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圓錐體積的說課稿(通用6篇)

圓錐體積的說課稿(通用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7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圓錐體積的說課稿(通用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圓錐體積的說課稿(通用6篇)

圓錐體積的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本節課是西師版義務教育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數學下冊第38頁—41頁的內容,圓錐是小學幾何初步知識的最後一個教學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平面圖形以及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這三種立體圖形的基礎上進行研究的。以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爲學生學習其它圖形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爲了做到有的放矢,我特制定以下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掌握圓錐的體積公式,能運用公式進行計算。

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觀察、討論等活動中探索圓錐的體積公式。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自覺養成合作交流與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圓錐體積公式的運用。

教學難點:

掌握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突破點:

組織學生動手做實驗,引導學生動腦、動手,推導出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二.說教法、學法

教法: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實際水平,以及教學內容的特點,本節課我以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爲主,採用情境教學法、啓發教學法,實驗活動法,歸納總結法。教學中,既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又要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

學法:採用分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模式,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合作學習、創新學習,學生通過具體實踐、操作、討論、驗證、總結、歸納等學生活動,從而使學生從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進而達到感知新知、驗證新知、應用新知、鞏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三,課前準備

要求每個學生自制等底等高的圓柱形容器和圓錐形容器各一個。教師準備:等底等高的圓柱體、圓錐體教具,實驗用的細沙。

四,教學過程:

1、情境導入,引出課題:(3分鐘)

首先我會讓每個小組,抽出一個代表給大家說一說在我們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看見圓錐體,這樣做不僅給本課的講解創設了情境,更讓學生體驗到了從實際背景中抽象出數學問題、構建數學模型、得到結果、解決問題的過程。然後,我會追問學生:圓錐的體積到底怎樣求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所要探討的主要內容,板書課題《圓錐的體積》

2、讀講結合,自主探究(15分鐘)

此時我會讓學生拿出已經準備好了的等底等高的圓柱形和圓錐形容器,然後提問以下幾個問題:1,這兩個容器有什麼共同的特徵2,誰的體積更大?3,圓錐的體積是圓柱的多少呢?它們之間有沒有一定的數量關係?

問學生:“你用什麼辦法驗證自己的猜想呢?”這時候,肯定要有一部分聰明的或者已經預習課本的同學會說:“將圓錐形容器裝滿沙或水,在倒入圓柱形容器,看幾次能倒滿。”這時候就讓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驗證他們的猜想。

教師只需要做最好總結:圓錐的體積等於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如果用V表示圓錐的體積,S表示底面積,h表示高,那麼就能得出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爲:V=1/3Sh

3、運用新知,解決問題(10分鐘)

多媒體出示:一個鉛錘高6cm,底面半徑4cm。這個鉛錘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100.48(立方厘米)

答:這個鉛錘的體積是100.48立方厘米。

你能計算出鉛錘的體積嗎?同時提問一個程度比較好的同學進行演板,演板完畢後,教師不失時機的對其做出評價,同時強調做題格式。然後,進行一題多變:1,改變題中的半徑和高的數值2,把半徑該爲直徑3,把半徑改爲高,從而起到進一步鞏固公式的作用

多媒體出示:煤廠有一堆近似於圓錐的煤,煤堆底面周長18.84米,高1.8米。準備用載重5噸的車來運。一次運走這堆煤,需要多少輛車?(1m3煤重1.4噸)

煤堆的底面積:

煤堆的體積:

1.4 16.956÷5≈5(輛)

答:需要5輛車。

學生自主解決,同組交流解題的心得。

4、圓錐在生活中的應用(多媒體展示)(2分鐘)

5、運用公式,體會新知(多媒體展示)(5分鐘)

6、質疑問難,總結昇華(3分鐘)

在此環節中,我會問學生“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有哪些收穫,是怎樣推導出圓錐的體積的公式的。

7、佈置作業(多媒體展示)(2分鐘)

圓錐體積的說課稿2

  一、說教材:

1、本課教學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的第一單元《圓柱與圓錐》中《圓錐體積》的第一課時。教學內容爲圓錐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例2、例3,相應的“做一做”及練習四的習題。

