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長方形的周長》說課稿範文(通用5篇)

《長方形的周長》說課稿範文(通用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7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長方形的周長》說課稿範文(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長方形的周長》說課稿範文(通用5篇)
  《長方形的周長》說課稿1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長方形的周長》。

本節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實驗教材小學數學第五冊的教學內容,它包括周長的含義,長方形的周長計算。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四邊形,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圖形的特徵,知道長方形有4條邊、4個直角,對邊相等等知識,爲學生研究長方形的周長做好了知識遷移基礎。學好這部分內容,不僅可以從形的方面加深對周圍事物的理解,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可以在動手操作、探索實驗和聯繫生活應用數學方面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發展學生的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也爲學習其他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積累知識經驗。

教材一開始就呈現了一些規則和不規則的實物和圖形:樹葉、國旗、課本、鐘面等實物和五角星、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圖形,提出:“你有辦法知道這些圖形的周長嗎?”讓學生實際動手解決這一問題,從而感悟周長的實際含義。在進一步的動手實踐,探究規律中,得出長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最後對所學習的知識進行簡單運用。

新課標指出,通過數學學習,學生能夠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的數學知識,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結合教材特點及三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及心理特點,認知規律,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使學生知道周長的含義。

②正確計算長方形的周長分頁標題#e#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比較、操作和慨括能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提高學生的探索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經歷數學學習的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觀察和獨立思

考的習慣,感受體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本課的重點是:理解周長的含義,探索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教學難點是:理解周長的含義,能正確計算長方形的周長。而充分運用直觀手段,特別是加強教具演示及學具操作,讓學生手動、腦想、眼看,使學生在多種感觀的協調活動中積累感性認識,發展空間觀念,從而更好地理解、掌握長方形有關的幾何初步知識則是本節課的關鍵。

  教法設計:

杜威先生說過這樣一句話:“你可以將一匹馬牽到河邊,但是你絕不可能按着馬頭讓它飲水。”針對幾何知識教學的特點、以及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爲主、空間觀念薄弱的特點,我打算採用創設情境法、實驗法,以及分組討論、合作學習的形式,並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輔助教學,讓學生在觀察、感知的基礎上,動手操作,圍一圍,量一量,摸一摸,畫一畫,分組討論、合作學習,老師恰當點撥,適時引導,多媒體課件及時驗證結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以學生髮展爲本,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目的。

  學法安排:

蘇霍姆林斯基說:“喚醒人實行自我教育,按照我的深刻信念,乃是一種真正的教育。”在學法指導上,我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精神,創設時間和空間激發他們主動探索。借鑑杜威“做中學”的思想,在設計課程方案時,將學生分成4人學習小組,同組異質:讓學生動起來,活起來,讓學生在觀察、測量、實踐操作、問題解決等過程中,經歷想一想,圍一圍,畫一畫,量一量等活動,努力營造協作互動、自主探究、議論紛紛的課堂教學氛圍,將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活動中得以發展。

  下面我來說說我的備課設想:

  一、在問題情境中感悟周長的含義

杜威“做中學”理論中有這麼一句話:“經驗和自然相互聯繫”,從而可知“做中學”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要求創設生活情景,使生活問題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以喚起學生已有的經驗積澱,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從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這也就是我這堂課的引入——情境激趣問題引路。

爲了讓學生掌握周長含義中的幾個要素:“一週”“一週的長度”“封閉圖形”,我設計兒童喜愛的童話例題,並依題中情境的展開、交換提出三個層次的數學問題:分頁標題#e#

①一週是什麼意思?

我利用動態課件創設3只卡通小動物繞着規則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和不規則圖形(樹葉)行走一週的情境,通過讓學生觀察3只小動物行走的路徑,感受“一週”“一圈”的含義

②周長指的是什麼?

通過提出“走了一週(或一圈)走了多少路”的問題,理解“一週的長度就是周長。”把“一週”和“一週的長度即周長”這兩個易混淆的概念區分清楚。

③什麼是封閉圖形?

