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課件中心 > 一年級課件 > 一年級語文上冊之《畫》課件(精選10篇)

一年級語文上冊之《畫》課件(精選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1W 次

作爲一名老師,通常需要用到課件來輔助教學,課件在整個教學活動中佔有關鍵作用,備課的成果表現是形成教案。那要怎麼寫好課件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年級語文上冊之《畫》課件,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級語文上冊之《畫》課件(精選10篇)

一年級語文上冊之《畫》課件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觀察圖畫和學習課文,理解詩句的意思,受到美的薰陶。

2、學會本課的6個生字,3個部首,理解文中的反義詞;會認讀5個字。

過程與方法:

1、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大概意思。

2、能正確、流利地讀課文,背誦課文。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觀察圖畫和學習課文,理解詩句的意思,受到美的薰陶。

教學重難點:

1、重點:理解詩句的意思。

2.難點:學會本課的生字和部首。

教法與學法:

師:引導法

生:觀察法、朗讀法。

教具準備

投影儀、生字卡片、掛圖。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聯繫生活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

同學們,平時我們看了許多畫,今天請同學們仔細地來看一幅圖,看看這幅畫畫面上畫了些什麼?(用紅筆板書:山、水、花、鳥)畫的是什麼季節?(春天)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春天?(桃花)。

2、結合日常生活中看到過的“山、水、花、鳥”的情景,要求學生回答下面的問題。

(1)想一想,如果從遠處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嗎?(模模糊糊、沒有顏色、看不清)

(2)如果水從山上直往下流,從近處聽,會有什麼聲音?(有嘩嘩的流水聲)

(3)各種花過了開花的季節就會怎樣?(不再開了,看不到花)

(4)鳥停在樹上,人來到鳥的前面,鳥就會怎麼樣?(鳥就會受驚,會飛走)

小結:我們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山、水、花、鳥是這樣的,那麼畫上的山、水、花、鳥是怎樣的?作者又是怎樣寫畫上的山、水、花、鳥的呢?請跟老師來看看。

二、創設情境、補充詩句。

1、請一位同學站在教室的最後排看畫中的“山”有沒有顏色?要求學生把看到的告訴同學。(板書:遠看有色。)

2、請一位女同學來到畫的前面聽一下“水”有沒有聲音?要求把聽到的告訴同學。(板書:近聽無聲。)

3、請一個同學說說,圖上面的是什麼花?(桃花)桃花是在什麼季節開的?(春天)現在是什麼季節了,爲什麼它還開着?

(板書:春去還在。)

4、請一同學到畫前面來模仿一下平時趕鳥的情景,讓別的同學看看鳥怕不怕?即它會不會飛走?板書:人來不驚。

三、齊讀詩句,板書課題。

1、齊讀詩句。

2、給詩加上題目。

3、弄清題目與詩句的關係。(謎底謎面)

四、自讀課文,讀準生字的字音。

1、自由讀課文,藉助拼音多讀幾遍

2、找出生字並劃上線,多讀幾遍,記住字音。

3、誰願意把課 文讀給 老師聽一聽。(指名讀)

4、願意讀的站起來讀。

五、齊讀課文,試着背誦。

1、齊讀課文。

2、試着背誦。(以最先用紅筆板書的“山、水、花、鳥”四個字爲線索來背。

第二課時

一、檢查複習。

1、指名背誦課文。

2、找搭當背詩句,說詩意。(一人背一人說)

二、自學生字。

1、學習新的偏旁。

2、讀課文,劃出生字、多讀幾遍,記住字形。

3、分析字形。(說說你是怎麼記的)

(1)“畫”半包圍結構。上面是“一”,下面中間是“田”,外面是“”。組詞:畫畫,圖畫、畫筆。

(2)色:上下結構,上面是“”,下面是“巴”。組詞:彩色、紅色、白色、有色、無色等。

(3)聽:左右結構,左邊是“口”,右邊是“斤”。

斤的筆順是:

(4)無:無一天,“無”和“天”都是四筆,“無”第四筆是“”,“天”第四筆是“”。

(5)春:上下結構,上部是“”,下面是“日”,組詞:春天、春色、春光。

(6)人:“人”可以與“八”比較。“人”撇筆長即捺筆低於起筆。

4、鞏固生字。

(1)抽讀卡片。

(2)口頭組詞。

5、指導寫字。

板書設計:

遠 看 山 有色,

近 聽 水 無聲,

春 去 花 還在,

人 來 鳥 不驚。

一年級語文上冊之《畫》課件 篇2

課前透視

《畫》是一首五言謎語詩。課文扣住“畫”這個謎底,抓住畫的形象特徵展開描述。本課配有一幅精美的山水畫,畫上有山、有水、有花、有鳥,鳥語花香、山水相襯,給人以無限的美感。

這是學生入學後接觸的第一篇課文,謎語詩的內容淺顯易懂,很多學生在學習課文之前就會背了,但是在識字寫字和感情朗讀方面還需要教師正確地引導,因此應該結合學生“好動、好玩、好奇、好表現”的身心特點開展教學活動。圖文對應,讓學生能夠有滋有味地循圖讀文,感悟詩中所描繪的生機勃勃的景象,從而受到美的薰陶。

教學目標

1、 認識11個生字,會寫4個字。認識“辶、忄”兩個偏旁。

2、 知道“遠”和“近”、“有”和“無”、“來”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詞。

3、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 理解詩句的主要內容,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色,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練習朗讀。

信息資料

1、課件或掛圖,民族音樂的磁帶。

2、學生課前自制的生字卡片,水彩筆。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激趣切入

(出示掛圖)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麼?(是一幅山水畫)請你們看看畫上都有什麼?(指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觀察)今天咱們就來學習一首謎語詩《畫》(板書課題)

(用一幅畫引出課題,讓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在美的情境中進入課堂,受到美的薰陶,體現課程整合的思想。)

欣賞

教師配樂朗誦課文,學生邊聽邊欣賞“畫”。

(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體會大自然的美和詩句的韻律美。)

識字

1、 同學們也想讀嗎?要想讀得好得先過生字寶寶這一關,你們有沒有信心?

