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四年級上冊語文《舉手的祕密》教學設計(彙編7篇)

四年級上冊語文《舉手的祕密》教學設計(彙編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W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上冊語文《舉手的祕密》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上冊語文《舉手的祕密》教學設計(彙編7篇)

四年級上冊語文《舉手的祕密》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在語境中理解重點語句的意思。

2、在閱讀中,體會文中的細節描寫,使學生能夠結合生活經驗,感受“我”是怎樣進步的,感悟老師巧妙的做法是對“我”的尊重、信任、和鼓勵,從而使人產生戰勝困難的自信心。

教學過程:

一、質疑導入

1、舉手對我們來說是再普通不過的事了,上課回答問題要舉手,有問題請教老師也要舉手。舉手會有什麼祕密呢?現在讓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2、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二、小組合作探究、導引釋疑

1、在學習中,“我”遇到了什麼困境?當時我心裏是怎麼想的?在課文中找到相關的句子,讀一讀。

方法提示:a自由讀課文1、2自然段 b結合實際,談自己遇到類似困境時,最希望什麼?c有感情的朗讀來感悟我的心情。

2、正當“我”傷心時,高老師是怎樣對待我的.,後來又用什麼巧妙的方法幫我進步的?爲什麼高老師不當衆提出這種辦法呢? 方法提示:a有感情地讀3、4自然段來感悟 b結合重點詞句理解 c充分發揮想象力。

三、全班展示

預設:

當“我”不會回答問題舉手露餡時,心情會怎樣?應怎樣用讀來表達呢?

1、學生有感情地朗讀1、2自然段。並適時指導朗讀。

2、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談自己最希望:有人來幫助自己脫離困境或鼓勵自己走出困境

“舉手的祕密”是指什麼?後來我走出困境了嗎?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從中,使我能體會到高老師對學生的尊重、愛護、關心和鼓勵、、、或在遇到困境時,別人的鼓勵、尊重能使自己樹立自信和勇氣,從而走出困境等)

四、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那淺淺一笑,照亮了我快樂的童年”從這句話中,我們能看出“我”克服了困難,並擁有了快樂的童年。如果你是當時的“我”,你有什麼話想對高老師說?

2、你希望老師跟你之間有什麼“祕密”嗎?可以寫在小紙條上告訴老師。

板書設計:

14、舉手的祕密

露餡兒(不自信)———從容(自信)

祕密(老師的愛)

四年級上冊語文《舉手的祕密》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能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解飛機夜間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繫。

2、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樂於觀察和探究的興趣。

3、蒐集並能與同學交流有關仿生學的資料,提高信息蒐集與處理能力。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解飛機夜間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繫。

教學難點

1、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樂於觀察和探究的興趣。

2、能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和同學交流。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1、齊讀詞語。

蝙蝠 雷達 蚊子 即使 靈巧 敏銳 科學家 橫七豎八 繩子 蒼蠅

證明 研究 障礙 改變 模仿 顯示 駕駛員

2、多媒體出示蝙蝠圖:

師:同學們,你瞭解了蝙蝠是一種怎樣的動物?(學生介紹:蝙蝠、雷達)

3、師:蝙蝠和雷達到底有怎樣的關係?它們之間發生了哪些有趣的科學故事呢?讓我們繼續走進課文,去尋找答案吧!

二、理解課文。

1、讀第1、2自然段,想一想:課文爲什麼一開始要寫飛機夜行?(吸引讀者、引出問題)

2、過渡:通過飛機夜行這種現象,提出飛機怎麼能安全飛行的問題。那麼飛機爲什麼能在夜裏安全飛行?(生答)

3、讀第3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寫的是什麼內容?

蝙蝠高超的飛行本領,引起了科學家的思考。

4、從哪兒看出蝙蝠的飛行本領高超?畫出有關句子。

5、這些現象引起了科學家怎樣的思考?

難道它的眼睛特別敏銳,能在漆黑的夜裏看清楚所有的東西嗎?

