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高三語文開學第一課教學設計範文(通用5篇)

高三語文開學第一課教學設計範文(通用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W 次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三語文開學第一課教學設計範文(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三語文開學第一課教學設計範文(通用5篇)

高三語文開學第一課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在文中尋覓沈從文着力歌頌的“恰如其分的愛與美”,體會《邊城》田園牧歌式情調。

【學習重點】

瞭解沈從文筆下的湘西風土人情,走進作者構築的善與美的理想世界。

【學習難點】

體會小說的情感境界和人性之美。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學習課時】1課時

【預習指導】

1、提前預習,通讀課文,標好段落,梳理故事情節。

2、劃出反映民俗風情和人際關係的語句。

【學習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風聲水聲歌聲談話聲啜泣聲聲聲驚殘夢,鄉情民情愛情手足情骨肉情情情亂癡心。”

二、整體感知

1、迅速瀏覽課文,然後給各部分命一個耐人尋味的小標題。

2、《邊城》堪稱中國現代小說的扛鼎之作。大家已經讀了,現在我想請大家用一句話談談自己對作品的印象。

3、如果要用一個字來概括《邊城》內容,你認爲,哪個字比較好?

沈從文在談及自己的創作動機時說:我要表現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領導讀者去桃源旅行,卻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個小城市中幾個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牽連在一處時,各人應得的一分哀樂,爲人類的“愛”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說明。

作者的意思是:他想用平凡的故事來“說明”怎樣的愛才是一種“優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簡言之,作品就是在回答“什麼樣的愛是合符人性的,是美的”

三、文本探究

作者在小說中從祖孫情、愛情、軍民情、鄰里情、朋友情、擺渡情、人物情等多方面構築了一個人性美的理想王國。擷取最打動你的細節,在課本上進行圈點批註,然後與同學互相交流,談談你在當中感悟到的人性之美。

四、拓展探究

沈從文想用“邊城的世界”告訴我們什麼?

五、課堂總結

來自《邊城》的美——沈從文《邊城》賞析

被譽爲“現代文學史上最純淨的一個小說文本”,“中國現代文學牧歌傳說中的頂峯之作”的《邊城》被遴選進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使高中學生得以領略沈從文筆下湘西世界的美。

《邊城》所寫的故事很簡單,然而卻極美:在湘西風光秀麗、人情質樸的邊遠小城,生活着靠擺渡爲生的祖孫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壯,孫女翠翠十五歲,情竇初開。他們熱情助人,純樸善良。兩年前在端午節賽龍舟的盛會上,翠翠邂逅當地船總的二少爺儺送,從此種下情苗。儺送的哥哥天保喜歡上美麗清純的翠翠,託人向翠翠的外公求親,而地方上的王團總也看上了儺送,情願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兒嫁給儺送。儺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爲妻,寧願作個擺渡人。於是兄弟倆相約唱歌求婚,讓翠翠選擇。天保知道翠翠喜歡儺送,爲了成全弟弟,外出闖灘,遇意外而死。儺送覺得自己對哥哥的死負有責任,拋下翠翠出走他鄉。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擔憂,在風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獨地守着渡船,癡心地等着儺送歸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小說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表現自然、民風和人性的美,描繪了水邊船上所見到的風物、人情,是一幅詩情濃郁的湘西風情畫,充滿牧歌情調和地方色彩,形成別具一格的抒情鄉土小說。

一、山水美

《邊城》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這樣一副畫面:“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裏便匯入茶峒的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一隻里路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牀爲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

小說中那清澈見底的河流,那憑水依山的小城,那河街上的吊腳樓,那攀引纜索的渡船,那關係茶峒“風水”的白塔,那深翠逼人的竹篁中鳥雀的交遞鳴叫,……這些富有地方色彩的景物,都自然而又清麗,優美如畫讓人如入夢境,無不給人美的享受。

二、風情美

沈從文在《邊城》描繪了一幅他童年記憶中、理想世界中的美麗湘西地域風俗畫。這幅風俗畫是優美的、精緻的、奇麗的,它蘊涵了湘西邊地的自然風光、社會風俗、人際關係、人情人性等等,積澱着深厚博大而又神祕瑰麗的楚文化。