通過觀察一組圖形的特徵,直觀地理解“封閉圖形”的含義。

  二、在測量、計算的過程中尋求圖形周長的一般解法

當學生對周長的意義有了清晰的理解之後,尋求圖形周長的一般解法便成了本節課要達到的第二個認知目標,我根據活動既是獲取知識的源泉,又是思維發展的基礎的理念,準備放手讓每個學生進行自主測量不同圖形周長的活動,學生通過測量、計算樹葉、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得出求圖形周長的一般方法是:直接量出圖形各邊的長,求出各邊的長度和即爲圖形的周長,在這個過程中測量不規則圖形使用的工具和方法與測量規則圖形有所不同,如量樹葉的周長要用繩子圍出一週,然後拉直量出其長度,經歷這個過程後使學生明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應針對不同情境採用不同的對策。

  三、在合作、探究中悟出長方形周長的簡便算法

掌握長方形周長的解法是本節課要達到的第三個認知目標,根據長方形的特徵,用簡便方法求其周長,其意義不光是在計算的技巧上,重要的是突出學生對圖形特徵的把握上,使學生形成正確的空間觀念。因此,我準備在學生測量並計算出一張卡片的周長之後,讓不同的算法都上臺展示,再引導學生比較求長方形周長的3種不同解法,

①6+4+6+4=20(直接應用周長的意義)

②6×2+4×2=20(應用長方形對邊相等的性質)

③(6+4)×2=20(長方形的特徵加乘法分配律)

通過交流與研討,使學生認清每一種解法的意義和依據,認識自己的那種解法與其他同學的不同,促使不同思維程度的學生進行反思,從而實現對原有知識的深化、突破和超越。

  四、在解決現實問題中鞏固深化

數學規律的形成與深化,不僅靠感知,還要輔以靈活、有趣、有層次的訓練,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把知識的鞏固提高建立在解決現實問題的情境中,進一步激發學生用好數學的積極性,我設計的練習題是:

1、一個長方形花壇的長5米,寬3米這個花壇的周長是多少米?分頁標題#e#

2、這是我班李尚儒同學的一幅畫,你能想辦法算出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嗎?

3、李伯伯有一塊一面靠牆的長方形菜地,長6米,寬3米,如果要圍上籬笆,他至少需要多少米?

4、猜一猜:誰先到達終點

  五、評價——在做中體現。

新課標提出,關注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表現應成爲課堂教學評價的主要內容,包括學生在課堂上的師生互動,自主學習,同伴合作中的行爲表現,參與熱情,情感體驗和探究,思考的過程等等,在最後我讓學生給自己本節課的表現進行合理的評價。

  《長方形的周長》說課稿2

  教學目的:

1、認識長方體中的長方形面,能夠引導學生初步理解由面組成體的意義。

2、使學生在認識長方形面、掌握長方形特徵的基礎上,通過操作進一步理解周長的意義。

3、緊密圍繞生活實際,通過動手實踐,求出長方形的周長。

教具準備:電腦演示課件一段,各種長方體形狀的紙盒及包裝箱、包裝帶、剪好的12個邊長2釐米的正方形的卡片,圍好的長方形鋁絲框架一幅。

學具:每個學生準備一至兩個長方體形狀的紙盒。一把剪刀,一段線,尺子,剪好的12個邊長2釐米的正方形的卡片,一塊泡沫塑料,一盒火棍,一張相片,一段及時貼切紙。

  教學設想:

1、新課的引人,從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各種長方體的盒子、實物等人手,緊密圍繞生活實踐,指出在立體圖形上存在平面,通過把立體圖形的剪裁,得到長方形的平面圖形,揭示出"體中有面,面中有體"。

2、整個教學過程力求以發揮學生的實踐能力、開發學生自身的潛能爲主導思想,通過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畫一畫、量一量、做一做等實踐活動,學會求長方形的周長,並以此提供給他們施展技能的機會,讓他們挖掘說理的論據,體現論辨的才能,展示自己的創新精神。

