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成語 > 囫圇吞棗的意思及成語故事

囫圇吞棗的意思及成語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2W 次

成語】:

囫圇吞棗的意思及成語故事

囫圇吞棗

拼音】:

[ hú lún tūn zǎo]

【解釋】:

把棗整個嚥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籠統地接受。

【出處】:

宋代的朱熹《答許順之書》:“今動不動便先說個本末精初無二致,正是鶻侖(囫圇)吞棗。”

【舉例造句】:

今天心煩意亂,靜不下心看書後半部分不能細細看下去了,囫圇吞棗竟有收穫。

【成語典故】:

相傳,古時候有個老先生,身邊教了很多學生。一天課餘時間,學生們拿出新鮮的梨子

和大棗吃了起來。這時,先生家裏來了一位客人。這位客人是個醫生。他看到學生們都 在不停地吃着梨子和大棗,就勸他們說:“雖然梨子有益於嗓子,但吃多了卻會傷脾;大棗是有益於脾,可是吃多了就會損壞嗓子。”聽了這位客人的話,一個愚鈍的學生想了很久才說:“那我吃梨的時候光嚼不嚥下去,這樣就不能傷我的脾了;吃棗就整個兒吞下去而不嚼,也就傷不了我的嗓子了。”客人說:“唉,真沒辦法,你整個兒一個囫圇吞棗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