沈從文說:我要表現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因此,《邊城》中就有了一個質樸而又清新的世界,一個近乎“世外桃源”式的鄉村社會,表現出仁厚、純樸的土性鄉風。他筆下的湘西是這樣的:中秋節,青年男女用對歌的形式在月夜下傾吐愛意;端午節,家家鎖門閉戶,到河邊、上吊角樓觀賞龍舟競賽,參加在河中捉鴨子的活動,“不拘誰把鴨子捉到,誰就成爲鴨子的主人”;正月十五,舞龍、耍獅子、放煙火,“小鞭炮如落雨的樣子”,小城沉浸在一片歡樂之中……

這種氛圍裏生活的人們質樸而又善良,任何劍拔弩張在這裏都顯得格格不入。

在划船比賽中,勝利的隊伍可以得到一枚小銀牌,在邊城之外,總會有人計較誰會得到它,但是在邊城人看來,銀牌不拘纏到船上哪一個人的頭上,都顯出一船人合作努力的光榮。在邊城,沒有爭名奪利。

“從文出生於苗漢雜居的湘西,他最熟悉的是這一地區的風土人情。非但熟悉,而且是熱愛。”施蟄存如是說。

三、人性美

邊城的人民是“一羣未被近代文明污染”的善良人,他們保持着昔日寧靜和諧的生活環境與純樸勤儉的古老民風。透過字裏行間,我們能感受到沈先生努力建構了一個充滿自然人性的世外桃源,創造的人物閃爍着人性中率真、美麗、虔誠的一面,邊城的人民就是人性美的代表。

在《邊城》裏面,我們看到的是人的淳樸、勤儉、友善、和平的景象。“管理這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個老人。活了七十年,從二十歲起便守在這溪邊,五十年來不知把船來去渡了多少年。年紀雖那麼老了,本來應當休息了,但天不許他休息,他彷彿不能夠同這一分生活離開,他從不思索自己的職務對於本人的意義,只是靜靜的很忠實的在那裏活下去。”文章在寫到掌管水碼頭順順時說:“這個大方灑脫的人,事業雖十分順手,卻因歡喜交朋結友,慷慨而又能濟人之急,……明白出門人的甘苦,理解失意人的心情……爲人卻那麼公正無私……既正直和平,又不愛財”。在說到兩位年青人的時候,又寫得是那樣受人歡迎:“結實如小公牛……豪放豁達,不拘常套小節……和氣親人,不驕惰,不浮華。”而更讓人稱奇的那隻小狗也格外顯得乖巧、懂事:“有時又與祖父黃狗一同在船上,過渡時與祖父一同動手,船將岸邊,祖父正向客人招呼:慢點,慢點時,那隻黃狗便口銜繩子,最先一躍而上,且儼然懂得如何方爲盡職似的,把船繩緊銜着拖船攏岸。”

主人公翠翠是其中刻畫得最成功的一個人物形象,她是湘西山水孕育出來的一個精靈,“她在風日裏成長着,皮膚黑黑的,觸目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如水晶,自然撫養着她,教育着她。”她“爲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從不想殘忍的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邊城的風日、山水,使她出落成一個眉清目秀、聰慧溫柔,且帶幾分矜持、幾分嬌氣的少女。她是美的精靈與化身。

翠翠乖巧、心善、勤勞,是爺爺的好幫手。她和祖父相依爲命,對祖父關心備至。翠翠對祖父的愛帶着一些任性、一些嬌氣,而對天保兄弟的愛則帶着少女的羞澀和幻想。翠翠性格內斂,心事多裝在肚子裏,更多地是在希望和等待的夢境中期盼幸福生活降臨。小說着重表現了翠翠樸實真摯的情愛美,描寫了翠翠情竇初開時對愛情的朦朧嚮往渴望幸福的健康情懷。她的愛情充滿詩意美,是善與美的結合,人性的詩意、山水的詩意。他們初次見面這個場景非常浪漫,非常有詩意。在他們對話過程中,二佬曾經說過一句話,說:“你在這裏,大魚會吃掉你。”結果這個大魚吃你這句話,就成了後來兩個人關係發展非常好的一種隱喻。只要提起這句話,翠翠心頭就會洋溢起濃郁的詩意,一種溫柔的回憶。翠翠在愛情中的表現向來被視爲人性美的表現。

儺送遠走他鄉,爺爺溘然長世,她痛苦悲傷但並沒有倒下,她謝絕船總讓她住進他家的好意,她像爺爺那樣守着擺渡的崗位,苦戀着並等待儺送歸來,充分表現她性格堅強的一面,展現着柔中有剛的美,她懷着希望與自己坎坷命運作持久的抗爭。

