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長方體的表面積》說課稿(通用5篇)大綱

《長方體的表面積》說課稿(通用5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W 次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長方體的表面積》說課稿(通用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長方體的表面積》說課稿(通用5篇)

  《長方體的表面積》說課稿1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給大家呈現的這節課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3課《長方體的表面積》,本單元是屬於我們小學數學四大領域裏的“空間與圖形”範疇內的內容。在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體與正方體展開圖的基礎上進行的,而本節課是長方體的表面積,也爲後面學習圓柱的表面積起着鋪墊作用。鑑於本課特點及教材編排意圖,結合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年齡特點,我爲本課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探索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2、掌握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基於以上目標,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掌握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教學難點是探索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及形式多樣的練習來突破難點,解決數學問題,內化新知。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了點撥引導、講解分析、類比遷移等方法進行教學,在主問題提出後,新知探究中,我會適時指導點撥,引領學生去學習,在學生內化新知中對於學生不夠明確的知識適時進行講解分析,照顧到所有學生,讓每一位學生在本節課中都有所收穫。在檢測反饋和鞏固提升中,我將採用類比遷移的方法將新知進一步昇華,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基於以上的構思,爲了能凸顯“有效教學”的理念,更好的達成學習目標,本着“教什麼,怎麼教,爲什麼這樣教“的思路對本節課作如下設計:

一、回顧舊知,讓知識“銜接”起來!

通過複習舊知,讓學生加深對新知的理解,並將新舊知識銜接起來,並在學習新知中加以應用。

二、創設情境,讓課堂“活”起來!

提出熟視無睹,習以爲常的生活情境中的新問題,從而導入新課,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新知的積極性,也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

三、自主探究,讓學生“動”起來!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小學生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尤爲強烈。”因此在獲取新知的過程中我採用了塗一塗、數一數、算一算、想一想等多種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獨特性得到發張,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

四、體驗成功,讓學生“樂”起來!

設計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力求體現知識的縱橫聯繫做到層次分明的練習,讓學生學以致用,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用數學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同時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總之,本節課始終關注着學生的發展,創設各種條件讓學生參與到知識的產生、形成、發展、運用的過程中,從而落實“四基”,培養“四能”,使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

當然,課堂上也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不能照顧到學生全部,大部分學生的積極性沒能調動起來,但學生的創新思維與求異思維還有待於我進一步挖掘。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成長的路上,我會更加努力,希望各位老師給予指教和點撥。

  《長方體的表面積》說課稿2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第下冊第33——35頁《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一課。我將從目標的敘寫、評價的設計、學習流程和板書設計這四個方面談談這節課的教學設計

一、學習目標的敘寫

學習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點,它決定了教學的有效性,關係到新課程理念的真正落實。爲此,在敘寫目標前,我認真查閱了標準、教材、瞭解了五年級學生的知識現狀。

1、基於標準

(1)通過觀察、操作,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展開圖。

(2)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並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基於教材

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是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第二節內容。它是在學生認識並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徵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通過學習,既加深學生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徵的理解,又有助於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併爲進一步學習其他立體圖形打下基礎。本節課的內容分三個層次:一是觀察長方體和正方體實物展開圖概括出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意義。二是利用長方體和正方體展開圖推導出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計算公式;三是利用公式解決例1和例2等一些實際問題。

3、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並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本節課學習難點在於學生不能根據給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想象出求每個面所需的長和寬各是多少。在教學中我讓學生把正方體或長方體紙盒剪開,通過觀察展開圖來突破這一難點。

基於以上分析,考慮到五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定爲以下兩點:

1、能說出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意義,並歸納出計算方法。

2、能用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計算出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表面積。並能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根據學習目標的設計和我班學生的具體情況,本節課學習重點是:

1、重點:說出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並會解決有關的實際生活問題。

2、難點是:根據給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確定每個面的長和寬是多少。

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實現學習目標,在本課中我主要採用如下學習方法:動手操作法,觀察發現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讓學生在剪一剪,說一說等活動中明白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意義,並歸納出表面積計算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課件、長方體、正方體紙盒、剪刀、火柴盒、直尺。

二、評價任務的設計

爲了檢測目標的達成,我設計了以下的評價方案:

任務1:通過觀察長方體或正方體紙盒能說出長方體或正方體表面積的意義。

任務2:通過剪一剪,說一說等活動發現每個面的長、寬與長方體長、寬、高的關係,能說出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計算方法。

本節課我以“四了”教學模式爲宗旨,設計了四個環節,下面我說一下本節課的學習流程:

三、說教學流程:

(一)巧設情景,質疑引入:

