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慈母情深教學反思

慈母情深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42K 次

《慈母情深》記敘了家境貧困的“我”喜愛讀書,爲一本《青年近衛軍》失魂落魄。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慈母情深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參考!

慈母情深教學反思

  慈母情深教學反思1

《慈母情深》是樑曉聲的小說《母親》裏的片段。記敘了母親在極其艱難的生活條件下,省吃儉用,支持和鼓勵"我"讀課外書的往事,表現了慈母對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對母親的敬愛之情。

一、緊扣課題,誘發思維。《慈母情深》屬略讀課文。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我緊扣題目,鋪路搭橋,誘發學生思維的散發原點,把題意引向文意,讓課題成爲導引學生解讀文本的切入點,有效激發了學生思維的創造性和主動性。板書課題後,我在深字下做了着重號,讓學生提問:慈母的"情"到底有多深引導當"慈母"二字映入眼簾時,你的眼前浮現了怎樣的情景一時小手如林,"織毛衣的情景","做飯的情景","洗衣服的情景","無微不至照顧生病的我的情景"……學生在爭先恐後中體會到了自己父母對自己的情深。

二、抓住重點句子,讓學生通過對錶現慈母情深的重點句進行討論,交流,體會母親掙錢的艱難,感悟慈母情深。這樣以句帶篇,以點帶面的方法,既培養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歸納能力,又有效地突破了教學中的難點。而且,課堂上的討論與交流,營造了自主,合作,平等的良好學習氛圍,使學生自主參與學習,學生在研討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在切磋中激發出創新的靈感,在交流中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抓住"龜裂的手","皺皺的毛票","疲憊的眼神","塞","酸"等詞語和兩個表達很特別的句子"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我的母親","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陷入了忙碌。"體會慈母的憔悴,慈母的瘦弱,慈母的疲憊不堪,慈母的辛苦勞累。母親掙錢竟是如此的不易,然而當兒子要錢時,母親卻毫不猶豫地一塞,"這塞的僅僅是錢嗎"學生們把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對課文中這位母親的崇敬紛紛表達出來——這塞的是母親的汗水,母親的辛勞,母親的寬容,母親的疼愛,母親的生命。使慈母的深情深深地烙在了學生的腦海。

三、注重以人爲本,以讀爲本,尊重"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大膽放手,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昇華情感,提高閱讀能力。通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描寫母親的外貌,語言,動作和神態的句子,來體會平凡母親的偉大,感受偉大的母愛,激發熱愛母親的思想感情。

四、課文記敘的是六十年代的故事,對於現在的孩子難以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這對理解課文帶來了障礙。爲了能讓現在這些孩子體會到課文中的困苦生活,我補充了樑曉聲的原著《母親》中的幾段文字,幫助學生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和生活環境,理解課文,更加深了對母親的崇敬。

  慈母情深教學反思2

《慈母情深》節選自樑曉聲所寫小說《母親》,記敘了母親在極其貧窮、艱辛的生活條件下,省吃儉用,支持和鼓勵“我”讀課外書的往事,表現了慈母對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對母親的熱愛之情。從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現出深深的母愛。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描寫細膩,情感真摯,語言淺顯易懂。我很喜歡這樣的課文,不唯美,不矯情,不浪漫,似乎是從最平淡的生活小事中信手拈來,用樸素而又平實的語言,寫出一份人間摯情。我因爲這份平凡和真實而感動,所以選擇這篇文章作爲教師交流展示課。其實對於課的選擇也透露出我的心境——平淡而樸實。

因爲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而我所面對的也是一羣聰明的五年級學生,基於這兩點(即課文類型及學情),所以備課時,我牢牢記住這幾個關鍵詞:方法、能力、情感。我想,教學中,我沒必要做過多的講解,只要學生在這堂課上能談出自己對文本理解,獨立閱讀能力有進一步地提高,受到一定思想啓迪,這就足矣。

  回首這一堂課,談談我的個人反思:

本課教學設計,我始終努力堅守以學生爲主體,以情感的教學爲主線,以個性的悟讀爲手段,讓學生穿梭在語言文字中盡情地讀,讀出了意,讀出了情,讀出了語文的韻味。

  一、以讀爲本。

語文課程標準標中指出:要保證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使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讀中有所感悟。