《邊城》用人性描繪了一個瑰麗而溫馨的“邊城”世界,這裏人性皆真、皆善、皆美,由每個人身上所煥生的人性美、人情美營造了這個世界,這裏看不到邪惡、奸詐和貪慾;這裏有貧富區分和社會地位高低的差別,但他們都互相親善着、扶持着;這裏也有矛盾,但那決不是善與惡的衝突;小說結局是悲劇性的,但也絕非是奸邪之徒所致。

正如批評家劉西渭所說:“這些可愛的人物,各自有一個厚道然而簡單的靈魂,生息在田野晨陽的空氣。他們心口相應,行爲思想一致。他們是壯實的,衝動的,然而有的是向上的情感,掙扎而且克服了私慾的情感。對於生活沒有過分的奢望,他們的心力全用在別人身上:成人之美。”

《邊城》在一首清澈、美麗但又有些哀婉的田園牧歌中,爲人類的愛做了恰如其分的說明。在這樣一篇美麗的文字之中,我們更能感受到一種似乎已爲我們所陌生的自然、優美、健康的人性,那種如大自然本身一樣凝重、明慧而又本色真實的人生形式。因此,讀這樣的作品,我們獲得的不只是文學藝術的美的享受,更有着對我們心靈人性的滋養與療補。

高三語文開學第一課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 瞭解莊子及《莊子》,識記基本文言知識點。

2、瞭解本文借用寓言說理的論說方式。

3、體會本文想想豐富,意境開闊的特點,體會文章的浪漫主義特色。

4、學習本文運用比喻、誇張、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說理的方式。

教學過程:

【導入語】

我們在學習前一篇課文《與妻書》時,談到了裴多菲的一首詩:“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爲自由故,二者皆可拋”,林覺民就是爲了自由而拋家舍業。著名歌手許巍在《藍蓮花》裏也唱道“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你對自由的嚮往,天馬行空的生涯,你的心了無牽掛”。而我本人呢,也希望自己會幻成一朵雲,貼近太陽的胸膛;會變成一縷陽光,照射到陰暗的角落;會化成一股風,追逐自由的方向;會凝聚成一個笑臉,鋪滿在每個人的臉上。人人都向往自由,以各種各樣的方式追求自由,那麼,什麼纔是真正的自由呢?對這個問題,每個人的答案會不盡相同。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莊子的精神世界,看看他是如何理解自由的。

【莊子及《莊子》介紹】

莊子:名周,字子休,一字子沐,戰國時代宋國蒙人,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繼老子之後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爲“老莊”,他們的哲學爲“老莊哲學”。 莊子原應爲富貴人家,但是在戰國時家道衰敗,淪落爲社會底層,他大約死於公元前286年,享年八十三歲。莊子的五點基本情況:第一, 莊子是一個受教育程度比較高的人。第二, 家境貧困,生活艱苦,靠打草鞋過活。有一次他向監河侯借粟,監河侯沒有滿足他的要求。還有一次,他穿着有補釘的布衣和破鞋去訪問魏王,魏王問他何以如此潦倒,莊子說,我是窮,不是潦倒,是所謂生不逢時。第三,有點像“隱士”,莊子曾在家鄉做過管理漆園的小官,在職不久就歸隱了。楚王以厚幣禮聘他爲丞相,他拒絕不就﹙可見他非常地猖狂和桀驁不馴,怪不得文學人士說“莊狂屈狷:juàn,狷介,性情正直,不肯同流合污﹚。第四,他有家室、學生,不過,他一生寂寞,門徒不多,朋友有限,當時學術界的名人中,只有惠施與他經常往復辯論,而在先秦諸子的著述中,也只有荀子提到他。莊子的妻子死了,他卻‘鼓盆而歌’。第五,他爲人曠達,看破生死。

莊子的著作,今存《莊子》(又被稱爲《南華經》,因爲唐玄宗天寶元年莊子被封爲南華真人,所著書《莊子》奉詔稱爲《南華真經》)一書,闡發了道家思想的精髓,發展了道家學說,共三十三篇,分“內篇”、“外篇”、“雜篇”三個部分,一般認爲“內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莊子所寫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認爲是莊子的弟子們所寫,或者說是莊子與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寫成的,它反映的是莊子真實的思想;“雜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複雜些,應當是莊子學派或者後來的學者所寫,有一些篇幅就認爲肯定不是莊子學派所有的思想,如《盜跖》、《說劍》。莊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構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筆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

《逍遙遊》是內篇的第一篇。逍遙遊,閒適自得、無拘無束的樣子。馬敘倫曾說過:“開宗不解‘逍遙’字,空讀南華三十篇”, 足見《逍遙遊》之魅力。現在我們就來學習《逍遙遊》,大家跟着它一起逍遙遊哈。

【課文分析】

師:請同學們齊讀全文,並思考,文中寫了幾次“笑”?各笑什麼?

