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三年級上冊語文灰雀教學反思

三年級上冊語文灰雀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W 次

《灰雀》一課主要講述的是列寧、灰雀和一個小男孩之間的故事。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年級上冊語文灰雀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參考!

三年級上冊語文灰雀教學反思

  三年級上冊語文灰雀教學反思1

《灰雀》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文章。課文記敘了列寧在莫斯科郊外養病期間愛護灰雀的故事,反映了列寧愛鳥也愛孩子的品格。共兩課時,我想大家展示的是第一課時。爲什麼選擇第一課時呢?

我沒有講好第二課時的本事。幾乎所有的公開課、觀摩課都對第二課時情有獨鍾。爲什麼?因爲能別出心裁的上出花樣,上得精彩,有看頭。可是我這個人簡單平淡,沒有情趣,再加上到了知天命的年齡,沒有了花樣翻新的激情,即使上第二課時,也不會讓大家耳目一新,於是選擇了無味的第一課時。

當然,並不是自己就能把第一課時講精彩,二是基於這樣的考慮:既然大家都認爲第一課時沒啥講頭,講不出彩,我就把自己原生態的第一課時教學呈現出來,供大家探討研究:第一課時教學目標如何定位?如何才能上得高效有趣?

我先談談自己的一點想法:

關於生字,對於三年級孩子來說,已經初步具備了識字的能力,可以讓學生藉助拼音自行解決字音問題,但剛進入三年級的孩子,其概括能力很弱,觀察不夠仔細,因此教師需要在字形方面加強指導,如哪些字容易多筆少畫。另外教師引導學生歸類識記生字,這樣可以簡化學生識記過程,提高學生識記效果,同時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關於詞語教學,新課標對中段的要求是: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因此詞語教學不可單單讓學生會讀而已,要讓學生讀準字音的基礎上,理解詞義,想象畫面,讀出味道。同時要滲透理解詞義的方法。

關於主要內容,“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是新課標對中年級的要求。我記得以前是五年級學《偉大的友誼》一課時才讓學生概括文章內容,現在已到了中段,雖然是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內容,但對三年級起始段的孩子來說是一個難點。怎麼降低難點?首先讓學生瀏覽課文找找畫畫自然段開頭表示時間的詞語,接着指名讀這三部分,其他同學思考三段段意,最後我讓學生把三段段意連起來就是主要內容。雖然有些生硬,但至少給學生一個方法,使學生依法讀進去,想出來,學會把握文章主要內容,同時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關於讀書,著名教育專家週一貫曾多次疾呼:讓每個孩子讀通課文是語文教學的底線,是我們語文老師的職業道德,也是我們語文教師的良心所在。教育家張慶也說:書不熟讀不開講。因此讀通課文應是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點,教師要捨得花時間讓學生讀書。當然每次讀都要有每次讀的要求。讀準字音練習讀---反饋檢查讀--瀏覽搜索信息讀---邊讀邊思考段意----想象畫面讀等多種方式,使學生讀通課文。學生也只有在讀通的基礎上才能去品悟,去積累,才能形成良好的語感。

知易行難,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這節課不盡人意的地方很多。還有如何把課上得有趣,一直是我難以逾越的溝壑,對學生的評價缺乏靈性,缺乏激勵性等等,懇請大家給予指導幫助。

  三年級上冊語文灰雀教學反思2

本課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把通過語言和行動來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展現事件的發展進程,作爲教學重點。

首先,在課容量的設計上比較適當,不會太大。

把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的分析理解放在了第一課時解決了。第二課時我以“你還記得課文中怎樣描繪這三位新朋友(灰雀)的嗎?”對第一段進行了回顧與複習,緊接着就以“列寧這麼喜歡灰雀,可是有一天,一隻胸脯深紅色的灰雀不見了,他又是怎麼做的呢?請大家快在第二自然段裏找找吧!”直接進入了新內容的學習。這樣上下來感覺課文的情感線還是比較連貫、完整的,時間也就比較充裕,不會來不及。由此我就想到,自己平時在設計教學時也常常會把第二課時的內容安排得滿滿的,尤其是公開課,爲了完整地展示教學過程,習慣把一篇課文從頭上到尾,往往到下課了才匆匆忙忙把課文內容上完,課文總結和課堂練筆的時間都沒有了,等到第三課時再來總結和進行課堂練筆效果就大不一樣。

其次,板書的設計很重要。

本課中對課文寓意深刻理解,就要把列寧對灰雀的愛和男孩對灰雀的愛進行比較,但把這一環節安排在哪裏呢?最後定在分析完列寧和小男孩的對話後,充分體會了兩人的心理變化後,提出問題:“讀到這兒,老師突然有個問題了:列寧喜愛灰雀,男孩也喜愛灰雀,這兩個“愛”的含義一樣嗎?有什麼不一樣?”

