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圓的面積說課稿(通用7篇)

圓的面積說課稿(通用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7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說課稿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圓的面積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圓的面積說課稿(通用7篇)

圓的面積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評委、教師:

大家好!

我是吉林市昌邑區樺皮廠鎮中心小學的李強。我說課的題目是《圓的面積》。

一、教學分析

《圓的面積》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三節。它是在學生了解和掌握了圓的特徵、學會計算圓的周長以及學習過直線平面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也是今後進一步學習圓柱和圓錐等知識的基礎。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六年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學習經驗,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正確運用圓面積的計算公式解決簡單問題。

2、過程方法目標:經歷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在推導過程中體會轉化的數學思想;初步感受極限思想。

3、情感態度目標:學生在探究過程中,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體驗成功的樂趣,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教學難點:體會轉化的數學思想,初步感受極限思想。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圓片、剪刀,直尺、量角器等。

二、說教法學法

本課將“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體會數學思想爲主線。”的理念貫穿教學的始終。教學時,針對整合點,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動態、直觀的演示,彌補動手操作和想象的不足,讓學生直觀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突破重點和難點。

三、說教學過程{爲了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設計瞭如下的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數學來源於生活,創設現實的生活情境,“圓形草坪”情境圖,一方面使學生了解圓的面積的含義,另一方面,使學生體會在實際生活中計算圓面積的必要性。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初步探索,體會“轉化”思想:

首先,設置問題情景,怎麼求圓的面積呢?當學生束手無策時,幫助學生從頭腦中搜索出已有的與解決這一問題相關的知識和方法-----轉化思想。

然後,圍繞“轉化”教師和學生在小組內展開討論、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並逐步得出解決問題的思路。

接下來,引導學生說明兩個組方法的共同點。爲深入研究做鋪墊。

2、深入研究,感受“極限”思想

學生研究時從直覺上覺得這樣繼續剪拼下去,得到的圖形一定會越來越像平行四邊形,但是隨着平均分的份數越來越多,學生的動手操作變得很困難。

針對此整合點,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直觀動態的演示,彌補動手操作和想象的不足,展示把圓分成32份、64份拼成的圖形越來越接近長方形。讓學生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想像的過程”,建立了空間觀察和空間想象力。再把拼成的圖形進行對比,問:你們發現什麼了?再繼續分下去呢?使學生充分體驗了極限思想。

3、深化思維、推導公式

這一環節,將常規教學手段和信息技術分段並用。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首先引導學生回憶把圓轉化爲長方形的過程,併發放示意圖,學生藉助數字、字母、符號等,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推導圓面積的計算公式。然後針對有困難的小組,利用課件動態的演示,化靜爲動,化抽象爲具體,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圓面積公式推導過程的理解。最後交流展示,歸納公式。

通過三個環節的教學,藉助信息技術的優勢,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三)解決問題,檢驗鞏固

本課主要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經歷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體驗轉化和極限的數學思想,所以本節課只設計了兩個基本練習,目的是鞏固學生對圓面積計算的理解。

(四)回顧知識,體味思想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的學習,不僅是數學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是數學思想與方法的學習。課的最後我提問:“本節大家有什麼收穫?”這樣不僅和學生回顧了本節課的數學知識,又重新體味瞭解決問題的數學思想。

四、教學效果

本節課,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認識水平以及學生不同的思維層次,將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進行有機的結合,培養了探索精神,滲透了數學思想,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了不同的發展,有效地促進了教學目標的達成,提高了教學效率。

圓的面積說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全日制小學數學課本第十一冊第一單元"圓的面積"。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

圓是小學階段的最後的一個平面圖形,通過對圓的研究,使學生認識到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同時滲透了曲線圖形與直線圖形的關係。圓的面積是在學生認識了圓的特徵,掌握了圓的周長的計算,以及學過了直線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對圓的面積有關知識學習,不僅加深學生對周圍事物的理解,也爲以後學習圓柱,圓錐和繪製簡單的扇形統計圖打下基礎。

