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古詩詞賞析 (15篇)

古詩詞賞析 (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2W 次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說到古詩,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漢魏以後的古詩一般以五七言爲基調,押韻、轉韻有一定法式。古詩的類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古詩詞賞析 ,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古詩詞賞析 (15篇)

古詩詞賞析 1

古詩詞語言凝鍊,在有限的篇幅中熔鑄極大的內涵,在濃縮的語言裏飽含豐富的情感。古詩詞常以抒情言志來反映生活:或抒凌雲壯志,我言婉約柔情;或心憂天下,或寄情山水;或慨嘆身世,或諷喻時政;或描摹事物,或吟詠古今……容天下諸事,抒萬千情思。這就是詩歌流傳至今的魅力所在。

理解品味文言詩詞,人們有很多高雅的方法:用譯詩來解說內容,用描述來表現詩境,用抒情來表達感受,用闡釋來點示深意,用呤誦來傳情達意,用評說來賞析美點。總的來說,人們欣賞詩詞的着眼點是詩情畫意。

下面以具體例子對詩歌賞的方法進行說明:

1、字詞品味:如“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一個“空”字領起,把所有的景緻都染上了靜謐寫出了山中的空寂。“空”是秋山的特徵,秋雨過後,山村一色,就更顯空曠。“空”境通感空曠的視覺感受,伴隨的是靜寂的聽覺感受。“空”是雙關,即是寫景,也是對佛理的感悟。王維在山村中,追求“空”、“靜”,以獲得心靈的“空”、“靜”。

根據“字詞品味”這種方法,從人物、時空、動靜、聲色、遠近、視聽、剛柔、宏微這些角度賞析:①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②紅杏枝頭春意鬧;③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④山光悅鳥情,潭影空人心。

2、畫面欣賞,如:詩人以泉流之動態襯山村的靜態,以泉流之聲響襯山村之寧靜。“明月鬆間照”寫靜態遠景,可以是明月初升,透過鬆林看到斑駁圓月,月亮就像懸掛在樹梢上;也可以是皓月高懸,月光傾瀉,樹影斑駁,風影移動,姍姍可愛。“清泉石上流”,寫動態近景,喑含水聲,雨後山泉微漲,“石上流”明其線,水線聲亦輕,山村中萬籟俱寂,惟聞水聲潺潺。

請根據“畫面欣賞”這種方法賞析①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②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③風掣紅旗凍不翻。

3、景物描述:如“竹暄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月光透過鬆枝,灑在潺潺流泉上,斑駁陸離;清泉在山間跳躍,閃閃爍爍,彷彿銀柱擊弦,發出清脆悅耳的輕響;忽然竹林喧動,傳來洗衣歸返的姑娘陣陣甜美的笑語,湖中蓮荷,顫動起來,那是晚歸的漁舟蕩波而過……一幅多幺恬淡幽美的山居圖畫。

請根據這種方法賞析:①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②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③煙籠寒水月籠沙;④《天淨沙·秋思》。

4、意境(畫面環境抒發何種情感)探求:如“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無邊”寫出林木的廣漠,見出秋色的蕭瑟;“蕭蕭”形容風吹葉落的響聲,見出樹葉飄落的情景。“不盡”寫出長江的源遠流長;“滾滾”寫出江水洶涌翻騰的氣勢。繪聲狀勢,音韻悠長,壯闊雄渾,造成一種天下皆秋的蒼茫遼遠的藝術境界,抒發了詩人在動盪不安的社會中辛酸悲苦的心情。

請根據這種方法賞析:①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不覺月光寒;②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

5、情感體味: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正確對待死亡足以令人欽敬,而在年華漸老之時能正確對待自己的有生之年則更爲可貴。“老驥伏櫪”四句把作者對人生的執着追求和不懈進取的精神顯現於紙面。作者以老驥自比,胸中仍有凌雲壯志,透露出作者希望在有生之年完成統一大業的強烈願望。(《龜雖壽》中的名句激昂千秋,使人慷慨)。

請根據這種方法賞析:①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②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常用鑑賞語言風格的詞:

①清新秀逸 俊美清秀 清幽淡遠 高雅 委婉 含蓄而有韻味 雄放壯闊 慷慨悲壯 雄健遒勁豪爽蒼涼;清新淡雅 平淡自然 明快淺顯 辭藻華麗 委婉含蓄 簡潔洗練 沉鬱頓挫 渾厚雄壯 明白曉暢 樸實無華 通俗傳神 生動活潑 節奏鮮明 音韻和諧 有聲有色 栩栩如生 氣勢磅礴 親切感人 情景交融 言簡意賅 細緻入微

②手法千變萬化,不拘一格 想象大膽神奇 敘事生動 形象鮮明;語言明白曉暢 通俗易懂 語言純樸自然;感情強烈奔放 真摯動人感人肺腑,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能引起人們的同情和共鳴 抒寫悲憤酸楚之情,鬱悶神傷;內容深刻,富含哲理。

古詩詞賞析 2

滁州西澗

【唐】韋應物

獨憐[1]幽草[2]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3]帶雨晚來急,野渡[4]無人舟自橫。

【註釋】

[1]獨憐:唯獨。

[2]幽草:幽谷裏的小草;幽,一作芳。

[3]春潮:春天漫漲的潮水。

[4]野渡:郊野的渡口。

[5]橫:指隨意漂浮。

【作者簡介】

韋應物(737-792),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陝西西安)人。世稱韋江州、韋左司或韋蘇州。韋應物是山水田園派詩人,後人每以王孟韋柳並稱。是中唐藝術成就較高的詩人。

【譯文】

我非常喜愛這河邊生長的野草,是那樣幽靜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樹林的深處,不斷傳來黃鸝鳥的叫聲,是那樣婉轉動聽。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樣流的很急,在那暮色蒼茫的荒野渡口,已經沒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獨自橫漂在河邊。

古詩詞賞析 3

命子

[魏晉]陶淵明

其一

悠悠我祖,爰自陶唐。

邈焉虞賓,歷世重光。

御龍勤夏,豕韋翼商。

穆穆司徒,厥族以昌。

其二

紛紛戰國,漠漠衰周。

鳳隱於林,幽人在丘。

逸虯繞雲,奔鯨駭流。

天集有漢,眷予愍侯。

其三

放赫愍侯,運當攀龍。

撫劍風邁,顯茲武功。

書誓河山,啓土開封。

亹亹丞相,允迪前蹤。

其四

渾渾長源,蔚蔚洪柯。

羣川載導,衆條載羅。

時有語默,運因隆寙。

在我中晉,業融長沙。

其五

桓桓長沙,伊勳伊德。

天子疇我,專征南國。

功遂辭歸,臨寵不忒。

孰謂斯心,而近可得。

其六

肅矣我祖,慎終如始。

直方二臺,惠和千里。

於皇仁考,淡焉虛止。

寄跡風雲,冥茲慍喜。

其七

嗟餘寡陋,瞻望弗及。

顧慚華鬢,負影隻立。

三千之罪,無後爲急。

我誠念哉,呱聞爾泣。

其八

卜雲嘉日,佔亦良時。

名汝曰儼,字汝求思。

溫恭朝夕,念茲在茲。

尚想孔伋,庶其企而!

其九

厲夜生子,遂而求火。

凡百有心,奚特於我!

既見其生,實欲其可。

人亦有言,斯情無假。

其十

日居月諸,漸免子孩。

福不虛至,禍亦易來。

夙興夜寐,願爾斯才。

爾之不才,亦已焉哉!