2、本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圓柱體積計算和認識了圓錐的基本特徵的基礎上學習的,是小學階段幾何知識的最後一課。學好這一部分內容,有利於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進一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打下基礎。教材按照實驗、觀察、推導、歸納、實際應用的程序進行安排。

3、教學重點:能正確運用圓錐體積計算公式求圓錐的體積。

教學難點:理解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4、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並掌握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學會運用圓錐體積計算公式求圓錐的體積;

能力目標:能解決一些有關圓錐的實際問題,通過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實驗,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觀察比較能力;

情感與價值觀:通過實驗,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內在聯繫,滲透轉化思想,培養交流與合作的團隊精神。

5、教具準備:等底等高的圓柱、圓錐一對,與圓柱等底不等高的圓錐一個,與圓柱等高不等底的圓錐一個。

學具準備:讓學生分組製作等底等高的圓柱、圓錐若干對,一定量的細沙。

  二、說教法:

1、實驗操作法。

波利亞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爲這種發現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繫。”因此,我在課上設計了一個實驗,通過學生動手操作,用空圓錐盛滿沙後倒入等底等高空圓柱中,發現“圓錐的體積等於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利用實驗法,爲推導出圓錐的體積公式發揮橋樑和啓智的作用,有助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2、比較法、討論法、發現法三法優化組合。

幾何知識具有邏輯性、嚴密性、系統性的特點。因此在做實驗時,我要求學生運用比較法、討論法、發現法得出結論:“圓錐的體積等於與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然後再讓學生討論假如這句話中去掉“等底等高”這幾個字還能否成立,並讓學生用不等底等高的空圓錐、空圓柱盛沙做實驗,發現有時裝不下,有時不夠裝,有時剛好裝滿,得出結論:不是所有的圓錐體積都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從而加深了“等底等高”這個重要的前提條件。

  三、說學法

我在研究教法的同時,更重視對學生學法的指導。

1、實驗操作法。

2、嘗試練習法。

  四、說教學程序:

本節課我設計了以下五個教學程序:

1、複習舊知,做好鋪墊。

複習圓錐的認識和圓柱的體積公式及其應用,爲新知遷移做好鋪墊。

2、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我們掌握了圓柱體積公式及其應用,並認識了圓錐,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圓錐的體積。(板書課題)

(2)圓錐體積和圓柱體積有什麼關係嗎?

3、實驗操作,探究新知。

本環節教學是本節幾何課成敗的關鍵。爲了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在這個環節中,我儘量給學生有對象可說,有東西可做,有問題可想,有步驟可循,讓學生都能主動地操作、觀察、比較、分析和歸納。

(1)在實驗時,我提出了四個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進行操作:

a比一比,量一量,圓柱和圓錐的底和高之間有什麼關係?

b用空圓錐裝滿沙,倒進空圓柱中,可以倒幾次?每次結果怎樣?

c通過實驗你發現了什麼?

d你能用實驗說明“圓錐的體積不一定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嗎?

(2)學生彙報實驗結果。說出圓錐體及計算公式。

(3)教師歸納公式,學生記憶公式。(板書結論和公式)

4、嘗試練習,鞏固提高。

(1)同時出示例2和例3。

①課件示例題,指名讀題,說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②分析題意。

③指名板演。

③集體訂正,指出計算圓錐體積時,一定不要忘了乘“1/3”。

(2)鞏固練習,形成技能,完成“做一做”。

這個環節充分放手讓學生自己嘗試練習,可以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

5、看書質疑,佈置作業。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知識?還有什麼疑問的嗎?看書總結和質疑,是一堂課的重要環節。每一節成功的課,都應該留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去質疑答難,從而實現課內向課外的延伸。在完成了書上的基礎練習之後,設計了三個發展練習,分別是知道半徑和高;直徑和高;周長和高;求體積,這樣即滿足了基礎知識的學習,又使優生能有所提高。