學情分析

學生從認識直線圖形發展到認識曲線圖形,是一次飛躍,但從學生思維特點的角度看,六年級學生以抽象思維爲主,具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這一學段中的學生已經有了許多機會接觸到數與計算、空間圖形等較豐富的數學內容,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歸納、類比和推理的數學活動經驗,並具有了轉化數學思想的能力。所以,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以及圓的面積公式的應用是本節課的重點,在圓的面積公式推導過程中,對“化曲爲直”、“化圓爲方”,的理解是本節課的難點。

教學目標分析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的數學教學應以學生髮展爲本,培養能力爲重,同時也要強化應用意識,所以根據本節課的特點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圓的面積的計算公式,溝通圓與其它圖形之間的聯繫,培養學生觀察、操作、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邏輯推理能力,培養學生靈活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學會利用已有的知識,運用數學思想方法,推導出圓面積計算公式;滲透極限、轉化、以直代曲等數學思想方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認真觀察、深入思考的良好思維品質,鍛鍊學生面對困難勇於克服、鍥而不捨的精神

二、說教法

針對六年級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以及他們現在的知識水平。採用啓發式,小組合作等教學方法,讓儘可能多的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課堂上教師要成爲學生的學習夥伴,與學生“同甘共苦”一起體驗成功的喜悅,創造一個輕鬆,高效的學習氛圍。

爲了更好地展示數學的魅力,結合一定的多媒體輔助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增加形象感與趣味性,騰出足夠的時空和自由度使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

三、說學法

通過實例引入,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數學,在藉助長方形面積公式來推導圓的面積公式的同時,使學生體會到觀察,歸納,聯想,轉化等數學學習方法,在師生互動中讓每個學生都動口,動手,動腦。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

四、說教學過程

基於以上認識,爲了有效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順利的實現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五個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出示課件“在一片綠草地上,一匹小馬被它的主人用一根長2米的繩子栓在一棵小樹上,它的主人想考考我們”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並對圓的周長進行復習,引入新課。使學生對所學的內容產生內在的需要和好奇心,懷着這份強烈的求知慾望走進學習新知識的課堂。

第二環節轉化思想,推導公式

通過回憶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並分析,對比各個公式推導過程的共同點就是將要學的圖形轉化爲已學過的圖形,接着幫助和指導學生動手操作,通過分一分、剪一剪、想一想、議一議來認識圓面積的推導過程。既充分利用教材,又讓學生學會自主探究,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

教師先將將圓平均分成4份,進行拼圖,目的是教給學生由圓轉化爲近似長方形的方法,並初步感知圓的形狀變了,但面積並沒有變。再讓學生親自動手將圓平均分成8、16、32等份拼圖,使學生進一步感知拼成的圖形更接近於長方形。此時,經過學生的空間想象,他們在大腦中已經形成了由圓轉化成長方形的圖像,這時顯示將圓等分的過程及拼成的長方形的圖像,會使學生在視覺上得到證實,他們的.思維結果是正確的:將圓平均分成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長方形,但面積始終是不變的。運用教具顯示由圓到近似長方形的圖像的變換過程,揭示出數學知識的內在規律的科學美,並充分體現構圖美和動態美的特點,它能刺激學生,強化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探求知識奧祕的慾望,有助於解除學生視聽疲勞,提高學習效率。教具的輔助教學促進學生良好思維品質的形成,達到了預想的教學目的。

第三個環節:運用公式,解決問題。

完成例1、例2,要求學生運用公式正確計算,注意書寫格式和運算順序。兩道例題由淺入深,由數學到生活,由具體到抽象的設計,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用到現實中去,去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第四個環節:活用新知,紮實練習。

對於鞏固練習,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設計,意在讓學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礎上,正確地掌握公式,並能運用知識解決實際的問題。第一層次的練習是以文字題的形式給出半徑和直徑求圓的面積。第二層次的練習是通過認真分析判斷正誤。這一組知識運用練習體現了一定的密度和梯度,重在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學生解決圓的面積的問題必須先知道圓的半徑,再求圓的面積。

