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三年級語文《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精選10篇)

三年級語文《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精選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W 次

《富饒的西沙羣島》,題目的中心詞西沙羣島,即描寫表現的對象是西沙羣島。以下小編爲大家蒐集了三年級語文《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三年級語文《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精選10篇)

三年級語文《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1

《富饒的西沙羣島》是小學語文第五冊中的一寫景的文章,用詞非常優美,生動,鮮明。作者按照"海水","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說明西沙羣島的風景優美,物產豐富,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全文圍繞"富饒"展開,思路條理清晰,結構嚴謹。本課的重難點是通過對課文的學習,讓學生了解我國西沙羣島風光的美麗及物產的豐富,學習優美的句子,積累好詞佳句。

我把本課分爲兩課時,上的是第一課時,本課以朗讀和學生理解爲主,通過課件展示,讓學生感受到西沙羣島海面美麗的風光和海底豐富的物產,對西沙羣島有個深刻的印象。

教學中,我充分利用課件,使學生直觀看到西沙羣島海水的五光十色,瑰麗無比,感嘆美的同時,引出海水爲何五光十色的原因。然後出示海底海洋生物的圖片,根據學生喜好,逐個講解珊瑚,海蔘,大龍蝦,魚的美及多,請全班女同學帶着愉悅的心情讀出珊瑚的美,男同學展示大龍蝦的勇猛,威武,全班一起做懶洋洋的海蔘的動作,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使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感受西沙羣島豐富的物產。

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朗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老師領讀,學生自瀆,個別讀,同位互相讀,男女生結合讀,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不僅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和理解能力,而且讓大家感覺自己彷彿身處西沙羣島那麼美的地方,引出對西沙羣島的喜愛,延伸出爲什麼喜愛,拓展出自己的感嘆之情,增加了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整個學習過程,教師都是以引導者的形象出現,引領着學生自己去欣賞,去朗誦,去體會,去感悟,給學生自由感受與發揮的空間。

在講課過程中,我也存在一些失誤。

第一,在設計"魚"和"漁"的區別時,感覺沒有講透徹,講明白,只是讓學生看了解釋,然後找學生填了空,沒有及時把學生的反饋再加以解釋,使學生更容易明白,更容易理解。講完區別後,沒有把查字典的好習慣告訴同學,希望同學以後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或不明白的詞,可以先查字典解決,自己當個小老師。

第二,領讀設計比較少,領讀時激情不夠,聲音不夠洪亮,語調抑揚頓挫不明顯,無法引起全體同學的共鳴。

第三,在講第四段用有的……有的……有的……造句時,應該找出比較好的句子大家一起齊讀,讓同學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積累好句。

第四,板書前沒有很好的預設,致使板書有些擁擠,不夠美觀,而且字體有些小。

三年級語文《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2

最近,我執教了《富饒的西沙羣島》這課文,感受很深。

這課文按海面、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介紹了位於我國南海的西沙羣島的美麗和富饒。學習本課一是讓學生了解我國南海水域的廣闊與富饒,西沙羣島風光的美麗;二是感受課文語言的優美,積累好詞佳句。由於有課件,所以在教學本課時我決定充分發揮網絡優勢,將信息技術與我們的語文教學進行充分的整合。這樣,抽象的事物具體了。

如在第4自然段魚的教學中,由於生活經驗和生活環境的侷限,學生對海里奇異的魚缺乏感性認識。一組圖片的播放立即將學生引入一個全新的世界。在此基礎上又引導學生賞讀內化,讀出了海水的美,讀出了魚的種類繁多。另外,許多相關資料的瀏覽使學生開拓了眼界,課文內容也得到了拓展和延伸。

其次,在教學這一課時,我採取以“讀”爲主的教學過程,努力營造一種“平等、信任、激勵、自主”的教學氣氛,使學生們主動地學、自信地學,興趣盎然地學,達到紮實有效的課堂效果。