2、 出示本課生字,你認識哪個就讀哪個。說說你是在哪裏認識這些字的。(引導學生交流識字經驗,增強學生識字的信心和識字的願望。對識字量大的學生及時鼓勵。)

3、 自讀課文,邊讀邊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畫出生字表中的生字,借肋拼音多讀幾遍。

4、 利用生字卡片在組內交流識字方法。(認識“辶、忄”兩個新偏旁。)

(交流識字方法,有利於學生擴大視野,相互促進,豐富識字經驗,提高識字效率。)

5、 你想提醒大家在識字的時候注意什麼?(注意區分平翹舌:“色”是平舌音,“聲、春”是翹舌音。用偏旁歸類的方法識記“遠、近、還”;用給熟字換筆畫或換偏旁的方法來識記“無、人、近”;用給熟字加筆畫的方法識字“來”。

6、 認讀帶拼音的生字。(可以指名讀,領讀,齊讀,開火車讀)

7、 摘掉拼音帽子的生字寶寶你還認識嗎?請你通過這一關!

(識字教學中,要調動學生的識字積累,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還應適當滲透一些識字的知識和方法,採取活潑有趣的方式反覆再現生字,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記字形,使識字得以鞏固。)

朗讀

1、 生字寶寶對大家的表現非常滿意,他們設的關卡你們順利通過了,可他們又調皮地跑回課文中去了,你還認識他們嗎?(自由朗讀課文)

2、指名讀課文,引導學生相互評價。

(引導學生學會正確評價他人,是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任務,從一年級起教師就應該組織學生進行積極有效的評價活動,培養學生正確的評價態度和良好的評價能力。)

2、 多種方式練習朗讀。

(堅持以讀爲本,讓學生真正成爲語文課堂的“讀者”,通過自由讀、分組讀、指名讀、教師領讀、引讀等多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圖文對照,感悟詩句的內容和表達的感情。另外,文中句子的節奏感很強,朗讀時教者應注意指導學生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味,在讀中感悟、體會詩的讀法,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寫字

1、 出示要寫的字“人、火”,認讀,說說這兩個字應該怎樣寫,書空。(注意筆順規則:先撇後捺。)

2、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每個字的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人”字的第二筆從豎中線和橫中線交叉處偏左一點起筆,“火”字第四筆“捺”從豎中線和橫中線交叉處起筆。)

3、 教師範寫,示範筆畫的寫法。

4、 學生先描紅,然後自由練寫。(注意寫字姿勢的指導。)

5、 組內評議,寫得好的獎勵一顆小星星。

作業

回家請教家長,或者在書中查找謎語,下節課開展猜謎語竟賽活動。

第二課時

導入

摘蘋果遊戲:每個蘋果後面都有一個上節課學過的生字,把摘到的蘋果後面的字讀出來就會得到一個紅蘋果。

(用遊戲的方式將上節課的生字再現,達到鞏固認字的目的)

感悟

1、 自由朗讀課文,,說說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引導學生簡單地說出詩意,發現問題並質疑。)

2、 結合圖,說說你是怎樣猜出這首謎語詩的謎底的。

背誦

給合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練習背誦。

表演

啓發學生展開想象,根據個人的感悟設計動作,結合音樂進行表演。先組內練習,再指名錶演,最後大家一起表演。

(根據學生好動、好玩的特點,讓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學。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他們感覺到樂在其中。)

遊戲

找朋友:找14名同學到前面,每人手裏拿一張卡片,找到與自己手裏卡片意思相反的字,站在一起,其它同學做裁判,給找對的同學以掌聲鼓勵。(這14個字是遠———近、高————低、來————去、笑————哭、白————黑、晚————早、有————無)你還能說出其它的反義詞嗎? 一年級語文《畫》原創教案設計

(遊戲的形式讓更多的同學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活躍了課堂氣氛,讓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得到了鍛練,提高了教學效率。)

拓展

1、 結合課前收集的謎語,舉行猜謎語競賽,評出“猜謎小能手”。

2、 你喜歡這幅畫嗎?喜歡的話就動動你的小巧手把這幅畫畫出來吧!

寫字

1、 出示“文、六”這兩個要求會寫的字。你會讀會寫嗎?(領讀,齊讀,然後書空。注意“六”字的最後一筆是“點”,不要寫成“捺”)

2、 這兩個字怎樣寫好看?(觀察每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師範寫。

3、 描紅,教師巡視指導。

4、 評議展示。

(在一年級起步階段,要打好寫字基礎。教師要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寫字貴在精,而不在多。要教會學生運筆的方法,把字寫工整、寫漂亮。)

一年級語文上冊之《畫》課件 篇3

教學目標

1、識記“遠、色”等10個生字,認識“辶、 ”兩個偏旁。會寫“不”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積累古詩。

教學重點

識記生字,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

教學難點

總結、鞏固識字方法。

教學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老師準備相關課件。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

1、老師發現你們有一個很可貴的學習品質——喜歡動腦筋,今天,我帶來了幾個謎語考考你們,敢接受老師的挑戰嗎?