第五個環節全課總結

讓學生回憶一下圓的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要求圓的面積,需要知道什麼條件?通過對全課的回顧總結,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第六個環節實踐運用,拓展練習

出示一張光盤,這張光盤由內、外兩個圓構成。光盤的銀色部分是一個圓環。請同學們用想到的方法算一算這個圓環的面積,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從而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教學效果預測

圓的面積一節的教學設計堅持以“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理念爲指導,以發展學生的概括抽象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爲核心,以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爲主線,着力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去推導、應用圓的面積公式。努力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的和諧發展,預計會受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說課中有不當之處,請各位領導老師批評指正。

圓的面積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說課內容是西師版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二單元中《圓的面積計算》第一課時。

2、教材、學生情況分析:

這是一節概念與計算相結合研究幾何形體的教學內容,我認爲該內容與教材前後的內容有着密切的關係。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平面直線圖形的面積計算和圓的初步認識以及圓的周長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幾何知識的一項重要內容,爲以後學習圓柱、圓錐等知識和繪製統計圖作了鋪墊。

從學生的知識水平來看,從學習直線圖形的知識,到學習曲線圖形的知識,不論是內容本身,還是研究問題的方法,都有所變化。從空間觀念方面來說,進入了一個新的領域。

3、教學目標

遵循教材的編寫意圖並從學生的知識水平以及生活經驗出發,我擬訂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爲:

(1)知識與技能目標:推導出圓面積計算的公式,並會用公式計算圓的面積;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進一步培養學生樹立和運用轉化的思想,初步滲透極限思想,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注重小組合作培養學生互相合作、互相幫助的優秀品質及集體觀念。

基於以上的教學目標:把教學重點定爲是掌握圓面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則是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和極限思想的滲透;

教學關鍵是弄清拼成的圖形的各部分與原來圓的關係。

二、說教學策略

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精神,本課教學我以“學生髮展爲本,以活動探究爲主線,以創新爲主旨”:主要採用了以下4個教學策略:(具體教學策略請看教學過程部分)

1.知識呈現生活化。以雲南景洪的曼飛白塔的塔基爲圓柱形石座,底面周長是42.6米,這座塔至少佔地多少平方米。讓生活數學這一條紅線貫穿於課的始終.

2.學習過程活動化。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探究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

3.學生學習自主化。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去探究圓的面積計算公式。

4.學習方法合作化。在探究圓的面積計算公式中採用4人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

從而真正實踐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三、教學過程

秉着“將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的指導思想,我將教學過程擬訂爲“創設情境,激趣引入——引導探究,構建模型——分層訓練,拓展思維——總結全課,佈置作業”四個環節進行,努力構建自主創新的課堂教學模式。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興趣是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的重要心理基礎,爲了使學生樂學,在第一環節中,我首先通過教材插圖,從而引出課題:圓的面積計算。

在這一環節中,我通過情景設置,拉近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距離,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求知,爲下一環節做好鋪墊。

(二)引導探究,構建模型

第二環節是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爲了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安排了啓發猜想,明確方向----化曲爲直,掃清障礙----實驗探究,推導公式----展示成果,體驗成功----首尾呼應,鞏固新知五大步進行:

第一步:啓發猜想,明確方向。

鼓勵學生進行合理的猜想,可以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更爲廣闊的空間。因此,在第一步:啓發猜想,明確方向中。我啓發學生猜想:“比較兩個圓誰的面積大,你覺得圓的面積和哪些條件有關?怎樣推導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呢?”對於第一個問題,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很自然的會作出合理猜想。但對於怎樣推導圓的面積計算公式這個問題,學生根據已有知識,想到可以將圓轉化爲以前學過的圖形,再求面積。至於如何轉化,怎樣化曲爲直,因受知識的限制,學生不能準確說出。我抓住這一有力契機,進入下一步教學。

