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文祕知識 > 對當前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工作意見和建議

對當前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工作意見和建議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2W 次

如何健全內控機制,防範風險是當前行政部門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現實問題。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整理的對當前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工作意見和建議,歡迎大家閱讀!

對當前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工作意見和建議

  【對當前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工作意見和建議1】

結合地稅機關內控機制建設開展情況,對如何加強內控機制建設,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談些自己淺顯的認識。

一、建設地稅系統內控機制的主要內容

(一)合理的分權。建立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的權力運行體系,合理分權主要有兩個層面:一是縱向分權。把一個崗位依程序拆分成幾個崗位,分別由幾個人做,比如,在稅收徵管上實行“徵收、管理、稽查”相分離,在選人用人上實行推薦權、考察權、任用權相分離,在大宗物品採購和基建項目安排上實行“立項、審批、招標、實施”相分離,在財務管理和資金使用上實行“申報權、審批權、辦理權”相分離。二是橫向分權。把同一個崗位一個人做,安排幾個人做,不由一個人包辦。通過合理的分權,建立起程序嚴密、制約有效的權力運行機制。

(二)明晰的崗責。建立設崗科學、標準明確的崗責體系,根據權力制衡和人員結構的實際,明確內部工作責任和崗位責任,做到定崗、定職、定責。

(三)規範的流程。建立標準化、流水式的工作流程,在分析權力事項的分佈、結構、重點及運行規律的基礎上,按照規範、安全、高效的原則,科學規範工作流程,減少工作的隨意性,防範管理風險。同時,在能夠實現全程監控的前提下,儘可能簡化工作流程,實行標準化、流水式作業,以提高行政效率。

(四)完備的制度。建立完備的內控制度體系,確保內控機制建立在一個相對穩定、有序的基礎之上,按照嚴格、規範的法律規定,對各項稅收工作實行有效的監督控制。

(五)有力的保障。建立堅強有力的內控保障體系,確保各項內控制度、措施落實到位。

二、當前地稅系統內控機制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對內控工作缺乏全面、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大部分人認爲建立健全內控機制就是建章立制,簽訂個責任書、搞幾個制度,有了規章制度就有了內控機制,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忽視了內控機制是稅收業務流程中環環相扣的、動態監督的機制。這種監督是通過制衡作用儘量少出問題,及時發現和糾正問題,有效地防範、控制執法風險和管理風險的發生。

(二)監督問責不夠。在監督工作中經常形成監察部門單打獨鬥的局面,監督檢查未形成合力,在實際工作中,各責任科室和相關責任人更多地把主要精力放在業務工作上,在風險排查、防範措施制定方面工作不主動,內控機制建設進程緩慢。按內控機制的內容來看,內控機制幾乎覆蓋我們稅務部門全部業務和管理流程,由於未形成一套科學配合機制部門配合無力,未能形成工作合力,工作開展不平衡,

(三)崗責體系建設和工作流程還缺乏規範。有的崗位規範程度較高,有的崗位卻存在廉政風險點查找不準確的問題。規範操作實施起來難度大,各個工作崗位涉及到的點由誰來防範,又由誰來監督,防範措施是否落實到位,目前還沒有切實在可行的操作模式。幹部在廉政和執法風險點上出現問題,情節輕微的,有績效考覈、執法責任制的制約,情節嚴重的受法紀法規的追究。如果同時又按照內控機制的要求進行考覈追究,就會出現多頭考覈、重複追究的現象,會引起幹部的牴觸情緒,如果不按照內控機制考覈,內控機制的落實又缺乏制度保障。

三、加強地稅系統內控機制建設的建議

(一)圍繞“兩權”運行風險,進一步完善內控制度。風險防範從稅收業務到規費管理,從稅收執法權到行政管理權,要全部的梳理和完善。進一步細化部門和崗位職責,規範權力運行程序,使部門之間以及部門內部行爲主體之間,由於分工和責任的不同而相互約束和牽制,形成內生的制約力。將內控機制與現在使用的綜合徵管軟件有機結合,通過構建一套比較完備的內稅制度體系,實現崗位標準化、責任清晰化。

(二)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強化權力運行過程中的信息溝通。信息化的核心是要解決風險信息不對稱問題。面對大數據背景下的現代稅收徵管流程,手工狀態下的內控措施難以應對。充分運用網絡資源,加強信息化手段內控機制建設,做到全程留痕,可查可控,切實提高內控機制建設工作的科技含量。將權力行使過程變爲信息處理過程,增強程序的嚴密性,弱化人爲因素。將審批事項爲重點的各類權力運行納入信息化管理,實現實時監督、控制和綜合分析,整合行政管理、人事管理、財務管理等管理系統,使各類信息互融互通,便於溝通和監控。運用好、完善好現有的綜合徵管軟件和計算機考覈系統,切實掌握各類事項的受理、承辦、審覈、批准、辦結等信息,做到實時監控,全程制約。

