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最大的“書”》語文教學反思

《最大的“書”》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5W 次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最大的“書”》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最大的“書”》語文教學反思

《最大的“書”》語文教學反思1

這是我實習以來的第二節課,較之前那一次自我感覺是有一些進步的。對於教案的設計有了一定的思路,在課堂上也沒有第一次那麼緊張了,基本能夠控制課堂,但還有很多不足之處。第一,對於教案的把握還是不夠熟練,落下了一個環節;第二,每個環節之間的過渡語太少,不夠銜接;第三,對於學生的評價還是有些不到位,應該引導學生去自我評價,可以是師生評價,更多的是生生評價,而且在評價的時候應該引導學生先去評價同學的優點再說缺點,不應該只看到別人的缺點;第四,板書不到位,對於課文中的重點和生字需要注意的地方沒有及時的板書,導致有些學生沒有牢固掌握知識。總之,還有很多細節需要注意,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要多加註意,及時改正。

《最大的“書”》語文教學反思2

《最大的“書”》一課以人物的對話爲主要敘述方式,涉及了自然科學的知識,講述了在地質勘探員的眼裏,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尋味的“書”。那上面有雨點留下的腳印,有波浪奔騰的足跡,有豐富的礦藏,還有由樹葉、貝殼、小魚組成的圖畫……教學前,我認爲學生對本文的內容可能興趣不大,沒想到,課堂上,我剛出示課題《最大的“書”》,同學們就產生了許許多多的問題。當讓大家說一說你想知道什麼或者你想到了什麼時,小朋友們爭先恐後地舉起了手,有的說:“我想知道最大的書是什麼書。”有的說“書,爲什麼要加引號呢?”還有的說:“最大的書到底有多大?”有一個小朋友說:“我知道書加上引號是因爲它跟我們平時看的書不同。”學生學會了提出自己的見解,還能幫助其他小朋友解答問題,我禁不住鼓起掌來。教師要讓學生學習的知識融會貫通,活學活用,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尋找答案,或者學生自己學會了學習的方法,那我們的教育才算成功。

在學習課文時,我說:“課文中最大的書是指什麼?快讀文找一找。”孩子們馬上行動起來,很快,小手舉起來了,孩子在念書上的句子,“岩石就是書呀!你看這岩石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那麼書上的字是什麼?”我說。孩子們馬上找到了書上的句子“你看,這是雨點留下的痕跡,叫雨痕。這是波浪的足跡,叫波痕。還有些透明閃光的,是礦物。它們都是字呀!”“那麼書上的畫又是什麼?”我說。“這兒有樹葉,有貝殼,那兒還有一條小魚呢!”孩子們說着,我引導他們讀着,交流着,孩子們明白了最大的書就是指岩石,書上的字和畫都是大自然創造的,接着,我請孩子們和同桌一起把課文再讀,這回讀,讓他們自己選擇人物,或者當川川,或者當叔叔,兩個人就這麼對讀。孩子練習讀後,又請我們的男孩女孩分開讀。在不同形式的朗讀中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同時,也喚起了對大自然探究的興趣。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感情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情趣。要診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教學中,儘管老師沒有過多的講解,但是,學生們對“岩石”這本最大的書已經有了相當的瞭解,而且對自然科學知識產生了強烈的探究慾望

《最大的“書”》語文教學反思3

孩子特別喜歡新奇、有趣、神祕的事物,而且他們喜歡冒險,喜歡探索未知的領域。本課的設計充分考慮了孩子的這一心理規律。

課的開頭就讓學生進入了一個讓他們感到新鮮好奇的氛圍裏,並且在每一個關卡都設有問題,讓小朋友在小組合作的基礎上闖過難關。這不僅提高了他們的合作意識,而且讓他們非常有成就感,有信心、有興趣地繼續向前探索。闖關過程中,把課文內容以“大自然的話”呈現在孩子面前,讓學生們學得有興趣,接受得特別快。

在他們闖關結束後,把課文最後一節以“大自然的忠告”出現,讓他們感悟其中的道理。

拓展訓練則鍛鍊學生留心周圍事物、發現科學知識的意識。

《最大的“書”》語文教學反思4

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識寶庫。在地質勘探隊員的眼中,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尋味的“書”。那上面有雨點留下的腳印,有波浪奔騰的足跡,有豐富的礦藏,還有由樹葉、貝殼、小於組成的圖畫.歷史的變遷,大陸的沉浮,都寫在這本最大的“書”裏。

課堂是學生的,就該讓學生把所思、所想、所知道的說出來。所以我在課堂中創設“夥伴合作學習”的情境,可以使學生自然地抒發。上課一開始,我讓孩子們初讀課文,勾畫生字、喜歡的詞語、不懂得字詞。然後互相交流,和同伴說說你已經認識了哪個字,是怎樣認識的,可以怎樣記住其他的字。如:“巖”,高山上的石壁就是“巖”;我去過重慶的紅巖村。“冊”,教科書封面上寫有“二年級下冊”。把自己喜歡的生詞讀給同伴聽,並說說你喜歡的理由,這樣引導有利於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瞭解學生的內心感受,促使學生對事物有正確的情感態度。向同桌請教不懂得字詞。和同桌合作朗讀課文,爭取把帶生字的句子和段落讀正確,讀流利。並且多種形式認讀。