課前,關注預習中的讀。五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閱讀基礎,放手讓他們在課前進行有效地預習是必要的。學習生字,掃除障礙,讀熟課文,感知大意,尋找疑慮,設法釋疑,課前的預習自然能做到有效地讀。讀通,讀順,讀熟文本,這是於永正老師說的學習課文的“保底工程”。故在課堂中第二個環節檢查預習的情況時,我只需他們說說課文的大意即可。

課中,關注自學中的讀。《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的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課堂中,請學生自由地閱讀,梳理學法,然後讓學生根據閱讀提示,抓住重點詞句投入到自主品讀中,學生或圈,或點,或讀,或畫,或寫,或說……交流,品味,個性化的見解暢所欲言,不亦悅乎。

對文本關鍵語段的深入理解、體會,感受慈母情深,我都大膽放手,讓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在感悟中閱讀。抓住“哪裏使你感受頗深?”“哪裏能夠表現出慈母的深情?”讓學生去讀,去思考、去體驗感悟;再自主學習,自主感悟,所以在之後全班的彙報交流中,學生把讀懂了語言文字背後的內容,化無聲語言爲有聲語言,體會到了母親掙錢的艱難,體會到了慈母情深,也感悟到了作者對母親的那份孝心、那份敬重。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深深地感受到母愛的慈祥,母愛是深沉的,母愛也是偉大的、無私的。這種愛,作爲子女永遠也報答不了,正如唐代詩人孟郊所寫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二、授之以漁。

課堂上最應該注重的是讓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做到舉一反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習能力。課標指出:語文課程一定要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讓學生由學會變爲會學,由被動地學變爲主動地學,達到“自能讀書不待教師教的境界”。

從扣緊題眼入手,我緊抓住“深情”兩字,用着重號強調,引起學生注意,喚醒學生對重點詞的關注意識,旨在引領學生抓住關鍵詞語閱讀文本,暗示學生學習的方法。這樣,學生對詞語有了敏感,就有了良好的語文意識。

閱讀課的生命就在於教師爲學生與文本之間創設橋樑進行對話。在學生彙報讀書所得時,我也不時地引導學生運用這種方法去感悟文本中蘊含的豐富情感,如:當學生彙報:“我穿過一排排縫紉機,走到那個角落,看見一個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着,頭和縫紉機捱得很近。周圍幾隻燈泡”,我相機引導:哪個詞語是重點,學生說出“極其瘦弱”,於是讓他再讀,語感一出,體會也就到位了。又如:母親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着。母親卻已把錢塞到我手中,並對旁邊的那個女人大聲喊道:“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我順勢引導學生:用你們剛纔抓重點詞語感悟的方法來說說你對這一句話的理解。學生對“揉得皺皺的”“龜裂”等詞語有了敏感,深入體會,並從母親的語言中讀出了其蘊含的深意。學生的智慧,需要我們用方法這把鑰匙去開啓。葉聖陶先生說:活讀運心智,不爲書奴僕。當學生習得了方法,在以後的閱讀實踐中,獨立閱讀能力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

  三、以情促情。

課前,我由一首孟郊的《遊子吟》引入主題。當情到深處,昇華感情時,我播放一曲深情的《燭光裏的媽媽》渲染意境,抓住“慈母”一詞,聯繫生活實際,暢談生活中慈母的形象,此時激活了學生親近母愛的情感,學生披情入文,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美好境界。他們有的流下了感恩的淚珠;有的拿起手中的筆寫下了對母親的祝福;又的理解了母愛的偉大,陷入深深的反思……

葉嘉瑩教授說“不僅要明白作品所寫外表事情方面的主題,更可貴的還在能掌握作品中流露的作者隱意識中的某種心靈和感情本質,從而自其中得到感發。”所以,在感悟文本的時候更注重的是走入作者的內心世界。當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的理解並讀出作者的情感後,學生此時的情感也與文本,與作者產生了共鳴。

當然,由於本課內容及意境的深遠,使得這一課時的時間會比較緊,我所預設的一些環節沒能得到落實,使得本節課的交流朗讀的過程中,對學生指導還不充分,讀的遞進層次沒有得到完美的展現。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反思,不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