[說明]

據此詩內容推斷,當爲詩人初得長子儼時所作。時晉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陶淵明二十九歲。《冊府元龜》錄此詩題作《訓子》。《命子》也就是訓示兒子的意思。

這首詩共十章,前六章歷述陶氏先祖功德,以激勵兒子繼承祖輩光榮的家風;後四章旨在表達對兒子的殷切希望和諄諄誡勉,希望他將來成爲一個有作爲的人。全詩言辭懇切,感情厚重,表現出詩人對兒子的希冀之切。

悠悠我祖,愛自陶唐(1)。

邈焉虞賓,歷世重光(2)。

御龍勤夏,豸韋翼商(3)。

穆穆司徒,厥族以昌(4)。

紛紛戰國,漠漠衰周(5)。

風隱於林,幽人在丘(6)。

逸虯繞雲,奔鯨駭流(7)。

天集有漢,眷予愍侯(8)。

放赫愍侯,運當攀龍(9)。

撫劍風邁,顯茲武功(10)。

書誓山河,啓土開封(11)。

斖斖丞相,允迪前蹤(12)。

渾渾長源,蔚蔚洪柯(13)。

羣川載導,衆條載羅(14)。

時有語默,運因隆窊(15)。

在我中晉,業融長沙(16)。

桓桓長沙,伊勳伊德(17)。

天子疇我,專征南國(18)。

功遂辭歸,臨寵不忒(19)。

孰謂斯心,而近可得(20)?

肅矣我祖,慎終如始(21)。

直方二臺,惠和千里(22)。

放皇仁考,淡焉虛止(23)。

寄跡風雲,冥茲慍喜(24)。

嗟餘寡陋,瞻望弗及(25)。

顧慚華鬢,負影隻立(26)。

三千之罪,無後爲急(27)。

我誠念哉,呱聞爾泣(28)。

卜雲嘉日,佔亦良時(29)。

名汝曰儼,字汝求思(30)。

溫恭朝夕,念茲在茲(31)。

尚想孔伋,庶其企而(32)。

厲夜生子,遽而求火(33)。

凡百有心,奚特於我(34)。

既見其生,實欲其可(35)。

人亦有言,斯情無假(36)。

日居月諸,漸免於孩(37)。

福不虛至,禍亦易來(38)。

夙興夜寐,願爾斯才(39)。

爾之不才,亦已焉哉(40)。

 [註釋]

(1)愛:乃。陶唐:指帝堯。堯初居於陶丘(今山東定陶縣),後遷居於唐(今河北唐縣),因稱陶唐氏。

(2)虞賓:指堯的後代。相傳堯禪位給舜,堯的後代爲賓於虞,因稱虞賓。重光:謂家族的光榮相傳不絕。

(3)傳說陶唐氏的後代,在夏朝時爲御龍氏,在商朝時爲豸(shǐ史)韋氏。勤:服務,效勞。翼:輔佐。

(4)穆穆:儀表美好,容止端莊恭敬。司徒:指周時陶叔。《左傳?定公四年》記周滅商以後,周公把殷餘民七族分給周武王的弟弟康叔,陶氏爲七族之一,陶叔爲司徒。以上是敘述唐堯、虞舜、夏、商、周時,陶氏的光榮歷史。

(5)紛紛:騷亂的樣子。漠漠:寂寞的樣子。衰周:周朝的衰落時期,指東周末年。

(6)幽人:隱士。這兩句是說,在戰國和周朝未年,陶氏人才像鳳凰隱蔽在山林一樣,隱居山丘而不仕。

(7)逸虯(qiú球)繞雲:奔騰的虯龍環繞着烏雲。虯:傳說中無角的龍。奔鯨駭流:驚奔的鯨魚掀起巨浪激流。這兩句形容戰國、週末羣雄戰亂、狂暴縱橫的亂世。

(8)天集:上天成全。有漢:即漢朝。有:名詞詞頭。眷:顧念,關心。憨侯:漢高祖時右司馬愍侯陶舍。

(9)放(wū烏)赫:讚歎詞。運:時運。攀龍:指追隨帝王建功立業。舊時以龍喻天子。

(10)撫劍:持劍。風邁:乘風邁進,形容英勇威武。顯茲武功:顯揚瞭如此的武功。陶舍曾追隨漢高祖劉邦擊燕代,建立了武功。

(11)書誓山河:指封爵盛典。《漢書》記漢高祖與功臣盟誓曰:“使黃河如帶,泰山如礪,國以永寧,爰及苗裔。”啓土開封:陶舍封地在開封(今屬河南),稱開封侯。啓土:指分封土地。

(12)斖斖(wěi偉):勤勉不倦的樣子。丞相:指陶舍之子陶青。(漢書?百官公卿表)記:孝景二年八月,御史大夫陶青爲丞相,七年六月免。允:誠然,確實。迪:追蹤。這兩句說陶青確實能繼承父親的功業。

(13)渾渾:大水流動的樣子。蔚蔚:草木茂盛的樣子。洪柯:大樹。這兩句用濤濤的大河和茂盛的大樹比喻陶氏祖先的興盛。

(14)載:開始。羅:羅列,佈列。這兩句用羣川始導於長源、衆枝條皆佈列於洪柯,比喻陶氏家族的後代雖枝派分散,但都導源於鼻祖。

(15)時:指時運。語默:代指出仕與隱逸。《周易?繫辭》:“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語或默。”語,顯露;默,隱沒。隆:高起、興盛。窊(wā蛙):低窪。隆窊:謂地勢隆起和窪下,引申爲起伏、高下,或盛衰、興替。

(16)中晉:晉世之中,指東晉。融:光明昭著。長沙:指陶淵明的曾祖父陶侃。陶侃在晉明帝時因功封長沙郡公。

(17)桓桓(huán環):威武的樣子。伊:語助詞。

(18)疇:使相等。《後漢書?祭遵傳》:“死則疇其爵邑,世無絕嗣。”李賢注:“疇,等也;言功臣死後子孫襲封,世世與先人等。”專:主掌。南國:南方諸侯之國。陶侃曾鎮武昌;都督荊、湘、江等州軍事;平定湘州刺史杜弢、廣州刺史王機、交州樑碩的叛亂,進號徵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19)遂:成。辭歸:《晉書》本傳載,陶侃逝世的前一年,曾上表遜位。臨寵不忒(tè特):在榮寵面前不迷惑。忒:差錯。

(20)斯心:指“功遂辭歸,臨寵不忒”的思想境界。近:近世。這兩句是說,像陶侃那樣的思想境界,在近世是難以得到的。

(21)肅:莊重,嚴肅。慎終如始:謂謹慎從事,善始善終。

(22)直:正直。方:法則。二臺:指內臺外臺。據《漢官儀》:御史臺內掌蘭臺祕書,外督諸州刺史,故以御史臺爲內臺,刺史治所爲外臺。千里:爲郡守所管轄的區域。陶淵明的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這兩句說,陶茂的正直嚴明是朝廷內外官員的楷模,他的恩惠使全郡百姓和悅。

(23)於皇:讚歎詞。皇:美,正。仁考:仁慈的先父。考,是對已死的父親的稱謂。淡焉虛止:即恬淡無爲的意思。焉、止,皆語助詞。

(24)寄跡風雲:暫時託身於仕途。古人常把做官叫作風雲際會。冥茲溫喜:沒有歡喜和惱怒的界限。即得官沒有歡喜之情,失官亦無惱怒之色。《論語?公冶長》:“令尹子文三仕爲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溫色。”這兩句是詩人說自己的先父不以做官爲意的態度。

(25)嗟:感嘆。寡陋:見聞狹窄,學識淺薄。瞻望弗及:謂不如前輩。

(26)華鬢:花白的頭髮。負影隻立:隻身單影,孤獨一人。

(27)三千之罪:《尚書》:“五刑之屬三千。”意謂犯五刑罪的有三千種之多。無後爲急:《孟子?離婁》:“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爲大。’”無後,即無子。急,指最重要的。

(28)呱(gū姑):嬰兒啼哭聲。

(29)卜(bǔ補):占卜,古人用火的龜甲,視其裂紋作爲吉凶的預兆。這兩句是說,兒子的出生時日,爲吉日良辰。

(30)儼(yǎn眼):恭敬)莊重。古人的名與字多取相近的意義。陶淵明給長子起名與字取義於《禮記?曲禮》:“毋不敬,儼若思。”