(三)明確內控機制建設的責任主體和監督主體。一方面,應明確責任主體。無論是行政管理部門還是稅收業務部門,在制定制度、辦理業務過程中,應當體現完備的內控制約機制,保證建章立制、辦理事項的各項工作符合政策規定,由內控的“參與者”轉變爲“責任者”。另一方面,應明確監督主體。紀檢監察部門應迴歸監督職能本位,對行政管理部門、稅收業務部門的制度設計、業務流程的內控措施進行審查,對具體業務辦理的內控制度進行監督,由內控的“操辦者”轉變爲“監督者”,責任主體和監督主體明確公開,不能混淆。

  【對當前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工作意見和建議2】

當前,抓內控機制落實的思路還不夠開闊,要求還不夠嚴格,措施不夠得力,效果不夠理想,離上級要求和羣衆期望還有一定距離。

一、鄉鎮財政內控問題的原因分析

深入分析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既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鄉鎮財政職能多,任務重,壓力大。目前,鄉鎮財政職能不斷加大,特別是惠農補貼政策多,補貼資金總量大,補貼項目近百個,涉及人員衆多。新農合、新農保、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任務不斷增加,工作量大,人手不足,經費不足,鄉鎮財政往往應接不暇,疲於應付。眼下凡是有財政資金的地方,鄉鎮財政都有監管責任,單憑財政所的人手要監管到位顯然不現實。

(二)鄉鎮財政內控不完善、不平衡、不到位。隨着鄉鎮財政職能不斷轉變,需要完善鄉鎮財政內控機制建設,通過執行相關制度,規範工作程序,實現鄉鎮財政規範管理目標。但目前由於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以及體制機制原因,鄉鎮財政內部控制機制還處於缺位狀態,鄉鎮財政資金就地就近監管還存在“短板”現象,鄉鎮財政內控制度有的尚不健全,部分財政所內部監督工作仍較乏力,內控制度執行不力,內部監督檢查不夠規範。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檢查聯繫不夠緊密,內控機制建設還不能適應依法理財工作的要求。

(三)鄉鎮財政財務管理不規範、不科學、不透明。目前,鄉鎮財政資金規模越來越大,有效地管好財政資金顯得非常重要。而鄉鎮有些單位內部財務管理混亂,缺乏有效的內部控制監督機制和手段,造成資金資產損失浪費;有些單位利用虛假髮票掩蓋不合規支出套取財政資金;有些單位採用“白條抵庫”、虛構支出業務等方式貪污挪用資金;此外,資產賬外核算、出借銀行賬號等違規違紀現象也時有發生。由於鄉鎮財政內控制度建設不完善,內控制度科學性不強,內控執行不透明等因素,造成鄉鎮財政內部控制簡單等同於內部會計控制,致使內控制度不能有效執行,內控監督走過場。同時,鄉鎮財政隊伍年齡結構老化、幹部青黃不接,綜合素質普遍不高,難以適應鄉鎮財政內控機制建設的需要。特別是鄉鎮其他職能部門出於部門利益的考慮對財政的內控監督存在一定牴觸情緒,而財政的協調性不強,容易造成財政“一頭熱”的局面,與按照鄉鎮財政就地就近監管資金的訴求極不相稱。

二、加強鄉鎮財政內控機制建設的對策思路

鄉鎮財政要把加強內控機制建設作爲提高財政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常抓不懈,實現財政監督職能觸角向基層延伸和鄉鎮財政資金監督的日常化、常態化、持續化,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財政資金全覆蓋、無縫隙監管。

(一)夯實基礎,在提高內控機制的規範性上求突破。深入貫徹落實《財政部門內部監督檢查辦法》,要將內控機制建設作爲鄉鎮財政管理的重要環節,擺上議事日常,納入制度設計,統籌考慮,積極推進。要按照“不相容職務相分離”的原則,鄉鎮財政調整內設機構職能,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建立權責清晰、職能明確、相互制約、運轉高效的內控機制,實現授權與執行分離、執行與審查分離。