正是由於多媒體計算機提供的這一豐富的圖像及聲音信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慾望,促使學生進入注意力集中、思維敏捷的最佳狀態。在學生情緒高漲時,我緊接着提出要求:“這麼好的地方,課文中是怎樣寫的呢?請大家打開書,認真地把課文讀一讀。”一下子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到了課文中,孩子們開始興趣高昂地讀起課文來,有的同學讀完一遍,還情不自禁地讀第二遍。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我再次運用多媒體教學軟件,重點展現西沙羣島海里奇形怪狀、色彩鮮豔的珊瑚,懶洋洋的海蔘,威武的大龍蝦,以及那些沒見過甚至是沒聽說過的形態各異的魚兒,由形象的畫面理解自然過渡到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自始至終地調動着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學生的情緒始終處於亢奮狀態,思維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讀,是學生開啓智慧之門的鑰匙;讀,是學生理解感悟、思考的前提。全國小語理事會理事長崔巒強調:“一定要把課文讀對、讀通、讀順、讀好。”這是學好語文的基礎,也是理解課文的前提。因此在這次教學中,我結合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採用聽讀、初讀、速讀等不同的方式讓學生充分地讀課文。在學生讀書的過程中,我發現問題及時解決,讓學生做到將課文讀對;在熟讀生字的基礎上,讓學生把課文讀通、讀順;在精讀、理解的過程中,又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和朗讀內容指導學生將課文讀好。在這樣有目的、有層次地閱讀指導中,學生逐步學會了讀書。

當然,我的這次教學還存在着許多不足,其中讓我體會最深的有以下三點:

1、沒有將本課時的教學內容講授完整。在教學過程中,由於對學生情況把握的不準,導致這一課時的個別環節用時較長,特別是請兩個人單獨讀寫魚兒的段落,太浪費時間了。

2、雖然也嘗試建構一種多層面的課堂,希望能通過一節課教給孩子更多的東西,但是,許多方面考慮得還不夠周全,補充素材在課堂上成爲一種資源的浪費,浪費了一些寶貴的時間。

通過這次教學實踐,我充分地認識到自己還應繼續加強教育理論的學習,鑽研教學方法,潛心搞好教學研究,努力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使自己的教學水平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三年級語文《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3

由於課前對教材、學情、教學重難點等做了充分了解與研究,我們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措施都是由科學的教學理念作指導的。因此,是行之有效的。經過課堂實踐更是證明了這一點。一節課下來,孩子們就如到了森林尋寶一樣,滿載而歸!他們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第二課時的教學目的高效地實現了。課堂的亮點讓整節課熠熠生輝:

一、點燃學習熱情,激發學習興趣

法國教育家蒙田說:“教育孩童首重激發興趣和愛心,否則只是填鴨式灌輸,毫無意義可言。”孩子們之所以喜歡玩,是因爲玩給他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如果學習也能給予他們這樣的感受,那學習無疑也是可以令人着迷的,他們會像對待玩那樣對待學習,樂此不疲。特別對於小學低中年級的孩子,激發學習興趣尤其重要。《富饒的西沙羣島》是一美文。對於美,人類都有感知的天性,但西沙羣島離我們的實際生活較遠,要一直保持對這美文的興趣,必須點燃孩子們的學習熱情。我在教學中運用了以下設計:課文從西沙羣島的海水、海底、海灘、海島來介紹它的美麗富饒,我讓學生自選感興趣的部分去自學。結果,孩子們始終熱情高漲地投入到課文的學習中。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能激發孩子主動探究的學習精神,正因爲是自選,他們感受到學習的主動權在自己手中,而並非老師掌控下的小木偶。他們覺得這與玩有着共通點:在遊戲的世界中,孩童是當中的主人,他們有着絕對的優越感——我的事情我做主!學生可以這樣說:我的課堂我做主!

二、以孩子的視野去設計課堂

“我們必須會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曾這樣說。師本教育的課堂設計是以老師教得方便爲出發點,根本不去考慮學生的年齡實際,不會考慮他們的知識實際。這樣的教育,是填鴨式的,孩子們只能被動地接受老師所傳播的知識。是呀,只有蹲着,我們與孩子才能處在同一高度,我們的心靈才能相通。課堂是我們與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的空間,在特殊的這個只屬於老師和學生的時空裏,我們的教學設計,首先應該考慮的就是學生。在教學設計環節中,我最喜愛的一環是引領孩子們投入角色,內化語言。我讓孩子們變身爲海里的其中一條小魚,讓他們進行自我介紹,可以按文本內容說,也可以把文本內化後再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三年級語文《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4

《富饒的西沙羣島》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的一精讀課文,該組課文專題爲“壯麗的祖國山河”。課文主旨是讓學生了解西沙羣島是個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地方,意在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結合三年級學生特點和本文特點,我教學設計有以下特點。

