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素材 > 成語故事分享-囫圇吞棗

成語故事分享-囫圇吞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2W 次

導語:大家都聽說過囫圇吞棗這個成語吧,那麼關於這個成語有什麼來歷故事呢?以下是小編蒐集,歡迎閱讀!

成語故事分享-囫圇吞棗

囫圇吞棗,囫圇:整個兒。把棗整個嚥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基本信息

​【詞目】囫圇吞棗

囫圇吞棗

囫圇吞棗

拼音】hú lún tūn zǎo

【英譯】

1. to swallow dates whole;

2. to lap up information without digesting it;

3. to read without comprehension

【詞性】貶義詞

【語法結構】偏正式。

【成語用法】作謂語、賓語、狀語;含貶義,形容讀書不認真。

【近義詞】不求甚解、生吞活剝、走馬觀花、馬馬虎虎

反義詞】含英咀華、細嚼慢嚥、融會貫通。

【同韻詞】闔門卻掃、兔子不吃窩邊草、針頭線腦。

【基本解釋】比喻理解事物含混模糊或學習上不加分析,不求充分理解地籠統接受。

  詳細解釋

  含義

囫圇:整個的。 把棗整個嚥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理解事物含混模糊或學習上不加分析,不求充分理解地籠統接受。

  出處

宋·圓悟禪師《碧巖錄》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細嚼來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渾侖吞個棗。”

客有曰:“梨益齒而損脾,棗益脾而損齒。”一呆弟子思久之,曰:“我食梨則嚼而不咽,不能傷我之脾:我食棗則吞而不嚼,不能傷我之齒。”狎者曰:“你真是囫圇吞卻一個棗也。”遂絕倒。

  譯文

有個客人說:"吃梨子對牙齒有好處,對脾卻有損傷;吃棗子對脾有益處,對牙齒卻有損害。"有一個傻瓜年輕人聽了這話,思考了很久,說:"我想到一個好辦法:吃梨子的時候,只嚼不吞,它就不能損傷我的脾了;吃棗子的時候,只吞不嚼,它就不能損傷我的牙齒了。"有個喜歡開玩笑的人說:"你真是囫圇吞棗呀!"大家聽了,都笑得前俯後仰。

  示例

①今動不動便先說個本末精粗無二致,正是囫圇吞棗。(宋代朱熹《答許順之書之三》)

②我讀《水滸傳》,只是囫圇吞棗地看一遍,只知道粗略的情節。

  相關寓言

從前有個人看書的時候,總會把書中文章

大聲念出來,可是他從來不動腦筋想一想書中的道理,還自以爲看了很多的書,懂得許多的道理。有一天,他參加朋友的聚會,大家邊吃邊聊,其中有一位客人感慨萬分地說:“這世上很少有兩全其美的事,就拿吃水果來說:梨對牙齒很好,但是吃了傷胃;棗子能健胃,可惜吃多了會傷牙齒。”大家都覺得很有道理。

這個人爲了表現自己的聰明,就接下去說:“這很簡單嘛!吃梨子時不要吃進果肉,就不會傷胃;吃棗子時整個吞下去,就不會傷牙啦!”這時桌上正好有一盤棗子,他說完便拿起一個大棗放在嘴裏,囫圇着吞了下去。大家怕他噎到,連忙勸他說:“千萬別吞,卡在喉嚨多危險呀!”有個喜歡開玩笑的人說:"你真是囫圇吞棗呀!"大家聽了,都笑得前仰後合。

  寓意

“囫圇吞棗”的故事讓我們感到可笑,它告訴我們世間的事大都有利有弊。興利除弊要有恰當的辦法。似是而非,"囫圇吞棗",只能惹人發笑。它提醒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只有認真學習,從實際出發,仔細分析,充分理解,實事求是,纔會有利於我們的工作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