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大道之行也》說課稿

《大道之行也》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5W 次

《大道之行也》說課稿

《大道之行也》說課稿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大道之行也》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道之行也》說課稿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您們早上好!今天我要彙報的是八年級語文上冊,第24課《大道之行也》。下面,就請允許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及板書等五個方面來說一說我的教學準備情況。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大道之行也》是八年級語文第五單元的一篇文言文,短小精悍,是一片著名的文章,曾經影響過衆多的歷史人物,其中就有孫中山先生。這篇文章出自於《禮記》,文章的內容可以認爲是孔老先生的一番談話,主要闡述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會基本特徵,表達了“天下爲公”的思想。“大道”雖然體現的是古代政治的最高理想,但已成爲我國社會思想史上的一份寶貴財富。學習本文,有助於激發培養學生分析文言文的能力,學習古人大膽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發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做一個爲人類造福的人。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使學生積累一些重要文言詞語知識,瞭解先賢聖哲關於人類社會的偉大構想,把握“大同”的基本特徵。並能背誦默寫全文;能力目標,先提高學生朗讀和背誦能力,再在整體感知內容基礎上,理清文章脈絡,真正理解全文;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與《桃花源記》美好理想的對比中,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古人敢於衝破現實,大膽追求的理想和智慧,激發自己也樹立遠大理想,敢做一個真正的社會人。

3、教學的重、難點:

重點:之一即使學生反覆朗讀,基本成誦,並領會文意;之二引導學生能夠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

教學難點:即概括“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並能聯繫實際思考:孔子的社會理想實現了嗎?我們這個社會是不是“大同”社會的問題。

二、說教法:

1、誦讀法:因爲文言文教學,要讓學生在朗讀中理解文章的內容美,欣賞語言美,感悟精神美,既然是名篇,理當熟讀成誦,本節課學生要讀十遍左右。

2、合作探究法與點撥發相結合:對於文章的理解,利用課件既可質疑一些課文問題,又可設置一些開放性題目,讓學生自主思考,討論、交流,激發思維。或師生互動,稍作點撥,以加深理解。

3、想象創新法:在學習了古人美好的理想之後,激發學生興趣,可以讓學生異想天開,談論自己美好的願望,又能豐富學生的想像。

三、說學法:

學法上,主要運用朗讀法,自主學習法以及同桌合作討論法。

文言文重在反覆朗讀,讀熟了也能爲下面學習做好準備;自主學習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掌握好文章,對發揮學生個性有很大幫助;小組合作討論,互相交流意見,也能活躍課堂氣氛,減少對文言文的生疏感。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教學內容即語文學習規律,主要環節爲:“導入——朗讀感知——研讀理解課文——理清脈略——拓展延伸——課堂練習”等。

1、導入:從標題入手,就學生對“大道”一詞的理解引入,從而引出古人崇高的“大道”社會理想。

2、瞭解作者或文章出處。

3、朗讀感知:師先範讀,學生把準字音、節奏等,再讓學生試讀,再小組讀,男女賽度等,基本能熟讀成誦。

4、自主疏通文意:學生參考附註,藉助工具書,翻譯理解全文,並交流。

5、質疑理解文章:這裏要設置一些問題,討論回答,並體會課文層次,最後小結,板書結構(這裏用課件出示)。

6、拓展延伸:設置一些開放性思考題,學生可以大膽發言,以激發學生興趣和思維,提高想象能力等。

7、課堂練習:就所學進行知識競答,以鞏固所學。

8、最後,教師小結(總結全文,指明作者立意,激勵學生開闢藍圖),佈置作業。

五、說板書:

由於本次要使用多媒體上課,且準備較多,故主要問題及文章結構就用課件來出示,這裏已有依賴課件之嫌,至於真正板書的,可能是一些新生髮出來的文言詞語知識或其他零散東西(如下示意)。總之,不妥之處已經出現,懇切希望各位尊敬的評委批評指正!

