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集錦15篇)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集錦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8W 次

身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課堂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集錦15篇)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1

魯迅的文章素來以長見多,學生的閱讀能力非常弱,如果把過多的時間浪費在閱讀上,既浪費了課時,同時學生漫無目的閱讀反倒讓學生厭煩!

如何上好這篇長度、深度、難度均非同一般的課文?我決定從“小說三要素”入手,圍繞小說中的人物展開對文章的研究,從尋找人物入手,跟隨人物深入課文,但是課文中關於閏土的描寫文字要多於楊二嫂的描寫文字,雖然學生對閏土比較熟悉,但是對於閱讀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來說,要在一節課內尋找並閱讀完關於閏土的描寫,時間就會相對倉促,因此採用“迂迴”戰術,先來了解描寫文字比較少的楊二嫂,有利於學生形成完整的印象。

上課開始,我首先從小說三要素的人物開始說起:小說總共出現了兩個人物,一個人物時大家在小學課本中已經和他有一面之交的閏土,其實還有另外一個人物是楊二嫂,楊二嫂這個人物我們大家不熟悉,但是這個人物的出場描寫很傳神,和曹雪芹在《紅樓夢》中關於王熙鳳的出場描寫方式都是一樣的,正所謂“未成曲調先有情”,大家找找看,楊二嫂是如何出場的?

學生開始很快在文章中尋找楊二嫂的出場——“嚇,鬍子這麼長了!”

我馬上引導學生:楊二嫂是用她特有的聲音出場的,正所謂“不見其人,先聞其聲”,同時這也是人物描寫方法中的語言描寫,那麼,這種寫法並不是魯迅首創的,其實告訴大家,這種寫法就是曹雪芹寫《紅樓夢》中王熙鳳的寫法,王熙鳳在《紅樓夢》中,當她聽說了林黛玉也就是賈寶玉的表妹,賈母的外孫女來了後,遠遠地喊了聲:“我來晚了,不曾遠迎!”這一句話,將王熙鳳在賈府的位置凸現出來,賈母跟前衆姐妹屏聲靜氣,唯有王熙鳳敢這樣出場,其實就是通過語言描寫體現王熙鳳的性格以及她在賈府裏“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風雲人物,大家可以去看看——(學生們聽的很認真),看來,魯迅老人家用的這個手法不是首創喲!這其實在提醒大家,魯迅的方法是學來的,大家可以試試的。

學生們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我繼續引導學生:俗話說“言爲心聲”,那楊二嫂發出這樣的性格又體現了楊二嫂怎樣的性格特點呢?

學生們圍繞着這句語言描寫開始討論楊二嫂的性格特點……

很快,學生得出了自己的結論:

楊二嫂說話大驚小怪;

楊二嫂說話大大咧咧;

楊二嫂說話隨隨便便;

楊二嫂說話尖酸刻薄……

我又繼續引導學生,課文中關於楊二嫂的描寫還有,只不過是採用了不同的描寫方法,同時課文中關於楊二嫂的描寫還有她人生其他階段,大家試着找找。

很快學生將課文中關於楊二嫂描寫的段落全部都找到了。

當把所有關於楊二嫂的描寫包括不同時期和不同描寫方法的段落和文字整理到一起的時候,學生通過不同描寫方法的對比,更加了解了一個全面的楊二嫂,通過不同時期的楊二嫂的描寫,大家發現了楊二嫂的變化……

我引導學生:當“我”回憶起楊二嫂年輕的時候,知道她是賣豆腐的,後來“我”要走的時候處理家裏什物時,她拿走了狗氣殺,這幾十年楊二嫂到底經歷了什麼?每一個人的性格和命運都帶有這個時代的'烙印,楊二嫂的命運軌跡體現了那個時代的哪些烙印呢?

很快學生,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很快一節課時間過去了,當學生討論到楊二嫂的變化和那個時代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時,這篇文章的主題也就顯得比較容易理解了——故鄉,往往是一個人靈魂的棲息地,但當現實中的故鄉和理想中的故鄉背離的越遠時,那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對故鄉的情感和情緒就會糾纏於赤子的內心,這是一種憂鬱的美,它會繼續在赤子的內心醞釀,發酵,會外化成另一篇更美的文章!

4.《愚公移山》教學反思

曾有一位哲人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塞滿的容器,而是一個需要被點燃的火把。”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是要向學生“灌水”,而是要“點火”,只有這樣教育才有意義。

《愚公移山》一文我共上了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翻譯課文內容,第二課時分析文章的主題。上第二課時時,我想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對愚公“移山”的創舉的感想。當時,學生髮言很積極,大家各抒己見。有的說“愚公移山是爲了給子孫後代造福”,有的說“從愚公移山的壯舉看出他老人家有堅定不移的信念”。但有學生認爲“愚公移山不理智,應該舉家搬出大山定居”;

還有學生說“愚公有點強人所難的,他的子孫也許根本就不想這樣做,他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在了子孫的身上,這對他們來說是不公平的”……這充分說明學生對《愚公移山》這則經典寓言故事的實質精神和故事所弘揚的蘊意還不理解。在讀解《愚公移山》這一文本時,教師又不應該帶有太多的情緒與結論,要讓學生讀解出自己個性化的理解,這也是新課程的要求。