一、精心設計導語。

本文是寫景課文,我就把導語的風格定爲“風景遊覽”,引領學生進入特定情境,激發欣喜、讚賞之情。(映示“中國地圖”)在距海南島東南約180海里處,有一片大大小小的珊瑚島嶼羣,像顆顆明珠灑落在三萬平方公里的海域上,那就是神祕而美麗的西沙羣島。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去遊覽——(讀題)富饒的西沙羣島。

二、關注語言段式。

在《富饒的西沙羣島》中,第4自然段先總寫魚成羣結隊穿來穿去,顯得很多,再連用四個“有的”及比喻的手法分述魚的各種形態,突出“好看極了”,最後用誇張的手法表現魚多得數不清:“西沙羣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這樣的段式構思縝密精巧,是學生寫作的極好範例,教學時,我們應重點關注,才能帶領學生真正走進課文的意境中去。

我們可以這樣引導:

(映示第4自然段內容)好好讀讀這段話,你從哪些詞語體會到魚很多呢?

在學生回答後,教師映示海底世界魚兒暢遊的視頻,配上悅耳歡快的樂曲,將學生一下子帶入魚的樂園。

讓學生邊觀察邊仿說:

魚成羣結隊地在珊瑚叢中穿來穿去,好看極了,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各種各樣的魚多得數不清。

在學生仿說以後,我們可以接着引導學生關注句式:“正像人們說的那樣,西沙羣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提問:“在西沙羣島的海里,真的是水和魚各佔一半嗎?爲什麼這樣說呢?”當學生感悟到這是用誇張的手法來體現西沙羣島“富饒”這一特點後,追問:“你能用這樣的句式來表示某個地方某樣東西很多麼?”從而發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

三、注重“以讀悟情”,努力強化文章的感情色彩。

課文中所蘊含的感情必須通過朗讀傳達出來。所以,首先讓學生邊看錄像邊聽課文的配樂朗誦,給學生們以美的享受,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使其感悟到文章中形象的美和意境的美。在整個地學習過程中,“讀”貫穿了全課時的始終,採用個別讀、齊讀、默讀、配音樂配畫面讀、互相聽讀,自由讀等多種方式,把學生帶進文章意境中,讓學生在讀文中去體味、去感受、去琢磨,不但瞭解作者說什麼,而且要與作者的心靈相通,增強了課堂教學的感情色彩。在加深學生對課文的領悟理解的同時,訓練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和理解能力。使學生們在帶着濃厚的感情色彩的氛圍中去學習和體會,更加深了對西沙羣島的印象,也更增加了孩子們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以引導者的形象出現,引領着學生們去欣賞,去朗誦,去體會,去感悟,不以乏味的說教把知識強加給學生,而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聽,用自己的口去讀,用自己的腦去想,給了學生自由感受的空間。同時,還以鼓勵爲主,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以及參與意識,讓學生在課堂上思維活躍起來。這樣才更有利於對知識的領悟,同時更能激發學生們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當然,這堂課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和不到之處,如我因怕時間不夠,給學生思考和朗讀的時間不充分,還有教完後,覺得沒有聯繫第四自然段的段式結構及時安排一個小練筆也是一個遺憾,今後還有待改進。

三年級語文《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5

這節課的教學已經結束,但留給自己的思索卻很多,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創設情境,激發閱讀興趣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我在課前就以遊戲的形式複習字詞,並給學生創造展示蒐集資料的機會,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在課中運用多媒體課件形象直觀地向學生們展現了海水的五光十色和珊瑚的各種各樣,學生興趣盎然,積極參與到閱讀中。課後又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說出中心句,讓全班學生嘗試把這句話表達具體,學生很有成就感,都想當個小老師考一考別人。這樣,處處創設情境,學生的閱讀興趣就被調動起來,學生也就真正有了主動學習的.慾望。

二、鞏固生字、正確讀文、在讀中熟悉課文內容有機結合起來

在課前以闖關遊戲的形式,檢查學生生字的認讀、四字詞語的積累以及“參、劃”兩個多音字的區分情況,並在學生讀文過程中,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讀音,從而讓學生在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瞭解字詞的意思,最終達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遷移寫法、讀寫結合

