,能讀出這氣勢嗎?後齊讀。

8、這氣勢氣貫長虹,這氣勢讓人歎爲觀止,這氣勢讓人心潮澎湃。我想此時此刻你心中一定有千言萬語在奔涌,請寫出你最想說的幾句話。

9、交流。

10、還有哪些語句你能感受到這樣的激動呢?學生自由讀一讀。

板塊三:自豪

1、 再讀倒計時,你又感受到了什麼心情呢?神五騰空而起,直指蒼穹,此刻我們的自豪和驕傲也隨之升騰而起。你找到這份自豪了嗎?

2、交流“飛行正常!”

僅僅三分鐘的時間,楊利偉便通過電波告訴指揮控制中心,告訴遊弋在浩瀚大洋上的“遠望”3號測量船,告訴每一個炎黃子孫——飛行——引說:正常!

可別小看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它其實在告訴人們? 生自由表達(“神舟”5號發射成功!中國成爲了繼俄羅斯、美國之後,成爲世界上第三個具備載人航天能力的國家。)

3、指導朗讀第十四自然段。這段話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多麼有氣勢啊!層層推進。你能讀出這種氣勢來嗎?自己練一練。(指名讀,齊讀)這三個“傳到”還會傳到哪裏呢?(交流)

4、學習第15自然段,練習說話:指揮大廳裏一片歡騰,人們有的( ),有的( ),有的( )……

5、由此,你想到了哪些成語?(心潮澎湃、欣喜若狂、手舞足蹈、歡呼雀躍、熱淚盈眶……)

【設計意圖】緊緊抓住最激動人心的倒計時,通過對倒計時的深入理解,把握課文情感的脈絡,疏通課文,精讀感悟。品味字裏行間所蘊含情感,始終抓住情感這條主線,讓學生逐漸走進文字背後的意蘊之中。反覆出現倒計時的時候,緊緊抓住學生的心絃,在共鳴的暢想之中領略語言文字的美。

四、拓展文本,總結深化。

1、緊張在充溢,激情在鼓脹,自豪在流淌,讀起這別樣的十秒倒計!此刻,又有一種什麼樣的心情在你心頭蕩起呢?(生齊讀)

2、緊張、激動、自豪、期待、艱辛,全部寫在了夢圓飛天中。

3、教師範讀最後一個自然段。生寫,出示:“浩瀚的太空還寫下了( ),留下了( )”

4、出示句子:“中華民族的飛天夢想,今朝終於成真了!”讓我們銘記這難忘的今朝,20xx年10月15日。這是一個令全世界華夏兒女難忘的日子。

5、好一個“終於”,此刻你又從這個詞中感受到了什麼?是啊,爲了這個飛天夢,我們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凝聚了多少艱辛和努力,來,讓我們把所有的情感都傾瀉到這個這短暫而漫長的10秒倒計時中去吧!讓我們幸福地站起來一起讀!

6、最後,讓我們在雄壯的《超越夢想》的樂曲聲中結束我們今天的課,也預祝我們祖國在今後的航天事業上越走越完美,更希望孩子們能承載着祖國新的夢想,揚帆起航!

【設計意圖】拓展延伸,讓學生透過文字看情感,穿過情感找共鳴,在情感的磁場中嘗試個性化的感悟,讓學生的情感得到盪滌,同時在情感的線索上,自然流淌出自己新鮮獨到的見解和感悟。通過這個突破,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文字的意蘊。

五、課後蒐集關於“神舟號”的飛船信息,整理並和同學交流。

板書:

5、夢圓飛天

美夢成真

激動 自豪 緊張、期待……

語文五年級下冊教學設計7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品評,體會詩中的勞動場面;

3、能通過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作者綠化祖國、改造自然的壯志豪情。

教學過程

一、語言導入,引入春天畫面

1、同學們,在寒假裏老師讀了董宏猷的《十四歲的森林》。請大家看這本書末尾的一個片斷,然後猜一猜:這是一本寫什麼的小說?(指名讀一讀,然後指名回答。)

出示片斷:

在黑風嶺莽莽的大森林裏,在黑龍潭清澈的潭水邊,生長着一株三根大樹枝並排向上生長的中國鴿子(鴿子樹)。每當漫山遍野的杜鵑花像絢麗的火焰一樣燃遍了黑風嶺時,無數只潔白的鴿子便在大樹上迎風展翅欲飛。他們是森林的孩子。他們是森林的主人。他們與古老的森林新生的森林一道,裝扮着誰也阻擋不了的春天。

2、春天的腳步已漸漸走向我們,——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地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着我們上前去。(朱自清)讓我們“走遍青山碧嶺,”讓“春光染綠我們雙腳。”

3、板書課題: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

二、初讀課文,走進勞動現場

1、出示生字新詞,掃除閱讀障礙。

荒山野嶺 山岩裸露 荒山寂寞 烈日煎熬 青山碧嶺

枝繁葉茂 涌起林濤 抖動彩翼 搭窩築巢 碧波盪漾

指名朗讀,疏通字詞。

2、分小節進行朗讀,想一想每一小節寫的是什麼?(討論交流。)

3、我們先來看看詩人在詩中是怎樣來描述同學們勞動的熱烈場面的?讀詩句,畫出你認爲感受深的詞句,並批註。

“杴鎬叮叮噹噹”“奏響”“歌謠”“嘩嘩”“滋潤”等詞語中體會植樹勞動的熱烈場面和同學們的歡欣喜悅。

三、披文入情,理清脈絡。

1、同學們剛纔已經充分地朗讀了課文。我們知道,這篇課文是一首現代詩。反覆是現代詩歌的一種常見的手法,找一找,詩中哪些句子出現了兩次?學生找,教師指名回答。(踏一路春風,撒一路歡笑,向荒山野嶺進軍/走遍青山碧嶺,春光染綠我們雙腳)

2、它們是這首詩的開頭和結尾,讀一讀,你有什麼發現?(指導朗讀)

3、“踏一路春風”“撒一路歡笑”你彷彿看到是誰歡笑着迎着春風走來?寫出了什麼?(引導學生想象向荒山野嶺進軍的畫面,感受大家植樹造林的豪情。)你們在什麼時候會“踏一路春風”“撒一路歡笑”?“踏”“撒”寫出了什麼?(討論、交流。)

