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中考文言文《陋室銘》重點篇目解讀

中考文言文《陋室銘》重點篇目解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1W 次

【作者】劉禹錫【朝代】唐代

中考文言文《陋室銘》重點篇目解讀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譯文】

山不在於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於深,有了龍就顯得有了靈氣。這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覺不到簡陋了)。長到臺階上的苔痕顏色碧綠;草色青蔥,映入簾中。到這裏談笑的都是知識淵博的大學者,交往的沒有知識淺薄的人,可以彈奏不加裝飾的古琴,閱讀佛經。沒有奏樂的聲音擾亂雙耳,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云的亭子。孔子說:有什麼簡陋的呢?

【主題思想】

文章通過對居室情景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重點字句】

1.文章的點題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全文的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寫陋室環境,突出景色之雅的句子: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4.寫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句子: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5.寫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之句: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老形。

6.以古代名人自比的語句: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7.全文畫龍點睛的句子:孔子云:河陋之有?

8.作者認爲陋室不陋的句子:惟吾德馨。

9.寫陋室環境與豐富多彩的日常生活,表達了陋室主人雅緻澹泊的生活情趣的句子:苔痕上階綠無案牘之勞形。

10.與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11.文中表現作者對自己擺脫了喧囂生活和繁雜公務的欣喜之情的'語句是: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年),字夢得,晚年自號廬山人,漢族,中國唐朝洛陽(今河南洛陽)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其先中山靖王劉勝,又自稱家本滎上,籍佔洛陽。劉禹錫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與柳宗元並稱劉柳,與韋應物、白居易合稱三傑,並與白居易合稱劉白,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名篇。

【中考試題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用到什麼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麼作用?(1)對偶、比喻、起興、類比。(2)以虛襯實,以比喻起興,用類比的方法以次引出陋室,表明陋室也具有名與靈的性質。

2.仙和龍比喻什麼?最能概括文意的語句是什麼?

品德高尚的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作者是從幾個方面對陋室進行描寫的?突出了陋室怎樣的特點?

寫居室環境:清交往人物:儒日常生活:閒、雅的特點。

4.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是什麼修辭手法?上和入有什麼好處?

(1)對偶、擬人(2)上入二字生動傳神,化靜爲動,不僅使景物人格化,而且流露出作者對景物的喜愛之情。

5.文中有兩處用了實寫和虛寫相結合的方法,分別是哪兩處?

(1)實:談笑有鴻儒虛:往來無白丁

(2)實:可以調琴素,閱金經虛: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