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篇大綱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7W 次

回首過去的日子,反思這一段的教學經歷,也有一些收穫和問題。下面由小編爲您整理出的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篇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因爲我是第一次走入三年級語文教學這個環境中,在教學過程中有很多問題需要去反思,去探究,具體做到一下幾點:

一、創建趣味、豐富的語文課堂來吸引學生的集中力,提高教學效果。

我剛教三年級語文教材時,初感新奇,教材內容形式多樣化,但同時又擔心應如何吃透新大綱精神,把握教材內容,充分發揮教材的精湛之處。要想讓學生一堂課40分鐘全神貫注的聽講確實不易,就算是好同學也很難做到。老師講課的時候必須讓他們把焦點放在老師身上。開始上課的時候常常覺得力不從心,覺得孩子總是不是那麼認真的聽課,不能那麼專心,開小差,常常半路停下來處理課堂紀律問題。反省覺得是自己紀律沒抓好。我開始反思課堂紀律不單是孩子的問題,更多的也是老師的問題,正如所說“我拿什麼去吸引你——我的孩子。”我開始注重提高課堂本身的趣味性,更加用心的去好好的備課。你的課有激情,同學們也容易被你的激情所帶動,所感染;你的課有意思,同學們才樂意全身心的步入你的課堂,走進樂於學習的世界。所以要用心備課、認真備課,不備好課,不進課堂。

二、要必須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優良的學習氛圍,更加註重他們“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首先要大膽放手,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讓學生自主預習的預習要求,讓學生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能夠在初讀的時候學生字,組詞,讀順課文,摘抄課文當中的好詞好句,做到課前的自主學習。小語修訂版大綱認定,“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因而,“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孩子的成長基本上得益於自己的學習。

同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多采用同桌間互讀互講,小組討論、一些朗讀遊戲的方式拓寬他們的合作能力。再者多問一些有創建性的問題來啓發學生的思維。老師本身在這方面也得下苦功夫去研究,那些問題是可以問的,如何問?學生會有哪些答案,是否能達到自己想要的教學效果?

三、鼓勵學生多閱讀課外書籍,同時自己也要多讀、多看、多思考。

閱讀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鼓勵他們多讀多看,同時開設小小讀書交流會或是讓他們寫讀書筆記。一能培養他們的口語交際的能力,讓他們向同伴介紹自己看過的書;二能幫助他們更好地學好三年級的新增內容——作文,讓他們把寫讀書筆記當成習慣積累,也當成一種練筆。另外,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提出“人才只靠人才去培養,能力只能靠能力去培養,才幹只有靠才幹去培養”的論斷。言盡之意就是說“名師出高徒”。當今,是高科技的信息社會,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獲取知識,開闊視野。學生素質的提高對老師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新教材的內容更是從古到今,包羅萬象,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要力爭使自己成爲一名學者。在學生眼裏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要是智慧的化身,無事無物不曉。要使自己成爲一名學者,平時應該多讀書、多積累、多思考、多實踐、多總結。更要重視新教材中參考資料的學習,因爲這與學生的學習有着直接的聯繫

在教學中,我還有很多明顯存在的許多不足。比如有時不能調控好;或是對學生的指導方法還不夠技巧等。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能夠不斷反省,不斷進步。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一、以寫字教學爲切口,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小語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對於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起着重要的作用,必須從小打好寫字的基礎”。我們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忽視了這一點。而新教材已關注到了這個問題,在教材的開始,不再急於講授課文。而是打破了常規,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新學期初,我就注重了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的培養。通過觀察、模仿、練習,教給學生正確的執筆方法和寫字姿勢。利用寫字歌:“學寫字,要注意,頭要正,肩要平,身要坐直,紙放正,一尺一拳要記清,手離筆尖一寸高,寫字認真要心靜”,來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要求學生寫字時,一定要跟寫字歌進行對照。老師隨時進行督促和指導。

