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關於《圓柱的表面積》說課稿大綱

關於《圓柱的表面積》說課稿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98K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圓柱的表面積》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圓柱的表面積》說課稿

  《圓柱的表面積》說課稿1

  一、說教材

(一)教學內容

《圓柱的表面積》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人教版)第21~22頁例3例4,第22頁“練一練”,練習六第1~3題的教學內容。

(二)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探索並掌握圓柱的基本特徵的基礎上教學的。同時,此前對圓面積公式的探索以及對長方體特徵和表面積計算方法的探索也爲了學習本課內容奠定了知識的基礎。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有利於學生進一步完善關於幾何形體的知識結構,豐富學生“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驗,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爲今後進一步學習形體知識打下基礎。

教材設置了兩個例題。例3主要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探索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然後,通過相應的“練一練”對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進行鞏固。例4是引導學生在例3的基礎上探索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材這樣安排,意在讓學生經歷圓柱側面積、表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過程,理解這些方法的來源,便於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並從中學到一些數學方法。

(三)教學重、難點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掌握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難點是理解圓柱側面積的含義。

(四)教學目標根據本節課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了本課節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理解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含義,掌握圓柱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相關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2、能力目標:初步學會運用“觀察、比較、分析、抽象、判斷、概括、推理”等方法獲得知識的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操作,觀察、比較、推理、歸納等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從而獲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

  二、說教法和學法

小學生知識的形成總是經歷由感性認識到理情認識的過程,因此教師在教學新知識時,應儘量爲學生提供充足的、較爲完整的感性材料,通過讓學生操作、觀察、演算等途徑,調動眼、口、手、腦、耳等多種感官參與知識活動。基於這樣的認識,這節課我採用演示法、操作實驗法、引導發現法、練習法等教學方法,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概括、歸納、演算、交流等多種方法進行學習,掌握求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及應用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三、說教學過程

(一)操作導入,建立新舊知識聯繫點。

學生以前學的面都是“平面”,而圓柱的側面是“曲面”,是本課教學難點,爲了突破這個難點,這個環節我分3步進行教學。

1、捲一捲,感知“由直變曲”。

首先,我讓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長方形紙片,引導他們捲成儘可能粗的圓柱紙簡。

其次,提問:原來長方形紙片是一個平面;現在捲成圓柱紙簡後,它還是平面嗎?讓學生感知“由直變曲”。

然後,我根據學生回答談話:在一定的條件下平面是可以“由直變曲”的

2、展一展,感知“由曲變直”。

首先,我讓學生展開卷好的圓柱簡。

其次,提問:這個儘可能粗的圓柱紙簡展開後是什麼形狀?讓學生感知“由曲變直”。

然後,談話:同樣,在一定條件下曲面也可以“由曲變直”變爲平面。

3、談話引入:今天我們將運用這個知識來計算圓柱的側面積與表面積。(板書課題:圓柱的表面積)

通過這個環節的卷、展操作,讓學生感知圓柱的側面“由曲變直”的過程,使得“圓柱側面積”的新知識與“求長方形面積”的舊知識聯繫起,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二)觀察對比,推導圓柱側面積計算公式。

這個環節,我將分兩步進行教學

1、觀察對比,理解圓柱側面積含義

首先,我讓學生再次卷出盡可能粗的圓柱紙簡。

其次,提問引導學生觀察對比。

(1)原來長方形紙片的長現在在麼地方?寬呢?現在長方形紙片捲成圓柱簡後變成圓柱的什麼面?

並且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長方形 長 寬

圓柱側面 表面周長 高

(2)誰能指出這個圓柱簡的兩個表面?(現在是空的)

  《圓柱的表面積》說課稿2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12冊33~34頁例1、例2、例3的“做一做”及練習七的第2~5題。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含義;掌握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會正確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

2、能力目標:能靈活運用求表面積、側面積的有關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德育目標:滲透事物之間聯繫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使學生感悟到數學知識內在聯繫的邏輯之美,增強審美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求表面積、側面積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能靈活運用表面積、側面積的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設想:

本課是在學生認識了圓柱,學習了圓、長方形等幾何圖形的基礎上進行的。通過學習可以發展學生的觀念,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併爲以後學習圓柱的體積計算打下良好的基礎。本節課由於學生缺乏空間想象能力,計算繁瑣,易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因此,我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在自主動手操作中發現問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以解決所遇到的數學問題。

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組織合理有效的教學程序

(1)抓住關鍵,動手操作,突破難點

圓柱的表面積等於側面積加兩個底面積的和,圓柱的底面是兩個相等的圓。對於圓面積的計算是學生已有的知識,學生以前學過的面都是“平面”而圓柱的側面卻是個“曲面”。怎麼樣才能求出這個“曲面”的面積就成了圓柱表面積教學過程中的難點。於是讓圓柱的側面“由曲變直”,使新知識在一定的條件下統一起來就成了一個關鍵性的問題。通過教具演示,把側面展開可以使側面“由曲變直”,但學生缺乏這方面的生活經驗,接受起來思維障礙較大。所以我反其道而行之,採用實驗法,讓學生捲一捲、分一分,把一張長方形的紙捲成一個儘可能粗的圓柱形的紙筒。使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感知:在一定的條件下,平面也可以“由直變曲”,那麼反過來曲面當然也可以“由曲變直”。又經過引導學生觀察、比較,討論長方形紙的長和寬與用它捲成的圓柱形紙筒的底面周長和高的關係,學生認識圓柱的側面已經水到渠成,得到圓柱的側面積等於底面周長乘以高。

這樣抓住新舊知識內在聯繫,安排學生動手操作,引導學生在發現問題後及時動腦思考,不僅激發學生興趣,同時也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2)及時練習,鞏固提高,形成能力

學生的能力主要表現在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的過程中。求圓柱

側面積,由於已知條件的不同,有多種不同的計算方法,但用圓柱的底面周長乘以高是最直接的方法,通過練習處理好新知識與舊知識的結合,解決好已有技能在新情況下的運用,將對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的能力,減輕學生的記憶負擔起重要作用。因此,我在引導學生推導出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之後,及時安排了練習,使學生通過練習牢固掌握求圓柱側面積的基本方法。對於題中沒有直接告訴底面周長的,並沒有一一進行方法的指導,只需把基本方法加以推廣,知道如果沒有直接告訴底面周長時,應用已知底面直徑(或半徑)求周長的方法,先求出底面周長,然後再求側面積就可以了。這樣就提高了學生運用基本數學知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並減輕了學生學習中不必要的記憶負擔。這一點既減輕學生過重負擔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通過討論,多向交流,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能力,我在教學中注意研究如

何引導學生獨立鑽研問題。對於課本上的例題,可以提供給學生作爲討論和思考的材料,都儘量讓學生獨立去探討。因此,教學時提出了“除了側面外圓柱還有幾個面?”“什麼叫做圓柱的表面積?”“怎麼樣求圓柱的表面積?”等三個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進行獨立的探索。在“怎麼樣求圓柱的表面積?”這個問題時,有的同學得出圓柱的表面積等於側面積加上兩個底面積;有的同學則會聯繫圓的面積公式推導過程,把圓柱的兩個底面分成若干個小扇形後拼成一個與側面同長的長方形,然後與側面再拼成一個大長方形,那麼整個圓柱的表面積=底面周長×(圓柱的高+底面半徑),用字母表示即S=2лr×(h+r)。這樣學生不僅親自參與了對新知的探索使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還對舊知進行再創造並萌發了創新意識,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4)聯繫生活,遷移知識,感悟生活數學樂趣

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絕大多數可以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教師應找準每節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切入點”,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參與的積極性。所以在教完例2後,我讓學生舉例說出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是沒有兩個底面的圓柱體。出示例3讓學生認真審題,並說水桶有幾個面,再計算出用了多少材料,學生計算完後,要求得數保留整百平方釐米。啓發學生看書發現新問題,討論計算使用材料取近似值時,要用“四捨五入”法還是用“進一法”。從而使學生理解“進一法”的意義。接着出示拓展延伸練習:製作一個高1.5米,直徑0.2米的圓柱形煙囪,需要多少平方米鐵皮?最後讓每一位學生小組合作製作一個圓柱體水桶並評選出最佳作品展示。