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往往以自己的興趣爲轉移。本節課我結合小明爲媽媽買了一份生日禮物。可他覺得這件禮物的盒子不夠精美,你們能不能給小明出主意?想知道這張包裝紙的大小嗎?導入新課。這一情境的設計意在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同時感受到一種人文情懷。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一系列實踐操作活動,經歷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概念的形成過程,獨立去探索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1)動手操作、探究概念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有意義的數學學習必須建立在學生的主觀願望和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對於學生來說,長方體和正方體每個面面積的計算已不是難點,難在如何從立體圖形中找到每個面所對應的長方體的長、寬、高。爲了突破這個難點,我設計了:

1)複習舊知,鞏固強化。教師先拿出長方體紙盒對長方體的長寬高,以及面之間的關係進行復習鞏固爲求表面積進行鋪墊。

2)學生拿出準備好的長方體紙盒剪開,然後將自己剪開的長方體紙盒展開,標出“上、下、前、後、左、右”6個面的位置。使學生明確表面積的定義:長方體或正方體六個面的總面積就是它的表面積。爲進一步求表面積作好鋪墊。

3)討論探究讓學生觀察展平的長方體圖,分小組帶着問題進行討論:

A、一個長方體剪開的每個面是什麼形狀?

B、展開後哪兩個面是相對的面,有幾組相等的面?

C、上下、左右、前後各個面的長和寬分別是原長方體的什麼?讓學生通過手動、口說、眼看、腦想發現長方體每個面面積的計算所需數據。

4)教師課件演示將長方體紙盒剪開,學生說出每個面的算法。

5)總結歸納用文字的形式總結出長方體表面積計算公式:長方體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這樣使學生從循序漸進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2、小組合作探索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在明確了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之後,放手讓學生通過合作自己去探求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並總結出正方體表面積=棱長×棱長×6

(三)綜合實踐、學以致用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本節課我設計了有梯度的三類練習題。

1、基礎練習:

引導學生練習書本中例題1和例題2加深了學生對公式的感性認識。

2、鞏固提高

實際生活中,經常遇到不需要算出長方體或正方體六個面的面積,我通過兩道求5個面面積的練習題(課本33頁做一做,35頁第6題)進行了鞏固。在此基礎上請學生說說解這種題時要注意什麼,並舉出在日常生活中,做哪些事與求長方體、正方體的部分面積有關。使學生懂得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的思維方法。

3、拓展延伸

因學生個體的差異,我讓學生同桌合作,測量火柴盒的長、寬、高,並計算做這樣一個火柴盒需要多少紙板?學生經過動手測量,體會到了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必然聯繫,同時在量一量,算一算中培養了學生的合作學習的意識。

(四)全課小結:談談你在本節課中收穫到了什麼

課堂小結是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歸納和總結,加深學生對知識的鞏固理解。也是對學生情感態度的肯定。

(五)說板書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長方體或正方體六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

長方體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正方體的表面積=棱長×棱長×6

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重點內容展示給學生,便於學生理解和感知所學數學知識,增強識記效果。

綜上所述,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了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以上是我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個人看法,有什麼不當之處請各位評委和老師們批評指正。謝謝!

  《長方體的表面積》說課稿3

大家好!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準備、教學效果預測過程幾個方面對本課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並掌握了長方體基本特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學習,有助於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切身感受數學的價值。同時,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是進一步學習其他立體幾何圖形的基礎。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表面積對於他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概念,比較抽象。雖然五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有了一定的發展,但仍以形象思維爲主,分析、歸納、概括的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爲此,我在教學中加強了學生的動手操作,並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突破難點。

三、教學目標:

遵照新課標的基本理念,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課的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我確立瞭如下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讓學生理解長方體表面積的意義,掌握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技能目標:通過操作感知,提高學生概括、推理的能力,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思想方法。

情感目標:讓學生在生活經驗中體驗成功的快樂,促進學生在態度、情感等方面的健康發展。

四、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我把讓學生掌握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並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作爲本節課的重點;由於學生剛剛深入學習空間立體圖形,空間想象能力較弱,因此我把根據長方體的長、寬、高,確定每個面的長、寬各是多少作爲本課的教學難點.

