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鄉村四月說課稿

鄉村四月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9W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鄉村四月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鄉村四月說課稿
  鄉村四月說課稿1

  一、說教材:

《鄉村四月》是人教版課標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六組圍繞“走進田園,熱愛鄉村”專題的《古詩詞三首》的一首古詩。詩人翁卷以白描手法寫江南農村春末初夏時節的景象,表現了詩人對鄉村風光的熱愛與欣賞,也表現出對勞動生活、勞動人民的讚美。

根據教材特點,結合學情,確立以下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生字“蠶桑”,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和默寫古詩;

2、藉助微課和註釋理解詩的大意,體會詩人對鄉村風光的熱愛與欣賞以及對勞動生活、勞動人民的讚美;

3、利用微課引導學生自學學習古詩,培養閱讀古詩的興趣,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其教學重點、難點爲:

1、通過反覆誦讀,多元體驗,利用微課引導學生感悟詩情;

2、抓住重點詞句,感悟詩歌的魅力。

  二、說教法學法:

採用微課學習法、誦讀感悟法、合作交流法。

  三、說教學過程:

課前讓學生看微課,做進階練習一,對文本進行深度預習。課堂上分以下五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是情境導入,出示課題。播放走近鄉村微課,師生交流感受,出示課題:古詩詞三首。齊讀課題。

二是初讀古詩,讀出詩韻。先讀前兩首詩,出示兩首詩。指名讀詩題。並說出自己的感覺。接着讓學生把這兩首古詩自由地讀兩到三遍,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然後指名讀,生自行評議,正音。並檢查生字“蠶”“桑”,相機糾正。指導書寫漢字。然後指名字正腔圓、有滋有味地把第二首詩讀一讀。交流進階練習一。

三是理解詩意,感悟詩情。首先學生帶着問題自由讀第一首詩,你從詩中感受到了什麼?接着彙報點撥一二句寫:景美;三四句寫:人忙。課件出示第一句,交流好像看到了什麼畫面?有哪些色彩?“綠”會是什麼?“白”是什麼?出示微課體會“綠滿山原白滿川”。指名通過讀來表現出來。課件出示第二句讓學生感受彷彿看到的畫面。出示微課展示“子規聲裏雨如煙”的情景。出示養蠶圖和名言。從詩句和這些養蠶情景,感受養蠶的辛苦以及農民的勤勞和忙碌。就“忙”出示《四時田園雜興》微課,讓學生體會忙,並交流假設你作爲其中的一員,你會忙什麼?最後體會到忙的快樂。

  四、佈置作業,拓展延伸:

1、課後進一步觀看微課,學習《四時田園雜興》。

2、收集描寫田園風光的詩句。

說板書:

板書以其內容爲結構,一目瞭然,後面是詩人的思想感情。讓學生農民的勤勞和快樂。

  五、教後反思:

作爲運用微課開展經典誦讀課題研究,目的是如何藉助微課提高經典誦讀效率。

1,通過微課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前置學習是很好,學生易於接受的策略,不過必須伴隨作進階練習才行。

2、在教學難點處出示微課也是很有效的。

3、在學第一首時,帶出第二首詩,有效減輕第二課時的壓力。

4、在交流進階練習環節,有效體現新課程理念倡導的注重語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

  鄉村四月說課稿2

  一、說教材

《鄉村四月》是新課標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六組中第二十三課《古詩詞三首》中第一首,這首詩是宋代詩人翁卷所作。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景象。前兩句着重寫景,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稻田裏波光粼粼,天空中雲霧濛濛,杜鵑歡唱,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後兩句寫人,四月到了,農活多了,鄉里的農民們在田間地頭忙開了,剛結束了蠶桑的事又要插秧了。突出“鄉村四月”勞動的緊張、繁忙,給人一種“一年之計在於春”的啓示,整首詩不僅表現了詩人對鄉村風光的熱愛和欣賞,也表現出對勞動生活、勞動人民的讚美。

依據教材特點和課標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1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正確讀寫“蠶桑”。

2、背誦、默寫古詩。

3、在誦讀中想象畫面,並能夠用自己的話描繪詩的內容,抓住詩的特點,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培養閱讀古詩的興趣和對古詩的熱愛,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1、誦讀古詩並默寫。

2、在誦讀中想象畫面,並能夠用自己的話描詩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在誦讀中想象畫面,並能夠用自己的話描繪詩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PPT。

教學時間:

一課時。

  二、說學情

四年級孩子已經掌握了一些讀詩的方法,但是每次讀詩都停頓不好,所以設計教學時我着重考慮到了讀,最重要是孩子們的想象力打不開,本次設計我就是在每一個知識點出,引導學生大膽想象。