請聽謎面:

a、小白花,飛滿天,落到地上像白麪,落到水裏看不見。(雪花)

b、身小力不小,團結又勤勞,有時搬糧食,有時挖地道。(螞蟻)

c、來個有難度的,請注意聽謎面: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2、導入課題。

預設1、學生猜出來謎底。真好,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識字6《畫》。預設2、學生沒猜出謎底。好吧,請把書翻到67頁,等我們一起把《畫》這首古詩讀明白了,你一定能猜出謎底。

二、朗讀古詩,識字寫字

(一)觀察畫面

1、仔細看看書上的這幅畫裏都有什麼?請按從遠到近的順序說。

2、指名回答。師生總結板書:這是一幅有山、水、花、鳥的畫。

(二)初讀古詩

1、自由朗讀古詩。要求:讀正確字音,把難讀的字或者詩句多讀幾遍。

2、男女生賽讀。要求:分行讀古詩,讀正確字音,特別是預習時圈出的二類生字,讀通句子。

3、齊讀。要求:讀正確字音,讀通句子。

4、教師引讀。(老師讀每行的前兩個字,學生讀後三個字)邊讀邊思考:這首詩裏都藏了哪些景物?用符號畫出來。

5、指名回答。師生總結:這是一首有山、水、花、鳥的詩。這首古詩總共有幾句?

(三)讀文識字

學習第一句古詩,課件出示詩句

1、誰願意讀第一句詩?自薦讀。

1)自薦讀,並進行評價。

2)去拼音讀。

2、這句詩中有兩對反義詞,誰發現了?

指名回答。出示:遠近 有無

a、開火車讀詞語,複習、強調拼音。

b、交流識字方法,認識“辶”,用做一做的方法理解“無”的意思。

c、練習說話,鞏固生字。

1)說一說誰離自己近,誰離自己遠。

2)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

3、出示詞語:白色 聽見 聲音

a、指名讀,強調“聽、聲”的後鼻音。

b、去拼音開火車讀。

c、交流識字方法,認識“ ”。

預設:色 爸—色 +巴=色

聽 近—聽 口+斤=聽 一口吃一斤(聽) 聲 強調上面是“士”,組詞。

4、閉眼邊想象畫面邊背這句古詩。

課間活動:猜反義詞

1、老師領一胖男孩兒站在一起,請大家說反義詞。

2、自由說反義詞。

學習第二句古詩,課件出示詩句

1、自薦讀,並進行評價。

2、去拼音開火車輪讀。

3、能找出藏在這句詩中的一對反義詞嗎?(來去)

a、交流識字方法,用上“來、去”說一句話。

b、識記“還”

預設:還 辶+不=還 辶 遠 近 還

3、閉眼邊想象畫面邊背這句古詩。

4、梳理總結識字方法,鞏固生字。

反義詞識字:遠近 有無 來去 偏旁歸類識字:遠 近 還

換一換識字:爸—色 近—聽 天—無 猜字謎識字:一口吃一斤(聽)

5、齊讀,展示讀整首詩。

6、你能背誦這首詩了嗎?展示給大家聽。

(四)寫字 出示生字“不”

1、引導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佔位。

2、老師範寫,學生書空。

3、學生描紅、練習寫字,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寫字的“三個一”。

4、展示、評價。

三、回顧總結,課後拓展

今天,我們通過學習一首古詩,認識了10個生字,學會了一個生字,好多同學都能背誦這首古詩了,大家收穫都不小呢。

一年級語文上冊之《畫》課件 篇4

教學要求:

1、鞏固7個生字,掌握“有——無”“遠——近”等反義詞。

2、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的意思,並猜出謎底。

3、會正確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具:

山水畫一幅,小鳥。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1、以前我們學過謎語嗎?背背看,對,背的是謎面,那謎底是什麼?

2、今天我們再來學一首謎語詩,詩的名字叫“畫”(板書)。

3、出示畫。

二、導入新課。

1、師:老師這兒也有一張畫,是一張我們中國傳統的山水畫。

2、指導觀察畫、理解詩的前兩句。

(1)山是什麼顏色?(先請前排一位學生說,再請後排一位學生說。)遠看也看得清楚,我們戶外活動時,很遠的大山的顏色是不是也看得很清楚呢?

(2)爲什麼這兒山的顏色站得很遠都看得清呢?(因爲這是“畫”)

(3)聽山上流水的聲音,仔細聽。

(4)如果到九溪去玩,水的聲音聽得到嗎?水聲音是怎麼樣的,學學看。

(5)看,這兒的水從那麼高的山上流下來,聲音是很大的,可我們都聽不見,爲什麼呢?(因爲那是畫!)

三、朗讀指導。

1、這兩句詩裏,有兩對意思相反的詞,請每一個小朋友都找一找,用筆把它們圈出來,指名回答。

2、看,聽,都是可以做出動作來的。

山和水,都在大自然中找得到。

3、古代的詩人很講究用詞的,看上下句,有一對反義詞,動詞對動詞,名詞對名詞,多整齊。

4、看手勢,朗讀。

(手勢打高,語調升高,手勢打低,語調放輕,把詩的美念出來。)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四、指導觀察、理解詩後兩句。

1、現在是什麼季節?春天開什麼花?

2、春天來了,桃花還開嗎?秋天,桃花、迎春花還在不在?冬天呢?

3、那爲什麼這兒春天過去了,桃花還是開着呢?(是畫!)

4、出示小鳥。

(1)這裏有只小鳥,你用手扇扇它,小鳥怎麼啦?

(2)害怕了,你用一個字來說是什麼?

(3)“驚”就是心裏害怕了,所以是豎心旁,左邊一個北京的“京”,左義右聲,這樣的字,被稱爲什麼字?(形聲字)。

(4)請一位學生走至畫前)請你用手扇扇,小鳥驚嗎?爲什麼不驚?