課堂小結後,我提出“大家想一想,還有什麼辦法能求出計算圓柱體的表面積?”(例如,可以把圓柱切開,拼成近似的長方體,由長方體的表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出圓柱的表面積計算公式)這個問題讓學生知道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多種的,也有利於挖掘優生的潛能,還能爲求圓柱的體積埋下伏筆。

總而言之,這節課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手、眼、口、腦,藉助學具讓學生動手去實踐,動腦去想,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圓柱的表面積》說課稿3

  一、教材分析:

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二冊第二單元的學習內容,應當在學生掌握了長方形以及圓的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這部分內容的學習爲後面學習一些立體幾何知識打下基礎。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學生的學習目標應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方面融爲一體,爲了落實這幾點,本節課我們的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1、知識與技能。

通過想象和操作等活動,加深對圓柱特徵的認識,理解圓柱表面積的的含義,知道圓柱的側面展開後可以是一個長方形。

2、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觸摸、觀察、操作等多種方法提高分析、概括的能力,理解空間觀念,並能利用知識合理靈活地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結合具體的情境和動手操作,探索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掌握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親身體驗到數學活動充滿着探索性和挑戰性,通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使他們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能夠從交流中獲益。通過學生們自己的認識來制定教學目標符合學生學習數學的認知規律,讓他們親身經歷問題的解決過程,提高他們對問題的感性認識,經過一系列的實踐和計算,提高他們對問題的理性認識。能根據具體情境,靈活運用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想象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滲透轉化的思想。也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包括大膽猜想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頑強的學習毅力等。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圓柱體的側面積和表面積在本課教材中佔重要地位,它們是學習其它幾何知識的基礎。所以本課的重點是:探索圓柱體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並能運用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由於圓柱體的側面積計算較爲抽象,加之學生的空間想象力不夠豐富,所以本課的難點是:理解圓柱側面展開的多樣性,將展開圖與圓柱的各部分聯繫起來,並推導出圓柱體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公式。而解決這一難點的關鍵是:把圓柱體的側面展開後所得到的長方形各部分同圓柱體各部分間的關係。

  四、教學目標:

爲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並遵循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教學原則,要按照學生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規律,遵循啓發式引導學生展開思維、探究證明思路、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最大限度提高學生的參與率。這樣的教學方法主要是讓學生主動、自覺地學習,讓他們在學習中學會學習,這實際上式交給了學生自由飛翔的翅膀,交給了他們點石成金的金指頭。

  五、學習方法:

在本課的學習活動中注重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想象力、動手操作能力、探索能力和推理概括能力。所以學生的學法以學生自備的圓柱形紙盒、長方形紙、剪刀等學具爲載體,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學習活動。學習活動以小組共同探索、交流討論、合作學習爲主要形式,教師適時進行點撥,創設平等、自主、和諧的教學環境,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觀察、比較、推理、概括等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讓學生全面參與新知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並學會操作、觀察、比較、分析和概括,學會想象,學會與人交往。在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得到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這個目的。

  六、教學過程:

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我們應以學生的發展爲本,以學生的活動爲主線,讓學生充分的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爲了落實這幾點,我按以下四個階段完成本課。

(一)溫故而引新,巧妙入境。

這個過程我展示3個方面的複習內容:

(1)我知道圓柱的特徵是

(2)圓的周長怎樣計算?圓的面積又是怎樣計算的呢?說一說,並用字母表示出來。

(3)你知道長方形的面積怎樣計算嗎?

以上設計讓學生逐題完成,通過個人彙報集體評價的形式來進行。讓學生在複習中進一步掌握圓柱的特徵,回顧圓的周長和麪積的計算方法及長方形的面積的計算方法。這些知識完全與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有關,爲下一步探索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計算方法作好鋪墊,同時也讓學生領會到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充分體現數學知識的前後連貫性。

(二)設置懸念,創設探究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引出本課的探究主題。

在此我用富有激勵性的語言來引導學生:

請你拿出自己準備的圓柱形紙盒,這是我給大家準備的一個模型,現在我請大家幫助我設計一個你手中的模型一樣的圓柱形紙盒,你能告訴我你需要多大面積的紙嗎?(讓學生沉思一會兒後請學生起來彙報,發表自己的意見,根據學生的回答,慢慢引導學生理解這實際上是求圓柱的表面積,然後引導學生分別說一說自己對圓柱表面積的認識。)

你知道圓柱的表面積指的是什麼嗎?(這樣通過說一說讓學生理解圓柱的表面積的含義,進而引出新課,揭示課題。)

這就是我們今天研究的主題《圓柱的表面積》。

這樣設計讓學生明白探究的必要性,讓學生明確探究目的和探究方向,同時又具有挑戰性,能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三)動手操作,合作研究,彙報交流,發現聯繫,總結方法。

1、動手操作。

你知道圓柱的側面是個什麼面嗎?你能想辦法讓它成爲我們認識的圖形嗎?請你用手中的長方形紙、剪刀動手做一做,試試看。

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嘗試,教師進行巡視、引導和點撥,通過學生動手將圓柱的側面展開成平面圖形的過程(比如讓學生想辦法把圓柱的側面展開,或者用長方形紙捲成一個圓柱的側面,或用大卷的塑料膠帶做演示),來感受化曲爲直的思想,獲得直觀的感受。

2、合作研究。

如果沿着圓柱的一條高把圓柱的側面展開,會得到什麼圖形呢?請你和你的.同伴說說看。

3、彙報交流。

讓學生把自己的展開結果展示給大家看。

4、進行推理,總結方法。

引導學生通過測量圓柱底面周長和側面展開後得到的長方形的長或用彩色筆做記號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分析出圓柱的底面周長和側面展開成的長方形的長之間的關係。然後引導學生進行概括總結:你知道長方形的面積怎樣計算嗎?那麼圓柱的側面積又是怎樣計算的呢?

因爲有了上述的探究過程,學生很自然而然的就會概括出圓柱的側面積的計算方法:底面周長乘高,也就是圓的周長乘高。學生概括出公式以後讓學生寫下來,並讀一讀,用黑板展示出來。然後讓學生思考:要求圓柱的側面積需要知道哪些條件呢?

引出例1:已知一個圓柱的底面直徑是0.5m,高是1.8m,求它的側面積。(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5、歸納新知。

你現在知道怎樣求圓柱的表面積了嗎?先自己寫出你的研究結果,再和同伴交流交流,然後向大家展示你的成果,讓大家分享你的成功

通過獨立思考同伴交流全班彙報總結公式來完成。(這一環節,使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等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做到了在動手操作中發現,在合作中學習,在交流中成長,這樣能夠更好的突破難點。)完成後讓學生動手根據自己探究的結果完成例2、

6、聯繫生活,鞏固練習,培養能力。

這一環節是鞏固內化空間基礎知識,培養拓展空間思維,形成學生對空間的感受能力,學習關於空間幾何一些簡單知識點的重要環節。因而我設計的練習題在注重知識運用的前提下,注意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能夠把所學的知識運用於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中。讓他們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數學來源於生活又作用於生活。這一過程我安排了課本上例3.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同時讓學生明白在實際生活中計算圓柱的表面積時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結合實際進行計算,講解進一法的意義和使用範圍。

(四)全課總結,促進構建。

這是作爲新課必要的一個環節,通過學生自己總結和評價,既加深了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消化,又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和興趣。結合板書,讓學生說說本課學到的知識,並說出是怎樣學到的。

這一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對本課所學的知識有系統的認識,培養學生整理知識的能力,引導學生總結學習方法,達到學會學習的目的。

  《圓柱的表面積》說課稿4

  一、 教材與學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認識掌握圓柱基本的特徵,進而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教材是在學生掌握長方形面積、圓的周長和麪積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安排的,因而要以上述知識爲基礎,運用轉化、遷移的方法理解和掌握圓柱體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並且能運用這一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另外學好這部分內容,可以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爲以後學習其它幾何形體打下堅實的基礎。本課教材分圓柱表面積的含義,計算方法和表面積的實際應用三部分內容。

2、學情分析:

爲了使教學設計更貼近學情,有效的完成教學目標,我在課前對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學習經驗進行了調研,這是課前調研的內容和統計的結果:從調研結果可以看出學生對圓柱體是有一定認識的,70%的學生知道圓柱體的表面積指的是哪,但是全班只有10%的學生會求圓柱表面積,而且這些孩子都是在外面上過奧數的。由此可知,學生對圓柱的表面積瞭解的比較少,存在着一定的困難。

  二、教學目標

因此,依據教材和學情,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在探究活動中,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圓柱體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知識合理靈活地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向學生滲透事物間的相互聯繫和相互轉化的觀點。

  三、教學重點

能應用圓柱體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四、教學難點

探究圓柱體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五、教具準備:

每組一套學具(包括能組成圓柱體的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和多個圓及其他圖形)

  六、教學主要環節:

爲有效的落實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在本節課中,我共設計了四個環節。

(一)激趣導入,初步感受

(二)動手操作,探求新知

(三)鞏固應用,拓展提高

(四)回顧整理,總結收穫

第一環節:激趣導入,初步感受

平面圖形的面積學生已經會求了,而圓柱的側面是個“曲面”,怎麼樣才能求出這個“曲面”的面積就成了圓柱表面積教學過程中的難點。於是讓圓柱的側面“由曲變直”,使新知識在一定的條件下統一起來就成了一個關鍵性的問題。

課前,我發給每組學生一份材料袋,並對他們說:“同學們你們想不想親手製作一個圓柱體?老師爲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請你們四人合作,製作一個圓柱。柱體部分的接縫可用膠條粘好,上下兩個底直接搭在柱體上下就可以了,不用粘上。在製作的過程中思考一個問題:你們是如何選擇材料的?你有什麼新的發現?

這樣一來,把學生理解上的難點“由曲變直”,轉化爲“由直變曲”,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由直變曲”會容易的多。通過他們自己製作圓柱,直觀瞭解曲面和平面之間的關係,有利於突破教學難點。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帶着興趣,開始嘗試,興趣有了,自主探究的慾望自然也就強烈了。

第二環節:動手操作,探求新知:這是本節課的核心,也是重、難點所在,我主要通過4個層次來完成,使學生在小組探究的活動中,歸納圓柱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第一層次:小組探究,自主發現

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很容易想到用長方形或正方形捲起來做成圓柱的側面,然後選擇合適的圓作爲兩個底,但對於學生能否想到利用平行四邊形做側面,學生的認識可能仍不清晰。因此,在小組探究時,我會到小組中巡視瞭解學生製作情況,及時對學生進行適時的啓發引導,在這樣的小組活動中,學生不僅對圓柱體有了更加準確的認識,也提高了合作、探究的能力及觀察、概括的能力。

第二層次:小組彙報,總結歸納

在小組探究的基礎上,分組彙報討論結果,共分三種情況

分別選擇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作爲圓柱體的側面把它捲成圓筒,再選正好能和圓筒對上的同樣大小的兩個圓。

在學生彙報完後,我讓學生思考一個問題,爲什麼上下兩個底面的圓必須是大小相等的兩個圓?不相等行不行?

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從感官上加深對錶面積的認識,爲總結圓柱表面積公式打下基礎。

然後,我直接提出問題:你會求它的側面積嗎?你是怎麼推導出來的?這裏還是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生很有可能無從下手去思考,我及時點撥學生引導他們發現長方形的長和寬與用它捲成的圓柱形紙筒的底面周長和高的關係。這樣抓住新舊知識內在聯繫,安排學生動手操作,引導學生在發現問題後及時動腦思考,不僅激發學生興趣,同時也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通過老師的點撥,學生能夠找到這兩者的內在關係,學生彙報時,由課件配合,讓學生從視覺上進一步感受到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的底面周長,寬是圓柱的高。如果展開是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底就是圓柱的底面周長,高是圓柱的高;如果展開的是正方形,正方形的一個邊長就是圓柱的底面周長,另一個邊長就是圓柱的高。從而推導出圓柱的側面積公式就是底面周長×高。這一教學過程學生親自參與知識的獲取中,真正理解了公式的由來,感受到重新創造數學的樂趣,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

