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教育教學反思(通用15篇)

語文教育教學反思(通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3W 次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語文教育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教育教學反思(通用15篇)

語文教育教學反思1

長久以來,語文課堂充斥着淺薄,低級,呆板,濫情。給人的感覺是語文課堂就是思想品德課,說到基礎知識,就是字詞句;語文老師猶如豆腐娘、猶如皰丁大劫八塊,作文教學就是樣板戲;語文課改,如同”腦筋急轉彎“;語文要審美性,那就朗讀一下,最好再來點眼淚,到處是濫情……

說實話,在語文教學崗位上也已經有十四五個年頭了。見識了太多的墨守成規,見識了太多的矯情造作,見識了太多的陳詞濫情,自我總是與現實不夠合拍,跟不上形勢。有同行問我,你是怎樣樣上語文課的?其實語文課就是要瞎扯

十幾年來,我的語文課總能給學生以不一樣的感覺,我的課對傳統的課來說其實不能說是課,因爲課堂上我喜歡瞎扯,說這說那,東拉四扯,海闊天空,信馬無疆,扯到哪兒算哪兒,評課者是很感冒的,諄諄教導我,不能腳踩西瓜皮,溜到哪裏算哪裏,放開教學,就是要放得開,爲什麼要收回來呢?其實收不回來是也沒有關係的,學生其實在我瞎扯時是最認真的時候,也就是教學效果最佳的時候,他們聽着聽着,就流哈拉子,一不留神,就下課了。讓自我那充滿智慧的語言、靈動的語言、個性的語言、幽默的語言、甚至是勇敢的`語言,更甚至那些語驚人倒的語言,全都猶如釘子般一個一個地釘進學生的心裏,一翻學生作文,寫下的全是我慷慨激昂的氣勢,看到這樣的作文,如果我改的卷子,我還有什麼理由不給高分呢?所以學生總是對我的課充滿着期盼,期望我帶他們到處神遊,好不快活。自我的肚皮“吃”得飽飽的,並富有全面的營養,然後,“大腹便便”地走上課堂。一番神聊海侃,學生就得要領,就得新知,就解學生心中之惑,使難點疑點就通通變成亮點,真是事半功倍,掙得滿堂悅色。

我常常不把課本當回事,一本語文課本說不定我一個學期只上其中幾篇自認爲美文的文章,而對自我喜歡的文章說不定一篇文章我要上個個把星期。我上過桂林山水一星期,我上過離別詩二首就用了十天,月光曲一上就上了一星期,對那些自我不感興趣的文章堅決不上,對那些說教意味甚濃的文章堅決不上,對自我認爲不是美文的文章更是堅決不上的。現行課改課本,每單元都是同一題材的文章,教學目標基本相同,我就上一節課就差不多了,關鍵是要讓學生舉一反三自學。語文課每課不必須要有教學目標,我們的教學目標爲什麼不能夠是一單元的教學目標呢?如第八冊第六整個單元都是講愛的教育這個主題,主題雷同不說,文章題材都雷同,上了第一課後,還真想不出來上後面三個課文的理由。有人說讓他們閱讀,看書,其實在小學語文課中,知識和情感儲備都還不豐富的學生對單純的誦讀以及超多閱讀並不是很感興趣。所以接下來,不神聊,不瞎扯還能玩什麼呢?

語文一節課能到達多少教學目標?個性是高段,一節課下來,他們就有了愛的衝動了?有愛的感覺了?絕對是瞎扯,其實語文的教學目標決不是一節課,幾節課所能達成的,就算字詞目標,也是不可能在一節課中達成的,學生透過不停的運用,才慢慢理解掌握的,有時雖然你在上課時講過一下,帶過一下,難道學生就能夠初步達成思想目標了?不可能吧!有些目標一個學期,幾個學期,甚至幾年,也是達不成的,有些目標根本就是虛的。一種價值觀,一種情感,一種潛力,不是靠某一課堂上的某一環節來完成,但我們務必在潛意識裏不斷的滲透,而後才能到達一種自然而然的效果。

一節課但是四十分鐘,根本就來不及講幾個笑話,根本就講不了一個精彩故事,,根本就來不急一次精彩的辯論,根本就來不及一次朗讀比賽,也根本就來不及一次口語比賽。所以以每節課爲單位備課上課,是不太科學的。真搞不清楚大語文到底是什麼?

課本上自認美文的幾篇文章上完以後,其餘的時光都用來給學生講些課外的東西,比如向學生推薦一些美文,一齊來學,學生興趣昂然,羣情激奮,人人陶醉。或和學生談談國內外的大事啊等等,開闊開闊眼界,課堂內外到處都是語文,講着講着,常常會發現正講在興頭上,學生聽的正高興,下課時光卻到了……我認爲這纔算語文課。

語文教育教學反思2

在長達一個月的“我的夢想課堂”教學大比武中,爲了實施課堂均衡,不讓一個孩子在課堂上落下,我專門就孩子參與學習的面進行了長期觀察,並做了詳細記錄分析。

現象:

從學生的參與感官看:

凡是讓學生動手做的教學環節學生參與面明顯高於讓學生動耳聽的'。

舉例:六年級數學《抽屜原理》,在學生自己擺放“4支筆放到3個文具盒”的教學環節時,學生參與面100%,而當全班交流彙報時,學生的參與面就下降到70%左右,30%左右的學生就不能進入認真傾聽的學習狀態。

凡是讓學生動口讀的教學環節學生參與面明顯高於讓學生動腦想的。

舉例:五年級語文《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凡是讓學生自己反覆朗讀的地方學生都能大聲朗讀,參與面100%,而讓學生思考“爲什麼說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人人爲我、我爲人人’什麼意思”等問題時,學生的參與面就明顯下降。

