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詩人 > 小李杜與大李杜介紹和詩歌分析

小李杜與大李杜介紹和詩歌分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9W 次

導語:李杜爲唐朝大詩人“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的並稱,李商隱和杜牧稱爲“小李杜”,爲了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小李杜與大李杜介紹和詩歌分析

1.小李杜,"小李杜"指唐代詩人李商隱和杜牧。"小李杜"之於晚唐詩壇的作用,我們總是不禁要拿來與大"李杜"在盛唐的作用相類比,如果說李白、杜甫共同創造了盛唐詩歌的一個幾乎無可企及的巔峯,那麼李商隱和杜牧則在晚唐業已沒落的詩風中添上瑰麗的一頁。

2.大李杜指的是唐代著名的兩位大詩人李即是李白杜是杜甫。擴充一下,小李杜是指李商隱和杜牧。

  起源:

1.自從孟郊、李賀、柳宗元、韓愈等這批中唐詩人相繼去世以後,元和詩壇上的那種活潑與銳氣的詩風也逐漸消失。直到杜牧、李商隱等一批青年詩人的崛起,才使晚唐詩風擺脫一種沒落的風氣,重新出現生機。

2.不僅在唐代,而且在中國古典詩歌發展史上與“詩仙”李白齊名的詩人就是杜甫了。這兩位大詩人,一位作爲浪漫主義的最高峯,一位作爲現實主義的最高峯,不僅是盛唐時代詩歌發展到繁榮頂點的標誌,而且是我國古典詩歌發展的最高峯。

  作者介紹: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一生不以功名顯露,卻高自期許,不畏權力,藐視權貴,曾讓“力士脫靴”。肆無忌憚地嘲笑以政治權力爲中心的等級秩序,批判當時腐敗的政治現象,以大膽反抗的姿態,推進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義精神。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鞏義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生在“奉儒守官”並有文學傳統的.家庭中。7歲學詩,15歲揚名。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轉折時期,一生坎坷,終不得志。因其在詩歌創作上所取得的輝煌成就而被譽爲"詩聖",詩作流傳至今約1400多首。

【李商隱】(約公元813—約公元858年),唐朝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開成進士,曾任縣尉、祕書郎和東川節度使判官等職。因受牛李黨爭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身。其詩揭露和批判當時藩鎮割據、宦官擅權和上層統治集團的腐朽糜爛。擅長律絕,富於文采,構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獨特風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隱晦之病。

【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文宗大和二年進士,歷任監察御史,黃州、 池州、睦州等地刺史,以及司勳員外郎、中書舍人等職。杜牧有政治理想,但由於秉性剛直,屢受排擠,一生仕途不得志,因而晚年縱情聲色,過着放蕩不羈的生活。 杜牧的詩、賦、古文都負盛名,而以詩的成就最大,與李商隱齊名,世稱“小李杜”。其詩風格俊爽清麗,獨樹一幟。尤其長於七言律詩和絕句。

  詩歌分析:

杜甫“忠愛纏綿”根於心性,又深受儒家“仁”的思想的浸染,因此詩中無論是對國家,對君主,對人民,對朋友,對妻子兒女,對兄弟姊妹,對陌生人,甚至對天地萬物,一蟲一鳥,一草一木。無不飽含深情。杜甫對妻兒感情深摯,詩中多次寫到對家人的思念,如《月夜》:“今夜廓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又如《得家書》:“今日知消息。他鄉且定居。熊兒幸無恙。驥子最憐渠!”杜甫對朋友也是以誠相待,詩中同樣飽含理解和同情:“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不見》);“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夢李白》)對於偷棗的老婦,杜甫是將心比心,體貼備至:“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不爲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須親。”(《又呈吳郎》)甚至他對一草一木都充滿感情:“尚憐四小松,蔓草易拘纏。霜骨不甚長,永爲鄰里憐”(《寄題江外草堂》)。《題桃樹》詩云:“小徑升堂舊不斜,五株桃樹亦從遮。高秋總饋貧人實,來歲還舒滿眼花。簾戶每宜通乳燕。兒童莫信打慈鴉。寡妻羣盜非今日,天下車書正一家。”對於此詩,楊倫評曰:“此詩於小中見大,直具民胞物與之懷”(《杜詩鏡銓》卷一)。以上種種,俱可以感受到老杜博大慈愛的仁者襟懷。無怪乎梁啓超說杜甫是“詩聖”。更是“情聖”

李商隱儘管也深受儒家詩教的影響,可是除了《行次西郊一百韻》、《哭劉賁》、《哭劉司戶二首》等少數作品,直接反映現實的作品並不多。他的詩歌大多數是借比興寄託的手法抒一己之感傷懷抱。紀昀《玉鎂生詩說》裏評價說:“《無題》諸事大抵祖述美人香草之遺以曲傳不遇之感,故情真調苦,足以感人。”(沈厚蛺《李義山詩集輯評》)李商隱也自稱是“徘徊勝景。顧慕佳辰,爲芳草以怨王孫,借美人以喻君子。”(《謝河東公和詩啓》)總之並沒有跳出晚唐詩人格局狹小。注重自我的侷限和感傷的路子。其中尤其具有代表性的是李商隱的無題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