6、爲了弄清這個問題,兩百多年前,科學家已經做了很多實驗,接下來,請同學們根據表格自學第4、5自然段。把表格補充完整。

實驗順序目的方法結果證明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a、指名說。

b、先了解“證明”。你能根據三次試驗的內容,用“證明”一詞說話嗎?

c、檢查:假如你就是科學家,現在請你來介紹一下你的實驗過程。

學生代表交流學習情況。

(我是科學家--------,我在第---次實驗中是這樣做的-----------)

7、小結:三次試驗證明-------(多媒體出示,學生讀)

“蝙蝠夜裏飛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8、蝙蝠夜裏飛行靠的是嘴和耳朵配合,那麼蝙蝠的嘴和耳朵到底是怎樣配合的呢?讀讀第7自然段。

a、完成填空。

b、賞讀:那我們再一起來當一回研究成功的科學家,瞭解下蝙蝠探路的祕密吧!

9、讀第8自然段:科學家根據蝙蝠的飛行特點,得到了怎樣的啓示?

科學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給飛機裝上了雷達。

10、那麼雷達是怎樣探路的'呢?我們再來欣賞下雷達探路示意圖。

d、同桌討論,完成填空。

e、老師操作課件示意圖。

11、學完了課文,你能說說課題爲什麼要用“和”來連接蝙蝠、雷達嗎?

科學家從蝙蝠探路的試驗和研究得到啓示,發明了雷達,這就是蝙蝠與雷達的聯繫,所以課題要用“和”來連接。

12、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發明是受了動物啓發?(出示圖片)

四、總結拓展。

過渡:同學們,像這種人們通過研究生物的結構、功能來創造發明東西,爲人類造福,這門學科叫仿生學。人類仿生髮明的東西很多很多,你能再舉些例子來嗎?

當然,大自然中還有許多生物的祕密還未發現,許多地方值得人類利用它來創造發明,爲子孫後代造福,這個重任我希望大家能挑起它,有信心嗎?

五、作業鞏固。

表演題:想象假如有一天,蝙蝠在夜間飛行時偶爾碰到了夜行的飛機,它非常驚訝,就和飛機說起話來,同學們,它們會怎麼說呀?

1、同桌練習,配以動作演一演。

板書設計

《蝙蝠和雷達》是一篇淺顯易懂的科普課文,課文層次清楚。

1、 “興趣是學習之母”,沒有興趣是學不好語文的,我利用電教手段,找準教學的切入點,誘發學生的求知慾。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活動的主要陣地,對於密切書本知識與社會知識的聯繫,引導學生認識世界,培養他們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2、小學生接受新鮮事物快,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容易遺忘又是孩子的缺點。讓小學生牢固地記住學過的知識,就必須讓他們主動參與學習,進入自我探索的角色。

四年級上冊語文《舉手的祕密》教學設計3

活動目標

1、感知水的特徵,知道水是無色、無味、透明、可流動的。

2、知道水會隨溫度的變化呈現不同的狀態。

3、瞭解水的重要性,懂得節約用水。

4、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5、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感知水的特徵,知道水是無色、無味、透明、可流動的瞭解水的重要性,懂得節約用水。

活動準備

1、每人兩個分別裝有水和牛奶的杯子、玩水玩具,每組一個大塑料盆

2、事先在冰箱裏凍好冰塊

3、教師準備酒精燈、燒杯等

教育活動

1、看

教師請幼兒出示裝有牛奶和水的透明杯子。

師:你們面前是一杯水和一杯牛奶,請小朋友只用眼睛看,說說它們有什麼不一樣?(只用眼睛看語氣重一些)

幼:水清清的,牛奶濃濃的;水是無色的,牛奶白色的。

小結:水是無色的

2、嘗

教師請幼兒嘗一嘗牛奶、水有何不同

幼:牛奶酸酸的'甜甜的,水沒有味道。

小結:水是無味的

啓發幼兒:水與牛奶比,還可以與什麼比嘗是無味的

例如:酒是辣的,醬油是鹹的,加深水是無味的

3、觀察

師在水杯、牛奶杯中分別放入一片鮮豔的花片,引導幼兒觀察並說出自己的感覺,例:你能看見嗎?爲什麼?

