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尋隱者不遇教學反思(通用10篇)

尋隱者不遇教學反思(通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7W 次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尋隱者不遇教學反思(通用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尋隱者不遇教學反思(通用10篇)

  尋隱者不遇教學反思1

《尋隱者不遇》主要寫了賈島去山中尋找隱者卻沒有找到的一件事。讓學生感受隱者的形象是教學的難點。而且古詩教學最重要的就是多讀多悟,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鼓勵學生搖頭晃腦的多讀多體會,並指名說說詩中出現的景物及人物,這些景和人構成了一幅什麼樣的畫面,並在腦海中形成景象。並通過小組朗讀,男生女生讀,個人讀,齊讀等多種形式進行朗讀,來加深印象,感悟體會。

理解古詩最重要的就是解決字詞,這對於學生是個難點,所以我事先讓學生做好預習,上課再相機點撥理解,帶着這些理解了的字詞走入古詩的情景,再來理解詩意就簡單很多了。

本首古詩是個問答體的古詩,省略了詩人的提問,在教學中,最主要的就是引導學生通過體會通過想象自己能猜出省略的問句是什麼,並且在詩人與童子的對話當中,體會詩人心情的一波三折。這個過程同學們相對來說都能說出來,看來掌握的還可以,然後再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能夠有所體會。然後再讓學會說呢過進行背誦。

但整堂課我覺得備課時想法太多、太雜,也沒有進行梳理,導致結果呈現在課堂上就顯得繁瑣,有點亂糟糟的感覺,學生掌握起來也並不容易。特別是細節方面把握的並不好,過渡語也不盡人意,終上所述,以後還需不斷的打磨進步。

  尋隱者不遇教學反思2

本首詩作者採用以答含問的形式完成的,筆墨雖不多,卻曲折有致,各具神韻。

我在教學中,着重讓學生體會如下兩點:

  一、體會詩裏平淡中出新奇的地方。

這首詩從表面上看,淺近易曉,貌似平常,仔細品味,卻曲折多姿、波瀾迭起地道出了尋訪“隱者”、或“遇”或“不遇”的三種情況。“言師採藥去”——無法得遇;“只在此山中”——可以得遇;“雲深不知處”——難以相遇。簡短的三行詩,寫出了三層意思,三次轉折,既富於變化,又句句出新,耐人尋味。

從寫作筆法上看,“松下問童子”這是寫問,問了什麼話,詩中並沒有說。但可以從童子所答“師採藥去”中想見當時松下所問是“師往何處去”,接着又把“採藥在何處”這一句省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回答把問句隱含其中。最後一句“雲深不知處”,是童子補充回答。答覆對方採藥究竟在山前、山後、山頂、山腳說不定。這三番問答,通常至少需六句才能表達完整,詩人賈島採用以答代問的手法,僅以二十字表達完美,這不難想象是作者推敲字句之功力。所以在施教中,不能離開這首詩的寫作特點,不能囫圇吞棗,只有細心捉摸,才能體味到詩的妙處所在。

  二、體會詩裏樸實中顯壯美之處。

這首詩,作者沒有寫尋訪者不遇的失望心情,而是通過童子的答話,用極其樸素、自然的文字,從側面描繪了隱者隱居的山林之幽深、壯美。這山林的形象同隱者的形象,在作者的筆下是有着內在聯繫的。教學時,在弄懂句意的同時,教者要指導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體會詩中表達的意境,想象詩人描繪的情景。“松下”可見松樹的高大,隱者住處環境的壯美與幽靜;“採藥”道出了山中草木繁茂,遍藏奇珍異寶;“雲深”,既寫出了雲霧的濃重厚密,又寫出了山林的高大幽深。這些詞語樸實無華、不加雕琢,而有機地連綴在《尋隱者不遇》這首詩中,個個都顯示了不凡的光彩,成爲壯美山林的傳神之筆。

在品讀中讓學生依照詩句將鬆、童子、“我”所在的環境,以彩粉、筆畫的形式,在黑板上勾勒出來,與全詩對照,以達到詩情和畫意完美的統一。從詩本身的語言文字出發,通過合理想象來揭示詩的畫面或藝術形象,這是古詩教學應遵循的原則。

以上所寫兩點,只是古詩《尋隱者不遇》教學的一部分內容,如何將它們有機地結合在串講、朗讀指導中進行教學,還需教者再花一番心血。

不足之處:語文教學倡導以讀帶講,在本節教學中讀的環節太少,形式應多樣化。另外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本課挖得有點過深,今後一定要在這方面多思考,教學設計要把握好學段目標,更要符合學生年齡特點。