(31)溫恭:溫和恭敬。念茲在茲:語出《左傳?襄公二十一年》:“《夏書》曰:‘念茲在茲,釋茲在茲。’”原指念念不忘於某一件事情,這裏是詩人希望兒子要念念不忘自己名字的含義。

(32)孔伋(jí極):字子思,孔子之孫。相傳孔伋忠實地繼承了孔子的儒學思想。陶儼字求思,含有向孔伋學習的意思。庶:庶幾,表示希望之詞。企:企及,趕上。而:語助詞。

(33)厲:同“癘”,患癩病的人。遽(ju據):急,驟然。此二句本《莊子?天地篇》:“厲之人夜半生其子,這取火而視之,汲汲然唯恐其似己也。”這兩句

的意思是作者唯恐兒子像自己一樣寡陋。

(34)凡百:概括之辭。《詩經?小雅?雨無正》:“凡百君子,各敬爾身。”凡百是“凡百君子”的簡語。心:指對兒子的希冀之心。奚:古疑問詞,何。特:獨。

(35)可:合宜,好。

(36)斯:此,這。

(37)日居月諸:語出《詩經?邶風?日月》:“日居月諸,照臨下土。”意思是說時光一天天地過去。居、諸,皆語助詞。孩:幼兒。

(38)這兩句是詩人告誡兒子應小心謹慎地處世,懂得幸福不會憑空而來,災禍卻容易招來。

(39)夙興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奮不懈。願爾斯才:希望你成才。

(40)亦已:也就罷了。焉哉:感嘆詞。

[譯文]

我家祖先甚遙遠,

帝堯之世稱陶唐。

其後爲臣賓於虞,

歷世不絕顯榮光。

御龍效力於夏世,

豕韋亦曾輔佐商。

周世陶叔甚端莊,

我祖由此得盛昌。

亂世紛紛屬戰國,

衰頹冷落彼東周。

鳳凰隱沒在林中,

隱士幽居在山丘。

虯龍奔騰繞烏雲,

鯨魚奔竄掀激流。

上天成全立漢代,

顧念我祖封愍侯。

赫赫愍侯聲威揚,

命中註定輔帝王。

英勇威武仗劍行,

屢立戰功在疆場。

漢帝盟誓澤子孫,

我祖受封甚榮光。

陶青勤勉任丞相,

先人功業得弘揚。

濤濤大河源頭長,

茂盛大樹幹粗壯。

羣川支流共來源,

衆枝雖繁依樹長。

時運有顯有隱沒,

起伏盛衰豈有常?

在我東晉鼎盛日,

長沙郡公業輝煌。

威武英姿長沙公,

功勳卓著道德崇。

天子賜爵永世襲,

分掌軍權司南征。

功成不居願辭歸,

心明無須恃榮寵。

誰說如此高尚心,

近世能得再遭逢?

我祖嚴肅且穩重。

謹慎善始亦善終。

正直嚴明樹楷模,

恩惠遍郡似春風。

可贊先父仁慈心,

恬淡無爲不求名。

暫時託身於仕途,

不喜不怒得失同。

嘆我寡聞學識淺,

仰望前輩難企及。

自顧華髮心慚愧,

孤身一人負影立。

刑罰罪過有三千,

身後無兒數第一。

我心爲此甚憂慮,

欣然聽你叭叭啼。

我子降生我占卜,

皆曰吉日兼良時。

爲你取名叫做儼,

爲你取字叫求思。

溫和恭敬朝夕處,

名字含義須牢記。

孔子賢孫名孔伋,

願你效法能企及。

癲病患者夜生子,

急取燈火瞧仔細。

凡百君子皆有心,

並非唯獨我自己。

既見我兒喜降生,

實願將來有出息。

人們經常這樣講,

此情真誠無假意。

日月如梭去匆匆,

我兒漸漸會成長。

幸福不會憑空至,

災禍容易身邊降。

早起晚睡須勤奮。

願你未來成棟樑。

如你竟然不成才,

休矣休矣我心枉。

古詩詞賞析 4

新年作

(唐)劉長卿

多心新歲切①,天畔獨潸然②。

老至居人下,春歸在客先。

岑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③。

已似長沙傅④,從今又幾年⑤。

《新年作》作者簡介:

劉長卿(? -786至791),字文房。唐河間縣(今屬河北)人,一作宣城(今屬安徽)人。天寶中進士。官監察御史。因性情耿直,開罪權貴,一度被誣下獄。不久,被眨潘州南巴(今廣東茂名縣)尉。官終隨州(今湖北隨縣)刺史,世稱劉隨州。劉長卿的詩多反映仕途坎坷、社會離亂之作。五言詩歌長寫景,時稱“五言長城”。有《劉隨州詩集》.

《新年作》賞析註釋:

①切,急迫。

②潸(shan)然,流淚貌。

③風煙,風塵,比喻紛擾,艱辛的世俗生活。

④長沙傅,漢代賈誼,爲大臣忌謗,貶爲長沙王太傅,故稱。

⑤“從今”句,指被貶生活不知又要度過多長時間。

《新年作》賞析:

新年佳節,家人團聚,其樂融融。而詩人卻海角天涯,客居他鄉,自然倍感寂寞,鄉思綿綿而潸然淚下了。但詩人劉長卿的筆鋒沒有就此止步,而導引着人們的思緒拾級而上。“老至居人下”,一個“老”字平添了孤獨的悲哀,而況又“居人下”,點出了貶官異地,寄人籬下的苦況。步步深入,多層次地剖現了詩人痛感時光流逝,歸心似箭的沉重心情。最後四句以具體形象描繪了劉長卿與山猿、江柳同度歲月的寂寞淒涼生活,委婉地發出了對權貴、奸佞小人的控訴。《新年作》全詩如山間嗚咽的流泉,曲折而下,宛轉動人。

古詩詞賞析 5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唐·杜甫《秋興八首》

唐·李白《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高鳥黃雲暮,寒蟬碧樹秋

唐·杜甫《晚秋長沙蔡五侍御飲筵送殷六從軍歸灃州覲省》

信宿漁人還平常,清秋燕子故飛飛

信宿:連宿兩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興八首》

翟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

唐·杜甫《秋興八首》

遠岸秋沙白,連山晚照紅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在即,人間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舍爲秋風所破歌》

長風吹白茅,野火燒枯桑

白茅;茅草。形貌深秋原野的景象:微風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燒着枯萎的桑樹。

唐·岑參《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

秋風萬里動,日暮黃雲高描寫秋天的古詩詞

唐·岑參《鞏北秋興寄崔明允》

返照亂流明,寒空千嶂淨

返照:晚照,落日。亂流:縱橫龐雜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峯。

唐·錢起《杪秋南山西峯題準上人蘭若》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

一零.寒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 岑 參 寒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溼羅摹,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昏暗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繁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終南望餘雪> 祖詠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劉方平 飛雪帶春風,徘徊亂繞空。 君看似花處,偏在洛城東。

<江雪>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昔人題景詩云: “雪中望羅浮,玉峯峨峨起, 不知山下村,人住梅花裏。

古詩詞賞析 6

望月懷遠——唐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賞析]

這是一首中秋佳節對着明月懷念親人的詩。詩的開頭兩句話,就直接點出了詩的主題,作者用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給我們描繪了一幅秀美的景色――中秋之夜,海上升起了一輪明月,主人公仰望着月亮,想起遠在天涯的親人,是不是也在明朗的月光下想着自己呢?這兩句話成爲千古流傳的名句。我也特別喜歡這兩句話。接下來,詩人通過對主人公的“夕起”、“滅燭”、“披衣”等一系列動作敘述,和“怨”、“憐”、“覺”等心理描寫,給我們描繪了主人公因爲思念親人而半夜起牀,在月光下披着衣服,望月相思的動人情景。最後兩句“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表達了主人公想念親人的無奈,和期盼團圓的強烈願望,語言形象真切,溫柔纏綿,回味無窮。