第二步:化曲爲直,掃清障礙。

在第二步:化曲爲直,掃清障礙教學中。我首先借助多媒體課件將大小相等的圓分別沿半徑剪開,先分成8等份、然後拉直,再分成16等份拉直、最後分成32等份,再拉直,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發現平均分的份數越多,分成的近似等腰三角形的底就越接近於線段。這一規律的發現,不僅向學生滲透了極限的思想,更要的是爲學生徹底掃清了“轉化”的障礙。這時我適時放手,進入下一步教學。

第三步:實驗探究,推導公式。

在第三步:實驗探究,推導公式教學中。我首先提出開放性問題:你能不能將圓拼成以前學過的圖形,試着剪一剪,拼一拼,想一想,議一議拼成的圖形的各部分與原來的圓有什麼關係?能不能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這裏,我沒有硬性規定讓學生拼出什麼圖形,而是放開手腳讓學生拿出已分成16等份的圓形卡紙小組合作去剪,去拼擺,並鼓勵學生拼擺出多種結果,從而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能力。

第四步:展示成果,體驗成功。

在學生小組討論後,我將引導學生進入第四步教學,爲學生創設一個展示成果,體驗成功的機會。讓學生向全班同學介紹一下自己是如何拼成近似平行四邊形,長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如何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然後由學生自己,同學和教師給予評價。同時對拼成近似長方形的情況,教師再結合多媒體的直觀演示,並結合板書。

首先讓學生明確圓周長的一半相當於這個近似長方形的長,半徑等於寬,圓的面積等於長方形的面積,這是教學的關鍵,再此基礎上進行推導,得出圓面積等於周長的一半乘以半徑,再讓學生弄清圓周長的一半等於πr,從而得到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化簡後用字母表示爲S=πr2。

第五步:首尾呼應,鞏固新知

在學生獲得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後,我進入第五步:首尾呼應,鞏固新知的教學。這座塔至少佔地多少平方米;求出它的面積。從而達到了對新知的鞏固。

四、分層訓練,拓展思維

爲了深化探究成果,在第三環節:分層訓練,第一層:基本性練習,第二層:綜合性練習,第三層:發展性練習。實現層層深入,由淺入深。逐步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並使學生深刻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併爲生活服務”的道理。

(附練習設計)

第一層:基本性練習

1.畫一個半徑爲2.5cm的圓,再求出這個圓的面積。

第二層:綜合性練習

2.求下面各圓的面積。

r=15釐米r=24釐米d=9分米

第三層:發展性練習

3.一個運動場(如下圖),中間是長方形,兩頭是半圓形。這個運動場的周長是多少?面積是多少?

圓的面積說課稿 篇4

說教法:

針對六年級的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以及他們現在的知識水平。採用啓發式,小組合作等教學方法,讓儘可能多的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課堂上教師要成爲學生的學習夥伴,與學生一起體驗成功的喜悅,創造一個輕鬆,高效的學習氛圍。

說學法:

通過實例引入,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數學,在藉助長方形面積公式來推導圓的面積公式的同時,使學生體會到觀察,歸納,聯想,轉化等數學學習方法,在師生互動中讓每個學生都動口,動手,動腦。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爲了更好地展示數學的魅力,結合一定的多媒體輔助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增加形象感與趣味性,騰出足夠的時間和自由度使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

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滲透轉化

新課開始,我先讓學生回憶已經學過的圓的認識、周長及長方形、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以喚取學生對舊知識的回憶,爲新知識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創設情景,引出課題

出示“一隻小狗被它的主人用一根長10米的繩子栓在草地上,問小狗能夠活動的範圍有多大?”的ppt課件。啓發學生進行猜想,然後展開討論同學們的方法是否可行,從而引出課題,講授圓的面積的概念。融新知識於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之中,這樣做,目的就使學生在對新知識的渴望中產生探究的興趣。

