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教學設計大綱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教學設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8W 次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教學設計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教學設計1

一、確立辯論雙方

1、讀教材中的提示,確立個人辯論觀點。

2、根據觀點異同分組:

正方:人人要講誠信,不能撒謊。反方:生活中可以說些善意的謊言。

二、觀摩錄像,瞭解辯論特點

1、導語:大家各有各的觀點,也各有各的根據。那該怎麼辯論呢?是不是像平時爭吵那樣呢?請看錄像《大學生電視辯論大賽》。

2、總結辯論方法,辯論程序,明確注意事項。

三、推薦人選,全班辯論

1、全班推選出6人,舉行辯論,其他人和教師一起作評委。

2、點評辯論情況,評出優勝方。

3、師生共同總結辯論情況。教師提示小組辯論要求。

四、分組辯論,人人蔘與

1、八個人爲一組,三三合作,另外兩人作評委,小組內展開辯論。

2、各組評委評出優勝方,並給出理由。

五、師生總結,明確認識

通過這次辯論,你對講誠信與善意的謊言有什麼新的認識?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教學設計2

一、教材分析:

《窮人》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十一冊第三組中的課文,作者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課文講的是漁夫和妻子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後,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的反映了沙俄專制制度統治下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課文用樸實、準確的語言,恰如其分地表達了真情實感。文章的特色在於通過描寫人物的行爲和心理活動表現了人物的美好心靈。文章多處出現人物之間的對話及心理活動,是練習朗讀的佳作。

二、教學目標:

1、語文基礎訓練方面:⑴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體會句子思想感情。⑵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沙俄時代窮人的悲慘生活和他們美好的心靈。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思想教育方面:⑴使學生感受高尚品格的薰陶,心靈受到淨化。⑵增強學生正視困難,克服困難的信心。

3、技巧能力方面:訓練學生合理想象能力,學習如何通過人物內心活動表現人品格的寫作方法。

三、教學重點、難點:

1、從桑娜的行爲和思想活動中體會窮人的美好心靈。

2、體會人物行爲、思想和品德之間的聯繫,從而深入體會桑娜內心活動的合理性。

四、課前準備:

cai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過程

1、出示詞語、句子:(破帆、黑麪包、從早到晚地幹活、屋裏又潮溼又陰冷)讓學生根據這些詞語來感受、想象一定的故事情境。

2、學生暢談自由想象的故事情境,教師縱深引領:這是怎樣的一戶人家?怎樣的一種生活?從而導入新課,板書課題:窮人。

(二)、初步感知課文

1、你怎樣理解這個課題?;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提出質疑:窮人是生活上的貧窮,他們的精神世界也和物質生活一樣的貧窮嗎?(在課題旁邊板書,有待於課文學過之後再解答。)

2、列夫托爾斯泰筆下也有一個關於窮人的故事。學生讀課文,之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3、讀過課文之後有什麼感受?(學生交流對課文的初步感受。)根據學生的交流,教師適時點撥引導,有選擇性地將本文主要人物板書:桑娜、漁夫。

(三)、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學習第一段:⑴課件播放小屋內外的樣子。文章是怎樣寫這貧寒的家庭的呢?學生找出與其相應的文字。(一是學生進入當時故事情境,二是通過小屋雖然簡陋,但是打掃的乾淨整潔,體會桑娜家貧窮,體會桑娜能幹。)⑵學生畫一畫有關句子,並讀一讀,想一想:你想用一個什麼詞來概括他們的家境?(板書:貧窮)<⑶你讀到這些句子的時候是什麼心情?你能通過朗讀把你的心情表達出來嗎?(指導朗讀)⑷是呀,桑娜家的生活是這樣艱難,課文爲什麼又說是溫暖而舒適呢?(引導學生體會:主人能幹,家裏人員互敬互愛和睦相處。)⑸概括第一段的內容。(桑娜在海風呼嘯的夜晚焦急地等待着丈夫出海歸來。)過度:在這樣風急浪高的夜晚,桑娜會想些什麼,做些什麼呢?

