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季札掛劍》文言文翻譯

《季札掛劍》文言文翻譯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4W 次

季札是周朝吳國人,因受封於延陵一代,又稱「延陵季子」。下面是小編想跟大家分享的《季札掛劍》文言文翻譯,歡迎大家瀏覽。

《季札掛劍》文言文翻譯

《季札掛劍》原文:

延陵季子將西聘晉,帶寶劍以過徐君。徐君觀劍,不言而色慾之。延陵季子爲有上國之使,未獻也,然其心許之矣,使於晉,顧反,則徐君死於楚,於是脫劍致之嗣君。從者止之曰:“此吳國之寶,非所以贈也。”延陵季子曰:“吾非贈之也,先日吾來,徐君觀吾劍,不言而其色慾之;吾爲有上國之使,未獻也。雖然,吾心許之矣。今死而不進,是欺心也。愛劍僞心,廉者不爲也。”遂脫劍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無命,孤不敢受劍。”於是季子以劍帶徐君墓樹而去。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脫千金之劍兮帶丘墓。”

《季札掛劍》翻譯:

延陵季子要到西邊去訪問晉國,佩帶寶劍拜訪了徐國國君。徐國國君觀賞季子的寶劍,嘴上沒有說什麼,但臉色透露出想要寶劍的意思。延陵季子因爲有出使上國的任務,就沒有把寶劍獻給徐國國君,但是他心裏已經答應給他了。季子出使在晉國,總想念着回來,可是徐君卻已經死在楚國。於是,季子解下寶劍送給繼位的徐國國君。隨從人員阻止他說:“這是吳國的寶物,不是用來作贈禮的。”延陵季子說:“我不是贈給他的。前些日子我經過這裏,徐國國君觀賞我的寶劍,嘴上沒有說什麼,但是他的臉色透露出想要這把寶劍的表情;我因爲有出使上國的任務,就沒有獻給他。雖是這樣,在我心裏已經答應給他了。如今他死了,就不再把寶劍進獻給他,這是欺騙我自己的良心。因爲愛惜寶劍而違背自己的良心,正直的人是不會這樣做的。”於是解下寶劍送給了繼位的徐國國君。繼位的徐國國君說:“先君沒有留下遺命,我不敢接受寶劍。”於是,季子把寶劍掛在了徐國國君墳墓邊的樹上就走了。徐國人讚美延陵季子,歌唱他說:“延陵季子啊!他不忘老朋友。解下千金劍啊!掛在了國君之墓。”

季禮人生經歷:

季札是周朝吳國人,因受封於延陵一代,又稱「延陵季子」。他的祖先是周朝的泰伯,曾經被孔子讚美爲「至德」之人。泰伯本是周朝王位繼承人,但父親太王,有意傳位給幼子季歷以及孫子昌。於是泰伯就主動把王位讓了出來,自己則以採藥爲名,逃到荒蕪的荊蠻之地,建立了吳國。

數代後,壽夢繼承了吳國王位。他的四個兒子當中,以四子季札最有德行,所以壽夢一直有意要傳位給他。季札的兄長也都特別疼愛他,認爲季札的德行才幹,最足以繼承王位,所以都爭相擁戴他即位。但是季札不肯受位,堅持把王位讓給哥哥。

哥哥諸樊覺得自己的德能,遠在季札之下,一心想把持國的重任託付給他,但被季札婉言謝絕了。他說:曹國之人想擁立賢能的子臧爲國君,來取代無德的曹王,但被子臧所拒絕。爲了堅守臣民應有的忠義,並打消國人擁立的念頭,子臧離開曹國,奔走到了宋,使曹國的君主,仍然得以在位執政。子臧謙恭無爭的`美德,被人們讚美爲能守節的盛德之人。前賢的殷鑑歷歷在心,國君的尊位,哪裏是我季札所希求的呢?雖然我無德,但祈求追比賢聖,則是念念在心啊。

季札的厚德感動了吳國之人,他們如同衆星拱月般,一心想要擁戴季札爲王。不得已之下,季札退隱於山水之間,成日躬耕勞作,以表明他堅定的志節,才徹底打消了吳人的這個念頭。

有一次,吳國派遣季札出使魯國。到了魯國,季札聽到了蔚爲大觀的周樂。季札以深密的感受力和卓絕的見識,透析了禮樂之教的深遠蘊涵,以及周朝的盛衰之勢,語驚四座,使衆人爲之側目。聽到《唐》,他聽出了思接千載的陶唐氏遺風,聽到《大雅》,他在樂曲深廣的氣魄裏,聽到了文王之德。當《魏》歌四起,那「大而寬,儉而易」的盟主之志,輝映着以德輔行的文德之教。一直到《招箾》舞起的時候,季札驚歎道:這是最令人歎爲觀止的至德樂章,就如同蒼天無不覆蓋,大地無不承載。就算是盛德之至,也是無以復加了。

季札出使鄭國之時,見到了子產。他們一見如故,就好像是多年的知心之交。季札對時局有着異常明晰的洞察力,臨別前,他語重心長地對子產說:鄭國的國君無德,在位不會很久,將來國主的王位,一定會傳到你的手中。你統理鄭國的時候,務必要謹慎,務必以禮來持國。否則鄭國很難避免敗亡的命運。言之諄諄。當子產目送季札遠去時,仍然覺得音猶在耳,心裏不禁萬分悵惘。

吳王諸樊一直到過世之前,都還念念不忘弟弟季札。他留下遺訓,讓後人將王位依次傳給幾位弟弟,這樣最終就能傳到幼弟季札的手裏,以滿先王壽夢生前的遺願。繼位的吳王夷昧臨終前,要把王位傳給季札,但被季札再一次拒絕了。爲了表明自己堅定的決心,他再度歸隱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