幼:水中的花片很清楚,而牛奶中的看不清楚。水是透明的,而牛奶不透明。

小結:水是透明的。

啓發幼兒想辦法:你還可以用什麼方法證明水是透明的?

例:把小手放入乾淨水中,隔着盛滿水的瓶子互相能看見等。

4、動

幾人一組將杯子裏的水倒入盆中,引導幼兒感知水的流動,提問:水是怎樣的?

小結:水是可以流動的。

水的流動性還從哪裏看出來,啓發幼兒說出如擰開水管、小河流水等。

5、師幼共同總結水的特性:無色、無味、透明、可流動。

教學反思

幼兒園科學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養幼兒探索的興趣,教師時刻要爲幼兒的探索認知創設一個寬鬆、和諧、自由的環境氛圍,讓幼兒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認識物質的性質。本次教學活動通過看一看、嘗一嘗、動一動,幼兒從親身體驗中,對水的概念從形象到抽象的提升,讓幼兒在活動中自始至終都是“實驗者”,知識在孩子們的實踐中自然就形成了。

四年級上冊語文《舉手的祕密》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會寫本課14個生字,認識12個本課生字。正確讀寫“雷達、蚊子、即使、靈巧”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3)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繫。

2、能力目標:

(1)深入學習和實踐針對課文內容提問題的方法,能夠自己針對課文內容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2)學會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學會通過小組合作解決問題。

3、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樂於觀察思考與探究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夜間探路之間的關係。

2、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提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看圖片,激趣導入。

1、出示圖片(蝙蝠和雷達)

老師依次出示蝙蝠和雷達圖片,提問:有哪個同學能把自己對它的瞭解介紹給大家聽呢?指名回答。

2、讀題質疑:蝙蝠是一種動物,而雷達則是人類發明的一種探測儀器。這兩種截然不同的事物,課題中爲什麼用“和”把它們連起來,它們之間究竟有什麼聯繫呢?

3、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科學,瞭解他們之間的聯繫。(板書課題:夜間飛行的祕密)

二、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1、讀準字音,標出自然段序號。

2、自由朗讀課文,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3、小組輪流讀課文,在小組內互相幫助糾正讀音,然後點名分段讀課文,師生集體正音。

4、課件出示生字新詞。(見PPT)

指名讀生字詞,提示學生注意形聲字和“蝙、漆、熒、橫”和多音字“系”的讀音。

5、快速瀏覽課文,用筆畫出含有這些詞語的句子,查字典並結合課文內容理解詞語。

6、交流不明白的詞語。

三、複習回顧,默讀課文。

1、我們以前學過針對一篇文章提問可以從三方面着手:文章寫什麼?針對文章的主要內容提問題;爲什麼寫?針對文章的中心思想來提問;怎麼寫?針對文章的結構、表達方式、語言、體裁來提問。

2、針對文章的主要內容提問題,解決文中的小同學在書旁提出的第一個問題:蝙蝠和雷達有什麼關係呢?文章哪句話能點明,請你畫出來。

(科學家經過反覆研究,終於揭開了蝙蝠能在夜裏飛行的祕密。模仿蝙蝠探路的辦法,給飛機裝上了雷達。飛機在夜裏飛行也十分安全。)

3、同學們觀察上面的提問和答案,結合我們學過的提問技巧,你有什麼發現?

4、對,它們這是針對主要內容的提問,答案是這篇文章主要內容的總結。我們在提問的時候,可以不要“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什麼”這樣的提問,而是從課文標題入手。

5、讀完課文你想提出什麼問題。

6、整理同學們提出的`問題。

四、課堂小結。

我們總結了本文的主要內容,也明白了提問可以從題目入手。我們在提問其他方面的問題時,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呢?同學們,認真思考,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同學們,回想一下《夜間飛行的祕密》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用一句話回答。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以及通過提問完成對本篇課文的學習。

二、集中問題,學習課文。

1、我們先根據課文旁批的問題和課後問題了解課文的內容。

2、總結文中出現的問題有哪些?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1)蝙蝠在夜裏是如何安全地飛行的呢?