從教師的專業情感看:

凡是教師投入情感多的環節學生參與面明顯高於教師情感投入低的。

舉例:兩個老師,同樣上一年級語文《四個太陽》,一個老師上課激情奔放,始終以自己的情感場吸引同學們,學生的參與面始終在90%以上。而另外一個老師,上課冷漠無熱情,講述得只是乾巴的知識點,學生無情趣,學生參與面只在50%左右。

凡是教師創設情景妙的環節學生參與面明顯高於教師不創設情景的。

語文教育教學反思3

課改要求我們打破語文教學原來的那種教師問、學生答的定勢,使語文教學活起來,使教學中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多起來。

基於這一點,在設計本節課教學過程時,我注意融讀、議、說、寫等多種實踐活動於一體,使學生的自主性在課堂上得到充分的發揮。我想這或許就是學生們在學習中情緒較爲高漲,氣氛較爲活躍的原因。

在本堂課的授課中,我強烈地感受到:教學必須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內容到形式都應是適應學生的特點,富有吸引力;必須讓學生成爲活動的主人,必須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學生的自主實踐;不能脫離語言文字活動,必須要包含着對語言文字的'感悟理解;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使學生在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中長知識、長才幹。只有這樣,才能使語文教學煥發出鮮活的生命力。

語文教育教學反思4

思考是艱苦的過程,更是一個享受的過程。苦苦思索不得其解是痛苦的,但上下求索後豁然開朗帶來的那份欣喜,所產生的效益帶來的那份慰藉,確實是一種享受。

一次筆者在教學《窮人》時,在初讀課文後,提問:你認爲桑娜一家窮嗎?學生一致認爲他們一家很窮,並找出文中直接描述”窮”的資料。觀點出乎意料的單一,全然沒有我想象中的碰撞與論爭。經思考我發現主要存在着以下缺陷:教學中,學生思考的時間得不到保證,學生思考的過程沒有重視。思考時間的不足,大大抑制了學生思維活動的.展開(看書直接獲得結果,對知識的產生、發展等思維過程難以暴露,探索情境悉遭破壞,學生思維活動得不到充分展開)現成的結論從思考源頭上剝離了知識與智力的內在聯繫,扼殺了學生的智慧,剝奪了學生思考的快樂。

其實,教師只要給予學生充分享受思考過程的時間,將會收穫意想不到的回報。之後我在別的班級上這一課時,我提了同樣的問題,要求是讓學生1分鐘後回答。學生有了充分思考的時間,有的學生說:”老師,他們生活上很窮,但我覺得他們又並不貧窮……”有的學生說:”老師我認爲他們並不貧窮,我覺得他們是富翁。””他們在生活上吃不飽,穿不暖,確實是窮人,但他們敢於應對艱難生活的堅強,關心別人的那份善良,卻是金錢也買不到的財富,他們是精神上的富翁。”……思考時間還給了學生,學生從中體會到了思考的快樂,體會到了創造的快樂。

雖然,思索的過程意味着學生要面臨問題和困惑、挫折和失敗,這同時也意味着要花很多的時間,或許還會一無所獲,但,這卻是一個學習、生存、生長、發展、創造所務必經歷的過程,也是一個人的潛力、智慧發展的內在需要,它是一種不可量化的”長效”、一種難以言說的豐厚回報與快樂。給予耗費學生思考的時間是值得付出的代價。

語文教育教學反思5

摘要:在職業院校擔任語文教師已經有四年了,四年來在老教師的幫助與指導、同事們的鼓勵與肯定下,讓我在教學方面有所進步,從一個戰戰兢兢初出校門不自信的大學生,成長爲一個稍有經驗的語文教師。幾次“優質課”的競賽,讓我在教學中找到自身的不足。爲了有效進行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不斷探索職業教育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新思路,使自己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真正領會新課改精神,因此我根據自己短短几年的教學經驗和職業學校學生的素質,來對職業教育語文課堂教學進行了幾點反思。

關鍵詞:職業教育;語文課堂;課堂教學;思考

20xx年至今,擔任職業學院的語文教師已有四年多的時間了,在這四年當中,組裏的老教師對我的教學能力的提高給予了幫助與鼓勵,我更充分地認識到所取得的成績已成爲過去,它不是我從事教育教學生涯的終點,而是我向更高領域進軍的起點,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努力探索,積極向其他有經驗的老教師學習,現將職業教育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幾點反思總結如下:

一、做好情感投資,得到學生的認可:

師生之間建立融洽的情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先決條件。師生建立融洽的情感,關鍵是教師要愛自己的學生,由愛產生的積極情感能轉換成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推動學生有效的學習。一位循循善誘和藹可親的教師必定爲學生所尊敬,而尊敬教師的學生也會順應教師的期望,以高度的熱情投入學習。

職業學校的學生素質普遍不是太高,孩子們是因爲無知而顯得世故,因爲幼稚而常常出現空虛無聊的言行舉止,因爲常常被稱爲“差生”而體驗不到成功的喜悅,缺乏自信。所以上第一節課時,就要做好情感投資,要把愛灑向每一個學生,尤其要偏愛後進或處於困境中的學生,偏愛有缺陷的孩子,幫助他們克服自卑,樹立自信,鼓勵學生,要讓這些孩子知道學語文的重要性,對學好語文充滿信心,讓他們認爲語文課是非常通俗易懂的課,學生們只有認可你,語文課纔會好上。

二、教學要有激情:

贊科夫曾經指出:“教師本身先要具備這種品質——能夠領會和體驗生活中和藝術中的美,才能在學生身上培養出這種品質。如果按照教學法指示辦事,做得冷冰冰、乾巴巴的,缺乏激昂的熱情,那是未必會有什麼效果的。”所以說,教學激情絕不是一種激動而短促的情緒狀態,也絕不是做作的虛情假意;唯有真知、真理方能震撼學生的`心靈,唯有真情、真意才能讓學生動心、入神。有了教師的教學激情,纔會有學生們的接收熱情,纔會有課堂上師生雙方如癡如醉、物我兩忘的教學氣氛。

每次,遇到語文教材中的好文章時,要把自己作爲一塊煤,投入爐火,燃燒得通紅,率先產生強烈的情感體驗,再將放射出來的火光與熱量傳遞給學生。這樣,纔會覺得上課本身即爲一種享受,而學生在這種感染力下,自然也會學得興趣盎然。

當然,有激情並不等於音量大、音調高。在這方面,我也曾經忽略過。一次,有個坐在第一排的同學給我提了個意見,說:“老師你講課的聲音太響了,你累不累呀?”起初我還沒引起重視,只是以後排的同學不一定聽得清爲由敷衍了過去。後來我發現,整堂課都用這麼高的音量和音調講課,會使教師和學生都容易疲勞。這時,我恍然大悟,以後上課雖然音量未改,但卻儘量調低音調,使自己的聲音更富於感染力、更能引起學生的共鳴。

三、重點難點要突出:

剛當老師時,講課常常是把所有的知識點講遍,面面俱到,沒有重難點,講得口乾舌燥、汗流浹背,講得昏天黑地、心力交瘁,講得學生茫茫然不知所云,講得學生如墮五里霧中手足無措……在第一次講公開課時同樣也犯這個錯誤,怕四十五分鐘講不滿,把內容準備得很多,所以講課時就只能不停地說,語速較快,與學生互動交流的時間就少,學生思考的時間更少;經過老教師的指導明白了講課不必面面具到,但要突出本節課的重難點,問題要有代表性,這樣課堂上就可以慢慢地講透你所準備的問題,與學生互動的時間、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就會充裕了。

四、讓課堂活起來:

要想活化語文課堂,讓學生學得活,教師靈活引導是關鍵。教師的教學活,帶動的必然結果是學生學法活。教師教的不只是把結論告訴學生,而是要引導學生探究結論,給學生多點撥、多直觀、多啓發、多鼓勵;讓學生多思考、多動手、多動口;老師在課堂中應少廢話、少替代、少包攬、少埋怨,引導學生創新學習,鼓勵他們的批判精神,允許他們標新立異,這樣才能逐漸培養學生們的自信心,如文言文略顯枯燥,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不濃,在上課的時候就想辦法怎樣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教活、學活、課堂氣氛才能活。

五、把精彩留給學生:

聽、說、讀、寫是語文教學的四大支柱。把精彩留給學生意味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自由的說、勇敢的問、積極的想、大膽的做。我們總是習慣於告訴學生“是什麼”、“怎麼樣”,很少甚至從沒想過學生是怎麼理解的,於是一堂課下來,抱怨口乾舌燥者遠甚心情舒暢者。課堂興趣沒了,教學張力沒了,學生興致沒了,爲何不讓學生自己說說呢,如學習《項鍊》,讓他們談談對人物的看法,讓他們設想一下項鍊沒丟會怎樣;讀《故都的秋》讓他們說說景物特徵,說說作品意境,說說作者情感……

六、要懂得知識的遷移:

語文課要上得活,從教學內容看,還要注重知識的遷移。

而自己上課時,往往在教知識時只侷限於一篇課文,不善於把新舊知識聯繫起來,以致學生不能舉一反三,這是課上得呆板的原因之一。有一次,在聽我們組長林紅衛老師的課時,林老師講的是《琵琶行》,她在講此課前複習了一下詩歌的發展史,在複習到現代詩時,提到了上冊語文書中的課文《爐中煤》,這首詩選自詩集《女神》,而此詩集是古體詩和現代詩的分水嶺,是一個里程碑式的詩集。林老師在教學中,儘量發揮了語文教材內容豐富的優勢,前後聯繫,新舊對照,使豐富的內容條理化。聽完林老師的課,我明白了講授新課時,應該引導學生把已掌握的知識運用到新課中去,重視知識遷移,以此開拓學生的思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很好地發揮出來。這樣的語文課堂也必然是生氣勃勃的。

七、寓教於美,展現人文:

語文學科的人文屬性不是憑藉簡單直白的道德說教文字承載的,而是藉助一篇篇熔自然美、生活美、情感美、藝術美、語言美等於一爐的有血有肉的文學作品表現出來的。如果離開了美,語文教學,特別是語文課堂教學就將是一張失血的臉,顯得蒼白無力。因此,語文教學應引導學生去體驗美、發現美、頌揚美、創造美,讓整個語文課堂煥發美的風采。

總之,我們職業學院的語文教師必須從實際出發,從學生的學情出發,不斷探索職業學院語文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才能使學生在掌握語文工具的過程中,受到文化、文學、思想、情感的薰陶,從而體驗到語文真正是一個施展才華和體驗人生的大舞臺。

語文課堂已經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學習的過程,它是促進學生髮展的課堂,是學生生命成長的天堂。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以學生爲主體,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努力營造輕鬆、民主、和諧、高效的教學氛圍,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充分利用各種手段,恰當的教學評價讓學生真正動起來,讓智慧的靈光在互動中閃爍,真誠尊重學生的發現,巧妙啓迪學生的思維,使課堂真正成爲師生互動、生機盎然的舞臺,讓和諧的音符奏響語文課堂,進而構建和諧高效的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顧明遠、齊欣著《名師的人格教育力》,九州出版社,20xx年。

2、王榮生、張孔儀《語文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語文學習》20xx年第3期。

3、葉存興、徐書生著《怎樣做一名好教師》,江西人民出版社,20xx年。

4、黃秀蘭。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及對策[J]。語文教學與研究,20xx年13期。