(三)、合作學習,探索新知

爲了幫助學生開展探究活動,第一步,引導學生小組合作,通過剪拼圖形推導出圓的面積的計算公式。學生進行四人小組活動後,我讓各小組的代表展示自己剪拼的作品,根據學生出現的多種情況,我利用課件演示把一個圓平均分成8等份、16等份、32等份、64等份、128等份後,並拼成近似的長方形,這樣設計讓學生在視覺上得到證實:將圓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長方形。當把圓平均分成無數份時,拼成的圖形就成了長方形,即“化曲爲直”。這樣的設計給予了學生自主創新的機會,學生真正成爲了探究活動的主體。

第二步,我讓學生討論:根據轉化的圖形如何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拼成的近似長方形的長相當於圓的什麼?寬相當於圓的什麼?學生通過觀察討論發現:在剪拼的過程中,圖形的形狀變了,但面積沒變,拼成的近似長方形的面積等於圓的面積,近似長方形的長等於圓的周長的一半,寬等於圓的半徑,因爲長方形的面積等於長乘寬,所以圓的面積等於圓的周長的一半乘半徑,從而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的字母公式s=πr。

學生彙報探究結果之後,爲了使學生更直觀、更形象的理解“極限”的概念,我適時進行教具演示,引導學生觀察:把圓平均分成八份、十六份、三十二份後,拼在一起,再觀察每次拼成的圖形中閃動的曲線與圓周長的關係。學生就會明白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長方形,當分的份數足夠多時,曲線就接近直線了。由於在剪和拼的過程中,圖形的大小沒有發生變化,也就是圓的面積等於這個拼成的近似長方形的面積。就這樣,抽象難懂的“極限”的概念就在教具直觀、形象的演示中初步理解了。

在這個環節中,把學生的動手操作和直觀、形象的教具演示相結合,對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圓的面積說課稿 篇5

說內容:

我備課的內容是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三節《圓的面積》。這部分內容是在初步認識圓,學習了圓的周長以及學過幾種常見直線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從學習直線圖形的面積到學習曲線圖形的面積,無論是內容本身,還是研究方法都是一次質的飛躍。學生掌握圓的面積計算方法是十分必要的,不僅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也爲以後學習圓柱、圓錐的知識打下了基礎。

說目標:

遵循教材的編寫意圖及課標要求,我確定本節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瞭解圓面積的含義,理解和掌握圓的面積計算公式,能正確計算圓的面積。

2、過程與方法: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經歷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體會“化圓爲方”的轉化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運用轉化思想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圓的面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理解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說教學策略:

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節教學我將以活動探究爲主,引領點播爲輔,採用三個教學策略。

1、知識呈現生活化:結合圓形草坪的實際情境,引出本節要探究的問題,拉近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距離,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

2、學習過程活動化:引導學生在剪拼的操作活動中運用轉化的思想“化曲爲直,化圓爲方”,將圓轉化成已學過的平面圖形,再通過觀察、比較、分析等活動推導得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

3、學生學習自主化: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充分參與,纔會明白轉化的過程,纔會理解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從而突破難點。

圓的面積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本冊書第四單元第三節課。這節課是在學生充分認識了圓的各部分特徵和掌握了圓的周長的計算的基礎之上進行教學的。通過對圓面積的研究,使學生初步掌握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爲以後學習圓柱、圓錐的表面積及體積打基礎。

2、學生分析

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有進一步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生已經掌握了用轉化法推導幾何圖形面積公式的方法,通過本課的學習繼續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以及遷移類推能力。本課學生通過合作探究應該能很順利地掌握本課內容。

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和掌握圓面積的計算公式,能應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能力目標:進一步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分析概括,以及遷移類推的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演示、操作,進一步讓學生體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的理念;喚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全體學生積極參與探索,在參與中體驗成功的樂趣。

4、說重點、難點:

由於學生初次接觸曲線圖形,很難理解圓等分後的轉化過程和“極限”的概念,所以我確立本課的:

教學重點:圓面積的推導過程。

教學難點:學生在合作探究中把圓轉化成學過的圓形。

二、說教法

這節課,我以“猜想--估算--合作探究----驗證”爲主線,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在小組合作、動手探究的過程中學習,使學生在愉悅中體驗成功的樂趣。

三、說學法

爲了突破教學難點,我引導學生在合作探究中經歷觀察、操作、推理、想象的過程,又藉助教具和掛圖直觀性,在演示中進一步觀察、體會,從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了相應的發展。

四、說教學流程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新課伊始,出示幫助公園的叔叔阿姨怎樣計算這塊圓形草坪的佔地面積的問題的掛圖。啓發學生針對這個問題進行猜想,然後展開討論同學們的方法是否可行,從而引出課題。此處改變了原來設計的單調的複習,融新知於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之中,這樣做,目的就使學生在對新知識的渴望中產生探究的興趣。

2、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爲了幫助學生開展探究活動,第一步,我給每個小組發一張方格圖,讓學生在圖上隨意畫一個圓,並估算出圓的面積。學生彙報後,激勵學生評價哪種估算方法最好。這個環節目的就是使學生在估算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化曲爲直的轉化思想

第二步,引導學生小組合作,通過剪拼圖形推導出圓的面積的計算公式。在這個環節,我讓孩子們用桌子上的卡紙,做個實驗,在硬紙畫一個圓,把圓分成若干(偶數)等份,剪開後,用這些近似等腰三角形的小紙片,拼一拼,可以同桌合作,看能發現什麼?一會向老師彙報。這樣的設計給予了學生自主創新的機會,學生真正成爲了探究活動的主體。

第三步,學生彙報探究結果之後,爲了使學生更直觀、更形象的理解“極限”的概念,我適時進行教具演示,引導學生觀察:把圓平均分成兩份、四份、八份、十六份後,拼在一起,再觀察每次拼成的圖形中閃動的曲線與圓周長的關係。學生就會明白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長方形,當分的份數足夠多時,曲線就接近直線了。就這樣,抽象難懂的“極限”的概念就在教具直觀、形象的演示中迎刃而解了。

然後,我又用教具演示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的各部分間的關係,學生很快地通過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從而順利地完成知識的遷移。(出示填空練習題)

在這個環節中,把學生的動手操作和直觀、形象的教具演示相結合,對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3、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爲了進一步鞏固學生對已學知識的理解和圓的面積公式的應用,在練習題的設計上,由淺入深,注重習題的實效性、趣味性。(教學掛圖出示)首先讓學生計算課前所剪圓形學具的實際面積,與估算結果相比較。然後設計了基本練習題和基本應用題。最後設計了趣味性較強的題:“早上,媽媽讓聰聰上學時把牛拴在草地上,下午放學的時候再把牛牽回來,拴牛的繩子長4米,牛吃草的面積有多大?如果牛每小時吃草約8平方米,那麼等下午聰聰回來的時候,牛會不會捱餓?如果牛捱餓的話,你有什麼好辦法解決呢?”故事一出,學生便主動思考,想辦法,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又把知識進行了延伸與拓展。

4、鞏固自學,提高能力

在完成練習題後,讓學生們看教材68--69頁的內容,把不明白的內容和同桌互相探討,共同解決。

5、總結提高,小結全課。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什麼?

