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一年級語文《畫》教學設計範文

一年級語文《畫》教學設計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9W 次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那麼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一年級語文《畫》教學設計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級語文《畫》教學設計範文
  一年級語文《畫》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鞏固7個生字,掌握“有——無”“遠——近”等反義詞

2、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的意思,並猜出謎底。

3、會正確朗讀、背誦課文

  教具:山水畫一幅,小鳥。

  教學過程:

  一、誦讀兒歌,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從開學到現在,我們學過不少兒歌,讓我們一起來背誦其中的一首:“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這首兒歌是個謎語,誰知道謎底?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謎語詩,學完課文,你們一定能猜出謎底。

由學生已知的謎語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帶着濃厚的興趣去學習課文,同時又爲本課猜出謎底作了鋪墊。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認讀生字

1、多媒體課件映出山水畫,引導學生引導整體觀察圖畫,再由遠到近地觀察,說說圖上畫了些什麼。然後教師播放優雅的古典音樂,範讀課文,讓學生很快進入古詩描繪的優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樣,學習生字。首先,學生自由讀,要求讀準每一個字的字音,遇上不認識的字就請拼音朋友幫忙拼一拼,多讀幾遍。在此基礎上,用同位互讀,抽卡片讀,開火車讀等多種方法鞏固讀音。最後來一個拼字遊戲,四人小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這首詩,比一比,哪個小組又快又好。既鞏固了生字的認讀,又活躍了課堂的氣氛。

  三、誦讀古詩,展開想象,體會感情

這一步是教學的重點,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多媒體課件的'展示及動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詩的內容,想象詩中描繪的美好畫面,感受畫的美,語言文字的美。

1、學生自由讀詩,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行多讀幾遍,並讀給同位聽,這裏教師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興趣盎然地讀詩。

2、根據學生學習的情況調整教法,學生喜歡讀哪一句,就指導學生讀好哪一句。導讀方法如下:

“遠看山有色”,多媒體課件演示“山‘的分解圖片,師描繪遠山:遠遠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峯連綿起伏,多美呀!誰能把這行詩讀得很美呢?

“近聽水無聲”,演示“水”的分解圖片,師述,嘩嘩的流水從山間流出,請一位同學上臺來聽流水的聲音,其他同學把耳朵貼在書上聽一聽,能聽到流水的聲音嗎?爲什麼?(畫上的水)。那麼,這一行該怎麼讀呢?

“春去花還在”,演示“花”分解圖片,師述,春天到了,百花盛開,現在春天過去了,花怎麼還在開放呢?(畫上的花)。誰能把這一句讀好呢?

“人來鳥不驚”,演示“鳥”的分解圖片,師述,枝頭上站着一隻可愛的小鳥,咱們來跟它打個招呼吧。請一個同學上來,和下面的同學一起說:“嗨,小鳥,你好呀!”哎呀,小鳥不理我們,這是怎麼回事呀?(畫上的鳥)。誰會讀這行詩?

3、指導學生把整首詩連起來讀好。指名讀,齊讀,看圖讀,引讀。此時,讓學生猜出謎底:畫。引導學生再來欣賞一下這幅美麗的畫,多媒體課件展示整幅畫,配樂,學生邊看圖邊吟誦,還可請學生上臺來當小詩人表演這首詩。最後熟讀成誦。背誦時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山、水、花、鳥”來背。

  四、趣味練習,書寫生字,課外延伸

1、找朋友遊戲,把“我會說”中的六對反義詞做成頭飾給學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樂伴奏下,做找朋友的遊戲,找到了朋友就用頭飾上的詞說一兩句話。

2、指導書寫“人、義、火、文”。

3、回家請爸爸媽媽猜今天學的謎語,如果猜對了,就畫一幅美麗的山水畫送給他們作爲獎勵,並和爸爸媽媽一起找謎語,課間玩謎語竟猜遊戲。

  一年級語文《畫》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通過偏旁字歸類等方法,認識10個生字和2個偏旁,會寫“來、去”2個生字。

2、朗讀課文。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色。

3、聯繫生活經驗,理解“有—無”“遠—近”“來—去”3組反義詞。

  教學過程:

  一、猜謎激趣,引入新課

1、出示謎語。讓學生猜猜是什麼,再說說是怎麼猜出來的。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

2、出示課文,教師範讀。讓學生猜猜謎底是什麼。

3、出示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正音,感知課文

1、出示插圖,引導學生說說圖上畫了些什麼,在插圖的相應位置出示“山、水、花、鳥”4個字。

2、學生試着自己讀一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來認一認。

3、引導學生看插圖,讀古詩,圈出詩中描寫的景物。

4、同桌互讀詩句。相互指出不正確的讀音,互相教一教,讀一讀。

5、指名分行讀,其餘同學反饋評價,有錯及時糾正。男女生賽讀,全班齊讀。

  三、認讀生字,指導朗讀

1、指導學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識字。

(1)出示:遠、近、還。

請學生帶讀這3個字。引導學生尋找這3個字的相同點。

認識偏旁走之。

用加一加的方法記一記這3個字。

(2)在具體情境中理解“遠、近”。

引導學生觀察後說一說:

在教室裏,哪些同學離老師比較遠?哪些同學離老師比較近?哪個同學離自己最近?哪個同學離自己最遠?

(3)出示本課其餘生字。提問:還有哪些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來記?

2、指導學生用換一換的方法識字。

出示:米—來、無—天、爸—色、近—聽,

指導學生找找每組字的不同,在反饋的過程中認識斜刀頭。

3、指導學生用反義詞來識字。

(1)出示:遠、無、來。讓請學生說說和這些字意思相反的字。

(2)課間操“說反話”。

4、複習鞏固。

(1)在新語言情境中認字。學生認讀:“遠山、白色、遠近、聽說、無聲、還是、還有、走來、走去。”

(2)發給學生字形相近的字卡,引導學生認讀。

(3)發給學生意思相反的字卡,引導學生認讀。

5、出示沒有拼音的課文,學生齊讀。

  四、教師範寫,學生練寫

1、學生觀察範字“水、去”,注意田字格里的關鍵筆畫。

2、教師示範“水、去”,提示書寫要領,學生書空。

3、學生書寫,寫完一個反饋點評。學生對照自己寫的字,再書寫,寫得不好的字可以多寫幾個,爭取一個比一個好。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複習10個生字和2個偏旁,會寫“來、不”。

2、展開想象,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色,知道這是一幅山水畫。

3、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

1、請學生“開火車”認讀生字卡片。

2、運用“摘果子”遊戲,認讀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3、全班齊讀古詩,男女生賽讀。

  二、朗讀詩句,領會詩意

1、引導學生聯繫生活,說說自己在大自然裏看到的景色是怎樣的,感受大自然的美。

2、學生讀課文。

提問:你從哪些地方看出這是一幅畫?引導學生找出畫中的景物與生活中看到的情景有什麼不同。

3、師生交流:大自然中,遠看山是沒有明亮的顏色的,近聽水是有聲音的,春天過去了,花兒也就謝了,人走過來,鳥兒會驚嚇得飛走。但畫中,遠看山還是有明亮的顏色,近聽水卻沒有流動的聲音,春天過去了花兒不會凋謝,人走來鳥兒也不會驚嚇得飛走。

根據交流情況,可以相機改寫詩句,與《畫》形成對比,

幫助學生感悟畫的特點。

《畫》中描述:生活所見:

遠看山有色,遠看山無色,

近聽水無聲。近聽水有聲。

春去花還在,春去花不在,

人來鳥不驚。人來鳥兒驚。

4、熟讀成誦。

(1)採用多種方式讀詩:指名讀,齊讀,看圖讀,引讀。

(2)老師指畫中內容,學生讀出相應的詩句。

(3)熟讀成誦。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山、水、花、鳥”來背誦。

  三、教師示範,學生練寫

1、學生觀察範字“來、不”,注意橫中線、豎中線上的筆畫。

2、教師示範“來、不”,提示書寫要領,學生書空。

3、學生書寫。寫完一個反饋點評,學生對照自己寫的字,再書寫,寫得不好的字可以多寫幾個。

  四、拓展閱讀,激發興趣

讓學生讀一讀下面兩首歌謠,猜猜是什麼,根據謎面說說理由。

頭戴小紅帽,千條線,身穿大白袍。走路搖搖擺。(鵝)

萬條線,落在水裏看不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