古詩詞賞析 7

龍潭夜坐

何處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聲。

幽人月出每孤往,棲鳥山空時一鳴。

草露不辭芒履溼,松風偏與葛衣輕。

臨流欲寫猗蘭意,江北江南無限情。

賞析

前三聯寫野外之景,多清悽,表現作者不得志的心境,也反映當時時政的蕭條不如意,但是最後一聯的無限情則表現作者的積極態勢,並不會因失意而消沉,會繼續努力,因爲這片山河寄託着他太多的感情。

此詩用典頗多:首句花香暗含於良的《春山夜月》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寄情隱逸,實則是對樓臺深翠微的無奈。石林茅屋讓人聯想溫庭筠的.《商山早行》雞聲茅店月,當時溫庭筠出長安去南方做小官,心情鬱郁,有對時政失望。

第二聯用典王維的《鳥鳴澗》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是個青年得志,平步青雲,而後看透政治紛擾,最終隱居終南山看雲捲雲舒的人,他有很多是詩都描寫了隱居的恬靜,比如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林深人不知,明月來相照。這些與其說是享受隱居,不如說是失望與人世間的勾心鬥角。

第三聯首句正確理解的順序是不辭草露芒鞋溼,意思是,不怕草上有露即使沾溼草鞋,第二句於講“松風吹解帶”,有即使遭人不待見,也要這麼做的意思。

尾聯第一句的猗蘭用典孔子的《猗蘭操》,據一些史料記載,《猗蘭操》是孔子從衛國(也就是豫北地區)返回家鄉魯國時,感嘆自己生不逢時,不被重用而表達的感受。而後語句是全詩的中心句,反用蘇軾的“也無風雨也無晴”,而道有無限情,點明作者不會跟前面那些失意的隱居的人一樣棄時事不管,獨善其身,而是要繼續做事。

古詩詞賞析 8

夏日絕句

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

死亦爲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註釋】

1. 人傑:人中的豪傑。漢高祖曾稱讚開國功臣張良、蕭何、韓信是“人傑”。

2.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國殤》:“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爲鬼雄。”

3. 項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曾領導起義軍消滅秦軍主力,自立爲西楚霸王。後被劉邦打敗,突圍至烏江(在今安徽和縣),自刎而死。

【今譯】

活着的當作人中的豪傑,

死了也應是鬼中的英雄。

人們到現在還思念項羽,

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東。

【解說】

這首詩起調高亢,鮮明地提出了人生的價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傑,爲國家建功立業;死也要爲國捐軀,成爲鬼中的英雄。愛國激情,溢於言表,在當時確有振聾發聵的作用。但南宋統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顧自己逃命;拋棄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詩人想起了項羽。項羽突圍到烏江,烏江亭長勸他急速渡江,回到江東,重整齊鼓。項羽自己覺得無臉見江東父老,便回身苦戰,殺死敵兵數百,然後自刎。詩人鞭撻南宋當權派的無恥行徑,借古諷今,正氣凜然。全詩僅二十個字,連用了三個典故,但無堆砌之弊,因爲這都是詩人的心聲。如此慷慨雄健、擲地有聲的詩篇,出自女性之手,實在是壓倒鬚眉了。

古詩詞賞析 9

五人墓碑記

作者:張溥

朝代:明朝

五人者,蓋當蓼洲周公之被逮,激於義而死焉者也。至於今,郡之賢士大夫請於當道,即除魏閹廢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於其墓之門,以旌其所爲。嗚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爲時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貴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沒不足道者,亦已衆矣;況草野之無聞者歟?獨五人之皦皦,何也?

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爲士先者,爲之聲義,斂貲財以送其行,哭聲震動天地。緹騎按劍而前,問:“誰爲哀者?”衆不能堪,抶而僕之。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爲魏之私人毛一鷺,公之逮所由使也;吳之民方痛心焉,於是乘其厲聲以呵,則噪而相逐。中丞匿於溷藩以免。既而以吳民之亂請於朝,按誅五人,曰顏佩韋、楊念如、馬傑、沈揚、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當刑也,意氣揚揚,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談笑以死。斷頭置城上,顏色不少變。有賢士大夫發五十金,買五人之頭而函之,卒與屍合。故今之墓中全乎爲五人也。

嗟乎!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而五人生於編伍之間,素不聞詩書之訓,激昂大義,蹈死不顧,亦曷故哉?且矯詔紛出,鉤黨之捕遍於天下,卒以吾郡之發憤一擊,不敢復有株治;大閹亦逡巡畏義,非常之謀難於猝發,待聖人之出而投繯道路,不可謂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觀之,則今之高爵顯位,一旦抵罪,或脫身以逃,不能容於遠近,而又有剪髮杜門,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賤行,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義暴於朝廷,贈諡褒美,顯榮於身後;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於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無不有過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領,以老於戶牖之下,則盡其天年,人皆得以隸使之,安能屈豪傑之流,扼腕墓道,發其志士之悲哉?故餘與同社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爲之記,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於社稷也。

賢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吳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長姚公也。

明代蘇州市民反對魏忠賢鬥爭中殉難的顏佩韋、楊念如、沈揚、馬傑、周文元等五位義士之墓。天啓年間(1621~1627)閹黨執政,朝政黑暗。蘇州織造太監李實、巡撫毛一鷺阿附魏忠賢,殘酷壓迫、盤剝人民,激起市民強烈不滿。天啓六年,魏忠賢派緹騎到蘇州逮捕東林黨人、吏部員外郎周順昌。順昌居官清正,受到市民擁戴,故蘇州城鄉數萬人爲周順昌免遭逮捕而不期羣集。當緹騎開讀詔書時,憤怒的羣衆大聲喧譁,哭聲四起。市民顏佩韋率先向兩臺使訟周順昌冤,楊念如、沈揚、馬傑、周文元等四人亦偕諸生求其疏救,跪乞至午不起。緹騎持械大打出手,引起衆怒,遂蜂擁而前,攀欄折楣,直前奮擊。打死旗尉一人,餘負傷鼠竄,毛一鷺賴蘇州知府寇慎等保護得免。事後,蘇州府出動軍隊保護緹騎,並連夜將周順昌解走。毛一鷺則飛章告蘇州民反,並三上疏,欲以擒獲首亂功自解。城內外士民人人自危,顏佩韋等五人爲保護當地羣衆,挺身而出,自系入獄。臨刑時大義凜然,英勇就義。當地人士感五人之義,將他們合葬於虎丘之側,題稱“五人之墓”。復社領導成員張溥爲作“五人墓碑記”。

位於閶門外山塘街775號,1956年被列爲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五人墓是在明代蘇州人民抗暴鬥爭中死難的顏佩韋、楊念如、周文元、沈揚、馬傑五義士之墓。明天啓六年(1626年),魏忠賢親信巡撫毛一鷺勾結織造太監李實,仗勢在蘇州殘酷剝削人民,並上疏誣陷被譽爲"七君子"的周順昌等東林黨人。當魏忠賢所派緹騎到蘇州逮捕周順昌時,蘇州人民激於義憤,一時雲集不下萬人,擁進官衙痛打緹騎,並抗議加派捐稅,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抗暴鬥爭。後魏忠賢誣陷蘇州人民謀反,派兵鎮壓,顏佩韋等五人爲保護羣衆,挺身投案,臨刑時五義士相顧笑談,痛罵魏忠賢,引頸就刃,慷慨赴義。次年(1627年),崇禎帝朱由檢接位,逮治閹黨,定爲逆案,魏忠賢畏罪自殺。蘇州百姓把毛一鷺爲逆閹所造的"普惠生祠"拆毀,葬五人義骨幹廢基,立碑大書"五人之墓"。復社領袖張溥有感於五義士"激昂大義,蹈死不顧"的英雄氣概,撰寫了《五人墓碑記》,讚揚五義士的高風亮節,成爲不朽名作。