語文教育教學反思6

今學期我擔任初一級語文教學,我對教學工作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教法,虛心向同仁學習。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獲取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驗。以下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情況的。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改革課堂教學

從實施課程改革以來,我反覆學習有關的教育教學理論,深刻領會新課標精神,認真反思自身教學實際,研究學生,探究教法,逐步樹立起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爲目的的教學思想,樹立起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煥發語文課堂活力,有助於學生能力提高與發展的語文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模式啓發思維,訓練方法爲主的自讀課文閱讀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爲主線的重點篇目學習法、以合作探究創造創新爲核心的語文活動課等,撰寫了不少教學論文,並在我校舉行的新課程教學研討會上進行交流,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用生動靈活的教學方式,煥發課堂活力

應試教學課堂圍繞知識目標而展開,儲存繼承前人積累下來的經驗和體驗,但忽視了學生創新的動機、興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經驗,萌動求智慾望呢?新課標要求我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爲主的教學模式,激活學生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於捕捉新信息的能力,並把這種能力的培養定爲課堂教學的終極目的。爲此,我們仔細研究教育心理,準確把握初一學生的心理特徵和思維特點,積極探索有利於激發興趣、激活思維、激勵探討的課堂教學方法。例如在處理每單元的重點篇目時,我們始終採用整體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質疑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根據不同內容精心設計問題,組織課堂教學。

這樣教學,課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種親切、和諧、活躍的氣氛。教師已成爲學生的親密朋友,教室也轉變成爲學生的學堂,學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無聞的模範聽衆。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現與培養:或質疑問難,或浮想聯翩,或組間交流,或挑戰權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組際互動,環境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較爲充分的鍛鍊和表現的'機會。教室中再沒有陰暗冰冷的“死角”,課堂上充滿着流動的陽光,平等、和諧與交流共存,發現、挑戰與沉思同在。活躍的思維,頻動的閃光點,讓學生成爲課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師的授課既源於教材,又不唯教材。師生的情感與個性融在其中,現實的生活進入課堂,學生在互動中求知,在活動中探索,既輕鬆地掌握了知識,又潛移默化地培養了能力。學生的整體素質有了質的提高,語文課堂真正煥發出它應有的活力。

三、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習效率

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要求具有新鮮活力的語文課堂不僅要有教學模式的轉變,學生思維的開啓,更要有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掌握豐富的語文知識並獲取叩開知識大門金鑰匙的課堂教學效果。這是新課標對語文課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特點的集中體現。

語文教育教學反思7

《窮人》是一篇老課文啦,之所以說它老,是因爲存在於小學語文教材裏的時間很長,然而對於我來說,它卻是新的。

在上課之前,我仔細閱讀了《教師教學用書》上的教材分析以及教學建議,並抱着第一次教的良好心態閱讀了課文,就自己感觸深的地方做了標記。同時根據這一組的導語,確定了“學習作者通過環境和人物對話、心理的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的教學重點。課上,學生根據一般事情發展順序,比較順利地讀懂了課文的內容,並初步體會到了人物的美好心靈。一切都和預想的差不多。

當課進行到感悟桑娜抱回西蒙孩子之後的心理描寫的時候,學生們的表現令我吃一驚:

1、“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爲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

李家炯站起來說:“我從這句話感覺這是桑娜出於她自己善良的本能而做出的行動,是內心深處的想法。”

聽到他的話,不禁使我對學生們另眼相看,原來他們會比老師想得更深、想得遠,比我預設的──同情窮人,關心窮人更貼切,更能說出桑娜的品質。這是孩子自己讀書後的收穫,是他自己最真摯的`感受。

2、“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麼呢?這是鬧着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揍我一頓也好’!”

師:由這一段我們看到了一位正在(

)的桑娜。

生:擔心的、擔憂的、心神不安的……

師:桑娜爲什麼會這樣呢?

生:因爲他家裏很窮,窮到了只有吃魚的地步,而魚也是她丈夫用生命換來的。

生:因爲他們家只能勉強填飽肚子,丈夫還必須不顧惜身體地去打魚,桑娜還必須從早到晚不停地幹活,已經窮到了不能再窮的地步了,再抱養兩個孩子,就是窮上加窮,因而桑娜害怕丈夫不同意。

生:他們自己的孩子已經沒有鞋穿,更別說再養兩個孩子,桑娜爲丈夫擔憂。

在學生聯繫上文的環境描寫來談自己對於桑娜心情的理解時,我恍然明白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這篇小說的構思,也明白了爲何將老課文《窮人》安排在了本組課文的第一課,是爲了達到學生“學習本組課文,要在讀懂課文、體會情感的基礎上,學習作者是如何通過環境、人物心理活動等方面的描寫,抒發美好情感”的起步訓練。

謝謝我的學生們,我在和他們的交流中有所進步,將白紙黑字的教案,將課堂前的預設,演繹成一個個實實在在的對話、交流,在與他們的對話中,我和他們一起成長。

語文教育教學反思8

時間如行雲流水,我擔任一年級的班主任以及本班的語文教學工作也近一個學期了,這一個學期在工作中,我不斷的反思學習,努力使自己不會愧對“鑄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一稱號。現總結自己的教學工作如下:

本學期,我堅決落實學校的有關教育教學計劃,嚴格執行學校的各項教育教學制度和要求,認真完成各項任務,狠抓教學常規,努力爲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 抓好學生的學習習慣:

作爲剛剛進入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如何能讓他們在40分鐘的課堂上認真地聽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我教學工作開始的重點。作爲今年的新老師,又擔任一年級的班主任兼語文老師,我深感任重而道遠。剛開學的幾個星期裏,我不斷向學校資深教師學習,採用編兒歌、口令等形式,將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融入情趣之中,讓學生在情趣之中慢慢地養成良好的習慣。

