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部編版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

部編版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8W 次

西沙羣島,是由許多小島組成,像祖國的南大門一樣,是海防的前沿哨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部編版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借鑑,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部編版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

  篇一:部編版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

《富饒的西沙羣島》這篇課文從海水、海底、海灘、海島四個方面向我們展現了西沙羣島的美景。課文的重點是是要使學生了解西沙羣島是個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可愛的地方,要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對絕大多數孩子來說,西沙是個遙遠、模糊、神祕的地方。如何讓三年級的小學生也走近西沙羣島,與西沙羣島進行零距離的對話呢?我認爲要充分發揮多媒體的視覺效果,在指導學生瀏覽西沙羣島圖片的同時,進行文字介紹,幫助學生建構起對西沙羣島感知認識,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增強感性認識。在教學中,我通過電腦課件,先讓學生欣賞海水的奇妙,學生非常感興趣,都看的十分認真和投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看完後他們能大膽發表自己的感想。接着讓學生看海底的各種物產,非常形象直觀,學生猶如身臨其境,感受深,有話可講。多次在結合多媒體演示的幫助下,讓學生在視覺上提前感知到了事物的特徵,幫助學生理解的更透徹、更全面。然後再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體會和感受文章語言的精練和優美,從而感受西沙羣島的美。在此基礎上又引導學生賞讀內化,讀出了海水的美,讀出了魚的種類繁多。

本節課還是存在不少問題:

1、一節課,着重處理了“海底”這一段,學生能夠背誦,能夠理解,也瞭解了作者的寫法,但課堂容量太少,西沙羣島的富饒不僅僅體現在“海底”一個片段上。所以,留給學生感悟其它方面的時間還是顯得少了。

2、由於這篇課文的.篇幅較長,學生的預習不夠充分,個別讀音還不準確。只有指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課堂上纔能有的放矢。

3、雖然也嘗試建構一種多層面的課堂,希望能通過一節課教給孩子更多的東西,但是,許多方面考慮得還不夠周全,補充素材在課堂上被當成一種形式。

4、雖然平時非常注重學生自信的培養,但大部分學生還是不夠自信,不敢或者說不願談自己的想法。

5、朗讀指導的還不到位。應加強平時課堂的指導朗讀訓練。

  篇二:部編版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

《富饒的西沙羣島》是一篇寫景的文章。這篇精讀課文通過介紹西沙羣島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麗富饒,表達了作者對西沙羣島的熱愛之情。課文是從三個方面對西沙羣島進行介紹和說明的。先講西沙羣島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具體介紹西沙羣島的風景優美和物產豐富。寫海面主要通過顏色的變化來表現海水的美麗;海底主要寫水產資源,突出其富饒。西沙羣島的海里有各種各樣的珊瑚、懶洋洋蠕動的海蔘、威武的大龍蝦;魚的品種多、數量也多。寫海灘則突出貝殼的“千奇百怪”和海龜的“龐大”、“有趣”。寫海島是圍繞“鳥的天下”來寫的,從總到分,使人確信西沙羣島的確是“鳥的天下”,進一步表現西沙羣島的富饒可愛。最後寫西沙羣島將會建設得更加美麗和富饒。

本節課是第二課時,我以一個大問題貫穿全文,就是圍繞中心句“那裏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感受西沙羣島的風景優美和物產豐富。先讓孩子自主學習,然後同桌交流自己找到的表現西沙羣島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句子。最後全班交流,交流的時候,按照海面、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讓孩子們介紹,介紹的時候,引導孩子讀句子、抓關鍵詞、談體會、再讀句子。在讀中感受風景優美和物產豐富。

在教學本課時我充分發揮網絡優勢,將信息技術與我們的語文教學進行充分的整合。在讀文感受時讓學生欣賞形聲同步的課文多媒體課件,視聽結合,眼界大開。原本對西沙羣島模模糊糊的認識一下子變得清晰明朗起來,心中也油然升騰起對西沙羣島強烈的探究慾望。這樣,抽象的事物具體了,靜態的東西鮮活了,課堂效果非常好。如在第四自然段魚的教學中,由於生活經驗和生活環境的侷限,學生對海里奇異的魚缺乏感性認識。藉助圖片和視頻立即將學生引入一個全新的世界,一條條五顏六色的魚在眼前遊動起來,將他們帶入一個奇異的海底世界。

教學時我選擇海面和海底爲重點,多種形式讀,藉助圖片和視頻更加直觀的感受海面的五光十色和海底豐富的物產,海灘和海島相對用時較少。

本課也有很多不足之處,由於緊張的情緒,講完海面時沒有轉到中心句上,那裏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這句話忘記說了。教師表揚性的話語不夠豐富,還需要加強教育機智。最後結束的有點倉促,沒有進行拓展,播放一些祖國風光圖。

也許效果更好。個別學生回答問題不夠積極,有些孩子一節課始終都沒有舉手發言。這需要教師在以後的教學中更加關注孩子的積極主動性。

  篇三:部編版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

這篇精讀課文,語言優美,用詞準確生動,學生喜歡讀,課文內容容易理解。在此基礎上,本課的學習目標是瞭解課文總分總的結構,學會抓關鍵詞句理解文章內容。在上完課以及聽了其他老師的點評之後,我對我的課堂教學做出了以下思考:

一開始先用闖關的方式讓學生找出文章的中心句,也就是第一自然段中的一句話,再聯繫最後一自然段來引出首尾呼應,並點明文章是“總——分——總”的結構。接着具體介紹海底世界的生物,在第三段中珊瑚,海蔘、大龍蝦這三種生物主要是抓住其中的關鍵詞去指導朗讀,在讀中感受。在講解第四段時,先讓學生們找到關於魚多的詞語,學生能很快找到,其中重點點出“西沙羣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這句話是運用誇張的修辭方法。再讓師生配合去朗讀關於魚美的句子。最後引出本段第一句話“魚成羣結隊地在珊瑚叢中游來游去,好看極了”,利用中心句讓學生理解先總寫後分寫的方式。從整個課堂的情況來說看,基本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但是,一節課下來,如果讓我用四個字來總結的話,就是“華而不實”,問題拋出去以後多是蜻蜓點水,並未深入思考,而學生也並不能真正學到東西。比如說從一開始的點明“總——分——總”的結構時,只是一帶而過,如果此時可以讓學生劃分段落,並告訴學生第一段有總領全文,引起下文的作用,而最後則有總結全文,昇華主題的作用,相信學生對這種結構會有更深的理解。另外在講解魚多的時候,可以聯繫上一段落中“到處都是”、“各種各樣”等詞語,再適當積累一些其他關於數量多的詞語“數不勝數”、“不計其數”等,對於“多”一詞有着更深的認識,也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西沙羣島的物產豐富。讓我印象尤爲深刻的是在講解珊瑚還有可能像什麼時,學生的回答沒有達到我的預期使我感到慌亂,後來聽取其他老師的意見後,明白了作爲老師更多的是學會引導學生,此時就可以從珊瑚的顏色或者形狀去觀察,去想象,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教學,教學,我們不僅是教,更是學。人們常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課堂可以讓我們積累經驗,但在課後的交流討論教學中,更讓我明白了自己的不足與改進措施,真正做到“在教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