現墓門朝南,前臨山塘河,壁嵌《五人墓義助疏》碑,時在崇禎七年(1634年),參加義助者有吳默、文震孟、姚希孟、錢謙益、瞿式耜等54人。門後立雙柱出頭石坊,"義風千古"字額爲楊廷樞所書。過石坊是享堂,面闊三間,進深六架。明間立"五人之墓"碑,高約2.2米,1981年整修時自墓門移至此處。東次間立《五人墓碑記》石刻和清代書條石10塊,多爲讚頌、憑弔詩詞。堂後即五人墓冢,一字橫列,圍以條石,作長方形,東西長16。 87米,南北寬6米,高1.35米。正面嵌五人名碑。

五人墓原已荒蕪不堪,經兩次修葺始成現狀。1956年第一次整修,加砌墓冢護壁,修享堂,構圍牆,植松柏。1966年起又遭破壞。1981年市文管會再次整修,井拓展基地,移建飲馬橋附近一清代廳堂至此,名義風堂,井塔建長廊,植樹綠化。1982年5月起重新開放,供人瞻仰憑弔。

賞析:

明代蘇州市民反對魏忠賢鬥爭中殉難的顏佩韋、楊念如、沈揚、馬傑、周文元等五位義士之墓。天啓年間(1621~1627)閹黨執政,朝政黑暗。蘇州織造太監李實、巡撫毛一鷺阿附魏忠賢,殘酷壓迫、盤剝人民,激起市民強烈不滿。天啓六年,魏忠賢派緹騎到蘇州逮捕東林黨人、吏部員外郎周順昌。順昌居官清正,受到市民擁戴,故蘇州城鄉數萬人爲周順昌免遭逮捕而不期羣集。當緹騎開讀詔書時,憤怒的羣衆大聲喧譁,哭聲四起。市民顏佩韋率先向兩臺使訟周順昌冤,楊念如、沈揚、馬傑、周文元等四人亦偕諸生求其疏救,跪乞至午不起。緹騎持械大打出手,引起衆怒,遂蜂擁而前,攀欄折楣,直前奮擊。打死旗尉一人,餘負傷鼠竄,毛一鷺賴蘇州知府寇慎等保護得免。事後,蘇州府出動軍隊保護緹騎,並連夜將周順昌解走。毛一鷺則飛章告蘇州民反,並三上疏,欲以擒獲首亂功自解。城內外士民人人自危,顏佩韋等五人爲保護當地羣衆,挺身而出,自系入獄。臨刑時大義凜然,英勇就義。當地人士感五人之義,將他們合葬於虎丘之側,題稱“五人之墓”。復社領導成員張溥爲作“五人墓碑記”。

位於閶門外山塘街775號,1956年被列爲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五人墓是在明代蘇州人民抗暴鬥爭中死難的顏佩韋、楊念如、周文元、沈揚、馬傑五義士之墓。明天啓六年(1626年),魏忠賢親信巡撫毛一鷺勾結織造太監李實,仗勢在蘇州殘酷剝削人民,並上疏誣陷被譽爲"七君子"的周順昌等東林黨人。當魏忠賢所派緹騎到蘇州逮捕周順昌時,蘇州人民激於義憤,一時雲集不下萬人,擁進官衙痛打緹騎,並抗議加派捐稅,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抗暴鬥爭。後魏忠賢誣陷蘇州人民謀反,派兵鎮壓,顏佩韋等五人爲保護羣衆,挺身投案,臨刑時五義士相顧笑談,痛罵魏忠賢,引頸就刃,慷慨赴義。次年(1627年),崇禎帝朱由檢接位,逮治閹黨,定爲逆案,魏忠賢畏罪自殺。蘇州百姓把毛一鷺爲逆閹所造的"普惠生祠"拆毀,葬五人義骨幹廢基,立碑大書"五人之墓"。復社領袖張溥有感於五義士"激昂大義,蹈死不顧"的英雄氣概,撰寫了《五人墓碑記》,讚揚五義士的高風亮節,成爲不朽名作。

現墓門朝南,前臨山塘河,壁嵌《五人墓義助疏》碑,時在崇禎七年(1634年),參加義助者有吳默、文震孟、姚希孟、錢謙益、瞿式耜等54人。門後立雙柱出頭石坊,"義風千古"字額爲楊廷樞所書。過石坊是享堂,面闊三間,進深六架。明間立"五人之墓"碑,高約2.2米,1981年整修時自墓門移至此處。東次間立《五人墓碑記》石刻和清代書條石10塊,多爲讚頌、憑弔詩詞。堂後即五人墓冢,一字橫列,圍以條石,作長方形,東西長16。 87米,南北寬6米,高1.35米。正面嵌五人名碑。

五人墓原已荒蕪不堪,經兩次修葺始成現狀。1956年第一次整修,加砌墓冢護壁,修享堂,構圍牆,植松柏。1966年起又遭破壞。1981年市文管會再次整修,井拓展基地,移建飲馬橋附近一清代廳堂至此,名義風堂,井塔建長廊,植樹綠化。1982年5月起重新開放,供人瞻仰憑弔。

古詩詞賞析 10

《秋夜曲》【唐】王維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蘇幕遮》【宋】范仲淹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李白——《秋思》

燕支黃葉落,妾望自登臺。海上碧雲斷,單于秋色來。 胡兵沙塞合,漢使玉關回。徵客無歸日,空悲蕙草摧。

秋天真的好冷,感到絲絲的涼風吹進骨頭裏,坐在無人的角落,

呆望天空,緊抱自己畏縮的身體,聽着吹人心骨的秋風。真的累了,真的冷了,

閉上眼,腦海裏出現我一直追尋渴望的海市蜃樓,那真的好美呀,

好浪漫呀,曾經爲了追它,站在雲端崖上,從未感到心驚,迷迷糊糊觸摸海市蜃樓,

最後被一語推掉懸崖,身不再回痛,心魂留在雲崖之上,

我不再是我,很多人告訴我,要我相信感覺,可我被迷幻所矇蔽,真假現實我怎分,

每個現實都是你們告訴我的,定神閉眼們才發現一切皆空,

佛問:你忘記了嗎?我回答說沒有,或者說忘了吧,留存美好,忘記悲哀,一切自在來源於選擇嘛,你說的。

佛笑得很開心,千百年來佛一直笑得很開心。說人生如夢,

是因爲人生存在不可知的未來;說夢如人生,

是因爲有夢才存在生活的慾望。註定的相識,如春季花開的聲音,悅耳的清脆。

註定的離別,像晨曦的露水,平靜的美麗。與其說愛是種緣,

不如說是留下幸福記憶的巧合。那巧合,使得傍晚的雲端,紫霞閃過。

我開始試着將所有的懷疑與怨恨,這一切矇蔽了美好本質的東西丟棄。

這麼做很辛苦,無異於放棄整個愛情。

漸漸地我發現原來只有將這段感情慢慢放下,慢慢置身事外,我才能從中剝離出回憶

我想忘記。佛說:忘記並不等於從未存在,一切自在來源於選擇,

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覺得擁有的更多。

經雲:衆生無我,苦樂隨緣,宿因所構,緣盡還無,何喜之有?