以上是我對《圓錐的體積》一課的說課,如有不妥望各位老師給予幫助指導。

圓錐體積的說課稿3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

我今天教學的內容是圓錐的體積,圓錐是小學幾何初步知識的最後一個教學單元中的內容,是在掌握了圓的周長、面積和圓柱的體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圓錐,掌握圓錐的特徵以及各部分的名稱。理解求圓錐體積公式的計算公式,會運用公式計算圓錐的體積。圓錐體是人們在生產、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形體。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觀察和實驗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圓錐特徵和圓錐的體積公式,能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圓錐的體積。

(2)技能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滲透事物間相互聯繫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啓蒙教育。

3、教學重難點

(1)重點:理解和掌握圓錐的特徵、體積的計算公式。

(2)難點:掌握圓錐高的測量方法和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二、說教法。

根據本節教材內容和編排特點,爲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訓練爲主線的指導思想,採用以實驗發現法爲主,直觀演示法、設疑誘導法爲輔。教學中,教師精心設計一個又一個帶有啓發性和思考性的問題,創設問題情景,誘導學生思考、操作,教師適時地演示,化靜爲動,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慾望,逐步推導歸納得出結論,使學生始終處於主動探索問題的積極狀態,從而培養思維能力。

  三、說學法

根據學法指導自主性和差異性原則,讓學生在“觀察一操作一概括一檢驗一應用”的學習過程中,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的過程,使學生掌握知識。

  四、說程序設計:

課堂教學是學生數學知識的獲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發展以及思想品德的養成的主要途徑。爲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地規劃,遵循目標性、整體性、啓發性、主體性等一系列原則進行教學設計。設計了六個主要的教學程序是:

(一)複習舊知,課前鋪墊

(二)提出質疑,引入新課

(三)動手操作,獲得新知。

(四)綜合練習,發展思維

(五)課後小結,歸納知識

(六)作業佈置,鞏固新知

  五、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課前鋪墊

1、怎樣計算圓柱的體積?

指名回答,教師板書:圓柱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2、一個圓柱的底面積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指兩名板演,全班齊練,集體訂正。

(二)提出質疑,引入新課

圓錐有什麼特徵?它的體積如何計算呢?

今天我們就利用這些知識探討新的——怎樣計算圓錐的體積(板書課題)

(三)動手操作,獲得新知

探討圓錐的體積公式

教師:怎樣探討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請同學們先想一想,我們是怎樣知道圓柱體積公式的: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圓柱——(轉化)——長方體

圓柱體積公式——(推導)——長方體體積公式

教師:借鑑這種方法,爲了我們研究圓錐體體積的方便,每個組都準備了一個圓柱體和一個圓錐體。你們小組比比看,這兩個形體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學生操作比較。

圓錐體積的說課稿4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冀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第35-36頁。本次說課包括五個內容: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和說板書。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圓錐的體積》教學是在學生學習了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的基礎上,認識了圓柱和圓錐的特徵,會計算圓柱的表面積、體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教材突出了探索體積計算公式的過程,引導學生在裝沙或裝水的實驗基礎上進行公式推導。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推理,概括和抽象,自主發現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進一步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經歷數學化的過程,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

2、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具備以下知識和技能:掌握了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的含義及其計算方法,並掌握了圓柱的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方法,理解了圓柱和圓錐的特徵。初步經歷了“類比猜想——驗證說明”的探索過程。能夠小組合作、動手完成一些簡單的實踐活動。在教學中不光要讓學生們知其然,還要讓他們知其所以然,即深挖知識間的內在聯繫。

3、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推導出圓錐體積計算公式,並能運用公式計算圓錐的體積,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實驗推導圓錐體積公式的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猜測、操作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探究意識,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情感與價值目標:通過實驗,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內在聯繫,滲透轉化思想,並感受發現知識的快樂,激發學習的興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4、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公式,能正確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5、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一個圓柱、1個與圓柱等底、等高的圓錐、水;學生自制的圓柱及各類型的圓錐若干、三角尺、直尺、沙子等

二、說教法

在公式推導階段,爲了打破枯燥無味的公式推導過程,在教授本節課時,結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引導法、實驗法、觀察法,探索法爲主,以討論法、練習法爲輔,實現教學目標。在教學中,從:

①、讓學生測量比較自制圓柱、圓錐的高;

②、讓學生用自制的等底等高、不等高等底圓柱與圓錐分別裝沙實驗入手。

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測量、實驗操作後總結實驗規律。通過小組實驗、討論、交流,歸納、推導出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V= Sh,然後通過讓學生列舉身邊的實例,引入實際運用。這樣,既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又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力求爲學生創造一個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環境,引導學生主動去從事觀察、猜想、實驗、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從而使學生形成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

三、說學法

以往的教學是教師處於主導地位,學生基本上是處於被動的聽講,被灌輸者的被動地位,這樣教出來的學生沒有靈活性,隨機應變的能力差,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差,學生的情感也低落。

新課改要求:教師要把課堂和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和廣闊的空間學習、探討、商量、研究,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參與者。

針對本節,在學法上主要採取:

1、學生在學習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時,通過自己動手進行操作實驗、觀察比較、討論小結,最終推導出圓錐的計算公式,從而初步學會運用實驗的方法來探索新知識。

2、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能做的儘量讓學生自己做,學生能想的儘量讓學生自己想,學生能說的儘量讓學生自己說。學生不能想的,教師啓發、引導學生想。

3、教師提出與所學課程內容有關的恰當合理的問題,讓學生在分析、討論、探索的前提下爭取自己解決,對於有一定困難的問題,老師再從中提醒、點撥。從而挖掘學生的潛能,讓他們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說教學程序

本節課的教學,我安排了5個教學程序:

1、激趣導入,設疑自探:

通過與學生關於買冰激凌的的對話,引導學生回憶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提出圓錐的體積這一概念。

2、探索新知,解疑合探

小組合作,用自制等底等高、不等底等高的圓柱圓錐裝沙子進行實驗,從而得出等底等高的情況下,圓柱的體積是圓錐的三倍,圓錐的體積是圓柱的三分之一。推導出圓錐的體積公式V = S·h

3、運用公式,質疑再探

引導學生回到導入環節,運用總結出的公式計算圓錐形冰激凌的體積,解決買冰激凌的方案。然後出示圓錐形圖片,給出直徑和高,有學生自主解答,將知識進一步延伸。

4、課堂練習,拓展運用

由學生回顧整理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即圓錐的體積計算方法,同時引導學生加深對乘三分之一的記憶。

5、全課小結,佈置作業

通過一些具有一定難度的練習題,使學生能夠較好地運用圓柱與圓錐的關係,體會圓柱與圓錐之間只有在等底等高的情況下才有三倍的關係,合理佈置本節課的作業,課下加深鞏固。

五、說板書

板書內容力求醒目,字母公式使用彩色大字標示:

圓錐的體積

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V = S·h圓錐的體積=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圓錐體積的說課稿5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首先說一說這節課的內容。圓錐是小學幾何初步知識最後一個單元中的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平面圖形和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這三種立體圖形的基礎上又學習的一種新的立體圖形。(播放課件)圓錐的體積也是在學習過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體積的基礎上的又一個延伸,也爲以後學生系統學習立體幾何打下基礎。(播放體積公式課件)

2、學情分析

通過前幾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對圓柱、圓錐的基本特徵和各部分名稱有了清楚的認識,知道了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並能運用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解決具體問題,且經歷了圓柱體積計算方法的推導過程,具有了初步的類比思維意識。絕大多數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比較強,但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因年齡特點,還有待進一步加強訓練。

3、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所述我制定了這節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並掌握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學會運用圓錐體積計算公式求圓錐的體積;

過程與方法目標:能解決一些有關圓錐的實際問題,通過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實驗,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觀察比較能力;

情感與價值目標:通過實驗,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內在聯繫,滲透轉化思想,培養交流與合作的團隊精神。

4、教學重難點

根據學生學情和教學目標,我確立了以下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能正確運用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求圓錐的體積。

教學難點:理解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5、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教學軟件、空心圓柱、圓錐容器、裝有水的水桶。

二、說教法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本節課我主要採用引導發現法、實驗操作法,同時藉助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增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質量。