(5)請在這兩句詩裏圈出反義詞。指名回答。

5、朗讀指導。

(1)古代的詩很講究用詞,這後兩句詩也不例外,名詞對名詞,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2)看手勢朗讀後兩句。(手勢移動長,語調加長,手勢起伏加大,語調快。)

(3)朗讀全文。

(4)背誦全文。

五、小結。

這首詩的謎底是什麼呢?(畫)詩抓住了畫上山水花鳥的特點,寫得很美,也寫得很整齊。

六、寫字指導、講評。

重點:色、聲、無、驚。

一年級語文上冊之《畫》課件 篇5

教學目的:

1、能對照圖畫用自己地話說出詩句的意思,懂得爲什麼說謎底是一幅畫。

2、學會畫、遠、近、無、聲、驚七個生字,認識土字旁,掌握有——無,遠——近等反義詞。

3、會正確朗讀、背誦、默寫課文。

準備教具:

生字卡片、掛圖、錄音

教學過程:

共分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同上

2、學會七個生字

3、能正確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觀察圖畫導入新課

(課件)

1、教師範讀詩歌猜謎,出示掛圖,並揭課題。

a、上課之前,老師先讓小朋友們猜個謎語,聽仔細了(範讀課文)

b、學生動腦筋猜

c、出示掛圖(課件):好極了,就是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古詩《畫》(板書課題)。

2、仔細看這幅畫,畫上畫了些什麼?

二、初讀課文,自學字詞

三、對照圖畫,再讀課文

四、講讀課文,理解詩意

(一)講讀第一、二行

(二)講讀第三、四行

1、想一想,春天,許多花都怎麼樣了?可是課文裏是怎麼說的,爲什麼?

2、要是鳥停在樹枝上,人來到鳥的面前,鳥會怎麼樣呢?

3、指名扮演詩人,走近畫,做趕鳥的動作。問:有沒有看到鳥兒飛走?課文是怎樣說的?

4、教學驚:說說你是怎樣記住驚的?驚是什麼意思?(吃驚、害怕)

5、指導朗讀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話說說意思。

五、朗讀全文

六、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這首詩寫的是一幅畫,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鳥的畫呢!

七、作業:

在田字格中指導書寫7個生字;畫:先中間,後兩邊;聲:強調上面是士;色:注意刀字頭;遠近:注意走字底。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鞏固字詞,掌握有——無、遠——近等反義詞。

2、指導朗讀,背誦,默寫課文。

教學過程:

一、複習字詞

1、認讀生字卡片(開火車)

2、課堂作業本第一題

3、形近字比較,組詞

遠( )近( )京( )聲( )

運( )聽( )驚( )色( )

二、指導朗讀和背誦課文,加深理解

1、自由朗讀課文,說說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課文寫的是一幅畫。

2、指導朗讀: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範讀-指讀-引讀-齊讀

3、根據畫面背誦課文

a、想一想,課文寫了哪些景色?

b、課件(聲畫統一),試背-齊背-指背

三、作業指導

1、寫出這首詩的幾對反義詞:遠——近、有——無、去——來

2、默寫課文/有色,近聽/水/無聲。

一年級語文畫教學反思

我講的是第一冊課文《畫》的第一課時教學。《畫》這首詩是一個謎語,所以一開始的時候,我利用謎語進行導入,引起學生興趣,並且告訴學生,今天我們就來猜猜謎語。當我說完課文,孩子一下子都說出了“畫”,似乎很有一種成功的喜悅,帶着這種愉悅的心情,我們進入了課文。其一,我將本課教學目標定位在指導孩子看圖初步瞭解課文,知道題目與詩句的關係。其二,識字是課文學習的重點,其中“遠”、“近”、“還”都是走之兒的,所以我進行了歸類教學,“遠”、“近”還是一組反義詞,在識字時進行了教學,並讓孩子說說自己知道的其他反義詞。識字方法不斷地滲透,並進行歸類,培養孩子的識字能力。反義詞教學也是這一課的重點,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設計了一個遊戲:找朋友。學生學得開心,課堂氣氛。

雖然,在課前我對於教材和教案都爛熟於胸,自認爲胸有成竹,但是,不論是在課堂上自身的教學,還是學生的課堂常規都出現了一些想不到的問題。

在課堂教學方面,對學生的學情估計不足。在前面的學習中,孩子們就已經對看圖理解課文不陌生了,但這節課上,我認爲:學生看到圖就能想象的到遠遠看去山是有顏色的,而水是聽不見聲音的。當我提出:“從高高的山上流下來的水有聲音嗎?”孩子們說:“有,有聲音。”而且也很肯定,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一時讓我措手不及。

對於課文中的生字的處理,我僅限於邊讀詩句邊讀生字,讓孩子在文中去識記生字,忽略了生字的應用,學生在識記了生字後,沒有及時地進行口頭組詞的訓練。課後,領導和老師們在評課時及時地給我提出來了。我認真地反思自己,因爲擔心讓學生自己組詞浪費時間,而不能完成後面安排的寫字教學,故而直接讓學生讀卡片上的詞語,沒能聽聽孩子們的的發言,就不能很好的發現問題。這讓我想起語文新課標中強調的:“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地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教學要爲學生的學習服務。”我在自己的備課過程中,由於過於注重教學環節的設計,而忽略了學生。

一年級語文上冊之《畫》課件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偏旁歸類、反義詞識字等方法認識“遠、色”等10個生字和1個新偏旁“辶”,會寫2個生字。

2.正確朗讀古詩。

教學重難點:

1.正確朗讀古詩。

2.通過偏旁歸類、反義詞識字等方法認識生字。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引入新課

(由謎語詩《雪花》導入,師邊做動作邊朗誦古詩)

師:這是我們之前學過的一首古詩,謎底是什麼?(雪花)

出示古詩《6.畫》

二.初讀古詩,認識生字

1.瞭解古詩大意。

師:觀察課本插圖,由遠到近觀察說說圖上有什麼?生彙報。

師:你們可真會觀察呀!遠處有青山,從山崖上流下一道瀑布,可是卻聽不到一點水聲。這就是: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天過去了,花兒還在開放。瞧,這隻小鳥多可愛呀!一起跟它打個招呼:“小鳥,你好呀!”小鳥不理我們,也沒有被嚇飛,這是怎兒回事呀?再來看看我們的課題。對呀,這是一幅畫!