一週下來,學生寫字時已是個個端坐。除掌握正確的寫字姿勢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學生寫好字。每課後的寫字練習,不可忽視,每天應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練習,良好的寫字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必須耐心細緻、精心地指導,並嚴格反覆長期的訓練,從而讓學生把字寫端正寫漂亮了。

二、大膽放手,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

小語新課程標準認定,“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因而,“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孩子的成長基本上得益於自己的學習,課堂上的收穫實在是微不足道。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我決心真心實意地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三、把握訓練訓題,注重學生能力的提高。

新教材旨在使學生不要死讀書,讀死書,而是要把書讀活。在接受知識的同時,又要提高學生的能力。就拿口語交際這一訓練來說吧,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思維、概括、說話等能力,更是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創新的天地,想怎麼說就怎麼說,無拘無束,暢所欲言。從而也爲夯實寫作打下了紮實的基礎。在教這類訓練時,要精心組織,重“說”和“演”的訓練。如,我在教第六課《小攝影師》時,根據書上的插圖,實地模擬進行表演,這樣使學生的形象感知變得直觀化。學生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下,相互之間對起話來。頭頭是道,不但“說”得到了鍛鍊,也使學生感悟了許多道理。

四、多讀、多看、多思考,努力使自己成爲一名學者。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提出“人才只靠人才去培養,能力只能靠能力去培養,才幹只有靠才幹去培養”的論斷。言盡之意就是說“名師出高徒”。當今,是高科技的信息社會,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獲取知識,開闊視野。有時提出的問題,老師也會覺得束手無策。新教材的內容更是從古到今,包羅萬象。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要力爭使自己成爲一名學者。在學生眼裏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要是智慧的化身,無事無物不曉。要使自己成爲一名學者,我認爲平時應該多讀書、多思考、多實踐、多總結。

總之,新教材充滿着時代的氣息,內容上的更新,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在教法上如何去創新。努力幫助學生從小練好語文基本功,爲他們全面素質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體現新教材的真正價。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新一輪課程改革,使小學語文教學充滿了新的活力。這當然是件大好事。同時,也應當看到,由於大家對新課程尚處於探索階段,到底怎樣去進行小學語文教學,衆說紛紜,使人有種無所適叢的感覺。許多觀點雖然很獨到,很新穎,但操作起來,好象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通過聽一些課,隱隱覺得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開始走向新的極端:一味的課堂對話,一味的強調讀和感悟。這,是不是一定就是新課程中的語文教學的正確方式呢?像這樣教學,能否達到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的要求?

我認爲,像這樣去教語文,如果用辨證法來看,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竊以爲,我們千萬不能忽視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千萬不能忽視教育教學規律,千萬不能忽視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如果離開了實事求是,離開了全面地看問題,離開了變化發展地看問題,把什麼都來個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需要與時俱進,但絕不可拋棄!尤其要全面地遵循它們所揭示的教育教學規律。

因此,新課程中的語文教學,盡力使學生具備以下基本素質是非常重要的:

1、習慣好。

即具有各種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習慣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語文教學,必須重視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無論是人格上的,學習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視,努力從多方面去積極引導,從點點滴滴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去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尤其要指出的是,培養習慣,正面引導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習慣養成教育,有時還必須帶有強制性。這樣一說,好象同”以人爲本“的理念相悖。其實則不然。筆者認爲,真正的”以人爲本“,並不完全是課堂上的熱熱鬧鬧,一味的順從和遷就學生,必要時,還需要有教師意志的左右。因爲,我們要爲孩子的未來着想。那,纔是”以人爲本“最本質的含義。

對於小學生來說,以下八個方面的習慣首當其衝:

一、主動學習,刻苦學習的習慣;

二、細心認真、一絲不苟的習慣。

三、勤於動手、動筆、動腦的習慣;

四、大膽、大方、大聲說話,說普通話習慣;

五、愛惜書本文具的習慣;六、好問的習慣;

