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牧場之國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

牧場之國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2W 次

《牧場之國》是一首意境優美的散文詩。課文所描寫的是被稱爲水之國、花之國、牧場之國的荷蘭的田園風光,字裏行間洋溢着寧靜悠閒的情趣和意境,讓人不覺爲之動容。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牧場之國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歡迎閱讀參考!

牧場之國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

牧場之國教學反思 篇1

《牧場之國》是一首意境優美的散文詩。教學這篇文章,意圖是引領學生感受荷蘭和諧、優美、寧靜、悠閒的田園風光圖,感受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情懷。

本文是略讀課文,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採取以學生自讀自悟爲主的方式,讓學生充分感受牧場之國荷蘭的特點。

課堂上的教學,我把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找找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讀出自己對句子的理解,分享對荷蘭這個牧場之國的感受。在教學時,我注意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感受語言的特點,感悟荷蘭牧場的美,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彷彿自己也置身於荷蘭動物與自然和諧相處、遼闊無際的牧場上,正在欣賞着優美的畫卷,被眼前的景緻所陶醉,發出“這就是真正的荷蘭”的由衷感慨。再適時通過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一幅幅如詩如畫的圖片,學生再一次爲荷蘭的美傾倒,把荷蘭的印象牢牢地記在腦海了。

教給了學生如何閱讀文章的方法我認爲非常重要,不只是授之以魚,更是授之以漁。通過這堂課的學習,學生不僅欣賞到了荷蘭美麗的風景,感受了作者優美文筆,更掌握瞭如何去讀懂以及如何表達眼中所見的美景的一些方法。

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還是牽得太死,互動開放不夠,沒有體現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應該緊扣田園選畫面,滲透一些寫法的指導,不能只停留在理解感悟的基礎上。

遺憾的是不管自己設想的多麼好,如果不和自己的學生相結合,不臨場隨機應變,那麼整個課堂也會顯得單薄而空洞。厚積薄發,學以至用,是我們老師在教學中應追求的目標。

牧場之國教學反思 篇2

荷蘭是水之國,花之國,也是牧場之國。荷蘭是一個另人神往的美麗國度,課文作者用華麗優美的語句描述着荷蘭的美麗。

閱讀教學的第一要素是“讀”。讀,是一種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自我提高的過程,通過指導小學生進行理解性閱讀、積累性閱讀、有體驗地讀、傳情達意地讀、有興趣地讀等,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理解是閱讀的核心,就像大樹之根所吸收的水份養料,通過“主莖”或“樹幹”,才能送到分枝、杈丫,使之長葉、開花、結果。一篇文章,要讀通、讀順、讀懂、理解字詞句的意思,理解語言表達的技巧,理解佈局謀篇的妙處。新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而這種“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只有通過深入的閱讀體驗才能獲得。有體驗地讀,就是指導小學生在閱讀時能咀嚼語言文字的“滋味”,體驗語言文字的情感。有體驗地讀,就是引向自“悟”,發展個性,注重整體感知。“傳情達意”地讀,要指導小學生流入作品,馳騁想象,與作者產生共鳴。本節課我力求指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引導學生傳情達意地深讀課文,沉浸其中,透過語言文字,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把握文章主旨,感悟做人之道,領悟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文字技巧和表現方法;或高聲讀,通過高聲誦讀傳達出作品的內在情感和蘊意。從讀中慢慢感受動物們在牧場上自由生活的場景,只要學生能從字裏行間感受到牧場的和諧寧靜,體會綿羊豬羣駿馬的悠然自得,那麼這篇略讀課文所要傳遞的感情就已經滲透進學生的腦海之中了。在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結合語句想象畫面,昇華感受。在各種方式的朗讀之後,全班交流自己最喜歡的部分,說說吸引你的理由,最後將自己的感受融入到朗讀中,反覆讀—悟—讀,最後達到學習目標。

牧場之國教學反思 篇3

《牧場之國》這篇課文是“牧場之國”的角度展現荷蘭的獨特風情。課文描繪了荷蘭牧場白天的遼闊無際、寧靜和諧和夜晚的祥和寂靜、神祕含蓄。這篇課文的重點是引導學生理解荷蘭牧場的特點、體會比喻擬人手法的運用,感悟語言的生動。

我在教學時,主要是抓住文章中出現四次的讚美“這就是真正的荷蘭”來作爲文章的線索,通過有感情地、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感受語言的特點,感悟荷蘭的美。導入環節,我採用一組荷蘭的風光圖片激發學生對牧場之國風景的嚮往從而揭示課題。

在細讀課文這一環節,我緊緊圍繞“這就是真正的荷蘭”入手,讓學生體會牧場之國是黑白花牛、成羣駿馬、綿羊豬羣的王國,體會荷蘭夜晚的祥和寂靜。在指導朗讀方面我主要是引導學生體會擬人句的特點,針對不同的內容注意語調的輕緩急促,例如第四自然段作者流露出對綿羊豬羣這些家畜的喜愛之情,我讓學生髮揮想象,選擇一種動物來說說他們在牧場上想什麼做什麼,一來學生更能體會擬人手法在這一自然段中的作用,二來學生更加能夠體會這些家畜在牧場的悠然自得。這時學生就更能把心融進課文描繪的意境中去,從而發出“這就是真正的荷蘭”的由衷感慨。

