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圓的面積》說課稿範文大綱

《圓的面積》說課稿範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6W 次

《圓的面積》說課稿範文

作爲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圓的面積》說課稿範文 ,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圓的面積》說課稿範文

  《圓的面積》說課稿 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

本節內容是從一個小狗活動的實例出發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出圓的面積。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過了圓的周長,弧長等有關概念、公式,在這個基礎上,學好本節課,掌握圓的面積公式和有關計算,爲學生今後學習和圓有關的圖形的面積奠定了基礎。特別是在面積的推導過程中,潛意識的培養了學生的極限思想。

  二、目標分析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的數學教學應以學生髮展爲本,培養能力爲重,同時也要強化應用意識,所以教學目標的確定應建立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上,而預備年級的學生只具備一定的形象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還不完備,所以根據本節課的特點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瞭解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⑵幫助學生掌握圓的面積公式,並能應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2、能力目標:

使學生了解從“未知”到“已知”的轉化過程,逐漸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實例引入,讓學生體驗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向學生展示生動、活潑的數學天地,喚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全體學生積極參與探索,在參與中體驗成功的樂趣。

  三、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以及圓的面積公式的應用。

難點:在圓的面積公式推導過程中,學生對圓的無限平均分割,“弧長”無限的接近“線段”的理解以及將圓轉化爲長方形時,長方形的長是圓的周長的一半的理解。

  四、教法分析

1、教法分析:

針對剛邁入初中的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以及他們現在的知識水平。採用啓發式,小組合作等教學方法,讓儘可能多的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課堂上教師要成爲學生的學習夥伴,與學生“同甘共苦”一起體驗成功的喜悅,創造一個輕鬆,高效的學習氛圍。

2、學法指導

通過實例引入,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數學,在藉助長方形面積公式來推導圓的面積公式的同時,使學生體會到觀察,歸納,聯想,轉化等數學學習方法,在師生互動中讓每個學生都動口,動手,動腦。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教學手段

爲了更好地展示數學的魅力,結合一定的多媒體輔助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增加形象感與趣味性,騰出足夠的時空和自由度使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

  五、教學過程

1、複習(1)長方形面積公式

(2)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

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求法是通過割補轉化爲長方形面積來解決。

2、創設問題情景,引入課題

一隻小狗被它的主人用一根長1米的繩子栓在草地上,問小狗能夠活動的範圍有多大?

問題:1、小狗能夠活動的最大面積是一個什麼圖形?

2、如何求圓的面積呢?

3、師生互動,探索新知

(1)引導:

平行四邊形面積可以轉化成長方形面積,那麼圓的面積是否也可以轉化成長方形面積來解決呢?

(2)實驗操作:

教師將課前準備好的圓分給各小組(前後四人爲一組)。請同學們試試看,是否可以將圓轉化成爲長方形。

(3)動畫展示:略

  《圓的面積》說課稿 2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說課內容是西師版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二單元中<<圓的面積計算>>第一課時。

2、教材、學生情況分析:

這是一節概念與計算相結合研究幾何形體的教學內容,我認爲該內容與教材前後的內容有着密切的關係.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平面直線圖形的面積計算和圓的初步認識以及圓的周長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幾何知識的一項重要內容, 爲以後學習圓柱、圓錐等知識和繪製統計圖作了鋪墊。

從學生的知識水平來看,從學習直線圖形的知識,到學習曲線圖形的知識,不論是內容本身,還是研究問題的方法,都有所變化。從空間觀念方面來說,進入了一個新的領域.

3、教學目標

遵循教材的編寫意圖並從學生的知識水平以及生活經驗出發,我擬訂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爲:

(1)知識與技能目標:推導出圓面積計算的公式,並會用公式計算圓的面積;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進一步培養學生樹立和運用轉化的思想,初步滲透極限思想,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注重小組合作培養學生互相合作、互相幫助的優秀品質及集體觀念。

基於以上的教學目標:把教學重點定爲是掌握圓面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則是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和極限思想的滲透;

教學關鍵是弄清拼成的圖形的各部分與原來圓的關係。

  二、說教學策略

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精神,本課教學我以“學生髮展爲本,以活動探究爲主線,以創新爲主旨”:主要採用了以下4個教學策略:(具體教學策略請看教學過程部分)

1.知識呈現生活化。以雲南景洪的曼飛白塔的塔基爲圓柱形石座,底面周長是42.6米,這座塔至少佔地多少平方米。讓生活數學這一條紅線貫穿於課的始終.