二、 認真備課。

這學期學校開展的師徒結對活動讓我收穫頗豐。我明確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圖解對活動型,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並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並製作各種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後及時對該課做出總結,寫好教學反思。

 三、 抓好學生的基礎知識教學:

一年級作爲學生走進學校的第一步,正如建高樓大廈的地基一樣是非常主要。本學期,我主要在注重學生的漢語拼音知識的掌握、寫字、讀書、課外閱讀等方面作了努力。

四、 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作爲一位新教師,我存在的`不足有很多很多,經驗不足, 努力不夠,教學基本功不夠紮實。在教育教學中對學困生的關注不夠。從拼音抽測到古詩背誦再到考試,我發現班上七八名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得不夠紮實,這還需要在下學期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與幫助。家長配合不夠。說明我與家長的溝通還不夠,這將是我要認真思考的問題之一。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會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積極向身邊的老師學習。

語文教育教學反思9

轉眼之間,兩個月的實習期即將結束,回顧這兩個月的實習工作,感觸很深,收穫頗豐。這兩個月,在領導和同事們的悉心關懷和指導下,通過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學到了人生難得的工作經驗和社會見識。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總結語文教育崗位工作實習這段時間自己體會和心得:

一、努力學習,理論結合實踐,不斷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語文教育崗位工作的實習過程中,我始終把學習作爲獲得新知識、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決問題的一條重要途徑和方法,切實做到用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思想上積極進取,積極的把自己現有的知識用於社會實踐中,在實踐中也才能檢驗知識的有用性。在這兩個月的實習工作中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我們在學校學到了很多的理論知識,但很少用於社會實踐中,這樣理論和實踐就大大的脫節了,以至於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無法學以致用。同時,在工作中不斷的學習也是彌補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信息時代,瞬息萬變,社會在變化,人也在變化,所以你一天不學習,你就會落伍。通過這兩個月的實習,並結合語文教育崗位工作的實際情況,認真學習的語文教育崗位工作各項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條例,使工作中的困難有了最有力地解決武器。通過這些工作條例的學習使我進一步加深了對各項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務實的開展各項工作。

二、圍繞工作,突出重點,盡心盡力履行職責。

在語文教育崗位工作中我都本着認真負責的態度去對待每項工作。雖然開始由於經驗不足和認識不夠,覺得在語文教育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鍛鍊的目的,但我迅速從自身出發尋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以至於迅速的轉變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爲使自己儘快熟悉工作,進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緊時間查看相關資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職責,另一方面我虛心向領導、同事請教使自己對語文教育崗位工作的情況有了一個比較系統、全面的認知和了解。根據語文教育崗位工作的實際情況,結合自身的優勢,把握工作的重點和難點,盡心盡力完成語文教育崗位工作的任務。兩個月的實習工作,我經常得到了同事的好評和領導的讚許。

三、轉變角色,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

從大學校門跨入到語文教育崗位工作崗位,一開始我難以適應角色的轉變,不能發現問題,從而解決問題,認爲沒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我就有一點失望,開始的熱情有點消退,完全找不到方向。但我還是儘量保持當初的那份熱情,想幹有用的事的態度,不斷的做好一些雜事,同時也勇於協助同事做好各項工作,慢慢的就找到了自己的角色,明白自己該幹什麼,這就是一個熱情的問題,只要我保持極大的熱情,相信自己一定會得到認可,沒有不會做,沒有做不好,只有你願不願意做。轉變自己的角色,從一位學生到一位工作人員的轉變,不僅僅是角色的變化,更是思想觀念的轉變。

四、發揚團隊精神,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協同其他同事。

在工作間能得到領導的'充分信任,並在按時完成上級分配給我的各項工作的同時,還能積極主動地協助其他同事處理一些內務工作。個人的能力只有融入團隊,才能實現最大的價值。實習期的工作,讓我充分認識到團隊精神的重要性。

團隊的精髓是共同進步。沒有共同進步,相互合作,團隊如同一盤散沙。相互合作,團隊就會齊心協力,成爲一個強有力的集體。很多人經常把團隊和工作團體混爲一談,其實兩者之間存在本質上的區別。優秀的工作團體與團隊一樣,具有能夠一起分享信息、觀點和創意,共同決策以幫助每個成員能夠更好地工作,同時強化個人工作標準的特點。但工作團體主要是把工作目標分解到個人,其本質上是注重個人目標和責任,工作團體目標只是個人目標的簡單總和,工作團體的成員不會爲超出自己義務範圍的結果負責,也不會嘗試那種因爲多名成員共同工作而帶來的增值效應。

五、存在的問題。

幾個月來,我雖然努力做了一些工作,但距離領導的要求還有不小差距,如理論水平、工作能力上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對語文教育崗位工作崗位還不夠熟悉等等,這些問題,我決心在今後的工作和學習中努力加以改進和解決,使自己更好地做好本職工作。

語文教育教學反思10

教學本課前,我佈置學生蒐集一些寓言故事來讀一讀,在第一個環節導入中讓學生回憶過去的或者讀過的寓言故事進行交流,拓寬知識面,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充分感知寓言形象是理解、揭示寓言的基礎和前提,因此,在第二個環節初讀課文時,我讓學生充分地、自由地閱讀課文,對自己沒有讀懂的地方做上記號並再全班提出讓學生勇於發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教學此環節時,我將學生質疑的問題進行歸納小結,最後落腳再三個問題上:南郭先生是怎樣在樂隊裏混的?爲什麼能混過一次又一次而不被人發現呢?後來他爲什麼要偷偷地逃走呢?整篇課文的學習就圍繞這三個問題展開。根據學習要求,再讓學生充分、自由地閱讀課文,並在有收穫的基礎上到小組中進行交流,然後抓住由這三個問題引出的重點句子和詞語理解課文。如“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幫,捂着竽眼兒,裝腔作勢,混在隊伍裏充數。”