3、關於長方形周長概念的教學,採用由一般到特殊的推導方法,得出長方形周長的意義,進而掌握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根據學生理解層次的差異,採用的方法有所不同,由學生自主選擇。

4、在注重實踐操作的同時,輔以多媒體電腦課件的演示,再現知識的認知過程,以加深學生學習知識的深度和廣度。

5、練習設計在充分考慮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的同時,還要體現出全體師生的全員參與精神以及每個學生的個性才能的發展。

  教學過程:

  一、聯繫生活,導入新知

從立體圖形導人平面圖形的認識及平面圖形的周長。

看!今天老師帶些什麼東西?噢!有牙膏盒、肥皂盒、粉筆盒、積木塊等。現在我們來看一下它們的外觀。:牙膏盒的這個面是什麼形的呢?(變換角度)這個面又是什麼形的呢?你們能給這個長方形的面畫出它的周長嗎?(在實物上描畫)試試看!再把另一個長方形面的周長用彩筆畫出來,(在實物上描畫)之後,把這個面剪下來展示給大家看一下。展示的這個長方形面,它的周長你能用手指劃出來嗎?周長我們都理解了,那周長的概念是什麼呢?(生答:周長就是圍繞該圖形一週的長度。長方形的周長就是圍繞長方形一週的長度。)而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呢?又是怎樣才能知道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問題:長方形的周長(板書)。

  二、動手實踐,理解新知

1、出示長方形的鋁絲圈。

老師照你們畫好的長方形周長圍了一個鋁絲圈,鋁絲圈的全長便是長方形的周長,我們怎樣才能知道鋁絲圈的全長呢?大家分組討論。(討論結果:把鋁絲圈剪開拉直來量一量它的長度便是長方形的周長。)

2、是不是所有的長方形都需要先圍成圈再剪開拉直來量周長呢?讓學生分組討論,尋找求長方形周長的其它方法。

(1)有的小組採取測量長方形實物的長與寬分別是多少,求周長即求長、寬、長、寬四條線段的總和。

(2)有的小組採取測量畫好的長方形圖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進一步指出,長方形的一週就是長、寬、長、寬四條線段的總和即兩條長與兩條寬的和。

(3)有的小組指出,兩條長與兩條寬的和也就是長與寬和的2倍。

(4)有的小組果用了用線把牙膏盒圍了一圈,之後把線拉直,放在直尺上測量出線段的總的長度便是長方形的周長。(教師在此要示範指出:沿着牙膏盒圍的時候,必須是它的垂直縱切面、豎切面或橫切面,並且縱圍與橫圍、豎圍的面不同,得到的周長也不一樣,要提問學生:你所圍的是哪個長方形面的周長,待學生確定後再去量它的長度)

3、教師還要提出同樣的問題,所有的長方體的盒子、積木塊等東西都要用線來圍一圈再測量長度嗎?這種方法是否普遍適用呢?最簡便的方法是哪一種呢?請你們向老師推薦。

4、由此我們得出,在一般情況下,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在平時的學習中,我們就可以利用這個公式進行計算。現在我們來應用公式解決一下實際問題。

5、出示例7,一個長方形,如圖所示,求它的周長是多少?

(提示:先測量所需數據,再計算,測量的長度單位自定。)

  三、實踐操作,鞏固新知

採用小組彙報的方式:

1、我們現在拿出自己的相片,用漂亮的及時貼紙(寬5毫米)做一個簡單的相框,至少需要多長的及時貼紙呢?

2、同學們現在用你們手裏的12個邊長2釐米的正方形卡片拼成一個長方行,求出它的周長是多少?

(可以先拼出實物平面圖形,量出組合到形的長與寬進行周長計算;也可以通過拼成的長方形各部分邊的長度和來計算等,總之拼圖方法不限,求周長的方法有限。)

3、老師現在有滿滿的一箱蘋果,要給這個蘋果箱打上兩條寬約2釐米的包裝|帶,問大家至少需要多長的包裝帶?(每個接頭部分各約佔1釐米)(教師要注意橫圍、豎圍、縱圍的不同)

4、我們學校的操場是什麼形的呢?圍着它跑一圈約是300米,操場的長約是300米,寬大約是多少米呢?