  尋隱者不遇教學反思3

古詩《尋隱者不遇》,語言簡潔,文字精練,詩句蘊含着豐富的感情。

這首詩的特點是寓問於答。“松下問童子”,必有所問,而這裏把問話省略了,只從童子所答“師採藥去”這四個字而可想見當時松下所問是“師往何處去”。接着又把“採藥在何處”這一問句省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辭,把問句隱括在內。最後一句“雲深不知處”,又是童子答覆對方採藥究竟在山何處的問題。採用多種形式的讀,反覆閱讀從詩句體會人物情感,爲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作準備。第一句:松下問童子——滿懷希望。第二句:言師採藥去——情緒一下子低落變成失望。第三句:只在此山中——失望之中萌生了一線希望。第四句:雲深不知處——悵然若失,又生出無可奈何之感。

理解詩句的其中蘊含的感情色彩,我們再次靜心與文本對話,融入其中,彷彿讀者就是尋隱者。但是,我在引導學生揣摩詩人對隱者的仰慕之情時,還未發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顯得有些生硬。

  尋隱者不遇教學反思4

執教這節課時,我按照看——讀——議——說——演的教學思路完成教學任務。

首先我讓學生結合插圖試着理解古詩意境。然後通過結合插圖和讀一讀的方法,進一步感知古詩的內容。由於這篇古詩讀起來比較簡單,學生能初步理解古詩意思。接着,我創設情境,鼓勵學生抓住“隱”展開熱烈的討論“古詩表達的是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結合我的引導,學生各抒己見,但是基本上都能體會到隱者的高尚之處,最後通過演一演的方式,學生更深入的理解感悟古詩的意境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尋隱者不遇教學反思5

總覺得這首古詩對於五年級的孩子來講,太簡單沒什麼好教的。細細研讀文本,才發現一首詩可以教的內容很多,於是就整整花了一課時教《尋隱者不遇》,感覺意猶未盡。

這首詩的意思不難理解,佈置預習作業:查閱資料,理解詩句的意思。課上一檢測,學生十分準確地說出了“言”、“雲深”、“不知處”等詞的意思,每句詩的意思也說得很清楚。

在此基礎上,我重點引領學生深入學習:

1、課前誦讀賈島的《題詩後》,從“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以及“苦吟詩人”,理解賈島嚴謹的創作態度。課上,讓學生講講詩中的故事,逐步完善故事內容,從而明確“一問一答,藏問於答”的獨特形式。

2、引導學生思考,詩人主要寫誰?通過比較“詩人、童子、隱者”,學生明確了歌詠的對象是隱者。原來書寫的對象竟然隱藏在看似平淡的一問一答之中,體現出構思的精妙。

3、進一步思考:隱者有什麼特點?從字裏行間推敲推敲。學生抓住“雲深不知處”概括出“學問高深”、“神祕莫測”……”等特點。接着從“隱者”入手,聯繫學生熟悉的“諸葛亮”“姜子牙”等人物,瞭解隱者的性格特徵。在古詩裏,詩人也通過一個字讚譽了隱者的高貴品格,是哪一個字呢?(鬆)賈島在詩中用“鬆”描寫了隱者居住的環境,隱藏着對隱者高潔品格的讚美。

4、從課題入手,思考:詩人爲什麼要“尋隱者”?從而領悟詩人對隱者的崇敬、仰慕之情。“尋隱者不遇”有一絲遺憾,但更多的是對隱者的讚譽,通過“不遇”之行,詩人對隱者的仰慕之情更深了。

當然從敘事詩的角度來講,也給了學生許多的啓示:短短二十字,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有人物對話,環境描寫,心理變化……

教一首詩真不簡單那!

  尋隱者不遇教學反思6

教學《尋隱者不遇》這首詩時,我在佈置學生熟讀整首詩疏通字詞後,引導學生所這首詩改編獨幕劇。時間、地點、人物、對話、場景,好解決的是時間、地點、人物,關鍵是對話與場景。

我引導學生自讀詩,與同桌商量對話內容,集體交流:你師父去哪兒了?採藥了。他在哪裏採藥?山裏。具體在山的什麼地方?山太大了,我也不知道。然後逐步加上人物還可能說什麼?在對話時的表情和動作,心情是什麼樣的?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的親切隨和、輕鬆、自然,詩人心裏滿懷希望——失望——一絲希望——徹底失望——釋懷的心情及童子的天真可愛,活潑淘氣,對答如流。