4、指導朗讀第一節和第八節,注意前後感情的變化。

5、齊讀全詩。

四、總結拓展,佈置作業

1、“‘詩’讀百遍,其義自見。”從“荒山野嶺”到“青山碧嶺”,這僅僅是文字上的不同嗎?讀一讀,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2、完成《習字冊》,熟讀全詩。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聯繫課文內容,理解"春光染綠我們雙腳"的意思。體會詩人綠化祖國、美化自然的豪情

2、通過多角度的朗讀,引領學生展開想象,體會詩的意蘊,伴隨着對詩句的感悟,讀出對和諧自然環境的嚮往。

3、能通過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作者綠化祖國、改造自然的'壯志豪情。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美化環境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對比閱讀

1、上節課,我們熟讀了課文的第一節和第八節,你認爲感情上有變化嗎?又怎樣的變化?(指名說一說。)

2、這樣的前後變化,在詩中,你能找出哪些詞語?自己讀一讀,然後做一做標記。

(指名回答,讀一讀。)

二、品讀詩句,感悟鉅變

1、真是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啊。“我們走到哪裏,哪裏便披上綠袍。”這裏的一個“走”字,你彷彿看到了什麼?往日的“荒山野嶺”是怎樣的一幅容顏?詩人運用了什麼手法?指名讀“千年裸露的山岩”“烈日的煎熬”“寂寞多年的荒山”等,體會擬人手法的運用。

2、今天的“青山碧嶺”又是怎樣的呢?你最喜歡哪一節?自讀批註,然後小組交流。

⑴我最喜歡第3小節,詩人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寫出了荒山換新顏的美好景象。(對比:綠衣——綠袍)詩人通過“披上綠袍”“枝繁葉茂”“涌”“陣陣林濤”寫出了植樹造林的深遠意義。

⑵我最喜歡第第5、6小節。詩人向我們描繪了一幅小動物們無憂無慮的幸福的生活場景。從“抖動”“快活” “再也不怕”“開心”等詞語中體會植樹造林讓小動物們呼朋引伴快樂生活的情景。(討論:你彷彿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你會和這些小動物們說些什麼?)

⑶山上是這樣的美好,山下也是詩情畫意,無限憧憬——“盪漾的碧波輕撫着河畔的小草”“待到金色的秋天,我們把豐收的果園擁抱”。

三、適度拓展,深悟詩情

1、詩的語言是凝練的,要想走進詩中,我們還得學會想象,想象詩外畫,詩外音,詩外情。請大家展開想象的翅膀,在這春光燦爛的時候出行,驀然發現——春光染綠我們雙腳。這一句運用了什麼手法?(討論,指名回答)這會使你想起什麼?(春光就是一位丹青妙手。)

2、春光怎麼會染綠我們雙腳呢?(植樹造林美化了自然,改變了生態環境,綠色無疆。)“染綠”能使你想到哪一首古詩?(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風又綠江南岸)想起了哪首歌?(《春天的故事》 “春風啊吹綠了東方神州,春雨啊滋潤了華夏故園”)

3、教師引導學生遷移運用:春天在哪裏?春天原來就在我們的手中,在我們的腳下。心動不如行動,看——“我們走到哪裏,哪裏便披上綠袍”。讓我們“踏一路春風,撒一路歡笑”和着《春天在哪裏》的旋律,將這首詩填進去,一起來唱一唱吧。

四、總結全詩,抒發詩情

1、“我們”因爲什麼而快樂?

2、春光特別喜歡“我們”,染綠了“我們”的雙腳,“我們”以自己的行動讓春光更加美麗!

板書設計: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

荒山野嶺————對比—————青山碧嶺

渾濁 裸露 寂寞 煎熬 枝繁葉茂 涌起林濤 碧波盪漾

語文五年級下冊教學設計8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瞭解《三國演義》的作者及作品內容,激發學生想閱讀名著《三國演義》的興趣。幫助學生識記生字新詞,並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引導學生按照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抓出故事的主要人物。

教學重點:

通過《三國演義》的相關背景介紹,激發學生閱讀名著《三國演義》的興趣。

識記生字新詞,並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抓出故事的主要人物,並按照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讓學生熟讀課文,蒐集有關《三國演義》的資料等。

教學過程:

一、以諸葛亮的相關話題,談話導入

(一)諸葛亮簡介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琅琊陽都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他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二)《三國演義》中關於諸葛亮的故事你都知道哪些呢?(引出課題《草船借箭》)

二、簡介作者及故事發生的背景

(一)瞭解作者: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說家。主要作品:小說《三國演義》《三遂平妖傳》《隋唐兩朝志傳》,雜劇《風雲會》等。

(二)瞭解故事發生的背景

《草船借箭》這個故事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三國鼎立時期。當時曹操實力雄厚,剛剛打敗了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於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那裏幫助作戰。孫權手下大將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設下圈套,假意讓他負責趕造十萬支箭,企圖以造不成箭違誤軍令的藉口加以陷害,於是就發生了這個故事。

三、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二)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將需要識記的生字新詞放在幻燈片的蝴蝶圖片上,讓學生抓蝴蝶識生詞,通過遊戲,幫助學生識記下面的生字新詞:妒忌曹丞相都督委託懲罰魯肅遮起來私自水寨擂鼓吶喊插滿周瑜弓弩手幔子2。理解生詞和重點詞語的意思。

妒忌:對才能、名譽、地位比自己好的'人心懷怨恨

推卻:拒絕,推辭。

委託:請人或者機構等代辦。

調度:調用,安排。

吶喊:大聲喊叫助威。

神機妙算: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謀劃,形容有預見性,善於估計客觀形勢,決定策略。

四、默讀課文,理清課文條理

(一)這個故事主要寫了哪幾個人?誰向誰借箭?(周瑜、諸葛亮、魯肅、曹操;諸葛亮向曹操借箭)

(二)這篇課文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分別是怎樣的?(事情發展的順序;事情的是由周瑜妒忌諸葛亮,想出讓他造十萬支箭的辦法陷害他引起的;然後諸葛亮找魯肅幫忙,到曹營“借”到十萬支箭;最後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嘆不如。)

(三)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並簡單概括段意

一部分:(1、2)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用短期造十萬支箭的任務爲難諸葛亮。(起因)

二部分:(3——9)寫諸葛亮請魯肅幫忙,巧妙地做好借箭的準備,再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經過)

三部分:(10)寫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結果)

五、佈置作業

(一)抄寫生字

(二)按照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把這個故事簡單的講給家長聽。

語文五年級下冊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餚、豈、泱”3個生字,會寫“淹、嶽、粥、寢、凌、佳、餚、豈、咽、宰、泱”11個生字,掌握“米粥、廢寢忘食、凌晨、佳餚、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於心不忍、清高、千載難逢、殿試”等詞語,能夠聽寫“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雲山蒼蒼,江水泱殃,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2.幫助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3.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瞭解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故事,體會其以天下爲己任的精神品質,領悟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特點的。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讀懂課文,瞭解課文內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

教學難點:

領悟文章是怎樣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特點的`。

教學準備:

演示文稿

第一課時

一、預習提綱:

1、畫出生字、新詞,並想辦法識記。

2、蒐集有關范仲淹的資料。

3、想想文章寫了范仲淹的幾件事?