2.師領讀。

師:身坐直腳放平,雙手拿書向外傾;跟着老師讀讀古詩吧!

3.學生自讀。

要求:邊讀邊圈出雙藍線中的生字;要讀準字音,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多讀幾遍。

【過渡】:這些生字朋友,你有什麼好辦法來記住他們呢?

4.交流識字方法

<1>貝貝:(生活中認字)我有一本《塗色畫》,(出示實物)我就認識了“色”。色字還可以組成詞語:紅色、顏色、色彩。(出示詞語)

師:貝貝在畫畫時學會認字了,他可真用心呀!請你們也用心地讀讀第一行吧。(生讀第一行。)

<2>晶晶:(辨音識字)我提醒大家:聲是後鼻音,sheng,不能讀成shen。

師:老師認爲晶晶同學的提醒很有必要。請晶晶同學帶着大家再來讀一讀吧!“無聲”就是沒有聲音。應該怎樣讀呢?(輕聲讀)你來試着讀讀這一行吧。(生讀第二行)

<3>歡歡:(反義詞識字)我發現“有—無、遠—近、來—去”是反義詞。

師:你可真是火眼金睛呀!請歡歡同學帶着我們讀一讀這三組反義詞吧。(生跟讀反義詞)

你會用他們說句子嗎?(生造句)你們句子說的太生動了!

反義詞遊戲:教師示範,同桌兩人“你說我對”。

把這些反義詞放回古詩再來讀讀吧。(生讀全詩)

<4>瑩瑩:(偏旁識字)我發現“遠、近、還”都有一個相同的偏旁。

師:瑩瑩同學觀察得可真仔細!這三個字共同的偏旁叫“走之旁”,(師板書。)跟我讀一讀。走之旁的字跟“路或走路”有關係。

還:不+辶=還利用熟字來識記新字,也是一種好方法。把他們放回古詩中,再來讀讀吧。(生讀全詩)

【過渡】:生字朋友們迫不及待地跳了出來,快來讀一讀吧。

5.檢測識字:出示字卡

<1>帶音拼讀(集體讀)

<2>去音認讀(指名讀)

<3>開火車讀(全班按順序讀)

三.多種形式,誦讀古詩

1.拍手快讀,讀出節奏。

【過渡】快讀讀出了節奏,讓我們帶上動作再來表演一下吧!

2.帶動作朗誦(師示範動作,指名錶演。)

師:妮妮同學不光動作到位,表情也很豐富呢!讓妮妮帶着大家,再來表演一次吧。

【過渡】讀了又讀,讓我們歇歇小嘴巴,動動手寫一寫生字吧!

四.指導書寫

1.這節課我們要學寫兩個字,寫字之前要認真觀察。

一看結構抓特點,二看特殊筆畫找佔格,三看筆順慢慢寫。

2.按照步驟重點指導:師板書

3.生仿寫:在書上描兩個寫一個。

(師:注意握筆姿勢和坐姿,記住“一尺”“一拳”和“一寸”。)

4.評議和改正。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初步瞭解了《畫》這首謎語詩,認識了生字,朗讀了古詩,也學寫了生字,我們的收穫可真不小!

六.佈置作業

1.讀一讀:把古詩讀給家人聽一聽。

2.說一說:聯繫實際,說說生活中的反義詞。

3.畫一畫:拿起你的畫筆,畫畫古詩中的景物吧。(選做)

一年級語文上冊之《畫》課件 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知道課文是謎語詩,理解課文的基本含義。

2、過程和方法:通過自主學習初步瞭解課文的內容,課堂上小組合作、圖文結合加深對課文的印象。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對謎語、詩詞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

懂得這首詩講的是一幅山水畫,激發學生喜愛古詩和熱愛自然的情感。

教學難點:

瞭解詩句中所說特點與畫的關係。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認讀生字卡片(開火車讀)

2、生字回到課文中,誰會讀?媒體的出示:課文內容(指名讀課文)

二、研讀課文

1.學習前兩行詩句。

(1)媒體出示:第一、第二行詩句

自己小聲讀讀這兩行。邊讀詩句,邊看圖邊思考,這兩行詩句的意思是什麼?

(2)指名讀這兩行詩句,再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理解。板書:遠 山 有色 近水 無聲

(3)認真看圖,遠處的山、近處的水怎麼樣?

①眺望遠處的山峯,你會看到什麼樣的景色?(朦朦朧朧)

②看圖水流從高處往下流,會發出什麼聲音?那麼詩中卻說走近了還是聽不到水的聲音,這是怎麼回事呀!(因爲這是一幅畫)

(4)指導朗讀。

①媒體出示: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②教師範讀,學生練習朗讀,同桌讀,指名讀。

2.學習後兩行詩句。

(1)總結學法:

媒體出示學法:

①讀詩句,對照圖,說說這兩行的大致意思。

②想想詩句中是怎樣寫畫中的山和水的。

③聯繫實際想,應該是什麼樣的景色,而書中爲什麼這樣寫?找 到詩句與畫的聯繫。

(2)學生結合學習方法自學後兩行的內容。媒體出示:圖片和詩句

(3)小組內互相說一說。

(4)指名說說對後兩行詩句的理解。板書:去 花 還在 來 鳥 不驚

(5)聯繫生活實際說說又是什麼樣的情況?