爲了把學生的思維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來,我讓學生朗讀寓言的最後一部分,然後提出愚公的行爲爲什麼會“帝感其誠”的問題,讓學生再帶着問題“回爐”全文,進行思考。學生從文中找到了愚公移山的原因、遇到的困難,進而思考到愚公如此做的決心之大,具有堅忍不拔、鍥而不捨的精神,而這些正是感動上帝的原因所在。然後我又順勢問他們“智叟爲什麼要反對他的這種做法呢?”學生們踊躍發言,有的說他比較自私,有的說他目光短淺,只注重眼前利益,沒有長遠打算……

就在這時,我針對他們的觀點請出一位學生作出總結:愚公移山不僅僅是爲了自己,爲了家人,更重要的是爲子孫後代造福,他的這種利他主義、堅忍不拔的毅力、鍥而不捨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而這也正是這則寓言所要揭示的道理。

課上到這裏,學生們能真正地理解了愚公移山的真諦,而這些是他們自己思考得出的。我在此時也深刻體會到了給學生頭腦中“點燃一把火”是如此的重要。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2

《假如》是二年級語文上冊一首充滿童趣、情趣、理趣的詩歌,語言清新活潑,充滿兒童的想象力、創造力。這首兒童詩,藉助“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和殘疾人的關愛,詩的內容簡單,但字裏行間卻展露了兒童博大而又純真的心,是培養學生關心他人、關愛生活、愛護環境的好教材。

我將課堂教學的重點放在詩歌最後一節的省略號,啓發學生進行補充,創造,試圖讓他們像文中的小作者那樣用一顆善良、純潔的童心關心他人、關愛生活。同學們的交流很熱烈,高高舉起的小手左右搖晃,投給我期待的眼神希望我能喊到他的名字,有的甚至按奈不住內心的激動站在座位上不住地喊:“老師,老師,我來……”課堂上的時間總是有限的,於是,我將本次的課堂交流轉化爲寫話練習。

當我翻開孩子們的寫話本,細細品味這些細膩而飽含美好願望的文字時,爲他們讚歎,也被感動着,文字背後是一顆顆純真爛漫的童心。

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要給花草樹木畫雨露陽光,讓它們健康成長;

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貧窮的人們畫一幢幢高樓和美麗的城市,讓他們不再爲了生活而愁容滿面;

假如我有一隻馬良的神筆,我要給乞丐畫一個溫暖的家,讓他們不再四處流浪;

假如我有一隻馬良的神筆,我會爲災區的小朋友畫一座校園,畫許多學習用品,讓他們能和我一樣在學習中快樂的成長;

假如我有一隻馬良的神筆,我要給失明的孩子們畫一雙雙明亮的'眼睛,讓他們看看世界是多麼美麗;

假如我有一隻馬良的神筆,我要給臺灣的小朋友畫片片雪花,讓他們摸摸雪花的冰涼,感受一個雪白的童話世界,在雪地上盡情打滾;

假如我有一隻馬良的神筆,我要畫一個超級吸毒氣,讓它將每個病人身上有害的病痛都吸走,人們可以不用忍受病痛的折磨,開心快樂的生活;

假如我有一隻馬良的神筆,我要給媽媽畫一個能幹的機器人,讓媽媽不用操心家務,不再那麼勞累;

假如我有一隻馬良的神筆,我要給留守兒童畫一道彩虹橋,讓他們在想念父母的時候可以隨時抵達父母的身邊;

假如我有一隻馬良的神筆,我要畫一輛自行車,可以自己回家,不用爸媽接我;

假如我有一隻馬良的神筆,我要給爺爺畫一個健康的身體,讓爺爺再也不會受到病魔的折磨,而是能到公園裏散步聽音樂,鍛鍊身體;

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畫一架飛機,飛到天上與鳥兒齊飛;畫一艘船,劃到海底,與魚兒嬉戲;

孩子擁有無窮的想象力,當他們把純真的想法化作文字展露時,必定打動人心。在我的語文課上,我已經不是僅僅只期待孩子們擁有一顆仁愛之心善待身邊的人、事、物,因爲在我與他們相處將近一年半的時間裏,早已於無形中培植了這些,我知道他們已經擁有。我更期待傾聽他們天馬行空的想象,看到他們別具一格,打上自己的烙印的文字。每每這時,我的心總能跟隨他們飄蕩在他們爲我編織的夢境,樂而忘返!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3

課堂氣氛不好,學生不感興趣,上課效果就不好。老師枉費口舌,學生無動於衷。對於作文教學的特殊性,語文知識的多樣性,一旦造成這種局勢,後果不堪設想。

學生的學習習慣比較差,不積極思考問題,不愛舉手發言,回答問題聲音較小,表現欲不強。這是我們農村學生的共同問題。

良好的師生關係是創造和諧氛圍的基礎

阿莫納什維利認爲:“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因素很多,師生關係是一個重要因素。”蘇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藝術》一書中又說:“課堂上一切困惑和失敗的根子,在絕大多數的場合下,都在於教師忘記了:上課是學生和教師的共同勞動,這種勞動的成功,首先是由師生間的相互關係決定的。”愉快和諧的教學氣氛,可以激發師生雙方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課堂教學成果。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就必須要做到:教師要熱愛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教師應像光芒四射的太陽一樣,把愛遍施於每一個學生。不論是調皮的,還是聽話的;聰明的,還是愚笨的;勤奮的,還是懶惰的;教師都要始終相信每個學生的能力和發展前途,都要傾注同樣的心血,給予同樣的愛。所以,教師不應只是知識的傳授者,更要像對待自己孩子一樣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比如,一個舒暢的微笑,一句溫暖的話語,一個鼓勵的眼神,也許事情很微小,愛卻可以沁入學生心靈深處。這個問題,我們在以後的作文課堂教學中也需要深入地進行探討和研究。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4