六、在合作學習中積極參與的習慣;

七、規範、整潔寫字的習慣。

八、培養習慣,要悉心引導,嚴格要求,點點滴滴到位。

舉例來說,培養學生的寫字習慣,要讓學生寫一筆好字,就必須要求有一定速度,必須規範、整潔地寫字。必須經常主動習字。習慣是具有遷移性的。還是以寫字習慣培養爲例來說,在歷時數年的”家族聚居區農村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養成教育實驗“中,筆者發現,良好的寫字習慣就具有極強的遷移性。學生把規範整潔地、有一定速度地寫字的良好習慣養成了,其他習慣:如愛惜書本文具,學習細心認真,一絲不苟,學習講效率,講質量、求速度等等也跟着上來了。

2、熱情高。

即具有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學習語言文字的激情。筆者認爲,某種意義上說,語文是一種活態的,有生命的現象。更贊同一種觀點,語文課堂要成爲生命成長的課堂。因此,離開了學生的感情——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感情,語文課是無法上的,至少是無法上好的`。尤其在學習語文過程中,需要學生的真情和激情的投入,這樣纔有利於語文課程目標三個維度的落實。也就是說。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必須進入“角色”,我們常說的:不動感情不讀書;拒絕僞讀等等,其實就是講的這個道理。這方面,需要引導,需要薰陶,需要結合習慣養成教育來培養。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讓孩子同語言文字傷了感情。這一點並非危言聳聽,這種可能隨時都可能發生,如:學生對教師教學方法的反感;機械重複的抄寫;教師對學困生的歧視等等,都可能導致這種後果。很好理解,試想,如果學生看了課表,某節課是語文,眉頭都是皺的,語文課還怎麼上?筆者在長期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體會到,學生對語文的情,來自於趣,要讓學生對語言文字有興趣,對美好生活充滿熱愛和嚮往。一旦學生對語文學習有了濃厚的興趣,感情自然也就產生了。並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求知慾有了,主動性強了,對老師的嚴格要求也能充分理解,並按老師的要求去做。教學效果自然好。最關鍵的一點,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愛,對語文學習的激情,都來源於教師對學生的愛。有種提法,筆者很贊成:用讓大愛溫暖課堂!

3、會讀書,即具有各種基本的讀書技能。

一、學生要會朗讀,要動情地讀書;

二、學生要會默讀,要能做到默讀中注意力集中,不動指、不動脣、不回視,抓住主要內容等;

三、學生要學會快速讀和略讀、瀏覽。

四、學生要學會在讀中思考、質疑、解疑,學會在讀中圈點、批畫。

會讀書,自然最首要的就是要求掌握一定數量的字詞。還有課外閱讀量的達到。這些,就應當說是個死任務了。當然,不同年段有不同的要求。

從更廣的視覺看,會讀書,說到底是會學習。即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訓練方法。學生要經歷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纔可能學好語文。新課程不再提語言文字訓練,但訓練肯定還是要的。是必需的。語文實踐活動,總得以訓來年爲基礎。某種意義說,實踐何嘗又不是一種訓練?因此,要從聽、說、讀、寫;從字詞句段篇的學習上,從合作學習上,從收集資料,處理信息上,通過指導,讓學生習得一些好的學習方法,並主動去運用,形成習慣,學生將受益無窮,有的將是終身受益。

尤其是要在讀書中,逐步使學生形成較敏銳的語感。即基本的感悟語言的能力。學生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語感,纔可能學好語文,同時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語感的培養,當然首先靠讀,但教師的引導,進行一些有意思的訓練也是必要的。筆者在平時,常用講幽默、笑話、俏皮話等方式來培養學生的語感,來觀察學生的感悟語言的能力。我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語感訓練方式。誠然,光靠這種方法來訓練,遠遠不夠。還要採用其他多種多樣的方法,如讀議古詩和課文的重點段落,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展開聯想,想象等,總之,要多方式、多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