爲了讓學生深刻領悟到南郭先生那不會裝會的醜態,我用老師的.朗讀給學生創設了一個想象的空間,讓學生充分大膽地發揮自己的現象,把自己腦海裏浮現出的南郭顯示描述出來,然後讀出來,這樣將文本語言轉化爲形象畫面,課堂效果非常不錯。再理解“講排場”一詞時,我讓學生聯繫上下文,找出“排場”再這裏是指三百人吹竽的大場面;再理解“濫”字時我又用了選擇字義的方法讓學生理解,這些不同形式地理解詞語的方法都是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具有學習的能力,並且注意訓練學生用概括、簡練的語言敘述和回答問題,不要複述課文,體現了教學的文本性和工具性,也充分體現了“授人魚,不如授人漁也。”

語文教育教學反思11

鑑於小學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結合的教學理念,我以求真、求實、倡簡爲目標來設計本課,因此在教學設計時牢記一個宗旨:語文教學應該從學生的“學”出發,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反思這節課,我認爲較好地體現了主題,達到了教學目標.到了中年段,理解詞語和句子仍然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目標,所以我在本課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運用低年級所學的一些理解詞語和句子的方法,加強學習方法的遷移,比如:聯繫上下文理解關鍵的詞句,一定程度上也達到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白鵝在不同情況下不同的叫聲, “三眼一板”指白鵝任何時候吃飯順序都不變的規矩,這都要聯繫上下文才能理解。另外,爲了引導學生理解白鵝走路的姿態,我通過多媒體播放一段對學生來說比較陌生的淨角出場的錄像,把這些抽象的和學生生活距離比較遠的內容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形象而直觀地感受“白鵝”走路的`高傲,就達到了一個直觀,形象的效果。還有,教學中我利用學文與表演相結合。表演是,是催化劑,既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又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但是,在本節課的時間安排上顯得有些緊,學生讀的還是不充分,還有對課文的寫話練習和寫作方法的教學沒有完全展開,這也是本課教學的遺憾.由此我也在思考,如果語文是一門藝術,我想大概是一門取捨的藝術吧,每節課多角度地突出主題的建構是容易的,但需要取時間還是舍內容,纔是更應該權衡的.這一點也正是這節課我感覺最難把握的,既想把整節課的教學設計完整地展示出來,又想把教學課文的每個環節做到盡善盡美,讓我着實感受到了寸時寸金的可貴.倒底在40分鐘內如何取捨,我想這將是我和各位同行在今後的語文教學同探討和研究的問題.

最後想說,教學本課後,心中存有許多留戀和些許遺憾。留戀的是大家陪我共同渡過的四十分鐘,遺憾的是這"白鵝"還羽翼未豐,請大家給予更多的關心和呵護。同時讓我們每天多些努力,使我們的學生都能開開心心學語文,紮紮實實學語言,實實在在用語文。

語文教育教學反思12

學生是涌動着無限活力的生命體,是發展的,有獨立意義的人。學生是教育的起點和歸宿。我們的教育應是溫馨的,可以沁人心脾,潤物無聲。新課程強調“一切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情感世界,學習生活,才能撥動學生生命的情弦,我們的教育才會生氣勃勃。

一、想起那善意的謊言

班上有幾位同學語文成績很好,口齒伶俐,性格活潑,語言表達能力強。而有幾位同學語文成績較差,膽子很小,口頭表達能力不強,但也比較聰明。

平常上課我提出問題,總是擔心表達能力差的同學表達不清,回答問題耽誤時間,完不成教學任務。總喜歡叫到表達能力強的同學,發言時口若懸河,不斷贏得陣陣喝采;偶或叫到成績差,語言表達能力差的同學,語文就是沒有那幾位同學伶俐,顯得有些木訥,招來其他同學的竊竊私語,或一陣嬉笑。對於他們的回答,我對不同學生的評價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對錶達清楚,語言明晰的精彩報以讚許的微笑,對錶達不清的回答鼓勵補充,雖然多次看到孩子坐下時有些失望,但也沒覺得自己對他們有什麼不公。

有一次,我打開孩子們的話匣子,開展了敞開心扉向老師寫句心理話的活動,一個孩子寫道:我不太聽話,得不到同學們的掌聲,老師的表揚,因爲我課上發言和作業都沒有小宇做得好。這個學生其實也很聰明,就是不太認真罷了。我忽然意識到,我犯了一個不呆饒恕的錯誤,我傷害了一顆顆幼小的心,我決定要讓這部分學生得到掌聲,得到表揚。

上課時,我就叫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尹懷燦同學發言,總會有些不完備之處,然後叫語言表達較差的鄧林同學補充,就會使整個答案更詳盡,老師就說把這兩個同學的發言合起來更好了。於是,語言較差的孩子博得了喝彩、表揚、掌聲分享給表達較差的孩子。雖然,他們的回答有些不準確,但我對他們的表揚,其實是善意的謊言,只不過是爲了幫他們樹立自信,讓他們獲得成功感。想起那一次對優等生的表揚時,同時又表揚了發言較差的孩子,對錶揚能力較差的孩子來說,我善意的謊言幫助孩子們增強自信心,漸漸地他們思維明晰了,能大膽地舉手發言,作業也認真多了,對語文也有興趣了。

二、讓學生愛上語文課

教學過程應該成爲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只有強烈的愛好和求知的興趣,纔會在學習中產生良好的心理反映,進入積極思維之中。語文教學得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養學習語文的熱情。