生:寫了三次“笑”: 蜩與學鳩笑之、斥鴳笑之、宋榮子猶然笑之。

師:三“笑”中的“之”各指代什麼?

生:前兩個“之”所指對象,都是鯤鵬。第三個“之”所指的對象是“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

師:全文的內容實際上就是由三“笑”構成的,現在我們一起來解讀這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從“北冥有魚,其名爲鯤”到“之二蟲又何知”,闡明世間萬物,大至鵬鳥,小至塵埃,它們的活動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第二部分,從“小知不及大知”到“此小大之辯也”,對上文歸納、補充、印證,說明萬物在“有待”的範圍內,存在着小大之辯。第三部分,最後一段,由對萬物的泛論進入到對社會中人的具體論述,闡明逍遙遊的境界,即莊子理想中修養的最高境界,點明全文的主題。那麼,蜩與學鳩爲什麼要笑鯤鵬?我們一起來看文章第一部分。『解釋翻譯第一段』第一段,作者寫了哪兩種動物?這兩種動物有什麼特徵呢?作者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

生:寫了鯤和鵬,鯤和鵬都很大。“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

師:對,寫了鯤和鵬。大家想象一下這種境界:在浩瀚渺茫的深藍色大海里,有一條大魚在穿梭遨遊,這條大魚不知道有幾千裏大。突然間,它忽的騰空而上,飛上了九萬里的高空,變成了一隻大鳥,這隻大鳥的背也不知道有幾千裏大,它的翅膀像天邊的雲朵一樣。哇塞,這是不是很夠神奇呢?這還不夠,更神奇的還在後面呢。這隻大鳥還要乘着大風遨遊到幾萬裏外的南海。﹙教師描述時可加點生動的表情和手勢語﹚現實中有沒有這樣的鯤鵬呢?這裏勾畫了怎樣的境界?

生:沒有,鯤鵬是作者杜撰出來的,是想象出來的,勾畫了一種雄奇壯麗,開闊宏偉的境界。

師:所以,這一段就描述了鯤鵬形象。同時說明莊子的散文想象豐富,意境開闊,充滿浪漫主義色彩。大鵬展翅翱翔,是不是就達到了逍遙遊的境界呢?我們接下來看第二第三段。『解釋翻譯第二第三段』回到剛纔的問題,大鵬達到逍遙遊的境界了嗎?爲什麼?

生:沒有,因爲大鵬飛往南方需要憑藉大風。

師:對,大鵬沒有達到逍遙遊的境界。作者爲了說明大鵬翱翔並沒有達到逍遙遊的境界這個觀點時,用了怎樣的論證方法?或者說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

生:比喻。寫積水負舟就是以水比風,以大舟比大鵬。另外還用“野馬”“塵埃”作對比。

師:對,說明這兩段的內容就是寫鵬鳥南飛有所待,並以“野馬”“塵埃”作比對,表明外物皆有所待。爲了證明萬物有所待的道理,作者用了比喻和對比的手法來說明。大鵬志向遠大,想要飛往幾萬裏外的南海就要憑藉颶風才能翱翔,它是有所待的。那麼,如果我什麼志向都沒有,想怎麼樣就怎麼樣,不用飛那麼遠,比如像蜩與學鳩,這是不是就達到逍遙遊的境界了呢?我們接下來看後面的內容。『解釋翻譯第四段』這一段反駁蜩與學鳩,說明這兩種動物也有所待。這一段同樣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用行路備糧的比喻來反駁蜩與學鳩。不管是大鵬還是塵埃,抑或是蜩與學鳩,他們都是有所待的,都是不自由的,都沒有達到逍遙遊的境界。可是,雖然都不自由,但還是有所區別,什麼區別呢?那就是有着“小大之辯”的區別。什麼叫“小大之辯”呢?我們接下來看第二部分。『解釋翻譯第五段』這一段歸納上文,闡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解釋翻譯第六段』這一段引“湯之問棘”的一段話對前文補充印證,並點明“小大之辯”。在這46兩段裏,蜩與學鳩、斥鴳它們都在嘲笑大鵬,賦予人的情性,這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擬人﹚。從課文開始,一直到這裏,作者都在說明自然界的萬物都是不自由的,都是有所待的,那麼,人類社會呢?人可不可以達到逍遙遊的境界呢?我們看最後一段。『解釋翻譯最後一段』這一段,“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的人達到逍遙遊境界了嗎?爲什麼?

