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成語 > 成語典故故事大全

成語典故故事大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9W 次

大家對成語典故瞭解多少?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成語典故故事大全,歡迎閱讀!

成語典故故事大全

1.樂極生悲

【典故】酒極則亂,樂極則悲,萬事盡然,言不可極,極之而衰。 《史記·滑稽列傳》夫物盛而衰,樂極則悲。 《淮南子·道應訓》

【解釋】高興到極點時,發生使人悲傷的事。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高興到極點就生災

【結構】緊縮式

【近義詞】否極泰來、物極必反

反義詞】樂而忘返、樂不可支

【同韻詞】暴戾恣睢、長傲飾非、治亂扶危、蕙折蘭摧、鳳皇于蜚、招事惹非、大雪紛飛、雙宿雙飛、早出暮歸、物是人非、......

【年代】古代

【謎語】笑死人;江州司馬青衫溼

歇後語】新媳婦流淚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齊威王很小就繼承了王位,他一味貪圖玩樂,在都城臨淄建造“稷下”宮,讓能言善辯的人陪他聊天。楚國侵略齊國,淳于髡憑口才請來趙國救兵解圍。齊威王擺酒慶功,淳于髡趁機給他講樂極生悲的道理,幫他成爲明君

2.萬壽無疆

【出處】君曰卜爾,萬壽無疆。 《詩經·小雅·天保》

【釋義】疆:界限。萬年長壽,永遠生存。用於祝人長壽。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於祝人長壽

【結構】補充式

【相近詞】壽比南山、極壽無疆

【同韻詞】規圓矩方、挖肉補瘡、右手畫圓,左手畫方、惹禍招殃、濟世經邦、灌米湯、銳不可當、瘞玉埋香、鼓旗相當、自是不彰、......

【年代】古代

【謎語】最大的壽

【成語故事】我國最早的詩集《詩經》中有描寫農奴的生活圖景,農奴們一年忙到頭,過着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而他們的主人們每天都是過着鶯歌燕舞的生活。他們每年都要搞年終宴會,殺豬宰羊,登上父夜堂,端起酒杯互相祝福“萬壽無疆”。

3.雞鳴狗盜

【出處】《史記·孟嘗君列傳》載:齊孟嘗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裝狗鑽入秦營偷出狐白裘獻給昭王妾以說情放孟。孟逃至函谷關時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裝雞叫引衆雞齊鳴騙開城門,孟得以逃回齊。

【解釋】鳴:叫;盜:偷東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領。也指偷偷摸摸的行爲。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指小本事

【結構】聯合式

【相近詞】旁門左道

【反義詞】正人君子

【同韻詞】文君新醮、不出所料、奪人所好、腹心相照、感恩圖報、着有成效、求忠出孝、戒驕戒躁、閎遠微妙、三星高照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齊國相國孟嘗君出訪秦國,秦國的相國出於嫉妒勸秦昭王殺死他,秦昭王把他關了起來。孟嘗君的門客晚上裝成一條狗混進秦宮偷白狐袍子送給燕姬,燕姬求情放走了孟嘗君。孟嘗君一行深夜逃到函谷關,門客學雞叫騙開城門逃跑

4.破釜沉舟

【典故】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史記·項羽本紀》

【釋義】比喻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幹到底。

【用法】作謂語、賓語、狀語;形容做事的決心很大

【結構】聯合式

【相近詞】義無反顧、背水一戰、決一死戰

【相反詞】優柔寡斷、瞻前顧後、舉棋不定

【同韻詞】冥漠之都、雨歇雲收、與羊謀羞、養尊處優、一壑一丘、歸正首丘、帷幕不修、黃幹黑廋、皮裏春秋、無妄之憂

【成語故事】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將章邯帶20萬大軍進攻諸侯國趙國,趙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讓宋義掛帥,項羽輔佐率軍救援,宋義故意拖延時機,項羽殺了宋義並率軍渡過漳水去援趙,他們把鍋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決戰,終於擊敗秦軍。

5.堅貞不屈

【出處】堅強而不屈,義也。《荀子·法行》王公束脩厲節,敦樂爇文,不求苟得,不爲苟行,但以堅貞之操,違俗失衆,橫爲讒佞所構毀。《後漢書·王龔傳》

【解釋】堅:堅定;貞:有節操;屈:屈服、低頭。意志堅定,決不屈服。

【用法】作謂語、狀語;指意志堅定

【結構】補充式

【相近詞】威武不屈、堅強不屈

【相反詞】卑躬屈膝、奴顏婢膝

【同韻詞】批吭搗虛、穴處野居、燕雀之居、虎豹之駒、乘隙搗虛、溫恭自虛、投刃皆虛、華屋丘墟、窮大失居、丟卒保車

【成語故事】明朝末年,清豫親王多鐸率軍攻打揚州,派明朝降將李遇春去揚州勸降史可法,被史可法痛罵而回。豫親王多次用書信勸降,也被史可法回書痛罵。清兵攻陷揚州,史可法自殺未遂,被清兵俘虜,他堅貞不屈,慷慨就義。