1、情境渲染,激發興趣

良好的開端就等於成功了一半。老師能在學生學習新課之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帶領學生登堂入室,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我在教學中常用故事、謎語、觀看影像資料、看圖、設置懸念、提出疑問、歌曲、敘述文中重要情節等形式引入新課學習,創設情境,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

2、巧設活動,激起興趣

學生在參與活動中,纔會有真實的體驗與深刻的感受,身臨其境與隔岸觀火就是不一樣。活動的形式有說一說、畫一畫、唱一唱、演一演、議一議、辨一辨、遊戲、實地採訪、參觀、親自操作等。比如我在教學《一個都不少》時,課文篇幅較長,但內容淺顯,我就採用了演一演情節,先告訴學生想扮演誰,要讀好這種動物的.語言,做好動作,兒童都想來當演員,得到獎勵。於是,教室裏六種小動物,連同一個馬老師樂開了花,讀的讀,背的背,顛的顛,躺的躺。一會勹,老師選定主持人,學生評委,再現了互相幫助,關愛他人的動人情景。發揮了學生的聰明才智,鍛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3、滿足心理成就感

每個人都渴望取得成功,更何況年幼的孩子。語文課教學應多緞帶孩子們成功的機會,滿足他們的心理成就感。勝利產生興趣,失敗挫傷進取心。我們老師應蹲下身去,站在孩子的高度去思考,去評價,去理解,看到孩子們的優點,賞識他們,增強他們的信心。比如那次教學《遊子吟》,教學完畢,讓孩子們體會母親的愛。我進行美文賞析,要求孩子們寫小詩讚母親。

讀詩:

媽媽的愛

一個很熱很熱的夜晚,

我從夢中醒來,

媽媽正在給我扇扇子,

汗水溼透了她的衣衫。

啊,媽媽的愛是清涼的。

一個很涼很涼的雨天,

媽媽到學校接我,

把雨傘遮在我的頭頂,

雨水打在媽媽的身上,

啊!媽媽的愛是遮雨的傘。

孩子們一遍又一遍地吟誦着,我說你知道媽媽的

語文教育教學反思13

隨着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都在發生着變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師的觀念在逐漸更新,教師的角色在悄悄變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慢慢凸顯。以培養學生 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的三個維度爲目標的 自主、合作、探究 的學習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學前臺。但是,從筆者所聽過、看過的教學觀摩課中,也產生了一些疑惑,就此,談談自己的看法。

1、對課堂流行語的反思

隨着 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的教學理念的深入,小學語文教學中越來越注重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內容和適合自己的方法來學習語文。這些流行語的產生本身意味着小學語文教學對人本的迴歸、對學習自由的拓寬以及對個體的尊重,但冷靜下來仔細想想,熱鬧的背後有許多讓人深思的問題。1. 請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 。

課堂上,教師言罷,教室裏立刻人聲鼎沸,場面極爲熱鬧。但學生喜歡的方式真的只有大聲朗讀麼?這跟教師的導向有很大關係。在小學階段,教師比較強調高聲朗讀,因爲,這樣易出效果,也便於教師檢查。但是,其他的閱讀方式學生難道就不需要掌握了麼?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中就明確提出了要 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退一步說即使學生已經掌握了各種閱讀方式,也不要總強調 用喜歡的方式讀一讀 。學生不喜歡的方式就不再用了,可以隨心捨棄了。

2. 你學懂了什麼 。

教師話落,學生紛紛舉手回答。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場面熱烈感人。教師或全盤肯定,或蜻蜓點水式評價,不深究,聽之任之。仔細品評,我們不難發現,學生對於這一問題的回答是多層次、多角度、多側面的,可謂競相紛呈。然而遺憾的.是,教師的種種表現常缺乏針對學生語言表達加以點撥、引導及在情感體驗上體現 撥雲見日 的功力,給人以 神龍見首不見尾 之感。更令人遺憾的是,這樣的提問單純地成了教學的形式,而沒有成爲深入探究的絕佳途徑。下一環節的教學幾乎又是從 零起點 開始,很少去考慮學生已經獲得了哪些信息,造成資源浪費。

3. 你想學哪一段,就先學哪一段

如同在語文課堂中設置了學習超市,教師根據多數學生的選擇進行教學。表面上看是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但實際教學中,這種方式對所有的課文都適用麼?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或寫人、或敘事、或狀物、或說理。結構或並列或總分,文體有別,結構各異,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個性,一概以 你想學哪一段就學哪一段 可以嗎?而實際上,我們常常看到的只是教師虛晃一槍, 真主意,假商量 而已。教師總是有辦法趕着學生朝設計好的圈子裏鑽。

4. 你真棒 。

現在教師視批評如越雷區、如履薄冰,似乎稍有批評就會扼殺一個 牛頓 ,夭折了一個 愛迪生 。殊不知,一味這樣只會成爲學生成長過程中的 溫柔殺手 。當課堂上激烈爭論的學生期待教師的明辨是非時,教師所給予的 你們都有一定道理 你們都很聰明 就會弄得學生摸不着頭腦,不知自己的觀點到底對不對,這種不分是非、不置可否的賞識,只會對學生正確理解知識造成誤導。用鼓勵的方式培養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種方式。然而,我們在提倡表揚、獎勵、賞識的同時,一定要注意賞識的分寸。 什麼樣的課堂纔是學生最需要的

新課程改革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學習有認知性學習向體驗性學習轉變。體驗成爲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引導學生對社會生活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去體驗和感悟,從而讓學生在體驗和感悟中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這是語文教學的根本,到底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我認爲主要應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自己的情感最豐富。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 人文性 ,其基點就在於 情感 。一個沒有情感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 充滿情感的我 ,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 燃燒的歲月 !