2、學習第二段:⑴讀課文,想一想這段寫了什麼。(桑娜出門看丈夫是否回來,順便去看生病的鄰居西蒙,發現西蒙死了,便抱回兩個孩子。)⑵自瀆課文,哪些句子讓我們感動呢?畫一畫,讀一讀,想一想,爲什麼?根據學生的`交流,引導學生體會:①桑娜是在自己親人生死未卜的情況下去關心鄰居的。說明了桑娜善良、富有同情心。反過來說,正因爲桑娜善良、富有同情心,纔會去看望鄰居西蒙。②本文主要通過什麼來表現人物的高尚的品質?聯繫具體內容說一說。(心理活動和行動)a、他的心跳的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爲什麼要這樣做,但覺的非做不可。非這樣做不可?有人逼他嗎?哪是什麼促使她非這樣做不可?體會:桑娜這種行爲沒有夾雜任何的私立因素,完全出於內心良心的驅使,因此纔會不知道爲什麼這樣做,但覺得非做不可b、他忐忑不安的想:他還會說我什麼呢?這是鬧着玩的嗎?這是鬧着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爲什麼把他抱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恩,揍我一頓也好!(通過理解省略號的作用,體會桑娜的內心活動的內容:因爲生活太艱難了,丈夫的擔子實在太重了,自己的五個孩子剛剛能填飽肚,再加上兩個孩子,這不是鬧着玩的,只能使貧困的生活雪上加霜。桑娜這樣想是爲丈夫擔心。桑娜的內心活動再次表現了桑娜高尚的心靈。)你從省略號體會到了什麼?a、表示人物內心活動的內容時斷時續。桑娜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面對家庭現實,內心充滿矛盾。她的思緒既不連貫,也沒了條理。她想到了丈夫撫養自己5個孩子的艱辛,現在又多了2個孩子,這不是雪上加霜嗎?(學生接讀:他忐忑不安的想:他會說我什麼呢?這是鬧着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b、可能是有什麼聲響使桑娜以爲丈夫回來了,然後又判斷出不是丈夫回來了,桑娜的心呀,七上八下。(學生接讀:是他來啦?不,還沒來!)c、桑娜對自己的責怪的省略。(學生接讀:明明知道丈夫養活5個孩子已經夠苦的了,爲什麼還要抱他們回來呢?今後的日子怎麼過啊?)d、接着她猜測丈夫會打她,但是她一點也不後悔。(學生接讀:誰讓我這麼做了?既然已經抱回來了,就由他打吧?自己受點皮肉不算什麼,只要這兩個孩子有了着落,我捱打也值得了,我也心甘情願了。)<⑶再遊覽課文,你認爲作者在表達上還運用了哪些技巧?(語言、動作、神態、標點符號)教師小結:我們在寫作文時,要想把人物寫活,把文章寫生動,注意寫好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正確使用標點符號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時,我們在閱讀過程中,理解語言文字的同時,標點符號也表達人物感情起着不可忽視的作用。⑷在理解了人物品質、人物感情的基礎上指導朗讀桑娜抱回孩子後人物內心活動的語句,從中再次深入體會桑娜寧願自己承擔痛苦和勞累,也要把西蒙的兩個孩子撫養長大的樸實、善良的思想境界。

3、學習第三段:通過理解人物的語言,來感受漁夫的美好品質。課文對桑娜的這個人物,主要通過對她什麼描寫,突出人物品質?(心理)那麼,對於漁夫這個人物,主要進行了什麼描寫呢?(語言)。請畫出課文中對漁夫語言的描寫,讀一讀,體會一下。得把他們抱回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麼行?把這句話改成肯定:得把他們抱回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是不行的!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什麼?(漁夫首先想到的是孩子,孩子同死人呆在一起不利於他們的身體健康,充分體現了漁夫的美好心靈。)快去,別等他們醒來漁夫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心理是什麼想法?(不僅同意把孩子抱來,而且催促桑娜把孩子抱回來,怕孩子醒來看到母親死去的慘相。漁夫完全爲着孩子着想,至於自己生活負擔如何,完全沒有考慮,看漁夫的心地多麼善良。)⑶我們總能熬過去的把這句話換成我們總會過下去的,你同意嗎?爲什麼用熬?(通過這個熬,可以看出漁夫的美好心靈,不管遇到多大困難,也要把兩個孩子撫養成人。)

六、總結全文,提升中心。

再次讀課文,你想說什麼?根據學生的交流,板書(善良)。同時解決上課之初提出的質疑:窮人是真正的窮嗎?不窮。他們雖然物質生活貧窮,但是他們的精神是高尚的,他們勤勞、善良,他們是精神上的富翁!(板書:富有)

七、課後作業:

選擇:

1、(以體現不同學習能力的同學,自由選擇學習內容的自主性。)窮人漁夫和妻子桑娜決心用自己的勤勞的雙手撫養七個孩子成長,他們怎樣克服困難的?

2、請同學們做一回文學大師,幫助他們把孩子養大,好嗎?

八、續寫練習:

一是訓練學生的合理想象能力,二是激發學生潛在的道德素質,與漁人夫婦高尚的品格產生共鳴,三是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

九、教學反思:

教學《窮人》中,我努力創設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教學氣氛,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不同的感情色彩。在教學中我充分讓學生自說,自讀,自評,通過自己的情感體驗,說出感受,讀出感受。例如教學《窮人》中桑娜想的這部分時,我先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情感體驗,說出桑娜此刻的感受。學生有的說怕丈夫責怪,要讀得害怕、擔心:有的說因爲桑娜擔心要讀得慢些,而有爭議的說桑娜緊張、着急要讀得快點。在學生多元解讀的基礎上,再及時運用多種朗讀的方式,個別讀、小組讀、集體讀、男女生賽讀、表演讀、輕聲讀、大聲讀等等,引導學生讀得有聲有色,讀出自己的味道來。教學中,學生能與老師積極互動,課堂氣氛活躍,較好地體現了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的參與率比較高,課堂收效明顯。最值得欣慰的是,在引導學生想象孩子們怎樣;熬過艱難貧窮的日子這一環節時,問題剛一提出,同學們的小手便紛紛舉起。有的說:他們會靠着勤勞的雙手,一天天長大,去跟着列寧推翻沙皇統治。我立刻評價說:你真了不起!是的,這是一條能徹底改變窮人命運的出路.事實正是這樣,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剝削統治,使俄國所有窮人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能結合時代背景,能把社會課上學到的知識與本課內容聯繫起來想象,實在難得。我心裏確實爲學生這一合理而富有創造力的想象而高興。仔細想一想,學生之所以能出現如此精彩的發言,正是因爲這一問題觸動了學生情感的琴絃,調動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想象的願望,因此,我深深地感到:只要教師提問開放靈活,學生在課堂上就會有精彩的智慧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