  《大道之行也》說課稿2

一、授課班級:

八年級(上)

二、授課時間:

20xx年5月31日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掌握相關文言詞,翻譯並背誦課文。

2.整體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脈絡,儘快形成背誦思路,提高誦讀能力。

3.瞭解古代先賢聖哲關於人類社會的偉大理想,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學習古人敢於衝破現實羈絆,大膽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發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爲人類造福,做一個真正的社會人。

四、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

2.要求學生在反覆的朗讀中,讀出韻味,讀出文意,最好當堂成誦。

五、學習時間:

十分鐘

六、學習準備:

熟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找出不懂的詞句,課堂發問。

七、教學步驟

(一)導入

展示一幅和平寧靜的社會圖片,引入課文——大同社會。世界上任何一個人都盼望自己生活在一個安定、和平的大同社會,沒有權、利的紛爭,沒有名譽的搏鬥,沒有人與人之間的爾虞我詐,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和睦相處、各盡其責,在這樣的社會裏生活是快樂的。今天我們就走進《禮記》中的大同社會。

(二)解疑時刻

解答學生課前預習時遇到的難懂字詞句。

(三)齊讀課文

學生齊讀課文,嘗試用自己的話描述大同社會的特徵。

(四)分析大同社會特徵

1、“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愛。“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說的是每個人都能夠推己及人,把奉養父母、撫育兒女的責任、心意擴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會親如一家。“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意思是對各種年齡段的人羣都要做出合適的安排。又特別提到:“鰥、寡、孤、獨廢疾者”這五種人要實行生活保障,更充分體現了全社會的.關愛。

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大同社會的這一個特徵。教師展示互相幫助的圖片,就圖片深入分析課文,擴大和補充課文。

2、“男有分,女有歸。”

人人都能安居樂業。“有分”,就是有穩定的職業,能安心工作;“有歸”,就是男女婚配及時,有和樂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織,婦女在家也要從事蠶桑,這才能豐衣足食。

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大同社會的這一個特徵。教師展示一幅婚嫁圖片(新郎是殘疾人,人人臉上洋溢着笑容)。引導學生從圖片中找出與課文切合點——⑴女有歸之喜;⑵廢疾者,皆有所養。⑶壯有所用。(新郎身殘志堅)

3、“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爲己。”

這就是說人們珍惜勞動產品,但毫無自私自利之心,不會將它粘爲己有;“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爲己”這是說人們在共同勞動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爲恥,都能盡全力地工作,卻沒有“多得”的念頭。譯文:(人們)憎惡財物被拋棄在地上的現象(而要去收貯它),卻不是爲了獨自享用;(也)憎惡那種在共同勞動中不肯盡力的行爲,總要不爲私利而勞動。

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大同社會的這一個特徵。教師展示勞動場面的畫,引導學生回答出“物盡其用,人盡其力”的社會特徵。

(五)朗讀課文

學生朗讀課文,再次感受大同社會。嘗試背誦課文。

(六)課堂小結

“大道之行也”爲我們描繪了一幅宏偉瑰麗的社會藍圖。在那裏,愛,是最重要的,人們生活着並快樂着。儘管這個理想社會在小生產的基礎上不可能成爲現實,但二千多年來它一直是許多進步思想家和社會改革家心中永不磨滅的夢。就是這個夢,牽繫着古聖先賢,牽繫着時人,讓我們齊心協力,爲這個美好的夢的實現而加倍努力吧。

(七)作業

1、思考:“大同”社會跟陶潛描繪的“世外桃源”有沒有相似之處?

2、背誦並默寫全文。

八、教學後記

1、課堂總體感覺良好,氣氛活躍,學生普遍喜歡大同社會,因此能夠踊躍發言,積極配合教學。

2、教學重點難點能貫穿課堂始終,師生共同探討,得到很好的解決。

3、板書設計比較特別,而又一目瞭然,充分展示大同社會的特徵。

4、教學圖片生動直觀,引起學生聯繫課文探討圖片的興趣。

5、導入不夠簡潔明白。

6、所用的圖片與課文的契合性不大,有點勉強。

7、直接進入教學重點,利的是開門見山,弊的是僅僅依靠學生預習所得來展開課文,學生學習起來有點吃力。