  三、說理念

《鄉村四月》是一首古詩,依據課標,第二學段古詩詞教學目標是“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讓學生在正確、流利的基礎上,有感情,帶着表情的朗讀。我的設計理念是以讀爲本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朗讀感悟,邊讀邊想象畫面,體驗詩人的情感。這裏的讀,是聲情並茂地讀出詩文的情和意,表達自己的情和感,促進感悟的內化與昇華。讀出情味,給予學生嘗試的空間與時間,暢所欲言地交流自己的體悟,在互動評價中掌握情感的基調,最後進入意境,身心融入而忘情地讀。詩歌與記敘文不同,除了把握朗讀的情感基調,更要把握朗讀的節奏及其輕重音。

  四、激發興趣,說教法

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聯繫生活法:學生是活生生的人,他的生活經驗是最感受性的學習材料。《鄉村四月》寫的是江南農村初夏的時節,而現在正好是春季,因此課堂中在前3分鐘與學生輕鬆談話聊聊自己眼裏的春天。引出古人眼中的春天。

2、知識遷移法。四年級的孩子已學過一些詩,也懂得古詩學習的一般方法“讀通——讀懂——感悟——背誦默寫”,引導學生掌握學習古詩的今本方法。

3、品讀感悟法。課標中提出第二段詩詞教學目標是“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語文教學,對語言文字的品味是學生的語文能力形成的關鍵因素。品出詩歌的韻味,必須扣住重點詞句,在比較、玩味、體悟中咬文嚼字,嚼出語言背後的情味、意味、韻味;嚼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逐漸走進詩文意境場景,走進角色,與人物共鳴,與作者交心,享受人文陶冶與情感震撼。

4、引導想象法。利用插圖引導想象景美、人勤景象。

  五、培養能力,說學法

1、收集資料法。課前讓孩子收集詩人翁卷的資料,培養孩子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2、朗讀教學法。朗讀有助於感知語言,感悟者作者抒發的情感。課堂中通過個別讀、齊讀來正音,看圖引導學生想象,熟讀成誦等方法讓學生把詩讀通、讀懂。

3、想象悟情法。古人云“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因此讓學生展開想象體會四月、山原的欣欣向榮,鄉村人的勤勞忙碌,感悟詩人對鄉村生活的熱愛和讚美。

  六、師生互動,說程序

(一)、解詩題

語文課的關鍵是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產生與文本對話的願望。因此,利用課前3分鐘與學生聊天,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眼中的春天后,再讓學生背些描寫春天的古詩。如《詠柳》、《早春》、《春曉》……導入新課教學。這樣既聯繫生活,又複習了舊知,爲學生理解詩的含義墊定感情基礎。

(二)、知詩人

在前期的準備中,學生已經對詩人翁卷有一點了解,更深入的瞭解需要老師補充,這樣有助於對詩文的瞭解。

(三)、讀詩文

在這裏我緊扣“讀通”這個環節,先讓學生自讀後檢查指導學習生字“蠶”“桑”。

1、學生自由讀詩。

2、通過個別讀、範讀、齊讀等方式讀通詩文,相機學習生字“蠶”“桑”,從生字的音、形、義三方面指導。

(四)、品詩情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意自見。”依據課標和詩詞教學的`特點,這環節我採取自讀自悟,想象感悟,教師引導,品出詩味的方法。教師的“導”,就是教學的預設,而“味”,就是咀嚼語言,品味出情感。由於孩子們的認知水平和生理、心理特徵有別於成人,他們處在啓蒙階段,於是,課堂教學必須高度關注童心、童趣,深入淺出爲他們的喜聞樂見。一般而言,要依據學生的實際,教材的特點,知識能力點,設計整體感知要點,突破重難點的方法,領悟情感的方式,從而悟出詩歌味兒來。“導味”,教學過程必須簡單,只能是個粗線條,感悟的方式與方法應明瞭,易於感悟,並且能運用操作,這樣,教師才能靈活駕馭課堂,放飛學生個性,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這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具體做法是:

1、在前面有節奏朗誦的基礎上,藉助註釋、插圖、工具書、想象詩的大意。

2、師生互動交流感受。古詩詞的教學最高境界是“顯像得意”,即先將文字轉換爲畫面和場景,變抽象爲具象,變平面爲立體,變靜止爲靈動,讓學生從形象中感受,領悟詩句的情感意蘊。

  鄉村四月說課稿3

  一、說教材。

《鄉村四月》是新課標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是宋代詩人翁卷所作。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景象。文章選入課本,主要意圖是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感受講詩情畫意的田園美景,體驗洋溢着泥土氣息、自然質樸的鄉村生活,並由此產生熱愛與嚮往之情。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同時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

根據精讀課文的要求以及學生學習古詩的特點,我確定本課的知識技能目標爲:

1、會認“蠶”字,會寫“蠶”“桑”兩個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誦、熟練地背誦詩歌,並能準確無誤地默寫。