在場景描寫時,讓學生結合插圖,體會青松鬱郁,白雲悠悠的山中優美景色。學生很感興趣,我也體會到了教學的輕鬆與成功。

  尋隱者不遇教學反思7

《尋隱者不遇》蘇教版五年級上冊課本中的一首古詩,這首詩語言平實,通俗易懂。對於五年級的同學來說,理解古詩的大意相對來說比較簡單。正確、流利的朗讀故事、背誦古詩;理解古詩大意是學習本詩的基本目標。憑藉語言文字,想象詩歌描繪的情景,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內蘊美是教學本詩的一個難點。因此在備這一節課時,我把對詩意理解的環節進行了壓縮,儘可能地精簡,以求不做無用功。那麼剩下的時間幹什麼呢?就用來進行更深層次的教學——和學生一起賞析這首精緻的小詩。

在教學本詩前,我先讓學生預習了這首詩。在課堂上,我帶領學生通過理解重點字詞的.意思去理解古詩的大意。接下來,我引導學生髮現這首詩是以問答的形式來寫的,通過想象作者尋找隱者時與童子的對話,體會作者心情的一波三折,並用自己的語氣讀出來,在讀中感悟作者的感情。爲了讓學生更能體會當時的情景,我又設計了結合插圖讀課文、配樂讀課文的環節。從敘事的角度講,也給了學生許多的啓示:短短二十字,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有人物對話,環境描寫,心理變化

本課的教學目標已基本達成。但在某些環節上,還存在些許問題,比如:在對“雲深”一詞的理解上,沒有將插圖運用到位。另外,最後對“隱者”的認識,應該將話語權交與學生,而不應該由教師小結。拓展的環節還不夠。

今後,我將更加深入地挖掘教學內容,拓展同類同題詩歌,讓教學內容更豐富。

  尋隱者不遇教學反思8

上週二,學校安排我上一節校級吟誦公開課,由於前一天晚上家裏發生一點事情,影響了我上課當天的情緒和狀態,現反思如下:

  一、上課優點

1、本節晨誦課構思巧妙、環節清晰,整個教學過程如行雲流水。

2、整個教學環節是讀詩——吟誦規則的講解——標平仄——誦讀古詩——聽音頻——跟着吟誦——伴奏吟誦。

3、“山”和“深”的拖長引出了隱者不易尋找的味道,同時扣題“尋隱者不遇”。

  二、自我反思:

(一)針對本課反思

1、ppt設計不合理,應該是先聽音頻學生跟着吟誦,然後再播放伴奏,讓學生自己吟誦,原本是這樣安排的,但是在上課過程中才發現伴奏的ppt和音頻ppt顛倒了,在執教過程中我等待音頻卻一直在放伴奏,後來重新打開音頻,耽擱了時間。

2、音頻應該放在標有平仄的ppt中,這樣學生做手勢的時候會方便一點,不會反應不過來。

3、教師應該少講一些,多給學生一些自由讀詩、吟誦的時間。

4、把吟誦與詩人的情感緊密結合起來會更好。應該告知學生“四聲”代表堅定、堅決。詩歌中頸聯和尾聯的尾字都是四聲字“去”“處”,代表了童子說話短促、堅定、堅決的態度。即我就不告訴你我師父是哪裏了,因爲師父是隱者,不希望被外人所打擾。如果讓學生吟出這種味道會更好。

(二)針對課前準備反思

1、因狀態不佳,課前忘記讓學生整理好紅領巾和衣領,應該提醒學生注意形象。

2、因狀態不佳,忘記吟誦課特有的師生問候禮儀,幸好課前有學生提醒並做了幾次簡單的訓練。

3、因狀態不佳,課前未強調課堂紀律。

4、因狀態不佳,忘記帶翻頁筆,也沒有提前把課件拷貝到一樓報告廳的電腦上調試音頻。

  三、同仁建議

1、教師個人講解偏多,其實在本首詩中學生除了“隱者”之外,其他的詞語意思都明白,在教學過程中無需一一講解,應該多給學生自由吟誦的時間和機會。

2、在講解詩歌的時候,配以圖片會有一定的畫面感,同時提供一種意境。

3、不應該只聽音頻,教師個人應該示範吟誦。

4、兩個入聲字“藥”和“不”應該吟誦出味道,首聯詩人滿懷希望問童子,童子回答中的入聲字“藥”短促,暗含了詩人的失落,頸聯又給予詩人希望,但童子回答乾脆、利落,短促的入聲字“不”又讓詩人陷入失望的境地。

  尋隱者不遇教學反思9

《尋隱者不遇》是部編版一下語文園地四日積月累中的一首古詩,賈島所作。這是一首問答詩,詩人採用寓問於答的手法,把尋訪的焦急心情刻畫得淋漓盡致,表達了對隱者的無限仰慕之情,教學中課引導學生自己藉助拼音讀懂古詩,讀出節奏,在熟讀的基礎上練習背誦。

對本次教學實踐,我做了以下反思:

  課前兩問:

一是我用什麼教學方法達到我想達到的教學目標?

