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試題中心 > 高二試題 > 高二下學期期中語文複習試卷

高二下學期期中語文複習試卷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6W 次

學習好語文,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下面小編爲大家整理了高二下學期期中語文複習試卷,希望能幫到大家!

高二下學期期中語文複習試卷

第Ⅰ卷(選擇題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的讀音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

A.監生(jiàn) 蠻橫(hèng) 形骸(hái) 少不更事(gèng)

B.黝黑(yǒu) 船舷(xián) 吮吸(sǔn) 喁喁私語(yǔ)

C.轄制(xiá) 出岫(xiù) 妃嬪(pín) 人爲刀俎(zǔ)

D.模樣(mú) 剽竊(piáo) 逡巡(qūn) 長吁短嘆(xū)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簡捷 沒精打采 寒喧 當頭一棒

B.角隅 走投無路 惦記 張冠李戴

C.腦髓 浮想聯篇 莞爾 沸反盈天

D.撮合 唉聲嘆氣 喧囂 百無聊奈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句是( )

A.生活中的人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和整個社會息息相關,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因此,

我們每個人應爲社會的發展作貢獻。

B.南昌個別生產醬油的廠家在醬油中添加人工色素和粘稠劑,卻大做廣告“保證不加

入人工色素”,此舉完全是掩耳盜鈴。

C.在任何場合,對任何事情,他都是錙銖必較,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D.據專家測算,在首都市內的空氣污染中,汽車尾氣的排出可算首當其衝,竟佔了污

染總量的45%。

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A.我國正在研究醞釀在條件成熟的部分大中城市試點設立少年法院,以便進一步提高

並完善少年司法制度和未成年人的司法保護水平。

B.現在人們認識到,一方面極光與地球高空大氣和地磁場的大規模相互作用有關,另

一方面又與太陽噴發出來的高速帶電粒子流——通常稱爲太陽風——有關。

C.中國百姓餐飲集團決定從3月16日起在全國所有的肯德基餐廳中停止出售新奧爾良

烤翅和新奧爾良烤雞腿堡兩種產品,同時銷燬所有剩餘調料。

D.制定《反分 裂國家法》合乎民意、順乎民心,體現了包括2300萬臺灣同胞在內的

中國人民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反對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

二、(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7題。

詞在發展的初期,普遍被視爲“小道”。不過,起源於民間的文體,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賦予更深的意義,因而幾乎在詞得到北宋文人比較普遍喜愛的同時,詞壇就出現了尊體①之說。這一學說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兩個層面展開的。

北宋前期,《花間》、南唐詞風盛行,學之者多追求風格細膩柔婉,至柳永則趨於平俗浮靡,於是有蘇軾對傳統詞風的改革。蘇軾改革詞風的方式是“以詩爲詞”,主要表現爲對題材內容的拓展,對格調意蘊的重視等。這在主要以倚紅偎翠爲基本內容的傳統中,顯得非常另類,所以當時經常得到諷刺性的評價。

值得提出的是,蘇軾的這一類創作有着非常鮮明的自覺意識。這表現在,首先,他要突破傳統,自成一家。其次,他在文學創作上一貫具有爭勝心態。對詞壇上某些衝破《花間》、南唐詞風的努力,他應該是曾經注意的。以我們對蘇軾個性的瞭解,他肯定要在這方面繼續力爭超越前人。所以,蘇軾實際上是在幾個方面爭勝,既有和傳統詞風的爭,也有和體現士大夫意識的新興詞風的爭,前者是破,後者則是進一步立。

就在蘇軾提出詞詞“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詞“別是一家”的說法,同樣進行了“尊體”的探討。不過,和蘇軾不同,李清照主要是從詞的體性入手的。在其著名的《詞論》中,這位女詞人對北宋詞壇作了全面梳理,在對所謂“俗詞”大加聲討的同時,主要批評了忽視詞的音樂性的做法。因爲詞自產生以來,本身就是一種音樂文學,到了李清照的時代,仍然主要是音樂文學。偏離了這一傳統,或者使得這一傳統變味,顯然不能爲詞壇的多數人接受。

儘管蘇軾和李清照的詞論彼此帶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認,二者都有尊體的動機。前者是從意義的層面上,要把詞向傳統詩文的表達功能靠攏,從而否定“小道”之說;後者則從詞的本來意義上,強調藝術的精工,從而保證這一文體的特殊性。看似相反,實則相成。

蘇軾和李清照的尊體論,實際上從兩個方面劃出了中國詞史的軌跡,因而不斷在後世得到迴應。

[注]①尊體:指詞這種體裁被詞作家所推崇,不再被視爲“小道”。

5.下列關於“尊體”的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詞在發展初期,普遍被視爲“小道”,到北宋時期,詞壇始出現尊體之說。