波利亞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爲這種發現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繫。”因此,我在課堂上設計的實驗,讓學生動手操作,推導出圓錐的體積公式,有助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三、說學法

有句話說的非常好“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是新世紀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新課程標準還強調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自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因此我在講求教法的同時,更重視對學生學法的指導。

1、實驗轉化法

有些知識單憑解說是無法讓學生真正理解的,只有通過實驗,反覆操作,才能深刻領悟其中的內在奧祕。在指導學生進行實驗操作時,我着重從三個方面進行引導:首先,讓學生做好操作的準備;其次,告訴他們操作的方法步驟和注意點;第三,引導學生在操作中比較、發現、總結。這樣通過實驗操作推導得出圓錐的體積公式,培養了學生觀察比較、交流合作、概括歸納等能力。

2、嘗試練習法

蘇霍姆林斯基認爲:“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本節課在教學例題時,讓學生嘗試自己獨立解答,挖掘學生的潛能,讓他們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說教學程序

本節課我設計了以下六個教學程序:

1、複習舊知,做好鋪墊。

利用複習圓柱、圓錐的認識和圓柱的體積公式的推導及其應用,爲新知識的遷移做好鋪墊。通過以舊引新,不僅讓學生感受到圓錐與圓柱的聯繫,而且還能體驗得到新知的親切,從而產生學習新知的慾望。

2、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很多同學都喜歡吃冰淇淋,你們看,冰淇淋蛋筒的形狀是什麼樣的?你們有沒有想過一個圓錐形蛋筒能裝多少冰淇淋呢?(板書課題)怎樣求它的體積?能不能把它轉化成我們已經學過的圖形的體積來求?轉化成什麼圖形最合適?猜猜看?下面我們就來探討這個問題。(通過一系列問題聊天,激發興趣,活躍氣氛引出課題)

3、實驗操作,探究新知。

這個環節分三個步驟進行。

第一步:實驗操作

學生通過剛纔的談話已經迫切希望通過實驗來證實自己的猜想,所以學習興趣盎然,注意力高度集中,積極投入到實驗中。

1、我準備出一個圓柱和一個圓錐容器,先讓學生們自己觀察兩個物體的聯繫,引導他們說出等底等高。(此過程我會拿着兩個容器到學生中去讓他們不僅僅能看到還能摸一摸,從而更直觀的感受等底等高。)

2、質疑生趣

我會拋出問題:同學們你們說如果把圓錐倒滿水然後往圓柱裏放,幾次能把圓柱也放滿水?(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認知大膽猜測)

3、動手操作,實驗出真知

帶着疑問、猜測做實驗。請兩組學生進行操作,其他學生一起幫他們做記錄。實驗結果就是三次能裝滿。(播放課件演示實驗過程)

4、反覆質疑,實驗解決

是不是所有的圓錐都是正好用三次就倒滿這個圓柱呢?(強化對等底等高的理解,小組討論各抒己見)這時拿一個小一點的圓錐容器繼續做一次實驗。實驗證明只有等底等高的圓錐裝滿水往圓柱裏倒需要三次。

第二步:推導公式

1、討論:圓錐的體積與圓柱的體積有什麼關係?讓學生充分交流。最終達成共識圓柱的體積是等底等高圓錐體積的3倍,即圓錐體積是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這時我利用多媒體演示圓柱容器裏的水體積的分解,再次肯定學生自己的觀點的準確性。

2、圓錐的體積怎樣計算?計算公式是什麼?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出示課件)V錐=1/3 SH本步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進一步理解和鞏固新知,培養學生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的條理性、準確性,突出教學重點。

4、嘗試練習,鞏固提高。

以上兩道題,指名學生板書解題過程,集體訂正。及時把探索到的新知應用於實踐,教師從中得到教學信息反饋以便調整教學內容,學生體驗到“再創造”與“成功”的喜悅,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的自主性。

5、拓展深化,綜合運用

工地上有一個近似於圓錐的沙堆。你能想辦法算出它的體積嗎?說說測量和計算的方法。

練習設計從基本題入手,過渡到變式題,發展到綜合題,引伸到思考題,符合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練習過程中訓練了學生的解題能力和技巧,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6、評價反思,自我提升