本課在寫法上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怎樣把中心句寫具體。在前面學過課文《趙州橋》《秋天的雨》中,學生已經初步體會到了中心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因此,我在此基礎上,由體會全中心句的寫法到了解段落中心句的寫法,由課文的理解到閱讀資料的分析,由教師舉出的例句再到學生結合生活經驗舉出例子,一環扣一環,教師由扶到放,雖然看似難度逐漸加大,但是學生在教師循序漸進的引導下,已經能很輕鬆地把句子寫具體。我覺得這是本課教學的一大亮點。

四、質疑問難,培養思維能力

宋代朱熹說:“讀書無疑者,要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裏方爲長進。”一個勤于思考的人,總是善於質疑,讀書有所疑纔能有所思,繼而纔能有所得。質疑已成爲現代化教學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我在本課教學中就重視了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在自主讀文時,就鼓勵學生提出問題,並鼓勵學生想辦法自主解決問題,從而形成新的閱讀能力。

三年級語文《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6

《富饒的西沙羣島》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22課。這精讀課文通過介紹西沙羣島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麗富饒,表達了作者對西沙羣島的熱愛之情。課文是從三個方面對西沙羣島進行介紹和說明的。先講西沙羣島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具體介紹西沙羣島的風光和物產。最後寫西沙羣島將會建設得更加美麗和富饒。

課文語言優美,用詞準確生動,可以有效地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課文條理清楚,表達方法鮮明,可以有效地指導學生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下面,我主要對執教中如何引導學生領悟作者表達方法進行反思總結:

一、領悟佈局謀的表達方法

⒈領悟課文“總起—分述—總結”的記敘特點。全文章可按“總、分、總”的記敘順序分爲三段。第一段是全文的總述,寫西沙羣島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第二段是分述,按照由上到下、由近及遠的順序從海面、海底、海灘和島上四方面描述,具體寫出西沙羣島的美麗富饒。第三段是總結,寫守衛在島上的英雄兒女必將使西沙羣島變得更加美麗和富饒。全文條理清楚,層次分明。

⒉領悟作者表達方法上的構段方法。

①第二自然段爲“因果段式”,也即“因果結構段”。這一自然段先講結果,後講原因,即一、二和三句之間是因果關係。因果關係的小段,一般分爲兩層,一層寫原因,一層寫結果,概括段意時一般應抓結果部分。

②第三自然段爲“並列果段式”,也即“並列結構段”作者用三句話分別描寫了珊瑚、海蔘、大龍蝦。每句話都向我們介紹了一種海中生物,句與句之間的關係是並排平列,不分主次,共同表達一種意思,這種構段關係叫“並列式結構”。

③第四自然段爲“‘總→分→總’段式”,也即“‘總→分→總’結構段”。這一自然段介紹海底的魚,先總述魚“成羣結隊”突出魚多,再分別敘述各種魚的樣子;最後總述“各種各樣的魚多得數不清”。

④第五自然段構段方式同第三自然段。

⑤第六自然段爲“‘總→分’段式”,也即“總→分’結構段”。這一自然段圍繞“鳥的天下”來寫的。幾句話的順序是:“鳥的天下”→樹多[這是成爲鳥的天下的原因]→鳥多[樹多必然鳥多]→鳥蛋多[鳥多必然鳥蛋多]→鳥糞多。從總到分,使人確信西沙羣島的“鳥的天下”。

⒊本文在寫作上的另一個特點是首尾相呼應。第一自然段寫出西沙羣島地理位置的重要和它是一個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地方。第七自然段則寫西沙羣島將變得更加美麗、富饒。

二、領悟生動準確的表達方法

⒈修辭方法的形象貼切。①比喻,如:“海底的岩石上長着各種各樣的珊瑚,有的像綻開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②擬人,如:“大龍蝦全身披甲,划過來,划過去,樣子挺威武。”③誇張:“西沙羣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這句講西沙羣島海里的魚非常多,並非真的是水和魚各佔一半。用“一半是水,一半是魚”這一誇張的手法,強調西沙羣島“物產豐富”的特點,使人回味,留下深刻的印象。

⒉關鍵詞語的準確運用。如:寫珊瑚的形狀像“花朵、鹿角”,寫海蔘“懶洋洋地蠕動”,寫大龍蝦“全身披甲”“威武”等。再如:第四自然段主要抓住了魚的種類多、數量多、形態美等特點來寫的。種類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多得數不清;數量大:成羣結隊、一半是魚;形態美:不滿色彩條紋、頭上長簇紅纓、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眼睛圓溜溜、身上長滿刺兒、像皮球一樣圓。