生:沒有。因爲他們雖然有一定的才智和修養,但都被功名利祿所束縛,都被世俗所累,所以沒有達到逍遙遊的境界。

師:他們是因爲追求功名利祿,被世俗所累而沒有達到逍遙遊境界,那麼,如果不追求功名利祿呢?像宋榮子那樣,對世人的讚譽與誹謗置之度外,辨明榮辱的界限,有沒有達到逍遙遊境界呢?﹙沒有﹚這樣也沒有達到逍遙遊境界,那像列子那樣御風而行,外部世界對他似乎沒有多少限制,身心也沒有什麼束縛,算不算逍遙遊呢?爲什麼?

生:不算,因爲他仍有待於風力。

師:列子與宋榮子固然比前面的四種人高得多,正像鵬鳥比蜩鳩、斥鴳高得多一樣。然而這高低之間的共同點都是“有所待”,因此他們算不得逍遙遊。那麼,究竟怎樣纔算逍遙遊呢?至此,莊子提出了自己的正面主張,哪種人才能達到這種境界?爲什麼?怎麼才能達到這種境界呢?

生:“至人、神人、聖人”,因爲他們“無己、無功、無名”,他們能夠“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辯而遊於無窮”。

師:對,到了這裏,文章的主題就豁然明朗。其實要擺脫依賴和侷限,就要做到“無己”。人的本質是社會關係的總和,每個人都生活在人與人的關係網中,關係網的束縛在客觀上是存在的。要擺脫這種束縛,只有從主觀上、自我上做功夫。把自我看得越重,獲得自由的障礙就越大;把自我看得越輕,獲得自由的障礙就越小;把自我視作不存在,就可以解脫了。人把自己看得很重,主要在功名二字。在功名上追求越多越高,“我”就越膨脹。要做到無己,首先要放棄功名上的追求,做到無功無名。好了,現在我們總結一下本文的藝術特徵:

①借用寓言說理。例如本篇中的鯤鵬蜩學鳩斥鴳,對它們賦予人的特性,利用它們進行說理,寄託作者的思想。

②想象豐富,意境開闊,充滿浪漫主義色彩,使得文章汪洋恣肆。如寫鯤鵬的大,鯤變成鵬的場面和鵬飛往南方的場面。

③運用比喻、誇張、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增加了文章的表達效果。

高三語文開學第一課教學設計3

一、知識目標

1.瞭解有關宇宙學的一些知識。

2能讀懂本演講錄的內容.。

二、能力目標

1.激發學生對宇宙奧祕的探索熱情

2.引導學生體會這篇講演幽默的語言風格,提高自己的思維和表達能力。

三、情感目標

通過介紹霍金的感人事蹟,感受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瞭解有關宇宙學的知識。

2、引導學生體會這篇演講幽默的語言風格。

難點:

能讀懂本演講錄的內容。

教學步驟

趣味導入:

同學們都很喜歡看穿越小說,那誰來給我們說說你看了哪些穿越小說、電影、電視劇呢?你們看的穿越小說,有穿越地球看到宇宙世界的嗎?那麼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一篇講說宇宙未來會怎樣的文章。

作者簡介(展示圖片)

史蒂芬.霍金(StephenHawking)1942年1月8日生於牛津,那一天剛好是伽利略逝世三百年。可能因爲他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代,所以小時候對模型特別着迷。他十幾歲時不但喜歡做模型飛機和輪船,還和學友製作了很多不同種類的戰爭遊戲,反映出他研究和操控事物的渴望。這種渴望驅使他攻讀博士學位,並在黑洞和宇宙論的研究上獲得重大成就。