二、激趣導入

出示《江上漁者》,讀這首詩,你能看出什麼?(作者對勞動人民的關心、同情)

三、展示彙報:

(一).介紹范仲淹。

(二).彙報字、詞掌握情況

1、讀生字、詞語卡片。(分組展示)

2.聯繫文章內容解詞

出示:劃粥割齏、大夫、范仲淹

a.讀詞

b.文中告訴我們這個詞是怎麼來的?

C.從中你能看出什麼?

d.你還有哪些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淹”字的三點水還可以換一部分,能有什麼字?)

出示:隻身 只得 只煮米粥 一隻

3、讀準“只”字在不同詞語種的音。

( 三 )、檢查預習情況

1.聽寫詞語

毫不介意 粗茶淡飯 廢寢忘食 貧寒 閉門不出

2.用上以上聽寫的詞語,試着說說本文的主要內容。

3.聯繫文章內容解詞

出示 劃 粥 割 齏

四、再讀課文,提出不懂問題

五、佈置作業

1.讀課文

2.找有關范仲淹的故事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出示預習提綱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1.讀懂了什麼?

2.從這句話中看出作者什麼?

3.讀了這句話有什麼問題?(小組討論後彙報)

生:(1)爲什麼這麼說?

(2)他是怎樣先天下之憂而憂的?

(3)他做了什麼?

4. 仔細讀讀課文。

5. 默讀課文,全文寫了范仲淹幾件事? 用簡練的語言概括。

二、展示彙報:

試着用簡練的語言概括事件。

1.隻身苦學

2.劃粥割齏

3.閉門不出

4.謝絕佳餚

三、深入讀書:

出示:

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貧寒,從小讀書十分刻苦。

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貧寒,從小讀書刻苦。

(1)對比讀,讀懂了什麼?

(2)讀到這兒,你能從文中舉例說明範仲淹十分刻苦的語句嗎?

生:從“累了……”

生:從“劃粥割齏……

生:從五年未解衣……

(3)課文讀到這兒,你有什麼疑問嗎?

生:爲什麼他要這樣刻苦學習。

(4)再次深入讀書尋找答案

2.出示:

他( )說:“我的志向,要麼當個好大夫,要麼當個好宰相。好大夫爲人治病,好宰相治國爲民。

(1)讀句子,想想他是怎樣說的,在“說”前加入語氣詞。

(2)練習有感情地讀這句話。

(3)從這句話中,我們又能看出范仲淹是怎樣的人?

(4)包含着對祖國的熱愛,再讀這句話。

四、總結全文

讀了這篇文章,你有什麼感受?(獨立彙報)

五、積累詞語

1.用筆畫出表示范仲淹學習刻苦的詞語,背一背。

毫不介意、粗茶淡飯、廢寢忘食、

2.聽寫練習。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板書設計:

16、范仲淹的故事

愛國愛民

閉門不出

謝絕佳餚

劃粥割齏

隻身苦學

課後反思:教學《范仲淹的故事》這課時,我是讓學生們在課上預習的,給學生安排了充裕的自主學習的時間,然後讓學生們自由彙報自己的學習成果。教學中我還重點引導學生朗讀並理解了第2——5自然段的內容,學生能用精煉的語言概括主要事件,同學們都被范仲淹刻苦學習的精神所感動了。

語文五年級下冊教學設計10

說“奇妙”——

說說你所瞭解的“克隆”。

克隆是個很讓人動心的話題;

若要你寫篇關於克隆的文章,

你會怎樣擬題?吸引你的讀者。

(還要看你的核心內容是什麼;

——本篇的核心內容是什麼呢?)

閱讀課文。

板書課題。

“奇妙”在何處?

細讀第一個章節。

說方法——

上一問,必然談及有性繁殖和克隆的區別。

總結出下定義、作比較的方法。

1、爲什麼作比較?

(可能答不出或者答不透——暫放)

2、爲什麼用來作比較的,是“有性繁殖”?

A、具有可比性——既有聯繫又有區別。

B、有性繁殖是我們所熟悉的繁殖方式。

——更容易引起聯想:

既然有性繁殖是這樣的,

那麼克隆又怎樣?

不同點在哪裏呢?

——從而讓我們更好地理解“克隆”。

最後小結的時候:

克隆多麼神奇,完全可以說得簡單;

——舉些例子、講個故事就能說明。

比如——(學生找出,體會其好處)

質疑:

孫悟空的拔毛變身,這是舉例子嗎?

說條理——

1、標題

第一章節主要說明什麼。

你怎麼知道的?

除了細讀內容之外,還有什麼更簡便的歸納方法。

列小標題的好處。而如果,這篇文章還比較長呢?

(使文章更有條理)

2、線索

有條理的文章是有線索的。

這篇文章的線索是什麼?

從小標題能不能看出來?

“克隆”?克隆只是說明的對象。

而線索,能讓我們看到,文章是怎樣一步步推進的。

即能看到文章的脈絡。所以這個線索到底是什麼呢?

3、順序

不僅沒有找到線索,

而且發現文章的“雜亂無章”。

時間順序?細讀第二個章節。

抓住過渡性的語句。

小結:

所以,說明的順序是這樣安排的:

魚類——兩棲類——哺乳類——

接下來又會怎樣呢?這時再說“奇妙”在哪——

克隆的奇妙,在於我們能夠不斷地發現它的奇妙。

這是怎樣的順序?

——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級到高級的邏輯順序。

爲什麼這樣安排?(完成下列填空)

——讓我們預見它未來的發展趨勢、發展前景。

填空:

爲了更好地說明__________,文章採用了邏輯順序。

——克隆技術的發展趨勢(此即“線索”)

說整體思路——

重列小標題,體現作者的思路。

克隆技術的基本概念

克隆技術的發展趨勢

克隆技術發展的`意義

——和原題比較。

預期:

第一,從趣味性上說。

第二,從層次的劃分上說:

第二部分爲何分兩小部分。

克隆綿羊,爲何單作一段?