作爲一名青年語文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形成屬於自己的鮮明的個性乃至獨立的風格。當然,這種個性和風格的形成是建立在對教材的完整理解和透徹把握上,建立在對課堂教學過程的熟練操作和具體教學技能上的巧妙掌握上,建立在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準確估價和學習目標的正確定位上,除此之外,還要不斷地充實自己的業務知識,磨練自己的語文能力專長,發展自己的道德修養和人格魅力。

新課程標準下的語文課堂教學反思自從新課程改革以來,語文課堂教學面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語文課堂煥發出活力,涌現出一大批新課例和一些好做法,令人振奮。但是在教學實踐中,也會出現一些問題。我認爲表現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值得引起我們的關注與思考。

一、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輔相成的,是高度統一的。

葉聖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的根在聽說讀寫,是聽說讀寫之內的挖掘與創新,而不是遊離於聽說讀寫之外的花樣翻新。我們強調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決不能以削弱學生的基本語文訓練爲代價。應在兼顧語文教學人文性的同時,紮紮實實抓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只有在教學中真正做到了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把提升人文素養滲透於紮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之中,語文教學的理想境界纔有可能實現。

二、合作學習不能忽視獨立思考合作學習作爲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被老師們廣泛採用。

但實施合作學習是有一定條件的,要以學生個體的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爲前提。語文課堂少不了品讀,感悟,玩味,思考,有時“沉靜”比“活躍”更有效。我們要倡導在自學、自悟基礎上的各種形式的合作學習,通過互相啓發,共同探究,培養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

三、探究性學習不能無度探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主的嘗試、體驗、實踐,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昇華認識,學會學習。

課堂上探究性學習主要體現在探究性閱讀上——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文本的深層含義進行開放性的、多元化的探究閱讀活動。語文的探究學習不同於科學探究,但在操作上也要講究科學性,隨意探究只會浪費時間。教師在進行開放性教學時要把握一個度:開放要有利於師生在閱讀實踐中與文本發生深層的有價值的對話,有利於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有利於進行科學方法、健康情趣、積極向上的人生觀的滲透,有利於學生體驗母語的優美和運用母語的實踐。

四、“對話”不能遠離根本《語文課程標準》引進了對話理論,認爲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相互對話的過程。

“對話式閱讀”應該是對話主體間視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但是實踐中卻存在以下問題:一是話語霸權嚴重,對話機會不等。二是注重發表和說話,忽視傾聽和交流。三是不重讀書,只重對話。往往學生只讀了一兩遍書教師就展開議論、組織交流。四是對話到底,方式單一。整堂課討論接討論,交流接交流,學生個體閱讀、思考的時間和機會太少,特別是學生的默讀、靜思、寫作時間多被擠掉,最終影響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傳統語文教學的弊端必須革除,但我們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在新課程的語文教學改革實踐中我們只有不斷地深入學習,冷靜地思考、反思,才能讓我們的語文課堂真正的走進新課程。但如何具體來做呢?我認爲,要做到好,應該得抓好兩點:一是學生怎樣學;二是教師如何教。

語文學習的任務無非是讀書,寫字,寫文章和語言交際。但幾乎所有的語文教師都知道,對照未來社會的要求,從學生的.長遠發展考慮,我們的語文教學存在着一定的問題:一是字寫不好。這與訓練不足指導不到位有關。二是不會寫文章怕寫文章,到初中畢業的時候有不少人還是不會寫作文。到了高中畢業,有將近1/3的學生的寫作水平達不到高中的基本作文能力要求。三是不願讀書不會讀書。以前有人作過統計,學生考上大學還沒有讀過中國古典四大名著,有的學生做習題可以,但是給他一篇文章往往總結不出要點,更說不出自己的親身感受。我們不禁要問:應該讓學生讀書寫作的時間都哪裏去了?

新課程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倡導師生、學生間的交流、合作、探究。明確了語文學習的五大目標: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首先要考慮學生的學習狀況,怎樣讓學生興致勃勃地參加學習活動,而不是我要講什麼,我要交給他們什麼。具體的做法是:

第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消除學生學習的緊張恐懼心理,讓學生以積極的心態參與課堂活動。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要不斷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發問的興趣和熱情。要有意識地營造一種寬鬆和諧的氣氛。關於課堂寬鬆和諧氣氛的營造有很多典型的課堂教學實例可以借鑑,比如徐州特級教師於永正老師在課堂上讓學生隨意稱呼自己,當有的學生直呼其名時,於老師一聲“到”,縮短了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這樣,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先生和稚氣未脫的孩童之間真正做到了“零距離”,後面的課堂教學,師生之間就再也不會有陌生感和距離感。

第二,要提供學生合作學習的機會和活動空間,設計好討論方案,讓每一位學生有效地參與討論。一位老師在閱讀教學的課堂上,一開始就設計了小組合作學習方案,把全班學生分成6個小組,圍坐在老師的周圍,並且按照一到六號作了明確的分工。每次討論有學生主持,有學生彙報,有學生記錄,有學生代表其他學生交流發言。避免了有些討論課上看着熱鬧但實際上流於形式的弊端,也不會有出現有學生充當旁觀者的現象。