  四、創新實踐,深化新知

1、出示"長方形的周長"電腦教學演示課件。

(1)動畫效果的長方體的立體實物圖,其中的一個面閃爍並從立體圖形中分離出來,圍繞這個長方形的平面圖的一週畫出線段並閃爍,教師指出線段的長度和便是它的周長。它的周長包括有兩條長、兩條寬,(長和寬以不同的顏色分別閃爍)也可以是一條長與一條寬的2倍(一條長與一條寬的和以紅色閃爍,另一條長與另一條寬以藍色閃爍)得出長方形的周長公式:長方形的周長=(長+寬)x2。

(2)利用公式求周長時,可以用尺子分別去測量一條長、一條寬的長度,(屏幕上出現一根動態的尺子分別測出長、寬各是多少)再把數字代入公式,求出結果。

(3)演示長方體的立體圖形,圍繞長方體的一圈畫一條線段並閃爍(垂直縱圍、橫圍或豎圍)指出線段的長度和便是該長方形的周長。(3種情況分別演示)

2、加強實踐操作,深化新知,培養創新意識。

(1)請你畫出一個周長爲20釐米的長方形的圖形。(可以討論長、寬分別是整釐米數的幾種情況)

(2)我們班的教室裏用瓷磚貼地角線,採用的瓷磚規格爲200x200(單位:毫米),地角線的高度爲10釐米,問至少用多少塊地磚?與我班的實際用磚是否相符,如不相符合,簡述原因是什麼?

(3)張大伯退休後,在郊外租了一塊長38米、寬25米的地,他要在這塊地裏種蔬菜,考慮到這塊地有可能被牲畜踐踏,要在四周圍上籬笆,每1米栽一根籬笆樁,則該地的四周應栽多少根籬笆樁?(在泡沫塑料上畫出縮小的模擬的長方形的周長,在四周插上火柴棍當作籬笆樁。)

(4)老師這裏有一桶罐頭(長方形的、沒有貼商標紙的鐵桶罐頭),請你爲廠商算一算商標紙的長、寬各是多少?並請你說出理由。

(5)學校二樓的樓梯上鋪了一條寬約1.2米的地毯,這條地毯有多長呢?這個任務請同學們課下完成。

  《長方形的周長》說課稿3

今天我們學習了《長方形的周長》這節課,在二年級學習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基礎上,孩子們對長方形與正方形的認識及特點都能很牢固地記得。在這節課上,我是藉助孩子測量數學書課本封面的長和寬,這樣設計既複習了測量,同時也鞏固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周長————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一週的長度就是它們的周長。那麼長方形的周長就是長方形一週的長度,孩子們都能很容易說出來:長方形的四條邊加起來就是長方形的周長。孩子們根據先前的經驗,量出長方形的長是26釐米,寬是18釐米。

當我把這些數據寫在黑板上的時候,孩子們都迫不及待說出了求數學書封面周長的方法。

師:你們怎麼求出來的,我沒聽清,誰能單獨說說?

生:求長方形的周長就是把四條邊加起來,就是長+寬+長+寬。

師:恩,方法不錯,我們把這位孩子的方法寫上。(旁邊用這種方法列式計算)

生:老師,我的方法和他的不一樣,我用的是(長+寬)×2,也能求出。列算式是(26+18)×2=88(釐米)。

師:他說得多完整,我們是不是要祝賀他一下。(掌聲響起來)看了大家的方法就是不錯,不但好理解,還特別好計算。有的孩子還有方法,我們繼續聽聽他們是怎樣求周長的。

生:我用的是長×2+寬×2,就是兩個長可以用長×2,兩個寬可以用寬×2,再把結果加起來。

師:恩,你們覺得這個方法怎麼樣?