3、能領會詩的意思,並能說出一、二句詩的大意。

4、積累其他描寫田園風光的詩句。

德育目標爲通過本詩的教學,讓學生熱愛富有情趣的鄉村。

美育目標爲通過對本詩的閱讀,使學生從中感受到鄉村田園風光的美麗。

  二、說教法

作爲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接觸了不少的古詩,能基本正確地進行朗讀,結合註釋內容粗知大意,具備了初步的認知水平,怎樣讓學生更深入的對古詩詞的語言的美和所表現的內容的美去品味和體會,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是教師要引領學生達到的。對本首詩的內容來說,鄉村生活對我們農村的學生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心理切入點。

本首詩描寫的是江南水鄉初夏的獨特景色,與我們生活的環境有相同的特點,這是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感受出來的。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讀、猜、想、悟,便是我的教學方法的一條主線。

  三、說學法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從開始接觸古詩時要求學生回憶以往學習古詩的方法,然後告訴同學這節課我們仍舊按照這個方法學習古詩。讀通順,讀正確,然後調動孩子游戲的天性,動起小手,踏起小腳爲詩配上節奏,把詩讀成琅琅上口的童謠,接着,通過對詩人潛字用詞的體會來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然後又進一步提出要求,要求孩子們在詩中讀出畫兒來,通過調動孩子們的想象去領悟詩歌內容,寫詩中的畫面,從而體會詩人情感。

  四、教學流程

激情導入;懂詩題;作者簡介;整體感知;知詩情、悟詩意;感悟昇華;拓展閱讀。以上就是本節棵的教學流程,讓同學們在循序漸進中學會這首古詩,體會古詩的意境,學會這首古詩。

  鄉村四月說課稿4

  一、說教材:

《鄉村四月》是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六組單元《古詩詞三首》中的一首。詩人翁卷以白描手法寫出了江南鄉村四月的美麗景色及人們忙碌勞作的場景,表現了詩人對鄉村風光的熱愛,對勞動人民的讚美。選編本文旨在帶領學生走進田園,感悟田園風情,激發學生對田園生活的嚮往與熱愛,從而受到美的薰陶。

結合單元主題,根據文本特點,依據新課標中所提出的三個維度,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古詩。

2.結合註釋、插圖、想象等方法理解古詩大意。

3.學習古詩,體會作者對鄉村風光的熱愛及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與讚美。

教學重難點:

《鄉村四月》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因此我將結合註釋、插圖、想象等方法解詩意,入詩境確定爲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將誦讀古詩,體會作者的感情,樹立勞動創造美好未來的人生觀確定爲本課的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

本節課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講授法、談話法、情境創設法、品讀感悟法。講授法便於教師系統的傳授知識,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談話法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主動性,更好地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現在的學生很少有走進田園,參與勞動的機會,基於這一點,我巧設情境將學生帶入那如詩如畫的鄉村四月,帶入那如火如荼的勞動現場,感受田園的美麗,鄉民的勤勞。引導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想象”,在讀中“感悟”。

  三、說學法: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努力將學生置於課堂的中央。貫徹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的指導思想,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採用的學習方法是朗讀法、討論法,引導學生藉助插圖註釋,大膽想象等方式理解詩意感悟詩情,讓學生在閱讀中養成動手動腦的良好閱讀習慣。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的教學流程是:談話激趣,導入新課;初讀古詩,讀出詩韻;研讀古詩,想象悟情;佈置作業,拓展延伸。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本環節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爲後面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初讀古詩,讀出詩韻。

正確流利地朗讀是讀懂古詩的前提,本環節我先請學生自讀,讀正確讀流暢。教師隨機對容易讀錯的“蠶桑”“了”進行指導,爲深入學文掃清障礙,突顯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再引導學生讀準節奏、讀出詩韻。

(三)研讀古詩,想象悟情。

葉聖陶先生說: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讓學生自能讀書。《新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又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在本環節我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藉助插圖、註釋、大膽想象理解詩句,引導學生以核心詞“遍”“滿”等爲抓手體會鄉村四月的勃勃生機,美麗動聽,再深情朗讀,讀出詩情讀出畫意,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力。

學生對材料的反應是多元的,教學中應注意發揮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文本中的價值取向,還應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體驗。因此學習後兩句時我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創設情境,挖掘學生的生活積澱,體會鄉村四月的的忙碌,村民的勤勞,及作者對勞動人民的讚美,進而引導學生,繼承光榮傳統,樹立勞動創造美好未來的人生觀。

(四)佈置作業,拓展延伸。

身爲師者古詩教學一定要爲學生打好人生底色,因此我設計的第一個作業便是背誦並默寫《鄉村四月》。第二個作業是結合對古詩的理解,展開大膽的想象,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寫寫鄉村四月。讀寫結合,將學習由課內延伸到課外。

板書設計:

板書展示了詩歌的核心內容及詩人的思想感情。力求清晰明瞭呈現課堂內容,深化課堂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