(2)蝙蝠如何分辨障礙物和獵物的呢?

(3)科學家怎樣探索蝙蝠夜間飛行的奧祕?

(4)蝙蝠夜間飛行的奧祕對科學家有什麼樣的啓示?

(5)飛機是怎樣靠雷達提供信息安全飛行的呢?

三、研讀課文,解決問題。

1、學習第6、7自然段:蝙蝠在夜裏是如何安全地飛行的呢?(這是課文中心句)如何分辨障礙物和獵物的呢?(這是書中同學的問題)

出示課件:

蝙蝠夜裏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 )和( )配合起來探路的。

蝙蝠一邊飛一邊從( )裏發出( ),遇到障礙物就反射回來,傳到它的( ),它就立刻( )。

2、學習4-6自然段:科學家怎樣探索蝙蝠夜間飛行的奧祕?

出示課件:科學家通過反覆研究,終於發現了蝙蝠在夜裏飛行的祕密。

3、集中探討共性問題:

課文寫科學家們做了幾次實驗?每次是怎樣實驗的?每次實驗的結果怎樣?默讀4-6段,用簡潔、準確的話來填寫表格。

次數,實驗方法,實驗結果,結論

完成表格後,師生共同總結實驗結論:蝙蝠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4、默讀第七、八自然段。提煉重點問題:

蝙蝠夜間飛行的奧祕對科學家有什麼樣的啓示?飛機是怎樣靠雷達提供信息安全飛行的呢?

5、學生練習畫出示意圖。

教師板書示意圖:

雷達無線電波

飛機熒屏障礙物

對本段,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雷達的工作原理和蝙蝠探路的方法有什麼相似之處?

出示課件:

雷達的天線就像是蝙蝠的( ),雷達發出的無線電波就像是蝙蝠( ),雷達的熒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四、補充提問,拓展延伸。

1、學完課文,你還能從不同角度給本課提出問題嗎?

2、問題彙總:

(1)生活中還有哪些發明是受到動物的啓發?

(2)爲什麼課文沒有具體寫後兩次實驗?

(3)文章開頭爲什麼先寫飛機?

4、通過這些問題清單,說一說自己有什麼啓發?

5、思考課文內容背後的問題,有助於我們發散思維,獲得更多的知識。

五、課堂總結。

1、分析我們提出的問題,看一看都是從哪些角度提出的,能夠幫助我們懂得如何對課文提出問題。

2、這節課我們不但瞭解了科學知識,還知道了閱讀課文要學會從不同角度給文章提問題。多提幾個問題能讓我們更深刻的理解課文內容。

六、延伸訓練。

讀下面這段話,我能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

馬鈴薯和藕不是植物的根,而是莖。它們躲在泥土裏變了模樣,你不要把他們認錯了。這種變了模樣的莖,有一個總的名稱,叫作變態莖。

變態莖分好幾種。馬鈴薯和洋姜長得肥肥胖胖,叫作塊莖;荸薺、慈姑和芋頭長得圓頭圓腦,叫作球莖;洋蔥和大蒜頭長得一瓣一瓣的,好像鱗片一樣,叫作鱗莖;藕和生薑長得像根一樣,就叫作根狀莖。

七、課後作業。

閱讀有關動、植物祕密的書籍,試着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有很強的科學性,以說明爲主,設計教學時,注重滲透方法指導,從質疑中引發探究。學習貴在生疑,有疑有問,有問有探究。開始,通過圖片讓學生知道什麼是蝙蝠什麼是雷達,引出問題:蝙蝠和雷達的關係?直接學習結論,學習第七、八自然段時,以課本中小同學提出的問題爲基礎,激發學生提問題。遵循讀、問、議、答,有扶有放,引導學生“你能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嗎?”注重問題回到課本解決的練習既提出不同問題又能完美地解決問題。