總之,本課執教時,能針對課文特點和學生認知特點,充分運用好《富饒的西沙羣島》這一課例,讓學生習得寫作地方法,並讓學生運用到《語文園地六》習作練習中去,且達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年級語文《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7

《富饒的西沙羣島》是本冊第五的一精讀課文,它介紹了西沙羣島的地理位置和它美麗富饒。課文按海面、海底、海中、海灘、海島的順序具體介紹西沙羣島的風光和物產。學習課文一是讓學生了解西沙羣島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二是感受課文語言的優美,積累好詞佳句。

經過全組老師的集體研究備課,我們確定了教學思路:緊抓一條主線,貫穿全課;邊扶邊放,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精講多讀,在讀中感悟昇華。我們又經過實際講課中遇到的問題不斷修改教案。

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通過地圖認識西沙羣島的地理位置,理解“海防前哨”。再讀課題質疑,從而理出“西沙羣島是怎樣富饒的?”,讓學生帶着問題讀課文。通過檢測學生在預習時認讀詞語的效果,正音,鞏固。然後由問題“讀了課文,你覺得西沙羣島是個怎樣的地方?”從而引出本文的中心句“哪兒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圍繞這一句學習課文,着重學習第二段和三四段。第二段主要是寫西沙羣島風景優美的,而課文對物產豐富的描寫幅較多,我把三四段列爲重點,其餘放手讓孩子們自己去學習。對於第二、三、四段,我主要採用通過讓學生朗讀,通過穿插圖片讓學生充分體會感悟再讀的方式進行學習。

現反思一節課,我個人感覺整節課教學思路比較明確,要教給學生什麼知識,要培養學生什麼能力,都體現得比較突出,教學各環節過度也比較自然。在進行第四段教學時,讓學生欣賞海底世界的影片剪輯,學生非常感興趣,都看的十分認真和投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看海底的各種產物,非常形象直觀,學生猶如身臨其境,感受深,利於朗讀感情的提升。而二、三、四段除了指名讀外,我還安排了齊讀、填空等形式,讓每個孩子都參與其中。

然而由於經驗尚淺,不足之處也是很多。通過聽課領導和老師們的指點,我將需要改進的地方總結爲以下幾點。

第一,教師語言的感染力不夠。領導和老師們在聽了我的課之後指出,我在語言的感染力上做得還不到位。我自己也意識到這一點,在整堂課的教學中,我的語言缺乏感情,即使是比較優美的語言,我講得也是比較平淡。也正因爲如此,學生的課堂積極性並不是很高。於永正給新教師的20條建議中提到一旦進入課堂,教師就要像京劇演員一樣,精氣十足。只有自己真正融入教學中,只有自己的感情充沛了,才能感染學生,調動其積極性。

第二,字詞認讀用時過多。三年級的語文教學,字詞是基礎,重點是課文。字詞的認讀本應在學生預習時解決,而課堂主要是檢測,如果出現錯誤正音即可,而我反覆讓學生讀,看似紮實,其實卻擠佔了課文的學習時間。

第三,閱讀指導欠缺。李主任和陳校長在聽了我的課之後都指出,我在指導學生朗讀本應讓孩子在朗讀時一次比一次體改,可本堂課卻沒有一個明顯的提升過程。學生時代的我一直是班裏朗誦水平比較高的。但成爲教師後,對於學生的朗讀指導我一直心存疑慮。現在提倡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而對於同一課文,每個孩子的理解是不同的。如果孩子在朗讀上讀不出,達不到那種感情,教師應加以指導,也可範讀。但讀得好,讀得有感情,評判標準是什麼?但我考慮到,我的感受跟孩子的感受不一定是完全相同的,要孩子照着我的感情去讀會不會扼殺他自己的個性?這也是我不敢輕易範讀的原因。

第四,知識點遺漏。本課中有一句“正像人們說的那樣,西沙羣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學習提示中也有問題“爲什麼這樣說呢?”在教學設計中我是設計了這一點的,主要是讓學生體會到西沙羣島的海里魚非常多。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卻把這麼重要的一點遺漏了。我仔細思考,發現這種無心之失並不是意外,那還是說明我的課備得不夠熟練。