第三,要讓學生自己認識一堂課的學習目標,自我定位,自我檢查,教師指導督促實施。制定過多的學習目標,會“貪多嚼不爛”。有的老師在一節課中僅詞語畫出了20多個,花費了將近20分鐘的時間。有些詞語根本就是無關緊要,不但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反而把必須掌握的內容也遺忘了。新課標中明確指出,識字教學應當隨文教學,不要過於集中,有些詞語要通過學生自己的多次語境學習慢慢掌握。還有的老師讓學生討論問題,一下子設計了10多個問題,學生討論了半天,還沒時間交流就下課了,更不用說自己再質疑、探究了。記得魏書生有一次上課,只讓學生自己畫了三四個詞語,先揣摩其意義用法,後又讓學生造句,再共同評價是否恰當,看上去很簡單的教學設計,但是可以使學生能夠學一個掌握一個,效果很好。因此很多有經驗的老師總是讓學生確定學習目標,確定必須讓學生解決的一兩個問題,集中解決,這樣比佈置一大堆任務而完不成效果肯定要好得多。

第四,要立足語文能力的培養,在課堂學習的細微之處注意積累。語文能力和素養不一定通過考試反映出來,也往往體現在平時寫字、讀書、回答問題和課堂交流等等的小的環節上,也只有在這些細微之處講究起來,才能使大多數學生磨練語感。有的青年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很粗心,學生讀錯了字不糾正,寫錯了字沒有發現等等。而我們知道,語文的學習就是在這些細小之處的“較勁”中培養學生的能力的。

很多時候,我們觀摩語文課,不禁爲教師的語文教學藝術魅力所折服,對此有人認爲這是落伍的表現,但也有人執著地堅持:教師自身的功底和魅力展示是教學成功的關鍵。

那麼,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充當怎樣的角色呢?

第一,一堂成功的語文課,離不開教師精心備課和對教材的深刻理解。有的老師說:深文要淺教,淺文要深教。這些都離不開教師對課文的深入理解和把握。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所反映的時代特點與學生有一定的距離,掌握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有的老師偏偏沒有從時代背景出發,而是從標題入手,重點體會景色描摹,通過反覆朗讀、如果老師自己的理解很膚淺,就不可能在學生初步感受文章時講解透徹的。

第二,設計和創造適宜的教學情景,是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飛向自由王國的必要手段。課堂首先要有民主、自由、寬鬆、平等的教學環境,纔有利於學生生動活潑的學習。但僅僅停留在此是不夠的,語文學習的廣度和深度決定了語文課堂教學要向橫向和縱向拓展,很多有經驗的教師會充分利用直觀教具、校園文化、多媒體設備等開拓學生的思維廣度,幫助他們更全面地理解文章的內容,建立新舊知識聯繫;有創造性的教師更善於創設相關情境,引領學生的想象力向未知領域飛躍。正如劉勰所說的“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有的老師在講授古典詩詞時,並不去一詞一句地疏通,而是藉助自己的主觀優勢比如朗讀,帶學生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在反覆吟詠之後,伴之以恰當的動作,聽這樣的課,我們怎麼能夠指責老師的表演代替了學生的學習呢?

第三,教師的評價反饋應是啓迪課堂生成的有效手段。課堂中,教師決不僅僅是課堂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參與者,而應在恰當評價學生髮言的同時適時點播,促進課堂教學的新的亮點的生成。我們當然不是說老師都要滿腹經綸,講起課來滔滔不絕,學生只有記筆記聽講的份。但是如果老師腹中空空,怎麼奢望學生才華橫溢?作爲語文教師應有紮實的基本功,較爲寬泛的閱讀面,纔可以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才能真正成爲指導學生學習的領路人。有的教師有很好的先天條件,下功夫練習朗誦,範讀課文酣暢淋漓,令人傾倒;有的潛心研究板書藝術,每一堂課結束都留下一張精美的板書,令學生久久難以忘懷;有的教師對寫作頗有心得,經常在報刊發表作品,講解作文之道忘乎所以,這樣的老師的學生怎麼會視作文爲畏途?當然,教師不能夠以教代學,要激發學生的興趣,不能代替或者包辦學生的學習,不能因爲自己讀得好而捨不得給學生讀的時間,這實際上是一個只要耐心把握所有的教師都可以完成的尺度問題。說到底,課堂教學活動時必須有教師、學生雙方合作完成的一項創造性的勞動,學生應該成爲課堂學習的主人,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學習,質疑討論;而教師決不是旁觀者,愉快而高效的學習旅程來自於教師高超的設計組織,教師深厚的文化底蘊肯定能夠不斷地引領學生走進別有洞天的新天地。

怎樣上好屬於自己的語文課?是每位語文教育工作者在任何時候都要思考的問題。讓我們遠離功利,遠離亦步亦趨,遠離浮躁做作,爲孩子們、爲語文,在新課程改革的實踐中平心靜氣地、聰慧睿智地探索適合本地實際、適合學生實際、獨具特色的、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課改之路吧!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5

〈落花生〉這篇精讀課文着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穫節的經過,通過對花生的好處的談論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說明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爲名利,只求有益於社會的人生理想。這是一篇敘事散文,文章篇幅簡短,但內含深刻的哲理。

我在課堂上對課文內容的處理只要抓住重點句子,讓學生通過朗讀加深理解,把父親所說的幾句話作爲學習該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父親話的含義,從而抓住課文的重點段,理解課文內容,領會全文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教學上讓學生了解課文圍繞落花生寫了哪幾件事,主要是寫哪件事,看看父親是怎麼議論花生的,由此父親說的'這幾句話中領悟到做人要做具有花生這種品格的人。