板書設計如下:

灰雀

喜愛喜愛

列寧愛男孩

看着板書,學生對課文的主題也就一目瞭然,我指着板書總結,其整篇文章就在寫一個“愛”字,列寧愛灰雀,也愛男孩。其實男孩也愛灰雀,起先他把灰雀抓回家,也是出於對灰雀的喜愛,引導學生體會列寧這樣的愛才是真的“愛”。

但,這節課的一個很大的失誤也就在這個環節上,由於我上課時的緊張,把這個問題漏掉了,雖及時發現,也加到了後面的環節中,但沒有達到預設的效果。

這也是本人課堂隨機應變的能力不強,以後有待加強。

第三,去掉提示語直接讀對話能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課文情感。

在進行3——10自然段的教學時,把男孩的三次話投影在屏幕上讓學生朗讀,我又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總結給學生:“老師告訴你們,在一篇文章中人物的語言是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動的”,學生從男孩的三次話中很清楚就體會到男孩的心理變化。但,預設很理想,學生在分析小男孩的第二次和第三次說的話時,分析男孩的心理不是很準確,有些混亂。後來通過與教研員付老師的交流得出結論是因爲分析小男孩的話脫離了對話的對方——列寧,是列寧的話引起小男孩心裏的變化,所以要結合着列寧的話一起分析,不能脫離開來。所以學生理解的就不是很準確。

第四是關注學生。

課後付老師和姜寧主任都指出我本課的另一個缺憾,就是關注學生不夠。本堂課上,我班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做得比較好,由於緊張,我好象失去了對學生朗讀的關注度,學生精彩的朗讀,我沒有給予及時的表揚,所以這個課堂氣氛沒有出現高潮。但是我們班的孩子有一個優點,就是在學習上更有自己的主見,他們有時並不完全按照老師的思路進行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經常回產生新的問題,並馬上提出來,有的問題提得很好,把這些課堂即時生成的資源加以利用,可以幫助老師更好地開展教學。

最後,是對讀寫結合的訓練的設計。

本課我把讀寫的訓練點放在課文講完後,問題是:“如果你是列寧、男孩、灰雀,其中的一個,此時,你有什麼話要說嗎?快拿出小紙條,動筆寫下來,一會我們來交流。”我們班的學生在課上有限的時間裏寫下來的回答,真的是五花八門,其中不乏一些精彩的片段。有些學生當作列寧對小男孩說:“你知錯就改,你是誠實的好孩子!”這體現了學生對小男孩身上品質的概括;有些學生當作灰雀對他們兩個人說:“謝謝你,列寧,謝謝你這樣喜愛我們,還經常給我們帶來好吃的麪包渣和穀粒。謝謝你,小男孩,謝謝你把我們送回到樹林裏,謝謝你能夠像列寧一樣喜愛我們!”這樣的想法體現了學生自己有一顆感恩的心;還有學生說了很多發揮想象又合情合理的說法,這是學生們對課文理解的一個很好的體現。

但是在與付老師的交流中,付老師向我建議,本單元的訓練寫作重點是寫好一個人物,那本課寫作練筆的如果放在描寫人物動作和或心理上就更好的爲後面的人物習作做好了準備。我覺得既然要練筆當然是最有實際收效的最好,確實應多練習學生對人物的描寫,看來只能把這一訓練放在後面的課文裏了。最後對作業的設計上,我設計了:給這篇課文續編一個精彩的結尾。付老師也指出了,本課的結尾看似平淡卻起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恰到好處,如果在給它續寫結尾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本課雖說不上失敗,但也存在很多的問題,有設計上的預設不足,也有本人隨堂駕馭能力的不足,很多人也是在積累失敗經驗的教訓中走出一條成功之路的。過去的無法挽回,但未來的則需要好好設計每一堂課,不得鬆懈!以後我會更加用心準備好每一節平時課,多和老教師請教,多請姜主任指導,爭取儘快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以後有機會可以再展現一節精彩的三年級語文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