霍金十三、四歲時已下定決心要從事物理學和天文學的研究。十七歲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學的獎學金,順利入讀牛津大學。學士畢業後他轉到劍橋大學攻讀博士,研究宇宙學。史蒂芬霍金是繼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物理學家。霍金1942年出生於英國牛津,先後就讀於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學習數學、物理學和宇宙學。1963年,霍金經診斷得了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這種病會引起肌肉萎縮,導致癱瘓;說話會越來越困難,直至完全喪失語言能力;患者通常因併發肺炎或窒息而死亡。不過,患者的思維能力包括記憶能力不受影響。醫生告訴霍金他最多隻能活兩年。在經歷了一段短暫的失望和沮喪後,霍金又開始了他的宇宙學研究。霍金後來在相對論、“大爆炸”和黑洞等領域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霍金1988年出版的宇宙學著作《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是一部里程碑式的暢銷書。霍金被確診患病已三十多年,但他仍孜孜於宇宙起源的理論研究,仍在爲大統一理論而耕耘不已。霍金現任劍橋大學盧卡斯數學教授,這也是牛頓爵士曾擔任過的職位。

(提醒學生:可積累很好的作文素材或論據。如--斯蒂芬霍金的工作是令人驚歎的,可是有着如此偉大發現的人,卻是一個身患肌萎縮症的病人,除了思想,他幾乎全身不能動彈,不能說話,頭向前垂落。正因爲這點,他更加引起全世界人們的關注和尊敬。在他開始患病時,他意識到自己的生命行將結束,於是抓緊時間,全心投入,誰也沒想到他不僅活了下來,而且成果累累。他的成功,當然離不開他的天才,但那種不向厄運低頭的精神,是沒有人不敬佩的。由此可見,人的精神力量是難以想象的,一個人要有精神,一個民族也要依靠精神,精神的力量往往可以超越世上難以逾越的障礙。)

關於宇宙的未來

今天,我們來探討一個有趣的話題--

宇宙是怎樣誕生的?它從何而來?又向哪裏去?

斯蒂芬霍金教授寫的《時間簡史》給了我們這樣的回答:

我們現在生活的宇宙有自己的歷史起點,它大約誕生於150億年前,那時,宇宙只是一個點,不佔有空間,也沒有時間的概念。在這一點發生了大爆炸,時間和空間從此開始,物質開始形成。

最初,宇宙的溫度極高,隨着時間的推移,空間越來越大,溫度越來越低,宇宙中的能量與物質不斷髮生複雜的反應,逐漸形成星系。

空間繼續擴大、膨脹,直到今天,宇宙仍然在膨脹之中。

50億年前,太陽形成。

大約在距今46億年前,地球形成。

也許在膨脹到一定程度後,宇宙開始收縮,可能會收縮成一個點,一個不佔有空間的點。到那時,時間結束。到底會不會這樣,現在還說不定。

大爆炸之前是怎麼回事,不知道。永遠也無法知道。フ餼褪譴蟊炸宇宙的基本理論。

文體瞭解

本文是霍金1991年1月在劍橋大學的講演

演講稿也叫演說辭,它是在較爲隆重的儀式上和某些公衆場所發表的講話文稿。演講稿是進行演講的依據,是對演講內容和形式的規範和提示,它體現着演講的目的和手段,演講的內容和形式。演講稿是人們在工作和社會生活中經常使用的一種文體。它可以用來交流思想、感情,表達主張、見解;也可以用來介紹自己的學習、工作情況和經驗等等;演講稿具有宣傳、鼓動、教育和欣賞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講者的觀點、主張與思想感情傳達給聽衆以及讀者,使他們信服並在思想感情上產生共鳴。

題解:

在中文裏,“宇”是“上下四方”的意思,表示空間;“宙”是“古往今來”的意思,表示時間。宇宙的歷史,就是空間在時間上發展的過程,斯蒂芬霍金以時間爲序,研究我們所處的這個宇宙誕生、發展,以及它將來可能的狀況,因此,他把自己的書稱作《時間簡史》,實際上就是《宇宙簡史》。

整體感知

預習了本篇文章,用一句話簡要地說出本文講了什麼。

本文講的是宇宙的未來問題,預測了兩種結局:或膨脹,或收縮。(只要是文中提到的都算對)

研讀文章

這篇文章讀起來雖然有點困難,但我們還是知道它在說什麼。看來同學們的領悟能力還不錯。那下面我們來分析文章。把文章分成幾個部分,然後逐一進行分析。

閱讀1--6段,回答以下兩個問題:

(1)作者講演的題目是“宇宙的未來”,卻先講了許多歷史故事,這起到了什麼作用?你認爲這是跑題了還是還是與話題有關聯?