在研究完圓柱側面積的推導後,我又讓學生來摸摸這個圓柱的表面,然後小結:我們摸過的所有這些面的面積和就是這個圓柱體的表面積。這裏讓學生摸的過程就是學生對錶面積的認識過程,由於前面已經做了足夠的鋪墊,在學生理解了側面積計算方法的基礎上,我讓學生獨立想辦法求出圓柱體的表面積。在學生活動的過程中,我巡視、指導,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在本環節中,在學生的眼、手、腦等多種感官參與感知活動中,探究的精神得到了張揚,自主學習的能力得到了實在的體現與培養。教學的重點、難點在學生的親歷探究實踐中得到了突破。

第三層次:及時鞏固,內化知識

在教學重難點基本突破後,讓學生根據材料中給出的信息,計算本組製作的圓柱體的表面積,然後全班交流,因爲學生利用的材料不同,因此涉及到的信息比較全面,側面展開圖有長方形,有正方形,還有平行四邊形。這樣就使學生鞏固了對圓柱體表面積的理解。

第四層次:嘗試應用,解決問題

由於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能應用圓柱體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生活中不僅有不缺面的圓柱體,而且還有隻有側面的圓柱體和只有一個底面的圓柱體。能夠準確的判斷所求圓柱的表面積共幾個面對於學生來說是個難點。因此我利用學生手中的圓柱體進行了一系列的拓展練習,首先我拿出一個學生做好的圓柱,把其中一個底拿走,引導學生思考怎樣求這個圓柱的表面積?爲什麼?通過觀察,學生很容易發現這個圓柱體的表面積就用側面積加一個底面積就可以了。接着再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哪些物體跟這個圓柱類似?(如水桶、圓柱體的筆筒)在這裏我安排的一道求水桶表面積的練習。

這樣一來,使學生在豐富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自主解決了只有一個底面的圓柱體類型的實際問題。

然後用同樣的方法,解決只有側面的圓柱體這一類型的實際問題。同樣還是拿出一個學生做好的圓柱,把其中兩個底都拿走,問學生求這個圓柱的.表面積怎麼求?生活中哪些物體跟這個圓柱類似?(煙囪,鋼管內、外部的表面積)我也安排了一道求煙囪表面積的練習。

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經歷了自主觀察並解決了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爲了便於學生更好的區分他們,於是我引導學生按照圓柱體的面給圓柱體分分類:第一類是不缺面的圓柱體、第二類是缺一個底面的圓柱體、第三類是缺兩個底面的圓柱體。爲了更好區分,更好記憶,我又引導學生分別給它們起個名字:不缺面的就叫它全面圓柱體,缺一個底面的最典型物體就是水桶,我們就叫他水桶圓柱體,缺兩面的最典型物體是煙囪,我們就叫他煙囪圓柱體。最後引導學生歸納出這三種圓柱體的表面積的求法:

在這一系列的總結、概括、歸納中,學生完善了認識,全面瞭解了各類圓柱體的區別及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進而提高學生的總結、歸納的能力。

第三環節:鞏固應用,拓展提高

根據以上內容,我準備在實踐練習中安排四個層次的內容。

1.一組已知底面半徑、直徑、周長和高求側面積、表面積的對比習題,加深學生對圓柱表面積的理解,提高求表面積的技能。

2.一道求煙囪圓柱體表面積的習題。學生進行練習後,追問:爲什麼只求側面積就可以了。

3.求一個用塑料薄膜覆蓋的蔬菜大棚表面積的習題,追問:爲什麼求完全面圓柱體表面積後還要除以2。使學生養成靈活計算圓柱的表面積的習慣,培養實際應用的能力。

4最後安排的是一個拓展題,求帽子的表面積。這個表面積是由一個水桶型的圓柱體和一個環形的表面積組成的。把圓柱體表面積和我們以前學過的環形面積及組合圖形的知識揉和在一起,培養了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

第四環節:回顧整理,總結收穫

在一節課即將結束時,我引導學生回顧整個學習的過程,學習時運用的數學思想,使學生在一節課的學習中不僅有知識上的積累,還能在學習方法上有所收穫,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和價值。

以上就是我對這一部分內容的理解與分析,謝謝各位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