第五,缺少說話訓練。其實在開始設計教案的時候,是有說話訓練的,比如讓孩子在讀了第二段描寫海水的美麗之後說說感受。但在實際聽課中發現只有少數孩子能說,有的是一兩句話,有的則不太切題。所以在這堂課中,我就將這一環節省去,改爲朗讀。但課後一想,覺得這樣看似節省了課堂時間,卻不利於學生能力的提高。萬事開頭難,就算學生只能說上一兩句,就算他們說的只是皮毛,他們也得到了鍛鍊,經過閱讀量的增長他們會有更多感悟,會有更好的發展。

第六,作業不夠科學。課後我佈置了兩項作業,一是畫一畫,把今天看到的感興趣的事物畫下來;二是寫一寫,把遊覽之後的感受寫下來。李主任的給的建議是把第二項作業改爲把課文中優美的語句抄下來。後來我仔細考慮,發現讓孩子寫感受對於剛接觸習作不久的他們來說是個挑戰,而改爲摘抄就是讓成了語言的積累,其實更符合現階段的孩子的特點和能力。

通過這次一課多人上,我向其他老師學到不少東西,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而在大家爲我評課之後,我明確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希望我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自己不斷進步,不斷提升,也能帶給學生更精彩的課,使他們能有更好的發展。

三年級語文《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8

教學過程要紮實,效果要落實,但這並不是說教學時要呆板僵化。相反,教師只有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才能保證教學過程的紮實和教學效果的落實。這是由學生的心理特點決定的。

《富饒的西沙羣島》一課中有許多需要理解的詞語,在教學的方法上則儘量根據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方法。

例如:“島”、“島嶼”、“嶼”、“羣島”四個詞語用一組板畫演示,使學生對它們之間的區別和聯繫有了直觀的瞭解;“海防前哨”是讓學生觀看我國版圖時結合西沙羣島的地理位置的特點來理解的;“珊瑚”、“海蔘”和“大龍蝦”是讓學生觀看圖片來理解的;“綻開”和“蠕動”兩個詞是聯繫生活實際用手演示來理解的;“威武”一詞是讓學生聯繫上下文來理解的;“揀不完”的“揀”字的意思是讓學生查字典與“撿”字對比來理解的;“鳥的天下”是讓學生說近義詞,再聯繫上下文來理解的;“富饒”一詞的意思是先理解抽象的詞義,然後結合對全文的閱讀,逐步增加學生對“富饒”一詞的感性認識;“五光十色”一詞的理解,則是先與“五顏六色”對比,區分異同,再結合已有的知識進行想象來理解。這些方法的靈活運用,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興趣盎然。

在理解詞語、理解課文的同時,學生也感受到課文言語中所表現的作者對西沙羣島的熱愛、讚美。

學生在感受課文言語的同時,他們的心靈被課文優美的言語深深地打動了。這樣的教學,就把對學生心靈的培育與對學生言語能力的培養統一在一個過程之中了。

三年級語文《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9

《富饒的西沙羣島》是一寫景的文章。作者用生動、具體、形象的語言寫出了西沙羣島是個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可愛的地方,是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的好文章。特別在當前,更是對學生進行“熱愛藍色國土”教育的好教材。

本文按照“海水、海底、海灘、海底”幾個方面描寫了西沙羣島的瑰麗風光和富饒的特產,通過學習要讓學生從這幾個方面具體感受、欣賞西沙羣島的美麗富饒,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並瞭解文章構段上的一些特點。本文所描寫的南國風光雖然很吸引人,但畢竟西沙羣島離我們這兒太遙遠,如何使學生對西沙羣島特有的風光和物產不僅僅停留在表面的瞭解,而有更深的感受與體驗,同時,在理解課文與積累語言方面做得更紮實?這成了我備課前思考得最多的一個問題。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色彩鮮明、富有動感的刺激物最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因此,上課開始,我就播放與課文內容密切相關的西沙羣島的風光片,並配以課文的範讀,讓學生對本文的故事情節有一個整體的感性的認識。這樣,既爲全文的學習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礎,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着,我問學生:你覺得西沙羣島是個怎樣的地方?這既是對學生了解情況的反饋,又自然的補充了課題,找出了文中的兩個中心詞“風景優美“、“物產豐富”自然地引出課文第一段。

二、運用多媒體,加強視覺感受,加深體驗。

課文中所描寫的海龜、貝殼、魚類、海鳥等生物,作爲遠離海洋的學生來說是非常陌生的,但他們又對這些充滿了好奇,多媒體的運用幫助學生對這些生物有了更直觀的瞭解,也使得他們對課文抓住生物特點寫的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三、整體朗讀,感知大意