答:如同中國古代說書人先講一段別的故事以引出正題一樣,屬於反面落筆,這篇講演先從古代的先知和女巫談起,以引起聽衆的興趣,起到了引出話題的作用。作者敢於諷刺那些古代預言家,正是代表科學界表明了一種自信,因爲科學的預言是建立在科學研究基礎之上的。是可以用科學原理加以說明的。所以說,“講史”是爲了“襯今”,不是“跑題”,而是與話題相關的。

(2)作者對宇宙的未來的預言與巫師、宗教預言家對人類社會未來的預言有何不同?

明確:前者是有科學根據的,是運用天體物理學理論進行的科學推測,科學預言;而後者是沒有科學根據可言的。--其實,從上面的題目就可知道,人類社會的未來根本就是無法預言的,因爲方程是混沌的,所以巫師、宗教預言家對人類社會的預言註定就是荒.唐的。

2.閱讀7--10自然段,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作者在第八自然段中爲什麼說“即便我們知道了制約宇宙的有關定律,我們仍然不能利用它們去預言遙遠的未來”?爲什麼第十自然段又說“儘管我們知道制約人類行爲的方程,但在實際上我們不能預言它”?

答:“因爲物理方程的解會呈現出一種稱作混沌的性質”“方程可能是不穩定的”;同樣,“制約大腦的方程幾乎肯定具有混沌行爲,初始態的非常小的改變會導致非常不同的結果”。

3.閱讀第11--13自然段,思考爲什麼科學不能預言人類社會的未來,卻可以預言宇宙遙遠的未來?

答:人類社會的未來是混沌的,不確定的;而“宇宙的行爲在非常大尺度下是簡單的,而不是混沌的。因此我們可以預言宇宙遙遠的未來”。

4.閱讀14--25段,思考一下三個問題。

(1)預言宇宙未來的關鍵是什麼?

答:關鍵在於宇宙的平均密度是多少。

(2)根據作者的論述,我們目前所能看到的宇宙物質最多是“臨界值”的百分之一,似乎不足以使宇宙坍縮。然而作者又指出,“也許存在足夠的暗物質,使宇宙最終坍縮”呢。宇宙中存在暗物質的證據是什麼?

答:“一個證據來自於螺旋星系”,“必須存在某種看不見的物質形式,其引力吸引足以把這些旋轉的星系牢牢抓住”。“另一個證據來自於星系團”,“要不是引力吸引把星系抓到一起,這些星系團就會飛散開去……所以,在星系團中我們觀測到的星系以外必須存在額外的暗物質”。

(3)作者又舉了哪兩種假說,說明現在的宇宙密度可能就在臨界狀態?

作者爲了說明現在的宇宙密度可能就在臨界狀態,列舉了兩種假說,“一種是所謂的人擇原理”,另一種是“極早期的暴漲理論”.

5.最後一段是總結。文中最後一句:“兩方下賭注,以保萬無一失”,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語言風格?文章中類似的語句還有哪些?

答:表現了作者幽默的語言風格,也表明了作者嚴謹的科學態度。

總體感知

體會這篇演講詞幽默風趣的預言特點。

作爲一篇關於宇宙未來的演講詞,本文的大量篇幅是較爲嚴肅的科學話題,運用了好多專業術語,容易使人感到沉悶。但是霍金的聰明之處在於他運用了許多幽默風趣的語言,使得這樣一篇旨在說明科學道理的學術演講,讓人能夠在一種輕鬆愉快的氣氛中認真聽下去。這樣的語言是很多的。

文中表現作者幽默風格的句子還有哪些?

(1)第四段:雖然它使我百思不解,爲何世界的終結會使人願意用股票來換錢,假定你在世界末日什麼也帶不走的話。

(將假設的情景置於句末,起強調作用。這句話讓人在笑聲悟到人類自身的某些缺陷和某些思想誤區。)

(2)第五段:據說,1844年是第二次迴歸的開始,但是首先要數出獲救者名單。只有數完了名單,審判日才降臨到那些不列在名單上的人.幸運的是,數人名看來要花很長的時間。

(“幸運的是”四字,極盡諷刺,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是:宗教預言屢屢失敗,不斷另立新說,以擺脫尷尬局面。這樣說,有利於創設愉快輕鬆的氛圍,更能吸引聽衆的注意力,抓住聽衆的心。)

(3)第八段:你在實際上不可能預言出來的數字,否則的話,物理學家就會在賭場發財。

(用比喻說明了我們目前還不知道“制約宇宙的有關定律”。即便知道了,它的“物理方程的解”也會出現混沌的性質,不可能有確解。作者之所以這麼說,一是說明自己恰好也有兩種預測,二是對文中提到的巫師等的諷刺。)