得失隨緣。一切悲喜都由心生。當你心中有愛恨,

你眼中必定是一個翻騰顛倒的世界,平靜過後也並非一無所有,

其實何爲有,何爲無?只不過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罷了。

道理雖對,卻很難做到,再破碎的心,再陳舊的傷口,不肯丟棄。

心中有太多的怨恨,太多的委屈,太多的話要說,可我語言能說,

可能這就是人生,放下。放下,慢慢的都可以解脫心靈的,袱太累

古詩詞賞析 11

【原文】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譯文】

農曆二月,村子前後青草漸漸發芽生長,黃鶯飛來飛去。楊柳披着長長的綠枝條,隨風擺動,好像在輕輕地撫摸着堤岸。在水澤和草木間蒸發的水氣,煙霧般地凝聚着。楊柳似乎爲這濃麗的景色所迷醉了。村裏的孩子們放學以後,一路上沒什麼耽擱,回家挺早,趕忙趁着東風勁吹的時機,把風箏放上藍天。

【賞析一】

《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詩人高鼎。這首詩描寫了詩人居住在鄉村時見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學後孩子們放風箏的情景。

早春二月,草長鶯飛,楊柳拂堤,兒童們興致勃勃地方風箏。有景有人有事,充滿了生活情趣,勾畫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樂春圖”。全詩字裏行間透出詩人對春天來臨的喜悅和讚美。

【賞析二】

《村居》描寫出了一幅春天孩子們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風箏的圖畫,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動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滿生機、春意盎然的農村生活圖畫。早春二月,草長鶯飛,楊柳拂堤,兒童們興致勃勃地放風箏。有景有人有事,充滿了生活情趣,勾畫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樂春圖”。

全詩字裏行間透出詩人對春天來臨的喜悅和讚美。讀了這首詩,讀者好像跟詩人一起飽覽了美麗春景,一起分享着孩子們放風箏時的歡樂。

【賞析三】

第一、二句寫時間和自然景物,具體生動地描寫了春天裏的大自然,寫出了春日農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長出了嫩綠的芽兒,黃鶯在天上飛着,歡快地歌唱。堤旁的楊柳長長的枝條,輕輕地拂着地面,彷彿在春天的煙霧裏醉得直搖晃,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圖。“草長鶯飛”四個字,把春在的一切景物都寫活了,人們彷彿感受到那種萬物復甦、欣欣向榮的氣氛,人們的眼前也好像涌動着春的脈搏。“拂堤楊柳醉春煙”,村的原野上的楊柳,枝條柔軟而細長,輕輕地拂掃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豔陽高照,煙霧迷濛,微風中楊柳左右搖擺。詩人用了一個“醉”字,寫活了楊柳的嬌姿;寫活了楊柳的柔態;寫活了楊柳的神韻。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圖。

第三、四句寫的是人物活動,描述了一羣活潑的兒童在大好的春光裏放風箏的生動情景。孩子們放學回來的早,趁着颳起的東風,放起了風箏。他們的歡聲笑語,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氣。兒童、東風、紙鳶,詩人選寫的人和事爲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幾分生機和希望。結尾兩句由上兩句的物而寫到人,把早春的迷人與醉人渲染得淋漓盡致。

這首詩落筆明朗,用詞洗練。全詩洋溢着歡快的情緒,給讀者以美好的情緒感染。

【賞析四】

首聯寫時間和自然景物。生動地描寫了春天時的大自然,寫出了春日農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長出了嫩綠的芽兒,黃鶯在天上飛着,歡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樹長長的枝條,輕輕地拂着地面,彷彿在春天的煙霧裏醉得直搖晃。“草長鶯飛”四個字,把春在的景物寫活,使讀者彷彿感受到那種萬物復甦、欣欣向榮的氣氛,讀者的眼前也好像涌動着春的脈搏。

頷聯寫村中的原野上的楊柳,“拂”,“醉”,把靜止的楊柳人格化了。枝條柔軟而細長,輕輕地拂掃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豔陽高照,煙霧迷濛,微風中楊柳左右搖擺。詩人用了一個“醉”字,寫活了楊柳的嬌姿;寫活了楊柳的柔態;寫活了楊柳的神韻。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圖。

頸聯和尾聯寫人物活動。描述了一羣活潑的兒童在大好的春光裏放風箏的生動情景。孩子們放學早,趁着颳起的東風,放起了風箏。兒童正處在人生早春,兒童的歡聲笑語,興致勃勃地放風箏,使春天更加生機勃勃,富有朝氣。兒童、東風、紙鳶,詩人選寫的人和事爲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幾分生機和希望。結尾兩句由前兩句的物寫到人,把早春的迷人渲染得淋漓盡致。

【賞析五】

《村居》描寫出了一幅春天孩子們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風箏的圖畫。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動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滿生機、春意盎然的農村生活圖畫。讀了這首詩,我們好像跟詩人一起飽覽了農村的美麗春景,分享着孩子們放風箏時的歡樂。

第一句寫時間和自然景物。早春二月,小草長出了嫩綠的芽兒,黃鶯在天上飛着,歡快地歌唱。堤旁的楊柳長長的枝條,輕輕地拂着地面,彷彿在春天的煙霧裏醉得直搖晃。

第二句寫的是人物活動。孩子們放學回來的早,趁着颳起的東風,放起了風箏。兒童、東風、紙鳶,詩人選寫的人和事爲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幾分生機和希望。

初春時節,風和日麗,一隻只五彩斑斕的風箏翩翩起舞於藍天白雲之間。在嚴冬裏抑鬱了很久的人們,紛紛跑到戶外,放飛愉快的心情。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這是清代高鼎描述的放風箏的情景,如今讀來仍讓人心曠神怡,除了那明媚的春光令人沉醉外,一顆童心彷彿飛到了空中,自由馳騁。對於天性未泯的孩子們來說,放風箏不僅僅能娛悅心情,還有益健康。古籍《續博物志》雲:“春風日放鳶,引線而上,令小兒張口而視,可泄內熱。”放風箏的過程中,由於要不停地跑動、牽線、控制,使得全身肌肉關節隨之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心肺功能,對臂力、關節提高反應能力還有好處。放風箏時,眼睛一直盯着遠處,可以調節眼肌功能,減輕眼的疲勞,這對於中小學生們大有好處。

“順風相送三千里,一出家門萬丈高。”這是成人放風箏的真實體會。在浩瀚的古籍中,許多文人墨客留下了放風箏的感受。“清風如何託,終共白雲飛”(寇準);“消得春風多少力,帶上兒輩上青天”(徐渭);《紅樓夢》中薛寶釵也在《臨江仙》詞中寫道:“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天”。其實,人生在世,事業也罷,愛情也罷,就像那空中翻飛的風箏,幾起幾落,飄忽不定,但只要你把命運之線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因風勢而行,或收或放,或引或頓,必能飛出一道亮麗的風景。

一年一度春風到,借得彩鳶上九霄。在明媚的春光裏,帶上孩子快到戶外去放風箏,放飛喜悅的心情,放飛對新的一年美好的祝福與期望。

寒冷的冬天終於被溫暖的春風吹走。在濃濃的春意中,有一個人在悠閒地散步,享受着春天的美景,他就是詩人高鼎。

小草剛剛從睡夢中醒來,吐出一點點被春風染綠的嫩芽。晴空萬里,剛過冬的黃鶯展開柔嫩的翅膀,無憂無慮地飛翔着,彷彿在讚美春天,歌唱春天。堤岸上的楊柳在春風的吹拂下梳理着自己細長的秀髮,沉醉在春天的美麗中。高鼎被這千姿百態的春天所迷住,陶醉在美好的春光中。

“噢”一陣歡呼聲打破了春天的安寧,原來學堂早早地放學了。歡快的孩子們跑着、跳着,露出一張張天真、活潑的笑臉。“快!快!”一個扎小辮的孩子高高地舉着一隻五顏六色的鷹形風箏,跳着、叫着從高鼎面前竄過。高鼎的目光被吸引過去那孩子拉着風箏線,另一個孩子展着風箏。展着風箏的孩子一鬆手,那邊就一邊跑一邊放線。只見風箏在孩子的牽引下越飛越高,在蔚藍的天空中舞動,似乎在與雲朵比高。不一會兒,天空中陸續飛起了許多紙風箏。在高高的雲層中,各式各樣的風箏似乎活了,紛紛炫耀着自己的美麗。

春天的氣息裏飄蕩着孩子們銀鈴般的歡笑聲。春天的美麗與孩子們的身影融合在一起,使高鼎彷彿回到了兒時,情不自禁地笑了。

古詩詞賞析 12

原文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當戶轉分明。

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

註釋

“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是北宋司馬光的名句。而今許多人把“葵花”釋爲“向日葵”,連許多古詩書編者都不例外,實爲謬誤。因爲向日葵是菊科植物,原產美洲,明代後期才傳入中國,與中國本土的幾種“葵”不能混爲一談。

