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四年級一個豆莢裏的五粒豆教學反思

四年級一個豆莢裏的五粒豆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2W 次

一個豆莢裏的五粒豆中都發生了什麼事?引導抓住主要信息,進行概括。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一個豆莢裏的五粒豆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參考!

四年級一個豆莢裏的五粒豆教學反思

  四年級一個豆莢裏的五粒豆教學反思1

一、課文解讀

策略單元的教學應遵循“教學目標明確,有的放矢;遵循教材編排體例,循序漸進;過程指導詳細,落實具體;尊重科學規律,以學定教”的原則。

——成都市青羊教育科學研究院 劉文虎

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是提問策略單元,這個單元圍繞閱讀訓練要素“閱讀時嘗試從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課文學習內容和任務的編排有系統性,有設計感,應該能夠保障學生熟練掌握“提問”策略,促進學生閱讀思考的能力和品質。

《一個豆莢裏的五粒豆》是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應該教導學生在充分閱讀和小組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學習主動提問,更進一步地培養和訓練自己的問題意識。

在本文的課前導語中寫道:“讀課文,積極思考,看看你可以提出什麼問題。”這是第一次在教科書中正式要求學生讀課文提出問題,所以是常識性的“看看你可以提出什麼問題”。課後練習中的三個問題,難度相比課前導語來說更大,要求更高——不僅要求提問,還要給問題分類,旨在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提問。一是要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的角度”,二是通過教科書來提醒,即在“小組問題清單”的旁邊以“小泡泡”的形式來提醒:可以針對部分,也可以針對全文來提問。還引導學生再讀課文提出更多的問題,課後第三題旨在通過問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二、教學過程分析

教學環節:藉助預習單,梳理課文主要內容

分析:班裏大部分同學在多次閱讀課文後能夠填出,但是在交流過程中發言人數較少。部分同學對於第3、4粒豌豆的想法和最後一粒豌豆的最終結果表述不清。

教學環節:反覆閱讀,提出疑問

(一)自主提問

(二)整理問題

分析:班裏有很多同學提的問題非常有趣,也非常淺顯,如:

坐在那豆莢裏很好啊,爲什麼會僵硬呢?

是同一只鴿子吃的嗎?

一粒豌豆也算花園?

豌豆的家庭地位爲什麼是坐成一排?

豌豆是怎麼掉進青苔裏去的,是巧合嗎?

爲什麼只有最後一粒豆才長大?

爲什麼豌豆開花了還要吻它一下?

小女孩的眼睛發着光是要哭了嗎?……

部分問題提得很值得思考,如:

掉進水溝裏的豌豆這麼胖了,爲什麼還說自己了不起?

爲什麼小女孩看着豌豆,她的病就會好?

爲什麼說整個世界都變黃了,不說是豌豆都變黃了?

爲什麼要用“光彩”這個詞?

不是普通的一天嗎,爲什麼要說是節日?

小女孩的眼睛爲什麼會發光?

爲什麼這粒豌豆鑽進青苔的裂縫裏,卻被說成了囚犯?

爲什麼最後一粒豌豆是最了不起的一顆?……

教學環節:仿照問題清單,發現提問角度

分析:先觀察清單示例,藉助泡泡,瞭解清單中的問題既有針對課文部分內容提出的,又有針對全文提出的。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仿照課後問題清單整理小組的問題,再說說有什麼發現。

教學中發現的問題:

1、部分學生對“針對部分”和“針對全文”的界限較模糊。

2、針對全文提問對學生來說難度較大,提出的此類問題較少。

可以結合前後故事情節,通過對比五粒豆的經歷提出問題,如“誰纔是五粒豆最了不起的?”可以根據故事結尾提問,如“小女孩爲什麼會注視着豌豆花,快樂地微笑?”還可以針對題目與內容之間的差異提問,如“題目寫的是‘五粒豆’,爲什麼內容主要寫第五粒豆和小女孩的故事?指導後,可鼓勵學生再讀課文,提出更多問題。

三、從四上“策略單元”得到的思考

學生的提問呈現進階性:數量多——角度多——質量高——運用好。

教學經歷過程:鼓勵——發現——思辨——提煉——再運用。

1、利用好助學系統,追求理想的教學效果。

2、利用好助學系統如單元篇章頁上的導語、語文要素、課後練習、學習提示、交流平臺作爲抓手。要充分利用課後練習,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

3、準確定位,設定恰當的閱讀教學目標 。思考“這一類”“這一組”到“這一篇”的教學價值,準確設定教學目標。

  四年級一個豆莢裏的五粒豆教學反思2

今天教第二單元第一課的第一課時,整體下來,感覺自己教的還挺成功。這個成功從兩方面體現,一是教材的把握和教學設計,二是自己的課堂狀態。

這個單元的核心要素是“閱讀時嘗試從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本單元安排了四篇課文,第一二篇是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去提出問題,第三篇是學習批註,第四篇是運用方法,自己實踐。前兩篇的角度各有側重點,第一篇是部分與全文去提問的角度,第二篇是內容、寫法、啓示角度,而第一篇的導語還要求激發學生提問意識。

今天的第一課時,我把目標放在了識字寫字、激發興趣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上,環節分爲“識字寫字,掃清障礙”,“質疑題目,整體感知”。識字板塊按偏旁分類(80%是左右結構)認識的左右結構的字,剩下的“苔”昨天學過,複習一下就可以,“囚”是會意字。從最終效果看,學生是掌握了的。寫字板塊沒來得及進行,打算後面補一下。

後面一部分先聚焦題目進行發問,課前學生預習了課文,以爲他們會問寫“這五粒豆身上發生了什麼事”,“五粒豆的結局”這種“高質量”問題。但大家除了預設的,還問了“爲什麼是一個豆莢?爲什麼是五粒豆?什麼顏色?”這種奇形怪狀的問題,當時我很糾結,這種不主流的問題是應該及時斬斷,還是選擇尊重。一念之間,我想到激發學生提問意識也是目標之一,所以我板書了所有學生的問題。下一步讓他們選擇一個問題,帶着問題去讀,最後爲了表示尊重所有同學的意見,同時也培養提問意識,我板書了所有學生的問題。最終讓他們根據板書來我“講這篇課文講了一些什麼故事”(整體感知)。學生很容易就答出了。課堂最後,我們總結提出問題的作用,感受提問的奇妙。學生說: 就是對題目提了問而已,沒想到最後整篇文章講了什麼都知道了。最後我用“爲學患無疑,疑則有進”來結束課文。

以上是教材解讀課、堂流程和效果,我感覺都還挺好,我的授課方面也有了進步:緩解緊湊不鬆散,態度認真不隨意,只談學習不閒扯,普通話也標準些了,感覺很好。

可能存在的問題是預設不充分,板書有點亂;識字多花了時間,所以寫字沒進行完;有四五個學生,遊離於課堂之外,我也沒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