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小學語文《慈母情深》教學反思

小學語文《慈母情深》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5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慈母情深》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語文《慈母情深》教學反思

小學語文《慈母情深》教學反思1

《慈母情深》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是作家樑曉聲的名作。課文記敘了母親在極其艱難的生活條件下,省吃儉用,不顧同事的勸說,毫不猶豫地拿錢給“我”買課外書的故事,從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現了慈母對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對母親的感激與敬愛之情。文章描寫細膩,情感真摯,字裏行間流露出濃濃的親情。

在本篇課文的處理當中,我打算從題目中的“深”字入手,由“深”提出問題:文中哪裏表現了慈母情深,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答案,品悟結合,多重朗讀,體會作者描寫的場景、細節中蘊含的感情。通過比較閱讀,體會作者的寫法。以達到想象描寫的場景、細節,體會“慈母情深”;體會文中反覆出現的詞語的表達效果;聯繫生活實際,寫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經歷的學習目標。

本次教學設計,我努力堅持以學生爲主體,以情感的`教學爲主線,以個性的悟讀爲手段,讓學生穿梭在語言文字中盡情地讀,讀出意,讀出情,讀出語文的韻味。整堂課,我力求引導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引領學生一次次走進文本,觸摸文本,感受文字背後所隱藏着的這份母子深情!

小學語文《慈母情深》教學反思2

《慈母情深》是人教版五年級第一學期第六單元的一篇文章,節選自著名作家樑曉聲的《母親》。文章描述了母親在極其艱難的生活條件下,省吃儉用,支持和鼓勵“我”讀課外書的往事,表現了慈母對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對母親的敬愛之情。文章描寫細膩,情感真摯,語言淺顯易懂,隨處可見的細節描寫詮釋了人世間最偉大的情——慈母情深。

上研究課前,我一直心存憂慮——樑曉聲寫《慈母情深》的時代背景是三年自然災害時期,以現在孩子的生活條件他們能理解母親的生活艱辛嗎?他們能理解母親省吃儉用,支持和鼓勵“我”讀課外書的良苦用心嗎?如何把文中的那份情傳遞給學生?如何讓“母親”的質樸偉大、“我”的懂事在孩子們的腦海裏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反覆研讀課文之後,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爲:

知識與能力:1、認識三個生字,區別多音字“龜”的讀音,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聾、龜裂”等詞語。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作者譴詞用句方面的精妙。

過程與方法:圍繞“課文哪些地方會讓我鼻子一酸?”這一問題,引領學生一次次地親吻文本、觸摸文本、走進文本,感受文字背後作者真情的流淌,感受慈母的善良與慈祥。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品析人物的言行,感受母親的辛勞,進而體會母親的慈祥與善良和我對母親的感激、熱愛與崇敬之情。

教學重點是以“我的鼻子一酸”爲情感線索,通過描寫母親的外貌、語言、動作和神態的句子,來體會母愛的偉大和“我”對母親的感激、熱愛與崇敬之情。

教學難點是創設情境,通過朗讀、對話、想象等途徑,讓學生在品味語言、品味細節的過程中體會“情深”,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爲了完成以上的教學目標,我定下了這樣的教學思路:

一、導入課題,聚焦“情深”

1.《遊子吟》導入,爲《慈母情深》蓄勢。《遊子吟》被喻爲歌頌母愛的千古絕唱。學生齊誦《遊子吟》,交流這首詩好在哪裏?預設:寫出了母愛的偉大,寫出了慈母情深,慈母情深是通過細節描寫表現出來的……揭示課題,聚焦“情深”,引出細節描寫。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母愛是深沉的,我引導學生滿懷深情地,恭恭敬敬地讀課題。慈母的情深在何處?課文是通過哪些細節寫出慈母情深的……

二.初讀課文,感知“情深”

1.檢查預習效果,讀重點詞語,相機指導。(失魂落魄震耳欲聾龜裂忙碌攥)

2.自由朗讀課文,尤其體現慈母情深的段落,完成填空題。

我一直想買一本《青年近衛軍》,想得整天(失魂落魄)。於是,我來到母親工作的地方,那裏噪聲(震耳欲聾)。我發現母親極其瘦弱,當知道我想要買書時,母親用(龜裂)的手將錢塞給了我,又陷入了(忙碌),我的鼻子一酸,(攥)着錢跑了出去。

完成填空題,其實是考察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整體感知。“鼻子一酸”是一種什麼感覺?什麼情況下會鼻子一酸呢?母親明明已經將錢給了我,一元五角,一分沒有少,一句責怪的話也沒有。按理說我應感到開心纔對,但作者卻“鼻子一酸”,想哭!爲什麼我會鼻子一酸?通過對話、交流,同學們認識到:母親掙錢很辛苦,工作環境惡劣,省錢給我買書很感動……

三、研讀課文,感悟“情深”

爲什麼我會鼻子一酸?請同學們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用心體會,課文哪些地方令我鼻子一酸,請認認真真畫下來,寫上批註。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要“指導學生正確的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教學要抓語言,語言教學要抓語感,語感教學要抓誦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在讀中培養學習語文的興趣。”因此在學生交流“工作環境惡劣”的時候,我讓學生反覆地朗讀“七八十臺縫紉機發出的噪聲震耳欲聾。”我把“震耳欲聾”作爲突破口,“震耳欲聾”是什麼意思?文中震耳欲聾的噪聲還藏在字裏行間,你能找出來嗎?學生快速默讀課文,尋找依據,母親一次又一次的大聲地喊,同學們一次又一次地朗讀“七八十臺縫紉機發出的噪聲震耳欲聾。”母親工作環境的惡劣不言自明。引導朗讀不是機械地簡單地重複,而是通過教師有針對性的提問,引領學生一次次地親吻文本、觸摸文本、走進文本,感受文字背後作者真情的流淌。我繼續創設情境,如果你生活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你有什麼感受?學生說難受,想離開。我順學而導,可是母親能離開嗎?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母親不僅要忍受“震耳欲聾”的噪聲,還有車間炙熱的環境與污濁的空氣。看到這樣的環境,我的鼻子怎麼會不酸哪?