五、教法、學法:

爲了使數學知識、思想和方法在學生的數學實踐活動中得到理解與發展,這節課我主要採用 情境探究法、觀察法、演示法、比較法等,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爲了構建和諧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本節課的主要學習方法,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動手、動口和動腦,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獲得知識。

六、教學準備:

在學具上我讓學生準備了大小不一的長方體紙盒和小剪刀。

七、教學過程:

本着讓學生 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學有所得的理念,結合五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年齡特點,我設計瞭如下教學環節:

第一個環節:實踐探索、獲取新知。這是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新課標強調,要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進行探索性學習,根據這一理念,我設計了三個活動:

活動一:獨立感知建立長方體表面積的概念。

我讓學生觀察並觸摸準備好的長方體紙盒的各個面,感知表面的含義,引導學生概括出長方體表面積的意義。

(設計意圖)讓學生藉助實物,總結長方體的表面積的概念,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體化。

活動二:合作交流探索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這個教學環節,我放手讓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長方體紙盒,按照活動要求,通過看一看、剪一剪、寫一寫,並結合長方體的基本特徵和表面積的意義,討論長方體的長、寬、高和每個面的長和寬的關係,探索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同時,我也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去,指導他們的實踐,傾聽他們的發言,鼓勵他們積極思考,引導他們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

通過師生間、生生間的討論、交流,各小組彙報,估計情況如下:

有的小組直接觀察長方體紙盒,有的小組沿着棱把長方體紙盒展開,無論哪一種探究方式,都比較容易發現以下三種方法:第一種:把長方體各個面的面積相加;第二種:用上下面的面積加前後面的面積再加左右面的面積;第三種:上、前、左面的面積和乘2。然後,我通過課件演示並講解討論的問題,引導學生概括出長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並讓學生通過分析、比較,選擇他們最喜歡的方法,通過自評、互評確定最簡算法,使計算優化,最後,引導學生總結求長方體的表面積的關鍵條件。至此,本課的重點、難點都得以突破。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探索,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經歷知識的產生、形成過程,實現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理念。

活動三:運用公式,嘗試解題。

對於例1,我繼續放手讓學生從剛纔發現的方法裏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法來解決,

(設計意圖)讓學生初步嚐到成功的喜悅,變教數學爲用數學。

第二個環節:應用新知,培養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在練習環節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練習。

第一層:基礎練習,照顧全面。

我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學例題:已知一個長方體的長、寬、高,求它的表面積.(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填空進一步鞏固了知識,突破了難點,又爲解決下面的變式練習作好鋪墊。

第二層:走進生活,深化理解。

爲了體現數學和生活密切聯繫,我出示了課本第34頁做一做,給簡易衣櫃換布罩的題目,讓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像這種不需要算出長方體6個面總面積的情況。並舉出日常生活中類似的實例,讓學生回答。(設計意圖)帶領學生走進生活,探索現實中的數學,培養他們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我設計的練習,內容緊貼生活,訓練由淺入深,既鞏固了知識,又培養了能力,突出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第三個環節:評價體驗,歸納提升: 讓學生暢所欲言,談收穫。我結合板書總結,幫助學生構建起知識框架,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設計意圖:讓學生參與課堂總結,既讓教師瞭解學生對新知的掌握情況,又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回顧,在培養學生概括能力的同時,又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八、效果預測:

縱觀全課,我的設計意圖是力求以學生的發展爲本,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數學生活化,展示數學的魅力,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這一目標。在教學中由於我設計了學生自己動手探索長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這一活動,加上課件的輔助教學和有梯度的課堂練習,學生在理解掌握並且運用新知上,一定會輕鬆自如。所以,我預測本節課學生在知識、能力和情感上都能全面促進,達到預定的教學目的。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敬請各位老師多提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長方體的表面積》說課稿4

尊敬的評委們,老師們:

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教科書人教版第25~26頁第十冊《長方體的表面積》。

一、教材簡析:

本節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並掌握了長方體基本特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學習,有助於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切身感受數學的價值。同時,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是進一步學習其他立體幾何圖形的基礎。

二、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表面積對於他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概念,顯得有點抽象。雖然五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有了一定的發展,但仍以形象思維爲主,分析、歸納、概括的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

三、教學目標:

遵照“新課標”的基本理念,根據《數學課程標準》要求,目標的制定應該是多元的,結合本課的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我確立瞭如下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使學生理解長方體表面積的意義,掌握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技能目標:培養學生運用新知靈活解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分析、歸納、推理的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互助、合作的精神,促進學生在態度、情感等方面的健康發展。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掌握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並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根據長方體的長、寬、高,確定每個面的長、寬各是多少。

五、教法、學法:

爲了使數學知識、思想和方法在學生的數學實踐活動中得到理解與發展,這節課我主要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輔以“情境探究”法、“觀察法”、“演示法”、“比較法”等,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爲構建和諧的課堂氣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我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等活動,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探索能力和創新精神。

六、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長方體紙盒、剪刀。

七、教學設計:

本着讓學生 “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學有所得”的理念,我設計瞭如下教學過程:

第一個環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上課伊始,我就創設如下情景:(今天是聰聰媽媽的生日)聰聰:“媽媽,生日快樂!”媽媽:“真乖,禮物包裝得真精美!媽媽考考你,包裝這份禮物時,至少要用多大的彩紙呢?” 聰聰“……”我順勢把問題拋給學生,從而引出課題——長方體的表面積。

這一設計意在賦於教材以生活的氣息,讓學生切身感受數學就在身邊,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

第二個環節:實踐探索、獲取新知。(我設計了三個活動)

第一個活動:獨立感知——建立長方體表面積的概念。

我請學生閉上眼睛,觸摸長方體的各個面,感知“表面”的含義,引導學生概括出長方體表面積的意義。

這一做法目的是讓學生藉助實物,建立表面積的表象,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體化。

第二個活動:合作交流——探索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開放的情景和問題,學生往往會有更寬廣的視野和活躍的思維。所以在這個教學環節,我大膽地放手讓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我爲每組準備了一個大小不一的長方體,讓他們利用這個長方體,通過看一看、剪一剪、拼一拼,並結合它的基本特徵和表面積的意義,探索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期間,我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去,指導他們的實踐,傾聽他們的發言,鼓勵他們積極思考,引導他們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

大約經過10分鐘的師生間、生生間的交流、觀點的交鋒和智慧的碰撞後,我就會讓各小組彙報,估計情況如下:

有的小組直接觀察立體圖,有的小組沿着棱把長方體紙盒展開,無論哪一種探究方式,都比較容易發現以下三種方法:第一種:把長方體各個面的面積相加;第二種:(電腦演示)用上下面的面積加前後面的面積再加左右面的面積,從而得到:長方體的表面積 = 長×寬×2+長×高×2+寬×高×2;第三種:上、前、左面的面積和乘2, 從而發現:長方體的表面積= (長×寬+長×高+寬×高)×2。

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老師及時的點撥,更能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如果學生沒能發現以下這種方法,我就適時地指導學生沿着棱把長方體紙盒展開,引導學生把長方體紙盒分成側面和上下面兩大部分,從而挖掘出:長方體的表面積=底面周長×高+長×寬×2。至此,學生的認知得到昇華。

接着,我讓學生通過分析、比較,選擇他們最喜歡的方法,並確定最簡算法,使計算優化。

教材蘊含着許多有待學生髮現的奧祕,因此我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探索,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經歷知識的產生、形成過程,實現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理念。

第三個活動:運用公式,嘗試解題。

對於例1,我繼續放手讓學生從剛纔發現的`方法裏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法來解決,讓學生初步嚐到成功的喜悅,變“教數學”爲“用數學”。

第三個環節:應用新知,培養能力。(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練習)

第一層:基礎練習,照顧全面。

我讓學生獨立完成 “做一做”,讓他們通過說理、比較,進一步鞏固知識,又爲解決下面的變式練習作好鋪墊。

第二層:迴應情景,發散思維。

這時,我又巧妙地請出聰聰,激發學生積極參與解疑。聰聰:“包裝這份禮物時,至少要用多大的彩紙呢?同學們,幫我算算吧!看誰算得快,算得妙!”

這一題既迴應了情景,又打破了學生思維的定勢。使學生明白:當長方體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時,可以用長方形的面積乘4加正方形的面積乘2來計算,從而讓學生知道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的方法是很多的,培養了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我還及時地教導學生要學會感恩,懂得尊敬長輩、關心他人。

第三層:走進生活,深化理解。

1、製作一個長10分米,寬6分米,高5分米長方體玻璃魚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

(魚缸的上面沒有玻璃。)

2、要塗漆一根長0.5米、寬0.2米、高4米的長方體柱子。

①要塗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②如果1千克塗料可以漆4平方米,一共需要塗漆多少千克?

③如果1千克的塗漆要20元,一共要多少元?

我先讓各學習小組通過討論、交流,找出製作魚缸和塗漆柱子要算的面有哪幾個,再進行計算,然後通過評講,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像這種不需要算出長方體6個面總面積的情況。緊接着,我讓學生舉出類似的例子。我帶領學生走進生活,探索現實中的數學,培養他們“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我設計的練習,內容緊貼生活,訓練由淺入深,既鞏固了知識,又培養了能力,突出應用中學數學。

第四個環節:評價體驗,歸納提升: 我讓學生談談這節課有什麼收穫 ,並進行學習評價。

我讓學生暢所欲言,及時梳理知識,體驗學習的成功與快樂。然後,我結合板書進行總結,幫助學生構建起知識的框架,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

第五個環節:作業——拓展創新,課外延伸。

歡度國慶節,十月初五餅家舉辦“買一送一”的酬賓活動,爲了吸引顧客,想用彩紙把兩盒杏仁餅包裝在一起。小朋友,你知道有幾種包裝方法嗎?想一想,哪種方法最省包裝材料?