(4)第十段:其危險在於,我們毀壞或消滅環境的能力的增長比利用這種能力的智慧的增長快得太多了。

(作者用詼諧的語言指出了人類對環境的破壞程度和速度。)

(5)第十二段:它只能把食物加熱到絕對溫度的2.7度,所以不能用來溫熱你的外賣比薩。

(說理時不忘調侃,使行文生動活潑。)

(6)十六段:然而,我比其他預言者更佔便宜。即便宇宙將要坍縮,我可以滿懷信心地預言,它至少在一百億年內不會停止膨脹。我預言那時自己不會留在世上被證明是錯的。

(再次顯示了詼諧的語言風格,同時也表明作者對自己的預言是滿懷信心的。這句話傳達出重要的信息:宇宙“至少在一百億年內不會停止膨脹”,同時也以幽默的語氣說明宇宙坍塌時間遠在人類滅絕之後,不必爲此恐慌。)

(7)最後一段:“如果暴漲理論是正確的,則宇宙實際上是處在刀鋒上。所以我正是繼承那些巫師或預言者的良好傳統,兩方下賭注,以保萬無一失。”

明確:聽衆明知作者做的是科學的預言,和巫師他們完全不同,可作者卻有意將自己降爲他們的同類,一是說明自己恰好也有兩種預測,二是順勢又對他們進行嘲諷。這種智慧的表達既帶來了輕鬆愉悅的氣氛,又大大增加了自己與聽衆的親和力。

疑難探究

1.作者關於宇宙的未來的主要觀點有哪些?

(1)宇宙的膨脹和坍縮與宇宙的平均密度有關,如果平均密度小於某個臨界值,它就會永遠膨脹。如果平均密度大於臨界值,宇宙就會坍縮,時間本身就會終結。

(2)在螺旋星系和星系團中應該存在有某種看不見的暗物質,它的引力吸引足以把高速旋轉的星系牢牢抓住,不至於使這些星系或星系團飛散開去。

(3)如果宇宙繼續膨脹下去,五十億年後,太陽將耗盡它的核燃料,變成一顆白矮星。在大約一百億年後,具有太陽質量的恆星將變成白矮星或中子星,具有更大質量的恆星會變成黑洞。

(4)黑洞中粒子的速度有可能超過光速逃出黑洞,只要有足夠長的時間,巨大的黑洞也可以“蒸發”掉。

(5)在星系或星系團之外,應該存在有足夠的暗物質,這些暗物質能使密度達到臨界值,從而可能會使宇宙最終坍縮。但這個時間肯定在一百五十億年之後。

2.你怎樣看待霍金對宇宙未來的預言的?

答:霍金的觀點只是一家之言,只是一種推測,無法得到證實,他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一樣,雖然都很偉大,但都只是一種理論、一種思想,缺少科學的實證,因此都沒能獲得需要實證的諾貝爾獎。其他科學家站在另外的角度來思考、假設,或許會有不同的結論,不同的發現。所以我們對霍金觀點的可以學習,可以接受,但不能迷信,不能束縛自己的思維。

高三語文開學第一課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並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

3、把握文章思路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文章結構,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重點與難點】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並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

2、把握文章思路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文章結構,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教師精講(六個考點分兩個課時,選擇題設錯陷阱的規律一個課時)

A、考點類型

考點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

“文中重要概念”,多指與整體文意密切相關或是文章重點論述的“概念性”詞語,對其能否準確理解直接影響到對文意的把握。歷年的高考,一般的命題原則是“儘量使考生能夠利用文中語句作爲答題的基本材料”,因此,對概念內涵的理解必須依據文本,絕不能脫離文本。

“理解概念”題規範模板

1.下列關於“xx”概念的理解,符合(不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項是

2.從原文看,下列對“xx”的理解,正確(不正確)的一項是

對於“理解概念”題,應從下面幾點入手:

第1步,審好題幹

首先,要審準考查的是概念的本質特徵還是外部特徵;其次,審準修飾語;再次,要審準判斷的性質,是選出“正確”選項,還是“不正確”選項,是“最準確”,還是“不合文意”。

第2步,選定區間

選定區間即找到題干與選項在原文中的位置,通過與原文相關語句進行比較,作出準確的判斷和選擇。需說明的是,有的題幹或選項只是針對一段(包括一個句子、一個詞)而設,有的選項則是針對全文或文中的某些段落而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