6.盲人摸象

【出處】其觸牙者即言象形如蘆菔根,其觸耳者言象如箕,其觸頭者言象如石,其觸鼻者言象如杵,其觸腳者言象如木臼,其觸脊者言象如牀,其觸腹者言象如甕,其觸尾者言象如繩。《大般涅盤經》三二

【釋義】比喻對事物只憑片面的瞭解或局部的經驗,就亂加猜測,想做出全面的判斷。

【用法】作賓語、定語、分句;指看問題以偏概全

【結構】主謂式

【相近詞】管中窺豹、坐井觀天

【相反詞】洞察一切、仰視觀察

【同韻詞】東遊西逛、後來者居上、一瓶不響,半瓶晃盪、詳略得當、打翻身仗、層巒迭嶂、門戶開放、一石激起千層浪、狂濤駭浪、大失所望

【成語故事】古代佛經裏講到有幾個盲人去摸大象,一個瞎子摸到大象的腿就說大象像棍子,一個摸到大象的耳朵就說大象像扇子,一個摸到大象的尾巴說像繩子。因爲他們摸到的都是大象的一部分而沒有看到大象的整體形象。

7.摩肩接踵

【典故】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 《戰國策·齊策一》入城,宣佈德意,不戮一人,中原歸附者踵接。 《宋史·李顯忠傳》

【釋義】肩碰着肩,腳碰着腳。形容人多擁擠。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人多時

【結構】聯合式

【相近詞】熙熙攘攘、熙來攘往

【反義詞】地廣人稀

【同韻詞】霧興雲涌、堤潰蟻孔、血氣方勇、小怯大勇、恃強怙寵、成何體統、大智大勇、血氣之勇、貫魚成寵、北辰星拱、......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齊國相國晏嬰奉命出使楚國,楚王存心侮辱他,不給他走正門,說齊國沒人就派這個矮人來。晏嬰說齊國街上的人摩肩接踵,揮汗成雨。齊國的出使規矩就是無能的使臣只能去見無能的國君。楚王自取其辱,只好隆重接待

8.名正言順

【典故】《論語·子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利。”

【釋義】名:名分,名義;順:合理、順當。原指名分正當,說話合理。後多指做某事名義正當,道理也說得通。

【用法】作謂語、定語、補語;用於說話

【結構】聯合式

【近義詞】理直氣壯

【相反詞】理屈詞窮

【押韻詞】出內之吝、情至意盡、十室之邑,必有忠信、礪世摩鈍、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民保於信、言之過甚、高談弘論、黃中內潤、單傳心印、......

【燈謎】闖王登基改國號

【成語故事】孔子因不滿魯定公沉迷酒色,帶領學生來到衛國,因衛靈公言而無信,就留下子路一人,他帶領其他學生離開衛國。衛出公繼位後,讓子路去請孔子來衛國輔政。孔子說:“只有名義正當,說話合理,才能幹成大事。”

9.名落孫山

【典故】吳人孫山,滑稽才子也。赴舉他郡,鄉人託以子偕往。鄉人子失意,山綴榜末,先歸。鄉人問其子得失,山曰:'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 宋·范公偁《過庭錄》

【釋義】名字落在榜末孫山的後面。指考試或選拔沒有錄取。

【用法】作謂語、定語、補語;指落選

【結構】主謂式

【近義詞】一敗塗地

【相反詞】名列前茅

【同韻詞】先我着鞭、缺吃少穿、瀝膽披肝、春滿人間、陳舊不堪、鵬摶九天、窺見一斑、甕盡杯乾、粲然可觀、瀝血披肝、......

【謎語】寫中文

【成語故事】宋朝蘇州滑稽才子孫山與朋友去蘇州參加鄉試。考完以後,孫山考中但是最後一名,朋友沒考中留在省城。孫山回鄉接受鄉親的祝賀。朋友的父親來打聽兒子的情況,他作詩“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來回答朋友的父親

10.孟母三遷

【出處】孟子生有淑質,幼被慈母三遷之教。 漢·趙歧《孟子題詞》

【解釋】孟軻的母親爲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三次遷居。形容家長教子有方。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爲了孩子的教育

【相近詞】三遷之教

【同韻詞】學如登山、千古奇冤、坐臥不安、鬼計多端、沸反連天、陰凝冰堅、一夫得道,九族昇天、衣弊履穿、呼吸之間、伯仲之間、......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孟子小時候非常聰明,經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擔心荒廢學業就把家搬到城裏,剛好旁邊是一個屠宰場,孟子很快就學會了殺豬宰羊,孟母只好搬家到一個學校附近,從此孟子就開始學習孔子的思想而成爲一代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