(2)這節課同學們真不簡單,我們把圓轉化成學過的圖形,自己發現、推導了圓的面積的計算方法。老師相信同學們今後一定能經過自己的努力,大家的合作探究,解決更多的數學問題。

小結既注重知識技能的總結,注重了學習方法,轉化思想,獨立思考,羣體合作等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總結

整個教學內容,我本着讓孩子們自己動手操作、動腦思考、互相合作、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去設計,孩子們易於接受,學習氣氛良好。加之老師製作的教具和掛圖的配合,相信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圓的面積說課稿 篇7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94、95頁及練習二十四相關練習。

說教學目標:

本課學習是在學習了圓的周長的基礎上進行的,通過引導學生回憶所學三角形、梯形等面積計算的推導過程,特制定如下目標。

1.理解圓的面積的含義。

2.經歷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理解和掌握圓的面積公式。

3.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收集處理簡單數據的能力。

說教材內容及重點、難點:

本課教學採用實驗的方法,把圓分割成若干等份,再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分割的份數越多,拼得的圖形就越接近於長方形,然後由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S=πr2。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圓的面積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經歷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把圓轉化成近似的長方形,然後由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得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

說教學對象:

把未知的問題轉化成已知的問題,是常用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學生在學習求直線圖形的面積時,已經用過這種方法,如求三角形面積時,是把三角形通過重合、旋轉、平移之後,拼成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然後由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得出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首先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採用實驗的方法,把圓分割成若干等份,再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根據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得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

說教學策略及教法:

1.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徵,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

2.教師先邊演示邊引導學生學習“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方法的推理過程,再讓學生充分利用“幾何畫板”學習資源,以自主、探究、合作與交流的方式鞏固所學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及計算一些具體圓的面積。

3.教師設計並利用幾何畫板課件,進行例題學習過程與方法的演示,以激發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習的效果。

絡教學環境:

本節課的絡環境爲多媒體絡教室、因特、校園。利用因特、校園讓學生檢索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設計多媒體教學軟件,通過教室內部絡讓學生使用,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在複習引導中我們首先讓學生回想一下什麼叫面積,理解平面圖形的面積,然後讓學生回憶長方形的面積是怎樣計算的,爲學習圓的面積公式作鋪墊,同時回憶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等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師注意必要的複習鋪墊,直觀的演示,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引導學生複習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滲透了要求圓的面積也需從轉化的思想放手。

二、新知學習

1.理解圓的面積的概念。

根據前面的複習引導學生猜想一下圓的面積的概念,並指出圓的面積是指哪一部分,出示不同大小的圓,在教師的演示下讓學生直觀感知圓面積的大小。

2.探索圓的面積計算公式。

通過幾何畫板的直觀演示,教師拉動圓的直徑,學生進行觀察,圓的面積的大小可能與它的什麼有關(直徑)。那與半徑又有什麼樣的關係呢?學生進行猜想。

①出示一個正方形,並在正方形內畫一個以正方形邊長爲直徑的圓,讓學生比較兩個圖形的面積有什麼關係?(3r2<圓的面積<4r2)

②這樣設計讓學生觀察到圓的面積與以它直徑爲邊長的正方形面積的關係,引導學生將圓分割後拼成一個長方形。

③向學生提出問題:我們應把圓轉化成一個什麼樣的圖形呢?

學生進行自學書本有關內容,探索如何把一個圓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並且思考圓與轉化後的圖形有什麼關係,在這裏滲透轉化的思想

④學生自學以後,探討:這樣看來爲什麼只能得到近似的平行四邊形,能拼成一個標準的長方形嗎?學生相互討論,應該如何操作。只有分的份數越多,才能越接近長方形,此時教師演示轉化的過程,學生觀察。

⑤根據演示,探究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從而得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S=πr2

3.根據圓的面積計算公式,讓學生想一想要求圓的面積,必須知道什麼條件?(直徑、半徑或周長)

4.根據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出示例3,學生進行自學,相互討論,計算出圓的面積。

三、練習反饋

在練習反饋中設計了基本練習與綜合練習。基本練習主要是完成書本練習二十四的第1—5題的有關內容,加強學生對圓面積的認識,並能熟練計算圓的面積。綜合練習是培養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讓學生根據不同的條件求出陰影部分的面積,這樣既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反思體驗

讓學生共同回憶本節課所學的內容,學生講講自己有什麼收穫?以及如何計算圓的面積?推導圓的面積公式用了什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