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路旁的橡樹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路旁的橡樹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9W 次

剛讀到這篇文章,就覺得學生憑藉已有的生活經驗,是無法理解課文的。文章中工程師爲了是否砍樹而猶豫,工人們不想砍樹但只能聽從命令的那種無奈,這兩者的心理過程其實很複雜,老師要幫助學生去體會。

路旁的橡樹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在教學時我利用了課文插畫,讓學生通過想象來感悟課文。一開始當學生讀到“它是那麼粗壯、結實、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樣。”這句描寫橡樹外形的句子時,並沒有多少感情。“哨兵”他們沒見過,“粗壯、結實、挺拔”的樹也比比皆是。這時我指導學生看課文插畫,畫中橡樹邊有幾輛汽車,畫得很小,這就襯托出了橡樹的高大。同學們一看到在橡樹邊顯得那麼小的汽車時,都發出了驚歎,這聲驚歎其實就是工人們和工程師爲砍樹而猶豫的原因。在不需要我多加描述、解釋的情況下,一幅畫就幫助他們理解了。

課文的難點是理解工程師和工人的心理變化。學生之所以難理解,是因爲他們不知道工程師和工人在築路時有哪些權利,什麼又是不可以做的。學生很天真,他們認爲改設計方案很簡單,這樣就無法理解工程師和工人們的沉默不語和那沉重的嘆氣聲。所以接下來我就爲他們講解築路工人和工程師的工作及權利,以及違反規定之後可能會有的後果。學生聽了老師的講解後,理解起課文內容更容易了,這時我又和學生一起將整個故事重現,用老師的述說、動作、語言,將學生帶到施工現場,進一步體會。並讓學生將工程師和工人的想法說出來,培養他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也許學生說的和教參中的標準答案不一致,但只要是合理的都應該肯定。

我們經常說讀中悟,但只有理解課文內容的情況下才能更好地讀,連最基本的意思都不明白,讀再多也是徒勞。其實現在很多課文中都出現與學生已有生活經驗不符的情況。這時更重要的就不是朗讀,而是瞭解時代背景、那時人們生活習慣等有助於感悟課文的細節。比如:《燕子專列》中有關部門包車之舉爲什麼讓人欽佩?那就要向學生介紹當時的生活環境,以及包一列火車有關部門所要付出的物資多少,適當的瞭解這些對理解文章是非常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