課堂上,根據需要,邊讀邊思考,邊討論、交流,鼓勵學生一次一次地與文本對話,讓學生從文本中獲得信息,提煉觀點。每一步把讀書的權力還給了學生,讓學生充分地閱讀,靜靜地思考,大膽地提問,發展思維,理解課文內容。遺憾的是給予學生讀書思考問題的時間比較少。

四年級上冊語文《舉手的祕密》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系”,會寫14個生字,會寫“雷達、蚊子”等12個詞語。

2、學會從不同角度提問。

3、能借助問題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難點]

1、學會從不同角度提問。

2、能借助問題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系”,會寫14個生字,會寫12個詞語。

2、瞭解課文大意。

3、學會根據課文內容來提問。(重點)

一、識字導入

1、教師板書“我會寫”中的“蝙蝠”,出示蝙蝠圖片,提出問題:“你們認識它嗎?”指名學生回答,強調字音,並指導書寫。在學生書寫後,教師提出三個問題:

(1)“蝙蝠”二字都是蟲字旁,它是昆蟲嗎?

(2)蝙蝠會飛,那它是鳥嗎?

(3)蝙蝠是什麼類的動物?從哪得知呢?

2、剛剛我們認識了蝙蝠,那麼飛機的夜間飛行和蝙蝠有什麼關係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課文

1.檢查預習。

(1)學習生字詞,重點學習“系”的讀音、“即”的書寫。學生讀詞、寫字,同桌互查。

(2)解說一個重要的雙音節詞:根據課文內容闡釋“祕密”一詞的含義。

2、瞭解課文大意。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大意嗎?

課文大意:科學家在反覆試驗中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原因,並從中受到啓發,給飛機裝上雷達,解決了飛機在夜間安全飛行的問題。

三、提問角度:根據課文內容提問

1、學生初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並進行交流。

生1:爲什麼文章一起筆就寫“清朗的夜空”中飛機在航行呢?(這是一種對假設的情景進行描寫作爲文章開頭的方法,既表現出一種生動的筆法,又順利地引出了“飛機怎麼能安全飛行”的話題。)

生2:文中兩次設問“在漆黑的`夜裏,飛機是怎麼做到安全飛行的呢?”“難道它的眼睛特別敏銳,能在漆黑的夜裏看清楚所有的東西嗎?”,這兩個設問重要嗎?(是的,它們很重要,在文章的結構和內容上,這兩處設問前後關聯,逐層深入,引出課文的重點內容:蝙蝠是如何探路的、蝙蝠能在夜裏飛行的祕密。)

生3:怎樣結合“蝙蝠”的生理特點來解說“雷達”的科學原理呢?(原來,雷達的天線就像是蝙蝠的嘴,雷達的無線電波就像是蝙蝠發出的超聲波,雷達的熒光屏就像是蝙蝠的耳朵。)

2、教師小結,並引導學生利用問題清單,發現提問角度:“大家的問題都很有價值,看來是經過認真思考後提出的。讓我們去分享更多的問題,和小組成員互相交流,並羅列問題清單。認真閱讀自己小組的問題清單,你有什麼發現?

3、教師根據學生的發現,進行總結:“同學們都很聰明,能夠針對課文內容,提出問題。這是我們最常見的也是最熟悉的一種提問角度。”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能根據寫作方式和聯繫生活經驗提問,並能藉助問題理解課文內容。(重點)

2、鏈接課後習題,學會提出自己的問題。(難點)

一、提問角度:根據寫作方式提問

(一)引發思考,示範:模仿

上節課大家從課文內容的角度進行了提問,我們還能從哪些角度來提問呢?(預設:從文章的寫法來提問)

(二)明確角度,觀察提問

(出示課文第4~5自然段)請學生閱讀,並思考:“這兩個自然段寫了三次實驗。你有什麼發現嗎?你能提出什麼問題呢?”