在理解課文所說明的做人道理的問題上,我安排學生個體進行閱讀,思考和小組交流討論,讓學生聯繫生活的所見所聞所感,把花生的品格與做人的道理聯繫起來,突破本課的教學難點。

但是不足之處是:

1、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圍繞落花生寫了哪幾件事後,我要求學生抓出相應的部分,讓學生進行分段,浪費了很多時間,使得後面學生的閱讀時間不夠充分。

2、本課中父親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是僅僅就果實是否露在外面這一點來比較,以突出花生的品格,沒有說哪三種水果外表好看而沒有用處。我在教學中沒有引導好,所以後面問學生喜歡當什麼的時候,學生都說當花生,有了侷限性,後來及時補充了,還是覺得學生理解不好。

3、時間不夠,沒有很好的讓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有感情的讀課文,深刻理解課文。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6

在長達一個月的“我的夢想課堂”教學大比武中,爲了實施課堂均衡,不讓一個孩子在課堂上落下,我專門就孩子參與學習的面進行了長期觀察,並做了詳細記錄分析。

現象:

從學生的參與感官看:

凡是讓學生動手做的教學環節學生參與面明顯高於讓學生動耳聽的。

舉例:六年級數學《抽屜原理》,在學生自己擺放“4支筆放到3個文具盒”的教學環節時,學生參與面100%,而當全班交流彙報時,學生的參與面就下降到70%左右,30%左右的學生就不能進入認真傾聽的學習狀態。

凡是讓學生動口讀的教學環節學生參與面明顯高於讓學生動腦想的。

舉例:五年級語文《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凡是讓學生自己反覆朗讀的地方學生都能大聲朗讀,參與面100%,而讓學生思考“爲什麼說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人人爲我、我爲人人’什麼意思”等問題時,學生的參與面就明顯下降。

從教師的專業情感看:

凡是教師投入情感多的環節學生參與面明顯高於教師情感投入低的。

舉例:兩個老師,同樣上一年級語文《四個太陽》,一個老師上課激情奔放,始終以自己的情感場吸引同學們,學生的參與面始終在90%以上。而另外一個老師,上課冷漠無熱情,講述得只是乾巴的知識點,學生無情趣,學生參與面只在50%左右。

凡是教師創設情景妙的環節學生參與面明顯高於教師不創設情景的。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7

1、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與文本直接進行對話。

在上現代文新課之前,我們會佈置前置作業,如“讀了本文你有什麼疑問?有何感想?文章哪些內容打動了你?你從中聯想到了什麼?”學生只有認真地解讀文本,才能回答這些問題,才能使課堂上的討論不流於形式,避免課堂表面的熱鬧。這樣可以充分尊重學生對文本的初次感受,不干擾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學生可以從多角度和多層面地解讀文本。課堂有太多的生成,這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用心點評學生的發言,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

課堂上學生的發言一般有三種情況:

第一,明顯的知識點錯誤;

第二,觀點正確;

第三,觀點片面,不能全面地看待問題,只點到了問題的某一個方面。

這些都需要教師給予正確的評價。

第一種情況,是糾正學生明顯知識性的錯誤。

第二種情況,不是片面地給學生戴高帽子,一味地說“好”“很好”等詞,要說出學生髮言好在哪裏?好的.本質。

對第三種情況,不能模棱兩可,讓其他學生找不到方向,霧裏看花。而應該從尊重學生和知識的角度出發,對學生的發言給予中肯的評價,學生會因老師的點評,在識見上有所提升,產生新的認識,從而對文本有深入的思考。所以,在課堂上,老師用心傾聽學生的發言並做出中肯的點評,也是生本教育的一個體現。

3、開發家長資源,拓展延伸語文課堂。

我們一直強調教學與生活聯繫起來,任何一門科學都源自於生活,而我們現在的語文課堂也可以還原生活。生活處處有語文,而開發家長資源恰好可以拓展延伸語文課堂。學生平時與社會接觸少,我們邀請家長來講課,家長可以向學生介紹他們所從事的行業和工作,或講述自己奮鬥經歷、人生感悟等等。學生可以通過家長的講課瞭解社會,開闊視野,豐富知識結構。同時,家長上課,也是孩子與父母溝通的一種方式。孩子可以從別人的父母所講授的內容中,聯想到自己的父母在做什麼,在想什麼,在期待什麼。這樣可以促使孩子更愛他們的父母。教師和學生家長三者在活動中也增進了瞭解,關係變得更加融洽。無論是語文教學方面,還是德育方面,都大有裨益。

生本教育,最終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快樂學習,快樂成長。即郭教授提到的,生本教育就是建立一個爲而不爭的教育成長世界。希望在我的課堂上我能儘量爲孩子們創造快樂的成長環境。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8

教師與學生要想發展,必須要將實踐與探究融爲一體,使之成爲促進師生髮展,能力不斷提升的過程,而反思則是將二者有效結合。那麼應從哪些方面實現師生互動的反思模式構建呢

1,要求做好課堂簡要摘記。

當前,老師講學生聽已成了教學中最普遍的方法。而要學生對教學的內容進行反思,聽是遠遠不夠的。要反思,就要有內容。所以學生就要先進行課堂簡要摘記。課堂簡要摘記給學生提供了反思的依據。學生也能從課堂簡要摘記中更好的體驗課堂所學習的內容,學生的學習活動也成了有目標,有策略的主體行爲,可促使老師和學生進行探索性,研究性的活動。有利於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個人體驗,提高個人的創造力,所以課堂簡要摘記是學生進行反思的重要環節。