爲了深入推進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2012年,江蘇省財政廳在全省30個縣(區)進行鄉鎮財政資金就地就近監管試點工作,定期組織開展農村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家電下鄉”補貼等資金的發放以及村級“一事一議”項目實施情況的監管監察,發現問題及時查糾,確保國家各項民生政策真正落到實處。據統計,試點縣(區)納入鄉鎮財政資金監管的資金規模達416億元,查處違紀項目金額300萬元,節約財政資金700萬元。今年起,將鄉鎮財政就地就近縣鄉聯動監管工作從30個試點縣擴展到全省,覆蓋到所有縣鄉財政,由推廣轉向深入,由粗放轉向規範。我們要抓住鄉鎮財政資金就近就地監管的有利機遇,在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建立財權和事權相匹配的機制、財政資金有償使用、建立財政資金可追溯機制等方面,進一步完善內部控制制度,注重制度建設的系統性、科學性和先進性,提升制度建設的執行力,確保各項制度落實到實處,從而規範和約束鄉鎮財政管理工作行爲。

(二)強化監管,在提高內控機制的可執行性上求突破。鄉鎮財政是最基層的一級財政,是財政工作體系的基礎。要發揮鄉鎮財政就地就近實施監管的優勢,建立權責清晰、職能明確、相互制約、運轉高效的內控機制,對本級和上級財政安排的資金及其他部門、其他渠道下達的財政性資金,實行全面監管。在明確監管範圍的基礎上,從完善規章制度,健全內控機制,提高管理效益等方面入手,建立全面系統的鄉鎮財政內控制度體系,制定完善的預算資金管理、資產管理、辦理流程、政務公開、服務承諾、首問責任、限時辦結、責任追究等規章制度,制度設計要體現創新性、前瞻性和預見性,使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做到用制度管權,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以標準化流程設計鄉鎮財政業務的管理,建立信息通達、公開公示、監督抽查、考覈激勵四項機制,強化內控工作,提高監管水平。

一是信息通達機制。鄉鎮財政資金監管信息在鄉鎮財政所與縣財政局之間雙向傳遞。主要包括各級政府和部門安排用於鄉鎮、村等基層組織的各類財政資金的政策文件、撥款文件、管理辦法等,縣鄉財政指定專人爲信息聯絡員,具體負責收集整理和傳遞資金監管信息,並定期覈對資金監管信息。二是公開公示機制。按照相關政策要求和規定,對各級各部門預算安排用於鄉鎮等基層組織的各類財政資金,包括補助類、項目類、鄉鎮財政本級安排資金等有關情況進行公開公示。對公開公示主體有明確規定的,由規定的主體負責。沒有明確規定的,按“誰分配、誰公開,分配到那裏,公開到哪裏”的原則進行,對於影響較大,羣衆關注度較高的,通過廣播、電視、網絡、短信等方式進行。三是監督抽查機制。對納入鄉鎮財政監管範圍的補助類資金的補助對象、發放標準、發放程序、財務管理等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和抽樣檢測。四是考覈激勵機制。每年組織對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進行考覈,主要看內控制度是否健全,內控措施是否到位,提供的基礎數據是否真實可靠齊全,崗位責任是否落實,監管是否有效等,考覈結果作爲鄉鎮財政幹部選拔任用、調動、評先評優工作的重要依據。

(三)創新方法,在提高內控機制實效性上求突破。鄉鎮財政信息化是推進財政內控機制建設的重要技術支撐。要按照“金財工程”要求,建立健全各種基礎數據動態採集機制,在確保數據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推進系統應用和數據動態管理,及早實現鄉鎮財政業務工作信息化管理、無紙化辦公、電子化公示和查詢,並逐步建立流程暢通、業務系統、數據共享的一體化管理信息系統,從而爲加強對鄉鎮財政資金運行情況的實時監控和跟蹤分析創造條件。要樹立“大監督”理念,建立健全鄉鎮財政高效順暢的內部監督機制,努力做到監督與日常管理同步,監督與資金流向、流程和使用結果同步。在鄉鎮財政業務管理工作中,注重事前、事中、事後監督相結合,注重日常監督與專項監督相結合,通過採取監控、督促、調查、審查、檢查、評價等方法,實現自我發現問題、自我整改糾正、自我規範管理,提高財政資金分配與使用的規範性、安全性、有效性。要落實“爲國理財,爲民服務”的財政工作宗旨,把深化內控機制建設作爲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重要內容,加強組織領導,堅持以制度管人管事,實現鄉鎮財政權力、崗位、責任、制度的有機結合,將財政權力運行的全過程都納入制度約束之下,最大限度地減少體制障礙和制度漏洞,確保財政各項任務順利完成,確保鄉鎮財政資金和財政幹部兩安全。

完善鄉鎮財政內控機制建設,對於切實提高鄉鎮財政部門依法行政、依法理財水平,有效預防違法違紀問題發生,保障財政資金和財政幹部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


1.關於對當前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工作意見和建議

2.對當前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工作意見和建議

3.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遇到的困難

4.機關單位內控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遇到的困難

5.當前內控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遇到的困難

6.內控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遇到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