課末,我通過聊天形式引導學生通過反思、評價,梳理本課知識點,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進一步鞏固本課教學內容。以下就是我進行的話題。

①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這裏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回顧歸納所學知識內容、學習方法,能強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促進學生掌握學法。

②對自己和別人你有什麼話要說?讓學生對自己和別人的學習過程及學習效果進行評價,能強化自信、自立、自強意識,激發自主發展的內在動力。

③佈置作業:練習四的有關練習。適量的作業可及時反饋學生學習情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品質。

五、板書設計

根據本課重難點和學生認知特點,我設計了簡潔明瞭而又形象直觀的板書。這樣的板書設計體現了新知的形成過程,又顯示了具體的解題方法,突出教學重點,形象直觀。

六、教學反思

1.要聯繫生活學數學。在教學中我深切的體會到要讓學生學好數學就一定要讓他們明白:數學來源於生活,最終又應用於生活.要讓學生愛數學就先讓他們愛生活.這就需要我們在備課時不侷限於教材,要結合生活實際去備課.2.教師一定要敢於給學生大量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經歷“發現問題——大膽猜想——實驗驗證——解決問題”的全過程,讓他們的才能與智慧得以施展,以學生爲主體的觀念貫穿始終,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生成和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3.學生課後反饋上來的問題是計算問題很大,公式會用但是計算出現問題了,以後要多鍛鍊學生的計算能力。

(強兩點我簡單的概括了這節課我的理論支撐和設計構想,第三點是課後學生反映出來的問題。)本節課我的設計體現了數學核心素養中的數感、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運算能力及推理能力等幾方面。初步探究中,效果還需有待觀察。

圓錐體積的說課稿6

一、說教材

本節課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數學下冊第11頁—13頁的內容,這節課是在學生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圓錐體的特徵都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並在學習了圓柱的體積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這就爲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紮實的基礎,同時,也爲初中階段進一步學習幾何圖形知識做了一個良好的鋪墊。爲了做到有的放矢,我特制定以下學習目標:

1、使學生理解圓錐體積的推導過程,初步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並能正確計算圓錐的體積。

2、通過動手推導圓錐體積計算公式的過程,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學習重點是: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學習難點是:正確探索出圓錐體積和圓柱體積之間的關係。

二、說教法

本節課我採用的教法是啓發式教學法,實驗活動法,歸納總結法。教學中,既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又要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

三、說學法

動手操作法,觀察發現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四、說教學過程

1、複習導入,引出課題:通過複習圓錐的特徵、圓柱的體積計算方法引入新課,爲學生學習新知做好鋪墊。

2、揭示課題,展示目標。

3、以舊引新,探究新知。

通過回憶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提出問題:圓錐的體積該怎樣求呢?能不能也通過已學過的圖形來求呢?激起學生探究的慾望。此時我會拿出已經準備好了的等底等高的圓柱形和圓錐形容器,然後提問以下幾個問題:這兩個容器有什麼共同的特徵?誰的體積更大?圓柱的體積和圓錐體積之間有沒有一定的數量關係?問學生:“你用什麼辦法驗證自己的猜想呢?”這時候,肯定要有一部分聰明的或者已經預習課本的同學會說:“將圓錐形容器裝滿沙或水,在倒入圓柱形容器,看幾次能倒滿。”這時候就讓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驗證他們的猜想。

教師只需要做最總結:圓錐的體積等於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如果用V表示圓錐的體積,S表示底面積,h表示高,那麼就能得出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爲:V=1/3Sh(板書,特別的用紅顏色粉筆寫出等底等高和公式)

4、運用公式,解決問題

通過“算一算”和“試一試”讓學生掌握公式的運用。

5、鞏固練習,拓展深化,依次練習“練一練”中第1題,第4題和第5題。當然在練習的過程中,要隨時關注學生所出現的問題,以便得到及時的解決。

6、質疑問難,總結昇華

在此環節中,我會問學生“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有哪些收穫,是怎樣推導出圓錐的體積的公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