2,指導學生掌握反思的方法。

課堂教學是開展反思性學習的主渠道。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從多方位,多角度進行反思性的學習。學生的實踐反思,可以是對自身的認識進行反思,如,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及課堂中的內容,都可引導學生多問一些爲什麼;也可以是聯繫他人的實踐,引發對自己的行爲的比較反省,我們可以多引導學生進行同類比較,達到"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的境界;也可以是對生活中的一種現象,或是周圍的一種思潮的分析評價,此外學生的反思還何以是階段性的,如:一節課尾聲時,讓學生進行一下反思,想想自己這節課都有什麼收穫還有哪些疑問當天睡前,反思一下今天自己的感受;或是一週反思一下自己的進步和不足等等。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9

在本學期中,我所帶的兩班語文,在期末考試中均未考好,在反覆思考後,現總結如下:

一、雖然重視語文基礎,但未能及時跟上檢查。

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我較爲注重的語文的基礎知識,但是雖有佈置,但是沒有及時跟上檢查,以至於不少學生的作業也做了,但是質量不高。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會及時檢查,當天作業當天完成,今天需要掌握的知識絕不拖到明天。

二、過分注重語文基礎知識,忽視了閱讀、作文的教學與指導。

語文的基礎知識很重要,我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佔用過多的時間,不僅語文基礎沒有提上去,反而導致學生的'語文素養降低。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我將會把語文的基礎知識在平時語文教學中,在教學中帶領學生學好基礎,課後檢查、督促。把更多時間用來幫助學生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在下一學期,我將制定較爲完善的語文課外閱讀指導計劃和作文寫作指導計劃,切實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

三、由於對教材較爲熟悉,反而造成課堂的隨意性嚴重。

對教材熟悉是好事,但是忽略課堂的嚴謹性卻是大忌。教材是熟悉了,課堂嚴謹性忽略了,其實從根本上來說就是對教材的不熟悉。下一學期,我會靜下心來認真研讀教材,認真研讀學生,把每一節課都當作公開課來上,真正的去上好每一節課。

四、重視師生關係,但過猶不及,造成了放任自流。

我教育學生向來來注重平等,對學生寬而有餘,而嚴之不足。以“寬”對待學生是對的,但絕不能因“寬”而不“嚴”,在平時教育學生時因該做到“寬而有度,嚴而有格”。在下學期中,我不僅會平等對待學生,但我會注重對學生的“嚴”要求。明確什麼時候應該寬,什麼時候應該嚴,要努力做到該寬時寬,該嚴時嚴。

總而言之,我將會在下一學期,傾盡心力把一(2)一(5)兩班語文教好。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10

一、引語導趣

衆所周知,語文教學是一門語言藝術,知識的傳授,師生情感的交流,主要靠語言來進行。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有必要根據課文內容,恰當地引用富有哲理的名言,使之既膾炙人口又發人深省,增強語言的表現力、說服力和感召力。例如在講授魯迅的《故鄉》一文時,對於楊二嫂的貪婪、刻薄,我引用了莎士比亞詛咒金錢的名言:“金子,黃黃的,發光的,寶貴的金子,只這一點點兒,就可以使黑的'變成白的,醜的變成美的,錯的變成對的,卑賤的變成尊貴的,老人變成少年,懦夫變成勇士。”不僅拓展了課文內容,有助於對課文內容的正確理解,也是對當今社會出現的拜金主義思想的抨擊,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在學習中受到教育。

二、設疑引趣

在課堂上設疑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啓發性教學的核心。有疑才能引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激發他們探索問題的熱情,使思維不斷深入。在講授《七根火柴》一文時,可開篇設疑:在紅軍長征的艱難歷程中,作者爲什麼選擇這個題材?爲什麼只有“七根”火柴?爲什麼又寫了一名無名戰士?爲什麼不寫部隊首長和紅軍領導人?那樣不是更感人嗎?你同意這個觀點嗎?這樣,於無疑處設疑,相機而問,激發學生積極思考,競相發言,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三、直觀生趣

從認知的角度來看,形象感知比文字更具直接性和有效性。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從學生實際心理出發,結合課文內容,力求採用形象直觀的演示、圖畫、影視等多媒體教學,創設一些可以感知的具體對象,給學生鮮明生動的形象感覺,激發學生新的探求活動。如教學《狼》一文,可以出示“晚歸”、“遇狼”、“喂狼”、“劈狼”等幻燈片。教學《孔乙己》時,可以放映教學片《孔乙己》,利用形象直觀的展示拉近課文時代和學生之間的距離,使文字描述和形象展示融爲一體,入耳入目入心。

四、想像致趣

想像致趣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由再現形象進入文章創設的情境中,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探求文章意蘊。如學習李清照《醉花陰》時,可讓學生由“薄霧”、“濃雲”、“西風”、“黃昏”感知詞人所處環境,再由“瑞腦”、“金獸”、“把酒”想像詞人生活,進而體會女詞人的“銷魂”、“人比黃花瘦”的淒涼心境。總之,語文課堂教學的激趣藝術是多種多樣的。但每一次激趣都必須建立在激發學生認識事物的內部動因上,樹立學生的自尊自信,驅動學生的知、情、意、行,從而達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11