在品讀母親神態、動作描寫時我繼續採取以讀促講,以讀悟情,師生與文本對話的策略。“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着我,我的母親……”這段文字很特別,特別在哪?學生髮現“我的母親”出現了三次,正常情況下應該把“我的母親”放在前面。通過朗讀,同學們發現“我的母親”放在後面更能體現母親的辛勞。於是,又一次反覆朗讀開始了:男生讀“背直起來了”,女生讀“我的母親”。接着男女生交換角色讀,老師引讀、學生跟讀,交換角色讀……朗讀形式的多樣化不僅做到了以讀促講,以讀悟情,還渲染了課堂氣氛。我順學而導,繼續開發和利用課堂教學的生成資源,增強課堂教學的鮮活力。“直起來了是誰的背?母親是怎樣的背?”是瘦弱的背,瘦骨嶙峋的背。“在你的印象中母親是怎樣的背?”是堅實、挺拔的背。“母親是怎樣的臉?”蒼白的臉、爬滿皺紋的臉。“在你的印象中母親是怎樣的臉?”是紅潤的`臉、光彩照人的臉。“母親是怎樣的眼睛?”是疲憊的眼睛。“在你的印象中母親是怎樣的眼睛?”是炯炯有神的眼睛。“可是,這一切的一切都消失了,消失在七八十臺縫紉機震耳欲聾的噪聲裏,消失在生活的重擔下,母親拼命地掙錢是我們了我們五個孩子啊。”在師生的對話中,母親外貌、神態的變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給學生和聽課的老師留下深刻的印象。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在這一對話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恰當地發揮自己組織者與引導者的作用,引領學生走進文本世界,體驗語言文字的味道,觸摸語言文字的溫度,感悟文本的深刻內涵。

在這堂研究課中“創設情境,以讀促講,在品味語言、品味細節中體味真情。”的教學策略隨處可見。在品讀“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時,我讓學生給立刻找近義詞,通過換詞朗讀(母親說完,馬上又坐了下去,迅速又彎曲了背,轉眼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的方式同學們都能認識到“四個立刻”更能體現母親的忙碌,辛苦。“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着。”“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這些細節描寫把母親的慷慨、母親的勞苦,母親的通情達理、關愛子女表現得淋漓盡致……

四、拓展延伸,昇華“情深”。

《慈母情深》一課的教學,也使我深切感受到作爲一名語文老師,要樹立大語文觀,要用課外拓展架起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橋樑,使學生更好地走進文本。爲了幫助學生理解母親工作的忙碌、艱辛與“一元五角錢”中蘊涵的慈母深情,我補充了樑曉聲《母親》中的一段文字:母親是一個臨時工,父親去遙遠的大西北工作,我們5個孩子,全憑母親帶養。母親在一個街道小廠上班,每月工資27元,她每天不吃早飯,帶上半盒高粱米或大餅子,悄無聲息地離開家,每天回家總在七點半左右。吃過晚飯,往往九點來鍾了。我們上牀睡,母親則在牀角湊着昏暗的燈光爲我們縫補衣褲。有時我醒夜,仍見燈光亮着,仍見母親一針一針、一線一線地縫補。“我就是從那一天開始體恤自己的母親的。我也認爲,我就是從那一天開始長大的。”

在教學過程中,我多次深情獨白:看到這樣的情景,我的鼻子怎麼會不酸哪?爲了激起學生的表達慾望,我設計了教師深情說母親的環節。“我的母親77歲了,我很少回家,但每個週末我都會給母親一個電話,可她每次都會重複同樣一句話——孩子,只要你幸福我就放心了,別擔心我。每當這時候我的眼裏就噙滿滿了淚水,慈母情深就凝聚在這句溫暖的話語裏。同學們,聽到這裏,你一定有許多話想對母親說,你可以寫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活動,也可以寫某一個感人的情節……”於是,同學們在歌曲《月光裏的媽媽》的感人旋律中開始小練筆。短暫的幾分鐘,孩子們有的表達了對母親的懺悔,有的表達了對母親的體恤,有的表達了對母親的崇敬之情。薛瑤同學還運用了一組排比句(連用四個我的母親)歌頌了母愛,李旻旻同學希望母親原諒她的不懂事,莊楠同學第一句便是“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

研究課後,孩子們告訴我坐在角落的李曉丹老師流淚了,一向大大咧咧的張文靜說:“老師,聽了你那一段話我想哭。”另一位學生說:“老師,我很想哭,但怕人笑我,忍住了。”這堂課讓我真實、深切地體會到“創設情境,以讀促講,以讀悟情,讀悟結合、讀寫結合”的巨大魅力,也體驗到師生情感共鳴的美妙意境。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在品讀細節體悟慈母情深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還沒有完全打開,學生的情感還沒有完全釋放,教師把控的還是多了一些,很多細節還有待雕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