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詩人 > 小李杜指哪兩位詩人

小李杜指哪兩位詩人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3W 次

小李杜 指晚唐詩人李商隱和杜牧。下面是相關的內容介紹,希望對你有幫助。

小李杜指哪兩位詩人

  【小李杜特點】

唐朝的詩人,一般認爲李白杜甫最牛,其他的牛詩人也多數生在唐朝早期,上半截。唐朝繁榮也是在上半截,那會才配得上叫盛唐。

到了下一半,唐朝開始衰落,唐詩也在走下坡路,超牛的詩人比以前少了。好在還出了這兩位:李商隱、杜牧。在寫詩方面,這倆人給晚唐爭了面子。倆人恰好也是一個姓李一個姓杜,所以人稱“小李杜”。

李商隱10歲的時候,父親去世了,他們家的生活過得很苦。但他確實有才華,16歲的時候,寫了兩篇文章。這兩篇文章,被當地的一個大人物看上了,那人開始資助他讀書,還讓他跟自己的兒子一起讀書。

李商隱第一次考科舉,沒考上。25歲那年再去考,考上了。李商隱很高興,但他絕對想不到,考上科舉,他這輩子也沒機會當什麼大官。牛李黨爭,把他害慘啦。

考上科舉之後,李商隱娶了一個大人物的女兒當老婆。但是,這個大人物屬於李黨。當年幫助他的那個人,是牛黨的。李商隱娶老婆的前一年,幫助他的那人剛剛去世。牛黨的人認爲,李商隱這麼做是背叛,沒良心。

偏偏這時候,牛黨當權。所以,李商隱雖然中了進士,但只給了一個都城以外的非常小的小官。李商隱不高興,幹了幾年,辭職不幹了。辭職不幹不是因爲他不想當官了,他還想。他又想辦法回到京城當了個小官,等機會。

這時候,朝廷又換李黨了。李商隱覺得也許自己機會來了,偏巧,他母親在這時候去世了。當時的人,有規矩,父母去世,得辭官回家守喪三年,不然就是不孝順。

李商隱回家呆了三年,等他再出來的時候,你猜怎麼着?李黨又不行了。李黨有個大人物被貶,李商隱跟着這個人去了外地,給這人當手下。當了一年,那人又被貶,李商隱連工作也沒了。

從那以後,李商隱要麼當個芝麻大的小官,要麼給大人物當手下,一直也沒有實現他建功立業的理想。咱們講過,古代有才華的人,滿腦子都是建功立業的想法。至於寫詩,他們認爲是捎帶的,不算正事。

所以李商隱活得很鬱悶,他又是個天生敏感的人,所以他的詩裏,愁悶和失落的情緒多一些。

  【小李杜簡介】

李商隱和杜牧是晚唐詩壇上傑出的人物,我們總是拿盛唐時期的李白和杜甫與其進行比較,所以就成他們兩個爲小李杜。

杜牧(803-852),字牧之,長安人,官宦世家,他的祖父杜佑既是大官又是學者,著作甚豐。這種世家的出身一直是小杜引以爲自豪的事情,他在詩中言道:我家公相家,劍佩嘗丁當。舊第開朱門,長安城中央。第中無一物,萬卷書滿堂。家集二百編,上下馳皇王。

李商隱(813-858),字義山,號玉溪生,比杜牧小十歲,懷州河內人。雖然他自稱是帝胄之後,但實際上早已家道敗落,只不過和大唐皇帝共姓一個“李”字而已。

“永 憶江湖歸白髮,欲迴天地入扁舟。”(大意是,希望做一番扭轉乾坤的大事業,然後功成身退,泛舟歸隱)這是李商隱年輕時的抱負。由於關心政治,他寫了一些諷 諭詩。《行次西郊作一百韻》描寫了長安西郊農村破落荒涼的景象,指出國家的治亂“在人不在天”,表達了人民渴望和平生活的願望。

  【小李杜交情】

就像李白和杜甫的友情深厚一樣,小李杜的關係也很不錯,兩人之間,也有互贈詩文。李商隱寫給杜牧兩首詩。《杜司勳》說:“刻意傷春復傷別,人間唯有杜司勳”,《贈司勳杜十三員外》說:“前身應是樑江總,名總還曾字總持”,極盡仰慕之情。然而,正像李白和杜甫的`深情厚意仍無法改變兩人的差別一樣,小李杜的差異也很大,他們的氣質、出身和思想的差異,使他們的詩走上兩條完全不同的路子。杜牧身上那種貴族氣質、世家遺風,使他的詩充滿了高朗明快的理性精神,而李商隱心中那種浪漫情調與自卑心理,使他的詩鬱積了感情的纏綿情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