說科學精神——

細讀第三個章節。

1、重要的飛躍何在?

填空:_______+_______=克隆羊

2、看似簡單的公式,操作起來容易嗎?

和克隆鯽魚比較,能不能感覺到作者用詞的不同?

由此可見,越是優秀科學家越應具備怎樣的品質?

(1、持之以恆;2、科學嚴謹)

但豈止如此。有關“克隆人”的爭論說明了什麼?

(3、人文素養)

小結:

這是最重要的。

否則,掌握的知識越多危害越大。

科學是爲人類文明的發展服務的。

真正的科學家應該有社會責任感!

語文五年級下冊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認讀、書寫的生字。

3、能解釋詩句中帶點詞和詩句的意思。

4、理解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獨坐敬亭山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古詩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着光輝。同學們喜歡古詩嗎?那我們來開一個古詩的交流會,怎麼樣?你喜歡哪首古詩就馬上站起來背,由你開始!(學生背)同學們知道的真不少,看來咱們班同學平日裏特別注意積累!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唐朝大詩人李白的詩《獨坐敬亭山》(教師板書)請同學們跟我齊讀一遍課題。

二、自由讀詩

同學們,我們知道敬亭山是一個山名,那你能根據圖片的內容來說一說獨坐敬亭山這個題目的意思嗎?

(教師引導:坐,對坐;意思就是詩人獨自對坐在敬亭山)

這首詩就是李白獨自對坐敬亭山時的所見所感。同學們想不想看這首古詩?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課件出示)誰能來把這首古詩讀給大家聽一聽?聲音真響亮!那現在我們同學就可以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想怎麼讀就怎麼讀,最好多讀幾遍。開始吧!

老師從同學們的讀詩熱情中可以看出你們非常喜歡這首古詩,那肯定讀得也不錯。誰願意來讀一讀?讀得真流利!誰願意像他一樣來讀一讀?還有誰想讀?咱們班的男子漢來讀一讀?不愧爲男子漢,讀的聲音就是響亮!女同學想不想也來試一試?

三、朗讀古詩

1、錄音聽讀:

同學們讀得真流利!那你想不想聽聽播音員是怎麼讀的?(想)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課件錄音)誰能說一說播音員讀得和你有什麼區別?(學生說:有感情、有拖音、字讀得有起有伏)你想不想學着他的樣子來讀一讀?那我們就小聲地隨着播音員一起來讀一讀?(學生看大屏幕讀)剛纔我們是隨着播音員一起讀,你能單獨有感情地來讀一讀嗎?(能)我們先來練習練習。誰想讀?還有誰?想讀得我們就站起來一起讀!

你讀得已經很有味道了!

你的聲音真好聽,就像一隻小黃鸝!

老師認爲你就是我們班的小播音員!

你的朗讀水平進步很大!

2、讀中領悟:

同學們讀得這麼有感情。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小遊戲,怎麼樣?在同學的桌面上都有一些不完整的字條,你們小組能不能通過合作把它組成一首完整的詩,粘貼在這張白紙上。第一個先完成的小組就可以到臺前來展示一下!同學們檢查一下他們的答案對嗎?那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看,小組合作的力量多大呀!老師發現有的小組不僅答案正確,而且還粘貼的工整、美觀。讓我們掌聲鼓勵這些小組的同學。在座的同學和他們的答案一樣嗎?舉起來讓老師看一看!我們同學都這麼棒,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老師也想來讀一讀,行嗎?那老師讀得時候,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像一下,你眼前彷彿都看到了什麼?教師範讀。請同學們睜開眼睛,誰來說一說,你彷彿都看到了什麼?(學生說)教師相應板畫。

同學們說得這麼好,那你想不想隨着優美的音樂來有感情地讀一讀?誰來讀?你也來試一試?老師認爲你也是我們班的小播音員,你讀得這麼好,肯定小組讀得也不錯,小組起來讀一讀?

四、理解詩句

同學們讀得非常有感情!俗話說“書讀百遍,其意自現”老師相信同學們在讀得過程中對詩已經有了自己的瞭解。現在就讓我們對照着圖片(課件掃描)小組討論交流一下:

你都讀懂了什麼?(學生討論、教師指導)

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理解這首古詩的?(學生交流)在這首古詩中同學們你最喜歡哪一句呢?爲什麼?同學們說得這麼好,看來你對這首詩理解很深。

同學們,假如你是李白,就坐在這高高的敬亭山上,你想不想看一看當時景色?(想)那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吧!(教師播放課件。一邊講解:同學們我們就是詩人李白,讓我們帶着孤獨、寂寞的心情,獨自坐在敬亭山的對面吧!一羣羣的鳥兒都全部飛走了,就連一片白雲也飄然而去;詩人靜靜的看着這敬亭山,也只有敬亭山望着詩人,怎麼看也不厭倦。)

同學們,看了剛纔的畫面,你能不能帶着與詩人同樣的孤獨、寂寞的心情來地感情地讀一讀。(讀得形式多樣)

五、隨樂唱詩

同學們讀得太精彩了,老師都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老師想如果我們把這首詩唱一唱,那會怎麼樣?我們隨着優美的音樂來試一試?會唱的同學大聲地唱一唱!剛纔我們隨着音樂唱了這首詩,那你能不能自己來編曲子把這首詩唱一唱呢?自己先來試一試?誰願意來唱一唱?同學們唱得這麼好,我也想唱一唱,行嗎?教師唱:《春天在哪裏》的曲子、《數鴨子》曲子、《阿門、阿前》的曲子、《採蘑菇的小姑娘》曲子、《上學歌》曲子

六、延伸拓展

剛纔老師和同學們一起讀詩、畫詩、唱詩,那你想不想來當個小詩人來作一首詩呢?(想)課件播放:老師這有四幅圖畫,它們分別代表着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你可以選擇你最喜歡的季節來作一首詩。開始吧!

老師找學生到臺前來展示一下,你能大聲地來讀一讀你所寫的詩嗎?(學生讀)

你真棒,真像一個小詩人!

你寫得詩太美了,真讓老師大吃一驚!

看了你的詩,老師彷彿看到秋天就在眼前!

從你的詩中,讓老師感覺到春天真美!

七、教師小結

老師相信同學們還會寫出更多更好的詩句來。可是這節課的時間到了,希望同學們在課下多交流或者與爸爸、媽媽一起來寫一寫。下節課我們就來開一個自編詩的展示會,好不好?謝謝同學們的合作,下課!