生:太好了,比較好理解,但是我們還是感覺第2種最簡單。

師:恩,你們喜歡什麼樣的方法,在計算中就用什麼的方法。下面我們一起把長方形的周長公式讀一下。(齊讀)

長方形的周長=(1)長+寬+長+寬;(2)(長+寬)×2;(3)長×2+寬×2。

師:看來大家學得不錯,請看下面幾道題,誰能最先說出結果。

(1)一個長方形,長是10釐米,寬是5釐米。周長是()。

(2)一個長方形,長是15釐米,寬是6釐米。周長是()。

你們學得太快了,我一說出題你們就說出結果了,誰能大膽出一道題,你們還能答出來嗎?(學生出題)

生:一個長方形的長是20釐米,寬是15釐米,周長是多少?

孩子們也能很快說出結果。看來對於長方形的周長,大家已經掌握住了,利用課後練習的第1題,以及一些鞏固練習,孩子們對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已經能夠靈活運用。孩子們經歷了探索長方形周長的過程,對於探究正方形的周長就很容易了。孩子們利用剛學到的方法,進行探究,說出了正方形的周長公式:

(1)邊長+邊長+邊長+邊長。

(2)邊長×4。

他們還說出了兩種不太經常用的方法。經過大家的討論,最後選取種最簡單的方法進行計算。

  《長方形的周長》說課稿4

  一、說教材

《周長》是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內容。這節課是學生在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基礎上展開教學的。就其內容來說,本課是一堂概念與計算相結合的課,學習難度並不大。但是爲以後學習圓的周長以及長、正方形面積奠定基礎。因而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正確的計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二、說學情

三年級的學生抽象概括能力不是很強,但是本課內容概念性很強,又較抽象,因此要通過個人的探究歸納出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顯然對很多同學是有一定的.困難的。爲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讓學生感知周長的含義,並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測量認識周長,特別是針對長方形的周長要讓學生先同桌合作認識長方形的周長,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聆聽別人的方法,再同桌合作驗證得出結論。只有這樣的探究活動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參與到課堂。

  三、教學目標

依據前面對教材的分析和對學情的把握,我確定了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知道周長的含義,能正確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長方形周長計算的探索,鍛鍊初步的空間觀念,以及觀察、動手操作、比較和遷移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

通過學習,進一步瞭解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並滲透“相互聯繫、相互轉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四、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理解周長的含義,能正確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二)教學難點

理解周長的含義及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的算理。

  五、說教法和學法

爲了實現教學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採用:

演示法:邊演示邊講解周長的一般概念,有利於加深學生對周長概念的理解。這樣既能幫助學生突破在認知上的障礙,又可以嘗試引導學生對概念進行抽象概括。

討論法:學生積極地參與討論、合作交流,各抒己見。這樣既能啓迪思維,又增加了合作的意識,便於形成平等、寬鬆、民主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的參與。同時讓學生動手、動腦去探索發現,並解決問題,真正體現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理念。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首先是導入環節,我會在教室中間圍一個大大的心形,並請幾位同學按照我的示範來沿着這個圖形的邊線走一圈,要求其他同學注意觀察。緊接着提出疑問:剛纔這位同學是沿着圖形的什麼走了一圈?從而抽象出周長的直觀概念。但是在數學概念的確立過程中我會通過邊演示邊講解來勾起學生的理解來感知周長的含義。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的示範、學生的觀察加之演示過程,真正讓學生感知周長的概念。這樣的教學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可以真正讓學生參與其中。

  (二)生成新知

接下來我會出示若干平面圖形,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計算周長。

此時學生可能會提出使用用繩子圍一圈,將繩子的長度量一量或是分段用尺子來進行測量周長。期間我會巡視進行指導讓學生進一步感知周長的含義。接下來我會要求學生:計算一下課前準備的長方形和正方形教具的周長。在此過程中,我會要求學生先和同桌指一指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分別是指哪裏的長度,再同桌合作驗證並做好記錄。具體探究長方形周長的過程中主要通過測量數據、計算周長、交流彙報來得出結論;理解正方形的周長計算過程則是將長方形的長逐漸縮短,變成正方形得出結論。

設計意圖:通過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計算周長,此時針對學生的不同選擇給予適時地指導加深學生對於周長概念的理解。在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過程中由學生來探究、討論、分析,輔助學生優選方法,加工成常用的計算公式,這樣可以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三)鞏固新知

下面針對學生容易混淆的易錯點:封閉圖形一週的長度纔是周長,設置判斷題。

爲了進一步突破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這一難點,我會呈現一道基礎題和一道變式題,並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探究。

1、基本練習

(1)學校有一個花壇,長11米,寬8米,求花壇的周長。

(2)一塊正方形土地,邊長是6米,要在它的四周圍上籬笆,籬笆至少長多少米?