生1:我發現第一次實驗用了一個自然段,後兩次實驗用了一個自然段。作者爲什麼要這麼安排呢?

生2:我想問爲什麼第一次實驗過程進行了詳寫,而後兩次略寫呢?

(三)繼續提問,強化訓練

1、(課件出示課文第3自然段)學生齊讀,師引導:“站在寫法的角度上,你又有什麼發現?提出你的問題。”

生1:我發現作者在這一段的最後一句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用問題來結尾有什麼特別之處嗎?

生2:我發現作者已經說了蝙蝠在夜裏無論怎麼飛,從來沒有見過它跟什麼東西相撞,爲什麼後半句還要補充“即使一根極細的電線,它也能靈巧地避開?”

2、自讀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看看你們還能從寫法的角度上提出什麼問題?

二、提問角度:聯繫生活經驗提問

1、師:學了課文,我們知道了雷達原來是科學家根據蝙蝠飛行的特徵發明出來的,文中的“那位同學”也在最後聯繫生活經驗提出了問題:“超聲波在生活中還有什麼用途呢?”你能像他一樣也從生活實際出發,提出一些問題嗎?

預設:我知道直升機是人們模仿蜻蜓發明的,同學們還知道其他的發明嗎?

2、(課件出示青蛙、甲蟲、蝴蝶等圖片)看了這些圖片,你有什麼想問的?

生:這些小動物又和我們生活中的哪些發明有關呢?我們身邊還有什麼是受動物啓發發明的呢?

3、師:你們越來越會提問了!從動物身上發現功能特點,並受到啓發,發明造福人類的東西,這也是一門科學,叫仿生學。感興趣的同學課後可以去查閱這方面的資料。

三、拓展運用

讀課後習題中的《它們是莖,還是根?》,根據教師的提示,提出自己的問題。(板書:學會從不同角度提問)

問題預設:選文用了怎樣的結構?作者介紹變態莖的時候,採用了什麼說明方法?

四、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學會了根據課文內容、根據寫作方式和聯繫生活經驗等不同角度來提問。發散思維、多角度提問是閱讀文本的一大法寶,這將會給我們的閱讀打開新的視野,讓閱讀更加有效。

[教學板書]

6夜間飛行的祕密

學會從不同角度提問根據課文內容提問

根據寫作方式提問

聯繫生活經驗提問

[教學反思]

提問不僅是學生閱讀思考的體現,更是一種閱讀策略。在教學過程中,我不僅注重對學生理解能力的培養,更注重對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的培養。我引導學生認真體會教材以批註的形式出示的問題,讓學生獲得啓發,學會發散思維,掌握從課文內容提問、根據寫作方式提問和聯繫生活經驗提問的方式,從而提高學生的提問能力。

與此同時,我還結合課後練習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並想辦法自主解決,這樣既鍛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又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年級上冊語文《舉手的祕密》教學設計6

活動目標

1、體驗運水的樂趣,在運水的過程中感知水的特性。

2、嘗試使用工具運水,在探究中知道哪些東西能運水,哪些東西不能運水。

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玩水,讓他們體驗玩水的樂趣,感知水的特性。

幼兒聽見玩水都非常高興,都爭着講述自己的以前玩水的經歷,相互交流自己以前的發現。這給活動帶來的很好的開端。

二、引導孩子尋找運水工具並嘗試運用,探究哪些東西能運水,哪些東西不能運水。

材料很多,幼兒都選擇了沒有洞洞的材料進行嘗試。並相互交換嘗試,流露出獲得了成功的喜悅。

三、引導孩子大膽表述發現,並將工具分類,提升總結經驗。

幼兒有了直接經驗,在分類的過程中,幼兒的操作速度很快,也沒有出現錯誤。

活動反思

孩子們在用我們收集的各種工具裝水,他們發現有些不能裝水的東西,如:有洞的瓶子、漏斗等,想辦法後也能讓他們裝進水的。他們都覺得籃子是不能裝水的.,籃子到底能不能象有洞的瓶子、漏斗一樣響了辦法後也能裝水呢?我把這個問題留給了孩子們。