望洞庭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秀麗,風景如畫。前不久大家遊了一回九寨溝,感受頗深,並寫了非常優美的文章。今天,想帶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領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誰知道洞庭湖的?

2、結合學生收集的資料來介紹洞庭湖的。

師:介紹得真不錯,咱們一起去看看。

3、多媒體出示洞庭湖的畫面:

師:你看到了什麼景象?

師:你能用上一些詞來形容看到的景物嗎?

4、師送一組詞,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銀光閃閃、水平如鏡、水天一色、迷迷濛濛、朦朦朧朧、寧靜和諧。

5、引出課題:

師: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從古至今有無數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寫下了許多描寫洞庭的美詩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詩人劉禹錫來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這樣一幅美景,不禁詩興大發,寫下了一首千古傳頌的佳作。聽,他正在吟誦呢!

6、多媒體出示詩和配樂朗誦。

二、精讀會意

1、自讀全詩,明要求:

讀準字音,讀不準的生字看生字表,讀通詩句。

2、檢查自學效果:

正音:洞 dòng、潭 tán、螺 luó、磨 mó

3、再讀,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詞,來說一說:

⑴ 教學“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引導學生理解“湖光秋月兩相和”。(多媒體出示)

相:相互。

和:和諧、協調。

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時間是秋天的晚上。

師:理解得真不錯。

引導學生理解“潭面無風鏡未磨”(多媒體出示)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

未:沒有。

磨:磨拭。

鏡未磨:指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師:沒有磨拭過的銅鏡給人怎樣的'感覺?

師:詩中把什麼比作什麼?

師:誰能美美地把這兩句詩讀好?(給生配樂)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⑵ 教學“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裏一青螺”:(多媒體出示)

遙望:遠望。

師:點題,可以看出詩人離洞庭湖有一段距離,所以詩的題目是《望洞庭》。

(出示實物:白銀盤和一個青螺):你看到了什麼?

師:請你與畫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嗎?

師:這句詩中,把什麼比作了什麼?

請生讀好這兩句詩:

遙望/洞庭/山水色,

白銀/盤裏/一青螺。

師:這首詩意境很美,誰能美美地把它吟誦並背誦。

師:閉上眼睛,聽配樂朗誦,你能想象出這樣的景色嗎?用上一兩個形容詞來說一說。

三、總結

同學們,洞庭湖是我國的名勝,觀光旅遊的人很多,你們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陽市邊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陽樓,好好地領略一下祖國的錦繡風光。

四、作業

1、用鋼筆描紅。

2、想象《望洞庭》所描繪的景色,用幾句話寫下來。

【教學後記與反饋】

《敬亭山》這首詩,詩人通過對敬亭山景色的描寫,抒發了因懷才不遇而產生的孤寂寂寞的感情,尋找安慰的真實寫照。

《望洞庭》詩人則以輕快的筆觸,勾出一副優美的洞庭湖秋月圖。

這兩首詩我主要放手讓孩子們自學,孩子們掌握的還不錯,但對詩句所表達的作者的情感感受不深,這也有可能是孩子們蒐集資料的不足,對詩人當時情景不是很瞭解所造成。而我做的也很不夠,開學之初,班主任工作千頭萬緒,我沒有細細備課,在很倉促的情況下上了這節課,很多問題都是請教同組的老師,我想在今後的教學中,能抽出時間來好好備備課,每節課講求效益,讓孩們享受快樂學習的樂趣!

語文五年級下冊教學設計12

21.楊氏之子

創新教案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字詞,學會 “詣、禽”2個會認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會寫“樑、詣、禽”3個會寫字。正確讀寫“聰惠、應聲”等詞語,聯繫上下文猜測重點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根據註釋理解詞句,瞭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

4.能主動在生活中搜集、發現、積累、運用巧妙的語言藝術。

5.初步接觸文言文,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6.憑藉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受到啓發教育。

7.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教學重點:

能根據註釋理解詞句,瞭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

教學難點:

憑藉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受到啓發教育。

教學過程:

一、簡介文言文,導題解題。

1.簡介文言文。

(1)指名背誦《自相矛盾》。

(2)教師簡介文言文:

著名語言文學家、教育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漢語》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語爲基礎而形成的上古漢語書面語言以及後來歷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語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寫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歷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爲一種定型化的書面語言,沿用了兩三千年,從先秦諸子、兩漢辭賦、史傳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屬於文言文的範圍。也就是說,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書面語言,是現代漢語的源頭。

2.導入課題。

(1)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節選自《世說新語》的文言文──楊氏之子(板書:楊氏之子)。學生齊讀課題。

(2)理解題目:誰能說說題目的意思?(“楊”是姓,“氏”放在姓後表示尊重,“之”的意思是——的。那“楊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楊人家的兒子。)

3.教師介紹《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又稱《世說》《世說新書》,作者南朝宋文學家劉義慶。卷帙門類亦有不同。因爲漢代劉向曾經著《世說》(原書亡佚),後人將此書與劉向所著相別,取又名《世說新書》,大約宋代以後才改稱。《世說新語》依內容可分爲“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等三十六類(先分上,中,下三卷),每類有若干則故事,全書共有一千二百多則,每則文字長短不一,有的數行,有的三言兩語,由此可見筆記小說“隨手而記”的'訴求及特性。

二、初讀課文、讀通課文。

1.初讀感受。

(1)自由讀一讀課文,讀準字音。

(2)再讀課文,注意讀正確、讀通順,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3)指名讀。相機評價。重點指導朗讀:“孔指以示兒曰” “爲設果” “兒應聲答曰”(兩個多音字:爲、應) “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理解:家禽)

2.指導學生讀準節奏。

(1)學生試讀。

(2)教師範讀:樑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爲/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3)學生練讀。

(4)比賽朗讀:小組比賽,男女生比賽。

(5)教師評議並小結:讀文言文不但要讀正確、讀流利,還要讀出它的節奏來,這樣纔有古文的韻味。

3.再指名讀,齊讀。指導學生讀得有滋有味,讀出文言文的韻味。

三、探究交流,理解意思。

(一)理解 “樑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1.“甚”是什麼意思?(很,非常。)“惠”是什麼意思?(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2.再讀一讀,說說你讀懂了什麼?(楊氏子的年齡只有九歲,比大家還要小,但是很聰明。)3.試着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的意思。(樑國有一個姓楊的孩子才九歲,非常聰明。)

4.你覺得這段話中的哪個字用得好?(“甚”字用得好。一個“甚”字將楊氏子的聰慧表現得淋漓盡致。)