在這個環節中我把詞語按照它們課文中的位置分成四塊內容,檢查了詞語的朗讀情況後,然後讓學生猜猜老師爲什麼這樣分,答案在課文中找,這樣有利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把握。反饋時學生就較爲容易的找到海面、海底、海灘、海島,理清了課文的條理。

四、滲透修辭手法的運用。

比喻,是本課用得最多的修辭。教學比喻句不要只滿足認得什麼像什麼,而要引導學生準確地認識比喻義,這樣的教學纔到位。如:“海底的岩石上長着各種各樣的珊瑚,有的像綻開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本體與喻體的相似點是形狀,而把“西沙羣島”比喻成“南大門”,本體與喻體的相似點是意義和作用。

運用誇張,可以生動、形象、深刻地表情達意。“西沙羣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西沙羣島也是鳥的天下”,教學時要指出:兩句都從“密度”的“高”進行誇張,說明數量的多。同時,要告訴學生,誇張要注意可信的“度”。對以上重點句的教學,要講清特色,教給方法,引導靈活遷移,切不可只滿足於機械的模仿。

三年級語文《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10

《富饒的西沙羣島》是一寫景的精讀課文。這文章通過介紹西沙羣島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麗富饒,表達了作者對西沙羣島的熱愛之情。全文圍繞題眼“美麗、富饒”展開,行文思路條理清晰、結構嚴謹,構段句羣典型且多樣,遣詞用語精確且具體,所以教學這課文除了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外,還應該鼓勵學生學習段落的寫法。特別是描寫魚的一段,結構、句式都是孩子們寫作的典範。我在預設這節課時,針對三年級孩子的特點主要從兩方面去思考:

第一,突出“美”字。這課文的一個特點是用優美的語言描寫了美麗的景象,是學生積累語言的好素材。所以我在教學中採用了多媒體教學,在ipad中設置了很多珊瑚和魚兒的圖片,使學生在情境美之中學習語言美。

第二,突出“練”字。三年級是作文的起步階段,針對我班學生作文不具體、事情敘述不清楚等情況,結合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重視語言的積累”,我又設計了第三課時,重點是積累語段和仿課文寫片段,目的是通過加強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指導,讓學生主動記憶,摘抄美詞佳句,真正把積累語言落在實處,自覺養成積累語言的習慣。另外是通過創設語言運用的情境,引導學生把課文中的詞語、句式、段落,遷移到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活動中進行重組,引導學生圍繞一句話把內容說清楚、說具體。這是對教材內容的一種拓展,是對語言學習的一種發展,讓學生在課內學到方法,讓他們在離開了課堂、離開了教師、離開了教材,也能夠自己去發展學習。

引導學生圍繞一句話把句子寫具體、寫清楚,我主要抓住第三和第五自然段進行教學。

(1)第三自然段圍繞“西沙羣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分別列舉了氣鼓魚和飛虎魚等說明了海底魚兒數量多,魚姿美。

(2)“西沙羣島也是鳥的天下”是概括性的一句話,如果把它當作中心句,隨後從海鳥多、鳥蛋多、鳥糞多等方面加以分述,句子就具體了,也讓我們感受到西沙羣島的確是“鳥的天下”。

教學不足:

1、開頭的導入不夠靈活。總想快速把學生引入到教學的軌跡上來。結果,學生的思維有偏差時,有些急躁。後來爲了顯示教學設計的完整性,又把一些重要的詞句處理,顯得有些急切。

2、在教學設計時,預設課堂的容量較大,視頻和最後的練習題沒有時間做,講課中如果多抽出時間重點體驗學習課文的第三段和第五段,孩子們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感悟會更加到位。

3、對課文第二和第六自然段的分析不夠細緻,引導不夠到位,學生對課文的寫作方法理解不是很透徹,未能將學生置於主體地位,教師的主控意識過強,教師出示的自學要求沒有將學生置於主體地方來對待,學生沒有質疑問難的機會,沒有自主的機會。綜觀課堂主體部分的教學設計,傳統的師生關係依然沒有得到調整與轉變,所有問題都是教師設計的,教師的“主導”痕跡還是比較多的。

4、老師對學生的評價語言過於貧乏,以後應該加強學習,豐富評價語言。

通過這次教學實踐,我充分地認識到自己還應繼續加強教育理論的學習,鑽研教學方法,潛心搞好教學研究,努力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使自己的教學水平百尺竿頭,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