要正確處理合作學習和獨立思考的關係

提倡學生的合作學習不能忽視學生的獨立思考。

合作學習作爲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被老師們廣泛採用。那種人人蔘與、組組互動、競爭合作、時有思維碰撞火花閃現的課堂確實能給人以享受與啓迪。

實施合作學習是有一定條件的,要以學生個體的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爲前提。

而時下不少教師片面地理解合作學習,追求所謂小組學習的形式,做無用功的甚多。在學生沒有充分閱讀、思考的情況下進行合作學習,由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不深入,認識也不很深刻,小組合作加工整理的結果與所得也是膚淺的、片面的,這樣的合作只是爲個別優生提供展示的機會。有的把合作討論當作學生活動的唯一形式,一堂課下來,表面上熱熱鬧鬧,實際上收效甚微。有的教師不管在公開課還是平時教學動輒就安排四人小組討論,不管內容有無討論的必要,有些甚至一節課討論到底。也有的`教師讓學生合作學習,但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看到一兩個小組有結果就匆匆收場,完成一次合作。以上種種的合作學習,未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實質上是流於形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師沒能真正理解合作學習的含義,未處理好合作學習與獨立思考的關係。

當前我們教師應當警惕的是,在閱讀和作文教學中存在盲目追求新異的現象。特別是在閱讀教學中。不是想法、說法越新越好,越與衆不同越好。關鍵是要說真話,說自己的話,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推進初中語文課程改革的和諧發展。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12

優點:

1、學習習慣有了很好的轉變。在八一、北村聽的4節課,所有學生自始至終坐姿良好,中小代忠娟老師對學生回答問題“說”的訓練非常好,達到了優質課水平。

2、課堂教學悄然變化,新理念、新方法在課堂上嘗試運用。特別是市優質課評比學習歸來,教師能夠主動將學習的東西去嘗試、使用,成爲了我們改變課堂、提高效率的開端。

3、大部分教師能夠抓住文章重點進行教學。

問題:

1、目標不明確,不全面,定位不準。很多教師只是注重了這一課的內容目標,忽略了年級目標、單元目標,沒有把課文放入一個知識體系中看待,只是把課文當成了全部,爲教課文而教課文。我們要把課文當成一個“例題”來教,利用這個例題教給學生閱讀課文、學習語文的方法!

2、有感情朗讀不到位。本週聽的8節課,只有代忠娟班的學生有感情朗讀真有感情,其他只是形式。說明我們學生的朗讀水平不高,學生不會有感情朗讀!這也是我們全體語文老師共同面對的一個課題。要求語文教師,在早讀期間要在有感情朗讀的指導上下功夫,充分利用好“讀書有感情”的學生,讓他們起到傳幫帶的作用,共同來提高我們的朗讀水平。

3、對重點句段學習缺乏層次和方法。特別是對重點句段,要按照讀文-----理解品悟(本義、引伸義、深層含義)---欣賞(有感情朗讀等)----評價的順序進行學習。學習的方法要根據具體內容而定,如:①要抓住句子中的關鍵性詞語。②聯繫上下文來理解。有些句子的含義與上下文有着密切的關係,只有顧及全篇,才能理解句子的含義。③聯繫實際,通過聯想、想象來理解,也可以利用模仿、表演來理解。④從比喻、象徵意義中去理解。⑤從聯繫時代背景來理解。

4、合作交流中的檢查,絕大多數老師只檢查字詞,未涉及課文內容和不明白的問題。這和教學策略中合作交流的.目標要領相去甚遠(學習目標:鞏固字詞,資料共享,感知文章主要內容。操作要領:小組內交流預習收穫、質疑問難。推薦代表在集體交流時發言,其他學生補充;教師點撥、糾誤、引申,落實易混易錯及疑點問題,適當歸納小結。)

5、作業的佈置過於簡單機械。作業佈置要多留積累性的、擴展閱讀的、綜合實踐活動的、讀寫結合的作業。

建議:

六個需要。上課需要理出一條主線、教學一種方法、品味一個詞句、讀好一段文字、做好一個練習(融合在品讀課文中)、培養一種習慣。

四個不要。上課不要使用方言、土話;不要上來就看教案,不鑽研教材;不要逐段講解,平均用力;不要以教師分析代替學生思考、發言。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13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種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複雜性活動。在我校倡導的高效課堂的改革下,作爲語文老師,如何才能真正理解高效課堂並真正實現高效課堂呢?通過學習與實踐,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對高效課堂的幾點淺薄的`認識。

一、課堂導語設計的有效性。

在我校的高效課堂模式裏,導入是一個重要步驟,而我也覺得導語的設計是否有效,往往關係到教學效果的好壞。成功的導誤必須做到以下幾點:1、激發興趣,設置懸念孔子曾說過:“不憤不啓,不悱不發。”小學語文教材的課文內容很豐富,在設計導語時首先要考慮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力,拓展學生的思維時空,使學生處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憤”“悱”之中2、突破重點,切忌生硬導語設計切忌“作者生平”、“時代背景”、“中心思想”等內容的簡單羅列,過於冗長機械的導語,除了有喧賓奪主之嫌外,還容易使學生疲勞、厭惡甚至注意力不集中。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14