5.指導朗讀,不僅讀出了楊氏子的聰明,還要讀出內心對楊氏子的喜愛。

(二)研讀“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

1.談話過渡:課文中除了楊氏子,還有一個人。你知道是誰嗎?(孔君平)你知道孔君平是誰嗎?學生自由發言,教師小結:

孔子第26代後人,晉朝人,孔坦(285-335),字君平,居會稽。任世子文學,後補爲太子舍人,遷尚書郎,任吳郡太守,後遷尚書,疾篤未任。累遷廷尉(掌管刑法),所以也稱孔廷尉。晉元帝年間,建議申明貢舉之制,崇修學校。死贈光祿勳,諡“簡”。

2.孔君平來幹什麼呀?(孔君平來拜見楊氏子的父親。)

3.孔君平見到楊氏子的父親了嗎?(沒有。“父不在”)

4.孔君平發現楊氏子的父親不在,他是怎麼做的?(就把楊氏子叫了出來。)

5.從孔君平的做法中你瞭解了什麼?(孔君平經常來楊家玩,彼此比較熟悉。)

6.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的意思嗎?(有一天,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恰巧他的父親不在家,孔君平就把這個孩子叫了出來。)

7.指導朗讀。

(三)研讀“爲設果,果有楊梅。”

1.“設”是什麼意思?(擺放,擺設。)

2.“爲設果”誰爲誰設果?(楊氏子爲孔君平擺出水果。)你是怎麼知道的?(因爲上一句講了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所以應該是楊氏子爲孔君平設果。)

3.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話說說這句話的意思嗎?(孩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水果中有楊梅。)

4.從這句話中,你還可以讀出什麼?(楊氏子熱情招待客人,他是個懂禮貌的孩子。)

5.指導朗讀:讀出楊氏子的熱情好客,讀出對楊氏子的讚美之情。

(四)品讀“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1.談話過渡:

師:一個熱情好客的楊氏子不由讓孔君平心生喜愛之情。現在又見“果有楊梅”,於是——

生: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

師:兒應聲答曰——

生: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2.讀一讀,瞭解他們之間在說些什麼呢?用自己的話來說說這兩句的意思?(孔君平指着楊梅給楊家子看,說:“這是你家的水果。”楊氏子馬上回答說:“我可沒有聽說過孔雀是您家的鳥。”)

3.體會語言的巧妙。

(1)理解孔君平的話.

①你聽懂了孔君平的言外之音了嗎?(學生各抒己見。)

②孔君平爲什麼單單指着楊梅說,不說其它水果呢?(孔君平拿楊梅和楊家的姓開玩笑,說楊梅是楊家的孩子。)

③教師小結:孔君平是要誘導楊氏子 ——楊梅和楊氏子是一家人。

④談話過渡:楊氏子是怎麼迴應孔君平的?(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2)理解楊氏子的回答.

①自由讀一讀。想想楊氏子的言下之意是什麼呢?(如果說楊梅是我楊家的果,那麼孔雀就是您孔家的鳥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那麼楊梅又怎麼會是我家的果呢?)

②對比理解,感悟巧妙。

孔雀是君家禽。

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比較這兩句話,你發現了什麼?(第一句生硬,沒有禮貌;第二句委婉迴應了對方的問話,又不失應有的禮貌。)

③理解“應聲答曰”。

a.這麼巧妙的回答,楊氏子一定思考了很長時間吧?(理解:應聲答曰:不假思索,幾乎想都沒想。)

b.那你覺得他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呢?(思維敏捷、機智,說話有禮貌。)

4.指導朗讀:在朗讀中表現出對話的巧妙,在朗讀中表現出楊氏子的機智敏捷,在朗讀中表達出對楊氏子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四、贊“聰惠”。

1.孔君平聽了楊氏子的回答後會是什麼樣的神情?他又會做什麼?想什麼?說什麼呢?請同學們聯繫課文內容展開想象,說一說,也可以寫下來。

2.學生獨立思考、書寫。

3.小組交流。

4.小組派代表做彙報發言,師生評議,教師小結:

孔君平聽了楊氏子的回答,暗想:我原本是想借楊梅和姓楊的字一樣,來考考這個孩子是不是真的非常聰明,沒想到,他居然拿孔雀和我的姓來反問,回答得又是那樣婉轉,真是了不得!於是他笑着說:“耳聞楊氏之子甚聰慧,今日一談,果然名不虛傳哪!真是可喜可賀!”

五、熟讀成誦。

1.談話過渡:課文中,劉義慶用了短短的五句話留給我們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把一個聰慧、禮貌的楊氏子展現在我們面前。老師覺得,像這們的文章,我們應該把它給背誦下來。

2.學生自由練習背誦。

3.指名背誦,師生評議。

4.小組同學比賽背誦,男女生比賽背誦、小組間比賽背誦。

語文五年級下冊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自主學會本課生字詞,並能運用。

2、聯繫生活實際,注意和文本對話,把自己的體會批寫出來。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自己喜歡的詞句,欣賞繁星滿天、月明星稀的景象。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批讀,感受文章的童真童趣,想象繁星滿天、月明星稀的畫面,體會作者對星星的喜愛,對童年的懷念。

2、揣摩文章的表達方法。

教學方法:

想象品讀法批讀法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想象導入新課

師:在你們心中,星星是什麼樣子的?在夏天的夜晚,你數過天上的星星嗎?還記得當時的情景嗎?請你說一說。

過渡:夏天的夜晚,天上有無數的星星閃閃發光,星星們就像孩子們那樣調皮、可愛,讓夏夜的天空顯得那麼的熱鬧。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天上的星星。(齊讀課題)

讀了課題,你想到了什麼?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自讀課文,出示讀書要求:

1、帶着問題,自己大聲讀課文,看看答案是否找到。

2、同桌互讀,檢查生字認知情況,並相互評價。

3、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讀幾遍,仿照旁批,聯繫生活實際,批註自己的感受。

4、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們”對星星的喜愛?邊讀邊想象想象繁星滿天、月明星稀的畫面。

三、小組交流讀書情況。

1、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小黑板出示以下詞語:

無聊榆樹陡然驀地調皮鬼精靈

燦燦的灼灼的.弱弱的漠漠的

面面相覷不得其解目不暇接大吃一驚

精光靈氣沒精打采天涯海角

a、抽生讀詞語,齊讀詞語。

b、如果能夠體會一下詞語的意思,你能讀得更好。讀這些詞時要把詞語的含義連同你的想象都留存在心間。再讀一讀,好嗎?