課後,學生通過實踐,豐富了感知,形成了能力,主動從數學的角度探求解決問題的策略,進一步體驗數學的價值。

八、板書:

我的板書力求簡潔,明瞭。

整個教學設計,我以學生的發展爲本,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數學生活化,展示數學的魅力,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這一目標。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長方體的表面積》說課稿5

一、 學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浙教版小學數學第十冊第一單元《長方體和立方體的表面積》是本單元的第三課時。“長方體和正方體”這一單元是學生系統學習立體圖形知識的開始,本課時主要教學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概念和計算方法。教材先通過把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紙盒的6個面展開,幫助學生認識表面積的概念。這樣可以把表面積的概念與剛剛建立起來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很好的聯繫起來,爲下面學習計算表面積做好準備。接着,通過例1教學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然後安排“試一試”學習立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關於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教材中沒有給出計算公式,而是啓發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列式計算,這樣安排有利於他們更好的掌握表面積的概念及有關計算,有利於更好的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學習者分析: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這部分知識是在學生掌握了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計算,並對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特徵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即學生已經明確了長方體與正方體都有6個面,而且長方體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正方體6個面的面積都相等的基礎上教學的。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還可以加深學生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徵的的理解,發展他們的空間觀念。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

1、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意義。

2、理解並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3、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確定長方體每一個面的長和寬。

三、教學設想

1、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習慾望。

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新課伊始,我創設了“紙箱廠要製作一種長8分米,寬2分米,高4分米的長方體包裝盒和一種棱長4分米的正方體包裝盒.哪種包裝盒要用的硬紙板少?”這一問題情景,接着問:“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哪些地方要用硬紙板?”既激發了學生探究的興趣,又對“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表面積”這一概念建立清晰的表象,爲學習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做好充分準備。

2、藉助教學媒體,提高學習有效性。

“長方體和正方體”這一單元是學生系統學習立體圖形知識的開始,因此在教學中儘可能豐富他們的感性認識,建立清晰的表象。我通過提問“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能一眼全看到嗎?有什麼辦法能一眼全看到?”引導學生思考把立體圖形得到平面圖形。之後由多媒體電腦演示展開過程,要求學生在展開後的圖形中找到“上下前後左右”6個面。強化空間觀念,增加學習趣味。

在此基礎上“提問”:每個面的長和寬與長方體的長、寬、高有什麼關係?讓學生圍繞本課難點問題進行嘗試解決問題,而教師只在關鍵處進行點撥、引導。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通過自主探索,自己發現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但由於學生的認知水平有差異,允許各類學生提出自己的方法,然後通過比較,進而到表面積計算的一般方法,這樣可以有意識地結合教學內容體現思維方法,使學生認識到學數學要抓住解題關鍵,受到恰當的思維訓練。

3、適當應用拓展,發展空間觀念。

學生在上面問題的解決中都有是憑藉實物來完成的,練習部分我先安排了一組判斷題,在第三小題中,學生思維的常規得到打破,相對於獨立物體而言的,那麼對於組合物體表面積又是怎樣的呢?我將更多的時間與思考空間留給了學生自己思考,讓新知得到了進一步的深化。然後,第二大題安排了看數字算面積的練習,與看圖算面積想比較,使學生的思維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度。可無論是包裝盒實物,還是具體圖形、或只是數據的表面積計算,解決的都是6個完整的表面積的計算,可實際生活中的也有不是6個面的表面積計算,那麼對於不完整的包裝面積又該如何計算?我安排了“如此題改爲同樣尺寸的無蓋塑料盒表面積如何求?”其目的是培養學生應用知識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這裏注重培養學生方法的發散,及解題策略的多樣化和最優化,培養學生個性。最後,我考慮到學生的認識不能只停留在感知水平上,還要上升到理性認識。

在聰明題中,對於組合物體的包裝,我將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自己思考,他們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比較、交流,解決問題,發現新問題,這樣多方面聯繫,不僅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還給他們創造了合作的空間。最後引導學生根據計算結果尋找規律,“重疊面多,圖形越接近立方體,表面積越小,鼓勵學生進一步用這一規律解釋生活中的包裝現象,使學生明確:對物體進行包裝時,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材料,要麼使包裝美觀大方,吸引注意,要麼簡單小巧,儘可能省紙。從而使學生感知,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