2、提升練習

王伯伯有一塊一面靠牆的長方形菜地,長10米,寬6米,如果要圍上籬笆,籬笆至少要多少米?

(四)課堂小結

回顧這節課的學習過程,請多個同學談談這節課學到的知識並要求學生:尋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周長的知識、測量一下課桌、凳子、書本的面,並計算它們的周長。希望大家在計算時都能認真、仔細,不做小馬虎。

  七、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本着簡潔、直觀、清晰的原則,這就是我的板書設計。

  《長方形的周長》說課稿5

  教學目標:

1、認識長方形的長和寬,理解並掌握計算長方形周長的方法,會計算長方形的周長。

2、通過量一量,算一算,議一議的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比較能力,創新能力以及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正確計算周長。

教學難點:長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理解和運用。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

課前準備:尺子、長方形紙片、照片、長方形框。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一件玩具衣服5元,一條玩具褲子3元,買兩件衣服兩條褲子一共需要多少錢?

學生獨立思考,得出三種方法:

①5+5+3+3=16(元)

②5×2+3×2=16(元)

③(5+3)×2=16(元)

強調第三種算法,5+3就是一套衣服,有兩套,所以要乘2。

  二、談話導入。

1、我拍了許多照片,其中有一張老師特別喜歡,想給它加個框保存起來。可是老師遇到了一個小麻煩,不知道該鋸多長的木條才能剛好做個框,你們能幫老師解決這個問題嗎?

2、引導學生說出要求木條的長度,其實就是求長方形照片的周長。

3、師:在生活類似這樣的問題很多,比如給禮盒加一圈花邊,要算花邊的長度,用綵帶佈置教室,要算綵帶的長度,這些都要用到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長方形的周長的知識來解決。

4、板書課題:長方形的周長

  三、探究新知。

  (一)、認識長方形的長和寬。

1、向學生介紹在長方形中較長的邊叫長,較短的邊叫寬。長方形有兩條長兩條寬。

通過改變長方形的擺放位置,讓學生明確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它所處的位置無關,與長短有關。

2、讓學生輪流向同桌摸出手上的長方形紙片的長和寬,另一個同學判斷對錯。

  (二)、計算長方形的周長

1、讓學生量出長方形紙片的長和寬,並用自己的方法計算出它的周長。

2、集體彙報交流,說說你是怎麼想的。

學生可能出現三種情況:

①6+4+6+4=20(釐米)

②6×2+4×2=20(釐米)

③(6+4)×2=20(釐米)

第三種方法中6+4表示什麼?爲什麼要乘2?

通過與課前準備中的題目的類比,讓學生明確長方形的長相當與衣服,寬相當與褲子,一條長加一條寬就相當與一套衣服,我們可以說是一套長和寬,有這樣的兩套,所以最後要乘2。

3、對比這三種方法,從中擇出最優的方法,並歸納出: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四、鞏固練習。

1、完成課本P42做一做第1。

2、完成課本P44第1題的第一個圖形。

3、一塊長方形菜地,長6米,寬3米,有一面靠牆,要圍上籬笆,籬笆至少要多少米?

通過看圖理解題意,讓學生自己得出靠牆的那邊不需要圍籬笆,所以只要算兩條寬和一條長,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4、計算這個圖形的周長。

同桌交流,通過移補,讓學生明確可以把這個圖形看做長方形來計算。

  五、回顧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長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以後在生活中遇到類似的問題就要靈活運用,這樣既能節省材料又避免不夠時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