2、課文哪些地方是寫繁星滿天的景象?(1-4自然段)課文哪些地方是寫月明星稀的景象?(5-11自然段)

四、品讀課文,欣賞美景。

1、課文主要爲我們描述了哪些畫面?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繁星滿天、月明星稀

2、孩子們,你喜歡哪一幅畫面,你就細細地讀,細細地咀嚼:要求是:

想想作者用什麼樣的方法爲我們描述了怎樣的畫面?體現了作者的什麼心情?聯繫上下文、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你對“繁星滿天”“月明星稀”景象的感受。再一次有目的地作旁批。

3、生自讀文,把自己體會最深的句子勾畫出來,並在課文旁邊批寫自己的體會。

4、學生彙報交流

(1)啊,兩顆,三顆……不對,十顆、十五顆……奇蹟是這般迅速地出現,愈數愈多。

你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什麼?讓學生理解數字和省略號的作用。

(2)一時間,夜空一片閃亮,像陡然打開了的百寶箱,燦燦的,灼灼的,目不暇接。這些星星又像是無數沉睡的孩子,驀地睜開了光彩的眼睛

目不暇接”是什麼意思?你能從這兩個句子中找出一對近義詞嗎?(陡然--驀地)這兩句話用了什麼寫作方法?把什麼比作什麼?體會比喻句的好處。

(3)它們真是一羣孩子呢,一出現就要玩一個調皮的謎兒!這些鬼精靈,從哪兒來的?是一個家族的兄妹?還是從天涯海角集合起來,要開什麼盛會呢?

從這句話體會孩子們對星星的喜愛之情,星星像孩子一樣調皮、可愛。

(4)夜空再也不荒涼了,星星們都在那裏熱鬧:有裝熊的,有學狗的,有操勺的,有挑擔的,也有高興極了,提了燈籠一陣風似的跑的……

從“熱鬧”一詞體會到什麼?星星們是怎樣“熱鬧”的呢?這些都是對星空中一些星座的描寫。你能根據平時對星空的觀察,發揮自己的想象,用“有……有……有……”來說說星星們熱鬧的樣子嗎?

5、星星是這樣的美,天空是這樣的熱鬧。可當月亮出來了時,會是什麼樣子呢?我們爲什麼“大吃一驚”?請你認真讀一讀課文,找出課文中描寫“月明星稀”的內容,用“”勾畫出來。

(1)學生自讀課文。

(2)全班彙報交流。

教師相機引導:

①我們爲什麼會“大吃一驚”?

②“面面相覷”是什麼意思?

③我們似乎明白了什麼?

理解“可憐”“不忍心”“不再聲張”“不讓大人們知道”等句,體會孩子們對星星的憐惜之情。

6、孩子們,你們眼前那寶石般的星星消失了,你們想想他們到那裏去了呢?我們一起去找找吧!請你想象星星們會怎麼樣?

五、課堂小結

1、本文作者運用了大量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描寫了繁星滿天和月明星稀的景象,刻畫了一羣孩子天真童稚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星星的喜愛之情。

2、學了本文,體會到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寫在課文旁邊的空白處。

六、板書設計

天上的星星

繁星滿天

月明星稀

語文五年級下冊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能夠聯繫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維也納這座音樂都市的人們酷愛音樂的詞句,感受維也納濃厚的音樂濃厚的音樂氛圍,初步培養學生熱愛古典音樂的情懷。

2、體會維也納的特點,理解爲什麼稱維也納爲音樂之都。

3、繼續學習總分結構段的作用,能夠學習處所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能夠聯繫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維也納這座音樂都市的人們酷愛音樂的詞句,感受維也納濃厚的音樂濃厚的音樂氛圍,初步培養學生熱愛古典音樂的情懷。

一、複習導入:

讀課題。通過上節課的學習,維也納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有人說:“音樂是維也納的靈魂,沒有音樂也就沒有維也納。” 那今天就讓我們就一起走進課文,通過文字來感受這音樂之都的魅力。

二、精讀訓練

1、快速瀏覽課文,找出全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具體寫維也納是“音樂之都”的?

交流(古典音樂的搖籃;用音樂裝飾的城市;一天也離不開音樂;世界著名的歌劇中心。)

2、那爲什麼說維也納是古典音樂的搖籃,是用音樂裝飾的城市,一天也離不開音樂呢?

圍繞這些問題,自由讀2、3、4自然段,選擇你最喜歡的自然段美美的讀上幾遍,細細品味品味。

3、交流喜歡的自然段,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第二自然段:

1、 課件出示第二段文字。理解“搖籃”。

①“搖籃”這個詞給你怎樣的感覺?(搖籃是嬰兒舒服的港灣,是甜蜜的家園。最初的好夢是從這裏開始的,最初的舒適也是從這裏開始的。)②你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嗎?讀“搖籃”。

2、許多音樂家在維也納生活,在維也納創作,他們感覺就象在搖籃裏那樣溫馨,那樣舒適地成長,創作了許多震撼人心的音樂名篇。是誰給了他們創作的靈感?對,是維也納這座美麗的城市,是維也納孕育了他們的音樂生涯,造就了歐洲的古典音樂。指名讀“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

3、維也納給了那些音樂家以豐富的靈感,讓他們創作出無數流芳百世的作品。同時,維也納又以這些偉大的音樂家爲自己的驕傲。我們聽着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來讀讀這一自然段。齊讀。

★第三自然段:

1、交流喜歡的理由。

2、城市的雕塑、街道名稱都是城市的標誌。我們唯亭公園裏也有一座雕塑,是爲了紀念評彈藝術家朱惠珍女士而建造的。我們許多城市都有中山路,這就是爲了紀念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

3、而我們在維也納,到處——(引讀課文) 可見維也納人民——(對音樂家的崇敬和懷念)

4、 我們的故宮看得最多的是龍,這是我們民族的象徵。而在維也納的王宮花園——(引讀課文)。 在維也納,他們把什麼作爲自己城市的象徵?

5、 整座城市就是用音樂裝飾起來的,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6、我們在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中讀讀這一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過渡:維也納的環境與音樂如此和諧,那麼維也納的市民跟音樂又是怎樣的呢?