2、尊重 需要 ,注重 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或直觀演示、或猜謎語、或進行質疑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 我要學 我想學 的積極教學氣氛。 激趣 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 變苦爲樂 。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師生的寬鬆、愉悅的學習氛圍也就是師生間的和諧。教學當中的 情 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 催化劑 ,有了它,學生纔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 交流的課堂 。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 交流 。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 交流 的課堂,實現 文本對話 、 師生交流 和 生生交流 。

(三)給學生一個 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 展示自己 。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情感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我在教學 請、清、情、晴 這組形近字時,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我讓他們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學習,讓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學生說: 太陽出來天就晴,應在青的左邊放日,地上灑水就清潔是清,心裏有事老想着是情

語文教育教學反思14

本學期我擔任高一年高一6班、9班的語文教學工作。這學期的語文課的的教學任務是必修3和必修4的兩個模塊的內容。爲了有效的完成教學任務,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學期初就根據學生的特點和不同層次,以及教材的編排,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並在落實中不斷調整完善,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下面對本學期的教學情況進行一次小結和反思,以促進今後的教學工作。

一、夯實基礎,溫故知新,全面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培養語文學習的能力。

高一階段對學生來說是個比較重要的時期,尤其是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非常重要,這對將來的高考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在教學中有意識的從最基本的字詞句入手,引領學生掌握基本知識,並將學習中遇到的已在初中學過的知識點,進行強化複習,然後聯繫所學到的新的內容,做到溫故知新。由於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的基礎較差,學習興趣淡薄,通過基礎知識的公固加強,誘發這部分學生的興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嚴格按照學校的總體教學要求和目標去組織教學,抓好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

學期初,總校和學部都根據上級教育部門的要求,制定了我校教學工作的總體目標和要求,這是教學工作的綱,貫徹落實到教學的全過程中。爲了切實地提高語文課的效率和質量,從備課、上課、作業的佈置與批改,到課後輔導,考試等都嚴格認真地去按要求和標準去做,保證了教學工作的規範化、制度化、科學化,從教的方面給學生的學提供了切實的保障。

三、嘗試“先學後教”的方法,落實“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全面提高語文能力。

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是很重要的,而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而“先學後教”就是適應了這一要求,學生通過自己的自學發現問題,同學相互討論,問題明瞭,深入探究後,如果還有疑問,教師給予適時的點撥和講解,這樣就可以加深印象。課上,以小組爲單位,圍繞問題,展開討論,進行評比,極大的調動了學習積極性。

四、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擴大課容量,豐富活躍了語文課堂。

我校擁有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因而,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上網查找和自己製作語文教學的音像資料和課件,使無聲的語言變得生動形象,具體可感,提高了課堂效率,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比如,在學習《林黛玉進賈府》這一篇課文的時候,我就先播放了電影《紅樓夢》的片段,營造出一種氛圍,然後再進入課文的學習,效果就好多了。許多課文的學習,我都播放配樂朗誦,給學生一定的薰陶和感染,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技巧。

五、以高考爲方向,強化高考意識,明確奮鬥的目標。

高一的學生對高考都比較陌生,爲此,我就不斷的利用各種機會向學生講解有關高考的各種信息,介紹高考優秀生的經驗與學習方法,往屆的高考語文試卷,使學生及早的對高考有所瞭解,明確高考的題型,樹立高考的意識,做好準備。

本學期所存在的問題:

一、作文訓練不繫統,學生的寫作水平提高不大。

二、課外時間被大量擠佔,學生的閱讀空間越來越小,語文學習時間在後半期基本被剝奪。

三、學生的優劣分別開始拉大,語文學科發展不平衡的情況逐漸顯露。

四、語文課外閱讀的處理比較草率,沒有系統指導。

總之,高一語文教學工作已經告一段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在今後的工作中將不斷的完善。

語文教育教學反思15

一、穿越時空的角色體驗,彰顯出展示的創造魅力。

傳統教學在教師的引導下,藉助於知識和能力“由外而內”對文本內容進行條分縷析的解剖、解讀,使學生與文本間總隔着一條淺淺的“河”。而讓學生穿越時空,化身爲文中的人物,讓他們帶着情感去演繹文本時,他們就會藉助於形象,調動自身的理解、情感,結合情緒體驗“由內而外”對文本內容進行有聲有色的表現和表達。案例中,學生化身爲赫耳墨斯,從自己經驗出發,伴隨着學習的思考,解釋了“自己”來到人間的原因。作爲演員,他們並非“逢場作戲”,搶臺詞,爭鏡頭,而是深入地解讀了赫耳墨斯的性格,以“我”情體人情,以“我”感促反思。同時,在同伴面前的個性展示,也讓他們處於創造的愉快、探索的熱情之中,由過去對文本的被動解讀轉爲主動的探究。

讓學生穿越時空,化身爲文本中的人物,在課堂中展示自己的精彩表演時,學生會像演員一樣創造角色,挖掘文本中的“潛臺詞”,生動地再塑形象。文本內容不再是古板僵硬、毫無動人之處的“木乃伊”,而是脈脈含情、充盈着誘人魅力的“維納斯”。

二、訪談形式將教師、學生、文本置於同一個平臺,營造出課堂展示的和諧氛圍。

訪談類節目是以主持人爲主導,以嘉賓爲主體,圍繞一定主題而展開的.對話欄目。採用訪談的形式可以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師生、生生間可以展開平等的思維對話,實現高效解讀文本的目的。

當學生以主持人的身份拋出問題——“您爲什麼要化做凡人來到人間?”“您當時是怎麼想的?”“您能說出此刻您的心情嗎?”……這些問題從“我”出發發問,激發了學生積極參與文本閱讀、聯繫生活經驗解讀文本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