葵,在我國原指葵菜,屬錦葵科,此外還有蜀葵等,也都有向陽的習性。

而向日葵屬菊科,原稱丈菊、西番菊,原產美洲,是明代後期才從南洋傳入中國的油料作物。明王角晉《羣芳譜》:“西番葵,莖如竹、高丈餘,葉似葵而大,花托圓二、三尺,如蓮房而扁,花黃色,子如蓽(蓖)麻子而扁。”這是我國最早關於向日葵的記載。

所以,司馬光筆下的“葵花”,並不是指向日葵,而應當是指蜀葵等亦有向陽性的植物。

譯文

初夏四月,天氣清明和暖,下過一場雨天剛放晴,雨後的山色更加青翠怡人,正對門的南山變得更加明淨了。眼前沒有隨風飄揚的柳絮,只有葵花朝着太陽開放。

賞析

一首平白如話的小詩,既無險字,也無麗詞,似乎一覽無餘.初夏時節,一場清雨剛停,對着門的南山又清清楚楚地展現在眼前.隨風飄舞的柳絮楊花已不見,只有葵花對着太陽在開放.這其實只是字面上的意思.作爲政治家的司馬光決非如此淺薄;甚至用不着細細咀嚼,便可知其所指,其所託,其所寄寓着的深意.風風雨雨,雨雨風風,我(作者)也永不會像柳絮一樣沒有固定的操守,而會永遠像葵一樣忠心於國家.此詩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託物而言志。

古詩詞賞析 13

採蘋原文

於以採蘋?南澗之濱。於以採藻?於彼行潦。

於以盛之?維筐及筥。於以湘之?維錡及釜。

於以奠之?宗室牖下。誰其屍之?有齊季女。

賞析:

《左傳·隱公三年》將其與《采蘩》、《行葦》、《泂酌》同視爲“昭忠信”之作,而更多的古代學者受“詩教”的影響。根據《禮記·昏義》爲說,認爲是貴族之女出嫁前去宗廟祭祀祖先的詩,毛傳雲:“古之將嫁女者,必先禮之於宗室,牲用魚,芼之以蘋藻。”方玉潤《詩經原始》雲:“女將嫁而教之以告於其先也。”惟明代何楷《詩經世本古義》認爲詩中所謂“季女”與《左傳·襄公二十八年》中的“季蘭”同爲一人,均是指周武王元妃邑姜,此詩即是讚美邑姜之作。現代學者大都認爲這首詩是描寫女奴們爲其主人採辦祭品以奉祭祀的詩篇,這更符合詩意。

根據文獻可以知道,在古代,貴族之女出嫁前必須到宗廟去祭祀祖先,同時學習婚後的有關禮節。這時,奴隸們爲其主人採辦祭品、整治祭具、設置祭壇,奔走終日、勞碌不堪,這首詩就是描寫她們勞動過程的。全詩三章,每章四句。首章兩問兩答,點出採蘋菜、採水藻的地點,次章兩問兩答,點出盛放、烹煮祭品的器皿,末章兩問兩答,點出祭地和主祭之人。

俗話說:“上供神吃,心到佛知。”這些普普通通的祭品和繁瑣的禮儀,卻蘊積着人們的寄託和希冀,因而圍繞祭祀的一切活動都無比虔誠、聖潔、莊重,正如《左傳·隱公三年》所說:“苟有明信,澗溪沼沚之毛,蘋蘩薀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薦於鬼神,可羞於王公。”因此,詩人不厭其煩,不惜筆墨,層次井然地敘寫祭品、祭器、祭地、祭人,將繁重而又枯燥的勞動過程描寫得繪聲繪色。

這首詩的藝術魅力主要源於問答體的章法,而其主要構成因素就是五個“於以”的運用,正如吳闓生《詩意會通》引舊評所云:“五用‘於以’字,有‘羣山萬壑赴荊門’之勢。”全詩節奏迅捷奔放,氣勢雄偉,而五個“於以”的具體含意又不完全雷同,連綿起伏,搖曳多姿,文末“誰其屍之,有齊季女”戛然收束,奇絕卓特,烘雲托月般地將季女的美好形象展現給讀者。

古詩詞賞析 14

觀刈麥

唐代:白居易

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爲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飢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譯文

農民終年沒有閒暇,到了五月加倍繁忙。

夜裏吹來暖暖南風,地裏小麥蓋壟熟黃。

婦女用筐挑着食物,孩子提壺盛滿水湯。

相伴到田裏送飯食,男人勞作在南山岡。

腳被地面熱氣燻蒸,背烤着火辣的陽光。

精疲力竭不覺酷熱,只是珍惜夏日天長。

又見一位貧苦農婦,抱着孩子跟在人旁。

右手拿着撿的麥穗,左臂掛着一個破筐。

聽她回頭述說家境,聽的人都爲她悲傷。

爲了繳稅家田賣盡,靠撿麥穗填充飢腸。

如今我有什麼功德,從來沒有種田採桑。

一年俸祿有三百石,到了年底還有餘糧。

想到這些暗自慚愧,整日整夜念念不忘。

註釋

⑴刈(yì):割。題下注“時任盩厔縣尉”。

⑵覆(fù)隴(lǒng)黃:小麥黃熟時遮蓋住了田埂。覆:蓋。隴:同“壟”,這裏指農田中種植作物的土埂,這裏泛指麥地。

⑶婦姑:媳婦和婆婆,這裏泛指婦女。荷(hè)簞(dān)食(shí):用竹籃盛的飯。荷:揹負,肩擔。簞食:裝在簞笥裏的飯食。《左傳·宣公二年》:“而爲之簞食與肉,寘諸橐以與之。”

⑷童稚(zhì)攜壺漿(jiāng):小孩子提着用壺裝的湯與水。漿:古代一種略帶酸味的飲品,有時也可以指米酒或湯。

⑸餉(xiǎng)田:給在田裏勞動的人送飯。前蜀韋莊《紀村事》詩:“數聲牛上笛,何處餉田歸?”

⑹丁壯:青壯年男子。《史記·循吏列傳》:“(子產)治鄭二十六年而死,丁壯號哭,老人兒啼,曰:‘子產去我死乎!民將安歸?’”南岡(gāng):地名。

⑺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雙腳受地面熱氣燻蒸,脊背受炎熱的陽光烘烤。

⑻但:只。惜:盼望。

⑼其:指代正在勞動的農民。傍:同“旁”。

⑽秉(bǐng)遺穗:拿着從田裏拾取的麥穗。秉,拿着。遺穗,指收穫農作物後遺落在田的麥穗。

⑾懸:挎着。敝(bì)筐:破籃子。

⑿相顧言:互相看着訴說。顧:視,看。

⒀聞者:白居易自指。爲(wèi)悲傷:爲之悲傷(省略“之”)。

⒁輸稅(shuì):繳納租稅。輸,送達,引申爲繳納,獻納。《梁書·張充傳》:“半頃之地,足以輸稅,五畝之宅,樹以桑府。”

⒂我:指作者自己。

⒃曾(céng)不事農桑:一直不從事農業生產。曾:一直、從來。事:從事。農桑:農耕和蠶桑。

⒄吏(lì)祿(lù)三百石(dàn):當時白居易任周至縣尉,一年的薪俸大約是三百石米。石:古代容量單位,十鬥爲一石。吏祿:官吏的俸祿。《史記·平準書》:“量吏祿,度官用,以賦於民。”

