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櫻花》說課稿

《櫻花》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5W 次

《櫻花》說課稿

《櫻花》說課稿

作爲一名老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櫻花》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櫻花》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課選用了具有濃郁日本音樂特點的民歌《櫻花》,這是學生首次接觸日本音樂。在演奏形式上選用了合唱曲和器樂曲,做爲以民歌櫻花改編的合唱曲和器樂曲有着各自不同的表現方式。相同音樂採用不同的演奏形式出現在學生面前,既擴充了學生的音樂視野,也幫助了學生認識改編樂曲的幾種常見的方法。

做爲一首具有典型日本風格的民歌,歌曲的旋律建立在日本民間音調的基礎上,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生動地展示了日本人民珍愛櫻花,趁三月春光結伴前往觀賞櫻花的喜悅心情,也充分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美好的統一。

2、教學目的:

1)通過聆聽歌曲的獨唱、齊唱、合唱、器樂演奏等形式,讓學生感受相同音樂主題,可以有不同的表現形式。

2)辨別器樂改編曲運用了哪些手法,初步嘗試改編歌曲的演唱形式。

3)感受日本民歌的風格特點,瞭解日本的風土人情。

4)針對學生年齡小,對於音樂形象較易理解的歌曲學生較喜歡,對於器樂曲缺少認識,希望通過欣賞與比較,培養學生欣賞器樂曲的能力。

3、重點、難點:

1)相同旋律的不同表現形式。

2)認識改編曲的幾種主要方法,並能夠加以運用。

  二、說教法

1)問題聆聽法:

這節課我抓住歌曲的節奏特點,藉助日本民間舞蹈動作體驗歌曲平穩的節奏,優美舒展的旋律,通過邊聆聽歌曲邊觀看各種有關日本風土人情的畫面,讓學生根據畫面說出是哪一個國家的歌曲,並試爲歌曲起名字,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和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2)歌曲模唱法:

歌曲教學以模唱爲主,分樂句聆聽歌曲旋律進行歌曲的學習。

3)視覺圖象法:

在樂曲欣賞的同時,通過各部分音樂的變化配以不同的畫面,給學生視聽結合,避免枯燥的說教形式,使本來抽象的內容變得具體形象化,有利於學生理解和分析樂曲的不同變化形式。

4)對比欣賞法:

合唱曲與器樂曲之間的對比欣賞,感受不同演奏形式的不同表現方法。並嘗試將器樂改編曲的表現方法運用到歌曲的'改編中來,從而讓學生更好地認識音樂改編的幾種方法。認識到音樂的學習不是單純、唯一的繼承,而是在原有的基礎上能夠有更爲豐富的改變,進而培養學生的音樂創新能力。

主題歌曲與劇情的關聯,使學生較直觀地理解主題音樂的作用。

  三、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我在學法的指導上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主要通過“看”“聽”“唱”等要素,讓學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緒。通過列出表格,直觀地對比分析的方法,使學生自主地得出結論從而來完成能力目標,最後通過親身體驗,驗證結論,進一步加深對改編曲的認識。

1)聽、畫相結合的方法:

通過聆聽樂曲與選擇畫面相結合的方法,讓學生感受相同音樂的不同變化,並能夠藉助不同的畫面區分各種音樂演奏形式的變化。

2)實踐探索法:

以探索的方法進行學習,在聆聽與比較的基礎上認識和了解改編曲的幾種常用方法,並能夠在實踐中加以運用。通過與教師在共同聆聽的基礎上,培養學生求知、探索的慾望

  四、說教學程序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

1、聆聽歌曲

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主要是讓學生在聆聽歌曲的過程中,通過教師選用的各種有關日本人文景色的畫面,邊聽音樂邊說出這是哪一個國家的歌曲。

2、我爲歌曲起名字

以爲歌曲起名字的方法,引導學生認真聆聽歌曲,從中瞭解歌曲的含義。從歌詞中理解到日本的國花是櫻花,日本人民每到三月時都會到戶外去賞花,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良好品質。

3、歌曲模唱

這個環節教師運用歌曲模唱的方法,讓熟悉歌曲的旋律,爲下一步的欣賞打下基礎,並在學生演唱的過程中進一步與學生共同推敲歌曲應有怎樣的歌名,選取出較有創意的想法,更能表達歌曲的內涵。

  三)欣賞合唱曲《櫻花》

三年級的學生已初步具備分辨歌曲演唱形式的能力,通過聆聽合唱曲,讓學生試說出與教師的演唱以及同學的演唱有什麼不同,從而複習了獨唱、齊唱與合唱三種不同的演唱形式。並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感受歌曲在演唱中力度有怎樣的變化,能夠做簡單的模仿。

  四)欣賞器樂曲

讓學生分辯在器樂演奏的過程中,歌曲旋律一共出現了幾次,可以用不同的畫面來表示,說出你是通過什麼形式來區分的。

運用帶問題欣賞音樂的方法,即可培養學生正確聆聽音樂的好習慣,又可讓學生做到有目的的參與音樂活動。在欣賞的同時,還可以讓學生藉助手勢或是畫圖的形式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很有幫助的。從而讓學生認識和感受相同旋律的音樂,不同的表現形式。這首器樂改編曲通過器樂獨奏、不同的器樂獨奏、幾件樂器的合奏等形式,並在速度和力度上加以變化。