二是我爲什麼認爲這些方法能夠達到這些目標?

我是用教授法、示範法、角色扮演法實現我的教學目標的。第四單元學生已經學習了一首古詩:《靜夜思》,學生學習熱情很高,對於劃分節奏已有初步的感知,對於本首詩的節奏已有一些基礎。在此基礎上,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熱情,培養學生對古詩的喜愛。通過示範朗讀,可以再次強化學生讀出節奏感,再通過角色扮演法,學生演讀古詩,可以身臨其境,入境入情,在自然中由景到情。在多種形式的讀中,感悟詩境,走進詩人。也正是多種形式的朗讀,培養了孩子們對古詩的興趣。

  課堂教學兩問:

一是我在教學中發現了學生在學習中存在什麼問題?

二是這些問題對我們的教學意味着什麼?

我在教學中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有:還有一些孩子的後鼻音ong讀不清,容易和後鼻音eng混淆,平翹舌音有些分不清,比如“師、只、山、中、知”是翹舌音,“下、採、在、此、子”是平舌音。對於讀出清幽的山中意境,有些學生還是達不到這個目標,學生的感情並不能全然表達。這意味着我在接下來的教學中需要將教學內容做刪減,可以減少識字環節的反覆交流,點到爲止,識字環節精簡一些。在錯音的時候需要及時糾正並且可以採用同音字去強化,或者通過後鼻音的字去區分。對於詩意不需多講解,一年級的詩歌教學重在培養孩子對詩歌的喜愛,可以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古詩,可以打節拍讀,可以同桌合作互讀,可以更多形式的朗讀去實現教學目標,寓難點突破於無形中。這需要慎重設計教學。

  課後反思兩問:

一是我的課堂教學多大程度上實現了我的教學目標?

二是我的教學目標是否需要一些調整?

我認爲我課堂教學目標達成有90%。對於字音和節奏的把握幾乎所有學生都能完成此項教學目標,對於讀出情感、讀出詩意,有些學生是做不到的,跟其他老師交流後,認識到低年級詩歌教學不應重在字音、節奏、情感,而在朗讀的興趣,所以日後的教學設計中要根據學情去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設計的重點有所側重,比如可以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古詩,可以是配樂讀,可以是演讀,可以是打節拍讀,可以同桌合作讀,還可以按照自己的節奏讀。以此突破重點。

  作業佈置兩問:

一是作業佈置是否兼顧到了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

二是作業中出現的問題如何解決?學生輔導兩問:

一是對不同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不同問題是否清楚?

二是輔導學生過程中如何更好地做到有的放矢?

這兩個問題我放在一起反思。我的作業設置爲課堂作業,一是背誦《尋隱者不遇》;二是以學習單的形式落實教學目標,學習單的內容是詩歌內容填空。作業設計是面向所有學生的,針對詩歌內容填空學困生完不成此項目標,我採用一對一的輔導實現學困生幫扶,填寫後給我批改,並通過再次檢查背誦去強化。接下來的教學中,對於比較簡單的教學內容可以採用此堂課設置當堂作業的形式完成教學目標的落實與教學內容的檢測,不讓學生有負擔。

  尋隱者不遇教學反思10

教學《尋隱者不遇》,還是和原先一樣,先預習,再以學生自學、交流自學成果爲主。

  一、預習

還是要求孩子們儘量自己自學,按照提出的要求一步步完成,古詩預習以理解字詞和詩句爲主,可參考各種資料,有不能完成的可以作個記號,待全部預習完,可回過頭來再思考。提出“儘量自己解決”這樣的要求,主要是希望孩子們養成自己思考、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

  二、合作學習

課堂中應該有孩子們的思考、交流、合作、探究的火花。我們首先交流預習情況:字詞意思、詩句意思、生字筆順、生字組詞。有不明白的我進行引導、解釋。最後給孩子們騰出一些時間,讓他們對字詞意思和串聯起來的詩句意思進行消化。

交流過程中,我相機介紹了賈島的生平,理解賈島嚴謹的創作態度,並結合大小練上的有關題目,有目的地進行教學。“一問一答,藏問於答”的獨特形式,讓學生們耳目一新,接受起來也很快。隱者是何許人也,也讓學生十分好奇,通過我的介紹,再從“雲深不知處”“言師採藥去”字裏行間,學生悟出了隱者的“學問高深、神祕莫測、飄忽不定”。鬆自古以來被文人墨客稱頌,正體現了隱者高潔的性格特徵,讓學生受益匪淺。

總的說來學生的課堂學習比較順利。但是少數孩子對古詩字詞的理解還不夠靈活,還不會瞻前顧後進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