⒅歲晏(yàn):一年將盡的時候。晏,晚。

⒆念此:想到這些。

⒇盡日:整天,終日。

賞析

這首詩是元和二年(807)作者任盩厔(今陝西周至)縣尉時寫的,是作者早期一首著名諷諭詩。

這首詩敘事明白,結構自然,層次清楚,順理成章。詩一開頭,先交代背景,標明是五月麥收的農忙季節。接着寫婦女領着小孩往田裏去,給正在割麥的青壯年送飯送水。隨後就描寫青壯年農民在南岡麥田低着頭割麥,腳下暑氣燻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經累得筋疲力盡還不覺得炎熱,只是珍惜夏天晝長能夠多幹點活。寫到此處,這一家農民辛苦勞碌的情景已經有力地展現出來。接下來又描寫了另一種令人心酸的情景:一個貧婦人懷裏抱着孩子,手裏提着破籃子,在割麥者旁邊拾麥。爲什麼要來拾麥呢?因爲她家的田地已經“輸稅盡”——爲繳納宮稅而賣光了,如今無田可種,無麥可收,只好靠拾麥充飢。這兩種情景交織在一起,有差異又有關聯:前者揭示了農民的辛苦,後者揭示了賦稅的繁重。繁重的賦稅既然已經使貧婦人失掉田地,那就也會使這一家正在割麥的農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麥者,乃是昨日的割麥者;而今日的割麥者,也可能成爲明日的拾麥者。強烈的諷諭意味,自在不言之中。詩人由農民生活的痛苦聯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適,感到慚愧,內心裏久久不能平靜。這段抒情文字是全詩的精華所在。它是作者觸景生情的產物,表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白居易寫諷諭詩,目的是“唯歌生民病,願得天子知”。在這首詩中,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農民和作爲朝廷官員的自己作鮮明對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謂用心良苦。

白居易是一位最擅長寫敘事詩的藝術巨匠。他的敘事詩能曲盡人情物態,把其中所敘的事件寫得曲折詳盡,娓娓動聽。而且,他的敘事詩裏總是有着心靈的揭示,因而總是蘊含着感情的。在《觀刈麥》裏,他雖然着墨不多,但是卻把割麥者與拾麥者在夏收時那種辛勤勞碌而又痛苦的生活情景,描寫得生動真切,歷歷如畫。不僅寫了事,而且寫了心,包括作者本人的心和勞動人民的心。詩人的心絃顯然是被耳聞目睹的悲慘景象振動了,顫慄了,所以才提起筆來直歌其事,所以在字裏行間都充滿對勞動者的同情和憐憫。像“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飢腸”這樣的詩句,裏面包含着作者多少同情之感、憐憫之意啊!因而這首《觀刈麥》在敘事當中是有着作者情的滲透、心的跳動的,作者的心同他所敘的事是融爲一體的。值得稱道的是,作者在真實地寫勞動人民之事的同時,還能夠真實地寫出勞動人民之心,尤其是刻畫出勞動人民在某種特定情況下的變態心理,深刻地揭示詩的主題。《賣炭翁》中“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寫的是賣炭老人爲衣食所迫而產生的變態心理。《觀刈麥》中的“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同樣也是一種變態心理。這類描寫把勞動人民之心刻畫入微,深入底蘊。詩中寫事與寫心的完美統一,較之一般的敘事與抒情的統一,更能震撼人心。白居易又是運用對比手法的能手。他在詩歌創作中,不僅把勞動人民的貧困、善良與地主階級的奢侈、暴虐作了對比,而且還把自己的舒適與勞動人民的窮苦作了對比。這首詩在寫了農民在酷熱的夏天的勞碌與痛苦之後,詩人同樣也聯想到自己,感到自己沒有“功德”,又“不事農桑”,可是卻拿“三百石”俸祿,到年終還“有餘糧”,因而“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詩人在那個時代能夠主動去和農民對比,十分難得。這樣一種對比,真是新穎精警,難能可貴,發人深省,因而更顯出這首詩的思想高度。

古詩詞賞析 15

《河中石獸》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於河,二石獸並沉焉。閱十餘歲,僧募金重修,求石獸於水中,竟不可得。以爲順流下矣,棹數小舟,曳鐵鈀,尋十餘里無跡。

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豈能爲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湮於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衆服爲確論。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於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水不能衝石,其反激之力,必於石下迎水處齧沙爲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齧,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於數裏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

譯文翻譯

滄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廟靠近河岸,廟門倒塌在了河裏,兩隻石獸一起沉沒於此。經過十多年,僧人們募集金錢重修(寺廟),便在河中尋找石獸,最後也沒找到。僧人們認爲石獸順着水流流到下游了。於是划着幾隻小船,拖着鐵鈀,(向下遊)尋找了十多裏,沒有找到石獸的蹤跡。

一位講學家在寺廟中教書,聽說了這件事笑着說:“你們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這(石獸)不是木片,怎麼能被暴漲的洪水帶走呢?石頭的性質堅硬沉重,泥沙的性質鬆軟浮動,石獸埋沒在沙上,越沉越深罷了。順着河流尋找石獸,不是(顯得)瘋狂了嗎?”大家信服地認爲(這話)是精當確切的言論。

一位老河兵聽說了講學家的觀點,又笑着說:“凡是落入河中的石頭,都應當在河的上游尋找它。正因爲石頭的性質堅硬沉重,沙的性質鬆軟輕浮,水流不能沖走石頭,水流反衝的力量,一定在石頭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蝕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當坑洞延伸到石頭底部的一半時,石頭必定傾倒在坑洞中。像這樣再衝刷,石頭又會再次轉動,像這樣不停地轉動,於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尋找石獸,本來就(顯得)很瘋狂;在石獸沉沒的地方尋找它們,不是(顯得)更瘋狂了嗎?”結果依照他的話去(尋找),果然在上游的幾裏外尋到了石獸。

既然這樣,那麼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現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況有很多,難道可以根據某個道理就主觀判斷嗎?

註釋解釋

滄州:地名,今河北省滄州市。

臨:靠近。也有“面對”之意。

河干:河邊。(河:指黃河,歷史上黃河曾流經滄州。)幹,水邊,河岸。

山門:寺廟的大門。

圮:倒塌。

並:一起。

沉焉:沉沒在這條河裏。焉,兼詞,於此,在那裏。

閱:過了,經過。

十餘歲:十多年。歲:年。

棹:名詞作動詞,划船。

求石獸於水中:在河中尋找石獸。求,尋找。

竟:終於,到底。

曳:拖着,牽引。

鐵鈀:農具,用於除草平土。 鈀,通“耙”。

設帳:講學,教書。

爾輩不能究物理:你們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爾輩,你們。究,推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規律。

是非木杮:這不是木片。是,這。杮,削下的木片。

豈能:怎麼能。

爲:被。

暴漲:洪水。暴,突然(急大)。

湮:埋沒。

顛:通“癲”,瘋狂。

衆服爲確論:大家信服地認爲(這話)是精當確切的言論。爲:(認爲)是。

河兵:指鎮守河防的兵。清代設河道總督,轄有專門治河的兵營。

蓋:因爲。

齧:本意是“咬”,這裏是侵蝕沖刷的意思。

坎穴:坑洞。

不已:不停止。已:停止。

倒擲:傾倒。

如是:像這樣。

遂:於是。

溯(sù)流:逆流。

固:固然。

如:依照,按照。

然則:既然這樣,那麼。

但:只,僅僅。

據理臆斷:根據某個道理就主觀判斷。臆斷,主觀地判斷。

歟:表反問的句末語氣詞。

耳:罷了。

其一:表面現象。

其二:根本道理。

詩文賞析

《河中石獸》是紀昀(jǐyún)(紀昀,字曉嵐)的一篇文章,選自《閱微草堂筆記》卷十六《姑妄聽之》,主要內容是河裏掉了石獸,因爲水的衝力和石獸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獸要從石獸掉落的上游去找。

文章意思就是考慮問題時,要從表到裏分析原因,得出正確的解決根本方案。

閱讀提示:許多自然現象的發生往往有着複雜的原因,我們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根據常情主觀判斷。應該正確分析,綜合考慮,像文中的老河兵那樣,既考慮石獸的比重,又正確分析水的衝力和石獸的相互作用,進而又分析這種相互作用產生的反衝力對河牀形態的局部的改變。如此,才能得出正確結論。

它說明了這些道理:

1.遇事不能主觀推論,要實事求是的道理。

2.實踐出真知。

3.實踐經驗有時比書本知識更重要。同時也啓示我們:遇事要動腦筋多想想,分析各方面因素,儘可能少鬧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