B.蘇軾“以詩爲詞”,對傳統詞風進行改革,這在當時是非常另類的表現。

C.當時詞壇有人正努力衝破《花間》、南唐詞風,蘇軾也力爭以創作實踐來超越前人。

D.李清照並不反感北宋詞壇“俗詞”,她主要批評了詞作忽視音樂性的做法。

6.下列對蘇軾、李清照尊體的“兩個層面”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蘇軾突破詞的傳統,主要表現爲拓展詞的題材內容,重視詞的格調意蘊,因此自成一家。

B.李清照主要是從詞的體性入手,來維護“別是一家”的詞的本來特徵——音樂性。

C.蘇軾和李清照的詞論,分別從意義的層面上和藝術的層面上尊體,兩者相反相成。

D.兩種尊體論從不同方面劃出了中國詞史的軌跡,但都不被當時詞壇的多數人接受。

7.依據文中信息,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蘇軾的幕僚調侃“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體現當

時詞壇對蘇軾“另類”詞風的諷刺性評價。

B.超越傳統詞風是“破”,超越新興詞風是“立”,由於創作上的爭強好勝,蘇軾“立”

成就遠遠大於“破”。

C.進入南宋以後,李清照由於有了國破家亡的慘痛經歷,其詞作內容轉爲深沉,但依

然保持了音律之美。

D.蘇、李的尊體論,不斷在後世得到迴應,可以推想,它們會在拓展主題和遵守音律

兩個方面不斷互補。

三、(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題。

張良多病,未嘗特將也,常爲畫策,時時從漢王,

漢三年,項羽急圍漢王滎陽,漢王恐憂,與酈食其謀橈楚權。食其日:“昔湯伐桀,封其後於杞。武王伐紂,封其後於宋。今秦失德棄義,侵伐諸侯社稷,滅六國之後,使無立錐之地。陛下誠能復立六國後世,畢已受印,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鄉風慕義,願爲臣妾。德義已行,陛下南鄉稱霸,楚必斂衽而朝。”漢王曰:“善。趣刻印,先生因行佩之矣。”

食其未行,張良從外來謁。漢王方食,曰:“子房前!客有爲我計橈楚權者。”其以酈生語告,曰:“於子房何如?”良曰:“誰爲陛下畫此計者?陛下事去矣。”漢王曰:“何哉?”張良對曰:“臣請藉前箸爲大王籌之。” 曰:“昔者湯伐桀而封其後於杞者,度能制桀之死命也。今陛下能制項籍之死命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一也。武王伐紂封其後於宋者,度能得紂之頭也.今陛下能得項籍之頭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二也。武王入殷,表商容之閻,釋箕子之拘,封比干之墓。今陛下能封聖人之墓,表賢者之閭,式智者之門乎?” 曰:“未能也。”“其不可三也。發鉅橋之粟,散鹿臺之錢,以賜貧窮。今陛下能散府庫以賜貧窮乎?”曰:“未能也。”“其不可四矣。殷事已畢,偃革爲軒,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復用兵.今陛下能偃武行文,不復用兵乎?” 曰:“未能也.”“其不可五矣.休馬華山之陽,示以無所爲。今陛下能休馬無所用乎?” 曰:“未能也。”“其不可六矣。放牛桃林之陰,以示不復輸積。今陛下能放牛不復輸積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七矣。且天下游士離其親戚,棄墳墓,去故舊,從陛下游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今復六國,立韓、魏、燕、趙、齊、楚之後,天下游士各歸事其主,從其親戚,反其故舊墳墓,陛下與誰取天?陛下事去矣。”漢王輟食吐哺,罵曰:“豎儒,幾敗而公事!”.令雄銷印。

(節選自《史記?留侯世家》)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未嘗特將也, 特將:獨自帶兵

B.楚必斂衽而朝 斂衽:整理衣襟

C.臣請藉前箸爲大王籌之 藉:借用

D.令趣銷印 趣:通“去”

9.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誰約陛下畫此計者 旦日饗士卒,爲擊破沛公軍

B.先生因行佩之矣 不如因而厚遇之

C.封其後於杞 不拘於時

D.豎儒,幾敗而公事 人非生而知之者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滎陽被項羽圍困,劉邦憂心如焚,急不可耐地向酈食其和張良尋求破楚解圍的良策

並最終聽從了張良的意見。

B.酈食其爲劉邦提出了重新封立六國後代、藉助六國君臣百姓力量削弱楚國、以推行

德義的方式最終降伏項羽的策略。

C.張良針鋒相對地論證了酈食其提出的策略的不可行,同時也指出了漢王分封六國後

代這一決策所以失誤的八條原因。

D.張良通過楚強漢弱的嚴酷現實與商湯伐桀、武王伐紂歷史的對比剖析,令人信服地

推論出了“重封六國只會斷送漢王大業”這一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