1、 自由讀第四自然段,看看這一段圍繞“維也納幾乎一天也離不開音樂”寫了哪幾個場景?哪個場景最吸引你?想想你的感受。

2、 交流:哪個場景最吸引你?談談你的感受。

①華爾茲圓舞曲 教師哼 讀出“輕快”、“舒暢”的感覺。

②想象:習習的晚風吹拂你的臉龐,遠處悠悠揚揚的音樂隨風而來,這是一種怎樣的感覺?(讀出“柔美”的感覺。)

③一家人歡聚一堂,演奏一曲優美的音樂,你感覺如何?(其樂融融)

④我們學校週一的升旗儀式上,會奏一曲什麼音樂?我們立正敬禮,那樣的場面你覺得是怎樣的?(神聖、莊嚴)

3、 音樂已離不開維也納,維也納市民更離不開音樂。音樂迴盪在維也納每一個角落,音樂迴盪在維也納市民的心中。齊讀。在不同的場景中讀出不同的感受。

五、教學第五、六、七小節

過渡:音樂是維也納的象徵,維也納人們也以音樂作爲他們的驕傲,他們和音樂的關係是那樣的`密切,在大街上、在家裏,我們能欣賞音樂,但是最適合欣賞的地方則是歌劇院和音樂廳了。

1、欣賞圖片。

2、課文的5、6自然段給我們具體介紹了維也納歌劇院和金色大廳,自由讀這三小節思考:這是怎樣的歌劇院和金色大廳?

3、全班交流:這是怎樣的歌劇院?2、用哪些詞語形容歌劇院?從哪兒看出來的?

4、 課文中哪些地方把“金色大廳”的特點描寫出來了?

5、 如果你置身於這樣的歌劇院,欣賞着世界一流的盛大音樂會,會有怎樣的感受?

6、那裏是一個音樂聖地,每一位音樂家都向往那裏。每一位音樂家都以在那裏舉辦音樂會爲自己的最高目標;每一位愛好音樂的人都以到那裏欣賞而感到自豪。齊讀最後一段。

六、總結全文

今天,我們做了一次音樂的文化之旅,從這四個方面感受到了維也納這音樂之都所展現的魅力。我想給大家帶來的是美的享受。每座城市都有自己不同的特點,維也納以音樂聞名,你們還知道哪些城市也有這樣的美稱的?“東方威尼斯”蘇州

七、作業:

這篇課文有一個很重要的寫作方法值得我們學習,能談談嗎?

(圍繞中心句,從各方面 展開敘述,體現特點)

我們學着這樣的寫法,來介紹一下我們的家鄉“水鄉”。

板書:

古典音樂的搖籃

音樂之都維也納 用音樂裝飾的城市

一天也離不開音樂

歌劇院 音樂廳

語文五年級下冊教學設計15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感受人物形象。

2.體會人物的動作、語言、外貌等描寫的作用,學習表現人物某一方面特點的寫作方法。

3.認識課文中的生字,積累課文中描寫人物的精彩句段。

二、教學重難點:

學習通過語言、外貌、動作的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特點的寫作方法。

三、課時安排:

一課時

四、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多媒體教室。

學生:預習課文

五、教材分析:

《人物描寫一組》是本冊教材的一大特色,我也是頭一次接觸和教學,這組描寫編排得很有特色,也很有必要,通過選取三個在描寫人物上具有代表性的片段,要求學生能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感受人物的形象,並體會人物的動作、語言、外貌等描寫的作用,學習表現人物某一方面特點的寫作方法,“只有描寫行動——任務才能站起來!”整個教學過程貫穿這一主線!這對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大有益處。學習通過語言、外貌、動作的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特點的寫作方法,是教學本課的重難點。尤其是我教學的《小嘎子與胖墩兒比賽摔跤》,在描寫人物摔跤時的動作惟妙惟肖,把這兩個孩子的活潑淘氣刻畫得栩栩如生。

六、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同學們平時一定讀了不少的古今中外的名著。作家爲我們塑造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哪些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認爲怎麼樣才能把人物描寫得形象生動呢?(板書:人物描寫)

(一)導入新課:

今天讓我們再次認識和親近作家筆下的人物形象,一起來學習,

板書:22人物描寫一組

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第一個片段,(板書課題)

小嘎子和胖墩比賽摔跤

(二)初讀課文,感知形象

1、指名檢查讀生字、詞、句。師生正音。

2、同桌逐段輪讀,互相檢查。

3、初讀課文,小嘎子和胖墩兒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板書:(嘎子)機靈、富有心計;(胖墩兒)沉穩、老實

(三)讀懂課文,再現形象

默讀課文,你從文中哪些詞句體會到人物性格特點的,說說理由。

學生彙報

1、媒體出示:小嘎子在家裏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從不單憑力氣,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摟。

(嘎子自知不如胖墩兒有力氣,所以選擇隨便摔)

師:嘎子認爲自己摔跤穩贏,那胖墩兒呢?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胖墩兒也充滿自信)

2、指導朗讀對話。

媒體出示

“要不—摔跤。”

“是嗎?”小胖墩兒跳了起來,立刻退後兩步,一閃身脫了單褂兒,叉着腰說,“來吧,是一叉一摟的,還是隨便摔?”

小嘎子在家裏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從不單憑力氣,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摟,就說:“隨便摔”。

師:兩個爭強好勝的孩子通過你們的朗讀展現在我們眼前。板書:語言描寫

師:你還從哪兒看出來嘎子有心計,很機靈?

學生彙報。媒體相機出示:

比較句子:

(1)、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擻,圍着他像猴似的蹦來蹦去,彷彿很佔了上風。

(2)、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擻,欺負對手傻大黑粗,動轉不靈,圍着他像猴似的蹦來蹦去,總想使巧招,下冷絆子,彷彿很佔了上風。

師:這兩個句子在表現嘎子機敏,富有心計的性格特點上,哪句更好,爲什麼?作者這又是抓住嘎子的什麼描寫的?

師導:假如你是嘎子,你心裏怎麼想?

學生髮言,板書:心理描寫

指導朗讀這句話。

3、師:於是一場摔跤大戰開始了,讓我們一起回到那激動人心的現場。

四人小組合作:一人解說,可自由發揮;一人當導演,要根據作者的描寫指導動作;另兩個人表演。導演要根據作者的描寫指導動作。

小組上臺表演。板書:動作描寫

要求標出文中描寫動作的詞,齊讀全文,整體感知。

(四)歸納寫法

師:作者用他那生花妙筆爲大家塑造了兩個個性鮮明、天真可愛的兒童形象,你認爲作者爲什麼會寫得這麼形象呢?

根據板書歸納總結:語言描寫

心理描寫

動作描寫

板書設計:

22人物描寫一組寫作方法:

嘎子和胖墩兒語言描寫

比賽摔跤心理描寫

機靈、有心計沉穩、老實動作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