一年級拼音教現在已告一段落了,最近一直在反思其中值得總結的經驗和教訓。

低年級的語文教學,要力求做到有情有趣,尤其是拼音的教學,因爲拼音教學一直是重點,也是難點。爲了避免學習的枯燥,我千方百計運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爲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拼音王國裏快樂地遨遊,以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1、巧設教學遊戲,在遊戲中學拼音。低年級學生好奇好動,仍保留着學前兒童遊戲的興趣,甚至企盼遊戲活動。作爲教者要巧計遊戲,吸引學生。如:“開火車”、“對口令”、“摘蘋果”、“點名排隊”、“悄悄話闖關”等。

2、組織兩人合作,在合作中學拼音。如讓同桌兩人互當"小老師"的活動,一個讀拼音,一個當小老師,互考互問,學生們在小老師和學生的角色互換中興趣不減,體驗着當老師的成就感和學習的樂趣。在拼音的拼讀教學中兩人合作學習更能激發興趣。如:“找朋友”遊戲,同桌兩人一個拿聲母卡片一個拿韻母卡片,老師說一個音節,學生們在《找朋友》的音樂中找出聲母和韻母,再一起拼讀。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興趣濃、勁頭足,並且參與面廣、效果好。還有很多合作學習的方式,如:學習小組合作、大組合作等。

在教學過程中,我也發現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關於拼音教學,無論是《教參》還是《課標》,都一致要求學生只要能準確認讀聲韻母和音節,因爲拼音只是學習漢字的柺杖。對於聲韻母也只要抄寫能準確認讀就行了。如此看來,拼音的教學應該是愉快而單一的。既是單一,對於剛入學的孩子來說負擔應該就輕一些了——每天練讀,抄寫幾個聲韻母總是能承受的。可事實上,翻開《語練》,再看看試卷,要求就更高了:學生首先要分清聲母和韻母、整體認讀音節、三拼音節;學會正確標調;能按順序寫出所有的.聲母;能正確地把聲韻母合成音節;能根據圖補充完整音節(包含補充聲母、韻母、聲調);能把圖和音節連線;能看圖完整地寫出整個音節……這樣的知識含量豈是光熟讀音節就能解決的?豈是光抄寫聲韻母就行的?分析以上的知識類型,大多數的知識是跟“音節”有關係的,如果不熟悉所有的聲母,不熟悉所有的韻母,不熟悉所有的整體認讀音節。那麼最基本的聲韻母和整體認讀音節的單項練習就完成不了,所以,所有的聲韻母和整體認讀音節就要會背會默。而填音節、連音節、寫音節這樣的練習不僅跟聲韻母的掌握有直接的關係,還涉及到音節組成的規則(如標調規則和ü上兩點處理規則),更需要學生能運用正確的音節來表達所需要表達的內容。那麼,熟練拼讀音節是否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呢?儘管我們在教學中滲透了一些音節組成的規則,學生也見識了大量的音節,但要正確書寫出完整的音節,哪怕只要填一些聲母或韻母,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成功地完成的,這樣的情況到底是什麼因素導致的?我覺得對於音節掌握要求可能要調整。這種調整不是因爲作業上有這樣的練習、考試中有這樣的題目,而是我們從長遠的目標來看——一年級學完拼音後,馬上就要學會運用拼音來寫詞或寫一句話,二、三年級在寫話和習作中也會比較頻繁地使用拼音,也就是說,其實音節的全面掌握是學生實際的需要,既是如此,光要求會認讀音節恐怕是不夠的,眼睛看與手來寫畢竟是不一樣的。基於此,我覺得在拼音教學中,聲母、韻母和整體認讀音節一定要抄寫並會背會默,每一課在書上出現的帶調拼音詞要抄寫。爲了減輕學生的負擔,聲母、韻母只要在習字冊上抄寫就行,不需要再在拼音本

書寫。音節的抄寫能加深學生對正確音節的正確感知程度,對標調和一些拼寫規則也有鞏固的作用。相信如果平時在教學中能加強這一塊的教學,現在的練習中也不至於頻頻出現學生抄錯字母、漏抄聲調、標錯聲調、填錯音節的錯誤了。現在。拼音集中教學的時間已過,反思是爲了以後更好的教學和彌補。現在進入漢字、課文教學階段,在教學生字朗讀課文的同時也是鞏固拼音教學的良好時機。藉着抄生字組詞的機會,把音節也抄一抄,好好加強一下。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15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優美清新的兒童詩,表達了孩子們對老師純真美好的愛。課堂上我努力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詩句,體會詩中紫丁香一樣芳香美麗的.情感。

讀第一節時先讓學生表演“踮起腳尖”,引導他們體會孩子們恐怕驚動老師的心情和學生對老師深深的愛,學生讀得入情入境。

讀第二、三、四節時引導學生回憶、想象:老師爲什麼會疲倦,老師掛牽什麼?學生一邊聽着《我愛米蘭》這首歌,一邊情不自禁地回憶起老師爲了學生的快樂成長而付出的艱辛勞動。有的學生說:老師講一節課要準備許多資料,要費很多時間,夜深了,還不休息;有的學生說,那次我感冒了,是老師帶我到醫院看病拿藥,晚上還幫我蓋被子;有的說:從剛開學到現在,老師嗓子一直不好,但是仍然精神飽滿地給我們講課……學生將生活與詩文相結合,更好地感悟了詩情詩意。在此基礎上採用各種不同的朗讀方式讓學生多讀:個人讀、合作讀、分小組讀、比賽讀等等。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學生在朗讀中充分感悟到了師生之間的深情。課上完了,但紫丁香散發出的濃香深情,仍縈繞在我與學生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