懸念設置策略是指教師將幼兒在一次區角活動結束時沒有解決的問題作爲懸念,讓幼兒在下次活動中找答案的教學策略。每次區角活動的時間和空間都是有限的,如何將幼兒的探索積極性、主動性加以保護,並使之延續和發展,使孩子們能比較持久地對探究物發生興趣,教師必須將幼兒相互交流時沒有解決的問題拿出來,鼓勵幼兒繼續探究,直到發現它的祕密爲止,這樣爲下次的區角活動作了很好的鋪墊,也爲老師下一次的區角活動的精心準備提供了目標要求。例如:籃子到底能不能象有洞的瓶子、漏斗一樣響了辦法後也能裝水呢?這個問題激發了幼兒下一次探究的興趣,使探究活動能繼續深入下去。

四年級上冊語文《舉手的祕密》教學設計7

活動目標:

1、知道水的用途和重要性,愛護水資源,節約用水。

2、通過實踐活動,創新感知污水通過多層毛巾過濾可以變乾淨。培養幼兒觀察、分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3、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想象力和創造力。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活動重點、難點:

幼兒能結合自己的甚或經驗在操作、講述活動中創造性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幼兒大膽思維創新的意識。

活動準備:

錄象、裝滿髒水的容器、乾淨的空杯、筆、紙、毛巾、紗窗網、紗布、海綿、大個果凍盒。

活動過程:

1、謎語導入。

刀砍沒有縫,槍打沒有洞,斧子劈不開,沒有牙齒也能咬。(謎底是水)。

2、幼兒討論水有什麼用:啓發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與發現大膽地講述問題水給我們帶來的用處。(水能洗衣服、澆花、養魚、洗澡、洗臉、水能做湯、煮稀飯……)

3、擴展幼兒知識面:放錄象,有關廢水的排放和再利用。

4、幼兒想象思維,創新新的`節水方法:在生活中我們可以怎樣節約用水?(如:洗衣服的水沖廁所、洗菜、水果的水來澆花、關好水龍頭、安裝新型的節水器等。)

5、認識水的重要性:人類、動植物都離不開水,所以我們大家要愛護水資源,節約用水。

6、創新操作活動探索:探究實驗水如何會變乾淨,出示一盆很髒的水,請小朋友想一想,怎樣使水變乾淨?

幼兒討論:

(1)我用紗布把髒東西撈出來。

(2)我用海綿把水吸上來就乾淨了。

(3)我用毛巾把水弄乾淨了……試一試,怎樣把水變乾淨。

(1)我把紗網放在空瓶口上,用果凍殼把髒水舀起來倒在上面,我發現水一下子就漏到瓶子裏,但水還是很髒。

(2)我把紗布放在空瓶口上,把髒水倒進去,瓶子裏的水還是很髒,紗布上也有點髒。

(3)我把海綿放在空瓶口上,把髒水倒在海綿上,流到瓶子裏的水有點變乾淨了。

(4)我把一條幹淨的毛巾放在空瓶口上,把髒水倒進去,水變乾淨一點但毛巾變髒了。

說一說,爲什麼實驗結果不一樣。

(1)紗窗和紗布的"眼"太大,髒水一下子都漏過去了。

(2)海綿"眼"小,能把水變乾淨一點。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首先從幼兒的體驗入手,讓幼兒在鍛鍊後飲水,感受口渴時喝水的舒適。其次引導幼兒觀察洋花蘿蔔,切實體會喝水的重要性。第三,通過幼兒心目中的權威人物保健醫生的講解,讓幼兒明白白開水纔是最健康的飲料。最後,通過每週末評選“喝水小寶寶”的方式,激發幼兒主動飲水的意願。活動後,大多數幼兒能主動飲水,個別幼兒不能斷絕喝飲料,需要一個慢慢適應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