(春天過去了,花就謝了,當人們走近鳥時,鳥一定會飛走的。)

(6)指導朗讀。

①教師範讀,突出“去、還在、來、不驚”這幾個詞

②學生練習朗讀,同桌互讀,指名讀。

二、感悟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說說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媒體出示:課文內容

2.在詩句中找找意思相反的詞。

媒體出示:“遠”、“近”、“有”、“無”、“來”、“去”變紅

3.把這些意思相反的詞連起來讀一讀。

媒體出示:遠——近 有——無 來——去

4、誰能有好辦法說說這幾個詞是什麼意思?

5、遊戲:找朋友 找14名同學到前面,每人手裏拿一張卡片,找到與自己手裏卡片意思相反的字,站在一起,其它同學做裁判,給找對的同學以掌聲鼓勵。

(這14個字是遠---近、高----低、來----去、笑----哭、白----黑、晚----早、有----無)

6、你還能說出其它的反義詞嗎?

三、背誦課文

結合板書,自己練習背誦。

2.看看圖片,同桌互背。

媒體出示:圖片

3.指名背誦。

4、小結:通過學習,我們知道這首詩寫的是一幅畫,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鳥的山水畫呢!

四、拓展作業

作業:把課文背誦給爸爸媽媽聽,讓他們談談自己的感受。2.你喜歡這幅畫嗎?喜歡的話就動動你的小巧手把這幅畫畫出來吧!

板書: 畫 遠 山 有色 近 水 無聲 去 花 還在 來 鳥 不驚

一年級語文上冊之《畫》課件 篇8

教學目標:

1、知道“遠”和“近”、“有”和“無”、“來”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色,懂得這首詩講的是一幅山水畫。

3、初步感受古詩文化的優美,激發學習古詩的積極性。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課文

師:同學們,一上課,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故事。讓我們一起來認真的聽這個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很貧困的書生,雖然他家裏很貧困,但是他讀書很用功,十年寒窗苦讀之後他要去考狀元了。因爲他平時很努力學習所以他考中了第一名,第一名就是狀元呀,書生可高興了。但是皇帝還想再考一考這個書生是不是真的有文化,於是他把書生叫到宮殿裏,給他看了一幅畫,要求書生馬上根據這幅畫寫一篇文章。讓我們先來看看皇帝給書生看了什麼畫。(出示畫的圖片)

二、指導觀察,看圖說話

1、看了這幅畫,你看到了什麼景物呢?

2、誰來說說這幅畫上都畫了些什麼?

3、書生要看圖寫文章,那你能根據這幅圖說話嗎?

三、根據情景,初讀課文

師:小朋友們觀察得真仔細,說得真好,那我們回到故事裏,書生只看了幾眼這幅畫,就拿起大筆“刷、刷、刷”寫下一首詩,皇帝看了直叫“這不僅是首詩,還是一個謎語,用詞還很有意思,好好好,真好呀!”,你們想不想看看書生到底寫了什麼詩讓皇帝這樣連說三個好呀。(出示古詩正文)

1、首先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圈出來。

2、(出示生字卡片)請誰來當小老師教小朋友們讀這些字呢,讀時要注意什麼。

3、既然都能讀好這些字了,那麼誰能來讀讀這首古代人寫的古詩?

4、學生自評正音:重點區分平翹舌音和前後鼻音。

四、理解詩文,感受詩意

1、指導理解詩意:讀了這首詩我真是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你們有不明白的地方嗎?(學生質疑)

(1)書生是怎樣來寫“山”、“水”、“花”、“鳥”這些景物的?

(2)“山有色”,那山會是什麼顏色?

(3)流水會發出嘩嘩的聲音,爲什麼書生卻說走近流水仍然聽不到聲音呢?

(4)這首詩描繪的是什麼季節的景色?

(5)鳥兒爲什麼看到人來也不驚飛,這是一種什麼境界?

……

2、範讀:這麼美的畫,這麼美的詩,老師也忍不住想讀一讀,可以嗎?(教師示範讀)你們注意到老師讀的停頓和重音了嗎?(板書停頓、重音處)然後根據學生模仿能力強的特點,通過範讀給學生的朗讀指明方向。

多形式學生讀:個別讀,小組讀,組合讀。

3、聽你們讀着讀着,我腦袋裏突然想通了一件事情,皇帝不是說這也是一個謎語,我已經知道這個謎底是什麼了,你們知道謎底是什麼嗎?(根據生答板書:畫)爲什麼是這個謎底是畫呢?

4、找出反義詞:我們明白了皇帝說這首詩是謎語的原因,但是他還說了一句話,我就不明白了,爲什麼說用詞也很有意思呢?我們一起來想一想。

教師走來走去口中唸唸有詞,好象在思考。學生若答不出來教師可以裝作無意地念念“遠”“近”這些詞,再找不到就裝作自己找到原因,點明一組,讓學生找出其他組。

五、拓展練習,指導背誦

1、指導看圖背誦,同桌背誦。

2、拓展昇華:同學們,你們說這首詩好不好呀?爲什麼好?這麼短的時間做出這麼好的詩,這個書生真不愧爲第一名,皇帝可高興了,就馬上封他爲“狀元”,還在他的家鄉造了座狀元橋。其實我們古代的中國人是很有才華的,歷史上有很多很多這樣的謎語詩,不信,我就念兩首給你們猜一猜。

越大越好過,越小越難過。

越短越好過,越長越難過。

白天還好過,晚上更難過。

迷底:獨木橋。

露溼鞋,

清晨早起搭花臺。

隔牆喊妹妹不應,

對面招手妹不來。

迷底:鏡子

六、課後拓展

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聽了一個故事,學習了一首謎語詩,其實我們中國古代的詩文化是非常有意思,還有很多很多這樣的謎語詩,下課你們自己去找一找,看誰找的謎語詩能難得到別人。

板書設計:

山遠看山有色,

水近聽水無聲。

畫春去花還在,

人來鳥不驚。

課後反思:

積極地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自己喜歡的故事情境中快樂學習,在生活化的學習情景中體會成功。我這節課的成功之處在於將教材與學生生活的實際聯繫在了一起,讓學生能在觸手可及的故事中體會語言的魅力,激起他們對於古詩的熱愛。這也是符合語文教學中的大語文觀和學生年齡特點的。教學中以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爲主,給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舞臺,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他們自己教自己,教師只是提示他們學習。另外,如果能將這個故事的視頻播放給學生看,將會更加有趣,效果會更好。

一年級語文上冊之《畫》課件 篇9

【教材分析】

《畫》是一個謎語,謎面是一首五言詩,謎底就是插圖的“山水畫”,有一定難度。因此,在課前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這些景物進行仔細觀察,這樣,上課時才能使學生對大自然,山水,花鳥,詩情進行聯繫比較後,順利地悟出謎底。

【教學目的】

1、能對照圖畫用自己地話說出詩句的意思,懂得爲什麼說謎底是一幅畫。

2、學會“畫、遠、近、無、聲、驚”七個生字,認識土字旁,掌握有——無,遠——近等反義詞。

3、會正確朗讀、背誦、默寫課文。

【準備教具】

生字卡片、掛圖、錄音。

【教學過程】

共分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同上。

2、學會七個生字

3、能正確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觀察圖畫導入新課(課件)

1、教師範讀詩歌猜謎,出示掛圖,並揭課題:

⑴上課之前,老師先讓小朋友們猜個謎語,聽仔細了(範讀課文)

⑵學生動腦筋猜

⑶出示掛圖(課件):

好極了,就是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古詩《畫》(板書課題)。

2、仔細看這幅畫,畫上畫了些什麼?

二、初讀課文,自學字詞

1、提出自學要求,自己讀一讀這首古詩,帶拼音的字多讀幾遍,邊讀邊想一想: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課文寫的是一幅畫呢?

2、學生自讀課文。

3、指名試讀,正音:色、近、驚

三、對照圖畫,再讀課文

1、看看圖畫再讀讀課文,想一想,每一行主要說什麼?

2、指名交流(教師板書:山、水、花、鳥)

3、請小朋友在這幾個字下畫上小圓圈,說明這首古詩主要寫這些景色,課文主要寫的景色,我們要讀重音。

四、講讀課文,理解詩意

1、講讀第一、二行:

⑴看圖說話:

小朋友們,畫多美啊,有山有水,用自己的話說說山怎麼樣,水又怎麼樣?

⑵想一想:

我們平時出去玩,從遠處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得清嗎?水從山上直往下流,如果我們在近處聽,會聽見什麼聲音啊?你能學一學嗎?(出示課件,讓學生欣賞流水聲)

⑶小結:這幅畫畫得太像了,把山和水都畫得像真的一樣,那麼究竟是一幅圖畫,還是真正的山水景色呢?爲什麼?

⑷扮演詩人,遠看山,近聽水:

①指名扮演詩人,到教室後面看畫中的山,問:現在你看這畫中的山,有沒有看到它的顏色?

②這就叫“遠看山有色”

③教學生字“色”:讀準字音;說說怎樣記字型;說說色是什麼意思?(顏色,課文指景色)

④指名扮演詩人,到畫前聽聽流水:問,你聽到流水的聲音了嗎?爲什麼?

⑤小結:因爲是畫,所以說聽聽——(水無聲)

⑥教學遠近:遠近是一組反義詞,說說怎樣能記住這兩個字;無聲是什麼意思;無的'反義詞是什麼?

⑦教學聲:強調字形,聲的上面是“士”不是“土”。

⑧指導朗讀第一、二行,用自己的話說說意思。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2、講讀第三、四行:

⑴想一想,春天,許多花都怎麼樣了?可是課文裏是怎麼說的,爲什麼?

⑵要是鳥停在樹枝上,人來到鳥的面前,鳥會怎麼樣呢?

⑶指名扮演詩人,走近畫,做趕鳥的動作。問:有沒有看到鳥兒飛走?課文是怎樣說的?

⑷教學驚:說說你是怎樣記住驚的?驚是什麼意思?(吃驚、害怕)

⑸指導朗讀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話說說意思。

五、朗讀全文

六、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這首詩寫的是一幅畫,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鳥的畫呢!

七、作業

在田字格中指導書寫7個生字;畫:先中間,後兩邊;聲:強調上面是士;色:注意刀字頭;遠近:注意走字底。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鞏固字詞,掌握“有——無”、“遠——近”等反義詞。

2、指導朗讀,背誦,默寫課文。

〖教學過程〗

一、複習字詞

1、認讀生字卡片。(開火車)

2、課堂作業本第一題。

3、形近字比較,組詞:

遠( )近( )京( )聲( )

運( )聽( )驚( )色( )

二、指導朗讀和背誦課文,加深理解

1、自由朗讀課文,說說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課文寫的是一幅畫。

2、指導朗讀: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範讀——指讀——引讀——齊讀

3、根據畫面背誦課文

想一想,課文寫了哪些景色?