寫字環節仍是個重點,“厚”字上下都無點,而“底”字上下都有點。“寶”字下邊是“玉”不是“王”。“印”字右邊是單耳,不能寫成雙耳。“埋”字左邊是土字旁,要與“理”區分字形。我讓學生記住“有土才能埋”。

本課以人物對話爲主,教學時我採取“角色體驗”的方式,去讀、演、悟。

《最大的“書”》語文教學反思5

《最大的“書”》這篇課文以對話爲線索,將地質的相關知識融入課文之中,語言中充滿了兒童對自然界的好奇心與熱愛之情。通過學習這篇課文,達到培養學生從小關注科學、探索自然的科學意識。

所以,我在《最大的“書”》的教學過程中,側重於加強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特別要指導學生讀好人物之間的對話。通過抓標點符號(!、?、……)、語氣詞、重點詞朗讀,讓學生感受到人物的心情,能讀出人物的語氣。從而激起小學生對自然科學的濃厚興趣,激起學生研究、探索自然的願望。

  比如:

1、叔叔講到岩石書的用處時:它能告訴我們,哪裏藏着鐵礦,哪裏埋着煤礦……省略號代表還有什麼呢?還有什麼寶藏呢?拓展學生的思維,有的說是石油、有的說是鑽石、金子、瓷器等,激發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同時訓練了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2、叔叔告訴川川岩石上有圖畫的句子:你看,這兒有樹葉、有貝殼,那兒還有一條小魚哩!抓住“小魚”一詞理解叔叔開心的心情。平時我們看到小魚,都會很開心,因爲小魚很可愛。今天我們在哪裏看到小魚呢?(在岩石上)除了開心的'心情,叔叔的心還帶着驚奇、感到意外,特別的高興。

我在教學《最大的“書”》時,除了側重朗讀外,還重視雙基訓練,有完形填空題、修改句式等練習。特別是填空小練習,效果比較好,因爲它能幫助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將剛的知識鞏固。

《最大的“書”》的教學設計還是滿完整的,但在教學環節之間的過渡不夠自然、流暢。對學生的評價性語言較少,課堂的語言不夠精煉。在今後的日子,我會加強自身的學習,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在此,我十分感謝二年級的老師們,特別是廖老師和李老師,在教學和業務工作中,她們常常指點我,讓我學到知識、積累了經驗。

《最大的“書”》語文教學反思6

教學前,我認爲學生對本文的內容可能興趣不大,沒想到,課堂上,我剛出示課題《最大的“書”》,同學們就產生了許許多多的問題。當讓大家說一說你想知道什麼或者你想到了什麼時,小朋友們爭先恐後地舉起了手,有的說:“我想知道最大的書是什麼書。”有的說“書,爲什麼要加引號呢?”還有的說:“最大的書到底有多大?”有一個小朋友說:“我知道書加上引號是因爲它跟我們平時看的書不同。”學生學會了提出自己的見解,還能幫助其他小朋友解答問題,我禁不住鼓起掌來。教師要讓學生學習的知識融會貫通,活學活用,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尋找答案,或者學生自己學會了學習的方法,那我們的教育才算成功。

在學習課文時,我說:“課文中最大的書是指什麼?快讀文找一找。”孩子們馬上行動起來,很快,小手舉起來了,孩子在念書上的句子,“岩石就是書呀!你看這岩石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那麼書上的字是什麼?”我說。孩子們馬上找到了書上的句子“你看,這是雨點留下的痕跡,叫雨痕。這是波浪的足跡,叫波痕。還有些透明閃光的,是礦物。它們都是字呀!”“那麼書上的畫又是什麼?”我說。

“這兒有樹葉,有貝殼,那兒還有一條小魚呢!”孩子們說着,我引導他們讀着,交流着,孩子們明白了最大的書就是指岩石,書上的字和畫都是大自然創造的,接着,我請孩子們和同桌一起把課文再讀,這回讀,讓他們自己選擇人物,或者當川川,或者當叔叔,兩個人就這麼對讀。孩子練習讀後,又請我們的男孩女孩分開讀。在不同形式的朗讀中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同時,也喚起了對大自然探究的興趣。

課後,我在博客中給學生們寫道: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識寶庫。在地質勘探隊員的眼中,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尋味的“書”。那上面有雨點留下的腳印,有波浪奔騰的足跡,有豐富的礦藏,還有由樹葉、貝殼、小魚組成的圖畫......歷史的變遷,大陸的沉浮,都寫在這本最大的“書”裏。小朋友們,爲豐富你們的課外閱讀,拓展知識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