  五)改編歌曲

在聆聽和了解器樂曲改編的基礎上,運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和方法改編歌曲的演唱方法。根據樂曲中不同演奏樂器、各種樂器的組合以及在速度、力度上的變化,引導學生在歌曲的演唱上也運用這些方法對歌曲進行改編,將掌握到的新知識在實踐中加以運用。比如可以運用獨唱、器樂演奏、齊唱等學生會的音樂表現。

  《櫻花》說課稿2

  一、教材:教材的內容、地位和作用

本節教材來源於中學地理(星球地圖版)七年級下冊第八章(不同類型的國家)第一節,本節內容主要分爲三大部分:多火山、地震的島國;發達的加工貿易經濟;東西方兼容的文化。在這裏我們只涉及到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徵如地理位置、範圍和多火山、地震。

前面我們已經認識了大洲、地區,學習與掌握了一些學習大洲和地區的方法,各個國家的學習是對大洲與地區的深化與細化,我們可以借鑑學習大洲與地區的方法來認識日本。日本學習的第一個國家,通過學習日本,學生初步掌握學習國家地理的一般方法,對後面的區域地理教學,具有一定的示範作用、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瞭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領土範圍和主要的組成部分以及氣候、河流、資源等。

②瞭解日本多火山地震的特點及其成因。

③學會分析一個國家地區的地理特徵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對日本自然特徵的學習,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

②通過對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分析,培養學生探索地理事物因果關係的能力,培養學生防震減災的意識和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學習日本對森林資源的保護,樹立正確的資源觀,保護資源,合理利用資源。

②通過對日本火山地震及海洋性季風氣候形成原因的分析學習,使學生樹立“事物是聯繫的,地理環境是一個整體”的辯證唯物主義觀念。

  三、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①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領土組成。

②日本的地形特徵和氣候特徵。多火山、地震的自然環境特徵,培養防震減災的意識和能力。

(2)難點:

①多火山、地震的自然環境特徵及形成原因,培養防震減災的意識和能力。

②學會分析一個國家地區的地理特徵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四、教學方法

由於地理學科會涉及到各種各樣的地圖,加上初中學生正處於青春期意志力薄弱自控力不強,我選擇多媒體教學,用PPT向學生呈現教學內容,必要時在黑板上用粉筆補充,這樣既能直觀清晰地呈現教學內容,也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對課堂學習的興趣,也方便了教師的教學。

通過直觀的圖形,圖表,將抽象的地理事物表現出來,變難爲易,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時引發學生的自主思考或合作探討。

  五、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首先呈現一些圖片:櫻花、火影忍者、千與千尋、蠟筆小新、一休??讓同

學們猜猜我們接下來要學習的是什麼,導入新課《日本》的學習。

(2)新授

新知識學習前給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點與難點,讓同學們明白本節課主要學些什麼,要達到怎樣的目的,這樣才能更好地與老師一起學習。

①日本的位置

首先,呈現一幅世界地圖,讓學生從世界的角度去看日本,明確日本的地理位置,相鄰國家和海洋,國土的大致形狀。從整體上把握日本的基本概況。

隨後呈現日本經緯網地圖和海陸位置圖,讓學生結合書本及幻燈片說出日本的半球位置、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相對位置。

②領土組成

呈現日本地圖,讓學生結合書本,指出日本的範圍。

③日本的地形及多優良港灣

讓學生觀察日本地形圖,在觀察的同時,思考幾個問題:A、日本的海岸線具有什麼特點?B、日本的地形特徵是什麼?讓學生帶着問題去進行觀察,使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從而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在學生思考結束後,我將通過課堂提問的方式,檢驗學生的觀察結果,與學生共同總結得出答案。④日本的氣候與河流

呈現日本氣候和山河分佈示意圖,讓同學們小組合作,根據歐洲西部海洋性氣候的形成分析日本氣候具有海洋性的原因,根據歐洲西部氣候對河流的影響結合日本地形分析日本河流的的特徵。談論結束每一個小組派代表說明結果。

⑤日本多火山、地震

看一段關於日本火山、地震的報道,請同學們回答A、由此聯想到了什麼,與我們以前學過的什麼地理知識有了聯繫?B、那我們能夠知道爲什麼日本多火山、地震了嗎?然後再呈現世界板塊圖,得出日本位於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因此多火山地震。

地震來了,我們該怎麼辦呢?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作答,再由老師整合補充。

⑥日本的資源

介紹日本的資源,引導學生樹立正確資源觀,保護資源。

(3)總結

以一個知識框架呈現本節課學習內容,讓學生有一個系統的知識結構,明白知識間的相互聯繫,方便掌握與記憶。

  六、教學反思

優點:

(1)用多媒體的方式教學,直觀清晰;

(2)多運用地圖,體現了地圖的作用與地位;

(3)側重讓學生獲得親身參與探究的體驗,學會分析於合作。

不足:

(1)上課時間沒有把握好,擔心時間過少或過多,影響一些部分的教學安排;

(2)沒有安排相應的課堂練習;

(3)學生回答不出來,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引導,有時直接代學生答;

(4)不能很好很到位又不幹澀地給予反饋或鼓勵表揚;

(5)沒有真正瞭解學生,不瞭解他們的接受能力、不瞭解他們到底喜歡哪種方式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