2.學習過程活動化。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探究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

3.學生學習自主化。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去探究圓的面積計算公式。

4.學習方法合作化。在探究圓的面積計算公式中採用4人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

從而真正實踐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三、教學過程

秉着“將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的指導思想,我將教學過程擬訂爲“創設情境,激趣引入——引導探究, 構建模型——分層訓練,拓展思維——總結全課,佈置作業”四個環節進行,努力構建自主創新的課堂教學模式。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興趣是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的重要心理基礎,爲了使學生樂學,在第一環節中,我首先通過教材插圖,從而引出課題:圓的面積計算。

在這一環節中,我通過情景設置,拉近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距離,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求知,爲下一環節做好鋪墊。

(二)引導探究,構建模型

第二環節是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爲了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安排了啓發猜想, 明確方向----化曲爲直,掃清障礙----實驗探究,推導公式----展示成果,體驗成功----首尾呼應,鞏固新知五大步進行:

第一步:啓發猜想,明確方向。

鼓勵學生進行合理的猜想,可以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更爲廣闊的空間。因此,在第一步:啓發猜想,明確方向中。我啓發學生猜想:“比較兩個圓誰的面積大,你覺得圓的面積和哪些條件有關?怎樣推導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呢?”對於第一個問題,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很自然的會作出合理猜想。但對於怎樣推導圓的面積計算公式這個問題,學生根據已有知識,想到可以將圓轉化爲以前學過的圖形,再求面積。至於如何轉化,怎樣化曲爲直,因受知識的限制,學生不能準確說出。我抓住這一有力契機,進入下一步教學。

第二步:化曲爲直,掃清障礙。

在第二步:化曲爲直,掃清障礙教學中。我首先借助多媒體課件將大小相等的圓分別沿半徑剪開,先分成8等份、然後拉直,再分成16等份拉直、最後分成32等份,再拉直,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發現平均分的份數越多,分成的近似等腰三角形的底就越接近於線段。這一規律的發現,不僅向學生滲透了極限的思想,更

要的是爲學生徹底掃清了“轉化”的障礙。這時我適時放手,進入下一步教學。

第三步:實驗探究,推導公式。

在第三步:實驗探究,推導公式教學中。我首先提出開放性問題:你能不能將圓拼成以前學過的圖形,試着剪一剪,拼一拼,想一想,議一議拼成的圖形的各部分與原來的圓有什麼關係?能不能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這裏,我沒有硬性規定讓學生拼出什麼圖形,而是放開手腳讓學生拿出已分成16等份的圓形卡紙小組合作去剪,去拼擺,並鼓勵學生拼擺出多種結果,從而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能力。

第四步:展示成果,體驗成功。

在學生小組討論後,我將引導學生進入第四步教學,爲學生創設一個展示成果,體驗成功的機會。讓學生向全班同學介紹一下自己是如何拼成近似平行四邊形,長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如何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然後由學生自己,同學和教師給予評價。同時對拼成近似長方形的情況,教師再結合多媒體的直觀演示,並結合板書。

首先讓學生明確圓周長的一半相當於這個近似長方形的長,半徑等於寬,圓的面積等於長方形的面積,這是教學的關鍵,再此基礎上進行推導,得出圓面積等於周長的一半乘以半徑,再讓學生弄清圓周長的一半等於πr,從而得到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化簡後用字母表示爲S=πr2。

第五步:首尾呼應,鞏固新知

在學生獲得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後, 我進入第五步: 首尾呼應,鞏固新知的教學。這座塔至少佔地多少平方米;求出它的面積。從而達到了對新知的鞏固。

  四、分層訓練,拓展思維

爲了深化探究成果,在第三環節: 分層訓練,第一層:基本性練習,第二層:綜合性練習,第三層:發展性練習。實現層層深入,由淺入深。逐步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並使學生深刻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併爲生活服務”的道理。

(附練習設計)

第一層:基本性練習

1. 畫一個半徑爲2.5cm的圓,再求出這個圓的面積。

第二層:綜合性練習

2. 求下面各圓的面積。

r=15釐米 r=24釐米 d=9分米

第三層:發展性練習

3、一個運動場(如下圖),中間是長方形,兩頭是半圓形。這個運動場的周長是多少?面積是多少?