在交流第4自然段“黑色的豬羣,不停地呼嚕着,像是對什麼表示讚許”時,我順勢問“這些豬,可能在說什麼哪?”孩子們的手舉得高高的:“荷蘭真美,我要在這裏生活一輩子。”“在這裏吃的好,睡的好。永遠也不要離開。”“雖然別處把我當做又饞又懶的.動物,但我在這裏生活得很快樂,我是這裏的主人。”

每次欣賞完一幅畫面後,我適當小結:“膘肥體壯的駿馬,遼闊無垠的原野,野草遮掩的運河,這就是——”孩子們就默契得一起說:“真正的荷蘭!”我不由地會心一笑。一年了,孩子們已經熟悉了我的教學風格,儘管曾經煩惱走思的學生多,曾經反感管不住嘴的孩子多,曾經爲不寫作業的學生生氣,但畢竟,將近一年的相處下來,我們的磨合已經到了“心有靈犀”的地步。我從他們課堂上高舉的小手、精彩的回答、興奮的小臉上都能讀到他們對語文課的喜愛。

看來,教無定法。如果對一篇文章,教師真正喜歡,真正讀透了,是能夠發現許多“語文的事兒”的,當我們把自己對教材的獨特理解融入教學設計,引領孩子們進行“感悟、朗讀、積累、運用”的語文之旅的時候,我們和孩子們一起,完成了一次生命歷程。

牧場之國教學反思 篇4

課上完的時候,感覺不是很好。後來仔細想想我知道了那節課缺點是在哪裏了。關鍵是學生與文本的交流不夠,換句話說,就是學生對課文讀得不透,雖然我給學生讀書的時間了,可是時間還不夠,當然,老師對這課的朗讀的引導做得也不到位。

課標明確指出語文教學不僅僅是老師與文本的對話,老師與學生的對話,更不能忽視學生與文本的對話。這種對話怎麼實現,應該在課堂上給學生朗讀的時間,讓學生在讀中學,讀中悟。有人說:分析課文是讓課文潛入水中,朗讀課文是讓內容浮出水面。我覺得這句話把朗讀教學在閱讀教學中的作用作了很形象說明。但怎麼去讀,僅僅讓學生一遍又一遍的去讀,肯定不行。這裏就體現出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對學生朗讀的指導,怎麼指導?這一直一來是困撓我心頭的一個難題。我看到許多老師就做得很好,值得我好好的學習。像汪立民老師的文言文讀得引導,讀得有趣,讀得有味;呂紅霞老師的抓住關鍵的語句,讓學生對語句進行細細的品味,讀得有激情;王瑞老師執教的《去年的樹》,抓住四次對話的朗讀,每一次對話的情境不同,學生讀得情感就不同。她(他)們讓我明白這纔是真正的朗讀教學,朗讀讓閱讀教學走向多姿多彩,讓閱讀走入學生的心靈。

面對生成性的課堂,突現教師的教育機智,在這一點上,我覺得自己還是經驗尚淺。面對學生說出“馬兒會不會結婚?”、“綿羊在談戀愛”、“我聞到了汽油味”這些對文本有些另類的解讀,可以說是反文本的解讀,教師的教育機智沒有很好的體現出來。現在靜下心來反思這些問題的時候,我知道我沒有抓住這些解讀,如果當時引導的好的話,完全有可能成爲這堂課的亮點。比如說“綿羊在談戀愛”,我當時如果適時的綿羊談戀愛,在這裏“結婚”,繁衍後代,不正是說明動物在這裏悠然自得的生活着嗎?多好的資源呀,沒有抓住,可惜!再如“我聞到了汽油味”當時就可以引導學生,在當時的情況下,到底能不能聞到汽油味呢?學生們肯定會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我失之交臂,可惜!當然教育機智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這需要老師文化的積累,經驗的沉澱,正是自己年輕的不足吧。

牧場之國教學反思 篇5

《牧場之國》這篇文章生動形象地展現了有水之國、花之國、牧場之國美譽的荷蘭的田園風光,課文有如一首意境優美的散文詩,側重描寫了作爲牧場之國的荷蘭那種寧靜悠閒的情趣和意境,讓人徜徉在這種意境中,留連忘返。

這節課我採用了高效課堂五步三查的教學模式,把課堂還給了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略去老師的講解,注重學生的感悟。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利用導學案引導學生學習,省去了很多老師的講解。

在導學案中,以“真正的荷蘭到底是怎樣的?”這個主問題來展開教學,並根據課文的總分結構,幾次感悟“這就是真正的荷蘭!”這一中心句,省略了很多細碎的小問題,使學生能夠準確把握問題,讓他們充分自讀自悟。通過學生課前預習,獨學、羣學、展示等讓學生能充分的接觸文本,感悟文本。學生在學完課文之後,文中優美的語言也在孩子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個過程設計圍繞着“通過自讀自悟,交流展示,我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瞭解真正的荷蘭是什麼樣的。”這樣一個目標展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有學生自由閱讀概括段意的訓練。有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展示的過程。也有學生課文資料蒐集的彙報。通過這些環節的展開,不僅讓老師瞭解了學生的閱讀能力情況,而且教給了學生如何閱讀文章的方法。不只是授之以魚,更是授之以漁。學生不僅欣賞到了荷蘭美麗的風景,感受了作者優美文筆,更掌握瞭如何去讀懂這份美麗的方法,以及如何表達眼中所見的美景的一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