課件(聲畫統一),試背——齊背——指背,

三、作業指導

寫出這首詩的幾對反義詞:遠——近、有——無、去——來

一年級語文上冊之《畫》課件 篇10

一、教材分析

《畫雞》這篇課文是一首古詩。通過對一隻大白公雞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公雞的讚美與熱愛之情。這首古詩以“畫雞”爲題,從繪畫的角度寫“公雞”,通過描繪的過程,讚美公雞的美麗和貢獻,培養兒童喜愛大公雞、學習大公雞的思想感情。全詩共四行兩句,分兩層。第一層(1~2行),具體描繪公雞威武神氣的樣子。第二層(3~4行),點明公雞言行作用。在教學這首古詩時,我抓住古詩的特點,以讀貫穿始終,注重學生個性的感知、聯想、體驗等心理活動,努力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以此發展學生語言,啓迪他們的智慧,讓他們的心靈和情感受到美的薰陶。一是讓學生了解動物的外表;二是通過語文學習活動培養學生感受美和積累語言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這一階段的學生已開始比較系統地學習漢語拼音l,能夠藉助漢語拼音試讀程度適合的文章,能夠感興趣的內容提出自己的問題,並能用口頭或圖文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認識。

三、教學目標:

1、認識5個要求認識的字,會寫3個字。

2、學生能理解詩意,能背誦全詩。

3、體會學習拼音識字的樂趣,加深理解字與拼音的關係。其中,學生能初步運用拼音試讀古詩,學習生字詞。

四、設計理念:

主體性教學理論。從教學角度來看,學生是認知和發展的主體。教育的本質就是喚起學生主體內在的需要、動力,創設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情境,激勵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幫助學生不斷創造新的自我。我們應把握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即“以人爲本,促進個體的和諧發展”,要注重興趣的培養、情感的激發、語言的感悟積累、學習方法的習得、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等。

五、教學流程:

(一)引入:

首先,我以看圖說話的方式導人,激發學生交流的興趣。讓學生談自己對公雞的瞭解和認識?從而揭示課題並板書課題:畫雞。這時我用拼拼音的方法,讓學生試讀生字,拼讀生字。其目的是要引起學生對拼音的注意。接着,通過引導激勵,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另一方面以拼音爲憑藉認識相應的生字詞,並順利過渡到試讀古詩。

(二)初讀古詩,趣學生字

1、指導試讀古詩,學習生字:

1)讓學生試讀古詩,初步運用拼音來學習生字;同桌間互讀古詩,相互幫助學習生字。

2)用手指着書,跟着錄音讀古詩。從而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幫助學生記憶字形、位置,糾正字音。

3)檢查,指名讀,引導學生評價。

4)小老師帶讀,利用學生之間識字量的差異,讓識字量大的學生當小老師,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

5)同桌合作,相互讀。因爲,這是初入學兒童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基本形式。

6)師生接讀,這是幫助學生記憶熟悉語言的一種方法,有助於兒歌的整體輸入。

7)全班齊讀

8)分組比賽讀

2、教學生字詞:

1)縮小語境,提出詞語。

2)再從詞中抽出生字。

3)靈活運用生字卡片,通過“開火車”、“搶答”等多種遊戲活動,使單個生字反覆多次,不斷與學生見面,激發學生興趣,動靜結合,最終達到準確快速認讀的程度。多種方法學習生字。

4)教師根據漢字的結構規律和學生的年齡特徵,對生字進行多種方法構建、學習。

例如:a、猜字謎。平:一字五筆,有些出奇,六十又差,八十有餘;千:一個字,有十撇。

b、編故事。生(牛一):它是牛小壯,在跑道上奔跑。

c、數筆畫。萬:一筆橫,二筆撇,三筆橫折鉤,一共有三筆。

d、看實物。門:觀察教室的門框,學習“門”字。

e、找朋友。戶:“屍”字上面加一點,就是“戶”字。

f、出示生字,多種方法識字(指名讀,齊讀,開火車讀,領讀)

g、給生字戴帽子:拼音作帽子,找準生字給戴上。

總之,通過以上多種形式,大面積,分層次的聽讀、識字活動,較好地促進了學生對古詩的整體記憶,發展兒童了的語言;同時,利用拼拼音的方法和無意識的識字作用,達到識字的目的。

(三)再讀古詩,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詩。教師激疑:同學們讀了這首詩,說一說知道了什麼。

2、學生一邊說,教師一邊歸納並板書。

樣子:頭上紅冠

大公雞 顏色:滿身雪白

打鳴:一叫門開

3、出示表格練習(口答)

4、突破難點,學習最後兩行。通過認識祖國的地圖,教讀祖國的名字和欣賞祖國的風景圖片等方式,學生情感得到了薰陶,入情入境,從而達到與作者、教材情感的共鳴。

(四)、品詞賞句,感悟詩情

1、自由讀第一句,看圖想一想:這隻大公雞的冠子和羽毛有什麼特點?(頭上紅冠,滿身雪白。)

(1)出示圖片,讓學生再次看一看大公雞的冠子和羽毛,理解“頭上紅冠”和“滿身雪白”。

(2)指名錶演大公雞“走”的神態。

(3)教師小結:同學們已經認識了這隻大公雞,你們在日常生活中聽見過大公雞的叫聲嗎?有誰知道它一般在什麼時候叫?我們學習第二句就知道了。

2、指名讀第二句,聯繫生活實際想一想:大公雞怎樣叫?

(1)理解“叫”。

(2)提問:大公雞一叫,人們就去幹什麼?(學生據古詩內容回答後,教師再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展開想象)

(3)說一說這句詩的大意。

(4)體會大公雞的勤勞:這首詩的作者喜歡這隻大公雞嗎?爲什麼?

(五)、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因爲學生預習時,大多已經將古詩背誦會了,所以該環節只需要給學生幾分鐘時間讓學生自由誦讀即可。

(六)、回讀古詩,完成作業

1、按古詩原文填空。

不敢輕言細語,一叫開。

大公雞

樣子顏色打鳴

2、畫一隻大公雞,看誰畫得又快又好。在畫的左上角題上《畫雞》這首詩,左下角寫上自己的名字。

(七)、課外延伸,積累語言

選擇一種動物,介紹它的樣子,從而將課堂延伸至課外,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繼續保持,並促進了學生間,學生和家長間的交流、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