  《圓的面積》說課稿 3

  一、教材分析:

圓的面積是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內容,本單元是在學生掌握了直線圖形的周長和麪積,並且對圓已有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從認識圓入手,到圓的周長和麪積,與直線圖形的學習順序是一致的。但是,學習圓是從學習直線圖形到學習曲線圖形,無論是內容本身,還是研究問題的方法都有所變化。學生初步認識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化曲爲直”、“化圓爲方”,同時也滲透了曲線圖形與直線圖形的內在聯繫,感受極限思想。

在本單元中,本節內容安排在“認識圓,圓的周長”之後,這樣可以讓學生借鑑在學習圓周長時的經驗來研究圓的面積;有利於讓學生感悟平面圖形的規律和方法。

學情分析

學生對圓的特徵,多邊形面積的計算已基本掌握,但對於像圓這樣的曲線圖形的面積,學生 是第一次接觸,如何把圓轉化成直線圖形具有一定的難度。

學生對探究學習並不陌生,但在探究學習過程中,往往是盲目探究,因此,組織學習素材,讓學生形成合理猜想,進行有方向的探究也是教學中關注的問題。

基於以上的思考,特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圓面積的含義;理解和掌握圓面積計算的公式,並能正確計算圓的面積。

能力目標:讓學生經歷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讓學生在動手操作,探索的過程中,體會“化圓爲方”的轉化方法,初步感受極限思想。

情感目標: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體驗做數學的樂趣。

在探究活動中,使學生親歷“做數學”的過程,認識圖形,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是數學的基本內容之一,因此,讓學生經歷圓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理解和掌握圓面積的計算公式是本節課的重點;由於圓與以前學習的直線圖形性質有很大不同,對“曲線圖形”轉化爲直線圖形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對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都是一種挑戰,因此,“化圓爲方”的轉化方法和極限思想的感受是本節課的難點。

爲了實現上述教學目標,我精心進行教學設計,引領學生課堂生成:

  二、複習引入:

1、口算 3.14×4 3.14×6 3.14×8 3.14×9 3.14×10

3.14×20 10×10 20×20 30×30 40×40 50×50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5 16

2.提問:什麼是面積呢?(圖形所佔平面的大小)圓有面積嗎?

3.創設問題情景,引入課題

複習題:六(3)班的李斌同學沿着直徑是20m的圓形花壇走了一圈,他走了多少米?

師:要求他走了多少米?實際上是求什麼?李斌看到綠化工人正在修整一塊圓形草坪,就跟叔叔交談起來,一個叔叔問他:“這個圓形草坪的佔地面積是多少平方米?”此時,李斌遇到了困難了,同學們,我們一起來幫幫他,好嗎?要求這個圓形草坪的佔地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實際上是求什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研究:“怎樣計算圓的面積 ”(板書課題:圓的面積)

通過身邊的數學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對本節課產生濃厚的興趣。

  三、.合作學習,共同推導

(1)引導:我們以前是通過拼 (三角形、梯形拼成平行四邊形)、割(平行四邊形割開、再拼成長方形)的方式把新知識轉化成已學過的知識來解決問題,那麼能不能將拼割的方法用於這節課呢?如果能拼割,怎樣拼割才合適?

(2)小組合作:通過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讓學生將手上的圓形變成我們已學過的圖形。將圓平均分成若干份,拼成近似的長方形。讓小組的代表彙報結果,通過探究,排除不合理的方法,找到解決問題的切入點。(展示課件。拼成的圖形用學過的知識不能求出它的面積,因爲它的邊緣是弧線。當我們把圓平均分得的份數越多,每一份看起來就越像一個三角形,拼成的圖形就越接近於一個長方形,它的面積也就越接近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如果能把圓分得足夠的細,拼成的圖形就是一個長方形了。(滲透極限的思想)。在這個環節教師成爲學生的學習夥伴,在教師的引導和啓發中,讓每個學生都動口,動手,動腦,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創造一個和諧、高效的學習氛圍。

(3)探究拼成的長方形和圓的關係。注意:在這個轉化過程中,圓的形狀雖然發生了改變,但是它面積的大小卻始終沒有改變,這是我們公式能夠成立的關鍵。(課件演示)。從上圖可以看出圓的半徑r,長方形的長=(2πr)÷2=πr;寬=r,因爲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所以圓的面積=πr×r=πr2.。全體學生積極參與探索,在參與中體驗成功的樂趣。

  四、課件運用的目標

圖形面積的概念相對小學生來說比較抽象,雖然他們已經學習並掌握了一些線段圍成圖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但關於面積的概念還是有不少學生感到難以理解,恰當地利用課件,可以靈活地展示圖形面積與平面的大小關係。

  五、板書設計

圓的面積

複習:長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推導。

圓的面積概念:圓所佔平面的大小叫做圓的面積。

圓的面積計算公式:S=πr2

  六、作業設計

1、完成教材規定的練習;

2、求生活中圓形物體面積;

(1)羊吃草問題。

(2)灌溉問題

開課時不能解決的數學問題,通過自主學習後迎刃而解,讓學生體驗學有所用的喜悅。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是學習數學的最終目標,這節課就準備體現這一目標,也是學習有價值的數學的主動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